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群塔作业防碰撞施工方案98850

群塔作业防碰撞施工方案98850

群塔作业防碰撞施工方案98850
群塔作业防碰撞施工方案98850

群塔作业防碰撞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 《塔吊使用说明书》

1.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

1.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4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7)

1.5 《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安装 4 台塔吊和 5 部电梯,为满足各类钢筋、周转材料及小型机具的出入场和移动,各种模板的就位和拆卸,如何保证群塔施工为工程提供足够、持续、安全可靠的垂直运输成为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施工特点:

2.1 塔吊和电梯的数量多;现场狭窄、制约条件多;每台塔机都至少与其相邻的两台塔机/电梯互有干涉。

2.2 设备型号不一,性能差距大。

2.3 施工机械由三家单位提供,增加管理和协调的难度

2.4 塔吊与塔吊之间、塔吊与电梯之间、塔吊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等等,经常出现相互交叉的作业区域。

因此,从塔机/电梯的进场安装的组织、运行使用的管理、附着顶升的合理安排,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群塔施工方案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将很难保证群塔施工的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

下面分别为我公司塔吊各个可能发生碰撞的部位制定相应的防碰撞措施。

三、施工概况、群塔关系及防碰措施

3.1 施工概况:

1#塔吊规格型号:QTZ80(6013),计划安装高度约120米;2#塔吊规格型号:C5013(QTZ63),计划安装高度115米;3#塔吊规格型号:C5013(QTZ63),计划安装高度约120米;4#塔吊规格型号:C5013(QTZ63),计划安装高度约32米;5#塔吊型号QTZ80(6013),计划安装高度约40米。

3.2群塔关系

1#塔吊与2#塔吊大臂有部位交叉(大臂交叉20m)

4#塔吊与5#塔吊大臂有部位交叉(大臂交叉20m)

3.3防碰撞措施

在任何情况下都保证高位塔吊的大臂下限与低位塔吊的大臂上限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m 。

两台塔基吊臂交叉重叠20米,则另一台塔机的起重半径必须小于60-20=40米

四、技术措施

4.1 由于塔机基础定位在地下室地板/承台基础上,对地下室结构有较大的影响,由施工技术部门会同设备部门共同确定塔机的基础位置,保证塔机的安装、拆卸,同时减少对结构的影响。

4.2 按塔机基础定位图计算出各相邻塔机之间的距离,确定各塔机最初的安装高度是群塔施工中各塔机提升高度的控制基准,在群塔施工中有重要的意义,绘制群塔安装高度图表。

4.3 考虑到大模板的高度、索具高度、吊钩的高度限位安全距离,吊物与障碍物安全距离,因此,保证各施工阶段塔机吊钩距施工面的安全距离。

4.4 附着高度及顶升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保证运行中各塔机之间的安全距离、吊装高度满足施工高度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顶升时序表。

4.5 现场的5台施工电梯,其安装高度均不能超过与之相邻(或可能相碰撞)的塔吊(吊钩)高度。这不仅只影响塔吊的工作效率,关键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太大,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盲区。

同时,因为电梯的顶升(附墙)比较频繁,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梯的使用,乃至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应重点关注,予以重点协调。

同时,电梯的维修保养应有计划,减少电梯故障的频率。

五、组织管理

5.1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期间各塔机合理使用、安全作业,发挥塔机的最大效能,满足施工进度需要,加强群塔作业的管理、调控,应成立程群塔作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施工现场各塔机作业的指挥与协调。

5.2 分工协作,各负其责,领导小组负责对现场所有塔机的总体指挥、协调。各塔机租赁单位负责本单位塔机的日常管理、故障排除、紧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并按要求及时完成塔机的锚固顶升工作,对机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日常管理,组织塔机的进场安装和拆除退场工作,机长/工长负责本塔机的日常使用,加强使用中的管理、控制,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领导小组,便于及时做出调整。

5.3 群塔作业领导小组,每天召开关于塔吊使用的协调会: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工作内容,对塔吊的使用进行有效协调,尽量减少塔吊的交叉作业,尽量发挥塔吊的最大效能。

5.4 制定群塔作业综合管理规定作为群塔作业的工作制度、作业原则和事故责任划分的依据,并对不同特殊阶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达到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5.5 加强人员的管理,选择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责任心的塔机操作人员、信号指挥工、起重工。塔机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群塔施工的不同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并对塔司机、信号工、起重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督促其严格执行。

六、具体防碰撞措施

6.1 水平方向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塔身之间碰撞

此部位的防碰撞,塔吊在现场的定位是关键,通过严格控制塔吊之间的位置关系,可预防低位塔吊的起重臂端部碰撞高位塔吊塔身,塔吊定位必须保证任意两塔间距离均大于较低的塔吊臂长2米以上,方能确保不发生此部位防碰撞,符合《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中的10.5之规定“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另一台起重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2米的距离”的规定。

6.2 塔吊在垂直方向的碰撞

6.2.1 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起重钢丝绳之间碰撞

因施工需要,塔吊会出现交叉作业区,当相交的两台塔吊在同一区域施工时,有可能发生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钢丝绳的碰撞事故。为杜绝此类事故发生,项目必须对每一台塔吊的工作区进行合理划分,尽量避免或减少出现塔吊交叉工作区。同时,项目必须配备有操作证的、经验丰富的信号工,配备操作熟练、有责任心的塔司为现场服务,作业时,时刻关注本塔吊及相关的塔吊,确保低塔的起重臂不碰撞高塔的起升钢丝绳;另外,塔吊在每次使用后或在非工作状态下,必须将塔吊的吊钩升至顶端,同时将起重小车行走到起重臂根部。当现场风速达到6级风,相当风速达到10.8~13.8米/秒时,塔吊必须停止作业。

6.2.2 高位塔吊的起重臂下端与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上端碰撞

相邻塔吊的作业面交叉处,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臂有可能发生碰撞。项目需综合考虑各种塔吊的尺寸及各塔吊基础的高度,排定各塔吊安装高度,具体高度参考各塔吊安装方案,保证高位塔吊的大臂下限与低位塔吊的大臂上限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m 。由此,符合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中的10.5之规定:“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高位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钩升至最高点或

最高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置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的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

6.2.3 起重臂及下垂钢丝绳同待建结构及脚手架等的碰撞

塔吊应有足够的施工高度,充分考虑到吊钩高度、吊索长度、吊物高度及安全高度余量,确保吊装钢筋、模板、脚手架等物料进行水平运输期间,物料不同结构及脚手架等较高实体发生碰撞。

6.3 塔吊与现场周边建筑及设施的碰撞

在实际施工中,还要密切关注现场以外的情况,塔吊初次顶升要超过塔吊幅度范围内的建筑物、树木等实体结构2米以上。

附近电力及通讯设施应设置防护,注意避让,尤其是高压输电设备,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保持在一定距离以上。

6.4 群塔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

6.4.1 低塔让高塔原则:一般情况下,主要位置的塔吊、施工繁忙的塔吊应安装的较高,次要位置的塔吊安装的较低,施工中,低位塔吊应关注相关的高位塔吊运行请况,在查明情况后再进行动作。

6.4.2 后塔让先塔原则:塔吊同时在交叉作业区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吊应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吊。

6.4.3 动塔让静塔原则:塔吊在交叉作业区施工时,有动作的塔吊应避让正停在某位置施工的塔吊。

6.4.4 荷重先行原则:两塔同时施工在交叉作业区时,无吊载的塔吊应避让有吊载的塔吊,吊载较轻或所吊构件较小的塔吊应避让吊载较重或吊物尺寸较大的塔吊。

6.4.5 客塔让主塔原则:在明确划分施工区域后,闯入非本塔吊施工区域的塔吊应主动避让,该区域塔吊。

七、群塔运行的控制

7.1 明确规定塔机在施工中的运行原则:低塔让高塔;后塔让先塔;动塔让静塔;轻车让重车;客塔让主塔。

7.2 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十不吊的原则。

7.3 塔机操作人员、信号指挥人员相对固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更换;指挥人员未经主管负责人同意,不得私自换岗,换班必须当面交接;对新进场的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技术交底。

7.4 塔机与信号指挥人员必须配备对讲机,避免因使用哨音造成指挥信号混乱和对周围群众的噪音干扰,每台塔机有其专用的频道,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更换,确保指挥信号的可靠和准确。

7.5 加强现场动态管理,发现违章、违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7.6 奖优罚劣,在现场掀起比学赶帮、劳动竞赛的热潮。

7.7 加强塔机的顶升管理。塔机租赁单位严格按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按时按要求

完成塔机的锚固顶升工作;派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监督,确保顶升过程的安全,并不受相邻塔机的干扰。

7.8 划定各塔机的施工区域,在塔机交叉范围内只准一台塔机工作,在该塔机未脱离交叉区域前其它塔机严禁进入;群塔领导小组掌握24小时天气预报,遇有6级以上大风天气应禁止运作塔机,大臂顺风向停放。

7.9 按工程的实际进展适时做出相应调整,群塔作业方案、顶升时序表都是以各楼的施工进度一致为前提的,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往往会造成施工进度的不一致,若个别部位脱期,开始确定的平衡局面将被打破,如不及时调整势必引起施工混乱,从而影响整个大局。因此在局部阶段不能保证同步顶升的情况下原高塔可独自顶升,原低塔也可独自顶升至高于原高塔安全距离以上成为新高塔。

8.0 平面布置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