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大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北大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北大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北大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北大地震概论复习笔记_第7章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学? 第二节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 第三节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 第四节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 第五节地震学发展简史 ◆全球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可以感觉的仅占1%,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1~2次。全世界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上个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有约1500万人死于地震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约8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6级以上的地震具有破坏性。我国79%地震烈度在VI以上。 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陕西关中8.0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中国经济损失最多的地震:1990年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损失13亿元。 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大地震,7万人死亡。 ◆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候风地动仪。 智利大地震:1960年,9.5级。 唐山大地震:1976年,7.8级。 中国减灾法:1998年3月1日。 印度海啸:2004年12月26日。 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2个星期三。 汶川大地震:2008年,8.0级。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6.8级大地震,损失巨大。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XX发布→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地震部门。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前3种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频率地震波的幅度来衡量地震的相对大小的一个量。矩震级MW是由基本的物理参数所计算的震级。 1.1什么是地震学? ◆概念: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内容: ①地震的科学以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后者主要研究地震波的传播,从而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结论; ②弹性波(地震波)的科学,主要研究地震、爆炸等激发的弹性波的产生、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记录以及记录的解释; ③应用:地震勘探、工程地震学、识别核爆。

地震概论答案

第一章地震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三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一) 中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区地震最多最密布的国家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 1,200余次,其中的1/10发生在中国。近年以来,在中国平均每年发生6次6级以上地震;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27.6万余人,伤者约76.3万人;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仅对1949年以来的12次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房屋倒塌600多万间,合1亿平方米,价值逾百亿元。其它工农业生产设施及各种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左右。 下面例出了近代其中几次灾害严重的地震损失和伤亡情况。 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级、7.2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丧生、38000馀人受伤。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 唐山地震:中国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多人伤残,财产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汶川地震:2008 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烈度达到9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 芦山地震: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二) 美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美国的地震分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造成城市供水系统破坏,并因火炉倾倒引发大火,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将10平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死亡700人,直接经济损失5亿美元。这场地震及随之而来的大火,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994年1月17日凌晨4时31分,在洛杉矶市发生里氏6.6级地震。在持续30秒的震撼中,震中30公里范围内高速公路、高层建筑或毁坏或倒塌,煤气、自来水管爆裂,电讯中断,火灾四起,直接和间接死亡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 (三) 日本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活跃,碰撞频繁,所以,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日本关东大地震:关东大地震是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日本神户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直下型地震,5400多人丧生,3.4万多人受伤,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震后又发生500多处火灾。这是自1923年来在日本城市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共造成数千人死亡,地震给日本造成的全部损失达数万亿日元。 三国地震灾害的不同特点 (一)中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中国的地震活动,在大陆地区中,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地区占全部国土面积的32%,其中有136个城市分布在上述地区,约占全国城市的 45%。 (1)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陆地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从地震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地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往往呈带状展布,被称为地震带。且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除了东北(日本海西)和东海一带中深源地震外,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40km以内,大陆东部震源更浅,多在10-20km左右。 (2)时间分布特点 中国的地震活跃期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能量积累阶段、能量大释放阶段和能

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2008-9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 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一般情况下在界面上将产生波的和。 2.只有当表层介质的横波速度下层介质的横波速度才能出现勒夫面波,与体波不同,它的速度还与相关,这种特征称为地震波的。 3.当震中距较小时,天然地震的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呈分布,而爆破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 4.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地震。 5.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发明了。 二、名词解释①地震基本参数②烈度③震级 三、问答题 ①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②当只测得四个台站的P到时,何种条件下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时刻,何种条件下不能确定,为什么? ③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8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④如何识别震相? 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假设地球完全均匀,半径为R,P波速度为V0,若震源和出射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P波走时为T。问:①当震源深度为0时,T=?②当震源深度为h时,T=? 补充:判断 1、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昆山的震级为4级。(错) 2、减轻地震灾害的唯一措施是地震预报。(错)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错) 4、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错) 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把门打开。(Yes) 6、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Yes) 7、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抗震能力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错) 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Yes) 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错) 10、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错) 答案一、填空 1.反射、折射 2.小于、波的频率、频散 3.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 4.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5.张衡、候风地动仪 二、名词解释 1.地震基本参数:也称地震的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3.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三、问答(要点) 1.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欧亚地震带),除了沿着大陆边缘或贯穿大陆的两个地震带外,在大洋中还有延伸非常长的地震带,沿着大洋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 08 篇一:北京大学地震概论 08-09-10 年试题合集 2008 春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一 1、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A)。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 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 2、本世纪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 8.7 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 伤亡、财产损失和影响。具体时间是( B) A、2004 年 11 月 26 日 B、2004 年 12 月 26 日 C、2005 年 1 月 26 日 D、2005 年 2 月 26 日 3、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A)。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4、下面(D)说法是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 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 专家”、“XX 报纸”、“XX 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 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 震谣传。 A、(1)(5)B、(3)(5)C、除(4)以外都是 D、上述都是 5、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C)。 A、浅源、深源两类 B、远震、近震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远震、近震、中 震三类 6、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C),全球 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 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大洋中脊地震带 C、环太平洋地震带 D、大陆裂谷地震 带 7、我国被世界公认成功的一次地震预报是(A )地震。 A、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 B、1976 年四川松潘地震 C、1976 年云南龙陵地震 D、1976 年唐山地震 8、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 B )。 A、1923 年日本关东 8.3 级大地震 B、1556 年陕西华县 8.0 级大地震 C、1964 年阿拉斯加 8.4 级大地震 D、1976 年唐山 7.8 级大地震 9、大震发生后的瞬间抉择很重要,正确的抉择( D)能有效地减少伤亡。A、不顾一切
1 / 18

初级计量经济学复习整理.docx

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给出的判断标准是:二者之差的平方和 最小。 称为OLS 估计量的离差形式(deviation form )。 称为样本回归函数的离差形式。 对于最大或然法,当从模型总体随机抽取n 组样本观测值后,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从模型中抽取该n 组样本观测值的概率最大。 在满足基本假设条件下,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于是,Y 的概率函数为 或然函数(likelihood function)为: ∑∑+-=-=n i i i n i X Y Y Y Q 1 2102 1 ))??(()?(ββ??? ??? ?∑-∑∑∑-∑=∑-∑∑∑-∑∑=221222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n X Y X Y n X X n X Y X Y X ββ?????-=∑∑=X Y x y x i i i 10 2 1???βββi i x y 1??β=i i i X Y μββ++=10),??(~210σββi i X N Y +2102 )??(2121 )(i i X Y i e Y P ββσ π σ--- = ) ,,,(),?,?(21210n Y Y Y P L ???=σββ2102 2 )??(21 )2(1i i n X Y n e ββσ σ π--∑- =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Gauss-Markov theorem) 在给定经典线性回归的假定下,最小二乘估计量是具有最小方差的线性无偏估计量。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ordinary least Squares Estimators)称为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 BLUE) σ2的最小二乘估计量为 它是关于σ2的无偏估计量。 2 1 2 * ) ? ? ( 2 1 ) 2 ln( ) ln( i i X Y n L L β β σ σ 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1 2 2 2 ) ( ? ) (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n X Y X Y n X X n X Y X Y X β β ) , ( ~ ? 2 2 1 1∑i x N σ β β) , ( ~ ?2 2 2 σ β β ∑ ∑ i i x n X N ∑ =2 2 ? / 1 i x σ σ β∑ ∑ = 2 2 2 ? i i x n X σ σ β 2 ? 2 2 - = ∑ n e i σ

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2章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 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 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 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 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_罗西、__弗瑞尔_____制定,分___七____级。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是衡量地震__能量大小_的级别。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__越大_ ___。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__。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7度、建小学校防烈度应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 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 A 用震级 B 用地震烈度 C 用发震时间段 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 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 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一、填空题 1、密度,弹性性质 2、一致,垂直 3、逆进椭圆 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 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 二、选择题 1、C; 2、B; 3、C; 4、A; 5、A 第4章习题答案

地震学基础复习整理 (量稳版)

地震学基础复习题 1.地震学的四大研究内容:a.传播、结构, b. 仪器, c.震源形成机制, d. 工程方面:抗震设防 2.地震波: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 震源:地震发生的地方,即岩石发生断裂的地方 震中:过震源做地面的垂线,与地面的交点即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到阵中的距离 震中距:震中到台站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量度 3.烈度的六大影响因素:震源深度,震级,震中距,岩土和地质性质,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 4.地震序列: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群震型 5.地震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小于6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深源地震大于300千米 6.波阵面: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同一相位点连成的面 波前:起始点连接的面,即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刚刚开始位移的质点构成的面 波线:为了形象的描述波在空间的传播而引入的沿传播方向所画的带箭头的直线(与薄面垂直) 7.波动的基本性质:反射、透射、折射 8.地震方法的基础:均匀连续、各向同性、完全弹性 9.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又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塑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线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力发生形变,力与形变量呈线性关系的性质 脆弹性体:物体在受到外力时发生破碎而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10.应力:介质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 应变:由应力作用产生的形变 S 面波的性质:a.面波是干涉醒地震波,由地下介质和结构决定,与震源无关 b. 首波:若介质是分层的,当地震波由低速的一方向高速的一方入射时,还存在着一种波,叫做首波 13.love波:平行于地面的质点位移没有垂直分量,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Rayleigh波:质点的运动为逆进椭圆,短轴平行于传播方向,长轴垂直于传播方向 注:与Rayleigh波相比love波传播速度较快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向右就是右旋 或者说,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是右旋,逆时针是左旋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 正如第章课件上说的,高耸建筑物受低频震荡的影响较大,而低矮建筑受高频震荡的影响 较大.所以,汶川的高建筑倒塌的少,低矮的建筑夷为平地.北京震感强烈,北大却没有什 么感觉. 为什么面波衰减得更慢,就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更大呢?这是必然的,因为这时面波很强啊,高层建筑对面波本来就敏感阿.至于具体的物理机制,跟共振有关系. 第四章震源辐射图案 很简单的,因为两盘相对错动了,所以断层面和其垂面把地球分为四个区域,两个是挤压区,初动方向向上冲,用黑色记;另两个是舒张区,初动向下凹用白色记。图案就像 . 上学期试卷填空题第题.看懂书页的图和那段话 ,先画两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 ,画出小圆的一条半径 , 做出此半径在小圆圆周那一点的切线 ,小于度的那个小圆的圆心角记为(约等于度) ,应用三角函数关系搞定 ,结果为*() 地震仪记录的是位移,也就是地面运动量,这个量是矢量,相当于三维空间里面的一个矢量。三分量记录是指地震仪分别记录了三个垂直方向上的地面运动量的投影,即东西分量,南北分量和垂直分量。解答这道题需要些空间思维,但是不难,相信你可以搞定。 .下面这句话问什么是错的?“年月日时分旧金山(西八区)附近发生里氏 级地震,位于东三区的地震台发布的报告说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月日时分。” .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是否有两种命名方法?一种是『分离型、汇聚型、平错型』,一种是『扩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么? ,东三区当时的时间是月日时分 因为西八区和东三区差个时区,即个小时 再因为东区在前(左西右东),因此时间早一些 即时但天数多了一天 得证。 ,我认为是同一个意思。 这个需老师确认一下 、勘探地震学只要求大概知道。课堂说的很清楚。

地震学复习

1. 地震强度—地震烈度、 震级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影响或造成破坏的大小;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的大小。 2.宏观地震调查方法的意义及限度 ① 意义: * 积累了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资料数据(不可能处处、时 时设仪器,不可能测出一切破坏现象;新发现,发震 地质条件等……) * 至今仍有实用价值(震灾描述;抗震规范等……) ② 限度: * 只限陆上地震,精度有限 * 物理意义不是十分明晰 3.三维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4. 程涵方程 它是一个具有纯粹几何形象的波面方程式,通过它波动地震学 就过渡为几何地震学了。上式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表征的是波阵面(同相面)的空间 分布形态,是由地震波速度的空间分布决定的。如果介质的参数c(x,y,z)已知, 利用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就可求得时间场t =t (x ,y ,z ),从而可知任意 时刻波前在空间的位置,也就求得地震波传播的全部情况,而用不 着求波动方程的解。因此,上式是几何地震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5. 三类典型地球速度结构中射线路径与走时曲线特征 ),,(12222z y x c z y x =???? ????+???? ????+???? ????τττ

(1)在地球内部大部分区域,属图(a)情形,速度随深度基本上是平稳增加的。可以看到射线轨迹是平稳上弯的,走时曲线是单调的增函数,射线参数是震中距的单调减函数。 (2)在地球内部还有一些深度处,如图(b)所示,存在速度出现跳跃式增长或速度梯度显著增大的层,然后又恢复到正常增大的情况,即存在高速层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穿越高速层的射线上弯的曲率将突然增大,从而导致射线出露地面的区域与仅穿越高速层上方介质的射线在地面出露区域部分重叠,形成地面运动的异常区(图中BC段)。走时曲线将可能出现三重结,其中AB段对应于射线仅穿越高速层上方正常介质;BC段对应于射线穿越高速层内介质;CD段对应于射线已穿越高速层下方介质。可以设想,若高速层足够薄以至退化成一个间断面,那么走时曲线上将不会出现BC段。震中距与射线参数的关系在重叠区是复杂的多值函数关系。所幸的是(p)仍然是单调的减函数,不过形态较前一种情况有所变化,这也是勘探地震学中倾向应用(p)法开展结构反演的原因之一。 (3)在地球内部还有一些深度处,如图(c)所示,存在速度出现跳跃性减小或速度梯度显著减小甚至为负的层,然后又回复到正常增大的情况,即存在低速层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低速层内的射线段将变为下弯,从而导致射线出露地面的区域前移,在地面形成一个无射线出露的影区(图中BD段)。实际观测中发现了在震中距5°~15°间存在一个影区,记录的地震波异常弱,这个影区是上地幔中存在低速层的直接观测证据,对应的P波低速层深度约在60km~150km之间。走时曲线上出现间断和分岔点,从理论上说分岔点D所对应的震中距附近也是地面运动的异常区域。AB段对应于射线仅穿越低速层上方正常介质;CD段对应于射线穿越低速层内介质;DE段对应于射线已穿越低速层下方介质。震中距与射线参数的关系在重叠区CD 是复杂的多值函数关系。(p)仍然是单调的减函数。 6. Benndorf 定律 Benndorf 定律 (从实测走时曲线求p) 考察相邻两射线EA EB AA’为波阵面,A’B=C0dt,E A B A 球 状 地 球 模 型 中 的 相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及历年试题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 绪论 一、地球科学概况 1、地震学:研究地震及其相关现象 2、四大起源问题: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类 3、C.S.H: Composition(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 Structure(构造):全球构造. History(历史):全球变化. 4、地学发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论与Hutton火成论)——均变与灾变——固定论与活动论固定论:海洋与陆地永恒不变 5、极地科学:全球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与生态演变 二、宇宙演化 1、哈勃发现非稳衡宇宙红移:相互背离,频率变小由此宇宙是由一个基点爆炸而得 2、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2.7K的发现 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点是平权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没有中心 三、太阳系 1、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 2、太阳系的轨道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1).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4、体积密度卫星表面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体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体 5、彗星结构:慧发、慧核、慧尾 6、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发展: Kant-Laplace星云说(18世纪Kant, 1755《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Laplace, 1796《宇宙体系论》)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异常 灾变说和爆发说 新星云说 补充:Laplace星云说中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 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约46亿年前) ——放射熔融期——小天体碰撞期——熔流外溢期——.板块构造发育期 8、金星温室效应严重,不适合开发 9、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一致,导致月球仅有一面面向地球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全球7.0以上强震约13次,15%在大陆, 2、中国西部地震较频发,中国每年4.7级以上地震平均50次 3、地震频发性低于气象灾害,而由于其突发性和毁灭性使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所有自然灾害之首。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中95%以上伤亡由建筑倒塌造成。 4、地球物理学包含固体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包含地震学 5、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的发生、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门科学 6、地震的成因:中国——阴阳论古希腊——气动说日本——地震鲶

地下水科学与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版) 一、专业代码:081404T 二、专业名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三、标准修业年限:4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基本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知识和扎实的化学、地质学学科基础,系统掌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践能力强,能够运用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技术和方法,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等领域或部门从事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灾害问题、地震地下流体研究相关的勘察、监测、评价、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六、基本要求: (一)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理论知识和素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有道德,有思想,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初步的科学研究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具备工科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 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基础知识,具备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科研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等工具性知识,了解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行业需求、应用领域和前景。 (三)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及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地质学基础,并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技能,建立地学思维观。 七、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规格 1、资源水文地质:从事该专业方向工作的学生,应该具备水力学、水文学、地下水数值计

算方法、专门水文地质学等基础知识,掌握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勘察、评价、开发利用与管理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野外工作方法。 2、环境水文地质:从事该专业方向工作的学生,具备环境学概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污染原理及防治、环境地质学等基础知识,掌握地下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水土污染控制及修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评价与治理的基础理论、野外调查、室内实验测试及分析、水环境质量评价、污染修复相关的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3、地震及灾害水文地质:了解全球地震灾害现状及防灾减灾体系研究发展趋势,掌握弹性力学、岩体力学、地震学导论、地震水文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与数据处理分析、土力学与土质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等基本理论知识,增强综合防灾减灾意识,具备开展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能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勘察、评价及防治。 八、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九、主干核心课程简介: (一)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地下水形成、赋存和运动的一般规律,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岩石的空隙与水分;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目的是建立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地下水动力学: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讲授渗流基本理论基础上,着重介绍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法,地下水向河渠运动,地下水向井运动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初步分析地下水运动问题、建立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对地下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 (三)水文地球化学: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和条件、地下水中各种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规律、迁移富集条件等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及其演化机理等。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地下水中各种化学元素迁移作用,了解地下水化学成分分布的区域性规律、地下水在地球壳层各带中的地球化学作用、人类活动对水文地球化学场的影响及水化学动态预测方法等。 (四)地下水污染原理及防治: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污染水文地质学基础,污染场地调查,地下水污染的评价、模拟与预测,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防治四个方面,以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该门课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和技术方法。 (五)专门水文地质学: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授地下水调查的目的和技术方法,

2014年地震学期末考试

2014年地震学期末考试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根据Snell定律判断,在地球上无法观测到的震相是: A.pPcPS B.sSKSP C.SKiKS D.PcPPKIKP 2.关于均匀半空间中瑞利(Rayleigh)波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非均匀P波沿自由表面传播产生的。 B.存在频散 C.在地球表面的震动为逆进椭圆 D.群速度小于相速度。 3.对于均匀水平层状地球模型,地震记录的垂直分量中不包含的地震波包括: A.P波 B.SV波 C.Rayleigh波 D.Love波 4.下面那个图像可以表示环形自由震荡102T A. B. C. D. 5.如果介质模型为包括低速地壳的半空间,按照到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P波,S波,Love波,Rayleigh波 B.P波,S波,Rayleigh波,Love波 C.P波,Love波,S波,Rayleigh波 D.P波,Love波,Rayleigh波,S波 6.有关地球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正确的是: A.品质因子是表示介质刚度的物理量,品质因子越大,地震波速度越大。 B.品质因子是表示地球非弹性衰减的物理量,品质因子越大,衰减越强。 C.品质因子是表示地球非弹性衰减的物理量,品质因子越小,衰减越强。 D.地球内部,地壳中的Q值最小。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什么叫震级饱和,为什么会发生震级饱和 2.简述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思想

三、如下图所示的分层模型中,如果平面P 波以30度的入射角入射到z=40km 的moho 面上,试计算最上层中P 和 SV 波的出射角,并求地表台站P 波和S 波的到时差(12分) 四、已知地震波的标量势函数为 0.5cos 2(0.150.2)x z t (m*km) 请给出(25分) 1. 此地震波的频率,传播方向和纵波速度 2. 给出此地震波的位移矢量 3. 给出此地震波产生的应变张量 4. 如果此介质的为泊松介质,请计算出应力张量。 五、某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走向45, 倾角90, 滑动角0, (共计25分) 1. 请在直角坐标系中写出断层面的法线矢量和滑动方向的单位矢量。 2. 写出该断层的地震矩张量 3. 画出该地震的震源机制球 4. 画出在z=0面上远震P 波和S 波的辐射花样。 5. 如果震源时间函数为Ts=2s 的斜坡(Ramp)函数,请画出在(100,0,0)和(100,100,0)处接收到的远震波场示意图。(Vp=5km/s, Vs=2.5km/s)

地震概论模拟试题

2009年秋地震概论模拟试题 一、填空 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一般情况下在界面上将产生波的反射和折射。 2.只有在介质具有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出现面波,与体波不同,它的速度还与波的频率相关,这种特征称为地震波的频散。 1.3.当震中距较小时,天然地震的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呈分布,而爆破P波垂 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 4.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地震。 5.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二、名词解释①地震基本参数②烈度③震级 三、问答题 ①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②当只测得四个台站的P到时,何种条件下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时刻,何种条件下不能确定,为什么? ③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8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④如何识别震相? 四、综合题 假设地球完全均匀,半径为R,P波速度为V ,若震源和出射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P波走 时为T。问:①当震源深度为0时,T=?②当震源深度为h时,T=? 补充:判断 1、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昆山的震级为4级。(错) 2、减轻地震灾害的唯一措施是地震预报。(错)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错) 4、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错) 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把门打开。(Yes) 6、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Yes) 7、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抗震能力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错) 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Yes) 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错) 10、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错) 答案一、填空 2.反射、折射 3.波的频率、频散 4.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 5.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6.张衡、候风地动仪 二、名词解释 1.地震基本参数:也称地震的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3.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三、问答(要点) 1.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欧亚地震带),除了沿着大陆边缘或贯穿大陆的两个地震带外,在大洋中还有延伸非常长的地震带,沿着大洋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复习整理

地震概论复习材料 1、课件 2、笔记 3、计算题和时间 4、往年样题 5、讨论报告ppt 震级、体波、地震延迟线、LOVE面波、球对称介质的射线参数和垂向变化介质中的射线参数、秒差距求法、圣安德烈斯到洛杉矶的距离(纬度差)、计算内核半径Rcos(θ1/2)、各种震相、反射波直达波首波的走时方程和曲线、春季试题最后几道论述题、走滑断层、 ?绪论 1、秒差距(pc):恒星间距离单位,数值上等于恒星周年视差的倒数。 天文单位(AU):日地平均距离。1天文单位=1.495亿公里。 2、太阳系的轨道特性: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决定地球演化的能量来自引力势能和放射性衰变能。 4、金星是启明星。 木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形成了小行星带。 陨石撞击地球的几率小: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 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 5、冥王星被排除出行星是它不具备行星的性质,而并不是因为它周围无小行星物质. 6、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一、地震学研究范围和历史 1、气象灾害是频度最高的,而地震灾害(突发性、毁灭性)是损失最大的。 2、唐山地震或汶川地震与日本福岛地震的比较,结合09考题与台湾差别。 二、地震波 1、控制地震波传播的最基本定理是牛顿定律。 2、地震学中的费尔马定理(高频近似解)。 3、地震射线:能量束的宽度反比于频率,f→ +∞,d→0. 4、弹性波基本的有纵波和横波(在无界弹性介质中):纵波的速度一般是横波的根号3 倍。 5、面波类型:Love波(像抖毯子一样前进),Rayleigh波(回旋前进)。 6、自由震荡:环形震荡(上下两半球不同向转)、球型震荡(像瘪了的皮球、不规则)。 影响自由震荡周期的因素:自转、横向非均匀性。 7、地震波的波序:纵波→横波→面波。 三、地震仪和基本参数的设定 1、现代地震仪 2、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 3、地震定位:震源、震中(震源之上,确定震中十分重要)、

地震学期末复习整理

复习提纲 1、全球地震活动在空间上有什么特点?如何利用现在对地球结构的了解解释这种特点? 呈带状分布。 无论是震源几何位置(地理的、深度的)、震源强度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的空间分布均与板块学说中的大断层十分一致。断层说是板块学说的组成部分,板块学说中的断层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地震活动。板块学说的主要论点: ①软流层(热、粘)上驮着岩石层(冷、脆)一起移动; ②海岭~张裂、发散; ③海沟~腑冲、消没 ④转换断层~剪切、滑移; ⑤各板块绕轴旋转。 2、根据古登堡-里克特的震级频度公式bM a N -=log ,估计某地区所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假定a=6.7,b=0.9) 3、评定地震烈度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1)自然景观的变化 2)建筑物的破坏 3)人和动物的反应 4、影响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 地震本身释放的能量、观测点与震源点之间的距离、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类型、调查人本身的因素、当地人对地震的经验等 5、地震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地震烈度:按一定的宏观(野外场地调查)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称之为地震烈度。通常用I 表示。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仪器观测),表示地震波能量大小的量度,常用字母M 表示。 震级和烈度都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根据统计结果,震级M 和震中烈度I0之间有下列关系: 0321I M += 6、全球地震带的分布特征,三个主要地震带? 全球的地震带分布: (1)环太平洋地震带 位于太平洋边缘地区,即海洋构造和大陆构造的过渡地区。全球80%的浅震,许多中源地震和差不多的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包括大部分灾难性地震。 (2)欧亚地震带 沿欧亚大陆南部展布,欧亚地震带内也常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少数深源地震,它是最宽的地震带。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此地震带内。 (3)海岭地震带 几乎包括全部海岭构造地区,沿洋中脊展布,又称为洋中脊地震带,它是最长的地震带。 7. 哪个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全球 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太平洋地震带之间,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8.面波震级是依据地震记录的什么量来测定的?什么是面波震级饱和? 在浅源远震记录图上振幅最大的波是面波,利用面波最大振幅测定震级称为面波震级,用Ms 表示。 里氏震级标度出现饱和,即当地震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计算出的震级值不随能量的增加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教学副院长: 院长:

一、专业代码:081201 二、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三、标准修业年限:4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以“立足地震行业,面向社会”为战略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实施地形变测量、变形监测、精密工程测量等测绘工程的设计、实施及管理的能力,能在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国家基础测绘、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部门从事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六、基本要求: (一)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理论知识和素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有道德,有思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具备工程学的基本素养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三)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地震地质、重力测量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球科学基础,为掌握大地测量学奠定良好的地球物理基础。 (四)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测量学、工程测量、大地控制测量学、地变形测量与数据处理,GPS观测与数据处理、精密工程测量等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 (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获得测绘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地形变测量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工程与工业测量等领域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能力。 七、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八、主要课程简介 (一)工程测量学:本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主干课,它是研究工程建设规划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营管理等阶段的测量理论、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学科。 (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本课程具体阐述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测量平差

地震学复习

1. 地震强度—地震烈度、震级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影响或造成破坏的大小;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的大小。 2.宏观地震调查方法的意义及限度 ①意义: * 积累了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资料数据(不可能处处、时 时设仪器,不可能测出一切破坏现象;新发现,发震 地质条件等……) * 至今仍有实用价值(震灾描述;抗震规范等……) ② 限度: * 只限陆上地震,精度有限 * 物理意义不是十分明晰 3.三维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4. 程涵方程 它是一个具有纯粹几何形象的波面方程式,通过它波动地震学 就过渡为几何地震学了。上式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表征的是波阵面(同相面)的空间分布形态,是由地震波速度的空间分布决定的。如果介质的参数c(x,y,z)已知, ) , , ( 1 2 2 2 2 z y x c z y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τ τ τ

利用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就可求得时间场t=t(x,y,z),从而可知任意 时刻波前在空间的位置,也就求得地震波传播的全部情况,而用不 着求波动方程的解。因此,上式是几何地震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5. 三类典型地球速度结构中射线路径与走时曲线特征 (1)在地球内部大部分区域,属图(a)情形,速度随深度基本上是平稳增加的。可以看到射线轨迹是平稳上弯的,走时曲线是单调的增函数,射线参数是震中距的单调减函数。 (2)在地球内部还有一些深度处,如图(b)所示,存在速度出现跳跃式增长或速度梯度显著增大的层,然后又恢复到正常增大的情况,即存在高速层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穿越高速层的射线上弯的曲率将突然增大,从而导致射线出露地面的区域与仅穿越高速层上方介质的射线在地面出露区域部分重叠,形成地面运动的异常区(图中BC段)。走时曲线将可能出现三重结,其中AB段对应于射线仅穿越高速层上方正常介质;BC段对应于射线穿越高速层内介质;CD段对应于射线已穿越高速层下方介质。可以设想,若高速层足够薄以至退化成一个间断面,那么走时曲线上将不会出现BC段。震中距与射线参数的关系在重叠区是复杂的多值函数关系。所幸的是(p)仍然是单调的减函数,不过形态较前一种情况有所变化,这也是勘探地震学中倾向应用(p)法开展结构反演的原因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