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十九课 句子的节奏与语调

第十九课 句子的节奏与语调

第十九课  句子的节奏与语调
第十九课  句子的节奏与语调

选自《实用英语语音教程》/杨先明,鲁志荣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十九课句子的节奏与语调

除了重音外,英语的超音段特征还包括句子的节奏与语调。很多学习者能够把每个单词都发得很准确,但说出来的话仍然别扭。这大多都是因为没有正确地运用句子的节奏与语调的缘故。因此,掌握句子的节奏与语调是英语口语达到自然、地道程度的关键环节。

一、话语节奏

在实际话语中,重读和不重读的词在句中形成一强一弱(或一弱一强),一重一轻(或一轻一重)的节奏。也就是说,英语句子中,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相间出现。英语句子中的一个重读音节与其后面若干非重读音节组成一个节奏组,一句话中可以有多个节奏组。根据英语的节奏规律,话语说起来所需的时间不取决于它有多少个词,多少个音节,而是取决于它有多少个句子重音。假如句子重音之间的非重读音节数多,结果必然是说起来要快一些,含糊一些。英语句子的节奏是按重音来定时的,重音之间的间隔时间大致相等。例如:

(1)Do you think you would be able to finish it in a month?

这个句子中共有四个重读音节,这些重读音节之间所含的非重读音节数分别为:三个,一个,三个;但在话语中,人们的感觉是:重读音节出现的间隔是大致相等的。

(2)John is here now.

(3)John will be home to night.

(4)The pro fes sor is in Lon don this eve ning.

以上三个句子的音节数不同,但所含重读音节数相同,因此,在说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完成句子所需的时间也在大致相等。再如:

(5)Jack/Mark/Joan

(6)Jack and Mark and Joan

(7)Jack and then Mark and then Joan

三个短语的重读音节都是3个,所用时间也大致相等,而听起来一句比一句

快,因为非重读音节越多读的越快。重读音节的元音也会相对加快。例如:(8)I went into the room and saw Joan.

句首非重读词“I”读的比较快,相当于空拍。“saw”和“Joan”分别为两个不包含非重读音节的节奏组,读得相对比较慢,“went into the”与“room and”为两个包含非重读音节的节奏组,读得较快,并有连读和弱读。为了保持节奏,当有三个重读音节连在一起时,中间一个重读音节可以减弱。如:

a beautiful girl a kind beautiful girl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句中重读音节相继出现的地方,通常语速会慢一些,音节听起来自然也清

楚一些。

2 重读音节之间拥挤着出现的非重读音节听起来轻快而且含糊。

3 一句话说起来所需时间长短不取决于句中的单词数或音节数,而取决于句

中有多少个重读音节。

总而言之,英语的话语节奏是一种有规则的节拍。练习英语话语节奏的重点是:学会顺利地、匀称地从一个重读音节移动到下一个重读音节,特别要学会把重读音节中间夹带的非重读音节读好。在读重读词汇时,其中包含的元音要发得饱满、高亢,语速会因此而显得稍慢一些。掌握英语节奏规律可以提高话语的流利和自然程度以及听力理解的水平。

二、句子的语调

语调是言语的“旋律”。语调能使人们说话悦耳动听、情感准确表达、情绪充分流露、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一)语调的基本概念

话语中声调高低的变化构成话语的语调。句子的语调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说话人和受话者之间的话语交流。语调和句子重读一样,影响到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图。同样一句话,如果使用不同的语调,就会给听话人以不同的感受。

(二)语调的作用

语调是比较复杂的现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体会。英语语调所表达的感情,意义有许多和汉语相通的地方,我们在说英语时要带着感情说,这样掌握语调就不难了。

英语语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表示句中单词和句子之间的语法关系;

2)表示说话人的态度以及他想表达的隐含意思。换句话说,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表达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含义,语调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喜悦、忧伤、惊奇、懊恼、愤怒等不同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听人说话的时候,听的不仅仅是说话的内容,还包括说话的方式,即语调和语气。内容(“他说了什么”)和表达方式(“他是怎么说的”)加在一起才能形成话语的完整含义。

(三)语调的分类及其运用

英语语调可以分为降调、升调、降升调、升降调四种;不同类型的语句会有不同的语调组合。

1.降调是英语中最常见的音调变化,用符号↘表示。降调的基本含义表示肯定、明确和完整等。其表态功能是表示中性、客观、激动、严厉和肯定等。降调主要用在:一般陈述句、特殊疑问句、表示命令的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子中。例如:

(1)He is studying ↘French.

(2)Who is giving us a ↘talk?

(3)Come to the ↘blackboard.

(4)What a hot ↘day!

(5)Where have you ↘been?

(6)I wrote four letters this ↘morning.

(7)What a beautiful voice you ↘have!

(8)Sit down and don’t ↘move.

(9)When do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10)Don’t make so much ↘noise.

快速记忆:降调句中,重读音节依次递降,句末重读降落下滑。

2.升调是英语的另一个常用调,用符号↗表示。它表示不肯定、不明确、不完整等。其表态功能是表示礼貌、客气、关怀、让步、含蓄、怀疑等。升调通常用在一般疑问句、反问句、礼貌的请求、关心的劝说等。同时,升调还表示我们的话还没有说完,或者还有待于再研究,并非结论。例如,我们正在数数,还没有数完之前用升调;句子还没有说完是用升调;要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也常用升调。另外,由于升调没有那种断然下结论的口气,因而可以使祈使句变得委婉一些。较长的陈述句中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请求或劝说的祈使句等也通常用升调。例如:

(1)Are you ↗hungry?

(2)You are definitely ↗coming?

(3)Isn’t ↗it?

(4)Are there any desks in the↗room?

(5)Let me know how you get ↗on. (表示关心)

(6)Don’t worry about ↗that! (安慰对方,请某人释怀)

(7)Good, ↗morning.(采用升调较为友好、亲切)

(8)She speaks ↗German, ↗English, ↗Chinese and ↘French.

快速记忆:在升调句中,重读音节的音高依次降递,句末重读回升上滑。

注意:一般英语语音语调教科书都有一个习惯的说法,即特殊疑问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但从语调的表态功能看,这一规则显得过于教条。实际上,英美国家的人经常用升调来提特殊疑问句,以表示礼貌、关心等;有时也用降调

来提一般疑问句,以表示一种冷淡、严厉甚至是威胁的态度或表明说话者自己确信已经知道,提问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或得到肯定。懂得了语调的基本功能,便可以根据交际情景(如年龄、地位、性别、场合、交际事件等因素)来决定使用哪种语调。一般规则只适用于一般情况,而特殊情况则需要特殊处理。例如:(9)“How are you ↗today?”he asked cheerfully.(表示礼貌、关心)

(10)A: Have you ↘met him?(表明说话者自己确信已经知道,提问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或得到肯定。)

B: ↘Yes

3.降升调也是英语的常用语调之一,用符号↘↗表示。降升调就是把降调与升调的作用联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对某件事肯定了,有把握了,同时又附加一些保留、让步或暗含的对比。简而言之,就是话里有话,或通过语调来表示感谢。由于降升调可用来表示对比、言外之意、相反的意见甚至警告等等,常用于以下情况:含有对比的陈述句、含保留意见的陈述句、含警告口吻的祈使句、反义疑问句等。例如:

(1)He was very ↘↗friendly.

(2)I’ve got some letters to↘↗write.

(3)Nobody is↘↗leaving.

(4)I can’t wait that ↘↗long.

(5)A: Do you know French?

B: Well, I can ↘↗read it, but I can’t speak or write it.

(6)A: How do you like this one?

B: I like the ↘↗style, but I don’t care for the color.

(7)A: I don’t need the jacket.

B: You’ll catch ↘↗cold.(含警告口吻,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

(8)A: I’ve been fired.

B: You’re not ↘↗serious.(含不相信口吻)

(9)A: You look cold.

B: I’m not exactly ↘↗cold.(表示相反的意见)

(10)A: I didn’t know you drink coffee.

B: I do ↘↗sometimes.(表示相反的意见)

4.升降调:升降调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语调类型,用符号↗↘表示。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说话人很强的赞同或赞扬的情感,或有些自鸣得意,或不耐烦,或随声附和,或带有对抗情绪等,和说话人当时的情绪密切相连。因此,在没有特定的上下文语境的时候不要随便使用。例如:

(1)A: Are you sure?

B: ↗↘Certainly.(表示自鸣得意)

(2)A: I worried about the situation.

B: What’s it got to do with ↗↘you?(表示对抗情绪)(3)A: You can hardly blame her, can you?

B: No, I ↗↘can’t.(表示随声附和)

(4)A: May I take this newspaper?

B: ↗↘Do.(表示很强的赞同)

(5)A: Can I have a word with you?

B: By all ↗↘means.(表示不耐烦)

5.组合语调的使用

不同类型的语句有通常情况下的典型语调,又有特殊情况下的语调,需用语调组合。

1)升调在前,降调在后的类型的句子:

(1)选择疑问句

①Do you like playing ↗tennis or ↘golf?

②Shall I go ↗there or will you come ↘here?

(2)以状语或状语从句开始的句子

①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view it against the

↘past.

②If we work ↗harder, we shall be able to fulfill the plan ahead of

↘time.

(3)语句未完的短语或列举。

①↗Five, ↗four, ↗three, ↗two, ↘one.

②He has a ↗book, a ↗pen and a ↘radio.

(4)前面是主句,后面是宾语从句或限制性定语从句。

①He ↗believes his mother can ↘recover.

②Here is the ↗doctor you have been ↘looking for.

2)降调在前,升调在后的类型的句子:

(1)反意疑问句:表示说话人有一些疑惑,要肯定一下自己的看法。

①You went to a concert↘yesterday, ↗didn’t you?

②You don’t want to move to other ↘city, ↗do you?

(2)前面是陈述句,后面有一表示不肯定或疑虑的附加语。

①It’s going to ↘snow, I’m ↗afraid.

②There is something ↘fishy about it, I ↗suspect.

(3)在称呼人时,用升调。

①Tell me the ↘truth, ↗Bob.

②↘Hello, ↗John.

3)前面是降调,后面也是降调的类型的句子:

(1)反意疑问句:表示情况明朗,说话人对答案有把握。

①It’s a fine ↘day, ↘isn’t it?

②He doesn’t work ↘hard, ↘does he?

(2)主句在前,状语或状语从句在后的陈述句。

①He will know ↘better when he gets ↘older.

②John was ↘late because he missed the ↘bus.

(3)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或并列的句子。

①I ↘went, but he ↘didn’t.

②He did the ↘washing, and she did the ↘cooking.

(4)主句在前,后面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

①She is going to spend the summer in Kun ↘ming, where she has

some ↘classmates.

②We will put off the sports meeting until ↘next Friday, when it will

be ↘clear.

小结:语调的作用可以从结构、语义、信息种类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在结

构上,降调常常表示意群或句子已经结束;在语义上,往往表示确定。与此相反,升调则在结构上表示意群或句子尚未结束,如在从句中用升调,而主句则多用降调,在列举多项事物时前面的几个列举项用升调而最后一个列举项用降调;在语义上,则表示不确定。降升调则可以表示出犹豫、对比或者疑虑等意义。说话人还可以通过声调来区分已知信息与新信息。在句子中,使用降调或降升调的部分大多是已知信息或者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共享信息,而升调往往指示新信息。

强化练习

一、请运用节奏朗读下面的句子(黑体下划线部分需要重读并提高音高),然后听录音。

1. He’s a do ctor.

2. Come here.

3. Who’s that?

4. I think he might.

5. It’s quite all right.

6. A waste of time.

7. What is the time?

8. I know what it is.

9. I’ve wri tten to them.

10. Put it on the floor.

11. Wait ing for the train.

12. Ho ping that he’ll come.

13. There isn’t any need.

14. We pro mise to be good.

15. I’ve heard it be fore.

16. I don’t be lieve it.

17. He left on Mon day.

18. He star ted to talk to me.

19. I’ve bo rrowed a no ther one.

20. I wan ted you to write about it.

21. It’s not the one I want.

22. He goes to work on foot.

23. It isn’t the same as be fore.

24. Per haps you can ring her to night.

25. We’ll fetch you in a car in half an hour.

26. He did his best to save the child.

27. They used to go to bed at six.

28. A glass of beer is what I need.

29. I can’t for get the things he said.

30. He tied up the par cel and took it a way.

31. We ha ven’t got time to a rrange for it now.

32. There is a le tter for you.

33. It’s fine.

34. I want to go.

35. I wan ted you to do it.

36. I think you need to fi nish the work quick ly.

37.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Shang hai?

38. I’ll try to be in time.

39.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suc cessful tea cher, you should do 3

things.

40. Ev eryone has his or her own dream jobs.

41. At the mo ment, I’m tea ching che mistry at a uni ver sity in Bei jing.

42. We’ve been try ing to get in touch with you all day.

43. I thought ev erything would be all right.

二、英语中有几种语调?各种语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三、请用不同的声调朗读下面的句子。不同声调表达出的意义是什么?

1. It’s a fine day, isn’t it?

2. Can she do it?

3. You have told him, haven’t you?

4. He went to the hospital yesterday.

5. What’s your name?

6. How is your brother?

7. Is this your car?

8. Can she do the work?

四、朗读下面包括两个语调群的句子。

1. 用↘+↗或↘+↘的语调朗读下列句子:

1) They won’t come to the party, will they?

2) She used to look pretty and smart, didn’t she?

3) You are taking the exam in May, aren’t you?

4) He works in a school, doesn’t he?

2. 用↘+↗的语调朗读下列句子:

1) Do me a ↘favor, ↗will you?

2) ↘Hello, ↗Stoney.

3) There is something in what he↘said, I ↗think.

4) She won’t come ↘here, I ↗guess.

3. 用↘+↘的语调朗读下列句子:

1) The telephone ↘rang, but I didn’t ↘answer it.

2) It’s a ↘long time since I saw you ↘last.

3) We arrived ↘late, which was a serious ↘mistake.

4) We told him to ↘stop it, and he ↘did so.

4. 用↗+↘的语调朗读下列句子:

1) Are you from ↗Canada or ↘America?

2) In my ↗opinion, it’s a good ↘movie.

3) I ↗hope I can realize my ↘dream.

4) This is the ↗girl I saw ↘yesterday.

参考答案

三、

本练习中的每一个句子都可以分别用升调和降调,但意义有所不同。

在句子1、2、3中,用升调时,往往表示单纯的疑问,表明说话人对这件事完全不清楚,想请听话人回答这个问题;用降调时,则大多表示说话人对这件事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但还不确定,需要听话人对这件事进行确认。

句子4一般用降调,表示对一个事实的简单陈述,但也可用升调,此时表明说话人对这样一件事的怀疑、惊讶等。

句子5用降调时,表示简单的疑问,要求听话人回答。而用升调时,则表示没听清楚,请说话人重复刚才的回答。

句子6用降调时,表示简单的疑问,要求听话人回答该问题。而用升调时,则可以表示出对听话人家人的关心、安慰等含义,表明说话人对听话人brother 以前的情况是了解的,但想了解他最近的情况。

句子7、8一般用升调,表示一般的问题。用降调则是严肃的语气,含有威胁、审问的含义,或者表示怀疑。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1)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下面提供一些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供参考: 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正确的朗读节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主谓之间应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四、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例如:1、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这句话朗读时的节奏为:其一/犬坐/于前。 类似的还有:“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五、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

划分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及练习

划分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及练习 (一)、考纲考点 初中1至6册中的文言文,重点是讲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能准确的划分这些句子的朗读节奏,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在中考中,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分值为2分。 (二)、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二)、中考题例 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 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 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山不丨在高,有仙丨则名 b.苔痕上丨阶绿,草色丨入帘丨 青 c.无丝竹丨之乱耳,无案牍丨之劳形 d.南阳丨诸葛庐,西蜀丨子 云亭(20xx年中考题) 分析:—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是错的。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 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 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 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 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 (四)、经典题例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失”若夫”盖”故”惟 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夫/环而攻之(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故/有所览辄省记例(1)(2)中的夫” 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故”是对上文的总结,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划分句子节奏

例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请老师具体解答) 答:同学,你好!此句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另外,古文划分节奏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1)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 ( B )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能 ( C )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 ( D )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 (2) 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4) 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 ),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 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捕蛇者说》) (6) 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7)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8) 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9) 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10) 然则 /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11)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转自徐世奎-语文世界 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确。例如 1、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其一/犬坐于前。(《狼》) 4、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 6、恐/前后受其敌。(《狼》) 7、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9、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 二、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有些文言句子句首是假设、转折、递进等关联词,则关联词后要停顿。如“且”、“虽”、“因”、“惟”、“故”等。例如 1、故/为之说。(《捕蛇者说》) 2、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4、且/ 欲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5、然/得而腊之/ 以为饵。(《捕蛇者说》) 6、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三、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及至全文,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的作用的虚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 “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例如 1、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 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 四、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例如 1、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4、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五、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六、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例如 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七、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先”、“中”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1、中/ 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核舟记》)

朗读节奏的划分

朗读节奏的划分 语文新课标中规定“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除了弄清字词的含义、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通假字,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也是重要的一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能准确划分朗读节奏,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考查这类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直接划分节奏,分值一般为2分。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小视。 那么,如何确定文言诗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常见文言诗文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权作引玉之砖,求教方家。 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1)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2)(3)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二、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如:(!)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三、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2)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翻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 朗读中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五、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例(1)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2)的意思是“处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xx: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说的是朗读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只知死读,不明文句结构(分不清句读或朗读节奏),终究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鉴于此,历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出现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题目,如: (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xx/人也 (B)所以/动心忍性,xx所/不能 (C)人xx/过,然后/能改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00年盐城卷) (2)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002年苏州卷)如何确定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常见文言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在此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3)予/尝求/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6)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 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8)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恒公》)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9)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10)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11)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2)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13)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

划分句子停顿

划分句子停顿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读的内容在近几年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主要指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 二、尝试练习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问今是xx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故君子有不战 5.而乡邻之生日蹙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xx 8.其一犬坐于前 9.xx山王xx叔远甫刻 学生做,提出划分停顿注意点 三、知识梳理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严紧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大凡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明。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劣。“臣卑劣”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劣”。 ②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③xx/秀而繁阴。 ④问/今是xx ⑤刻/xx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④⑤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2.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3.“而”字后表示转折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和后边的词语存在修饰关系、顺接关系、并列关系,那么“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xx之野产异蛇,黑质而xx。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2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一、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读出停顿。 1、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应有停顿: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辄乱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士/不可以不弘毅 (5)臣/不胜受恩感激(6)环滁/皆山也 (7)门人弟子/填其室(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是/不可以已乎? (11)吾/谁与归(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5)绝巘/多生怪柏。(16)将军/百战死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8)臣/本布衣 (19)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动词和补语之间应有停顿: 王之弊/甚矣 3、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有停顿: (1)恐/托付不效(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也。(4)问/今是何世 (5)腰/白玉之环(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念/无与为乐者(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4、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在介宾短语前应有停顿: (1)受任/于败军之际(2)奉命/于危难之间 (3)生/于忧患(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苟全性命/于乱世(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欲报之/于陛下也 (9)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提前的状语,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间划停顿: (1)今/天下三分(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后置的状语,应在状语前有停顿: 天下苦秦/久矣。 7、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1)其一/犬坐于前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8、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分开: (1)其岸势/犬牙差互(2)邹忌修/八尺有余 (3)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晋陶渊明/独爱菊(6)巴东三峡/巫峡长 (7)潭中鱼/可百许头(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9、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4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 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 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 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 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2.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 /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

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 /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 /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2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例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 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

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2.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 。如果误将' 也' 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 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 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 /卑鄙。 例2.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

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如: 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如: 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如: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如;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如: 1、尝/与人佣耕。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如: 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 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 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如: 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如: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上传: 陈群英更新时间:2012-5-20 9:22:54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这是我提出的第四种划分方法。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有了在说话时的歇气、换气,所以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再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句子的意思是“没有音乐的噪音来扰乱我的清静”,“丝竹之乱耳”是“无”的内容,全都是“无”的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指导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一)、考纲考点 初中1至6册中的文言文,重点是讲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能准确的划分这些句子的朗读节奏,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在中考中,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分值为2分。 (二)、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水平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 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准确的一项是()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所以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准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所以不能分开。故A是错的。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xx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 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 关联词: 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亍”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一谓语一宾语”、状语一谓语”、动词一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③④ 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 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都应连读。 5、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 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劫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 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

朗读节奏的划分

朗读节奏的划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加深对文言文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方法归纳。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划分方法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如: 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如: 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如: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 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如: 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二.实战演练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衔远山,吞长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8.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9.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10. 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 六则》)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九和方法: 一、按章节兼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泰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分为:故人俱鸿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俱鸡黍。 例2.谁家新燕啄春泥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渐燕豚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划分为:谁家渐燕/啄l春泥。 二、连在,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天璐释伏任斤提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川各碑/大任/于是人也。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凄仔/邑人徕砒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凄子/邑人徕砒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