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上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九上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第1课时 “两极”与“冷战”
基础训练
1. B 2. D 3. A 4. C 5. B
6. B 7. A 8. C
9. 问题一:图1:第一次世界大战;图2:法西斯势力;图3:“冷战”时期;苏联解体。
问题二:大国结盟,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等等。
10. 问题一:苏联。因为在材料中极力抨击美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是思想领域的“冷战”表现。
问题二: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军事上:成立北约和华约;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问题三:“冷战”加剧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美苏争霸的态势,不利于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冷战”不利于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美国是能耗大国,而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因此在能源消耗上我们做不起“美国梦”。
问题二:苏联是军工大国,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在增强综合国力上我们不想做“苏联梦”。
第2课时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基础训练
1. B 2. D 3. C 4. A 5. C
6. 国家主权:捍卫了国家主权。
经济效益:苏伊士运河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能从中获得巨大经济效益,这对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影响:激励了其他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
7. 问题一:二战后,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问题二:周恩来总理发挥外交才能,识破了帝国主义的破坏行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认为各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与团结。这一原则的提出打破了会议的僵局,赢得了各国代表的广泛支持,促进了亚非的团结与合作。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之间“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既符合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利益,又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处理国际关系。
问题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相继完成,结束了殖民统治时代;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亚洲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中东国家的觉醒等事件。
问题三: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在1973

年的石油危机中,石油不仅作为资源,而且作为遏制性武器,成为阿拉伯产油国与欧美强国较量的重要砝码,对世界石油的产量和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这些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在崛起。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1课时 巩固新生政权
基础训练
1. A 2. D 3.C 4. B
5. 问题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朝鲜。
问题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已经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作战,既是为了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斗争,也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
问题三:巩固了新生政权,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和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
名称
标志性意义
图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图2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图3
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图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问题二:前者指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后者指的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问题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正视各种困难和挫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等。
第2课时 进入社会主义
基础训练
1. D 2. C 3. C 4. A
5. 问题一: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问题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①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②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③建成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④建
立了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等。
问题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问题二: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生产;农产品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变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
问题三:国家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绿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问题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

客观规律等。
第3课时 失败与挫折
基础训练
1. A 2. D 3. B 4. C 5. C 6. D
7. 问题一:“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二:图1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图2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问题三:必须不断坚持改革,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坏事”指的是“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好事”指的是“文革”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
问题二: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社会性质的矛盾);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④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第4课时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基础训练
1. A 2. B 3. D 4. C
5. 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意义:“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拓展与探究
意义: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增强了保卫世界和平的力量,减少了核战争的危险,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威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1课时 改革开放的年代
基础训练
1. B 2. B 3. C 4. A 5. D
6. 问题一:都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国家对这两个地区都给予了优惠的经济政策;两地都是从相对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南部和东部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发展速度快、
变化大。
问题二: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决策的正确性。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问题二:B:南北战争;解决的问题:奴隶制问题。
问题三:要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符合题意、任意三条即可)
第2课时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基础训练
1. B 2. A 3. D 4. C 5. B
6.问题一:1949年,国民党军失败退守台湾。
问题二:香港、澳门是殖民主义者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让和租借出去

的,港澳回归是主权回归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问题三:“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破坏干涉。一个中国。
拓展与探究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国有权采取一切手段捍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不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外国敌对势力和“台独”分子的,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只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才能真正防止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3课时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基础训练
1. C 2. B 3. D 4. A
5. 问题一: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才能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两大制度的对立逐渐为美苏争霸所取代。
问题二:①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政治和外交智慧;②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③美国同苏联争霸,想联合中国牵制苏联;④中国反对苏联搞霸权主义,同苏联关系破裂后,与美国缓和关系,以抗衡苏联。
问题三: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抗美援朝;C;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问题二:中美关系由对抗到友好合作。
问题三:和平问题、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或列举具体问题如跨国犯罪、武器扩散、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环境污染、疾病蔓延、网络安全),答出一例即可。《声明》认为中美两国应加强协调与合作。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第1课时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基础训练
1. B 2. C 3. B 4. D
5.问题一: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冷战”)的终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世界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问题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势力的削减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扩张,也表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挫折。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恐怖主义力量的增长,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等。
问题二:严重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安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联合国的权威等。
问题三:本·拉登被击毙意味着国际反恐斗争只是进入了转折的新阶段,而不是完全胜利的阶段。
第2课时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
基础训练
1. C 2. A 3. D 4.A 5. B
6. 问题一:发

展问题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在扩大问题。
问题二:这种贸易状况会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的不平等现象,由此埋下战乱、疾病等不安定的种子。
问题三: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遭受西方国家的掠夺;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战乱等。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拓展与探究
①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解决的根本途径);②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世界发展的重点,发展中国家也要搞好自身的发展;③在处理经贸关系时不得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致力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等。
第3课时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基础训练
1. C 2. A 3. D 4. D
5. 问题一:不能。因为材料一只列举了小康社会基本标准的某些标准,还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大学入学率、每千人医生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恩格尔系数等标准没有体现出来。
问题二:温饱阶段;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问题三:机遇: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导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问题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问题二:表明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水平
和民族文化素质不高;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关键因素,成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问题三: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势在必行。我们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
问题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习中要善于独立思考,要敢于提出问题,不盲从权威和书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单元测试卷
1. D 2. C 3. B 4. D 5. C
6. D 7. C 8. B 9. C 10. B
11. C 12. C

13. D 14. C 15. A
16. D 17. A 18. D 19. C 20. B
21. C 22. A 23. D 24. A 25. C
26.问题一:A中国、B俄罗斯、C日本、D韩国、E朝鲜。黄海军演位置:F。(6分)
问题二:开始:“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分)
问题三:抗美援朝战争;61周年。(2分)
问题四:1945年;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2分)
问题五:和平与发展。(2分)
27. 问题一:1949年10月1日(1分);人造地球卫星(1分)。
问题二: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实现的(3分);“大跃进”(1分)、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文化大革命”(1分)。
问题三:1978年(1分);改革开放(1分)。
问题四: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答到两个层面,言之有理即可。4分)
28. 问题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文化大革命”结束。(2分)
问题二:已经实现从贫困到温饱的跨越,人们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2分)
问题三:图1:经济更加发展或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图2:民主更加健全或社会更加和谐。(若答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也酌情给分。4分)
问题四:科技兴国战略,或科教兴省、科教兴农(2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教育能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分)。
29. 写作要点及评分说明:
图1:签订《南京条约》或鸦片战争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明闭关自守会落后于世界,落后就会挨打。(5分)
图2: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下的成功实践,为解决澳门、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这表明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5分)
(如感想提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要实
现民族复兴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可酌情给分。)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第1课时 一道难解的题
基础训练
1. C 2. D 3. C
4.问题一:A:水土流失;B:水污染;C:资源短缺
问题二: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人口数量多,导致资源紧张和短缺,并引发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问题三: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生活中尽量避免浪费资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


拓展与探究
评价参考: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赋予“发展才是硬道理”新的含义,即:“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是硬道理”。
第2课时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基础训练
1. B 2. D 3. B 4. B 5. D 6. C
7. 问题一:总量持续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二:变化:人口剧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剧。关系:人口过多,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加重了资源的短缺;掠夺式的开发,破坏了环境。威胁:使环境承载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急剧减少。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尼日利亚;1.8%
问题二:传统;现代
问题三: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大;教育经费不足,劳动力过剩;计划生育
问题四: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第3课时 资源出现短缺
基础训练
1. C 2. D 3. B 4. D
5. 问题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破坏并减少了耕地、森林和水资源。
问题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非常快,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反映了资源和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掠夺资源的同时也在破坏环境,反之亦然。
问题三:损失耕地的原因: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扩大;结果:耕地减少,造成粮食缺乏。损失森林的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结果: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问题四:例如“白色污染”问题,加强宣传,减少人们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垃圾分类回收等。(举例恰当,建议合理即可)
拓展与研究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石油,将直接导致各种以石油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能源枯竭,进而导致依赖石油的交通体系瘫痪。如果没有石油,所有与石油有关产品也将很快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包括塑料、涂料、天然气发电等。如果没有石油,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会从能源争夺转向合作开发新能源。(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人类应对石油枯竭危机的办法:开源节流、开发新能源等。
第4课时 失去平衡的环境
基础训练
1. C 2. B 3. A 4. D
5. 问题一:
生产规模适当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
问题二:B
拓展与研究
问题一:1;1.2;0.47;1/3
问题二:主要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问题三: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发展其他生活用能以控制过度樵采。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1课时 人口警钟须长鸣
基础训练
1. B 2. D 3. D 4. B 5. C 6. B

7. A
8. 问题一: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文化素质低,人口数量大。
问题二:人口过多会引发如教育、住房、就业、交通、医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新增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消耗过大,并且会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从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问题三: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加大教育投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人口压力变成人口优势;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研究
问题一:人口问题;计划生育。
问题二:根据科学人口观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理念,显然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应该努力保证中国人口数量稳定和人口结构稳定。让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优势;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2课时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基础训练
1. B 2. D 3. D 4. D
5. 问题一:反映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我国资源总量大(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
问题二: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影响:更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
问题三:例如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也可以具体举一个文明古国的例子)。
问题四:我们乘坐机动车的时候使用了石油资源,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了空气;我们铺设的实木地板使用了森林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使用电的时候间接用到了煤炭资源,煤炭发电污染空气。(其他举例言之有理也可)
拓展与研究
问题一:漫画①:资源短缺;漫画②:资源浪费。
问题二:需求量增加;破坏浪费严重;利用率不高。
问题三:随手关灯、水龙头;节约用水、用电;一水多用等。
第3课时 环境亮起了“黄牌”
基础训练
1. A 2. B 3. D 4. A
5. 问题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问题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拓展与探究
旨在说明如果人类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虽然能获得短期利益,但必定要付出高昂的环境成本。(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第1课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础训练
1. B 2. D 3. C 4. B 5. A
6. 问题一:A阶段人口迅猛增长。B阶段人口继续增长的原因:即使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由于人口基数很大,所以人口增长速度也没有明显降低。
问题二:人口问题:人口文化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仅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影响经济建设的投入与资金的积累。
拓展与研究
问题一:A、B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相对缓慢,C阶段人口快速增长。
问题二:由于人口基数大,即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也没有明显减慢。
问题三: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问题四: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提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
问题五: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2课时 应对资源危机
基础训练
1. A 2. C 3. B 4. D 5. D
10
6. 问题一: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②资源利用率低,破坏现象严重;③地区分布不均。
问题二:①开源节流;②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③科技不发达;④治理污水或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资源分布不平衡。
问题二:吸引资金,提高西部资源利用率,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促进西部经济发展,从而改善西部人民生活水平。
问题三:不同意。资源跨区域调配既能解决东部资源短缺,又能促进西部资源开发,有力促进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西气东输可以改善东部大气污染现象,缓解能源压力,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有利于祖国稳定和发展。
第3课时 重建我们的家园
基础训练
1. B 2. D 3. B
4. 问题一: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问题二: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好环境(或决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提到经济也提到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汽车尾气。建议:鼓励市民选择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坐地铁、公交车等;对一些排量大的汽车征收比较重的税;汽车单双号限行;加大对市区绿化的投入等等。(所提建议切实合理可行即可)
拓展与研究
问题一:环境污染严重。
问题二:评价参考:①垃圾分类回收;②限制每天的游客人数;③使用环保(节能)汽车,不允许车辆进入保护区(不允许车辆鸣笛);④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⑤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⑥对保护区内的设施、环境加强巡查,有效管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4课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础训练
1. A 2. B 3. C 4. A 5. B
6. 问题一:举措一对,这样做能促进该

镇经济的发展,因为交通便利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举措二不对,办化工厂只看到眼前利益,不利于该镇可持续发展。
问题二:发展地方剧,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治理好水污染的前提下发展水产养殖业。(其他合理建议也可)
拓展与研究
问题一:环保局专家、农民和果农主要是从环境方面考虑的;矿厂投资商、矿厂厂长和矿工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考虑的;村长和村里长者主要是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综合考虑的。
问题二:矿方可以拿出一部分钱购买一些环保设施,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等。(建议合理、切实可行即可)
11
第二单元测试卷
1. C 2. D 3. B 4. B 5. B
6. D 7. B 8. A 9. A 10. C
11. C 12. D 13. D 14. B 15. D
16. B 17. A 18. C 19. D 20. A
21. A 22. A 23. B 24. C 25. D
26.问题一:漫画《客满》: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大);漫画《热死我了》: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失调);漫画《为什么没人理我》:资源问题(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和损失严重)(每点1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分)。(如果回答“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合理利用资源”等给1分)
问题二:把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具体也可以这样表述:政府规定每个单位、家庭用水定额,定额部分实行低水价,超过部分实行累进水价,用水超出定额越多,水价越高。这样既能保证人们基本用水,又能达到节水的目的。)(2分)
(评分注意:要从市长或政府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问题三:危害:环境问题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措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3分)
27. 问题一:印度(1分);亚(1分)
问题二:马六甲海峡(1分)
问题三:人均资源占有量小、资源分布不均匀。(2分)(如果从“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源”的角度回答,给1分)
问题四:可以大大缩短海路运输路程(1分);避开马六甲海峡这个咽喉要道,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2分)。(评分注意:要从石油、天然气进口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问题五:①增加国内的油、气产品的开发;②发展节能经济,减少石油消耗;③加强技术创新和生态能源开发,以替代或减少石油进口。(言之有理即可,6分)
28. 问题一:建议从漫画反映的现象及导致的后果两方面作答(仅答出一方面给一半分

数),如:
漫画①:大气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2分)
漫画②: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资源问题。(2分)
问题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或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节能减排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问题三:建议针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从提高意识、加强宣传、实际行动等方面作答。(答出两点即可,4分)
29.问题一:地理条件:我国江河密布,水流量大(2分);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大江大河滚滚东流,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2分)。水能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2分)。
问题二: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2分)
问题三: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2分)
问题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还应注意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
12
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3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分)。
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第一课 人权的历程
第1课时 人权的足迹
基础训练
1. C 2. A 3. C 4. D
5. 问题一:《我有一个梦想》(或 I Have A Dream);美国《独立宣言》
问题二:写入了“天赋人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问题三:种族隔离、种族歧视。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秦朝(或公元前221年);2000多年;举两例即可,如厂卫特务机构、文字狱、族诛、连坐等。
问题二:A: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问题三:生存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斗争举四例即可。结果: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
问题四: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为争取人权而不断斗争的历史。
第2课时 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
基础训练
1. A 2. C 3. B 4. C 5. A 6. B 7. B
8. A 9. A 10. A 11. D
12. 问题一:图1:军阀混战时期,人们连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证。图2:南京大屠杀说明国家主权面临深重危机,中国人的人权被肆意践踏。图3:新中国成立,人民的权利开始有了根本保证。图4: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是世界人权事业的胜利,中国人民的权利与愿望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尊重与维护。
问题二:①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升格为法定全民休假日。②我国对农村取消农业税、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制的免收学杂费等措施

,保障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平等权。③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举例真实合理、符合题意即可)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1949年之前,外国人把中国人称做“东亚病夫”,中国运动员遭到外国人的侮辱和嘲讽,无人格尊严,反映了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在国际上毫无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屡屡夺魁,中国已站在竞技大国的行列之中。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使中国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可以看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前后变化与国家主权、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
问题二:国运衰落时,人权很难得到保障;国运昌盛时,人权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总之,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说出正反两方面的人权情况即可)
问题三: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靠主权来保
13
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第二课 人民当家作主
第1课时 国家的主人
基础训练
1. C 2. D 3. B 4. B 5. A 6. A
7. 享受的基本权利有:受教育权、劳动权、被选举权。履行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劳动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各答对两个即可)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秦帝国的兴起和灭亡,秦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可谓“其兴也勃”;可秦始皇去世不久,帝国就分崩离析,可谓“其亡也忽”。(举例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二:新路:民主。在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里,广大的人民不可能参与国家决策以及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国家的政策往往取决于最高决策者个人的好恶,因此,每当最高决策者发生变更,国家的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人亡政息”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可谓比比皆是。如果实行民主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得国家权力真正属于人民,国家政策的制定、执行才能不因个人的好恶而变更。因此,毛泽东认为“民主”是避免“人亡政息”的新路。(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2课时 人民的公仆
基础训练
1. C 2. D 3. D 4. D 5. A
6. 问题一:图1:受教育权;图2:生命健康权。
问题二: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上述民生举措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

地享受权利,促进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拓展与探究
遇到责任冲突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如重要性或紧迫性的程度,选择履行更重要的职责。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应该以社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由此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履行职责。(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3课时 守望公共家园
基础训练
1. B 2. B 3.C 4. B 5. D
6. 警示语:“校园安全人人有责”“校园安全是学习的保证”“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等。(符合题意即可)
途径:用打电话的方式,即选择图1。因为这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或:向人民代表反映,即选择图3。因为这可以保证把建议及时地传递到国家权力机关,以利于国家决策。(说明:上述答案只要能答出其中的一种,而且理由言之成理即可。若选择张贴“大字报”,即图2,或聚众闹事,即图4,则错误。)
14
拓展与探究
(1)村民甲、乙、丁的方式是合法的;村民丙的方式是不合法的。
(2)村民甲的方式合法,因为在我国建立了信访举报制度,这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村民乙的方式合法,因为在我国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使问题得到解决。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到真正落实和切实的保障。
村民丁的方式合法,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三课 在法治的国家中
第1课时 以法律为准绳
基础训练
1. A 2. A 3. D 4. B 5. A
6. B 7. C 8. D
9. 问题一:法治。因为查处马德体现了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要求,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马德是政府官员,但是卖官受贿严重违法,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
问题二: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向身边的人宣传健全法治社会的重要性等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在专制国家中,国王就是法律,国王是最大的权威,是人治社会;在民主国家中,法律便是国王,法律是最大的权威,是法治社会。
问题二:我国的治国原则是依

法治国,这种治国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问题三: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
问题四: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度法制观念的好公民。
第2课时 我是中国公民
基础训练
1. B 2. C 3. C 4. C 5. A 
6. 问题一: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写出三条即可)
问题二: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 征求人民群众意见,是为了保障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但人民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的,人民群众并不能直接立法。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财产是老人的私有合法财产,我国《继承法》规定,公民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也可以将其个人的所有财产遗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
15
问题二:她们没有履行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她们没有权利提出此要求,法律更不可能支持她们。
问题三:有。吴菊英履行了她作为保姆的义务,而且老人的遗嘱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她有权获得老人的遗产。
问题四:权利和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第3课时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
基础训练
1. C 2. B 3. D 4. A
5. 问题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问题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任何政府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要依法行使,除了要遵守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外,我国还禁止出版、发行黄色、淫秽以及散布迷信、没落思想的出版物。吴某及几位“文人”的行为违反了以上规定,因此,他们的出版自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并且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问题二:我国公民在行使政治自由权利时,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不得滥用政治自由权利,损害国家的、社会的、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样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三单元测试卷
1. C 2. C 3. C 4. D 5. B
6. A 7. B 8. C 9. A 10. D
11. B 12. B 13. C 14. D 15. C
16. B

17. B 18. A 19. B 20. B
21. C 22. D 23. B 24. D 25. B
26. 问题一: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靠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3分)
问题二:例:克林德碑的故事说明,旧中国,没有主权,中国人民的人权没有保障;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肆意践踏中国人的人权,许多中国人被贩卖到外国当劳工。(回答两例,其他恰当事例也可。4分)
问题三:新中国成立,掀开了中国人权事业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得到充分保障,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权利也得到巨大发展。目前中国的人权状况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3分)
27. 问题一: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隋朝:三省六部制。(3分)
问题二:《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2分)
问题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
问题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权(或民主权利、政治权利)。(3分)
16
问题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分)
28. 问题一:相同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议会制都是国家管理形式,都是民主制的重要内容,都由选举产生,在形式上有某些相似之处。(2分)
不同点:两者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西方议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两者反映的阶级本质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形式,西方议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两者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而西方议会制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原则。(4分)
问题二:西方议会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形式,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议会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我们可以借鉴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包括西方民主制度中某些有益因素,来完善发展我们的政治体制,但绝不能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制度。(4分)
29. 问题一: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关注民生。(2分)
问题二:说明深圳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关心青少年健康,关注民生。(2分)
问题三:参考:①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②与邻里和睦相处,共同促进社会的稳定;③做人处事尽量包容,有度量,避免无谓的争吵;④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⑤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听从交警指挥;⑥互帮互谅,礼貌待人,保持良好心情等等。(回答其中三点即

可,3分)
30. 问题一:生命健康权(1分)。合法方式:向生产商、经销商索赔;向有关政府部门投诉;向法院起诉(写出其中两种即可,2分)。
问题二: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政府对食品安全违法处罚太轻;一些生产企业缺乏自律(其他答案合理也可,2分)。建议: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依法从严处罚违法企业;加强法制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等等(能答出两点即可,2分)。
问题三:消费者的权益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威慑力加大(或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处罚更加有法可依)(2分)。体现了全国人大的最高决定权(1分)。
第四单元 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
第一课 置身于市场经济
第1课时 “看不见的手” “看得见的手”
基础训练
1. A 2. C 3. C 4. B 5. D 6.D 7. D 8.B 9.A
10. 问题一:图1反映了市场经济能自动组织、协调社会的经济活动,优化配置资源。这一作用通过价格传递信号,指挥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问题二:图2反映了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
问题三: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要对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将市场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经济健康地发展。(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1. 问题一: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17
问题二:甲乙两人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市场机制通过提高水价,优水优价,能把节水与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调动个人、企事业单位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市场调节水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市场调节具有滞后、自发、盲目性等弱点,再加上水是一种人们生活必需的公共资源,不能任由市场调节,否则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因而也需要政府“有形的手”来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但政府的调控也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否则也会产生消极后果。(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要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可以采取政府规定每个单位、家庭用水定额,定额部分实行低水价;超过定额部分采用累进水价,用水超出定额越多,水价也就越高。这样既能保证人们基本生活用水,又能达到节水的目的。(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苹果供应少——价格上升——农民获利增加——弃种粮食、改种苹果——苹果产量上升、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问题二:具有自发性、盲目性、

滞后性的缺点。
第2课时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基础训练
1.C 2.A 3. B 4. A 5. D
6. 问题一: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才众多,市场规模较大;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环境污染少,地广人稀。
问题二:新、沪
问题三: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问题四:继续发挥“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方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西部为东部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方便人民生活;东部为西部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增加就业机会;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拓展与探究
不适合,因为南方地区不具备发展重工业的资源、能源等条件。而南方地区有适合发展轻工业的条件:1. 交通便利,具有港口优势;2. 劳动力较多;3. 与世界各国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贸。
第3课时 角色与选择
基础训练
1. C 2. B 3. D
4. 问题一: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人身安全权;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和诚实守信原则。
问题二: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制;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相应的道德素质。作为经营者和生产者,应遵纪守法,依法经营和生产,诚实守信。作为消费者,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与各种损害消费者的行为作斗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先作预算,花钱花在关键之处、花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等等。
18
第二课 感受科技之光
第1课时 科学技术的力量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基础训练
1. A 2. A 3. D 4. A 5. C
6. C 7. C 8. B 9. D 10. D
11. A—a—②;B—c—①;C—b—③
12. 问题一:反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显著。
问题二:①知识可以被无数次使用,且使用的成本越来越低;②相对于物质资源,知识更便于传播和处理;③知识可以由许多人同时使用,不易受到时空的局限。
问题三:我们应努力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另外,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
第2课时 学习型社会
基础训练
1. C 2. A 3. D 4. C 5. D
6. 问题一:吴士宏通过成人教育方式获取知识。学校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
问题二:学习能改变命运,我们需要树立终身学习

的观念,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②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课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第1课时 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基础训练
1. C 2. A 3. C 4. B
5. 问题一:市场交易的原则有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问题二:图1侵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图2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图3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请求消费者协会协调;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二:言而无信,败坏了企业形象,等于给商店做了不守信用的反面形象广告。严重的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19
问题三:面对顾客的投诉,首先要安抚顾客,满足顾客的合理要求,同时要当事人向顾客赔礼道歉,对当事的营业员批评教育,视其认错表现,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或辞退。同时就此事教育全体商场职工要引以为戒,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第2课时 伴随科技进步
基础训练
1. B 2. D 3. A 4. B 5. C
6. 问题一:第一次科技革命:汽船、火车机车。
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内燃机、电灯。
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多利”羊、人造卫星。
问题二:互联网。改变了世界面貌,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问题三: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中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继续实行改革开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问题四:拥护和宣传科教兴国的战略;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积极的方面: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生产、交往及生活方式,作为中学生使用高科技产品能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学习条件,帮助我们更快地搜集信息,拓宽知识面,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消极的方面:中学生如果使用高科技电子产品不当,会影响到学习,影响到身

心健康成长,引发追求物质享受等不良习惯,甚至会走上违纪违法之路。(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问题二:选择“科技与人的素质”示例:①科技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促使劳动者产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动力和需要。②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选择“科技与资源环境”示例:①新科技产品的制造,新型工业的发展可能会对资源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产生资源环境问题。②目前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可以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将科技运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有效地利用资源,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3课时 “君子以厚德载物”
基础训练
1. B 2. D 3. C 4. C
5. 问题一:由于金钱固定地充当着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对于个人而言,金钱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幸福的重要物质保证。
问题二:材料一中, “一切向钱看”的人把追求金钱当成人生幸福的全部内容,并为此不惜为非作歹,沦落为金钱的奴隶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材料二中,认为金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这种观点离开了人的内心境界和追求,只看表面现象,把金钱归为万恶之源,忽视了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在金钱诱惑面前道德选择的责任,所以是片面的。(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0
拓展与探究
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全面性。既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既出类拔萃又守于纯朴,既疾恶如仇又与人为善,既长于用脑又精于动手,既仗义执言又埋头苦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是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是对人生命内涵的一种体悟和发展。
第四单元测试卷
1. A 2. A 3. C 4. B 5. D
6. D 7. B 8. C 9. C 10. C
11. D 12. D 13. D 14. A 15. A
16. C 17. C 18. A 19. B 20. D
21. A 22. A 23. D 24. D 25. C
26. 问题一:法制意识;社会道德(2分)
问题二: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生命健康权(答对其中一项即可,1分);诚实守信(1分)
问题三: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 并加强对其他国家机关执法情况的监督;行政机关要依法

行政,加大对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和制裁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3分)
问题四: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分)。第一,自己遭受经济损失,甚至是身心伤害,正当权益得不到维护;第二,这些不法生产企业和商家得不到惩罚,助长了社会恶习(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2分)。
27. 问题一:违背了市场供求规律(1分)。山东境内的酒厂不顾市场承受能力,迅速发展酒业,使产品严重供过于求,这是鲁酒衰退的根本原因(3分)。 政府没有正确进行宏观调控 (1分)。政府违背市场规律,强令企业盲目收购、兼并,干涉企业经营自主权(2分) 。
问题二:市场调节资源遵循供求平衡的规律(1分)。当山东境内的酒厂纷纷出现排队等货的现象时,说明当时出现的是供不应求的局面。供不应求使产品的价格上涨,企业利润提高,吸引了大批企业加入到生产鲁酒的行列。但是市场对鲁酒的需求量有一定的饱和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使鲁酒供大于求。当山东各地在短短几年内新上了700多家酒厂,这就使得鲁酒出现了严重积压,即供大于求,这时就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大量亏损(4分)。
问题三:这说明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与滞后性的缺点。(2分)
28. 问题一:传统农业经济阶段(1分)。传统农业经济阶段是以土地和劳动为基础的(2分)。
问题二:工业经济时代(1分)。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以及以各种具体生产要素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3分)。
问题三:知识经济时代(1分)。知识作为经济资源,具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显著优点:与物质资源相比,知识可以被无数次使用,使用成本会大大降低;同时知识也更方便传播和处理。因此,知识经济具有超越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些优点(3分)。
29. 问题一:甲、乙的观点都不全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的调节作用,多用水多花钱,优水优价——这是对的,但这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水是非可再生资源,
21
要从节约用水的角度考虑。水是特殊的经济资源,节水要靠政府调控这只“有形的手”——也是对的,但是仅仅靠政府是不够的,要从小事做起。(4分)
问题二:节约用水要靠政府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呼吁企业和市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如水的循环使用、关紧水龙头等等。(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3分)
问题三:优势:深圳地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邻近香港,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设立经济特区30年,有良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