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

第一章概述

一、马铃薯的发现与传播

马铃薯的发现是在14000年以前由南美洲的原始人发现的,后经当地居民印第安人马驯化,其栽培历史约有8000年了,当时印第安人称其为“巴巴司”。马铃薯从原产地南美洲传播到世界各地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到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后经欧洲殖民者开辟的海上船路,传播到世界各国。我国的马铃薯是明代丝绸之路传播进来的,当时,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不少士卒沿途定居下来,后人因逃避国内战争和饥荒,使海上丝绸之路成了华侨往来东南亚和通道,从而顺便引进了“荷半截署”、“爪哇薯”,从此,马铃薯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广阔天地。

二、马铃薯的产业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中国和世界马铃薯生产概况

目前全世界重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的确良148个,总面积达成1838hm,总产量近3亿吨。中国的种植面积占20%-25%,总产约占世界的18%,占亚洲的70%,2000年月日人均占有量为45.8kg,人均实际消费32.1kg左右。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更是得到迅速发展,从1982年到1998年的17年间种植面积由245万hm2增加到406.2万hm2,增长幅度达66%,净增种植面积161.2hm2。1999年达到创历史最高纪录的441.8hm2。单产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与1982年相比,单产从9.7t/hm增加到了1998年的13.9t/hm增长幅度达43%。但近两年10年来,单产增加的幅度远低于种植面积的增加幅度。例如,1994年的单产是过去10多年来最高的,达到15.2t/hm,在1998年,单产只有13.9t/hm。

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分一季作区(东北、西北)、二季作区(华北平原、长江流域)、西南混作区(云、贵、川、武陵山区)和南方冬作区(两广、台湾、海南和福建),全国各省区几乎都有马铃薯种植,但分布不均匀,主要产区仍

为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这两个种植地区占全国总种植的90%以上,而其它两个作区,这两个种植专区占全国总种植的90%以上,而其它两个作区,总种植不足全国的确良10%,各省区间的分布也不一样,目前,种植面积最大为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种植面积达57。68万hm2,其次是贵州省,为44.96万hm2(300万亩)的省区有10个,还有甘肃省44。0万hm2 (660万亩)。超过20hm2(300万亩)的省区有10个,分别是内蒙、贵州、甘肃、黑龙江、重庆、陕西、四川、山西、云南和湖北。

通过近十年来的研究与开发,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全世界的马铃薯加工产品有:薯片、薯条、雪光粉、颗粒粉、薯块、全粉、淀粉、罐头、去皮薯、薯粒、沙拉及化工产品,如乙醇、茄碱、乳酸等。但最主要的加工产品仍为淀粉、薯片(再塑薯片),薯条和全粉(颗粒粉和雪花粉),日本利用淀粉已开发出2000多种新产品,对于马铃薯的加工,发达国家占有较大优势,无论从加工比例,加工产品的品种,还是加工设备的开发都胜于发展中国家,例如法国加工比例占59。0%、美国占48。2%、英国占40%,德国占13。7%。总之全世界有50%的马铃薯用做鲜食,10%用于加工,20%用于饲料,10%用于种薯。中国对马铃薯的加工尚属起步阶段,加工比例仅有5%,其中绝大部分用于鲜食和淀粉加工,其它产品大多仍属于初期阶段,数量都十分有限。

(二)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严重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大量外国公司蜂拥而至。为了确保国内有关部门在市场中的份额,发展马铃薯产业,必须从政策,科技和投入三方面下功夫,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严重不足;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上把马铃薯列为第二、第三位的重要农作物,甚至象荷兰、俄罗斯等车列

为首要农作物,而我国一直列为一种蔬菜作物,科研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投入也很少,至于加工业的投资更是少而又少。

(2)贮运技术和加工设备开发都还很落后

马铃薯是一种鲜活、易烂原料,发达国家10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马铃薯食物,是以冷链加基础的,而我国在这方面仍非常薄弱,多是地窑、山洞等传统的贮藏,问题是分散,规模小,贮藏损失大,很难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如果现在不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包括必须的引进,这将是马铃薯发展的瓶颈之一。加工设备,目前都是从国外引进,价格昂贵,也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

(3)脱毒种薯体系建设还不健全

现在全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种薯质量检测,认证与监控中心,对于脱毒种薯生产主要依托科研院所,没有独立的第三方监控。

2、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趋势

近30年来,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报告表明,发展中国家的马铃薯生产(除小麦外)比其它粮食作物增长都快。平均年增长3。6%,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总产量占发展国家的60%,同时占世界产量的20%,有关部门预计,到2010年,中国马铃薯产业将呈现如下特点:

(1)种植面积进一步推广;(2)单产和总产将大幅度提高;(3)用途呈现多样化;(4)专用品种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适用新技术普遍采用。

三、我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和问题

我县是一个较贫困的农业大县,马铃薯作为一种较高产的农作物已成为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马铃薯订单农业。但是,长期以来,与我省和全国一样,马铃薯生产工作一直以高产、抗病、高淀粉为主要目标,各种专用型品种极少,尤其是加工品种更少,品种类型的单一化,已远不能跟上马铃薯产业化的要求,也未能发

挥出我县种植马铃薯的地域优势,主要问题表现在两面大方面:

(一)品种类型的单一化

根据国际国内马铃薯发展趋势:马铃薯品种有了新的标准,综合指标为抗病、高产、芽眼浅而少,表皮光滑、茄素少且不易增变,多酚—氧化酶含量低,易运输和贮藏等,具体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粮用薯,要求品种除综合指标外,还必须具备淀粉含量高,淀粉颗粒大,蒸煮易爆裂,食用品质好,无怪味等特点。二是菜用薯,要求品种除综合指标外,还必须具备块大、淀粉含低、食味好等特点。三是加工薯,要求品种综合指标外:A、淀粉系列加工,要求淀粉含量极高,且芽眼极浅,薯块整齐;B、全粉系列加工,要求淀粉含量适中(14-18%)、蛋白质含量高,还原糖极低,芽眼极浅,薯块整齐等特点。四是外销薯,要求品种除具有综合指标外,必须具有黄皮黄肉,芽眼极浅,薯块大而整齐,商品率高等特点。

我县现在大田种植品种主要有渭薯1号、陇薯3号、大白花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强、淀粉含量相对高,但和专用型比较,共同的不足之处:一是芽眼深,不利于加工和外销;二是蛋白质及干物质含量不高,达不到加工要求;三是还原糖,多酚—氧化酶含量高、茄素易增变。总体看来它们只是接近粮用薯,而现在这种类型的马铃薯市场已有饱和现象。

(二)耕作粗放,经营分散,种植盲目

虽然这几年马铃薯种植在我县已有比较科学的栽培技术,但和发达地区以及国际发达国家比较差距甚远,其主要表现在种植地块选择上的随意性,种植密度上的随机性,田间管理上的粗放性,种薯生产和商品生产上的无差异性及病虫灾防治的不重视等。其次现在经营分散,种植品种无选择性,把外销作为普通马铃薯出售。再者近看来又表现出了种植的盲目性,即一味地扩大面积而忽视了它的出路,一味

地扩大面积而忽视了马铃薯市场的变化,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了商品薯的价格,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我县马铃薯产品开发的战略计划的实施。

第二章马铃薯栽培技术

一、马铃薯的特征和特性

(一)形态特征

1、根部特征

由块茎无性繁殖长出来的根为须根,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而用浆果里的种子(实生种子)繁殖长成的实生菌植株,就形成主根和侧根。马铃薯的根系大部分一般都分布在土壤表层70厘米深的范围内,但也有达1米以上的。一般中、晚熟品种的根入土深、分布广、早熟品种则入土深、分布鞋范围小。马铃薯根系的强弱跟大部分作物一样,即抗旱性越强,则根系越发达。

2、匍匐茎特征:

匍匐茎是从主茎的地下部分退化叶的叶腋延长出来的,在部分略呈水平方向分布在耕作层。其长短和多少因品种而异,短则不到3厘米,长的可达30厘米以上。同时匍匐茎的多少还与栽培条件密切相关。如播种的深浅、覆土的厚薄以及培土的高低和及时可否,都可以左右其形成的多少。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每株可长出5-6条匍匐茎。匍匐茎因播种过浅或中耕培土不当地面时,即形成地上茎而不结薯。

3、块茎特征:

块茎是由匍匐茎顶端逐渐膨大而形成的,因为是茎的变态,所以叫做块茎。块茎上由子叶脱落而留下的痕,叫芽眉内有3-5个未伸长的幼芽眼比脐部(与匍匐茎连接的一端)的多,输导组织发达,所以出芽早而壮,叫做顶芽优势。因此,选择顶部芽眼作种可以早出苗、出苗壮、生长整齐、提高重量。同一芽眼中的芽,通常中间的顶芽先萌发,侧芽后萌发出土,这一特征可用分芽繁殖,加速种薯繁殖率。

4、地上茎部特征

地上茎是由种薯的芽眼或种子的胚茎抽出来的枝条,近似三或四棱形。生长初期是起立的,后期因品种不同呈起立,半起立和匍匐等状态。茎的高矮和分枝多少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茎的颜色,可作为区分品种的特征。

5、叶部特征

马铃薯块或种子出苗后最初长出的叶片为单叶、全缘、茸毛较多。随着植株生长,便形成奇数羽状复叶。叶面平展或褶皱,上有茸毛和腺毛。茸毛有减轻蒸腾作用和吸附空气中凝聚的水分的作用,腺毛则能使凝聚的水分进入植物体内。叶的形状、大小、叶色浓淡、叶面茸毛多少、叶柄的长短等,皆可作为区别品种的依据。

6、花序特征

马铃薯的花是聚伞型花序,着生在长短不等的总花茎上,每朵花都有长短不等的花柄、花柄上部有一圆突起叫做“花柄节”,花果脱落时即由此产生离层,花为5片合瓣花冠、花萼5片,萼片基部中央有5 个雄蕊和一个雌蕊,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成熟时头和子房组成。

7、果实特征

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呈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果皮为淡绿、淡黄、褐紫或紫绿色,果肉多为二心室,在中轴胎座上着生种子。

8、种子特征

马铃薯的种子为扁平卵圆形,子粒很小,千粒重仅有0.5-0.6克,由种皮、胚乳、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

(二)马铃薯的特征

1、休眠期特征

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因其表皮中有一层栓皮组织,隔阻空气中的氧气透入块茎内部,使块茎的芽眼部分不能获得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整个生理代谢过程减弱,马铃薯处于呼吸微弱和生长停顿的休眠状态,这时,即使在适宜条

件下,块茎也不能发芽,必须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发芽。这就是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期特征。其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贮藏温室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马铃薯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3。C。

2、发芽期特性

马铃薯块茎发芽的最低温度为5-6。C,最适温度是15-17。C。一般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土温的升高、块茎发芽所需时间愈短。

3、幼苗期特性

马铃薯在幼苗期对水肥要求高,仅占全生育期的15%左右。但对水肥很敏感,氮素不足严重影响茎叶生长,缺磷和干旱影响根系的发育和匍匐茎和形成。因此需要早追肥、早浇水、保幼苗健壮生长,及时中耕除草,促根系发育和匍匐茎形成。

4、结薯期特性

马铃薯在出苗后一月左右,植株开始现蕾。与此同时,匍匐茎和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小块茎。马铃薯全生育期形成的干物质,大部分是在这一时期内形成的,所以该期是马铃薯一生中需水肥最多的时期,约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因此,要充分满足结薯期对水肥的需要,做到及时追肥浇水,以利夺取高产。

5、成熟期特性

当开花结实接近结束,茎叶生长渐趋缓慢或停止,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和枯萎时,即进入了成熟期。该期的特点是以淀粉积累为中心,蛋白质、矿物质同时增加,糖分和纤维素逐渐减少。因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防止茎叶早衰,尽量延长植株的生长时间。为此,必须满足生育期对水肥的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利有机物的运输和积累。

(三)马铃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是一种喜凉怕热的作物,在海拔5000米及北纬

70。的地区也可以种植。马铃薯块茎发育的最适土温为18。C,茎叶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7-21。C,最低温度为7。C左右,日平均温度不能超过25-27。C,否则,生长就受到影响,使呼吸作用过旺,光合作用降低,叶部形成的有机质大量消耗,同时,蒸腾作用加强,叶尖及叶缘失绿,基部叶片易枯黄晚落。马铃薯在块茎形成和膨大期的适宜温度为17-18。C,超过20。C块茎生长缓慢;如高达30。C左右,则块茎停止生长,甚至已形成的块茎又可发芽。白天温暖,夜间冷凉的地区,种植马铃薯最适宜。

低温对马铃薯也有不利影响。幼苗在-2。C-1。C时就会受冻,低于-4。C植株就会死亡。

2、对水分的要求

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在发芽至出苗期间,依靠种薯内的水分就可以正常生长。在现蕾至开花阶段,薯块开始形成膨大,需水量也是薯块生长旺盛期,对水分的要求达到最高峰,这时,茎叶繁茂,蒸腾作用加强,只有供给充足的水分,才能使光合作用旺盛进行,有利于薯块的膨大。如果这时土壤缺水,会影响块茎形成膨大,己形成块茎表皮薄壁细胞木栓化,使薯皮老化。生育后期,如雨水过多,土壤通气性差,容易使薯块感染病菌,造成田间烂薯或贮藏造成困难。这时要求土壤温度只能达到最大持水量的60-80%。

3、对土壤的要求

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是: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气良好,保持透水力适中,含有机质多的砂壤土和轻砂壤土,对于通气性和透水力差的重粘土或低洼排水不好的下湿地,期最不适宜种植马铃薯,容易引起薯块腐烂。马铃薯具有耐酸能力,但抗盐碱能力很弱。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在PH4.8-7.5之间,而以PH5.5-6最为适宜。

4、对养分的要求

马铃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

少,氮、磷、钾的比例为2.5:1:4.5。马铃薯对三要素的需要量是随着茎叶和块茎的不断长而增加的,在块茎形成盛期需肥量约占总需肥量的60%,生长初期与未期大约各需20%,早熟品种应多供给氮素,以免叶片和整个植株过早衰老。晚熟品种茎叶生长时间长容易徒长,所以应适当增加磷、钾肥、以促过去时块茎的形成膨大。

此外,微量元素锰、硼、锌钼等有加速马铃薯植株发育,延迟病害出现,改进块茎品质和需贮性的作用。

5、对光照的要求

马铃薯是光作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较快。如生育期间长期光照不足,则茎叶易徒长,延迟块茎形成,削弱植株抗病力,对产量影响很大。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而不利于植株生长繁育。一般每天日照时数以11-13小时为宜,超过15小时,植株生长繁茂,而块茎产量下降。

此外,光照还可以抑制幼芽伸长。如果将块茎放到温暖处催出芽后,再放在光照条件下处理,可以培育短壮幼芽,用它播种,出苗快,苗齐苗壮,并可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二、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事项

1、正确选用品种

选用良种的正确原则是:品种的适应性(即区域性);品种的抗病性,抗退化性;还有根据用途,确定适宜的品种,并且还有一定的高产性和高品质性。一般要求选用脱毒种薯。

2、合理轮作倒茬

栽培马铃薯的土壤要求不能重茬,需要实行合理的轮作。因为轮作不仅可以调节土壤养分,改善土壤,避免单一养分(钾素)缺乏,而且能减少病虫感染危害的机会。但注意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因为其与匣科作物有共同病害,如青枯病、病毒病等,需肥的种类也大致相同,最容易传染病虫害和造成土壤养分单一缺乏。

3、整地技术要求

马铃薯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的土壤。深耕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块茎的形成膨大,同时可以使土壤疏松,消灭杂草和保蓄水分,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肥能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提高抗旱排涝能力。

4、科学施肥方法

即按照土壤肥力和计划产量指标,确定施肥的数量和配方。为此,必须首先测定土壤肥力,然后再根据产量要求指标,按照每生产1000公斤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6公斤,磷2公斤,钾13公斤的需肥量进行施肥。一般中等肥力的地块,每亩需施农家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与农家肥混合施用,以提高磷肥效果。我们北方土壤中富钾缺氮少磷,因此增施氮磷即可满足马铃薯的需肥要求。(二)常规栽培技术

1、常采用的种植方法:(1)开沟点种法(隔梨播种)(2)挖穴点种法(3)机器机播法。

2、常用的种植方法:

(1)一穴单株法:株、行距的搭配及种植密度是:在我们一季作区采用行距50厘米,株距26-33厘米,每亩4000-5000株。

(2)一穴双株法:具体做法是:等行距播种,一穴双株,双籽单埯,间距7-9厘米,行距55-60厘米,穴距40厘米左右,我们一季作区每亩5000-5500株。

(3)大小垄栽培法:即大垄背宽66厘米,小垄背宽33厘米,株距25-28厘米,进行交错点种、结合中耕将小垄背上的两行植株培土成垄。

(4)间套栽培法:在我们一季作区一般采用粮薯间套栽培法,常有马铃薯间套玉米或与小麦间套。

(三)高产栽培法

1、脱毒微型种薯栽培技术

(1)准备工作:温室或用60-80目尼龙网隔离的防蚜

虫设施内的杂草清理干净后,将毒土(每亩500ml 3911乳剂或500ml40%甲基异柳磷拌沙1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并立即翻埋、整平、上铺60-80目尼龙网或有孔塑料薄膜隔离土壤,然后用砖隔成小区,小区宽以方便操作为宜,小区内铺蛭石,厚度稍高于砖,浇水整平,用10cm划行器划行。另外,夏季还应在膜外或网外搭一层遮阳网。

(2)脱毒苗移栽:将脱毒苗锻炼5-6天后,洗净根部培养基,再在5mg.1NAA液中浸泡10-15分钟,用镊子于根基部轻轻夹取栽培,株距3cm,栽后立即浇透水,以免毒苗萎蔫脱水,然后搭小拱棚保湿,提高成活率,在保湿期间,应勤检查,发现蛭石干了应及时浇水。

(3)管理

①浇水:移栽后,夏季5-6天,冬季7-10天,移栽苗已根,即可揭去小拱棚。1日之内,应勤检查蛭石的干湿程度,因为此时蛭石薄,苗子根又小,极易干死,浇水是这一阶段管理的关键,用手抓起蛭石捏团,若掉地即散,就该浇水。

②浇营养液:无土栽培中,基质与土壤隔离,植株的生长全靠营养液,因此营养液的配比是否合理及浇施的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丝毫不敢耽误。不同品种要求不同配比的营养液,所以应根据品种而异。营养液的配制根据当地现有的化肥,30天之后大致可按N:PO:KO-1.5:1:4.7,30天之后按N:KO-1.2:2.4:1.3来配制,营养液浓度不得大于0。2%,每6-7天浇一次,每次按1。5-2L/m2浇。

③病虫害防治:各种病毒都应防治,作为种薯病应放于首位,防毒设施应及时修补,进出随手关门。另外晚疫病也不可忽视,预防时每2-3周喷一次保护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等。一旦发病应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并带出保护地处理掉,同时喷洒农药杀死病毒,防止病菌传播,在治疗时,采用克锰、安泰王、杀毒矾、大生、雷多米尔等杀菌剂均有很好的效果,为防止产生抗药性,这几种药剂可混用或交替使用,3-4天

喷一次,直至完全控制住,再按预防方法喷洒,治疗效果的好坏受天气状况的影响,但关键是要早发现。

④收获与贮藏:等80%的薯块长至1.5g以上时收获,也可视茎叶长势来选取定收获时间,收获后及时晾晒,剔除病、烂薯,并喷杀菌剂,待表皮水分晾干后入窑贮藏,窑温1-10.C,湿度60-70%为宜。

2、专用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川水地灌溉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这种类型种植区的特点是土层深厚,但又较粘重,而灌水时能灌水。

①播前准备:

A、选地:以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田地为好,忌选排水不畅的低洼地和土质粘重的地块。

B、合理倒茬

C、深耕灌水

②合理施肥:除按照前面所说的合理施用氮、磷、钾三要素外,尽量多施农家肥。

③切块催芽:一般1公斤种薯切40块为宜。切块时先纵切,再横切,要求切块大小为25g左右,每块1-2个芽眼。切好块茎用50%多菌灵500倍液与1000倍农用链霉素液喷湿,晾干堆放,上盖一层草帘,5、6天后芽长出已有2cm时揭帘炼芽,待芽晒绿时播种。

④播种:

A、适期播种:一般为4月中旬(菜用薯)--下旬

B、播种量及播种密度:一般播种量1.875t/hm2左右,最大不超过2.250t/hm2,采用一垄双行,密度52500-60000株/hm2左右。

C、播种方法:最好采用起垄种植,垄沟20cm,垄宽80cm 左右。

⑤田间管理

A、出苗后少雨灌一次水,现雷期第二次水,初花期至

盛花期灌第三次水。

B、适时中耕培土。

C、追肥:苗期追肥施少量速效氮肥,现蕾期可追K2SO40.225-0.3t/hm2,盛花期叶面喷施0.2%KH2PO4.若徒长则喷施150PPM多效唑。

D、对各种病虫害要及时合理防治。

(2)干旱半干旱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这类型种植区的特点是冬春雨雪少,春旱严重,属雨养农业区。

①播前准备

A、选地:以地势平坦,易接纳降水的地块为宜。

B、合理倒茬,忌连作。

C、秋季深耕。

②选择抗旱品种

③切种催芽(见上一栽培技术)

④根据土壤肥力和不同马铃薯的要求,合理施肥。

⑤播种

A、播种期以清明前后为宜。

B、播种密度由于土壤瘠薄,密度应增加到

67500-75000株/hm2

C、播种方法一般采用平覆膜法

⑥田间管理

A、中耕在雨后要及时浅中耕

B、培土一般与中耕同时进行

C、追肥由于土壤贫瘠,应及早适量追施各种微肥。

⑦病害防治要及时,防治各种病害要用正确的技术指导。

3、直播地膜覆盖法

(1)选用良种,早催芽,一季作地区采用中晚熟品种,如克新1号、晋薯2号等;春节催芽前严格挑选种薯。

(2)2月底或3月初利用温室催芽,在15-18。C条件下

催芽15-20天,等长出1cm长芽后即可播种。

(3)要严格选择土块

(4)沟式覆膜,足墒播种(栽沟距膜6-10)百米)。

一覆到底或出苗揭膜。

三、品种介绍

1、大西洋(AttAntic)

大西洋是一种中晚熟品种,抗PVX和PLRV。块茎圆形、淡黄皮,白肉、块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干物质含量21.8%,淀粉含量高达18%左右,还原糖0.16%,vc21.4mg/100g,块茎休眠期短,耐贮。一般产量1500-2000kg/亩。该品种主要用于油炸加工薯片、薯条、全粉、出粉率高、色泽均匀浅黄,口感好。1980年由我国农业种子局从美国引进。

2、费乌瑞它

该品种是一个早熟高产品种,抗马铃薯Y病毒和卷叶病毒,对马铃薯A病毒和癌肿病免疫,薯块长椭圆形,块大整齐美观,芽眼浅,表皮光滑,淡黄皮、黄肉、耐贮藏,食用品质好,一般亩产1500-1700kg以上。1980年由中央农业部种子局从荷兰引入,所以又称荷兰薯、祁兰7号。

3、甘农薯1号

叶片较大,植株生长旺盛,后期略有匍匐,花红色有白尖,薯皮红色略粗糙,薯肉白色,薯块圆形或,结薯集中,大小均匀,商品薯率80 %以上。芽眼较浅,顶部略深,芽尖红色。生育期限60-70天,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80-90天。休眠期短,在室温下30天可自然通过休眠,属中早熟类型,干物质含量为23.8%,淀粉18.22%,还原糖0.2%,粗蛋白2.33%,Vc21.0mg/100g,该品种抗皱缩花叶和卷叶病毒,对早疫病及环腐病有较强的抗性。对晚疫病有避病性、薯块不带病。单产一般15-16t/hm2。

4、陇薯3号

植株直立,白色花,块茎圆形或椭圆形,黄皮黄肉,生

育期110天左右,大中薯率90%以上。干物质含量24.1—30.7%,淀粉含量20.09—24.25%,粗蛋白含量1.88%,还原糖含量0.13%,Vc26.0mg/100g。亩产1800-3700kg。

5、台湾红皮

由农业部在1980年从荷兰引入,属中熟品种、茎粗壮、分会少而粗,微有开展,茎深紫红色,叶片较大,叶脉深紫色,叶深绿色,花量大,花冠紫红色,芽眼很浅。干物质18.61%,还原糖0.134%。植株中度感染晚疫病,块茎较抗晚疫病,中抗疮痂病,对癌种病和PAV免疫,抗旱性强、高产,一般产量30t/hm2左右。

四、马铃薯常见病害简介及防治

(一)细菌病害

1、黑胫病

(1)症状:受害植株通常由腐烂种薯开始逐渐向茎的上部扩展,茎内骨髓部黑色腐烂,维管束组织变色。病株矮化僵直,早期受害叶片褪绿,顶部叶片边缘向上卷曲,以后全株逐渐枯萎死亡。后期发病植株有感病程度不同的薯块,病薯横切面可看到维管束变黑,轻的只会脐部变色,感受病重的薯块在田间就已变黑、腐烂、有臭味。

(2)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严格检疫,防止病薯传入。

最好选用小整薯播种,切块种薯要严格挑选,捡除病薯及破伤薯块。

选择排水较好的土壤种植。

生长期间,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在空宣传窝中施用石灰消毒。收获时清除田间废弃的马铃薯薯块和植株残体。

2、环腐病

①症状:生育中后期1叶片及茎出现萎蔫,下部叶片边缘稍向上卷曲,褪绿叶脉之间有淡黄色区。块茎和茎部横坏面的维管束呈褐色环状腐烂,用手压挤,常排出乳白色无味的菌浓。

②防治措施

A、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薯块品种。最好选用整薯播种,如要切薯则应将刀消毒,再切健薯。

B、田间如发现病株,及早拔除。

C、收获后,对种薯要用800倍农用链霉素+500倍安泰王液喷湿表皮晒干后放入用药剂消过毒的窖中。

3、软腐病

(1)症状:生育后期和贮藏期薯块腐烂。马铃薯的茎叶及块茎都能通过皮孔、伤口侵染。植株上有暗褐色条斑,严重时茎髓部腐烂,形成中空而倒伏,感病块茎表皮呈淡褐色,随之软腐,有恶臭。

(2)防治措施

①严格选择种薯。

②加强中耕培土,注意田间排水通风。

③喷洒硫酸铜液(0.5公斤硫酸铜兑水500公斤)或波尔多液。

(二)真菌病害:

1、晚疫病水浸状的病斑出现在叶片上,几天内叶片将坏死,干燥的变成褐色,潮湿时变成黑色。在阴湿条件下,叶背面看到白霉似的孢子囊梗。通常在叶片病斑的周围形成淡黄色的腿绿边缘。病斑在茎上或叶柄上是黑色或褐色的,茎上病斑很脆弱、茎杆经常从病斑处折断。在某些条件下,有病斑的茎杆可能发生萎蔫。该病害最适宜的湿度是10-25。C,同时有较大露水或降雨,通常雨水从茎、叶上淋洗到土壤里的分生孢子而感染的块茎有褐色的表皮脱色,将块茎切开后,可看到褐色的坏死组织分界不明显。以后次生致腐生物将在坏死组织上发育,并在贮藏期间发生普遍的腐烂。

(2)防治措施

①把好种薯关。从收获、入窖、出窖、切种各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将病、烂、伤薯块捡出深埋,以免病菌传染。

②生产期间一旦以现中心病株要立即拔除病叶,并将病

株残体清除干净,拿出田外深埋掉,同时在距中心病株30米范围内喷洒等量式(硫酸铜1份,石灰1份,水100份)10%波尔多液3-5次,每次间隔7-10天。

③药剂防治,以预防性喷药时,第一次应在封垄之前,以后每隔2-3周喷药一次,每次每亩用70%代森锰锌75g与18g,甲霜灵混合分四喷雾器喷洒。若已发病,作治疗性喷药则每隔5-7天喷一次,发病初期每亩用80g锰+100g杀毒矾兑水60公斤喷雾或霜霉疫净100g兑水60公斤喷雾。喷药时应选择晴天喷洒,若喷后8小时内下雨,则应重喷。

2、早疫病(又叫夏疫病、轮纹病)

(一)症状:可以危害马铃薯茎叶和块茎,但叶片上的病斑较为明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并干枯,严重的病斑连成一片,整个叶片枯死。茎上的病斑较为少见。病斑由于受到较大叶脉的限制,多为卵圆形或多角形。病斑通常在花期前后形成。到植株成熟时病斑显著增加。病斑首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形成,可能也会引起枯黄、落叶或早死,腐烂的颜色黑暗,干裂似皮革状,易感品种(通常是早熟品种),可能表现严重的落叶,晚熟品种表现抗性。植株在加速成熟条件下(例如不良环境、温暖、潮湿气候,其它病害或者营养不足)变的易感早疫病并在成熟以前死亡。

(2)防治办法:

①淘汰病薯,选择无病薯块留种。

②与非茄科作物实行轮作,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加强中耕培土,注意田间排水及通风。

③发病前及发病初,用70%代森锰锌400倍液,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400-500倍液每隔6天喷药1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60公斤,连续防治4-5次。

(三)病毒病害

1、卷叶病毒(PLRV)

(1)症状当年感染的初期症状是顶部叶片直立,黄

化、小叶沿中脉向上卷曲,小叶基部常有紫红色边缘。继发感染植株出苗后,下部叶片卷曲、僵直、逐渐革质化,边缘坏死,随后上部叶片也出现卷叶、褪绿、叶片背面变为紫红色,整个病株明显矮化、僵直、变黄。病株块茎切面有网状坏死。

(2)防治措施

①大面积集中连片选用无病种薯或组培脱毒种薯。

②根据传毒蚜发生规律,施用杀虫剂,控制蚜虫传播。

2、Y病毒病(PVY)

(1)症状:随病毒株系和马铃薯品种不同,病状差异较大,有无症状的轻花叶,粗缩和皱缩花叶等。一些敏感品种,常在叶片背面叶脉上引进坏死,形成条斑。有的品种还可在叶柄、茎上出现条斑坏死。当和PVX、PVAt复合感染时,常引起严重皱缩花叶。由感病块茎长出的再感染植株,表现叶片簇生,矮化、叶片变小变脆。V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重要病毒。

(2)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种植无毒种薯

③防治蚜虫。

3、X病毒病(PVX)

(1)症状随马铃薯品种,病毒株系和环境条件而异,通常的症状为轻型斑驳花叶,叶片颜色深浅不一,但叶片平展,不变形,不坏死。有的株系,在其某某些品种上引起过敏反就应产生顶端坏死,有的植株可引起叶片皱缩,植株矮化。与A病毒或Y病毒复合感染引起卷曲,皱缩或坏死。

(2)防治措施

①用无毒种薯

②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怎么种

土豆种植技术(土豆怎么种)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由于其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种植脱毒马铃薯已成为河北平原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良繁基地,致力于生产开发优质种薯和商品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您提供丰收的基础保证。推荐品种金8号:引自荷兰,原名Favorita。出苗后60-65天收获。植株直立,生长势强。薯块长椭圆形,芽眼浅平。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大薯率高,商品性好。适合高肥水管理,产量潜力大。一般亩产20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目前首选的菜用薯品种。 简明种植技术 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6、稀植大块:根据市场调查大薯价格高,故提倡稀植以提高大薯率。一般单行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大垄双行种植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30-35厘米,每亩保苗4000-4500株(每穴留苗1株)。 7、及时化控:植株生长旺盛,可在现蕾后至开花前喷施多效唑30克/亩控秧。 8、除治病虫:播种时或结薯前施辛硫磷3-4瓶/亩,除治地下害虫;五月上旬喷施吡虫啉30克/亩防治蚜虫;连阴天喷甲霜灵等杀菌剂防止晚疫病发生。 二、秋马铃薯种植技术 一、选择良种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马铃薯品种,如川芋4号、川芋5号、川芋56等。为了减轻播后烂种,宜选用20~30克的小马铃薯整薯作为种薯。

马铃薯转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马铃薯转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周晓 903175) [摘要]简要介绍马铃薯转基因技术方法。着重对已获得的转抗真菌病基因、抗病毒基因、抗虫基因、改良品质基因的马铃薯的特征特性,以及将马铃薯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有用蛋白质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还对转基因马铃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马铃薯; 转基因工程; 进展 [前言]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460万hm2,产量约7.5亿吨,是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目前尽管国内育种学家经过长期努力,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但还存在马铃薯的病虫害严重,种质资源贫乏,遗传背景也狭窄,育种材料(亲本)带毒,后代优良性状潜力发挥受阻,种薯退化严重等问题,这给马铃薯育种和中枢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n L.)生产极易受到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因素的影响,尤以病毒性品种退化、真菌、病菌性病害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此引起的马铃薯产量损失占总产量的30%以上[1]。 自1983年首次获得烟草转基因植株以来,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已有140多种植物相继被转化,内容涉及抗虫、抗真菌、抗病毒、品质改良等多个方面。马铃薯由于其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成熟、植株再生较容易,遗传转化的各种手段均可采用,又可以通过块茎无性繁殖将转基因的特性传递给后代而无需经纯化或多代选育,因此,马铃薯成为最早一批获得转基因成功的植物。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马铃薯的品质、培育抗病虫新品种已经成为当今马铃薯育种的重要内容之一。基因工程育种在改良单一不良性状(如品质、抗病性等)方面是其它育种方法无法比拟的。目前,我国在马铃薯生产上还存如病虫害严重、品质不佳等诸多问题。致使种植业者的收入微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陆续培育出了一些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新品种,特别是利用马铃薯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有用的蛋白质和疫苗,从而增加些都为马铃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带来了曙光。 1 马铃薯转基因工程研究 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方法有目的地将来自一种生物的基因稳定地整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表达并遗传给子代的综合技术。马铃薯是最早进行转基因研究的植物之一,是进入田间试验品种最多的转基因农作物之一,过科学家的努力已培育出了在多方面性能优良的马铃薯品种。 1.1抗菌病基因 细菌和真菌病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病害,可导致农作物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为害马铃薯的细菌和真菌性病害主要有黑胫病、软腐病、晚疫病和青枯病等。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菌phytophtora (Mont) de Bary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马铃薯生产中的头号敌人。在我国因晚疫病而发生的产量损失每年平均亦达到10亿美元左右。 马铃薯真菌病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晚疫病。1980年以来,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种植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几丁质和葡聚糖是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利用几丁质酶和烟草葡聚糖酶基因转化的植物具有降解真菌细胞壁的特性。可以防止真菌类病害的发生。现已将携带有Ⅰ型烟草β-1 ,3 葡聚糖酶基因和Ⅰ型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PBLGC质粒导入马铃薯品种“津引 8 号”中 ,获得的再生苗经分子检测呈阳性 ,有望具有抗真菌能力。 还有人将缺失 C 端信号肽序列的Osmotin 基因和在第 96 位氨基酸处发生琥珀突变的smotin基因置于CaMV双 35S启动子驱动下转化马铃薯 ,获得NPTII抗性植株。经检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食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图1略)。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 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根据目前各地马铃薯收获情况看,2008年我国马铃薯产量较2007年增产已成定局,2008年9月农业部全国秋冬种视频会议公布,2008年南方冬种马铃薯比2007年扩大20万hm2。 我国马铃薯生产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是政府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马铃薯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马铃薯作为重要的旱作农作物,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5%。 2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自2001年温家宝总理对马铃薯产业批示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我国膳食结构变化以及快餐业的迅猛发展对马铃薯加工业提出了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对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正处于迅速开拓和提升的时期,小土豆正在成长为大产业。 第一,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目前,我国已培育、引种和选育出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四大系列约20余个专用品种,主要包括高产型、早熟型、油炸型和高淀粉型品种。一批适合淀粉、全粉、油炸食品加工需要的新品种正在按专用化要求批量生产和供应市场。 第二,生产加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我国的马铃薯薯条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数十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百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由过去的几家发展至30多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千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全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0多家,其中规模化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冈。 第三,产业化模式取得进展。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带动优势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加工业均不同程度地按“龙头企业+基地十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发展,在甘肃、内蒙古、宁夏及云南等马铃薯产区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大多以龙头企业带动,采用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运作和管理。目前,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有一百家以上。其中,内蒙古华欧、云南润凯、宁夏北方及四川光友等一批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土豆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适合许多地区种植。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1、土地选择:土豆喜欢松软土层,而且能疏松土壤,但是不能种在盐碱地上。 2、重施基肥,培肥地力:由于土豆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4吨/亩,施用方式可结合整地施入70%,余下的30%作种肥,采用穴施或沟施。实时用根施通与微肥进行灌根,能诱导植株对土壤中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消化、释放,提升果实发育正能量,优化果实品质。 3、防止晚霜冻害:出苗期经常出现晚霜,发生冻害死苗的现象。因此,要加强苗期防护,采用覆盖或用护树将军喷涂与植物表面保温,消毒防霜冻,阻碍越冬病毒着落与土豆繁衍,恢复土豆生命指挥系统早苏醒,保花、保果,亦可与各类农药混配。 4、中耕培土: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要勤中耕,分次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匍匐茎形成,增加结薯数量,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在土豆开花前、块茎形成期、膨大期适时喷洒促花王3号+地果壮蒂灵,能够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疏通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

果膨大活力,优质高产。 5、摘除花蕾:当土豆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养分积累。 6、病虫害防治:土豆从播种到收获一定要把防治病毒病放在首位,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并及时防治蚜虫,以减少传播。同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防治晚疫病环腐病等病害。 土豆种植技术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 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 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一、概述 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二、植物学特性 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 1

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2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一组:郭保密、尹韵绮、张岳 摘要: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应用克服了马铃薯的病毒病和类病毒病的危害,是目前解决马铃薯退化最为有效的途径。文章从马铃薯茎尖脱毒的原理、过程以及影响病毒去除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病毒类型;影响因素 栽培种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2n=48)是双子叶种子植物,属茄科(Solanceae)茄属(Solan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绝大多数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1]。马铃薯栽培种起源于南美洲秘鲁以及沿安第斯山脉智利沿岸、玻利维亚等地,在五大洲140多个国家都有种植和分布。2004年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和国际食品政策中心(IFPRI)合作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到2020年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有望增长40%,超过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增长。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对马铃薯的需求将增长更快[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到201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00万hm2,产量达到1.8亿t[3]。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而病毒在马铃薯植株中是系统感染,能阻碍病毒增殖的药剂往往也会影响寄主植物的代谢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像防治病虫害一样能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药剂。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引起了马铃薯的退化,马铃薯退化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4]。随着病情逐年加重,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最后失去利用价值,给我国马铃薯乃至世界马铃薯生产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使得栽培面积及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5]。在我国主要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7种,它们是PVX、PVY、PVS、PVM、PAMV、PAV、PLRV[6],其余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是来自其它寄主植物的病毒。 采用无病毒植株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有效途径,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途径有自然选择、物理学方法、化学药剂处理和生物学方法[7]。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生物学方法中的茎尖脱毒。文章就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中各个环节的研究进展和影响因素做出综述,以期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马铃薯脱毒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茎尖脱毒的效果最好,已成为最常用和经济有效的脱毒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匀性,即根尖和芽尖的分生组织含病毒量少或不含病毒的特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l)分生组织旺盛的新陈代谢活动。病毒的复制须利用寄主的代谢过程,无法与分生组织旺盛的代谢活动竞争;(2)分生组织缺乏真正的维管组织。大多数病毒在植株内通过韧皮部进行迁移,或在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传输,因为细胞与细胞间的移动速度较慢,在快速分裂的组织中病毒浓度高峰被推迟;(3)高浓度的生长素。分生组织的生长素浓度通常很高,可能影响病毒的复制[8-9]。 根据这些原理,Morel等人在1955年以马铃薯为材料,利用茎尖组织培养,获得了无病毒植株[10]。这个试验的成功,为马铃薯脱毒开辟了新途径。现在几乎所有马铃薯生产国都在使用这种技术,马铃薯脱毒去除了主要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退化的问题。 2马铃薯脱毒过程 2.1脱毒种薯生产程序 采用微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出苗,采用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或指示植物方法鉴定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经鉴定后,无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的试管苗可定为脱毒试管基础苗。试管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 薯。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其中,荷兰是全球第 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 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 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 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 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 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 出口大国。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 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 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种植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豆的种植方法 摘要: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 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他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他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软、松散。经过深耕的地,经过一个冬天,冻化层可达15厘米,这一冬天的严寒和的照射会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这15厘米的熟化层对来年土豆的生长是非常有益的。不但要头年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有几层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软土层。近几年来田间的机旋耕,深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土豆产量,因此,要创高产必须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下,如能达到30厘米在同等种植条件下,增产会更多。在种植秋马铃薯时应选择优质、高产、早熟、休眠期较短(40-50天)、适宜二季作区种植的品种,如薯五号、薯六号、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 催芽关、从春季收获后至秋季播种期间,由于时间较短,有的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时一定要浸种催芽。对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薯五号、薯六号、中薯三号,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种薯放入5ppm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催芽;对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如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浸种时要适当提高赤霉素溶液的浓度,并且还要延长催芽和浸种时间。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

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f9360991.html, 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作者:王世云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6期 1 积石山马铃薯种植概况 马铃薯亩产一般在一千公斤到一千五百公斤之间,高产的马铃薯能达到三千公斤,亩产值基本为一千五百元,高的超过三千元。马铃薯生产产值提高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马铃薯一般以无性繁殖为主,通过杂交种子进行品种培育,利用现代生物科技培育马铃薯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种子退化,而且可以使马铃薯增产甚至可以增产超过一倍。我国在马铃薯培育的研究过程中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2 积石山地区马铃薯栽培条件 2.1 土壤和肥料 马铃薯种子土壤需要选取土质较为疏松且排水性好的地区,尤其是含有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更佳,土层选择一般较为深厚。 马铃薯肥料中氮磷钾的比例为2:1:4,如果缺乏钾元素则根系较小且根茎的节间缩短,产量较低;如果缺乏磷元素则植株较小,且光合作用较弱,生产也受到阻碍;如果缺乏氮元素叶子呈淡绿色,植株矮小。马铃薯比较倾向于钾元素肥料,所以肥料要以火土灰以及硝酸钾为主,尽量不要用氯化钾。由于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比较短,肥料用量要多加斟酌,根据实际情况补施肥料,才能够让马铃薯育苗正常生长。 2.2 水分和温度 马铃薯栽培要求水分较多,土壤湿度水平较高,如果马铃薯种子遭遇干旱则会影响产量;如果雨水较多导致土壤水分增大也会引起产量减少,造成贮藏期烂种的情况。 马铃薯幼芽阶段需要六度左右的气温,而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则为十六度左右,一旦温度超过二十五度,马铃薯生长则会较为缓慢,超过三十度时由于种种压力消耗掉过多的养分则停止生长,当温度低于零下一度的时候马铃薯的茎叶由于受到冻伤导致植株开始死亡。 2.3 植株生长需求 新收获的马铃薯需要一段时间的休眠期,根据马铃薯的品种以及贮藏条件进行休眠期的选择。一般品种的马铃薯休眠期大概为三个月,有的甚至长达五个月,如果是休眠期比较长的品种,则会影响收获的产量。当马铃薯发芽之后会从根茎伸出白根,在出苗初期根系发展较为迅速,而地上区域则生长缓慢。幼苗出土十天就会有干茎从植株基部自下而上长出;出土二十天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文献综述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文献综述 03级植物保护(1)班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病害危害,其中主要细菌性有以下五种: 1.马铃薯环腐病 2.马铃薯青枯病 3.马铃薯软腐病 4.马铃薯疮痂病 5.马铃薯黑胫病 下面我们从发病症状,病原,发病条件及侵染途径,防治方法四个方面具体讲述。 马铃薯环腐病Potato Ring Rot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俗称转圈烂、黄眼圈。1906年首先发现于德国,目前在欧洲、北美、南美及亚洲的部分国家均有发生,是一种世界性的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在我国,此病于20世纪50年代在黑龙江最先发现,60年代在青海、北京等地发生。目前已遍及全国各马铃薯产区,其中以70年代前期为害最为猖獗。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22个旗县的调查,病株率一般在20%,重病地块减产达60%以上。此病不仅影响产量,还造成贮藏时的烂窖,影响块茎质量。 症状

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叶片边缘或全叶黄枯,并向上卷曲,发病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而后逐渐向上发展至全株。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不同,植株症状也有很大差别,它可引起地上部茎叶萎蔫和枯斑,地下部块茎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a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叶尖变褐枯干,叶片向内纵卷,病茎部维管束变褐色。b萎蔫型:从现蕾时发生,叶片自下而上萎蔫枯死,叶缘向叶面纵卷,呈失水状萎蔫,茎基部维管束变淡黄或黄褐色,植株提前枯死。 块茎轻度感病外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势发展,皮色变暗,芽眼发黑枯死,也有表面龟裂,切开后可见维管束呈乳白色或黄褐色的环状部分,轻者用手挤压,流出乳黄色细菌黏液,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用手挤压薯皮与薯心易分离,常伴有腐生菌侵入。 马铃薯青枯病和黑胫病也是细菌性病害,与本病有相似之处。青枯病多发生在南方,病叶无黄色斑驳,不上卷,迅速萎蔫死亡,病部维管束变褐明显,病薯的皮层和髓部不分离。黑胫病虽然在北方也有发生,但病薯无明显的维管束环状变褐,也无空环状空洞。此外,两种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 病原 病原为密执安棒形杆菌环腐亚种Claviba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 (Spieckermann & Kotthoff) Davis et al.,异名为:Corynebacterium sepedonicum (Spieck.& Kotth.) Skapt. &Burkh.。菌体短杆状,有的近圆球形或棒状,大小为0.4~0.6μm×0.8~1.2μm;无鞭毛,不能游动;无芽孢和荚膜,好气;革兰氏染色阳性。生长温度范围1~33℃,适温20~23℃,致死温度为56℃,生长最适pH为7~8.4。在液体培养液中,有时成双或四个联生;在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表面光滑,薄而半透明,有光泽;在PDA及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5~7d才长成针头大小的菌落;若以新鲜培养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相连的呈V形、L型、Y形菌体;在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教学内容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学院: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092 姓名:马克 学号:2009010507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消费大国近期马铃薯产业 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消费旺盛,对外贸易活跃。其发展都朝着有利于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化。 关键词: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销售情况生产与销售特点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 1.面积规模和产量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使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

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播种面积为466.34 hm2 ,折粮(马铃薯产量按5kg折1kg粮食计算)总产量为1415.60万吨。2009年播种面积达到508.8万hm2,折粮总产量有1464.6万吨。而201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了7808万亩和8154万吨,较前几年大幅度增加。 2.主要产地及其所占比例 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可分为4个具有特点的类型: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西南单双季混作区。主产区为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1/3。山东滕州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而近年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心总体呈现西移南移趋势,区域比较优势呈现东部下降西部增强的趋势。目前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 铃 薯 栽 培 技 术 惠东县科学技术局二00四年六月

台湾红皮(Cardinal) 期台湾红皮是一个中晚熟高产品种,适应性和抗旱性较强,植 株生长繁茂结薯早,块茎膨大快。该品种对马铃薯A病毒免疫,薯形椭圆形,红皮、黄肉、表皮较粗糙、芽眼浅,一般亩产1600 公斤,最高可达2500公斤以上。品质坚实、口味好。油炸色泽 较好,适于炸片生产和鲜食利用。 台湾红皮因其产量较高和适应性较强,特别是由于抗旱性强,在生产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马铃薯消费市场上因其品质 优良和块茎大小整齐一致、芽眼浅和漂亮的薯形,受到消费者的 极大欢迎,特别受到香港和东南亚市场的欢迎,是一个非常好的 鲜食和出口创汇马铃薯品种。 父母本:Tulner/devries54--80--8xSVP55-89 产量:一般亩产1600公斤。最高亩产2500公斤以上。商品薯率90%以上。 块茎质量:皮色红皮、肉色黄肉、表皮较粗糙、薯形长椭圆形、芽眼数目较少、薯形一致性较好端正美观、芽眼较浅、休眠 期较长、耐贮性中上等、干物质含量中等、淀粉较高、还原糖 0.108% 抗病性:较抗花叶病毒PVX、PVY,对PVA免疫;较抗卷叶病毒PLRV;

晚疫病:植株较抗块茎抗,环腐病:植株抗块茎抗,癌肿病:免疫 消费品质:煮食口感优、味道好,炸片色泽中等、口感好,烹调轻度色变 田间特性:植株半直立、繁茂,生长势强,茎粗壮,株高60--70厘米,分枝少,叶色深绿,侧小叶4--5对,茎色深紫红色,花冠紫红色,花粉较多,天然果有,结薯4--5块,生育期105天,结薯期早 分布: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盟、乌盟少数旗县,河北张家口地区和东北少数地区,可作为华北西北干旱地区一季作栽培的品种,也可作为广东、福建冬季栽培,产品可鲜食和加工用,出口港澳极受欢迎。 栽培要点:①抗旱性强,水旱地均可种植,特别适于旱地种植。 ②播种密度3600株左右。 ③适于沙壤土栽培,粘土栽培易出现畸形薯 陇薯3号 由甘肃省农科院育成,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0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块茎扁圆或椭圆形,皮稍粗,块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薯顶芽眼及脐部下凹。结薯特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述 (2) 第一节项目背景 (2) 第二节编制依据 (3) 第三节项目概要 (3) 第二章建设条件 (6) 第一节项目区概况 (6) 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7) 第三节市场前景分析 (10) 第四节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 第一节指导思想及原则 (12) 第二节建设目标 (13)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4)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 第一节投资估算 (15) 第二节资金筹措 (15) 第三节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15) 第六章项目效益分析 (16) 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 (16) 第二节社会效益 (17) 第三节生态效益 (18)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项目背景 马铃薯是省六大农作物中唯一的粮菜、饲料兼用作物,是浅、脑山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很好的抗旱作物,马铃薯的生产与发展在某县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的逐步推进,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某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在今后几年中做大做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某县马铃薯生产近年来虽然得到迅猛发展,但生产水平仍然不高,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大田生产中病害多,致使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加之贮藏技术不科学,烂窖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商品薯竞争力不强,农业效益下降,从而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提高脱毒种薯的生产质量,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加强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和贮藏加工设施建设,发挥某县高寒地区马铃薯特色产品优势,利用冷凉型的气候条件,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精深加工马铃薯,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打开一条致富之门。 某公司是目前省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处理马铃薯达到12万吨,年可生产马铃薯精淀粉2万吨,因此,为有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2003;二、世界马铃薯产量与单产水平;在总产上,欧、亚两洲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公顷(约2.8亿亩),总产为3.1亿吨,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 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公顷(3亿亩)上下,在近年略有下降。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其中,欧洲2003年马铃薯面积为820万公顷(1.23亿亩),占40%;亚洲为780万公顷(1.17亿亩),占38%;两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种植面积仅94万公顷(约1400万亩),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42万公顷(1.56亿亩,1992年数字),下降到了目前的820万公顷(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面积分别减少20万、104万、50万和23万公顷,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17万公顷(6255万亩)增加到780万公

土豆栽培技术要点

土豆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就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她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就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就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 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就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她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就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就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软、松散。经过深耕或冬耕的地,经过一个冬天,冻化层可达15厘米,这一冬天的严寒与阳光的照射会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这15厘米的熟化层对来年土豆的生长就是非常有益的。不但要头年耕,而且要深耕,土豆就是有几层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软土层。近几年来田间的机旋耕,深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土豆产量,因此,要创高产必须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下,如能达到30厘米在同等种植条件下,增产会更多。关在种植秋马铃薯时应选择优质、高产、早熟、休眠期较短(40-50天)、适宜二季作区种植的品种,如郑薯五号、郑薯六号、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催芽关 从春季收获后至秋季播种期间,由于时间较短,有的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时一定要浸种催芽。对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郑薯五号、郑薯六号、中薯三号,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种薯放入5ppm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催芽;对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如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浸种时要适当提高赤霉素溶液的浓度,并且还要延长催芽与浸种时间。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装入篓或网袋中再放入药液浸泡即可。浸泡后将种薯捞出放在沙床(床宽100厘米,沙土的厚度为5厘米)上,摊放薯块的厚度为20厘米左右,然后在上面及四周覆盖湿润的沙土5厘米厚左右。当芽长至2厘米长时扒出并放到阴凉有散射光的地方进行绿化,2-3天后即可播种。浸种催芽时要严格配制赤霉素溶液的浓度。浓度低时起不到浸种作用,浓度高时容易出现弱苗与簇苗,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赤霉素溶液要随配随用,忌隔夜再用。此外,种薯堆积不要过厚,否则易造成烂薯。播种关由于秋季播种时间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容易烂种,所以要整薯播种,可选择50克左右的小土豆作为种薯使用。秋马铃薯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就是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所以商品薯生产要适当提前播种,尽量延长其生长时间,播种时间可选在8月初。8月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以利出苗管理关秋马铃薯生长前期温度高,适宜茎叶生长,后期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整个生长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徒长现象。所以栽培秋马铃薯时要大水大肥一促到底,早追肥早管理。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生长期间要追两次肥,第一次追肥在出苗70%-80%时进行,亩施碳铵5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亩施尿素15-30公斤。平时视雨水情况及时浇水,保持地表湿润。秋季培土应采取每次浅培、多次培土的办法。第一次培土在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培土在开花初期进行,第三次培土在10月下旬霜降前,此次培土要厚些,以利保护块茎,防止霜冻。霜降前浇一次大水防霜,以适当延长茎叶生长时间,争取后期产量。有条件的地方10月中下旬可在田间加设小拱棚等。病虫害防治关秋季阴雨天较多,病虫害较重,如疏于防治,往往会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