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药理学设计实验

药理学设计实验

药理学设计实验
药理学设计实验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各位领导与老师:

根据药理学的实验特点及现有的实验条件,初步拟定了4个具有可行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对象主要为护理本科生,也适用于专科生。但具体开设的内容还需各位领导与老师的商榷。

由于实验项目比较复杂,每次实验所需课时均比较多,且单一教师辅导困难比较大,至少需要双教师辅导(比如采血、插管、实验准备等),请各位领导与老师理解。

课程设计:yy

基础教研室

2005年1月9日

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

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

(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

(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指标的选定需符合特异性、客观性、重复性、灵敏性、精确性、可行性等原则。

(二)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误差和偏倚,药理学实验设计同其它科学研究一样必须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

1.对照原则

对照是比较的前提。在生物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为消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必须设立对照组。对照应符合齐同可比的原则,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非处

理因素尽量保持相同,从而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缩小。如实验动物要求种属、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相近;实验的季节、时间和实验室的温度、湿度也要一致;操作的手法前后要相同等。

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对照形式,常用的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正常对照)、实验对照(阴性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组间对照)等。

2.随机原则

即所研究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随机的目的是将样本的生物差异平均分配到各组。实验中凡可能影响结果的一切非研究因素都应随机化处理,使各组样本的条件尽量一致,消除或减小组间人为的误差,从而使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更加客观,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3.重复原则

重复是指实验中受试对象的例数或实验次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它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即重复性和重现性。若样本量过少,可能把个别现象误认为普遍现象,把偶然或巧合事件当作必然规律,其结论的可靠性差。如样本过多,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所以,在进行实验设

计时要对样本大小作出科学的估计,以满足统计处理的要求

二、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部分:

每台面4只小鼠,体温计1只,A、B两种药水(分别为氯丙嗪和生理盐水)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分组、实验步骤,通过实验结果来判断A、B药水各对应的药品并总结实验所用原理,并掌握氯丙嗪的降温特点。

三、临床护理联系:

氯丙嗪与阿司匹林在解热方面的异同,联系两药在临床上的不同应用。

【实验报告要点】

编号体重给药前肛温药物剂量

低温

30min 给药后肛温

1

2

3

4

实验二利尿药的利尿作用(综合性实验,4学时)

实验简介:本实验综合了药理学、外科学(固定、备皮、消毒、手术等)、护理学(静脉注射法)及临床病例分析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外科手术和外科结的操作,观察呋喃苯胺酸的利尿作用,并通过病例分析,联系其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白兔、注射器、导尿管、解剖台、剪刀、呋喃苯胺酸

【实验方法】

1.外科基本操作:兔背位固定,耳静脉麻醉后,备皮,局部消毒后,剪开腹部皮肤和肌肉,找到膀胱,将膀胱剪一小口,插入导尿管,用线将膀胱与导尿管结扎在一起(外科结结扎),将原有尿液弃去后,收集尿液10min,记录体积。

2.经兔耳静脉注射呋喃苯胺酸1ml,连续收集尿液3次,每次10min,记录体积,分析结果。观察呋喃苯胺酸的利尿效果。

3.病例分析:a、急性水肿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b、高血压患者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抢救、治疗与护理。

C、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实验报告要点】

给药前尿液体积给药后尿液体积

10min 10min 10min 10min

实验三磺胺嘧啶半衰期的测定(综合性实验,4学时)

【实验简介】本实验综合了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计算机、分析化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今后参与临床药物监测(TDM)打下基础。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通过磺胺嘧啶钠(SD-Na)血浓测定实验,掌握临床药理药物动力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了解药物时量关系曲线的变化及药品说明书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参数,并为临床药物监测(TDM)打下基础。

【实验器材】白兔、注射器、试管、移液管、721分光光度计、肝素、0.5%亚硝酸钠、20%三氯醋酸、0.5%麝香草酚

【实验原理】磺胺嘧啶钠在酸性环境下其苯环上的氨基(-NH2)离子化生成铵类化合物(-NH3+),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该化合物在525 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药物浓度成正比。

【实验方法】

1、取兔1只,静脉注射1000 U/ml肝素1 ml/kg,并取空白血0.5 ml。对侧耳缘静脉注射20%SD-Na 2 ml/kg,并准确计时。分别于给药后5、10、15、20、30、60和90 min 自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侧)取血0.5 ml。

耳缘静脉注射1000 U/ml肝素1 ml/kg,并取空白血0.5 ml。对侧耳静脉注射20%SD-Na 2 ml/kg,并准确计时。分别于给药后5、10、15、20、30、60和90 min自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侧)取血0.5 ml。将血0.2 ml与20%三氯醋酸2 ml、蒸馏水3.8 ml混匀后,2500转/分离心10 min。取上清3.0 ml,先加0.5%亚硝酸钠1.0 ml,再加0.5%麝香草酚2.0 ml,混匀,于721分光光度计525 nm波长处测定光密度值(OD525),将光密度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SD-Na血药浓度(mg/ml)。

各样本OD值代入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求得值为SD-Na含量(mg),除以血体积0.1 ml,即得SD-Na血药浓度(mg/ml)。

2. 药时曲线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1) 消除速率常数:K (min-1)= - 2.303 B

(2) 血浆半衰期:t1/2 (min) = 0.693/K

(3) 初始浓度:C0 (mg/ml) = lg-1A

(4) 表观分布容积:V d (ml/kg) = D0/C0 (D0为给药剂量)

3.临床护理联系:了解决定药物给药间隔的主要因素,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了解药物时量关系曲线的变化及药品说明书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参数。

实验四普鲁卡因的LD

测定(综合性实验,4学时)

50

【实验简介】本实验综合了实验设计、统计学、计算机应用、药理学及毒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以后学生论文写作和设计打下基础。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方法,了解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普鲁卡因溶液等。

【实验方法】

1、预试验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按组腹腔注射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死亡率和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至少应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参考剂量:LD100为250mg/kg, LD 0为164mg/kg)。

2、正式试验在预初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选4~5个剂量),每组10只小鼠,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腹腔注射给药。

3、LD50测定中应观察纪录的项目

⑴实验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药物的批号,动物品系,来源,性别,体重,给药方式及剂量、给药时间等。

⑵给药后各种反应:潜伏期,中毒现象,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末只死亡的时间,死前的现象,各组死亡的只数等。

⑶尸解及病理切片:对死亡的小鼠及时进行尸解,观察内脏的变化(心、肝、脾、肺、肾),记录病变情况。若肉眼可见变化时则需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结束时对全部存活动物称体重,尸解,同样观察内脏病变与中毒死亡鼠比较。当发现有病变时同样进行病理检查,以比较中毒后病理变化及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计算】

实验完毕后,清点各组死亡鼠数和算出死亡率(P),按改良寇氏法公式进行计算:LD50= ㏒-1[X m–i (∑P–0.5)]

其中:

X m:最大剂量的对数值

i :相邻两组剂量对数值之差

P:各组动物死亡率,用小数表示(如死亡率为80%应写成0.80)

∑P:各组动物死亡率之总和

【实验报告要点】

将实验资料填入下表,并按公式计算。

组别动物数剂量对数剂量动物死亡数死亡率LD50

(只)(g/kg)(X)(只)(%)

1

2

3 ……

药理学实验设计第六组

氯丙嗪的镇吐、降温作用及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一、目的 1.观察氯丙嗪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 2.了解催吐作用的试验方法,观察氯丙嗪的镇吐作用。 3.观察氯丙嗪对小鼠的降温作用及其特点 二、作用机制 1.氯丙嗪的镇静作用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路中的多巴胺 受体。(镇静) 2.氯丙嗪可以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大剂 量的氯丙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镇吐) 3.氯丙嗪对下丘脑的调节中枢的抑制。(降温) 三、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药品:0.08%氯丙嗪,生理盐水,0.4%氯丙嗪,0.4%酒石酸锑钾,生理盐水,0.03%氯丙嗪,生理盐水,液体石蜡。 器材:药理生理多用仪及附件激怒盒、万用电表、小动物电子秤、鼠笼、1ml 注射器、5号针头,小铁丝笼、小动物电子秤(或天平)、5ml注射器,口腔温度计、1ml注射器、小铁丝笼。 四、实验步骤 将小鼠编号0——11 (一)电刺激激怒实验 实验装置的连接和调置:将药理生理多用仪后板上的开关拔向“激怒”一边,交流电输出电压的电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至最小,交流电输出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出”插座,另一端分别夹在附件激怒盒的红、黑柱上,即与刺激盒的导电铜丝板相联。交流输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入”插座,另一端接实验室电源。刺激方式拨到“连续B”,“B时间”置于1s,“A频率”置于4Hz,然后用万用表测其阈电压。 诱发小白鼠激怒反应:取异笼喂养的小白鼠各1只,称重后将2只小白鼠放入附件激怒盒的导电铜丝板上,把盖子盖上后,将电源打开,顺时针调节交流电压输出旋钮,直至引起小白鼠激怒反应,刺激电压一般为30V左右。激怒现象表现为:两鼠对应、前肢离地、对峙、互相撕咬等。若刺激1min以上仍未出现者弃之不用。以上法挑选有激怒反应的合格小白鼠两对,并记录其刺激电压。 给药及观察:取一对小白鼠腹腔注射0.08%氯丙嗪 0.1ml/10g,另一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后20min,先用万用电表调节刺激输出电压至给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 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p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浓度 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 EC50:半数有效浓度 TC50:半数中毒浓度 TD50:半数中毒剂量 LC50:半数致死浓度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最大效能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即药物产

药理学实验设计第六组(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氯丙嗪的镇吐、降温作用及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一、目的 1.观察氯丙嗪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 2.了解催吐作用的试验方法,观察氯丙嗪的镇吐作用。 3.观察氯丙嗪对小鼠的降温作用及其特点 二、作用机制 1.氯丙嗪的镇静作用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 路中的多巴胺受体。(镇静) 2.氯丙嗪可以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 D2受体,大剂量的氯丙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镇吐) 3.氯丙嗪对下丘脑的调节中枢的抑制。(降温) 三、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药品:0.08%氯丙嗪,生理盐水,0.4%氯丙嗪,0.4%酒石酸锑钾,生理盐水,0.03%氯丙嗪,生理盐水,液体石蜡。 器材:药理生理多用仪及附件激怒盒、万用电表、小动物电子秤、鼠笼、1ml注射器、5号针头,小铁丝笼、小动物电子秤(或天平)、5ml注射器,口腔温度计、1ml注射器、小铁丝笼。 四、实验步骤 将小鼠编号0——11 (一)电刺激激怒实验 实验装置的连接和调置:将药理生理多用仪后板上的开关拔向“激怒”一边,交流电输出电压的电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至最小,交流电输出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出”插座,另一端分别夹在附件激怒盒的红、黑柱上,即与刺激盒的导电铜丝板相联。

交流输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入”插座,另一端接实验室电源。刺激方式拨到“连续B”,“B时间”置于1s,“A频率”置于4Hz,然后用万用表测其阈电压。 诱发小白鼠激怒反应:取异笼喂养的小白鼠各1只,称重后将2只小白鼠放入附件激怒盒的导电铜丝板上,把盖子盖上后,将电源打开,顺时针调节交流电压输出旋钮,直至引起小白鼠激怒反应,刺激电压一般为30V左右。激怒现象表现为:两鼠对应、前肢离地、对峙、互相撕咬等。若刺激1min以上仍未出现者弃之不用。以上法挑选有激怒反应的合格小白鼠两对,并记录其刺激电压。 给药及观察:取一对小白鼠腹腔注射0.08%氯丙嗪0.1ml/10g,另一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后20min,先用万用电表调节刺激输出电压至给药前引起激怒反应的阈电压,然后断开电源,将该对小白鼠置于导电铜丝板上,再打开电源,刺激1min。观察给药前后反应的差异。 (二)镇吐作用 取小白鼠4只,称重,随机分为两组,并观察动物活动情况及有无呕吐现象。给甲组小白鼠腹腔注射0.4%氯丙嗪0.8mg/10g (0.2ml/10g),1min后灌服0.4%酒石酸锑钾1.2ml/10g (0.3ml/10g)。给药后将小白鼠分别置于小铁笼中,记录给药时间,密切观察小白鼠出现何种反应,比较二组反应有何不同。 (三)降温作用 挑选合格动物:取小白鼠置小铁笼上,用左手拇指盒食指捏住其后头颈部之皮肤,翻转使之腹向上,以左手无名指将鼠尾压再拇指基部,右手拿口腔温度计,将水银柱甩到35oC以下,末

药理学实验方案

药理学实验方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药理实验设计 设计人:级药学一班 张礼杰 515010 信盼 515024 陈茂琴 515026 何朵朵 515028 药学四班 杨森 515101 冯禹 515110 王同月 515102

元胡止痛片中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 1.实验目的:探讨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2.实验原理:(1)元胡止痛片收载于《元胡止痛片收载于《中国药典》是由元胡、白芷两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行气活血止痛剂临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症疗效确切。本实验是为验证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进行验证。实验对四川禾邦阳光制药厂家生产元胡止痛片不同剂量进行了药效学研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和耳肿胀法实验分别测定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小鼠痛阂值提高率和肿胀率从而确定不同剂量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效果。 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筛选镇痛药的常见致痛方法概括有物理法(热、电、机械)和化学法。动物的疼痛反应常表现出嘶叫、舔足、翘尾、蹦跳及皮肤、肌肉抽搐。化学法,即将某些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钾离子、缓激肽等,涂布于动物的的某些敏感部位或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损伤物质引起受试动物腹痛,动物表现出“扭体反应”(即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 3.实验方法 :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并分别建立小鼠疼痛和炎症模型 ,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元胡止痛片配成的溶液,观察对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4.实验过程: 1.内容

4.1 药品与试剂 元胡止痛片: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658,规格:片芯重0.25g,12片 阿司匹林: 浙江金华市第三制药厂, 国药准字: H13023716, 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为适当浓度的混悬液。 4.2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雌性,32只 4.3 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烧杯、1ml 注射器、电子秤 4.4分组: 空白对照组 (灌胃0.9%生理盐水 10 mL/kg) 元胡止痛片高、低剂量组 (0.2,0.4mg /10g) 阳性药阿司匹林对照组 (灌胃阿司匹林 0. 4 g/kg) 4.5人和动物剂量换算公式 小白鼠=20 0026 .0?人/g 2 方法 (1)热板法 1.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 (痛阈值)为 5~30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32只,热板法镇痛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 0. 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 2 次,间隔30 s ,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 5 s 或>30 s ,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实验设计 1( 实验项目名称:奥美拉唑对抗利血平引起的胃溃疡作用 2.国外研究现状: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为研究其发病和治疗机制,国内外业已建立起多种胃溃疡小鼠动物模型,有的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亦被广泛引用。但研究中存在的突出。奥美拉唑对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溃疡数和溃疡发生率下降,且呈量效关系。 国外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钠对胃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H+受体拮抗剂,表现为起效快,症状消失迅速,用H+受体拮抗剂无效的患者改用本药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3.实验原理 :利血平是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性抗高血压药。用药后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遏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对占优势,结果出现利血平的副作用,引发溃疡,因此在本实验中引用利血平制作小白鼠的胃溃疡模型。 奥美拉唑选择性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起效迅速,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和胃泌素瘤。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本品抑酸能力强大,有强而持久的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五肽胃酸泌素所致的胃酸分泌的作用。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DcAMP)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显效快,可逆,且无H2受体拮抗剂诱发精神方面的副作用。本品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对胃黏膜血流量改变不明显,也不影响体温、胃腔温度、动脉血压、静脉血

(整理)《药理学》实验讲义.

《药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一、目的 1. 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2. 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3. 培养科学思维 二、基本要求 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时 ⑴实验器材要妥善保管; ⑵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⑶注意节约实验药品; ⑷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3. 实验后 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 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 ⑶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 1. 题目 2. 目的 3. 原理 4. 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 5. 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 6. 结果:要求真实、清楚; 7. 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 8. 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四、药理学实验实验设计原则 1.随机原则 按照机遇均等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使一切干扰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减少,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他偏性误差的影响。 2.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指在不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对照);阴性对照也称假处理对照(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含药物的溶媒);阳性对照也称标准对照(指以已知经典药物在标准条件下与实验药进行对照)。 3.重复原则 能在类似的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才能算是可靠的实验,重复实验除增加可靠性外,也可以了解实验变异情况。 五、实验动物

1. 动物的选择 (1)小白鼠: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也较适用于避孕药实验、抗炎镇痛药实验、中枢神经系统药实验、抗肿瘤药及抗衰老药实验等。 (2)大白鼠:比较适用于抗炎药物实验,血压测定、利胆、利尿药实验,也可用于进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3)豚鼠:因其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故常被选用于抗过敏药、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心房、肠管实验。又因它对结核敏感,常用于抗结核病药的实验。 (4)家兔:常用于观察研究脑电生理作用,药物对小肠的作用。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用于热原检查。 (5)狗:狗是记录血压,呼吸最常用的大动物。还可利用狗做成胃瘘、肠瘘,以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在进行慢性毒性实验时,也常采用狗。2. 实验动物的编号 狗、兔等较大的动物可用特制的铝质号码牌固定在颈部或耳上。大鼠、小鼠如为白色可用黄色苦味酸在不同的体表标志上标记。 3. 动物固定及给药 (1)小鼠捉拿 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比较容易抓取固定。通常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即可将小鼠完全固定。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如进行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如尾静脉注射架或专用小鼠固定筒。如要进行手术或心脏采血应先行麻醉再操作,如进行解剖实验则必须先行无痛处死后再进行。 (2)小鼠灌胃 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腔插入,压迫鼠的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可感到轻微的阻力,此时可略改变一下灌胃针方向,以刺激引起吞咽动作,顺势将药液注入。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3~4cm,大鼠或豚鼠为4~6cm。常用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1~5ml。 (3)小鼠腹腔注射 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 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4)皮下注射 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汇编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 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 (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 (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指标的选定需符合特异性、客观性、重复性、灵敏性、精确性、可行性等原则。 (二)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误差和偏倚,药理学实验设计同其它科学研究一样必须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 1.对照原则 对照是比较的前提。在生物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为消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

(完整版)药理所有知识点结构图

4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控制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A,分布D,代谢M及排泄E过程。 药理学研究内容:阐明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药物体内过程和相互作用等。 临床前药理学——分为主要药理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等 临床药理学——分为I、II、III、IV期临床实验 副作用:药物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有害的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 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易降低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然残存的生物效应 撤药效应: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重新出现或加重的效应 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使少数特异质患者出现的特异性不良反应(先天缺陷疾病) 致畸作用:有些药物能有些胚胎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部分激动剂和完全激动剂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 非特异性药物-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通过改变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特异性药物- 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最小中毒量: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也会相应增加,直到出现最大效应。以后若在增加剂量效应不会进一步增加,反而会出现毒性反应 极量:出现疗效的最大极量(是用药安全的最大限度)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机体方面:年龄、性别、病理状态、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种属差异 药物方面: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反复用药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主要任务 新药药理学 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机制 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理学实验方法

第一章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与技术 分子生物技术在药理学实验中应用较为广泛,包括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核酸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杂交技术、cDNA文库、随机分子库技术、外核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转基因动物、人类基因治疗等。现将更为常用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标记核酸分子探针(nucleic acid probe)是进行核杂交的基础,根据核酸分子探针的来源及性质进行选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探针选择直接影响杂交结果的分析。根据检测对象和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探针种类及标记方法。 ㈠探针种类 1.基因组DNA探针是克隆化的各种基因片断,也是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探针应尽可能选用基因编码(外显子),避免使用内含子及其它非编码序列。 2.cDNA探针与mRNA互补的DNA链称cDN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核酸探针,特异性较高。 3.RNA探针RNA与RNA或DNA杂交体的探针稳定性,特异性高。 4.寡核苷酸探针人工合成寡核苷酸片段做探针,可根据需要合成相应序列。 ㈡标记物 常用的探针标记物有两类:放射性同位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的检测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标记和探针结合不影响杂交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是应用最多的探针标记物,但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多数同位素的半衰期短,不能长期存放。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2P?3P?35S,有时也用14C,125I或131I。 二、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azation )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核酸分子杂交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主要用于特异DNA或RNA的定性定量检测。 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酶促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方法。传统的DNA扩增法是分子克隆法,需经过DNA 酶切、链接、转化等步骤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然后导入细胞中进行扩增,再用同位素标记的探针进行筛选,操作复杂,耗时。PCR技术灵敏度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1.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经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 或增加新适应征不属于新药。 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1.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 系统。 2.零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衡量消除动力学。 3.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 药量。 4.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 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 5.首剂现象(first dose phenomenon):又称首剂综合征或首剂现象,系指一些病人在初服 某种药物时,由于肌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 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7.自身诱导:有些药物本身就是它们所诱导的药物代谢酶的底物,因此在反复应用后,药 物代谢酶的活性增高,其自身代谢也加快,这一作用称自身诱导。 8.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9.二重感染(suprainfection)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抗生素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 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10.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有效浓度之下,但仍残存的生物 效应。 11.最大效应(效能,maximal effect)药物引起的最大效应。 12.效价(potency)产生相同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大小。 13.极量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 14.半数致死量LD50使群体动物死亡50%时的剂量。 15.半数有效量ED50产生最大效应的50%时所需要的剂量。 16.最小中毒量LD5 使群体动物死亡5%时的剂量。 17.最大治疗量ED95产生最大效应的95%的剂量。 1.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治疗指数= LD50/ED50,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 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2.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 的。 3.非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指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 4.受体向上调节:指受体周围生物活性物质的浓度低于正常或长期使用拮抗剂后, 受体数 目及敏感性增高的现象。也称为上增性调节。 5.受体向下调节:指受体周围生物活性物质的浓度过高或长期使用激动剂后,受体数目及 敏感性降低的现象。 6.PD2 7.PA2 8.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 学校: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组员:指导老师: 摘要:目的:研究元胡止痛片是否具有镇痛抗炎的效果。方法: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并分别建立小鼠的镇痛抗炎模型,观察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1.热板法: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热板法实验中给药60分钟后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的痛阈降低,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痛阈降低。2. 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阿司匹林阳性药与高浓度元胡溶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而阿司匹林组与生理盐水,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3. 热肿胀法: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没有明显的抗炎活性。结论:阿司匹林阳性药有抗炎镇痛作用,元胡止痛片无抗炎镇痛作用。 关键词:元胡止痛片;镇痛;抗炎;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元胡止痛片为中药复方制剂,由延胡索(醋制)、白芷等中药组成,延胡索(醋制)具辛、苦、温,归肝脾经,由活血、理气、止痛等功效;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该制剂为中国药典方,临床上用于气滞血淤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由于直肠给药50%以上的药物可以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可避免口服引起的胃肠道刺激,同时减少。胃液和肝脏对药物的破坏和降解,从而提高药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直肠给药药物吸收缓慢,可使药效维持较长的时间。本实验旨在对元胡止痛栓的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5±8g,雌性32只,雄性32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40±10g,雄性,32只。 1.2 药品与试剂元胡止痛片,广西半宙天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0807;0.9%氯化钠注射液,新疆华世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14070702;阿司匹林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401;二甲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120411;冰乙酸,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090527。 1.3 仪器YLS-6B智能热板仪,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出厂日期071018;天孚牌JYT-5架盘药物天平,生产日期2011年8月;YLS-25A电动耳肿打耳器,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厂日期20140521;电子天平。 2 实验内容 2.1 热板法 2.1.1 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痛阈值)为5~45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32只,热板法镇痛 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0.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2次,间隔30 s,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5 s 或>45s,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2.1.2 分组按体重随机分组,分4组,编号,每组8只。 2.1.3 给药1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0.1mg/10g灌胃生理盐水),2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4mg/10g灌胃20mg/ml的阿司匹林),3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0.6mg/10g 灌胃2mg/ml的元胡止痛片溶液),4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1.3mg/10g灌胃10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 2.1.4 测定痛阈值各鼠给药前测定正常痛阈值。取智能热板仪,调节温度,使温度恒定在55±0.5℃,取每组合格雌性小鼠,按2.1.2灌胃不同药液,测定给药后每组15、30、60、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 课程特点:强化冲刺班,课时约13个小时; 课程要求:听课——考点、重点、难点; 记忆——表格、结构图、顺口溜; 练习——做题目 课前导入: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药效学 第三节药动学 第一节绪言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绪言1.药理学的任务及内容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熟练掌握 2.新药的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掌握 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药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 药物机体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 或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 机体:有机整体; 离体组织器官; 培养的细胞; 病原微生物。 (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二、新药药理学 新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若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制造工艺或增 加新的适应症,亦按新药管理。 1.临床前药理研究(以非人体为研究对象) (1)主要药效学; (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 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

(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 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 应。 第二节药效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 用 药物治疗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 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 2.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 (2)受体学说 3.药效学概述 (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 竞争性拮抗剂 (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作 用强度、效能、最小中毒量、极量、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 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 药效学 4.影响药效的因 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 异等 (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 物相互作用 (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 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 广,但不良反应较多。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 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药理学实验方法

word 药理学实验方法 第-讲实验动物的选择 在药理学实验中,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不同动物,常用动物有: 1、青蛙和蟾蜍 心脏(离体、在体)实验, 制备坐骨N-腓肠标本等。 2、小白鼠: 药物初筛:镇痛、耐缺氧、抗肿瘤药物、LD50测定、避孕药实验等。 3、大白鼠: 抗炎作用,大白鼠踝关节肿胀实验,血压测量,胆管插管等。 长期性毒性试验。 4、豚鼠: 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常用抗过敏药(平喘药、抗组胺药)实验。离体心房、心脏、肠管实验等。 豚鼠对结核菌也敏感,也用于抗结核病药物实验。 5、兔: 家兔易得,驯服,便于静脉注射和灌胃,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和对CNS 的作用。 又由于其体温变化较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及热原检查。 家兔也常用于避孕药实验。 6、猫: 猫的血压比较稳定,具有咳咳嗽反射和呕吐动作。因而常用于心血管药物实验和镇咳药、镇吐药实验。 7、狗: 狗的血压比较稳定,常用于降压药、升压药和抗休克药实验。 狗比较容易驯服,最适用于慢性实验。手术造瘘(胃、肠)以便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 此外,长期毒性实验也常用狗来进行。 * 附:给药途径及剂量限制 1. 小白鼠 (1)灌畏法:0.1~0.25ml/10g体重。 (2)皮下注射:0.1~0.3ml/10g体重。 (3)肌肉注射:0.2ml/每侧。 (4)腔注射:0.1~0.25ml/10g体重。 (5)静脉注射:0.05~0.1ml/10g体重。 1.大白鼠 (1)灌畏法:2.0ml/10og体重。<3.0ml/只。 (2)腔注射:0.1~0.25ml/10g体重。 第二讲实验动物的麻醉和处死 一、各种实验动物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药理实验报告范文

药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p<0.001 表示0.4%与0.8%作用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

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剂量)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石菖蒲的镇静作用 【目的】 1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学习镇静药物的实验方法。 2、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研究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原理】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的原理:在活动箱内,将一束或几束光线照射到对侧光电感应器上,动物在箱内每活动一次,感应电流发生改变,经过放大装置,使电脉冲驱使继电器启动, 通过记录器记录动物活动次数。 地西泮是镇静催眠的代表药。石菖蒲具有宁心安神作用,其挥发油对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小鼠自发活动次数为指标,观察药物的镇静作用。 【动物】小鼠6只,实验前禁食12h o 【药品】0.05%地西泮溶液,石菖蒲水煎液,生理盐水 【主要器材】动物自主活动仪1台,电子称1台,1ml注射器2支,烧杯2杯。 【方法】将6只动物随机分为甲乙丙组,甲组灌胃生理盐水,乙组灌胃石菖蒲水煎液(连续 两天),丙组灌胃地西泮1次,0.2ml/10。给药后1小时各组动物放入小动物自主仪,先适应2分钟,再记录5分钟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 【结果】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锦官,顾健,王志旺?石菖蒲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理研究[J].中药药药理 与临床.1999.15 (30: 19 [2] 刘新民.石菖蒲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研究.1992. (4): 57 [3] 吴启端,吴清和,石菖蒲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2006,17 (6) :477-480 实验二、石菖蒲对记忆障碍小鼠模型的改善作用 【目的】 1、学习小鼠跳台原理和操作,正确运用跳台实验仪器对小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 2、观察石菖蒲对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疗效作用。 【原理】鼠跳台实验装置由DT-200小鼠跳台测试箱和DT-200小鼠跳台测试仪组成。测试箱由6个小房间构成,一次可同时试验6只动物,每个小房间有一橡皮台,箱底是可通电的 铜栅,在训练期通电小鼠跳下平台在箱底不断被电击,这个过程中小鼠获得记忆,24 h后测 试时观察小鼠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和 5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比较各组老鼠记忆保持的 能力。 戊巴比妥钠能造成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宁心安神的作用,能够促进学习记忆。本实验以小鼠跳下潜伏期及5min内错误次数作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学习

【精华】华西-新药药理学实验设计文稿

新药药理学 ——支气管哮喘病特效药研究方案及临床前筛选和实验方法概述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2012级 8班 周鹏翔 2012141661009

一、研究背景概述 1.选题及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而有关支气管哮喘,众多细胞因子参与其发作,其中白介素23(IL23)水平和哮喘发作密切相关。IL-23是2000年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IL-23 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得到了关注。因此,以IL-23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可能对支气管哮喘产生积极的疗效。 2.作用因子及靶点 IL-23由p19和IL-12中的p40 两个亚基组成,它们之间以二硫键相联结。人和鼠的p19 相应蛋白质中均含有5个半胱氨酸残基,无N-糖基化位点,两者有70%同源,其蛋白质组成大部分与IL-12p35、IL-6和G-CSF相近,因而在小鼠体内的药理学实验结果对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IL-23的受体由IL-12R中的一个亚基IL-12Rβ1和IL-23R两个亚基组成。人IL-23R的基因定位于人1号染色体距离IL-12Rβ2大约150 kb的地方。人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包括NK白血病细胞均可以表达IL-23R[2]。因此,本“新药X”(下称X药)选择以肺组织细胞中IL-23R为作用靶点,特异性竞争性地抑制IL-23和其受体结合,减少其表达蛋白产物的生成,从而缓解支气管哮喘。 3.靶点选择的文献依据 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应用ELISA 法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IL-23 水平、RT-PCR 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p19mRNA 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 表达;分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RT-PCR 法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23p19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23p19蛋白表达情况[3](图片以及表格数据均引用于该文章)。结果表明哮喘小鼠中,IL-23 在血清、肺组织、脾脏T淋巴细胞中表达均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P<0.01)。另一篇文献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将45只雌性C57/6J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肥胖哮喘组(肥哮组)和对照组各15只。卵白蛋白激发致敏和高脂饮食制作肥胖哮喘模型,计 [1]引自百度百科“支气管哮喘”词条 [2]李艳春,鲁继荣.白介素-23的生物学功能.临床儿科杂志。2010.3:295-299 [3]李艳春,孙萌,赵丽娜,鲁继荣.白细胞介素23在哮喘小鼠动物模型中表达的研究.中国免疫学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