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ESD操作技术规范

ESD操作技术规范

ESD操作技术规范
ESD操作技术规范

ESD操作技术规范

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症及粘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过去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但EMR存在不能一次切除较大范围病变,不能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肿瘤局部残留导致复发率较高等缺陷。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开展,使得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症及粘膜下肿瘤能够更安全地一次性的在内镜下切除,降低癌症的复发率,使患者免受外科手术之苦。

适应证:

癌前病变、粘膜下肿瘤

食管早癌:(1)病灶直径1cm以上,非全食管;(2)病灶数目不限;(3)病灶浸润深度为M3或SM1;(4)无淋巴结转移证据.。

胃早癌:(1)病灶直径1cm以上;(2)病灶数目不限;(3)病灶浸润深度为M3或SM1;(4)无淋巴结转移证据;(5)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

结肠早癌:(1)病灶直径1.5cm以上;(2)病灶数目不限;(3)病灶浸润深度为M3或SM1;(4)无淋巴结转移证据;(5)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

禁忌证:

1)有高度麻醉风险者;

2)无法耐受或配合内镜检查者;

3)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4)严重贫血、感染未纠正或其他高风险状态患者;

5) 正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等药物或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6)非抬举征阳性的病例,即指在病灶基底部的粘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后局部不能形成隆起。

术前准备:

?术前术者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治疗目的、风险、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器械准备:电子内窥镜,高频电发生器针形刀IT刀钩形电刀扁平电刀三角形电刀电热止血钳金属钛夹等,检查抢救设备,应处于备用状况。

?严格选择适应证。

?与麻醉科、普外科、血库、病理科等做好沟通,作好应急预案。

手术过程:

确定切除范围

切除前要明确病变的范围和深度,可通过放大内镜染色、粘膜下盐水注射及超声内镜扫查来评估

标记

在病变周围距病灶边缘5~10mm处标记

粘膜下注射

ESD成功的关键在于足量的粘膜下注射及病灶完全抬举,可用高渗盐水、10%葡萄糖、10%甘油、5%果糖、5%右旋糖、透明质酸钠作粘膜下注射

先远侧端,然后两侧及近侧端

粘膜剥离

先用针形电刀切开黏膜层及黏膜下层。

再用IT刀沿标记外缘切开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直至病灶全周被切开。

然后用IT刀或钩形电刀在病变基底部逐步将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剥离分开,直至整片病变被完整剥离,必要时再行粘膜下注射。

创面有出血时用电凝止血钳止血,有穿孔行金属钛夹封闭穿孔,观察创面无出血、穿孔后退镜。

切除标本伸展后用钢针固定,送病理检验。

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当日及次日禁食、安静卧床,视病情第三日进流质饮食;观察腹部情况及有无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常规应用止血剂;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酌情使用或不用抗生素。

并发症

ESD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均可在内镜下处理

出血: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6%~18%;出血与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密切相关;术中及时止血与术后仔细处理暴露血管是防止出血的主要方法。

穿孔:ESD术中发生穿孔的发生率约为0.06%~5%。穿孔发生后多可在术中及时发现,通过内镜下用金属夹夹闭穿孔部位,然后保守治疗多能治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