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财务管理的几个前沿问题.pdf

财务管理的几个前沿问题.pdf

财务管理的几个前沿问题.pdf
财务管理的几个前沿问题.pdf

财务管理的几个前沿问题

一、关于财务基本理论的前沿问题

财务学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微观层面,配置效率关注

的是经济参与者如何使用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来最优地满足其经济需求;

在宏观层面,配置效率关注的是稀缺资源如何流向最能产生价值的地

方。国内关于财务基本理论的探讨和发展:

1.从财务学的核心问题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探讨现代财务与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体而言,在促进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构建适应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制度,完善适应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

有资本配置机制,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财务运作水平;在微观层面,提高可持续发展筹资能力、投资能力、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财务治理能力。代表

为郭复初教授。

2.软财务理论。在经典财务学中,金融资产代表对实物资产所产生的

支付的要求权。但是,在当今以知识要素为基础的生产和竞争环境中,企业价值创造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已经从硬性的物质资产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

的软资产。为此,茅宁教授提出了软财务理论的基本框架,即以公司财务理论与公司战略理论的融合为基础,借助于价值网络分析和软信息硬化的手段,通过核心资本的识别与评价、多元资本结构的优化、网络治理机制的

构建,对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各类资本要素进行最优配置,规划企业可持续增长战略,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软财务理论的提出,丰富了对于公司价值驱动因素和价值创造路径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层次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公司财务理论在解释财务决策上的不足。代表为茅宁教授。

3.考虑心理和契约等因素后对财务管理理论的丰富。经典公司财务的

整体框架趋向完全理性化,没有考虑人的非理性、心理感受、非正式组

织、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对财务决策的影响,而这些正是被抽象掉的市场结构与参与者行为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理论探索开始认识到

激励和代理人的决策角色,提出契约、权利、决策心理等概念,以及用在不完全信息下的高阶博弈和心理实验等技术,取代传统的一阶均衡分析和价格接受假设,极大地丰富了财务理论研究。“从人力资本的角度透视融资

结构”、“基于资源的公司权利配置研究“财务管理本质—人本主体财

务管理”、“财务契约理论”、“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

式的比较”等论文都是基于上述因素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4.中国的财务学科定位与发展问题。在我国仍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

论题。张先治教授通过将会计学科定位与财务学科相关研究的方法,提

出了将会计学科作为与经济学和管理学并列的学科门类,将财务学科作为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的观点。姜英兵博士依据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借鉴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和归纳财务环境刻画、财务研究视角与

分析技术、基本财务决策模型三个模块,初步梳理了财务理论的脉络和架构,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研究的三大视角,即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以及行为经济学视角,并对三种研究视角进行了比较分析。

二、关于资本市场与公司理财前沿问题

1.会计信息与企业价值评估。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

最大化。企业价值是企业全部资产的总体价值,也是企业资产能够带来的

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会计信息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最基本的估价方法是把会计信息调整为现金流量信息或经济利润信息,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测算企业价值。周守华教授从会计准则及其目标出发,解释了引入公允价值原因、方式及影响,同时也指出由于评价企业绩效的最终

指标是企业为投资者所创造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新会计准则将为企业绩效评价创造良好的条件。姜楠教授从资产评估角度提出公允价值不是

专属概念,而是跨学科概念。他认为,相对于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会计界的公允价值是狭义概念;资产评估中的市场价值是理想的公允价值,是广义的、抽象的,而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很难把握。

2.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有学者探讨了智力资本可持续价值创造的

机理,其结论是,智力资本对企业的长期绩效起着重要作用,智力资本的复杂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关系。

3.企业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行为也是公司理财的重要问题。管理人

员的薪酬计划会对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管理人员努力实现薪酬计划规定的经营目标,从而提高企业价值;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也存在粉饰计量其业绩的会计信息进而多得报酬的动机。李延喜教授以2002至2004年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高管人员薪酬、董事会监

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层调高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的行为,薪酬水平存在明显的激励,而董事会也会表现出显着的监管作用;对于管理层调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行为,薪酬激励与董事会监管作用均不

明显;独立董事的存在对于管理层调高当期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行为有显

着的制约作用。

4.经理人职业生涯与其投资行为。有学者在职业生涯考虑的基础上

分析经理人投资短视行为。通过建立经理人能力推测和股东解雇决策的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出结论:经理人投资决策时考虑的消极职业结果引发的转换工作成本将导致均衡时经理人短视投资行为。

三、关于财务治理与控制前沿问题

1.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公司结构是否完善、治理机制是否健全对

企业内部管理具有重大影响。程新生教授运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调查

数据和公开数据,考察了公司治理对财务控制的影响。他认为改善财务控

制需要从公司治理方面入手,实现对财务控制的再控制;多角化经营的公司需要重视财务控制的建设,业绩好的公司也要重视财务控制。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建立在公司特定的经营管理特征之上的,公司的经营环境、行业特征、资产结构等因素会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航油事件。

2.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现有的内部控制局限于单个法人企业,对企

业集团内部控制的研究不够。内部控制的制度均衡必须与作为其载体的

企业制度均衡相匹配。企业集团作为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经济组织,

是以股权资本关系为主要联结纽带的企业联合体,有着较单个法人企业

更复杂的产权结构和显着不同的制度安排,这种安排不是单个企业制度

的简单累加。在单个企业中处于均衡状态的制度安排移植到企业集团或

集团内的其他子公司未必可以获得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国内外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个法人企业,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

研究还较苍白。在单个法人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资本控制是一种外部控

制,而在以资本为纽带形成的企业集团中,资本控制则属于内部控制的

范畴。但是由于传统内部控制理论是以单个法人企业为研究对象,自然

就将资本要素作为外生变量,没有就资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内容进行研

究。另外,目前关于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经济

学的理论支撑。以COSO2004年报告作为最新的研究成果,国外内部控制

概念可以概括为“四个目标”、“八个要素”。不可否认,COSO报告无疑提供了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内部控制框架,并受到世界各国理论界

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但需要认识到,国外的内部控制概念大多由实务

界特别是审计和经济监管组织所界定,它更多地是站在审计和监督的立

场考虑如何理解和评价现存的或正在运行着的内部控制制度,因而对内部控制本质的揭示不够充分,内部控制研究缺乏经济学理论的支撑,较少

将制度、产权等纳入分析框架。

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中的内部控制问题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

股子公司。该公司自1997年以来,凭借对国内进口航油市场的实质性垄断,净资产由万美元增至2003年的亿美元,6年间增长761倍,其总裁陈久霖也被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然而,正是这样一家明星公司,

2004年11月29日突然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原因在于中航油在此

前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遭受约亿美元的巨额亏损。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人们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导致中航油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集团内部控制的失败则是主要原因之一。

(1)内部环境恶劣,公司治理效率低下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辉煌业绩与陈久霖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但由

此也导致了中航油管理层个人主义、独断专行的管理风格,该公司基本

是总裁陈久霖一人的“天下”,母公司派去的财务经理和党委书记对他

的投机行为竟“一无所知”。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河治理环境下,中航油

的决策基本上是以个人意志为取向,这无疑强化了陈久霖的机会主义动

机和道德风险。中航油管理层在期货交易中,根本没有风险意识,而一

直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判断,单方面把赌注押在油价下跌上。极端的风险

偏好和畸形的风险文化体现了中航油极为恶劣的内部环境。中航油内部

环境的失败还在于集团使命认同感、经理忠诚度与品行操守、守法意识

的缺失。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风险管理手册规定损失超过一定数额

时,必须报告母公司董事会,但他们从来未报。

(2)资本控制失效

在陈久霖越权从事石油金融衍生产品投机过程中,没有遇到来自母

公司的任何阻拦与障碍。中航油从2003年下半年起开始从事以营利为目

的的石油衍生品投机交易,且其场外交易总量已大大超过现货交易,而

这是其母公司明令禁止的,也不符合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得条例》

的有关规定。但这样的违规活动进行了一年多,母公司都没有发现。不

难看出,母公司对中航油的资本控制已经失效。2004年10月,陈久霖因中航油衍生品交易发生亏损向母公司求助时,中国航油集团竟然没有阻

止其违规操作,反而提供资金让其继续投机,本该有的权限控制形同虚

设。人事控制作为资本控制的重要手段,显然没有在中航油集团发挥应

有的作用。陈久霖两次调开集团派驻的财务经理,从当地另聘财务经理

听命于他。这说明资本控制几乎没有起到作用,母公司的产权已经被子公司给套牢(hold-in)了。

(3)风险控制形同虚设

事实上,中航油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在形式上一直存在,其《风险管理手册》是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制定,而且在内部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

但中航油的巨额亏损表明其风险控制体系形同虚设。其一,中航油公司

在原油期货上涨之时却冒着巨大的风险做卖空操作,这与套期保值的风

险控制目标背道而驰,说明其事前风险防范失效;其二,当亏损出现

后,中航油公司不但没有及时斩仓,反而孤注一掷,将全部资产赌在原

油价格回落上,造成一错再错,这说明公司的事中风险处理机制尚未建

立起来。其三,中航油公司期货投机巨亏出现在2004年1O月甚至更早一些,而一直到了12月份母公司尚未拿出补救措施,更未对事故责任做出明确说明,这说明了中航油集团对应事后风险方面也是拙笨的、迟缓

的。

(4)信息控制失灵

从中航油事件事后披露的资料来看,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对子公司中航油公司的违规行为严重失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母公司无法获取关

于中航油衍生品交易行为的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母公司甚至一年

多还没有发现它的子公司一直在进行场外交易。直到保证金支付问题难

以解决、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该公司才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紧急报告。但为了掩饰公司的违法行为,中航油开始向母公司提供假账。母公

司所得到的信息基本来自中航油呈报的财务报表,但所有违规行为在财

务账面上没有任何显示。可见,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信息控制已经失灵。

(5)监控的严重缺位

尽管中航油集团公司禁止子公司从事衍生品投机交易,并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同时也派驻了党委书记和财务经理。但是,对于这些措施和

手段有无发挥实际作用,中航油集团公司并没有作必要的监控。从事后

披露的资料来看,中航油集团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也没有根据具体情形做出必要的调整。

由中航油事件引发的思考:完善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对策

尽管中航油事件只是我国企业集团的一个个案,但此次事件凸现了我国目前许多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诸多共性问题。因此,采取

积极的措施改进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更新理念,重新认识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集团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子公司只要能够给集团带来盈利

就行。一些企业对集团内部控制还存有很多误解,以为内部控制就是一

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

资产安全性控制等,甚至对集团内部控制根本没有概念。这样的认识亟

需改变。企业集团应当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调整和适应的全方位的动态过程,是实

现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的重要保障。

(2)完善内部环境。首先,企业集团通过文化建设,形成有利于集团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统一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

的认识,形成正直、诚信的价值观,使董事会、经理层和普通员工的意

识形态与企业集团所倡导和期望的意识形态趋向一致。其次,通过完善

内部环境,培育企业集团良好的风险文化、形成体现各关键利益相关者

偏好的风险管理哲学、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Ballou&Heitger,2005)。最后,选择素质良好的、能认同公司使命和价值观、道德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小的经营者,并加强对决策者道德素质

的培养。

(3)加强资本控制。企业集团的资本控制主要包括财务控制和委托代理关系的控制。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母公司根据财务决策的影响

性、频率性、创新性和复杂性保留重大的财务决策权。权限控制是财务

控制的基本手段,具体又包括对子公司融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方面的

权限控制。由于权限控制在对子公司进行严格控制的同时,又极易挫伤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因此,权限控制的应用和松紧度设计必须根据各子

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母公司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权力制衡机

制、人事控制机制实现对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控制,使得子公司的经营

层和母公司的效用目标最大程度地趋向一致,减少子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如何形成和实施权力的有效制衡是避免代理问题的关键举措,而不

相容职务相分离则是权力制衡机制发挥有效作用的基础。这就需要集团

在人事任命、激励考评等方面的配合,如母公司派驻子公司的董事、监

事等与子公司经理层实现事实上的独立性,杜绝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合

二为一。

(4)建立有效的信息控制系统。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可靠

性和及时性,信息控制应当贯穿于企业集团的整个价值链过程,以促进

整个企业集团的信息集成和快速反馈。这些信息包括市场开发、账款回收、重大合同执行情况等市场信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等财务报表信息;生产计划、实际生产状况等生产信息;投资、融资、

担保、抵押等资本信息等等。信息控制的有效实施不仅离不开组织结构

再造和业务流程重组,而且还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企业集团可

以利用IT技术建立集团公司内部信息网络,将各子公司的市场、生产、

财务、运营等信息放在内部局域网上,实现集团内信息的高效传输和控制,从而将信息采集从事后转向事前和事中,确保集团母公司及时获得决策有用的信息。

(5)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为了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企业集团母公司及各子公司需要对风险进行及时正确地识别、评估和处理。可供企业集团选择的风险处理策略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保留、风险搭配等。母公司、各子公司在选择风险处理的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风险的大小和严重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可资弥补风险损失的资源情况等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风险处理策略。一般地,不利偏差的严重性越大、发生频率越高,各子公司依靠自身资源处理风险的能力越弱,这时集团应当选择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方式;反之,不利偏差的严重性越小、发生频率越低,各子公司可以采取风险自留的方式,并可因此获取预期收益。对于风险的有效控制还在于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就是减少错误决策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校正错误决策的速度。企业集团实现决策科学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一是使决策过程成为开放的体系,鼓励股东、董事、管理人员充分地参与;二是制定合理的董事会政策,如董事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养、董事与母公司的定期交流;三是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避免总经理一人独断专行。

(6)建立和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体系。集团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切实执行、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控。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体系,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控。完整的集团内

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管理者的支持、研讨会、自我评估报告和

行动计划四个方面的内容(张谏忠、吴轶伦,2005)。集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关注的对象主要包括内部环境是否处于恰当的状态,资本控制、风

险控制和信息控制有无发挥有效作用。通过对集团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修正措施,这是集团内部控制持续完善的

关键一步。

3.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及管理薪酬的关系。有学者从代理成本、总经

理报酬角度解释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存在的关系,认为高管多元化情结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增加其报酬。进一步来说要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要避免公司内部的管理者利用职权侵占外部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要避免少数控股股东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侵占。大股东利用对公司的控制权

与管理合谋,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典型方式是关联交易。佟岩博士针对当

前关联交易方式的不断翻新问题,对关联交易方式加入利益流向重新划分,得到16种关联交易方式发现不同利益流向下的各种关联交易方式会在控

股股东影响盈余质量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质。

4.财务治理问题。财务治理是我国学者独创的概念,即以财权为核心观念,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和不断优化形成一种动态的制衡结构,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杨淑娥教授基于公司财务治理视角,认为财务信息质量治理是财务治理的核心,因此财务治理要从财务信息质量着手。研

究中应用现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市场反应或预测误差等四类替代变

量来衡量财务报告质量。

四、其他财务前沿问题

1.会计收益质量评价。会计收益是上市公司整体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盖地教授等

提出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二步分析法”。主张对每个上市公司

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项研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提出了完备、齐全的会计收益质量评价指标。

2.适度负债问题。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一直都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付磊教授等从利润率、资产

负债率和财务风险相互依存关系的独特角度,建立了一个财务杠杆财务风险函数模型并绘制了该函数模型的立体图形,进而提出了测算企业适度负债点的方法,从而将人们对负债率的认识和把握推向深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