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申论 历年真题+全真模拟试卷 答案

2014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申论 历年真题+全真模拟试卷 答案

2013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给定资料7”提到,有专家将“限塑”称为一场左右手的“战争”,左手是环保,右手是方便。请参考给定资料,简要分析说明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含义。(20分)

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表达简洁。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是一道句子理解题,旨在分析“限塑”是一场左右手的“战争”,左手是环保,右手是方便,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阅读材料时要着重关注句子所在的“给定资料7”,同时也要注意其他材料里有关“环保”与“方便”相博弈的内容。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先看题干句子所在的“给定资料7”第五段。该段提到“到底是要环保,还是要方便,这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还取决于商家与‘限塑令’的利益博弈”,这句话点明了这场“战争”的实质,一方面是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的较量,另一方面是商家与“限塑令”的利益博弈。

再看这则材料的其他段落。“太行日出”说到,四年来塑料袋未减反增,因为塑料袋收费,收少了人们不在乎,收多了会给生产企业、商家带来暴利,牺牲大多数人利益的收费措施并不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高峡平湖”说到,禁止商家送塑料袋会使塑料袋成为商家的牟利渠道,而且购买商品时没有合适的包装物替代塑料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增加生活成本。环保专家则说,“限塑令”实施后出现的塑料袋替代品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污染,消耗的资源更多,并没有达到环保的要求。这些都是“限塑令”没能得到有效落实的原因,可以作为对句子的深入阐述。

最后浏览其他给定资料。“给定资料1”是讲“限塑令”发布和实施的情况;“给定资料2”是介绍塑料袋的发明和危害;“给定资料3~6”是揭示“限塑令”实施不力的现状,中间提到了人们的使用习惯、超薄塑料袋的生产环境、生产和销售超薄塑料袋的高额利润以及限制塑料袋使用执行困难的现状,这些可以作为阐释的补充。“给定资料8”则是国外的一些做法,可以为解决目前困境提供参考。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进行归类加工,以“点明本质—深入阐述—适当引申”的结构组织作答即可,注意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说明,“限塑”能否真正得到有效落实,一方面在于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的拉锯,另一方面取决于商家与“限塑令”的利益博弈。

“限塑令”并未达到预期的环保目的,原因在于:一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塑料袋的方便,现行政策不能有效减少使用塑料袋;二是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具有巨额利润,相较之下,处罚力度太小,从事该行业的商家屡禁不止;三是尚未找到合适的塑料袋替代品,“环保袋”也并不环保。

因而,要使“限塑令”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应该加强宣传,让人们认识到白色垃圾的危害,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出台政策推进购物袋、塑料袋的反复使用,研发合适的塑料袋替代品,同时要从源头上禁止超薄塑料袋的生产。

二、对“给定资料5”反映的T市违法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问题进行归纳,并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需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加以解决。(30分)

——

120

要求:

1.切合题意,具有针对性;

2.逻辑结构清晰,表达简洁;

3.不超过6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首先,本题包含两问:第一,归纳“给定资料5”反映的T市违法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问题;第二,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需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加以解决。考生作答不能有遗漏。其次,注意作答要求。对策的提出须有针对性;逻辑清晰、表达简洁;字数不超过60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第一问,首先阅读“给定资料5”,提取T市违法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问题。

材料第一段提到“小塑料颗粒加工厂是国家明令禁止、要求取消的”,第三段提到“高额利润是塑料颗粒小作坊无序膨胀的动力”,由此可以得出存在的问题之一:小塑料颗粒加工厂无序膨胀。

材料第三段提到“这些小作坊都是近两三年陆续出现,废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和地下水质,危害村民的健康”,材料第五段提到“据当地知情人士介绍,这些小型加工厂一无环保审批手续,二无任何污染处理设施”,可以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未经环保审批通过和无污染处理措施,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第三段还提到“记者问起这种厂子要不要手续?一些小作坊老板说:‘要什么手续,环保局来罚完款就走。我们照样生产。’”可以得出问题:缺乏综合性治理手段,只靠罚款不能治本。第四段还提到“该老板还透露,他们附近小工厂生产的塑料颗粒大部分销往浙江,都有固定的客户,还有一小部分销往安徽。”以此得出问题:缺少物流监管,大量不合格塑料袋销往外省市。

材料第四段提到“一些塑料袋加工点大量回收农药桶、医疗废物、废旧编织袋等作为原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后制作成塑料颗粒,再倒卖给小厂制作成各种规格的塑料袋,其中就包括主要用于装食品的超薄塑料袋”,可以推出问题:食品塑料袋原料为农药桶、医疗废物等。

第二问,需要针对“给定资料5”中的问题提出对策。但要注意,对策题通常不仅局限于一段,可从上下材料中搜寻有用信息。

阅读“给定资料6”可以发现,材料对如何治理不合格塑料袋有一些提示:第一段提到,业内人士认为,工商、质监、交通等部门应联合执法,并在入省公路等处设立执法点,堵住不合格塑料袋的流入渠道。此材料可与上述缺乏综合治理的问题相结合,作为对策总括句。

之后可从工商、质监、交通三方面提取要点。有关工商执法的要点有:给予商户一定财政补贴,禁止其提供超薄塑料袋,而转为提供环保袋;除了日常市场巡查,今后还应督导经营户自律。从这些要点可以得出对策:一是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二是督导经营户自律。

有关质监部门的要点比较隐晦,主要通过问题体现:据他介绍,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商贩类似“凭什么认定我的塑料袋不合格”的质疑;T市工商局市场处工作人员坦言,T市的“限塑”工作仅靠工商部门一家很难监管到位。可以推出对策:质监部门应加大对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包装袋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

有关交通部门的要点有:在入省公路等处设立执法点,堵住不合格塑料袋的流入渠道。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整合要点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类,一方面是生产厂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政府监管的漏洞。其次,书写对策时不仅要有总领句和要点,还要适当展开分析,使其符合字数要求。

【参考答案】

T市违法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问题有:从生产厂商来看,一是未经环保审批通过;二是小塑料颗粒加工厂无序膨胀;三是无污染处理措施,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四是食品塑料袋原料为农药桶、医疗废物等。从政府来看,一是缺乏综合性治理手段,只靠罚款不能治本;二是缺少物流监管,大量不合格塑料袋销往外省市。

针对以上问题,工商、质监、交通等部门应联合执法,对违法生产不合格塑料袋进行综合治理。

——

121

第一,工商部门应采取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手段,并督导经营户自律。一方面,对违规销售和使用塑料袋进行专项整治,主要的区域范围以农贸市场为重点。同时,派遣人员巡查市场,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另一方面,给予商户一定财政补贴,与辖区内市场开办单位签订《“限塑”工作责任书》,禁止其提供超薄塑料袋。

第二,质监部门应加大对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包装袋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要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产品出厂检验法定义务,强化质量把关,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对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并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

第三,交通部门应加强对物流运输行业的监管。在入省公路、铁路等口岸处设立执法点,堵住不合格塑料袋的流入渠道。

三、给定资料提示我们,塑料袋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烦恼。它既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又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围绕“科学技术成果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观点鲜明,分析深入;

2.联系实际;

3.表达简洁顺畅;

4.1000~1200字。

【写作思路】

通读给定资料可知,资料讲的主要是“塑料袋”问题,围绕“塑料袋”问题谈到了“限塑令”的出台、塑料袋的发明及危害、“限塑令”执行不到位、塑料袋的违规制造、解决“限塑令”执行难的对策、“限塑令”引起的争议、国外经验等几个方面。题干要求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围绕“科学技术成果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因此,写作时必须包含科学技术成果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且深入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参考例文采用“论证A与B型”结构。第一段以名言开头,引出科学技术,进而指出科学技术成果给人类带来的利弊,并以塑料袋为例进行分析,提出总论点。第二、三段具体分析科学技术成果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四段指出如何处理科学技术成果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结尾照应开头,再次指出科学技术成果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弊,进而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最后展望美好未来,收束全文。

【参考例文】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革命的到来,打开了创造力的魔盒。几百年间,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但科学技术成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灾害,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等。以塑料袋为例,它给人们带来了方便,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也带来了烦恼,又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为此,必须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成果与人类可持续发展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成果。

科学技术成果的创造具有盲目性,可能威胁可持续发展。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的初期,人类很难预知科学技术成果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会盲目利用科学技术成果,破坏生态环境。正如塑料袋刚发明时,人们只看到它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一面,将其称为“最伟大的发明”;等到它的不可降解性将会严重污染土壤时,习惯已养成,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

但同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成果。事物的发展要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科学技术成果的弊端显现出来是对它的否定,而利用科学技术成果解决这种弊端,则是“否定之否定”。例如,要解决塑料袋不可降解的问题,首先,需加强科技创新,开发利用更容易降解的塑料袋。其次,创造处理塑料袋的更加环保的方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加环保的处理方法。最后,可以积极探索和寻找塑料袋的替代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后必能解决这个世界难题。

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变成全球共识。要想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成果,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在发

——

122

明阶段,要有预见性,全面论证其利弊;在推广使用阶段,要大力解决其弊端,不能不顾后果而“饮鸩止渴”。使用塑料袋已经变成人类的习惯,要想改变这一积习,任重道远。治理白色污染,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根据“限塑令”,制定出台相应配套措施,限制、禁止生产不合格塑料袋;另一方面,工商、质监、交通等部门应形成合力,联合执法,严格执法。从我国“限塑令”的执行情况来看,还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管力度,提升执行效果。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成果既能为人类带来便利,也能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利还是害,关键在于人类怎么用。而要想用好科学技术成果,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把握好科学技术成果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相信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

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