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深度观察》的“议程设置”

论《深度观察》的“议程设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611837062.html,

论《深度观察》的“议程设置”

作者:刘琴邹盛龙

来源:《声屏世界》2012年第10期

2012年1月3日《深度观察》开播,开播两月后进行了一次较大程度的改版。对于这档新生节目而言,3月6日的新版播出,可谓是节目的分水岭,细观改版前后的节目,“议程设置”有着较大的改变。作为一档新生新闻评论类栏目,如何在当下娱乐资本的重围中,培植出自己的收视土壤,具有符合节目自身平台与节目特质的“议程设置”确是要务。

改版前的选题策划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主要探讨的是认知层面上的传播致效,就是以告诉公众“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聚焦引导到问题对象上来。具体到节目,主要是通过选题来发挥功效。选题决定新闻评论节目“谈什么”,有了“谈什么”,才会有后面的怎么谈和怎么看。《深度观察》在改版之前的各期选题,集中在展示“争议”“是非”和“矛盾”,节目标题也多有“聚焦”“风波”“是……还是……”“为何”等字眼,可见节目重在抓取某一事件中或某一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矛盾争议点,铺展疑窦,对其进行观察、审视和分析,并主要通过现场嘉宾的言论表达观点意见。

再看具体的节目内容,2月22日的《“方韩大论战”激辩代笔门》选择了方舟子质疑韩寒作品系人代笔这一热点话题,当事人并不到场,而是通过背景片的播放旁述事实,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再由主持人带动嘉宾对此进行点评,各抒己见,或“挺韩”或“倒韩”或“中立”,有交锋也有探讨。形式类似央视的《新闻1+1》,新闻评论特色和话题性凸显。1月27日的《这种关怀是变味了还是串味了》,话题是一桩轰动一时的案件,故事性强,吸引眼球,引人唏嘘:家住北京的谭淑兰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后来,儿女将老人送到了北京某临终关怀医院。谁料,送到医院没多久,老人先是骨折,后又生褥疮,并且情况越发严重,最终老人不治身亡。围绕老人去世的原因,院方和家属各执一词,而案件凸现出来的是面对“临终关怀”这一新生事物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与法》节目在2011年9月28日播出了同样话题的《临终关怀医院的“是与非”》,《深度观察》此期所用的音画资料多与其相同。两者相比较,内容很是相似,最大不同仅在于《深度观察》多了现场嘉宾的评论而已,而它们的讲述路径基本一致。由此也可一窥栏目组寻找选题的渠道之一:侦看其他媒体或相似节目做了哪些选题,合适的话可以取来再做。因为已有前一节目的声画资料可用,这种方法还能免去一定的外出采访和拍摄的工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老版《深度观察》在节目行将结束时展开并配音的一段文字即“深度提示”环节颇有新意,例如2月9日的《培养“演讲神童”的是与非》,主持人与观察员对当事

人杨锁昌、杨心龙父子进行了现场对话后,最后仍有如下一段总结文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