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苦瓜阅读理解及答案

苦瓜阅读理解及答案

苦瓜阅读理解及答案
苦瓜阅读理解及答案

苦瓜阅读理解及答案

苦瓜

周伟

⑴阳光下的奶奶,总是一脸阳光地坐在禾坪上,看着她那禾坪前的瓜蔓引蛇一般爬上瓜架,攀绕,慢慢地绿了一片,然后,一朵小黄花开了,又一朵小黄花开了。

⑵不几天,那一朵朵好看的小黄花,一朵一朵地不见了。我找来找去,只见瓜架下凭空多了好多长长短短的青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一律悬挂,如漫天挂满了纺锤和棒槌。

⑶我在瓜架下走来走去,或看或摸,或量长短,或比画大小,或做上记号。忽然,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便向阳光下定坐着的奶奶着急地问:“奶奶,你看你看,为什么它一出生就满脸皱纹,疙里疙瘩?”

⑷奶奶呢?她也只是笑,边笑边摸那瓜,一遍又一遍。布满皱纹的瓜,竟在奶奶的手上很滑润,有光泽,好听话。

⑸我从奶奶手上把瓜拿了过来,说,它肯定委屈。准是那一朵小黄花早早地谢了,它心里烦啊苦啊!奶奶的笑僵了一下,我瞬即看见苦瓜的皱纹在她的脸上闪了一下。

⑹我的猜想不久便得到了证实。奶奶摘下那瓜做菜,一片刚夹到我的嘴里,我就嚷了起来:“苦,苦死了!”从此,我再也不肯吃苦瓜。

⑺后来有一回,奶奶拿一个红辣椒糖逼我就范。奶奶笑着看我,说:“多呷几片,然后,回味回味看。”奶奶手中的红辣椒糖在我眼前晃荡。我夹了一片又一片苦瓜,放在嘴里。我想那时我是闭了眼的。味还是苦。当苦味渐渐淡去时,一种微凉并略带甘甜的味儿便升到了舌尖、口腔,随后就觉得清爽、痛快和惬意。肉厚脆甜,味道清香绵长。奶奶说,别看它有些苦,能除邪热,解劳乏。我并不管奶奶说的,只是想着,这瓜,以苦味得名,能食能医,只是苦了它自己。

⑻奶奶对苦瓜情有独钟,变着法儿给我烹调苦瓜:素炒如青菜,油煎如荤菜,还可熬成苦瓜瘦肉汤,鸡蛋炒苦瓜……最妙的要数苦瓜肉丸,将苦瓜切成一寸长的筒块,挖去瓜瓤,放入沸水中用旺火煮至半生时捞出沥干水分;再将瘦肉剁烂,加入葱花、盐,掺入薯粉,拌和作馅;把粉团肉馅塞入空心的苦瓜筒块中,再入油锅煎,待筒块两面的粉团肉馅略呈黄色时,掺入汤、姜、大蒜头一并煮熟,起锅前放盐与味精。苦瓜清凉,瘦肉鲜甜,色香味美。

⑼此后,我更是日日都要去瓜架下看那些宝贝疙瘩了。奶奶依旧天天坐在阳光下的禾坪上。瓜架下的瓜一日日变大,青皮愈来愈黄了。

⑽有一天,我看见了一条瓜裂开了很大的口,露出了里面的红瓤。我马上摘下,立马送到奶奶的面前。奶奶随着裂口把瓜完全撕开,露出更多更漂亮的红瓤里子。奶奶撕了一块红瓤放到我的嘴里,笑着看我,说:“你尝尝看。”我不敢大嚼,只是用舌头舔了一下,竟然,很甜!

⑾我不禁替这瓜感叹:想不到,它在最后竟是以爆炸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鲜艳和甘甜!

⑿我发觉自己在太阳光下迅速地成长,当然这成长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在味道上的成长。我对味道愈来愈有感觉、经验了。

⒀比如对苦瓜,我就慢慢体味出苦味之后,着实可去烦消渴通便,清心明目益气。更有感动处,苦瓜是苦的,情爱是苦的,人生是苦的,真正体味出,总会苦尽甘来。

⒁许多年后,奶奶葬在了她的苦瓜架旁,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那天,我才完完全全地知道奶奶是个苦了一辈子的人。她儿时父母早亡,8岁起给人做丫鬟帮工,后来嫁给地主做小老婆……

⒂在大伙的印象中,奶奶总是坐在屋前的禾坪上,一脸阳光地招呼着来来往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们。搬个凳子,要你坐;端杯茶水,要你喝。带个东西捎个口信,她都代劳,且负责得很,从不出错。下雨天,她要借把雨伞给你;炎炎夏日,她要借顶草帽或斗笠给你,随你什么时候来还。碰上吃饭的时候,算你有口福,一定邀你入席。缺个油盐酱醋茶,娃儿读书还差几个学费钱,大多都找奶奶借……仿佛奶奶总是一个有说有笑的“观世音菩萨”,带给别人的尽是欢乐和甘甜。

⒃那天我回到了老家,走在苦瓜架下,我看见一朵小黄花开了。

⒄离开苦瓜架旁,我好像忽然听到一句:天燥热,来碗苦瓜拌稀饭!这是奶奶的声音,好亲切好温馨。

16.通读全文,请试着在“奶奶”的前面添加几个词语,体现出奶奶的性格。(2分)

17.文章的题目是“苦瓜”,请分析作者以“苦瓜”为题的意图有哪些?(3分)

18.文章第⒂自然段在叙述的顺序上是插叙,请分析这些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19.文章第⑹自然段写到:“‘苦,苦死了!’从此,我再也不肯吃苦瓜。”文章第⑼自然段又写到:此后,我更是日日都要去瓜架下看那些宝贝疙瘩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20.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写苦瓜实际上就是写奶奶。请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6.答案示例:慈祥、慈爱、苦命、仁爱等。

评分:本题2分,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符合文意即可。

17.答案:苦瓜起到线索作用;同时苦瓜也是奶奶命运的象征;苦瓜告诉我们只有经历了苦,才会享受到甘甜。

评分:本题共3分,每点1分。

18.答案:通过别人的印象,刻画了奶奶总是一个有说有笑的“观世音菩萨”,带给别人的尽是欢乐和甘甜,奶奶博大的爱跃然纸上。

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作者这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同时写出了我在奶奶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对苦瓜的认识。

评分:本题4分,每个要点2分。

20答案:文章借苦瓜苦中有甘的特点,赞美了奶奶在苦难的生活中仍然带给别人欢乐和甘甜,表达了对奶奶的深切怀念。

阅读训练——肖复兴《苦瓜》

苦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已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它两弯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肖复兴:苦瓜

肖复兴:苦瓜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 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 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 的原因是它里面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将这两片像船 一样而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的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 那是她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具有了这一朝阳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 染给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子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莱。每年夏天,母亲经常都会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 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莱。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是因为再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这样的莱,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 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苦瓜》阅读原文

《苦瓜》阅读原文 《苦瓜》阅读原文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

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苦瓜》阅读题目14.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 15.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荔枝 肖复兴阅读附答案

荔枝肖复兴阅读附答案 荔枝肖复兴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的。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我是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他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位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的那般自然、妥帖。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荔枝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很远的路,累得张着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 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相信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⑥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小孙子一部分,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⑦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选自《最阕读》,有删改)

肖复兴《萤火虫》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散文《萤火虫》,回答16~19 题。 萤火虫 肖复兴 ①想起去年夏天,在美国普林斯顿一个社区里,我和一对来自上海的老夫妇聊天,都是来看望孩子的,便格外聊得来,家长里短,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聊得兴致浓郁,竟然忘记了时间,从夕阳落山到了繁星满天时分。那时,我们坐在一泓小湖旁边的长椅上,面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坪,一直连到湖边。当夜色如雾完全把草坪染成墨色的时候,抬头一看,忽然看见草坪中有光一闪一闪在跳跃,再往远看,到处闪烁着这样一闪一闪的光亮。由于四周幽暗,那一闪一闪的光显得格外明亮,最开始的感觉,它们是上下在跳,高低不一,但跳跃得非常有节奏,仿佛带着音乐一般,让人觉得有种置身童话世界的感觉。 ②起初,我没有反应过来,那光亮是什么东西,感到非常惊讶,竟然傻乎乎地叫道:“这是什么呀”老夫妇去年就来过这里,早见过这情景,已经屡见不鲜,笑着告诉我:“是萤火虫。”我不好意思地对他们说:“我都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萤火虫了。他们连声道:是啊,是啊,在我们的城市里,已经见不到萤火虫了。” ③想想,真的是久违了,我以前看见的萤火虫,还是童年,住在北京胡同里的大院的时候。算算日子,至少有五十年的光阴了。那时,我住在一个叫粤东会馆的三进三出的大院里,在花草中和墙角处,不仅能见到萤火虫,还能听得见蟋蟀、油葫芦和纺织娘的叫声。夏天的夜晚,满院子里疯跑捉萤火虫,然后把萤火虫放进透明的玻璃小瓶里,制作我们自认为的“手电筒”,再满院子里疯跑,是我们孩子最爱玩的游戏。 ④如今,在北京,不仅这样的四合院越来越少,就是有这样的四合院硕果仅存,孩子们也再见不到萤火虫,玩不成这样的游戏了。如今的城市,有霓虹灯和电子游戏,比萤火虫的闪烁要明亮甚至炫得神奇,但是,那些毕竟是人工的,不是来自大自然的光亮。如今,童话般的心理感觉和视觉冲击,往往来自电脑制作或3D 电影。其实,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人,那种童话般的感觉和感动,更多的应该是来自大自然。现在越来越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隔膜住了大自然,让我们远离了大自然。 ⑤之所以想起了去年和萤火虫重逢的事情,是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消息:如今,在淘宝网上可以买到萤火虫。每只萤火虫卖 3 元到 4 元,一般批量出售是以一百只萤火虫为单位的。接到订单之后,商家指派人到野外去捉萤火虫,但大多数是在人工仿生态的环境下人工饲养的。把萤火虫捉到后,把它们装进扎了小孔的塑料瓶里,空运过来。这些活体萤火虫用于情侣放飞、婚庆气氛的营造。网上的广告上说:送她可爱的萤火虫,可以营造出非常温馨浪漫的情调。 ⑥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曾经伴我们儿时游戏的萤火虫,如今被发现了身上具有的商业价值。是什么让它们具有了商业价值城市赶走了它们,再把它们请回来的时候,它们就摇身一变。这样坐着飞机千里迢迢而来的萤火虫,不再是我们的朋友,而成为了我们花钱买来的商品,放飞的还是以前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童话感觉或浪漫感觉吗 ⑦想起了法国作家于·列那尔写过的一首题为《萤火虫》的散文诗,只有一句话:“有什么事情呢晚上九点钟了,他屋里还点着灯。”如今,他屋里还能够为我们点着灯吗 16. 第一段中写了萤火虫的哪三个特点(3 分) 17. 文章弟三、四两段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4 分) 18.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 第①段写“夜色如雾完全把草坪染成墨色”,为下文写萤火虫做铺垫。 B. 我起初见到萤火虫会感到非常惊讶是因为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董火虫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苦瓜》

苦瓜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chà紫yān红,像是给自已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 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bāi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它两弯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diān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 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chà(姹)紫yān(嫣)红 bāi(掰)开diān(掂)起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2分) 怂恿:原意是从旁鼓动别人去做某些事。文中是指鼓动母亲去吃苦瓜。 问津:原意是指询问渡口所在。文中是指母亲不再动筷子吃苦瓜。 3.第一段和苦瓜无关,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炒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4.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 ....喜出望外的神情。 “和我一样”是说母亲像我一样的高兴,运用神态描写,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 (2)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 ....的家常菜。“经久不衰”是指动作行为持续时间长久而不衰落。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强调了常常吃到这道菜,更是赞美了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5.题目“苦瓜”有何作用?(4分) 题目运用象征手法,“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也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题目“苦瓜”是全文的线索,全文都是围绕“苦瓜”展开故事情节的;以“苦瓜”为题,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6.文章结尾有何妙处?(2分) 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②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丧父的人)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没有钱供我上学”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愿意白白教你,不收学费。”在这种情况下,邴原就进了学堂开始读书学习。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凡得.学者能够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得到 ③吾徒.相教白白地④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2.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译文:孤儿(丧父的人)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文: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你如果有志读书,我愿意白白教你,不收学费。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肖复兴《小满》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满 肖复兴 ①二十四节气中,有几个,我一直不甚了了。小满是其中一个。 ②最初认识小满,是读孙犁先生的小说《铁木前传》,里面有个人物,名字叫小满,是个十九岁的姑娘,性格活泼,挺招人喜欢的。她和孙犁先生以前笔下的女人不一样,甚至有些另类。我猜想,孙犁先生给她起这样的名字,就是让她在那个变革的年代里,更充满对爱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吧?而只有在这样年轻的时候,才会有这样清新的朝气和天真的憧憬。 ③最近上映的电影《万物生长》,男主人公秋水初恋情人的名字,也叫小满。这可是真有点儿英雄所见略同。当然,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适合给人起名字,这里暗合着民俗中的文化密码。这个小满十七岁,和孙犁的小满一样,也是对爱情和新生活充满渴望和憧憬,让人心存怜爱。也许,在文学作品里,只有初恋小姑娘的名字,才可以叫小满吧。 ④小满小满,小麦渐满。民谣里这样说,说的是小满节气的到来,小麦刚刚灌浆,青青的麦穗初露,远非到了一片金黄的成熟时候。节气和姑娘初恋的形象完全吻合,和那时姑娘的生理与心理完全吻合:只是小满,远非丰满;只是灌浆初始的青涩初恋,远非血液贲张的炽烈热恋;只是麦穗在初夏的风中羞涩地轻轻摇曳,和清风说着似是而非的缠绵情话,远非在酷烈的热风中沉甸甸垂下金碧辉煌的头,摆出一副曾经沧海看穿一切,万事俱备只待开镰收割的骄傲样子。 ⑤小满,真是人生的一个好节气。如果说料峭的立春和春分,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萧瑟的小雪和小寒,已是一头霜雪的老太太了;小满则是立在这两者之间最富有生机和朝气的年轻姑娘。这个时候的姑娘,涉世未深,清浅如水,却已不再是一汪雨过地皮湿没心没肺的小水泡,更不是一潭幽深莫测的桃花水。 ⑥纵使孙犁笔下的小满,是泛着载不动许多愁的一泓池水;纵使电影屏幕中的小满,是连一叶扁舟都没有驶向对岸的一湾湖水,却都是清澈的还没有被污染的水。小满,之所以让人怜爱,正在于此。世界上还有比初恋更让人觉得美好而值得回忆的吗?初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是轻翰掠雨绡初剪,是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那样的清浅可爱,那样的天真纯洁,那样的美好动人。 ⑦小满大风,树头要空。这是另一句民谣,说的是在小满时节,忌讳刮大风。因为树的枝头上结出的果实尚未饱满,禁不住大风,会被吹掉。人生中对待同样时候的孩子们,切忌的也是大风来袭。 ⑧有一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年轻的时代,讲究的是年轻人要到大风大雨中去锻炼。那时候,

记叙文阅读肖复兴《美丽的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美丽的事》,完成18- -20题。(共10分) 美丽的事肖复兴 ①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时代变迁,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还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它依然故我,很朴素,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而且,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甚至老板都已经易人。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 ②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但印象很深,每一次去小店理发,见到老板都忍不住想起这件事,而且还会和他谈起。他总会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小店里,让回忆充满暖意和快乐。 ③因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这位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才回江西老家过年。他买好了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 ④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时间毕竟晚了,进门一看,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早已经不在,店里只剩下他一人。他已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会不会耽误你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⑤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就是剪一下,洗个头,再吹个风,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完活儿了,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迎来送往的客人多了,理发店的老板都是心理学家,一般都能够看出客人的心思。他看出我的心思,于是开玩笑似的对我说:“怎么我也得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 ⑥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心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路过好多家理发店,家家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⑦等她坐下来,我就开始替老板隐隐地担忧。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时,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还要锔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⑧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道:“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这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⑨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⑩她大笑道:“ 您还真是说对了,我这么大年纪,也是属于‘圣(剩)斗士’了,找个婆家不容易。”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阅读答案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

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

《苦瓜》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苦瓜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2.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3.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②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4.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意思对即可)

《苦瓜》阅读及参考答案

《苦瓜》阅读及参考答案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 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 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 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 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 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4.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15.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

肖复兴母亲阅读及答案

肖复兴《母亲》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⑾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肖复兴专场【含答案】

2012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肖复兴专场 作家名片 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是中国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拥你入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小溪巴赫》等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链接中考 《生命的平衡》肖复兴(入选2007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试题);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肖复兴(入选2008年江苏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 《前方遭遇塌方》肖复兴(入选200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母亲》肖复兴(入选2009年湖南娄底市中考语文试题)。 点击心灵·感受真爱 超重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的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孩子对父母依依不舍的场面。

苦瓜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苦瓜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苦瓜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记叙文阅读题在中考语文占的分值很大,考生一定要加以重视。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苦瓜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苦瓜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原文肖复兴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 记叙文阅读题在中考语文占的分值很大,考生一定要加以重视。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苦瓜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 苦瓜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原文 肖复兴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

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

肖复兴《苦瓜》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请阅读《苦瓜》一文,回答15-18题。(11分) 苦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肖复兴《萤火虫》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散文《萤火虫》,回答 16~19 题。 萤火虫 肖复兴 ①想起去年夏天,在美国普林斯顿一个社区里,我和一对来自上海的老夫妇聊天,都是来看望孩子的,便格外聊得来,家长里短,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聊得兴致浓郁,竟然忘记了时间,从夕阳落山到了繁星满天时分。那时,我们坐在一泓小湖旁边的长椅上,面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坪,一直连到湖边。当夜色如雾完全把草坪染成墨色的时候,抬头一看,忽然看见草坪中有光一闪一闪在跳跃,再往远看,到处闪烁着这样一闪一闪的光亮。由于四周幽暗,那一闪一闪的光显得格外明亮,最开始的感觉,它们是上下在跳,高低不一,但跳跃得非常有节奏,仿佛带着音乐一般,让人觉得有种置身童话世界的感觉。 ②起初,我没有反应过来,那光亮是什么东西,感到非常惊讶,竟然傻乎乎地叫道:“这是什么呀?”老夫妇去年就来过这里,早见过这情景,已经屡见不鲜,笑着告诉我:“是萤火虫。”我不好意思地对他们说:“我都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萤火虫了。他们连声道:是啊,是啊,在我们的城市里,已经见不到萤火虫了。” ③想想,真的是久违了,我以前看见的萤火虫,还是童年,住在北京胡同里的大院的时候。算算日子,至少有五十年的光阴了。那时,我住在一个叫粤东会馆的三进三出的大院里,在花草中和墙角处,不仅能见到萤火虫,还能听得见蟋蟀、油葫芦和纺织娘的叫声。夏天的夜晚,满院子里疯跑捉萤火虫,然后把萤火虫放进透明的玻璃小瓶里,制作我们自认为的“手电筒”,再满院子里疯跑,是我们孩子最爱玩的游戏。 ④如今,在北京,不仅这样的四合院越来越少,就是有这样的四合院硕果仅存,孩子们也再见不到萤火虫,玩不成这样的游戏了。如今的城市,有霓虹灯和电子游戏,比萤火虫的闪烁要明亮甚至炫得神奇,但是,那些毕竟是人工的,不是来自大自然的光亮。如今,童话般的心理感觉和视觉冲击,往往来自电脑制作或 3D 电影。其实,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人,那种童话般的感觉和感动,更多的应该是来自大自然。现在越来越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隔膜住了大自然,让我们远离了大自然。 ⑤之所以想起了去年和萤火虫重逢的事情,是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消息:如今,在淘宝网上可以买到萤火虫。每只萤火虫卖 3 元到 4 元,一般批量出售是以一百只萤火虫为单位的。接到订单之后,商家指派人到野外去捉萤火虫,但大多数是在人工仿生态的环境下人工饲养的。把萤火虫捉到后,把它们装进扎了小孔的塑料瓶里,空运过来。这些活体萤火虫用于情侣放飞、婚庆气氛的营造。网上的广告上说:送她可爱的萤火虫,可以营造出非常温馨浪漫的情调。 ⑥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曾经伴我们儿时游戏的萤火虫,如今被发现了身上具有的商业价值。是什么让它们具有了商业价值?城市赶走了它们,再把它们请回来的时候,它们就摇身一变。这样坐着飞机千里迢迢而来的萤火虫,不再是我们的朋友,而成为了我们花钱买来的商品,放飞的还是以前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童话感觉或浪漫感觉吗? ⑦想起了法国作家于·列那尔写过的一首题为《萤火虫》的散文诗,只有一句话:“有什么事情呢?晚上九点钟了,他屋里还点着灯。”如今,他屋里还能够为我们点着灯吗? 16. 第一段中写了萤火虫的哪三个特点?(3 分) 17. 文章弟三、四两段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4 分) 18.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 第①段写“夜色如雾完全把草坪染成墨色”,为下文写萤火虫做铺垫。 B. 我起初见到萤火虫会感到非常惊讶是因为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董火虫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