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为什么海洋的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71%

为什么海洋的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71%

为什么海洋的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71%

为什么海洋的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71%

现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71%,为3.6亿平方公里,大陆面积1.47亿平方公里。

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说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地球气温的不断下降,40亿年前岩石圈开始形成,当时的岩石圈还很薄,可塑性很大,并不坚硬,古时的地球的半经是现地球半经的二分之一,39亿年前,地球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深度1.2万米。2亿年前,地球发生了大的膨裂,岩石圈膨裂成了七大洲,海水流入裂缝形成了四大洋。

地球膨裂说认为,古时的地球的半经是现地球半经6371公里的二分之一为3185公里,因此古地球的表面积为12.7亿平方公里。现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 去掉海洋占地球表面积71%,为3.6亿平方公里,大陆面积为1.47亿平方公里。古地球的表面积为1.27亿平方公里和现地球大陆面积1.47亿平方公里基本相等,这绝不是巧合。这足以证明大西洋和太平洋是古地球膨裂形成的,古地球的半经是现地球半径的二分一。

作者:赖柏林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学号:20111002833 班级:012111 姓名:李海亮 指导老师:曲赞

序言 叙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重要性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等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应当了解和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这些勘探方法在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勘查等领域的应用,学会在自己专业中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学会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地质问题。 第一节重力勘探 重力方法的物理原理和重力方法的特点 原理重力勘探是利用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在地表产生的重力异常来确定地质体形状、大小、埋深等因素,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力异常是重力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其实质就是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地质体与围岩间有质量差,即剩余质量,剩余质量产生了一个指向地质体质量中心的附加引力,该引力在正常重力方向上的投影即为重力异常。得出重力异常后,再对其进行地形、高度、中间层和正常校正后,便可得出由地质体引起的异常。 为了了解不同形状、大小、产状的地质体所引起的异常,需进行异常的正演计算,即计算一些简单规则几何体引起的重力异常特征,利用它们来近似代替不同特征的实际地质体;而反演则正好相反,是已知地质体的异常特性,来推算其几何特征。反演是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目标是寻找、研究或推断金属或非金属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等。 特点相比其他勘探方法,重力勘探的特点在于:①可利用重力勘探透过覆 盖层寻找隐伏的地质构造或盲矿体;②仪器轻便、观测简单、工作效率高、施工 进度快、成本低;③应用范围广,目前可用于找矿、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石油天 然气勘探、工程勘探等。 如何利用重力方法来解决地质问题(举例说明) 基本方法为:重力勘探——发现异常——综合分析、反演推测——实际探测——正演计算、推测异常是否合理 重力法在天然地震预报,油气、煤炭、金属非金属矿及地下水勘查,海洋环 境调查,了解上地幔的密度变化、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及地壳地活动性、划分大地 构造单元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20世纪70年代在吉林省某地区进行勘探金矿石时,采用的是重力法勘探,成功发现了含铜硫铁矿。该区已发现小型矽卡岩磁铁矿。为了扩大矿区范围,

海洋探测

海洋探测 人类用科学方法进行海洋科学考察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大规模、系统地对世界海洋进行考察则仅有30年左右。现代海洋探测着重于海洋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探测石油资源的储量、分布和利用前景,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在海洋探测技术中,包括 (1)在海洋表面进行调查的科学考察船、月动浮标站; (2)在水下进行探测的各种潜水器; (3)在空中进行监测的飞机、卫星等。 科学考察船 海洋科学调查船担负着调杳海洋、研究海汁的责任,是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的先锋。它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海面与高空气象、海洋水深与地貌、地球磁场、海流与潮汐、海水物理性质与海底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开藏等)、海水的化学成分、生物资源(水产品等)、海底地震等。其中极地考察和大洋调查等活动,为匹界各国科学家所瞩目。大型海洋调查船可对全球海洋进行综合调查,它的稳性和适航性能好,能够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袭击。船上的机电设备、导航设备、通讯系统等十分先进,燃料及各种生活用品的装载量大,能够长时间坚持在海上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这类船还具有优良的操纵性能和定位性能,以适应各种,海洋调查作业的需要。 海洋卫星 卫星技术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海洋卫星在几百千米高空能对海洋里许多现象进行观测。这是因为它有些特殊的本领。比如测量海水的温度,用的就是遥感技术。当太阳发出的电磁波到达海面时,能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利用遥感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测量海面的温度及其特征。数据经电脑分析后,就可得到海面混度的情况,最后打印成一张海面温度分布图。由于几乎是同步观测后得到的数据,所以观测结果很真实 潜水器 潜水器既是深海探测的土具,又是进行水下工程的重要设备。潜水器可分为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2]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3] 课题 第1节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命起源的学说”相关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5、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和分析能力。 6、引导学生明确,科学的推测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确凿的证据,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7、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问题教学 □自学辅导法 □启发式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形式 □常规教学 □实验教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及活动过程 学法点拔 导入: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资料展示与交流分析 师:现在同学们把你们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分享、一起交流和讨论。 生:我们收集的是《地球生命的历程》。科学家估计,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而地球是可以与太阳同在的,太阳还可以平稳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50亿—60亿年,这就是说,地球可以有近100亿年球上才有简单的蓝藻类微生物。如果我们将地球的100亿年的可能寿命压缩为100年,来看一看地球生命的历程。0—5岁那年,地球常遭受小伙伴的撞击,撞击点的温度高达16000℃,一些物质蒸发,形成地球的原始大气,80%是水蒸气,其余为一氧化碳和氮。很快就使整个地球的温度达到12000℃。地球逐 渐长大后,撞击她的伙伴也减少了,温度逐渐降低,表面岩浆冷却为地壳,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则凝聚成水,降落到地球表面,形成原始海洋和江河。与此同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将原始大气上层的水蒸气分解为氧和氢。

海洋物探设备发展综述

海洋物探的成长与发展 摘要 中国海洋物探工作开始于1 9 6 0年。经过渤海的技术方法试验和北部湾综合物探生产试验,然后在各个海域全面铺开。 以寻找油气资源为主要任务的海洋物探,不仅在引进技术装备、完善勘查方法、提高处理与解释水平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而且进一步开展了海域内的深部调查,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以及深海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 在新世纪,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技术能进行海底高精度探测,能精确定位水面船只和水下探测系统,发展前景很广阔。 关键词 海洋物探设备—marin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equipment 成长与发展—growth and development 海底探测 正文 海洋物探: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海洋物探”,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海洋和海洋地质的新方法之一。目前,用此种方法主要勘探石油和天然气构造及一些海底沉积矿床。海洋物探包括海洋重力、海洋磁测和海洋地震等方法。海洋物探的工作原理和地面物探方法相同,但因工作场地是在海上,故对于仪器装备和工作方法都有特殊地要求,需使用装有特制的船弦重力仪、海洋核子旋进磁力仪、海洋地震检波器等仪器的勘探船进行工作,海洋勘探船还装有各种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定位等装备。 海洋物探设备的过去 中国海洋物探工作开始于1 9 6 0年。在这3 0年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以油气资源勘探作为中心任务,带动了海洋物探技术方法的进步与发展,发现了近海大陆架地区一系列油气资源,同时也为海洋地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油气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50年代中,世界近海大陆架地区的油气勘探活动不断地取得成功,中国海底的油气资源就更具有吸引力。这样,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设就特出了寻找海底油气资源的任务,而寻找海底油气资源则必须依靠海洋物探来认识与了解海底结构。 1958年,地质部、石油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成了一个海洋物探队,由刘光鼎等同志参加,以青岛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开展海洋地震勘探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派刘光鼎赴苏联里海考察海洋物探工作。 1960年5月,地质部在塘沽组建第五物探大对,由刘光鼎率领北京地质学院海洋物探教研室等同志组织海洋物探技术工作,系统得开展地震、重力、磁力、电法、放射性以及定位的海上试验工作,确定地震反射的单船连续观测能获取沉积盖层资料。于是,借用海军汾河号登陆舰沿塘沽-黄河口一线开展反射地震的试生产。当时采用了多种定位措施,如抛标、六分仪、无线电相位系统,最后确定使用无线电相位系统,但它受晨昏天电干扰严重,每天的工作时间很短。在此基础上,对渤海展开了还有地震剖面测量,取得对渤海地质结构的初步认识。 应该说明,渤海的海洋物探方法试验,尽管在重力、磁力、电法和放射性方面没有取得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海洋地球勘探概论》课程报告 姓名: 班级:061144 学号: 任课老师:张世晖 时间:2017.10

第一部分问题简答 根据课程内容,简要回答如下问题 1、概述分析现代海洋主要导航方法及其特点。 现代海洋导航定位:无线电导航是利用无线电技术与设备确定运动载体(如船舶、飞机)的位置、航向、速度、时间等运动要素,引导运动载体安全可靠地到达目的地的一门科学。它包括地面无线电导航和卫星导航。 (1)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船舶上的接收器(或无线电导航仪)接收来自设置在陆地上不同台站所发射的无线电波或脉冲电波,求出船位。无线电定位技术按位置线的形状又可分为:方位线式、方位一距离式、二距离式和双曲线式等。 无线电导航的主要特点是:用户设备简单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以在各种距离上全天候连续工作,定位精度高,用户容量无限,应用范围广泛。无线电导航定位是当前最先进的导航技术。 (2)卫星导航:这种导航系统最初是由美国海军1964年首先在潜艇上使用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美国发射的专用导航卫星,由船上的天线接收卫星所发出的电波信号和它的多普勒频移,并其用附属的小型计算机自动求出船位的一种装置。因为这种方法是美国海军在琼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协助下发明的。GPS是一种全球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系统。 卫星导航的主要特点:定位精度高,定位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才能胜任。一般来说,调查船上均配有专门的定位工作人员。 (3)声纳导航定位:多普勒声纳定位和海底声应答定位。 特点:水深超过200—400m时误差较大。 (4)组合导航: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定位中一艘船使用多种定位方法。 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定位方法的优势,可以自动从一种定位系统转化到另一种定位系统。 2、概括分析海洋海底成像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1)多波束测深声呐:一种高效、高精度的海洋勘测设备,具有可同时测深和海底声呐成像的优点。 (2)AUV前视声纳成像 3、海上船载重力测量需要哪些校正过程。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 实 习 报 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前言 1、研究区域背景 (1) 2、数据资料来源 (2) 3、实习要求及目的 (2) 二、正文 1、数据处理及成图过程 (2) 1.1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转换为布格重力异常 (2) 1.2 数据网格化 (3) 1.3 绘制平面等值图 (3) 1.4 在Matlab 中进行向上延拓 (4) 1.5 求水平方向导数 (5) 1.6 求垂向导数 (6) 2、图形分析及讨论 (5) 2.1 地形图分析 (5) 2.2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与布格重力异常平面等值图分析 (6) 2.3 其他图形分析 (8) 3、区域研究现状 (11) 三、结论 (11) 四、实习感想 (12) 五、参考文献 (13)

一、前言 1、研究区域背景 研究区域为西经355°至西经360°、北纬0°至北纬5°之间的区域的几内亚湾(图一)。它位于西非海岸外的大西洋海湾,是大西洋的一部分。赤道与本初子午线在这里交汇。有几内亚暖流自西向东流入,气候湿热,水温25-26℃,盐度30‰。多条河流流入为海湾带来大量有机沉积物,经过数百万年形成了石油,令沿岸国家近年备受国际社会重视。几内亚湾的海岸线构成非洲板块西部边缘的一部分,与从巴西到圭亚那的南美海岸线明显一致。这两条海岸线在地质、地貌上的吻合,为大陆漂移的理论提供最清楚的论据。 图一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及地形图 2、数据资料来源

本次实习使用的数据类型主要包括研究区域的地形数据和自由空间重力数据。相关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989177853.html,/cgi-bin/get_data.cgi 3、实习要求及目的 确定所研究海域,获取相关数据,利用所得数据,依据公式进行了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之间的转换,得出完整的数据资料。并利用Surfer、Grapher 和Matlab 软件对数据进行网格化等处理,并最终绘制出研究区域的海底地形图、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平面等值图、布格重力异常平面等值图等图件。依据所绘图件及相关文献,对研究海域的地形地貌、主要断裂、构造格局以及演化历史等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二、正文 1、数据处理和成图过程 1.1、布格重力异常校正 根据所得Topography、Gravity数据求出布格重力异常数据,相关公式: BA = FA - 0.0419 * (Rc * h + Rw * Dw - Rc * Dw ) (其中FA-自由空间重力异常Gravity,BA-布格重力异常,Rc、Rw 分别代表地壳中间层密度和海水密度,h-重力仪位置的海拔高度,Dw -海底深度Topography,h与Dw单位均为m、向上为正) 通常h = 0, 带入上式化简后可得

海洋重力勘探

海洋勘探的发展与展望 重力勘探 什么是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的变化而进行地质勘探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只要勘探地质体与其周围岩体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就可以用精密的重力测量仪器(主要为重力仪和扭秤)找出重力异常。然后,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和其他物探资料,对重力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便可以推断覆盖层以下密度不同的矿体与岩层埋藏情况,进而找出隐伏矿体存在的位置和地质构造情况。 重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 野外获得的重力数据要作进一步处理和解释才能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主要分3个阶段:野外观测数据的处理,并绘制各种重力异常图:重力异常的分解(应用平均法﹑场的变换﹑频率滤波等方法),即从叠加的异常中分出那些用来解决具体地质问题的异常:确定异常体的性质﹑形状﹑产状及其他特徵参数。 解释分为定性的和定量的两个内容,定性解释是根据重力图并与地质资料对比,初步查明重力异常性质和获得有关异常源的信息。除某些构造外,对一般地质体重力异常的解释可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极大的正异常说明与围岩比较存在剩馀质量;反之,极小异常是由质量亏损引起的。靠近质量重心,在地表投影处将观测到最大异常。最大的水平梯度异常相应于激发体的边界。延伸异常相应于延伸的异常体,而等轴异常相应于等轴物体在地表的投影。对称异常曲线说明质量相对于通过极值点的垂直平面是对称分布的;反之,非对称曲线是由于质量非对称分布引起的。在平面上出现几个极值的复杂异常轮廓,表明存在几个非常接近的激发体。定量解释是根据异常场求激发体的产状要素建立重力模型。一种常用的反演方法是选择法,即选择重力模型使计算的重力异常与观测重力异常间的偏差小于要求的误差。 由于重力反演存在多解性﹐因此﹐必须依靠研究地区的地质﹑钻井﹑岩石密度和其他物探资料来减少反演的多解性。 重力异常和重力改正 观测重力值除反映地下密度分布外,还与地球形状﹑测点高度和地形不规则有关。因此,在作地质解释之前必须对观测重力值作相应的改正,才能反映出地下密度分布引起的重力异常。重力改正包括自由空间改正,中间层改正,地形改正和均衡改正。观测重力值减去正常重力值再经过相应的改正,便得到自由空间异常﹑布格异常和均衡异常(见地壳均衡)。在重力勘探中主要应用布格异常。为研究地壳均衡,地壳运动和地壳结构也需要应用均衡异常和自由空间异常。在平坦的地形条件下,常用自由空间异常代替均衡异常。

初中地理第二册教案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初中地理第二册教案 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1 大洲和大洋 1.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 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 2.教学时间 2 课时 3.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 4.教学重点 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 5.教学难点 板块构造学说 6.教学用具/媒体 自制投影片:1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 3 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 4 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 地球仪 7.教学提纲 1.1 大洲和大洋 1 世界海陆分布 2 海洋 3 大陆和大洲 4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8.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那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1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观察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 1 世界的海陆分布(板书) 陆地1.49亿平方千米(29%)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约5.1亿平方千米):海洋3.61亿平方千米(71%) 【提问】请看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 (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提问】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的知识。 2.洋和海(板书) 【教师指图讲述】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 (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教师讲述】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 【练习】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学完海和洋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陆地知识 3.大陆和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 【练习】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洲大陆。指出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和我国附近的岛屿。 【教师讲述】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提问】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大洲。) 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第一章 地球与海洋

第一章地球与海洋 §1—1 地球的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天体和电磁波等物质组成的 宇宙范围:半径约150亿光年 宇宙中的星系:约有10亿个星系 小星系有几万颗恒星,大星系有上千亿颗恒星 太阳所在的星系叫做银河系 天体系统:天体常常聚集成一个个天体群或集团,通称为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球与月球、人造卫星等组成较低级的地-月系统 太阳与地球及其他行星组成较高一级的太阳系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周围的星体: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0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以及600多颗彗星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较小、密度较大、卫星较少,表层为固体,重元素较多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较多,无固体表面,轻元素较多。 太阳系的范围:太阳系以冥王星轨道为边界,直径为118×108km,太阳发出的光需要5.5小时才能穿出太阳系。 地球自转:地球绕通过地心的地轴的旋转称为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产生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地球公转:a. 地球环绕地球与太阳公共质心的运动 b. 地球环绕地月公共质心的运动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个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较长,两极半径较短 ...................。 地球赤道处是一个椭圆,长轴比短轴约长430m, 长轴指向西径200、东径1600。 北半球较细、较长,南半球较粗、较短。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地球的南北半径并不互相对称,地球的几何中心也并不在赤道平面上 北极比椭球面高出14m,南极比椭球面凹进24m 赤道至45°N间向内凹进, 赤道至60°S间向外凸出 2.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a为6378.160km; 极半径b为 6356.755km; 地球扁平率a b a 为 0.0033529 ; 赤道周长为40075.24km; 子午线周长为40008.08km; 表面面积为510 070 100平方公 里(约五亿平方公里); 地球体积:1 083 l57 900 000立 方公里(约一万亿立方公里)。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厚度有几万千米,总质量约5 136×lO8t。 大气圈无明确的上界。大气有明显的可压缩性 2.水圈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陆上江河湖沼的水直接、或通过水汽、或通过地下水与海洋相通。所以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包围地球的完整圈层——水圈。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 磁层和大气层将对生命有害的高能辐射和带电离子阻挡或吸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知多少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知多少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海洋物探”,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海洋和海洋地质的新方法之一。目前,用此种方法主要勘探石油和天然气构造及一些海底沉积矿床。海洋物探包括海洋重力、海洋磁测和海洋地震等方法。海洋物探的工作原理和地面物探方法相同,但因工作场地是在海上,故对于仪器装备和工作方法都有特殊地要求,需使用装有特制的船弦重力仪、海洋核子旋进磁力仪、海洋地震检波器等仪器的勘探船进行工作,海洋勘探船还装有各种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定位等装备。 1、应用范围 在海洋范围内应用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藏。简称海洋物探。物探是研究海洋地质最基本的调查手段。它以海底岩石和沉积物的密度、磁性、弹性、导热性、导电性和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依据,用多种物探方法和仪器,观测并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阐明海洋底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查明各地质年代沉积物的分布,寻找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固体矿产资源。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所观测的有地球本身固有的地球物理场,如重力、磁力、热流和天然地震,也有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球物理场,如人工地震和电法等。由

于海洋水体是运动的,上述观测必须采用一系列不同于陆地地球物理勘探的仪器和方法。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在早期阶段,采取多种密封防水、弹性减震以及获取静态观测的措施。现在则充分利用海洋的特点进行动态观测,不仅可以快速和连续作业,而且适于将几种物探设备和导航定位仪器集中在一条工作船上,实现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综合观测。 2、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期,尤因(W.M.Ewing)等人利用刚出现的精密回声测深仪进行连续水深探测,并绘制海底地形图。1967年希曾(B.C.Heezen)和撒普(M.Tharp)在广泛搜集详细的连续回声测深资料和图件的基础上,编绘出世界海底地形图,揭示出海底的地貌形态有:大陆架、大陆斜坡、深海平原、海沟、洋脊等,还有洋脊脊峰处的裂谷和同洋脊横交的断裂带等。其中,作为全球系统的洋脊及其上的裂谷和横大断裂带的发现,对于当代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尤因等用双船进行地震折射观测,测定大洋地壳的厚度和构造,发现大洋地壳同大陆地壳有明显的差异。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5公里,而大洋地壳仅5~10公里厚,它们都是从纵波速度约为8.0公里/秒的莫霍间断面开始计算的。在同样测量的基础上,后来又发现在大陆地壳中,上层10~20公里是由纵波速度约6.2公里/秒的花岗岩质层组成,下层是由纵波速度约7.2公里/

地球与地图 陆地与海洋

地形图 平原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 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 丘陵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内的山地,称为丘陵。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地形部位:山谷山脊鞍部山峰陡崖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点的海拔是( ) A.350米 B.300米 C.250米 D.200米 2.梯田一般修建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图示地区最适宜修建梯田的是 ( C)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在一幅比例尺为1∶11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兰州与西宁之间的直线 距离是1.9厘米,则两地之间实际直线距离大约是( ) A.209千米 B.110千米 C.190千米 D.270千米 “因地形,以高制塞”是我国古代修筑长城的重要原则。读河北省某段长城的景观图片及其所在地区的等高线图,回答4~5题。 4.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虚线表示长城在该区域走向,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示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正确的方向是( ) A.大力发展林果业 B.修筑梯田,种植小麦 C.发展水产养殖业 D.发展花卉,蔬菜等园艺业 6.读图,四幅图为同一山地的等高线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普通动物学考题

海生考题(没答案,自己努力找找吧) 名词解释: 1.物种 2.应激性 3.原生质 4.细胞分化 5.接合生殖 6.生物发生律 7.中胚层 8.领细胞 9.芒细胞 10.水沟系 11.逆转 12.两囊幼虫 13.真体腔 14.两幅对称 15.两胚层 16.刺细胞 17.间细胞 18.消化循环腔 19.浮浪幼虫 20.隔膜 22.皮肤肌肉囊 23.焰细胞 24.原肾排泄 25.原体腔或者假体腔 26.轮盘 27.休眠卵 28.同律分节/异律分节 30.疣足 31.担轮幼虫 32.外套膜 33.闭管式循环/开管式循环 34.后肾管 35.闰盘 36.双名法 37.卵裂 38.囊胚 39.肠体腔法 40.端细胞法 42.雌雄同体 43.牟勒氏幼虫

44.孤雌生殖 45.隐生p150 46.围心腔 47.闭锁器 48.漏斗口 49.闭壳肌 50.血窦 填空题: 1.界、门、科、目、纲、属、种、 2.三四五分界系统 3.四大组织 4.六大系统 5.六大结缔组织:疏松、致密、血液、脂肪、骨、软骨 6.细胞分裂(整章) 7.运动方式:鞭毛、纤毛、伪足 8.卵裂方法:完全卵裂,不完全卵裂 9.多细胞起源于单细胞的证据:古生物学,形态学,胚胎学 10.海绵主要分裂:骨针,海绵丝 11.腔肠动物的分类:水螅型/水母型 12. 水螅纲:僧帽水母、水螅、桃花水母、 钵水母纲:海月水母、海蜇、霞水母 珊瑚纲:珊瑚、海葵 13.软体动物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四个部分 14.浮浪幼虫、担轮幼虫、牟勒氏幼虫、钩介幼虫、两囊幼虫 15.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始于何种动物 问答题(围中题目的概率比较小): 1.减2前期的细、偶、粗、双、终五期 2.多细胞动物起源有几种学说?群体学说:原肠虫学说,吞噬虫学说,和包体学说p64 3.薮枝虫、血吸虫、轮虫生活史 4.简述胚层逆转 5.简述生物发生律 6.中胚层的形成 7.原肠胚的形成 8.纽虫与扁形动物的不同之处,见ppt 9.真体腔以及其发生意义 10.包囊和休眠卵的意义 11.比较伪足、疣足、节肢动物附肢并说明进化的意义 12.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进化意义

地球系统科学中海洋研究:未来10年海洋全球变化研究前景 ―――IGBP与 SCOR提出建立新的“海洋计

第19卷第6期2004年12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EAR TH SCIENCE Vol.19 No.6 Dec.,2004 文章编号:100128166(2004)0620918203 地球系统科学中海洋研究:未来10年海洋 全球变化研究前景Ξ ———IG BP与SCOR提出建立新的“海洋计划” 李 明,侯春梅,张志强,迟秀丽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覆盖地球表面积72%的海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系统的关键功能环节。叙述了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针对“全球可持续性”需求的目标,研究与地球系统和全球变化紧密联系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海洋食物网的相互作用,探索气候和人文驱动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新世纪海洋生态系统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是认识可持续生态系统服务与产出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海洋;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 中图分类号:P7 文献标识码:A 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在已经能够观测到海洋的大规模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主要是海洋食物链结构、海岸带富营养化和珊瑚礁退化。IG BP和联合国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已经联合起来制定有关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物学的综合研究计划。为了理解海洋在“地球系统”生物地球化学中的作用、预测全球变化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的影响后果,以探讨可持续发展之路,2004年1月IG BP2SCOR对未来10年全球变化研究中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前景进行了预测。 1 海洋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海洋有巨大的贮存和交换热量和气体的能力,因此它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海洋是地球系统的最大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组成部分。在地球系统中,海洋与大气、陆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讨论全球变化问题时不能对其孤立考虑。海洋可以缓冲来自大气和陆地的物理、化学信号。当然海洋也可以增强这些信号(图1)。如过去相对较小的淡水变化阻碍了北冰洋的温盐环流,引起10年尺度的气候状况突变(Dansgarrd2 Oeschger Cycles)。古气候记录显示海洋过程制约着海洋中大气CO2与进入海洋的产生铁尘埃通量的动力机制。这些变化表明地球系统的各组分之间紧密相关,尽管我们对它的机制还没有完全了解。 过去10年,我们对海洋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在全球尺度上对主要海洋过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过去和现在的生物过程及气候对这些过程影响的了解已经越来越清楚。如实验和古记录均证实,微量元素(主要是铁)对海洋的生产力非常重要。最近确定的微生物(如广泛分布的Archaea 和异养光合细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认识。未来10年,在海洋研究中还将获得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 Ξ 收稿日期:2004210205;修回日期:2004211203.  作者简介:李明(19492),男,甘肃静宁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学情报研究及科技期刊编辑工作1

海洋地球物理

海洋重力场、磁场军事应用的若干成果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目前海洋重力场、磁场在反潜作战、水雷战、应急打捞和导航系统方面的若干应用成果,并简要论述了这些应用的目的、原理和发挥作用的形式。 关键词:海洋重磁场,军事应用,成果 Some achievements of marine gravity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in military application Han shuaichao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 Geo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I summarized the current marine gravity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application achievements in antisubmarine warfare, mine warfare, emergency salvage and navigation system, and discussed the objective, principle and role in the applications briefly. Keyword: marine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 military application, achievement 1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数千年来主要发展的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因此土地的极端重要性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在一段时期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却也带来了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在近百年来的时间里,我们都忽略了海洋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海洋中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海上运输对现代工商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因此不管是传统海洋强国还是濒海发展中国家都将经略海洋、开发海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都致力于发展海上力量,建设海军,以期获得最大的海洋利益。可以预见,未来的海上作战是高科技军事实力的较量, 而高科技海军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需要海洋战场环境信息的有力保障。海洋重磁场信息是海洋战场环境基础信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反潜、水雷探测、应急打捞、惯性制导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为了在未来海战中占得先机,必须加大对海洋重磁场信息军事利用的研究。 2海洋磁力探测与反磁力探测 2.1磁力反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经典教程

什么是地球物理勘探 人类居住的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组成的地壳,石油和天然气就埋藏于地壳的岩石中,埋藏可深达数千米,眼看不到,手摸不着,所以,要找到油气首先需要搞清地下岩石情况。怎样才能搞清地下岩石的情况呢?这要从岩石的物理性质谈起。岩石物理性质是指岩石的导电性、磁性、密度、地震波传播等特性,地下岩石情况不同,岩石的物理性质也随之而变化。各种物理性质都表现为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如导电性不同的岩石在相同的电压作用下,具有不同的电流分布;磁性不同的岩石,对同一磁铁的作用力不同;密度不同的岩石,可以引起重力的差异;振动波在不同岩石中传播速度不同等。运用现代技术,完全可以记录到上述物理现象的变化,进而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达到寻找地下油气的目的。我们把这种以岩石间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以物理方法为手段的油气勘探技术,称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物探技术。 古代兵器有刀、枪、剑、戟……,当今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又有哪些呢? 通过观测不同岩石引起的重力差异来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和起伏状态的方法,称为重力勘探。油气生成于沉积盆地,应用重力勘探可以确定沉积盆地范围。 通过观测不同岩石的磁性差异,来了解地下岩石情况的方法,称为磁力勘探。在沉积盆地中,往往会分布着各种磁性地质体,磁力勘探可以圈定其范围,确定其性质。 通过观测不同岩石的导电性差异来了解地下地层岩石情况的方法,称为电法勘探,与油气有关的沉积岩往往导电性良好(电阻率低),应用电法勘探可以寻找和确定这类地层。 1-1.gif 通过观测用人工方法(如爆炸)激发的地震波在不同岩石中的速度变化及其他特征来了解地下岩石情况的方法,称为地震勘探。在以上这四种方法中,重力、磁力、电法三种方法联合起来应用往往可以找出可能有油气的盆地在哪里?盆地中哪里是隆起,哪里是坳陷,哪里是可能最有利的构造等等。这种工作是在找油的开始阶段做的,一般叫做普查。 1-2.gif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最主要的一种勘探方法,具有勘探精度高,能更清晰地确定油气构造形态、埋藏深度、岩石性质等优点,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并被广泛应用。 由地球物理勘探这四种基本方法,还可以派生出许多新方法、新技术。鉴于地震勘探在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位,本书将重点深入地介绍地震勘探方法。 石油及天然气是怎样形成和保存的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把少量的水洒到海绵上时,会发现水渗入海绵的孔隙中,且不会流出。与这种现象相似,石油和天然气是储存在有孔隙的岩石中的,储存油气的地层叫油气储层。储层中的油气很不稳定,往往会借助地下岩石孔隙相连而形成的通道,由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移动,只有遇到阻挡物时才会停止运移。在阻挡物处油气由少聚多,并且越聚越

地球物理勘探部分知识点

????????????????? ????????????????????????????????????????????????????????????????????????????????????????????梯度法电位法充电法激电测深法各类剖面法激发极化法多级测深法偶极测深三级测深法对称四级测深法电测深偶极剖面法复合对称四级剖面法对称四级剖面法联合剖面法电剖面电阻率法充电法电位法天然场法直流电法法)无线电波透视法(阴影变频法(交流激电法)甚低频法(长波法)电磁法低频点测法 天然场法交流电法电法勘探???????????声波法横波法纵波法面波法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地震勘探 测量均匀大地的电阻率,原则上可以采用任意形式的电极排列来进行,即在地表任意两点(A 、B)供电,然后在任意两点(M 、N)测量其间的电位差,根据 (5.2.10)式便可求出M 、N 两点的电位. AB 在MN 间产生的电位差由上式解出大地电阻率,大地电阻率的 计算公式为上式即为在均匀大地的地表采用任意电极装置(或电极排列)测量电阻率的基本公式。 其中K 为电极装置系数。 电法勘探的基本概念 电法勘探是以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石、矿石电学性质之间的差异为基础,利用电场或电磁场(天然或人工)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构造或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称为电法。 )11(2BM AM I U M -=πρ)11(2BN AN I U N -=πρ)1111(2BN BM AN AM I U MN +--=?πρI U K MN ?=ρBN BM AN AM K 11112+--=π

场源稳定电流场:点电源电场、两异极性点电源电场、偶极子源电场。 变化电流场:电磁场 装置类型:对称四极、三极、偶极 视电阻率均匀介质电阻率计算公式 实际上大地介质常不满足均匀介质条件,地形往往起伏不平,地下介质也不均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裂隙纵横交错,或者有矿体充填其中,这时由上式得到的电阻率值在一般情况下既不是围岩电阻率,也不是矿体电阻率,我们称之为视电阻率。用ρs 表示 视电阻率与真电阻率在概念上有本质的不同,决定视电阻率值大小的因素有: 1) 不均匀体的电阻率及围岩电阻率; 2) 不均匀地质体的分布状态(形状大小、深浅及产状等); 3) 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间的相互位置; 4) 工作装置和地质体的相对位置 电测深 电测深法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置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沿深度的变化,达到测深、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目的。 I U K MN ?= ρ

初一地球与地图,海洋与陆地检测题

初一地理第一、二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30分) 1“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现象产生在: A南北极点上B赤道上C地球的任何地点D南北回归线上 2某轮船自东向西过日界线,它的日期是: A加一天B减一天C加一小时D减一小时 3本初子午线是指: A每一条经线B每一条纬线C零度经线D零度纬线 4在地形图上,等高线最密集的地区一般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 5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是: A昼夜交替现象B四季更替现象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D极昼极夜现象 6甲乙两地实际距离为240千米,在六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 A 3cm B 6cm C 8cm D 4cm 7甲地(200E,550N)位于乙地(400E,200S)的: A 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 8濒临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大洲是: A 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 9巴拿马运河沟通的水域是: A 地中海和红海B印度洋和太平洋C大西洋和印度洋D太平洋和大西洋 10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 A非洲板块交界地带B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D美洲板块交界地带 11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季节是烟台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都等长B纬线都等长 C一个纬线圈由两根纬线构成D一个经线圈由一根经线围成 13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各占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四分之一是海洋14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15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洲的界线,又是两大洋界线的是: A台湾海峡B马六甲海峡C白令海峡D土耳其海峡 二、双项选择(10分) 16“北京时间”是指: A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B北京所在地的区时 C东经1160的地方时D东八区的区时 17我们平常所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作息制度: A属地方时B属区时C古代社会广泛使用D现代社会广泛使用 18一般说来,比例尺越大: A分母数值越小B分母数值越大 C 表示的范围越小D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19下列地区属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的是: A北美洲东海岸B欧洲地中海沿岸C亚洲印度洋沿岸D南美洲西海岸 20板块运动理论能够解释: A海陆变化原因B海面升降原因 C海陆面积差异原因 D火山、地震有规律分布的原 三、综合题 1、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ABCD四地中正好是夏至日的 是, 此时,太阳直射线,昼长夜短的是 半球,有极夜现象的是半球。C图的 节气是日,时间是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在上,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2、读“两半球图”,完成以下内容 (1)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是: ①② ③④ ⑤⑥ A B C D (2)在图中括号内标注东西半球的名称。 (半球)(半球) (3)大洲④和⑤之间的界线是山、河、里海、 山、黑海、海峡,③和⑤之间的界线是运河,①和②之间的界线是运河。 (4)图中字母表示太平洋板块的是,在它的周围是世界最大的 和带。D板块与⑤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形成世界上最雄伟的 山脉。 3、读经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1:今天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 经移到28N、125.3E,中心气压950百帕,中 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台风中心正在向 西北方向移动……。 材料2:台风中心所在地区经纬网图(图2)。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2所示,台风中心所在海域为图 中处海域(填字母)。台风中心所处的 海域属于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