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者明星化

学者明星化

总结陈词: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学者之所以称为学者,要求他在学术上有建树、道德上有所为,无论是从社会角度还是自身角度,学者的责任都是重大的,这样一个严要求、种责任地群体,若被明星化,陷入舆论与名利的漩涡,对国家和社会的负面效应都是巨大的。
对方一再强调学者明星化有利于学术通俗化,促进学术的传播与普及,我方并不否认这是其中的有利之处,可是在通俗化的过程中难免会破坏学术的严谨性,有谁能够保证这样的通俗化能够避免使学术流于低俗呢?把食物揉碎了吃自然好消化,但前提是吃的东西必须是健康的有营养的啊!明星学者的个人见解对方辩友你又如何保证它的正确性呢?
(我们并不否认这是其中的有利之处,可是我们需要看到明星学者们所普及的大部分并不能算得上是学术,从品三国、评红楼,再到于丹论语、唐宋八大家,讲得大都是一些奇闻异事,充其量是一些人生感悟,只不过是商业传媒在利用大众的猎奇心理罢了,这样滴明星化无疑是不能像大众普及学术的!
对方二辩告诉我们学者明星化伪学术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我方并不否认学术传播的的确确需要新的传播途径来适应当下时代发展,但绝对不是通过明星化这样的手段,我们请对方结合一下实际,当今我们所说的明星化就是依附于商业传媒,曝光率提高,受大众追捧的现象,这样一来大众就很难从客观角度去评判学者的学术成就,而是集中在对明星学者的一些浅层次言论的追捧上,这对我们文化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对方三辩说学者明星化有利于促进学者更加努力地致力于学术研究,这个逻辑看似很对,但它成立的前提是:该学者的的确确是有着视金钱如粪土的优良品质的优秀学者。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学者明星化对学者而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知名度提高,收入暴增,当明星化的学者整天忙于各种商业活动时,他还能用一颗淡泊的心来研究学术吗?现实告诉我们:不能。像纪连海、钱文忠等原本潜心做研究的学者,明星化之后,陷入了名利的漩涡,提出的学术成果质量越来越差,得到的质疑声却越来越多。
我方不赞成学者明星化,并不代表我方不赞成学者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和合理的宣传与推广,但绝对不是依靠炙手可热的明星化这一手段,学术传播需要一个度的把握,一旦超越这个度越到明星化的层面纸上,其中的弊端就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
这些弊端体现在学者身上,非学术领域的大范围曝光,使学者研究学术的时间、精力打打缩减,而且学者也难免受到娱乐界浮夸之气影响

,这些对我们学术界、文化的法杖都不是不利的。
体现在大众身上,明星学者的个人观点甚至是一些错误观点在追捧中得到传播,无疑阻碍了大众思维模式的正常发展。
学术有自己规范,学者有捍卫这种规范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利用明星化这样的手段一味的哗众取巧,消解历史,制造一些个人观点来卖弄,不仅对学术传播意义甚少,对大众也是一种误导!
综上,我方坚定认为:学者明星化弊大于利。
自由辩:
有易中天的学生在博客中写道易在成名后教课不入以前那么生动,态度也不如以前平易近人,变得傲慢无礼。
易中天等学者说服哦明星化之后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学术研究,那我想问对方辩友,如果连时间上的保障都没有了,他们又怎么好好研究回馈大众呢?
报价讲坛策划人谢如峰说过:百家讲坛不是一个学术论坛,而是一个传媒机构。
报价讲坛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领域,而生物医学物化领域却从未涉及,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大众对后者没有兴趣啊,所以从本质上将,百家讲坛不过是一档利用大众对历史文学的猎奇心理的传媒机构罢了。
对方如果说像季羡林等这样的学者也是明星,不也是促进了学术发展吗? 难道所有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成就的人就能成为明星吗?请对方辩友不要把名人和明星混淆啊!而且季羡林是因为被明星化了,才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吗?
易中天,一个未明星前的高素质学者,明星化后,竟然说出“这年头,不弱智怎么当领导”的言论,请问对方辩友该如何解释呢?
自我介绍:
于丹说:我要离开媒体的漩涡,回归学者的身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