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组织行为学

2.知觉 3、近因效应 4、个性 5、态度

6、激励

7、群体

8、组织

二混合选择(每题2分,合计20分)

1、三种经营价值观包括______

A.社交中心型

B.最大利润型

C.存在主义型

D.企业价值最大化

E.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

2、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前了解今后可能要发生的情况的方法是_____

A.描述性研究

B.因果性研究

C.现场调查

D.现场实验

E.预测性研究\

3、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_____

A.新奇与熟悉程度

B.兴趣

C.需要与动机

D.个性

E.经验和知识

4、群体可分为_____

A.正式群体

B.亲缘型群体

C.利益型群体

D.爱好型群体

E.非正式群体。

5、墨迹测量是由_____提出的?

A.卡特尔

B.韦伯

C.赫兹伯格

D.罗夏克

E.)高夫。

6、态度是由下面哪些部分构成的_____

A.个性部分

B.认知部分

C.情感部分

D.行为部分

E.经验部分

7、关于态度的理论可分为_____

A.态度形成理论

B.态度改变理论

C.)态度的发展理论

D.平衡理论

E.学习理论。

8、ERG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下例哪几种______

A.生理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关系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E.爱的需要。

9、领导活动的三因素包括_____

A.调节

B.计划

C.领导者

D.被领导者

E.环境。

10、组织变革的动力与压力包括_____

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劳动力素质的变化与提高

D.工作生活质量的变化

E.新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的大量涌现。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简述群体冲突的定义及冲突的解决方法。

2、简述知觉归类的内涵及其分类。

3、简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理论要点和作用。

4、简述领导的定义及领导权力的内容。

四论述题(1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您对组织变革必须性与重要性的看法。

五案例题(14分)

案例:有的日本企业为了控制企业中的情绪,化解员工的消极情绪,采用“泄气室”的方法进行情绪管理。所谓泄气室是给员工提供一个让其发泄情绪、表现不满并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的场所。它一般分成几个区,进行逐层作业,分别组成了三种情绪疗法:

幽默疗法

宣泄疗法

倾听疗法

在刚进门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哈哈镜做屏风,这用的是“幽默疗法”。满心怒气的员工一走到门口,在哈哈镜上看到自己扭曲的形象,难免禁不住笑开了口,特别是看到盛怒之下“变形”的脸,不免自嘲。这有利于高度紧张的缓解。

转过屏风,有一个用塑胶做的总经理的塑像,旁边放着一个大棒。员工可以取下大棒向总经理塑像任意挥打,以泄私愤。这用的是“宣泄疗法”。在异常愤怒之下,人有很强的攻击倾向,这时积蓄了很大的能量,冲昏头脑,使人丧失理智。这股能量不宣泄掉,人难以恢复理智。这时人变得不可理喻,无论怎样给其讲道理,都是苍白无力的。宣泄疗法就是把人聚集的恶

性能量宣泄掉,把负面情绪排解掉。这就像是医疗上的排脓。

最后来到泄气室的内室,这里坐着人事部高级经理,有时是主管副总经理,充当调解咨询员。员工进来后在其对面坐下,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继续发泄残余的火气。这时咨询员并不插话,也不表态,而只是认真地、聚精会神地倾听。这时用的是“倾听疗法”,一来是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二来是让对方把话说尽,以全面了解情况。

连过三关以后,来访的员工一般是怒气已消。这里应了孙子兵法“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论点。这时咨询员才开始发言。首先对员工前来咨询表示感谢,然后再根据了解的情况,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解释、劝导或说服工作,如有必要,还要给予具体的答复或安排继续谈话。

泄气室的做法乍看起来十分可笑,但它既符合日本的文化特点,也确实符合人们情绪的特点,粗陋中见细腻,简朴中见真理

问题

1.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与组织中的人您觉得您的压力合适吗,您平时是怎样释放压力的?

2.日本的“情绪宣泄法”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合计24分)

1.组织行为学: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形成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而不是对事物个别部分和属性的局部反映。

3.近因效应:就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强烈。如久聚而别的最后一幕。

4.个性:个性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

成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行为并使用个体和其他个体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5.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6.激励:组织行为学认为,极力是指对人的内动力的激发、导向、保持和延续作用。包括三个因素:

某一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动力的激发

行为导向某一目的物;

行为得以保持和延续。

7.群体:群体是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8.组织:组织是由共同目标统一在一起,各自承担不同的工作,又相互协作的一群人组成的协同体。

二混合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在正确答案上划√)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 答:1)群体冲突的定义:指个人、群体、组织之间所发生的具有对抗性质的互相交往的行为。

2)解决群体冲突的方法有:竞争方式;回避型方式;体谅型方式;合作型方式;妥协型方式.(如能对每个方法给予适当的解释将会更好).

2. 答: 1)知觉归类的内涵:所谓知觉归类就是按照一些原则更容易地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一个整体。也可能会使知觉对象在组合上出现更大的错觉。2)知觉归类的原则可分为:连续性原则、封闭性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

性原则四种。

3. 答: 1)理论要点:

第一,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即不满意没有不满意

第二,激励因素:指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信任、业务的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等,这些因素的满足会使职工非常满意。

即没有满意非常满意

2)双因素理论的主要作用有二:

第一,运用双因素理论改进工作设计,实现工作的扩大化和丰富化以及弹性工时;

第二,双因素理论进一步引发学者对内在激励问题的重视。

4. 答: 1)领导的定义: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2)领导的权力包括:

职位性影响力:

第一,法定权:来自领导者的职位、头衔、资历以及传统因素的影响。

第二,惩罚权(强制权):来自下属对可能受到惩处的畏惧感。

第三,奖励权:来自领导者对下属物质、精神上的奖励和诱惑。

非职位性影响力

第一,专长权(专家权):来自领导者丰富的知识以及管理技能(技术、人际关系、概念技能)。

第二,丰富的知识以及管理技能(技术、人际关系、概念技能)。

四论述题(10分)

1、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需要;

2、自己所在企业或组织的现状及您的设想和看法。

1)如不变会怎样?

2)为什么要变?怎样变?

*说明:要求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提出的变革方法必须具有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

五案例题(14分)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给予自己及其下属和员工以一定的工作压力,但当压力过大时就会造成下属和员工在心理上的挫折感,同时会产生不利于企业凝聚力和影响企业工作效率的负面情绪。当企业领导者要及时发现并利用一定的手段,让员工的这一由挫折感引起的不满和牢骚发泄出来,以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增强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2、人们在遇到挫折时,有时并不是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就是要把心中这种不满和烦恼的情绪发泄出来,以减轻自己由于心理压力所造成的不平衡,同时,人在负面情绪的主导下往往无理性可言。所以,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这时并不要作一个员工的教育者,而只要作一个好的倾听者就行,让员工知道你在重视和关心他,愿意听他倾诉与宣泄就行,当员工的不满情绪在宣泄完平复下来以后再和员工交换意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来增强员工的工作信心。

自考组织行为学(二)历年真题答案 2014-2017年

组织行为学(二) 历年真题2014年-2017年 一定过!

目录 2014年10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3) 2015年4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13) 2015年10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23) 2016年4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33) 2016年10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47) 2017年4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56) 2017年10月组织行为学 (64)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74)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76) 2017年10月真题答案 (77)

2014年10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 A.人事心理学 B.医学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 2.最早使用“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的是()。 A.泰勒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答案】B 【解析】教材没有标准答案。 20世纪60年代,莱维特在《心理学年鉴》中首次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扩大到了组织心理。 3.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的方法是()。 A.案例研究法 B.观察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类,这种分类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分类 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测试者有关智力、能力趋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于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一般有三种具体的调查方法: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4.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忽视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进行全面评价的做法是()。 A.知觉防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答案】C 【解析】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A知觉防御: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B首因效应: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2018年组织行为学第二次形考作业

江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020163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本)评阅教师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作业内容: 一、简答题 1.员工是怎样从工作当中学习不道德行为的? 2.如果你不得不对一名员工进行处分,请具体辩明你会怎么做? 二、讨论题 1.“所有的组织都会因为招募到最优秀的员工而受益”,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用一些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2.针对良好的能力与工作的匹配和良好的人格与组织的匹配两种情况,你认为哪种情况更可能导致成功?请解释你的理由。 作答结果: 简答题 1、员工从工作中习得不道德行为的途径通常有两种。 答: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学习。因此,管理者或行政人员这些员工的榜样的不道德行为,往往会对员工形成不良示范效应。 (1)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启示,行为是效果的函数,通过学习个体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或逃避他们不想要的东西。不道德行为的结果可能使得员工得到他们想要的或使他们避免不喜欢的情况出现。比如:为了不受到上司更为严厉的批评,一个员工可能会为他由于睡过头编造一个其他的谎言。 (2)不恰当的强化方式会触发员工不道德行为的增多或出现。员工在工作中学习不道德行为主要是由于组织的奖励系统正向强化错误行为,员工被鼓励做不道德的事情。正向强化指当一种反应之后伴随着愉快事件,如管理者称赞员工做得好,其导致了学习,强化了反应,增加了重复的可能性。在工作中学习不道德行为的例子,如组织对那些说谎、欺骗、歪曲事实的员工给予表扬、晋升、加薪或其他奖励等,员工便认识到不道德的行为会得到报偿。有时,为了完成目标,销售人员虚报销售数据,生产人员将不合格的产品装运发货,而这些虽然都已完全背离了目标设定的根本出发点,即获得高绩效,但是组织给予员工的奖励会鼓励其做出这些不道德的事情,并且此行为会重复发生。 2、答:对员工进行处分的活动常常包括口头批评、书面警告和暂时停职。但是,有关处分

7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一切人的行为 B. 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C. 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 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 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 个体 B. 群体 C. 团队 D. 部门 3. 度量离中趋势常用的指标是()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标准差 D. 中位数 4. 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划分,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把人的价值观分 为() A. 五类 B. 六类 C. 七类 D. 八类 5. 更喜欢利用取得工作成就的工作场所的是() A. 内因控制论者 B. 外因控制论者 C. A型性格的人 D. B型性格的人 6. 创造性行为最显著的特点是() A. 系统性 B. 开放性 C. 社会性 D. 主动性、首创性、适应性、有用性 7. 个人在组织内事业生涯变动的模式呈现出的是一个() A. 圆柱体 B. 圆锥体 C. 正方体 D. 圆球体 8. -般来说,在执行任务时,较为有效的群体是() A. 利益型群体 B. 友谊型群体 C. 同质性群体 D. 异质性群体 9. 在群体压力下,个体产生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这种效应是() A. 协同效应 B. 群体促进效应 C. 从众效应 D. 社会惰化效应

10.最民主、最通畅的正式沟通形式是() A. 圆式 B. 轮式 C. 全方位式 D. 链式 11.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这种观点源于() A. 人际反应特质理论 B. 社会比较理论 C. 人际相互作用理论 D. 社会交换理论 12.如果程序与规则不够充分,那么管理群体间互动首选的方法是() A. 设置层次等级 B. 设计联络员角色 C. 成立工作团队 D. 设立特别工作组 13.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景因素互相作用所构成的这种动态过程是() A. 管理 B. 领导 C. 冲突 D. 合作 14.将权力定位于群体的领导作风是() A. 民主型 B. 独裁型 C. 协商型 D. 集权型 15.领导方格理论中将对工作高度关心,但对人很少关心的领导类型称为() A. 贫乏式→即不关心人也不关心工作 B. 乡村俱乐部式→只关心人,不关心工作 C. 团队式 D. 任务式→将对工作高度关心,但对人很少关心 16.现代社会中,始终约束领导决策活动过程的因素是() A. 社会需要 B. 法律责任 C. 组织资源 D. 创新能力 17.在整个动机结构中,决定人的行为的最强烈的动机是() A. 原始动机 B. 习得动机 C. 衍生动机 D. 优势动机 18.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通过努力工作赚钱,有人通过投机取巧赚钱,这些现象表明() A. 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的动机 B.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行为 C. 好的动机可以引起不合理的行为 D. 坏的动机可能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掩盖 19.着重于对激励的原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的理论是() A.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论、成就需要论

组织行为学二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09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是( ) A.工作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应用性研究 D .描述性研究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 ) A.泰罗 B.赫兹伯格 C.莉莲·吉尔布雷思 D.马科思·韦伯 3.法约尔没有.. 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 ) A.经营六职能 B.行政管理理论 C.14条管理原则 D.管理五要素理论 4.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 ) A.经验主义管理学派 B.经理角色理论 C.古典管理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5.某公司有作业人员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 ) A.10人 B.9人 C.8人 D.7人 6.根据群体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同,下列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 ) A.命令型群体 B.交叉功能型群体 C.生产线上的装配小组 D.利益群体 7.根据对强化程序的分类,按时领工资的方式属于( ) A.连续强化 B.固定强化 C.间断强化 D.可变强化 8.按照人类行为分类系统—即交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发生概率最高的行为类型是( ) A.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 B.与任务相关的行为 C.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 D.社会情感方面的消极行为 9.按照团队角色理论,喜欢制定操作程序,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人力,建立制度,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这种团队角色是( ) A.总结者-生产者 B.控制者-核查者 C.推动者-组织者 D.评价者-开发者 10.K·卢因的“群体动力论”援引的理论基础是( ) A.空气动力学理论 B.环境科学理论 C.场论 D.团队角色理论 11.下列测定方法中,属于疲劳心理指标测定的是( ) A.脉搏数测定 B.劳动能量消耗测定 C.闪光融合频率测定 D.劳动动作变化的测定 12.按照组织结构的分类,集权制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 A.直线型结构 B.职能型结构 C.事业部型结构 D.矩阵型结构 13.决策者对未来情况虽然无法做出肯定的判断,但已知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种类型的决( ) A.创新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程序化决策 14.当企业的净收益为零,保持不盈不亏时的销售数量或者销售金额被称为( ) A.保本点 B.盈亏点 C.盈利点 D.亏损点 15.一个人对他能胜任一项工作的信心,被称为( ) A.目标承诺 B.期望概率 C.积极强化 D.自我效能感 16.通过非结构化的群体互动来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方法是( ) A.敏感性训练 B.专业培训 C.组织变革 D.分权管理 17.学习型组织能够解决传统组织中固有的三个问题,即( ) A.分工、 竞争和效率 B.分工、 协调和反应性 C.专业化、 竞争和反应性 D.分工、 竞争和反应性

组织行为学二历年真题

阿《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 第1 章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一、单选题 1、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C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2、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是( B )。 A.工作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应用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3、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设有控制组并对研究条件方面进行最大程度控制的研究方法是( C )。 A.案例研究 B.现场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文献研究 4、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C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5、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过程为目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为 ( A )。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归纳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 A )。 A.泰罗 B.赫兹伯格 C.莉莲·吉尔布雷斯 D.马科思·韦伯 7、在生产管理中,创制了运用线条图来对产品活动进行计划调度和控制的人是( B )。 A.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B.亨利·甘特 C.泰罗 D.亨利·福特 8、组织理论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近代组织理论的理论依据是 ( C )。 A.马科斯·韦伯的理论 B.亨利·法约尔的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9、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主张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还著有《新教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著作,因此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 C )。 A.法约尔 B.泰罗 C.马科思·韦伯 D.亨利·甘特 10、法约尔没有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B)。A.经营六职能B.行政管理理论C.14 条管理原则 D.管理五要素理论 11、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这项设计的提出者是( B )。A.厄威克 B.法约尔 C.明茨伯格 D.韦伯 12、斯隆对现代管理的最大贡献是( C )。 A.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B.首先采用了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作业线 C.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 D.进行了工时和 动作研究 13、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 A )。 A.经验主义管理学派 B.经理角色理论 C.古典管理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14、按照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B )。 A.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B.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C.决策方面的角色 D.其他角色 15、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提出者是(B)。A.亨利·甘特B.马克思·韦伯C.玛丽·福

组织行为学历年论述题汇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4)41.试论管理者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一-P6 42.联系实际案例说明管理者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管理。三-P73 (14.10)41.试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 4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4.7)41.试论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三-P55~57 42.联系实际谈谈期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十四-P327、331~333 (14.4)41.联系实际谈谈群体规范对群体行为的作用。 42.联系实际谈谈公平理论对我国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 (13.10)41.什么是组织认同感?试分析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 42.试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3.7)41.试论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42.运用斯金纳的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谈谈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地使用惩罚。(13.4)41.试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42.联系实际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制定组织变革的方案。 (12.7)41.试论群体思维现象的表现及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 42.联系实际谈谈组织管理者应如何进行组织文化变革,重塑组织文化。 (12.4)41.试述价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42.结合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谈谈管理者应该如何正确运用惩罚。 (11.7)41.试述归因论的基本内容。 4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需要层次理论的"普遍性"、"层次性"和"主导性"的看法。(11.4)4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解决冲突与激发冲突。 42.试论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0.7)41.试述冲突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42.结合组织变革力场分析方法,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克服阻力,实施组织变革。(10.4)41.试述麦克里格Y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42.试述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及其在管理上的意义。 (09.7)41.试述x理论与y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 42.试分析领导威信的特点与作用,并谈谈提高领导威信的方法。 (09.4)41.试述群体行为的模型。 42.试述优势动机理论及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08.7)41.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42.联系实际谈谈成就需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08.4)41.结合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领导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如何选择领导方式。 42.结合组织发展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大中型企业组织发展的趋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测验及答案

一、单选题 (共40.00分) 1.韦克斯勒认为() A.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个人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有效的一种扩散的或全面的才 能 B.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个人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有效的一种聚集的或全面的才 能 C.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个人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可实行的一种聚集的或全面的 才能 D.智力定义为“智力是群体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有效的一种聚集的或全面 的才能 正确答案:B 2.奥尔伯特经典的价值观理论() A.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 B.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 C.社会型、政治型和宗教型 D.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和宗教型 正确答案:D 3.外倾性表现为() A.合群的、好交际的 B.精力充沛的、有保留的 C.好表现的、令人不快的 D.努力的、独立 正确答案:A 4.()是对再生性能力的最有效测量,而()则是对推断性能力的最佳测量。() A.词汇测试,非语言的图形推测 B.非语言的图形推测,词汇测试 C.图形推测,非语言的图形推测、 D.非语言的图形推测,非语言的图形推测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共33.00分) 1.管理人员的价值体系会对下面那些方面造成影响()(1)是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 法,从面影响人际关系; (2)是个人对决策和同题解决方法的选择; (3)是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 (4)是关于道德行为标准的确定; (5)是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的程度; (6)是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 (7)是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8)是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选择 A.1.3.5.7.8 B.2.4.6 C.6.7.8 D.1.3.4.5.6.7 E.2.4.5.7 正确答案:A B 2.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包括() A.招聘与选拔 B.培训 C.共情 D.彼此尊重 E.提高知识 正确答案: A B C 3.霍兰德提出的职业人格类型包括() A.企业型、社会型 B.常规型、艺术型 C.现实型、调研型 D.企业型、社会型、现实型 E.调研 型、社会型 正确答案:A B C

组织行为学2

一、判断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任务型群体也是由组织结构决定的正式群体,它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 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组成的群体。任务型群体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上下级关系,还可能跨越直接的命令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团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是由少量的人组织,这些人具有互补的 技能,对一个共同目的、绩效目标及方法做出承诺并彼此负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对于激励做出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 现实中激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情景性的管理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信息技术在办公场所和生产场所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强度,带 来了工作效率,而且对于员工的生理和心理也不会产生副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高级经理人员常常是B型个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要改变个体的态度,首先要改变个体的有关行为,可以通过引导个体 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在活动中转变原先态度,形成新的态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在管理学领域,人们通过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去探讨如何 预测和激发员工的动机、满足人的需要、引导员工行为、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A. 错误

正确 满分:2 分 8. 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如冲突、组织内的政治、权力,对我们准确的解 释和预测组织中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贡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激励的实质就是根据员工的需要设置某些目标,并通过一定措施激发 员工的和组织目标一致的强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导引员工的行为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学者斯蒂芬 P.罗宾斯在论述企业社会责任时将其区分为社会责任和 社会义务两个部分,认为一个企业只要履行了经济和法律责任,就算履行了社会义务,而社会责任则是在社会义务的基础上再加上道德责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自尊心弱的人更注重取悦他人,他们很少站在 不受欢迎的立场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A型个性,很少因为要从事不断增多的工作或无休止地提高工作效 率而感到焦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知觉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人的定势心理、防卫心理和习惯心理容易对说服宣传持排斥或逆反 的态度,因而不利于转变那些原有的态度和倾向 A. 错误 B. 正确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2011年4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练习 1.群体凝聚力越高,生产率就越高。 2.工作设计的理念由最初的工作专业化转为现在的工作丰富化。 3.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理论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是一回事。 4.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绩效就越高。 5.组织政治行为是组织绩效的大敌,要坚决压制。 6.人是组织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员工需求的变化是岗位设计不断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7.高成就需要者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辨析题参考答案: 1.群体凝聚力越高,生产率就越高。 解答: 错误。 首先,内聚力高既是高生产率的起因,又是结果。群体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助于降低紧张情绪,提供一个顺利实现群体目标的良好环境。顺利地实现群体目标,以及群体成员作为成功群体的一份子的感觉,有助于提高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感。反过来,群体取胜会强化友谊关系,提高内聚力,也就是说,成功的绩效导致成员间吸引力的提高。其次,二者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如果群体的绩效规范比较高(比如,高产出、高质量、积极与群外员工合作),那么内聚力高的群体就比内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高。但如果一个群体的内聚力很高,绩效规范却很低,群体生产率通常比较低。如果群体内聚力低,但绩效规范高,群体生产率比较高,不过比不上内聚力和绩效规范都高的群体。如果内聚力和绩效规范都低,群体生产率肯定低于一般水平。因此,该判断错误。 2.工作设计的理念由最初的工作专业化转为现在的工作丰富化。 解答: 正确。 工作设计理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专业化(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第二阶段,工作的轮换和扩大化(20世纪40—60年代);第三阶段,采用现代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种现代的方法主要是把工作设计得更具有挑战性、成就感、责任感和自主性,实现工作的丰富化。因此该判断正确。 3.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理论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是一回事。 解答: 错误。 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把领导分为交易型和变革型;交易型领导是指领导以下属所需要的报酬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下属的努力和绩效;变革型领导是指领导者

2020年(组织设计)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历年试题及答案

(组织设计)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历年试题及答 案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0938 壹、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壹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企业的运营活动中,营销部门经理同财务部门经理的沟通、销售代表同销售会计之间的沟通都属于() A.纵向沟通 B.横向沟通 C.外部沟通 D.非正式沟通 2.根据双因素理论,下面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X公司的政策和管理 B.工作本身 C.工作业绩 D.上进心 3.垂直的、遵循权力的系统,且只进行和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的网络是() A.正式沟通网络 B.非正式沟通网络 C.小道消息沟通网络 D.小群体沟通网络 4.为了防止变革的失败,库尔特·卢因提出了三步变革模式,即() A.改造、变革和重新解冻

B.解冻、变革和创新 C.解冻、创新和重新解冻 D.解冻、变革和重新冻结 5.关系到企业全局的长期性决策是()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 D.宏观决策 6.斯隆首创的组织结构是() A.职能型组织结构 B.参谋型组织结构 C.直线型组织结构 D.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7.提出“超Y理论”的学者是() A.麦格雷戈 B.劳伦斯和洛希 C.莫尔斯和洛希 D.玛丽·福莱特 8.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中,被称为参谋部门的是() A.生产车间 B.市场营销部门 C.海外分X公司

D.财务部门 9.按照利克特的四种制度组织理论,效率高的组织方式是() A.专权命令式 B.参和式 C.协商式 D.温和命令式 10.按照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任务取向的领导干得更好的情境是() A.上下级关系好、任务结构低、职位权力弱 B.上下级关系差、任务结构高、职位权力强 C.上下级关系差、任务结构高、职位权力弱 D.上下级关系好、任务结构高、职位权力强 l1.提出强化理论的学者是() A.F.斯金纳 B.维克多·弗鲁姆 C.力曼·泊特 D.爱德华·劳勒 12.媒体借助于闭路电视、计算机、静电复印机、传真机等壹系列电子设备,将这些设备和言语和纸张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沟通方式是() A.非语言沟通 B.口头沟通 C.电子媒介沟通 D.书面沟通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章节真题及答案(20200701215823)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 ) 4、 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D ) 2 A 、创造性能力 B 、优秀的品格 C 、独特的个性 D 、超强的记忆 (201504)19、决定人的行为方向的是( C )2 A 、价值观 B 、抱负水准 C 、动机水平 D 、激励程度 (201510)5、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 法是( C ) 2 201510)19、基于身体内部生理平衡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物体的共同需要是( A )2 A 、原始动机 B 、 一般动机 C 、习得动机 (201604)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D )2 A 、创造性需要 B 、创造性动机 C 、创造性思维 (201604)16、 决定组织运行与发展方向与水平的是( C )2 A 、外部环境 B 、公共政策 C 、领导者 (201610)1、体现个体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C )2 A 、价值观 B 、能力 C 、气质 (201610)3、行为的直接动因是( A )2 A 、动机 B 、需要 C 、目标 (201610)4、人们在认识特定对象时所具有的心理上的准备状态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心理定势 D 、刻板效应 (201704)3、引发行为最直接的原因是( A )2 A 、动机 B 、需要 C 目标 D 、情感 (201704)4、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 C )2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情绪 (201704)5、用于描述临时性工作任务群体发展变化情况的模型是( D )2 A 、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B 、群体发展六阶段模型 C 、塔克曼模型 D 、间断一平衡模型 (201710)3、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 A )2 A 、需要 B 、动机 C 、目的 D 、行为 (201710)4、在个性心理中,有“好坏之分”的是( C )2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情绪 、多项选择题 201504)26、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有( ABCD )2 A 、知觉防御 B 、首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投射 E 、价值观 (201504)30、 对人的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 ABC )2 A 、爱好和兴趣 B 、价值观 C 、抱负水准 D 、外界环境 E 、个性 A 、世界观 、人生观 C 、价值观 D 、态度 (201510)6、 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杰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D )2 A 、个性 B 、能力 C 、气质 D (201510)7、 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A )2 、性格 A 、创造性能力 B 、创造性气质 C 、创造性动机 D 、创造性需要 D 、衍生性动机 D 、 创造性能力 、技术与工艺 、性格 、态度 C ) 2

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B)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实验性学科 D.综合性学科 2.以下不属于 ...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C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C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D)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需要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任务型群体 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B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C ) A.角色知觉 B.角色规范 C.角色同一性 D.角色期待 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B ) A.尊重需求 B.感情需求

组织行为学试卷及答案2

组织行为学试卷 一、填空题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人。 2.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证两大部分所组成。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4.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准实验。 二、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 C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D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需求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B )。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6.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C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8.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9.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C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10.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三、名词解释 1.个案研究法 答: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2.动机 答: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群体凝聚力 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4.组织文化 答: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答: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特别最近几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讲义

第二章个体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体行为规律,从需要与动机、气质、情绪、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掌握个体差异及管理,了解五种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个体行为规律 2.个体差异及管理 难点:1.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2.有关情绪的理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展示 学时安排:4学时 教学内容: 一、首先利用案例引入认识研究组织成员个体行为的重要性。 案例:用人的艺术 某家电子计算机集团公司,几年前,通过公开招聘,招收了两名刚刚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张某和李某,人事经理决定让他们从事计算机的推销工作。从工作申报表和面试等人事资料看,张某和李某虽然都想从事这项推销工作,但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差异来。张某很显然是外倾性格,热情、开朗、善交际、积极主动;而李某则表现出内倾性格,爱思考,不愿与人说话,喜欢独处。一年后,张某看起来很快适应了销售工作,得心应手,成绩出色,工作局面已经打开,不久将提升为部门经理。李某虽然也能完成交给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后不久,李某就找人事经理谈话,说他不想干了,准备辞职。人事经理让他说出理由,李某也说不出个原因来,其中有一点,人事经理已经悟出来,那就是李某对销售工作已经不感兴趣了。私下里,人事经理了解到,李某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很善于搞些发明创造。据说,他在中学时代,还获得过少年科技发明奖,这种创造意识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人事经理与总经理商谈之后,把李某单独请到家里,吃完饭后与他谈了一次,最后决定调李某到研究开发部。在李某调动到调研开发部的那年年底,他的两项发明已为公司创收了十几万元。 由案例引发的同学们的思考:

组织行为学(二)选择题精编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二)选择题 一 .选择题 1. 组织行为的载体是() A 个体 B 群体 C 组织机构 D 社会环境 2. 首先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的是() A 甘特 B 泰罗 C 福特 D 吉尔布雷 3. 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相比 , 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加进了() A 对组织体制的研究 B 对管理行为规范的研究 C 对组织结构的研究 D 对人的因素的研究 4. 经理角色理论认为,经理在承担信息方面的角色时,可以充当 3 种角色一监督人角色,信息传播人角色以及() A 谈判者角色 B 联络者角色 C 企业家角色 D 发言人角色 5. 企业内各种职位之间 , 各种职员之间网络关系的模型及其安排体系称为() A 管理层次 B 管理跨度 C 组织结构 D 指挥链 6. 以“借力、双赢和共生”为基本指导思想的组织结构是() A 事业部型结构 B 矩阵型结构 C 多维立体结构 D 网络结构 7. 下列有关群体形成五阶段模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五阶段模型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序 B 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看成是群体的一员时 , 标志着震荡阶段结束了 C 在规范化阶段 ,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关系 D 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按照五阶段发展 8. 提出群体动力论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是() A k ·卢因 B 乔治·霍曼斯 C 查尔斯·汉迫 D 费伦奇 9. 企业领导者是首要职能是() A 确保任务完成 B 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 C 强化组织管理 D 选好用好干部 10. 途径一目标理论认为 , 可以激励员工奋发进取并有望使下属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的领导方式是() A 指示型 B 支持型 C 参与型 D 成就向导型 11. 将沟通分为人际沟通 , 群体之间的沟通和组织之间的沟通是按照() A 沟通媒介不同 B 沟通对象不同 C 沟通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同 D 沟通的信息是否有反馈 12. 信息发送者有意操纵信息以便信息显得对接受者更为有利的情形成为() A 选择性知觉 B 信息过滤 C 晕轮效应 D 投射 13. 与激励一绩效模型(一)相比 , 激励一绩效模型(二)添加了变量() A 能力 B 激励 C 机会 D 续效 14. 根据双因素理论 , 下列因素的改善能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的是() A 公司政策 B 同事关系 C 奖励 D 工作环境 15. 当决策者对未来情况做出肯定的判断但了解事情发生的概率时作出的决策是 A 非程序化决策 B 战略决策 C 风险型决策 D 高层决策 16. 非程序化决策又被称为() A 分析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 被动决策 D 主动决策 17. 以下产生压力的原因中 , 不属于工作〈任务〉上的压力是() A 角色模糊 B 领导作风 C 人际关系因素 D 挫折因素

组织行为学第一二三次在线作业及复习资料

第一次在线作业 1.( 2.5分)组织的构成要素有目标、资源、管理和( ) ?A、人员 ?B、制度 ?C、环境 2.(2.5分)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把组织行为分成微观组织行为和( ) ?A、宏观组织行为 ?B、中观组织行为 3.(2.5分)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可把组织行为分为正向组织行为和( ) ?A、中向组织行为 ?B、反向组织行为 4.(2.5分)著名组织行为专家基思·戴维把管理者影响员工行为的管理模式分为专制模式、监护模式、支持模式和( ) ?A、联盟模式 ?B、合作模式 ?C、分权模式 5.(2.5分)组织的有效性与战略导向、高层管理、组织设计和( )有关 ?A、薪酬体系 ?B、激励机制 ?C、晋升渠道 ?D、组织文化 6.(2.5分)组织有效性的提高可以从个体绩效、群体绩效和( )三方面入手 ?A、团体绩效 ?B、整体绩效

7.(2.5分)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 ) ?A、沟通能力 ?B、语言能力 ?C、创造力 ?D、文字能力 8.(2.5分)组织对员工的能力管理可以从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管理和( )三方面入手 ?A、员工的选拔与安置 ?B、职业培训 ?C、岗位锻炼 9.(2.5分)荣格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意识、个人潜意识和( ) ?A、群体意识 ?B、集体意识 ?C、集体潜意识 10.(2.5分)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是哪位管理学家( ) ?A、马斯洛 ?B、麦克利兰 ?C、赫茨伯格 ?D、.斯金纳 11.(2.5分)提出ERG理论的是哪位管理学家( ) ?A、马斯洛 ?B、麦克利兰 ?C、赫茨伯格 ?D、克莱顿·P·阿德佛

12.(2.5分)提出成就动机理论的哪位管理学家( ) ?A、马斯洛 ?B、麦克利兰 ?C、赫茨伯格 ?D、.斯金纳 13.(2.5分)双因素理论中“双因素”是指激励因素和( ) ?A、保健因素 ?B、安全因素 ?C、风险因素 14.(2.5分)期望理论提出动机强度取决于效价、期望值和工具性三个因素的( ) ?A、乘积 ?B、之和 15.(2.5分)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有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 ?A、忽视 ?B、消退 16.(2.5分)报酬可分为经济报酬和( ) ?A、物质报酬 ?B、精神报酬 ?C、非经济报酬 17.(2.5分)工作再设计的内容包括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和( ) ?A、岗位调整 ?B、环境改善 ?C、工作丰富化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09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过程为目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为( A ) A.描述性研究B.预测性研究 C.归纳性研究D.解释性研究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亨利·甘特B.马科思·韦伯 C.玛丽·福莱特D.亨利·法约尔 3.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这项设计被称为( D ) A.管理方格图B.韦伯行政管理图 C.质量圈D.法约尔跳板 4.在生产管理中,创造了线条图来对产品生产活动进行计划调度和控制的人是( B ) A.弗兰克·吉尔布雷思B.亨利·甘特 C.泰罗D.亨利·福特 5.在现代管理中,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晋升、年功序列工资制为特点的管理体系被称为( C ) A.美国式管理B.德国式管理 C.日本式管理D.英国式管理 6.在组织设计实践中,由各类小组形成的混合体所组成,这些小组分别负责特殊的职能领域,这种灵活性组织结构是( B ) A.网络结构B.蜂窝状结构 C.母性结构D.矩阵结构 7.根据沟通理论,属于正式沟通渠道的是( D ) A.小道消息B.社交场合 C.食堂的午餐D.员工会议 8.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中被称为“认知理论”的是( A ) A.归因理论B.挫折理论 C.强化理论D.公平理论 9.在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的学派中,把人的本性假设为懒惰、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缺乏理性的理论是( A ) A.X理论B.Y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首页-我的作业列表-《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欢迎你,窦建华(VC114158002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B ) A.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 霍桑试验? C. 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 D.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 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3. 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B)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4. 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 (A )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 性格 5. 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 。? ( B ) A. 自我 B. 本我 C. 超我? 6. 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 荣格 B.阿德勒 C.麦迪 D.弗洛依德? 7. 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 。? ( C ) A.能力低下 一般能力 B. C.天才 D.才能? 8. 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 。? ( C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中间型 9.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 。? ( B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