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乳腺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癌超声参数与乳腺癌病理相关性分析

乳腺癌超声参数与乳腺癌病理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参数与乳腺癌病理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通过弹性超声成像分析,得到良性结节42个(87.50%)、恶性结节20个(76.92%)。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6例,浸润性基底细胞样癌9例,粘液癌6例,小管癌5例,导管内癌4例。UE评分与病理类型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技术可较准确地反应参数面积、组织硬度,能够较好地鉴别乳腺肿瘤。 标签:乳腺癌;超声参数;病理;相关性 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是临床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且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治疗较晚期乳腺癌更高[1]。临床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肿块的相对硬度,并对肿瘤的良性与恶性给予评估[2]。本文作者选取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乳腺癌超声参数与乳腺癌病理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行乳腺常规超声及UE检查,在术后经过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无孕妇、哺乳产妇、精神病。理解并签署该研究制定的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1.34±14.23)岁;肿瘤直径6~65mm,平均肿瘤直径(43.23±11.78)mm;单发肿瘤55例,多发肿瘤5例。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查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6~15MHz,常规超声确定中肿瘤的位置及其大小,实现双幅图像显示,将感兴趣的面积设置为病灶的2倍。轻微压放探头,使得质量棒处于最佳状态。病灶弹性成像的硬度采用改良后的5分法来评价,良性肿瘤为1~3分,恶性肿瘤为4~5分。1分表示肿瘤整体的变形,2分为肿瘤大部分变形,3分为肿瘤边缘变形,4分表示肿瘤整体无变形,5分表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并没有发生变形。 病理学检查:由上述超声检测的同一医师分析术后病理切片,记录观察现象并进行诊断。

乳腺癌论文: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临床分析

乳腺癌论文: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结果;结论应重视对一侧原发性乳腺癌术后尤其是年轻和绝经前女性患者的随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经及时、积极、合理的治疗。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双侧转移性乳腺癌综合治疗预后 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和方法的改进乳腺癌的早期 诊断率逐年提高,双侧乳腺癌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由于乳腺癌治疗技术及药物治疗的进展,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逐渐延长。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438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例,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总数的1.37%。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第一癌(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第一癌”指肿块较大的一侧)确诊时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3.7±11.3)岁。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发病时间间隔6一13年,平均(9.5±4.5)年。第一癌绝经前4例,绝经后2例;第二癌绝经前5例,绝经

后1例。12例患者均已婚已育。均无恶性肿瘤及乳腺癌家族史。 1.2 临床分期(tnm分期):4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2例一侧为iia期,一侧为i期, 2例为iv期; 2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第一癌2例分期均为ii期,第二癌一例为iia期,一例为iib期。 1.3 手术方式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 l例未行手术治疗给予解救化疗, 2例同时行双侧改良根治术,1例行双侧保乳改良根治术。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第一癌均行根治术;第二癌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其中1例异时性乳腺癌在第一癌术后行卵巢切除去势术。 1.4 辅助治疗本组1例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予ptf 方案密集化疗4周期,术后继续pdf方案4周期。4例患者术后均予以静脉化疗,1例行解救化疗。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腋下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复发情况予以caf、tef,bp,pf及pdf 方案化疗。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皮瓣坏死、臂丛神经损伤、上肢水肿等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19年。2例死亡,1例为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在第二癌术后16月死亡;l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术

乳腺癌患者人格特征与创伤性成长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乳腺癌患者人格特征与创伤性成长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人格特征因素与创伤性成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本科室11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EPQ测量中的N因子与创伤后成长负相关(P<0.05),E因子与创伤后成长正相关(P<0.05),P因子与创伤性成长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人格中情绪不稳定性高,影响其创伤性成长,使生存质量降低,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正确引导患者从负性情绪向正向转化,提高创伤性成长水平。 关键词乳腺癌;人格特征;创伤性成长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一种疾病,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上的恶性肿瘤,29~59岁女性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发人群,其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位列第三位。在现行医疗条件下,为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对患有乳腺癌的乳腺一般采取切除手术。乳房是一个女性性征的重要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女性自信的体现,失去乳房是对女性信心严重的打击,从而也会引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实验研究表明,伴有精神压迫的患者在特定时间内死亡危险性是不伴有精神压迫抑郁患者的2.7倍,抑郁情绪的产生除了对治疗不力外,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成熟,人们渐渐意识到创伤事件不但让患者产生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促进患者正性人格的改变和成长,即创伤后成长。如今,乳腺癌患者创伤性成长相关因素是当前众多医护工作者及心理学专家等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人格特征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国内较少报道。本调查旨在探讨人格特征对创伤性成长的影响,为开展患者心理教育,引导患者获得积极的创伤性成长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科室收治的乳腺癌行根治手术的患者112例。入选标准: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年龄25~55岁;已知病情且无转移者;同意配合调查;无精神障碍,能准确表达内心想法。 1. 2 方法 1. 2. 1 调查工具①人格评定采用1986年龚耀先的艾森克人格调查问卷(EPQ)成人版88项。分精神质(P)、内外倾向(E)、神经质(N)、掩饰(L)4个分量表。②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量表有5个维度21个条目组成,包括人际关系(7个)、新的可能性(5个)、个人增强(4个)、精神改变(2个)和欣赏生活(3个)。每个条目采用0~5分的记分方法,得分越高代表创伤性成长水平越高。 1. 2. 2 调查方法采用自填式方法调查,调查员进行问卷发放时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12份,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8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65岁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浸润性导管癌率、孕激动素受体(PR)阳性率、临床分期Ⅰ期率均低于0.05)。结论0.05)。 3 讨论 近年来,受女性生存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等多因素影响,乳腺癌人群逐年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36~50岁,51~60岁居其次,最低年龄段为≥65岁,与报道中亚洲高发年龄符合。 研究示,病理类型是重要的对乳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有文献指出,浸润性导管癌为最常见乳腺癌类型,本次研究中共61例,占76.3%,与文献报道的75%~84%一致。浸润性导管癌在≥65岁患者中发病率低于<65岁患者,但小叶癌在此年龄段发病率却成高于<65岁患者显示,相较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有相对理想的预后[2,3]。就病理特征而言,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侵袭性强,年轻乳腺癌患者以浸润性癌为主,且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有研究示,其原发肿瘤直径也呈较大显示,pTNM分期较晚,HER-2呈高表达,是对预后造成独立影响的因素。我国老年乳腺癌的原发病灶明显大于年轻患者,但有较低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表明老年乳腺癌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有报道示,老年患者患小叶癌、小管癌及粘液癌的比例高于年轻患者,从组织学上分析,有更理想的预后[4-6]。 大量报道指出,年轻乳腺癌患者以肿瘤体积大、分期晚为主要表现,而老年患者与之相反[7,8]。本次选取的病例,肿瘤T4期在≥65岁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表明相较其他年龄段,原发灶呈更大显示。TNM分期中,Ⅰ期在≥65岁患者中均居较低水平,Ⅳ期居较高水平,与部分文献报道不同,可能与我国妇女未彻底接受健康普查,特别是老年群体,乳腺健康常识缺乏,无法较好的对乳房自我检查,有乳房肿物出院时,也较少到院就诊相关,促使确诊时,病灶较大,临床分期较晚,严重者甚至已远处转移[4,5]。HER-2指标及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指标表达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期分型的基础,也可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有研究示,青年患者HER-2有较高的阳性率,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有较低的阳性率[9,10], 提示老年乳腺癌患者相较中青年患者,有更好的生物学行为。 综上所述,<65岁乳腺癌患者病情发现早,原发灶呈較小显示,但生物学行为较差,HER-2有较高阳性率;而≥65岁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率低,病理类型较好,但确诊时分期较晚,原发灶呈较大显示。 参考文献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论文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 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9 1%、70 6%,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 5%和14 7%,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单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流;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乳腺癌是女性乳房常见的肿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历来是外科临床的一个难题。我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06年10月对1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的传统

“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①试验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的患者共19人,均为女性,年龄31~68岁,平均(49 6±7 8)岁,体重45~70kg,平均(53 7±8 9)kg,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手术方式比较,均无差异(P>0 05)。 1.2方法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的患者在缝皮前自术区外下至腋窝顶部及术区内下至内上方胸骨旁各置橡皮引流管一根,沿途多剪几个侧孔,缝合皮肤后吸成负压,创面于腋窝、锁骨下区分别用柔软纱布填充,最后纱布垫敷盖伤口,胸带适度包扎,无须绷带和大量纱布垫加压包扎固定,术后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收,持续负压吸引5~7d,压力-300~-500mmHg,引流量少于每日20ml后拔管,术后5 d换药。单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的患者在缝皮前只于腋窝处旋转引流管1根,皮瓣及切口用绷带和大量纱布垫加压包扎,术后引流管接引流袋,引流量少于每日20ml后拔管,术后5 d换药。 2结果

数学建模案例乳腺癌问题模型

乳房癌的诊断模型 马壮于翠影张宏硕 指导教师:王镁 (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本文对乳房癌的诊断问题,应用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的理论,给出了几种乳房癌的量化诊断方案.首先,建立了LVQ神经网络模型,使用500组数据的前400组作为训练样本,用后100组数据对网络性能进行检测,诊断正确率达98%. 然后对这500个特征向量进行了回归分析,从30个特征中筛选出了6个特征,它们分别是:细胞核直径均值、标准差和最坏值、紧密度的均值、面积的最坏值、周长的均值.并将以上6个特征用于LVQ网络,诊 断正确率达95%. 进一步考虑到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各自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构造了神经模糊系统,并用以上的6个特征对系统进行训练,诊断正确率达96%. 本文构造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于模式识别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最后本文提出了神经网络和模糊数学深层次结合的方向. 一.问题的重述 乳房癌通过穿刺采样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为良性或恶性.医学研究发现乳房肿瘤病灶组织的细胞显微图像的10个量化特征:细胞核直径,质地,周长,面积,光滑度,紧密度,凹陷度,凹陷点数,对称度,断裂度与该肿瘤的性质有密切关系.现有500个已确诊病例,每个病例的一组数据包括采样组织中各细胞核的这十个特征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最坏值”(各特征的3个最大特征的平均值)共30个数据.根据这500组数据建立诊断模型,并将其用于另外69名已做穿刺采样的患者.为节省费用发展一种只用此30个特征数据中的部分特征来区分乳房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方法. 二.问题的假设 1.所给的500组病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500组病例所反映的良性与恶性的概率分布符合病例的自然分布. 三.问题的分析 本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问题,要求根据它的特征量来进行分类. 对于模式识别问题,现今有两类解决办法.一类是传统的线性模型.另一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线性模型.本题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问题,用传统的线性模型解决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识别率不高.所以非线性模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现今常用的非线性模型有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系统模型.神经网络由许多并行运算的简单单元组成,单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简单,但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组成人工神经元网络显示出人脑的某些特征: 1)分布存储和容错性; 2)大规模并行处理; 3)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性; 4)它并不是各单元行为的简单相加,而表现出一般复杂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特性. 神经元可以处理一些环境信息十分复杂、知识背景不清楚和推理规则不明确的问题,如乳房癌诊断问题.模糊集打破了传统的分明集只有0和1的界限,任意元素可同时部分地属于多个模糊子集,隶属

女性乳腺癌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的循证医学分析

女性乳腺癌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的循证医学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心理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5年在国内文献上公开发表过的有关于中国女性乳腺癌和心理因素关联性的研究病例对照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并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计算后合并其效应值OR及95%CI,进行Meta分析以及有关数据的异质性检验,并通过影响研究效应值的主要因素为基础进一步进行亚组偏倚分析。结果异质性结果(I2=40.2%,P=0.11>0.0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OR(95%CI)为2.14(1.83,2.50),说明本次研究的分析结果的值异质性较小参考价值较高。心理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关系选入文献的Meta分析:表示统计总数的菱形图案完全位于垂直线的右侧,计算合并效应值的OR(95%CI)为2.14(1.83,2.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心理问题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没有心理问题女性的2.14倍。漏斗图分析:对纳入的8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图形基本对称,呈上窄下宽的漏斗形,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的偏倚程度小参考价值较高,纳入分析的大部分点位于95%CI内。结论保持乐观开朗性格,增强对精神打击的耐受力,可能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危险性。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因素;危险因素 乳腺癌是目前危害妇女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1],我国虽然是乳腺癌低发地区,但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大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2]。国内外对其病因进行过大量研究。近些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腫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精神创伤和不良性格等心理因素是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二者的联系强度(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各研究结果相差悬殊[3]。本文检索和收集了2004~2015年国内期刊上发表的心理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关系的相关文献,经过筛选对其中的8篇心理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了Meta 分析,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各种常见心理因素和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以“乳腺癌”“心理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和文献追溯等方法,对以上范围内2004~2015年 在国内文献上公开发表过的有关于我国乳腺癌和心理因素关联性研究的文献进行对照分析。 1. 2 文献的筛选及质量评价方法①研究目的、设计、统计方法相似;②有综合的统计指标:危险度估计(OR值);③汇总的结果可以用相应的统计指标

乳腺癌术后不复发案例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最直接的治疗方式,然而术后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及传统中医在抗癌方面的进步,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概率逐渐降低。乳腺癌术后不复发的案例有哪些呢? 专家指出,乳腺癌术后必须及时治疗,才能防止复发和转移。患者术后一般都要进行放化疗和服用中药巩固治疗。 手术只能切除肿瘤,放疗、化疗可进一步清扫残余的癌细胞。一般应根据手术方式、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组织受体状况等合理选择应用。但是放化疗有很强的毒副作用,放化疗也只能按照一定的比例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并且同时也会给正常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影响,因此,术后在放化疗的同时,必须服用中药,一方面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平衡,增强免疫力,促进食欲,恢复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杀死体内的癌细胞,防止复发和转移,巩固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有着独特的优势,希望大家观看下面的视频:中医药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治疗乳腺癌患者真实病例,相信他们的康复经验一样值得你借鉴采用。 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 中药三联平衡疗法治疗乳腺癌优势: 一、无毒无痛,防治同步:虽然说手术治疗可以将癌变病灶切除,但却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功能障碍,且创伤大;放化疗虽然可以杀死一定的癌细胞,但是却明显的抑制了消化道和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而这些不良症状可以在服用中药三联平衡疗法后,而获得明显的改善。 二、以人为本,辩证施治:中医多是从患者全身考虑,而并不只是局限于病灶本身。局部的治疗并不能彻底的根治疾病,中医则是标本兼治,并改善患者的组织形态及体质,在整体的治疗中不但保证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消灭病灶。 三、应用形式多样化:中药三联平衡疗法可以提高远期疗效,减少肿瘤的复发,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的益处。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彻底治疗疾病。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乳腺癌的真实病例: 【患者】商春芳,乳腺癌,女,48岁,家住荥阳市广武镇董庄双槐树村。 2009年5月在省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确诊为右乳腺癌,随后在师家河卫生院做切除手术,术后进行了4个疗程的化疗。因发现右颈和右胸部有部肿块,于2010年10月29日在省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复查,病理显示:右颈部淋巴结穿刺,镜下见小团状腺癌细胞,符合淋巴结内癌转移。并随即进行了15次放疗。后来看到广告宣传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来诊时症状:消瘦,面黄,乏力,右颈部因放疗皮肤焦黑,右颈部隐痛、手触有明显肿块,左胸偶尔有痛感。袁希福根据其身体状况,开具中药调理方案,服完10付药即见效果,右颈部、左胸痛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设计研究进展

HER2 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之一, 全世界每年约有135 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约33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近年来我国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明显。约20%-25%的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HER2+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术后复发风险高、生存期短[2-3]。HER2 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 (EGFR/HER1,HER2,HER3,HER4)中4成员之一,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下游PI3K/Akt和 Ras/Raf/Mek/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活化和增殖过程。针对乳腺癌以HER2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予以综述如下。 1 单克隆抗体 1.1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是人源化的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95% 来自人和5% 来自鼠的IgG 抗体。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作用于HER-2的细胞外受体,通过降低细胞膜HER-2蛋白浓度、阻断HER-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加速HER-2受体蛋白降解、参与抗

血管生成作用而导致细胞生长受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通过ADCC诱导机体杀死肿瘤细胞。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是作为针对HER-2靶点设计的首个分子靶向药物,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由此展开。目前曲妥珠单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以及晚期解救治疗[4]。 对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从单药治疗到联合化疗均显示良好疗效。单一药物曲妥珠单抗对HER-2过度表达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其作为一线药物的有效率为26%,HER-2(3+)患者有效率为35%[4];作为二、三线药物总有效率为15%,其中HER-2(3+)患者有效率为18%,且曲妥珠单抗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5]。曲妥珠单抗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也可明显提高疗效,体外实验显示曲妥珠单抗与多种化疗药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曲妥珠单抗与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脂质体阿霉素联用的有效率为24%~86%[6]。紫杉类中加入曲妥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和生存期[7],相关实验证实联合治疗与单药化疗相比,有效率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患者的总生存期得以延长。临床常将曲妥珠单抗与一种化疗药联用,有关两种化疗药联合曲妥珠单抗的疗效的实验表明含曲妥珠单抗的三药

案例分析1.doc

案例分析题 一、患者,男,25岁,以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2h就诊。该患者由于昨晚会餐饮酒,午夜出现上腹隐痛,2h后疼痛加剧,持续性呈刀割样,并向左腰背部放散,伴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绿苦水,无虫体及咖啡样物,吐后疼痛仍不缓解,病来无发冷、发热,二便正常,曾与当地医院注射阿托品、安痛定各1支,症状不缓解而急诊来院。既往健康,护理体检:T36.8℃,P80次/分,BP16.0/10.0Kpa,急性痛苦面容,辗转不安,大汗淋漓,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正常,服部平软,左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无亢进及减弱,辅助检查:血淀粉酶512μ(苏氏法)。请问: 1、该病人最可能医疗诊断是什么? 2、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 3、针对疼痛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 1、急性胰腺炎 2、疼痛:与胰腺化学炎症及腹膜炎有关②体液不足:与体液丢失过多,不能正常摄入有关 3、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和协助病人取弯腰、曲膝侧卧位,有助于缓解疼痛,因剧痛而在床上辗转反侧不安者防止患者发生坠床 ②密切观察和反复评估病人腹痛的程度、部位、范围、性质有无改变,是否出现新的伴随症状如腹肌紧张、腹胀等 ③禁食:多数病人需完全禁食1-3天,禁食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和输液管理,给予足量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液静滴 ④胃肠减压:进行持续胃肠液引流来减少胰液分泌,从而达到减轻腹痛和腹胀的目的 ⑤解痉镇痛:按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物治疗,如阿托品、异丙嗪,疼痛严重者遵医嘱给予地吸盘和哌替啶以缓解疼痛 ⑥心理支持 二、病人,女性,40岁,发病前曾进油腻食物,半夜出现右上腹持续性剧痛,向右肩发射,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急诊入院。以往有胆石症病史。体检;T39.2℃,血压11/8KPa,急性病容,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巩膜深度黄染,口唇干燥,剑突下偏右季肋压痛,肌紧张,有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白细胞计数22×109/L,中性粒细胞88%。分析病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病人目前的医疗诊断是什么? 2、如病人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护理要点是什么? 答: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石症 2、①观察生命体征、给氧 ②遵医嘱输液、给予抗生素 ③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 ④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流质饮食 ⑤观察有无胆道出血和急性肝衰竭等并发症 ⑥做好T管的护理,包括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引流量及病人症状改善的情况;适时协助医生拔管。 三、病儿,男,10个月。因阵发性哭闹20小时来诊。其母亲述说;12小时前患儿开始哭闹,呈阵发性,哭闹发作时患儿面色苍白、惊慌、蜷缩体位,不让抚摸腹部,不哭闹时仍玩耍,但不想吃奶。10小时以前出现呕吐,为所进奶水,,共呕吐4次,量约300ml。发病后无大便,也

乳腺癌其实并不可怕

腺癌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了影响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然而乳腺癌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新浪健康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医师卫燕博士谈谈乳腺癌的真相。 为什么说乳腺癌不可怕 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女性罹患的各类恶性肿瘤中,虽然乳腺癌发病人数遥遥领先,比位居第二的肺癌高出一倍多,但乳腺癌死亡人数仅为肺癌的约一半。或者我们换一种可能更直观的方法表述给大家,就是用新发病例数减去死亡病例数得到的是无瘤和带瘤生存人群增加的数目。那么,预计2015年女性肺癌生存人群会增加三万余人,而女性乳腺癌的生存患者群体会增加十九万之众。所以,乳腺癌患者确实越来越多。 经过规范治疗的早期乳腺癌的十年生存可达85%。在其他癌症还在拿5年生存率说事儿的时候,乳腺癌早已拿十年生存率说事儿了。有资料显示,美国乳腺癌在Ⅰ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Ⅰ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在美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乳腺癌死亡率开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乳腺筛查项目的推广。所以,向民众大力推广规范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以及向全国的肿瘤医生反复进行规范诊疗程序的培训,都是很有必要的。 欧洲的统计数据显示,初诊的IV期患者的5年生存为26%。甚至不比有些癌症总体(早期加晚期)的5年生存情况差。就是说,在很多癌种在出现复发转移后只能按月预计生存期的情况下,乳腺癌是有希望按年预计生存期的。而遵从你自己选择的你信任的医生的医嘱是争取在与疾病的搏斗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任何恶性疾病对于患者来讲都绝对不是不可怕的。最关键、最持久、最能深入心底的慰藉一定是来自患者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讲,来自家人,尤其是老公的鼓励和关爱是患者获取较高生存质量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因素。 所以,只要我们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只要我们通过定期体检,争取有病能够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只要家人能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配合医生进行适度治疗,乳腺癌就没有那么恐怖。 乳腺癌患者是应该“拿药当饭吃,还是拿饭当药吃?” 什么是拿药当饭吃?我们见过太多的患者家人把道听途说的所谓对病人有益的药物、保健品、营养品等等一股脑地好心好意地塞给病人。结果是,当患者把所有的这些东西吃完以

医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女性,46岁,因体检时家庭医生发现乳房包块而就诊。患者未进行过乳房自我检查,过往从未注意到该包块。患者过往病史无特殊。无过往乳房疼痛或创伤史。除该包块外,体检时未发现其它异常。包块位于左乳外上象限,坚硬,无触痛,4cm。左腋部无异常。右侧乳房检查无显著包块,右腋部无淋巴结病变。 ·下一步该做什么? ·若患者担心乳房美观,希望保留乳房,应采取何种治疗? 答案 乳腺癌 总结:患者女性,46岁,左乳有可触及到的包块,4cm。左腋部及右乳检查正常。 ·下一步:获取组织以进行诊断,如果确认为恶性肿瘤,对肿瘤进行分期。双侧乳房X光检查可能有帮助。 ·合适的治疗:如果活检确认为乳腺癌,则分期多为临床ⅡA期(分期方法为TNM分期法),最佳治疗方法有:(1)首先进行手术,然后进行辅助治疗;或(2)先进行全身治疗(化疗)以缩小肿瘤,然后进行局部手术(新型辅助治疗)。在本案例中,因患者希望维持乳房外形美观,保留乳房,所以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为(2)。 案例二 患者男性,48岁,因几乎每日出现上腹部及胸骨下灼烧痛,持续4个月而就诊。患者诉症状在平躺及餐后恶化。否认吞咽困难或体重减轻。患者在过去的12周内曾使用离子泵抑制剂(PPI)作为基础治疗,使症状部分缓解。过往病史:患者在过去数月中有频繁的晨起哮鸣和声嘶。患者无其它已知疾病,无过往手术。偶尔抽烟,不饮酒。查体时见患者中度肥胖。心肺检查或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此病病程的机制是什么? ·此病病程中的并发症是什么? 答案 胃食管反流病 总结:患者男性,48岁,每日出现上腹部灼烧痛,持续4个月。餐后及平躺时恶化,使用离子泵抑制剂有轻度改善。患者还有反应性气道病症状及声嘶。 ·最可能的诊断:胃食管反流伴误吸及咽炎 ·病程的机制:下段食管括约肌(LES)异常,食管清空能力受损,防止食管受胃酸侵蚀的

中国乳腺癌筛查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乳腺癌筛查现状分析及对策 本文原载于《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5年第5期 乳腺癌是公认的女性健康杀手之一,全球每年新增100多万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至少有40万人死于乳腺癌。中国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1]。乳腺癌成为由WHO认定的可通过普查来降低死亡率的另一个恶性肿瘤,基于其明确的普查效果,WHO向全世界发出号召,要求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工作,以期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1乳腺癌的筛查现状 1.1国外乳腺癌筛查现状早在1963年多个西方国家已开始乳腺癌普查研究,他们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开展了相当规模的乳腺癌普查,经过50多年的努力,国际上多个癌症研究机构和组织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乳腺癌筛查推荐方案,形成了各自的乳腺癌筛查指南,其评价结果都认为乳腺癌筛查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普查计划是有效的并值得各国推行[2]。虽目前国际上对于乳腺癌筛查的利弊还有争议,但乳腺癌的筛查在总体上来看还是有利的[3]目前全球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手段主要包括临床乳腺检查(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CBE)、乳房钼靶X线摄影术(mammography,

MAM)、超声成像(ultrasound,US)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其中钼靶X线摄影是许多欧美国家首选的乳腺癌筛查手段[4];MRI主要用于高风险女性患者的检查[5]。此外,对于有家族史的女性,应建议进行乳腺易感基因1/2(BRCA1/2)的筛查,以便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依据[6,7]。由于各种筛查方法在单独使用时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筛查效能,通常联合采用2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筛查。关于乳腺癌筛查方案,各个指南不尽相同,但多与美国癌症学会(ACS)推荐的乳腺癌筛查指南类似。ACS指南(2015年版)建议MAM筛查起始年龄为40岁,建议20~39岁女性每3年接受1次CBE筛查;40岁以后每年先后各参加1次CBE 和MAM筛查;已知BRCA突变、未检出BRCA突变但有BRCA突变直系亲属或乳腺癌终生风险在20%~25%以上的女性应参加MRI筛查。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近年在综合考虑乳腺癌筛查的利弊后,不再推荐40~49岁妇女进行每1~2年一次的乳腺X线检查常规筛查,而改为推荐50~74岁妇女每2年一次乳腺癌钼靶X线常规筛查,40~49岁则选择机会筛查[2]。然而,瑞典癌症研究所并不赞同这样的修改,其指定的推荐方案仍参照ACS指南。可见乳腺癌的筛查技术及模式在国际上仍有争议。 1.2中国乳腺癌筛查现状我国乳腺癌筛查起步较晚,2005 年国家卫生部开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癌症筛查'专项工

中医治疗乳腺癌复发的案例

乳腺癌这种疾病之所以难治,就在于容易复发和转移,一旦出现复发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并发症,增加治疗的难度,乳腺癌复发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不少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那么中医-治疗乳腺癌复发有没有这方面的案例呢? 乳腺癌患者复发后如果不进行治疗,生存时期可以说是非常短的。而乳腺癌复发后采用较好的方法进行治疗,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的。乳腺癌复发已经排除手术治疗的可能,这种情况大多已是晚期。一般来说,乳腺癌晚期还可采用放化疗联合中医治疗进行,因为放化疗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联合中医药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复发单独采用中医药治疗也是比较常见的,中医药治疗不只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去除了肿瘤发生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疲功能,达到强身壮体、祛除病邪、抑制肿瘤发展、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通过中医药的长期调理,不仅症状得以改善,饮食恢复,体重增加,患者也过上正常的生活,生命也得以延长,有的被判了几个月的生存期,生活不能自理,但是通过中医药的长期调理,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生命也得以延长,生存期可达3-10年,甚至长期带瘤生存。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陈林凤,女,洛阳市人,2008年7月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先后化疗,放疗8次,全身乏力,不能走路,病人思想压力增大,病情也不断恶化,后经别人介绍,在2009年找到袁希福服用中药治疗,病情好转,能走路,精神状态佳,2012年9月17日她再次找袁希福巩固治疗,袁大夫告诉他再过明年再服两个月的药就算彻底康复了,病人十分高兴。2014年4月12日在袁希福抗癌明星康复大会上再次讲述了自己的康复历程!在2014年4月12号的袁希福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上侃侃而谈!2015年9月,患者再次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表达对袁希福教授的感激,直到现在,患者身体正常,身体无不适。 在中医治疗癌症上,拥有比较成熟的理念的,帮助了很多患者延长了生命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应用广泛,该疗法是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抓住关键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扶正补虚,理气活瘀,化痰散结,攻毒排毒,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帮助了数万例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使很多被判死刑的患者获得了康复,甚至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以上就是乳腺癌复发中医治疗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中医治疗乳腺癌复发优势显著,不仅仅只是为了杀灭肿瘤细胞,而是更加专注于恢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调节免疫功能,从而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临床上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乳腺癌论文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姜燕 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术后对218例乳腺癌手术病人及早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结果]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96.8%。[结论]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尽早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功能锻炼;方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们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共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50.6岁;左侧乳腺癌123例,右侧乳腺癌95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1例。 2 方法 2.1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当被确诊为乳腺癌后,病人对形体改变常表现出焦虑、忧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担心切除一侧乳房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务,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以文明、普通、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病人交流,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2.2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 2.2.1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小时,将患侧上肢屈臂过肩内收位,腋下垫纱垫,胸帯加压包扎。将枕头置于患侧肩下、胸壁及上臂下,其支持作用。6小时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保持肩关节处于内收位制动3天,避免外展上臂。 2.2.2 一般在术后第一、二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如伸屈手指、翻转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动作。每天约5—6次。 2.2.3 术后第三、四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 2.2.4 术后第五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 2.2.5 术后第六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 2.2.6 术后第七至十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做梳头动作,先同侧,再逐渐至对侧,以摸到对侧耳廓为止。每天3—4次。 2.2.7 手术第十天左右拆线,可根据体力、伤口愈合情况,以肩关节为轴心用患肢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注意幅度不宜过大,需循序渐进。每天3—4次。 2.2.8 术后第13~14天练习患侧手掌至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到抬头挺胸,即患肢内收、外展、内施、外施、向前抬高伸展,逐渐上举等活动。 2.2.9 术后第15~30天行吊环运动,经上肢抬高上举,肘关节伸直并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

乳腺癌案例分析

乳腺癌案例分析 患者,女性,49岁,农民;因右侧乳房发现一肿块2个月而就诊。自述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有一小肿块,无疼痛,故没有在意。近来发现肿块不断增大,乳房皮肤肿胀,急来就诊。 检查见患者为中年女性,一般情况尚好,体温 36.5°c,脉搏70次/min。右侧乳房肿胀,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触诊可触到一3cm×5cm大小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活动性差,无压痛。右腋窝可触诊到1~2个较硬的淋巴结,无触痛。取活检病理检查报告为乳腺癌。 知识点回顾: 乳房位置:成年女性的乳房位于第2~6肋高度,胸大肌表面,自胸骨旁线向外可达腋中线。形态结构:青春期未哺乳女性的乳房呈半球形,紧张而有弹性。乳房由皮肤乳腺和脂肪等构成。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又被分为若干个乳腺小叶。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性排列,末端开口于乳头。乳房悬韧带(Cooper 韧带)乳腺周围的结缔组织发出许多纤维束,一端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另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称乳房悬韧带或 Cooper韧带。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淋巴引流女性乳房淋巴管丰富,分为深、浅两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淋巴引流: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途径)②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③乳房内侧部的一部分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另一部分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④乳房下部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前组,并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淋巴管交通⑤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间隙注入位于胸大、小肌之间的胸肌间淋巴结或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治疗手段 1.手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乳腺癌病人个案护理管理论文

乳腺癌病人个案护理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粉红天使团队”对乳腺癌术后病人提供个案护理管理,改善病人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96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粉红天使团队”个案护理,乳腺专科护士建立个人档案,组织、协调团队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师、伤口师、PICC专科护士对其开展个体化护理服务。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采用肩关节活动量表(ROM)和癌症康复评价系统简表(CARES-SF)对病人的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外旋、后伸的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社会维度、与医务人员关系维度、性功能维度、婚姻关系维度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粉红天使团队”对乳腺癌病人进行个案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病人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团队管理;个案护理;护理管理;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从单一的手术模式,发展至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和靶向治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1]。病人在长期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涉及治疗、功能康复、营养、心理等多种学科,需要具备多种学科专业护理团队对病人疾病信

息进行评估、整合、分析、计划、实施,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及时信息沟通、反馈,让其充分了解治疗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病人对治疗信息的获取及决策,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健康行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2]。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服务理念,我科积极探索成立“粉红天使团队”,借鉴国外个案管理的经验,结合我科现状,将团队管理理念引入到对病人的个案护理管理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年龄18岁~66岁(49.65岁±6.56岁)。纳入标准:①成年女性;②经病理确诊原发乳腺癌,疾病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并且知晓自身病情;③居住地为武汉;④自愿接受此次研究及电话随访、访视。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不能配合;②非原发性乳腺癌;③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④低于1年预期生活时间。 1.2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