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临澧职业中专胡庭纯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2.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

3.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2.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阅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找作者谢冕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查询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故事、图片、音乐、歌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四、运用网络查找读书的图片、读书的有关知识。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放弃了考普通高中,选择了我们职业中专的宏志班,目的就是为了考一所更好的大学。可是,现在社会上却有人说读书无用,读个大学还不如现在趁早出去打工赚钱。那读书究竟有没有用呢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读书人到底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呢让我们先听一首儿歌。

播放歌曲《读书是福》

同学们,歌中唱道“读书是福”,那么读书人自然就是幸福人咯。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感受读书的乐趣吧

二、作者简介:

(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谢冕:福建省福州市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本文是他写的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

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可以说,作者对读书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那么,为什么说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

三、讲授新课:读书人为什么是幸福人

(一)(泛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播放朗读视频)

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学习。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就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2.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引导学生从找各段的中心句入手去感知)

(归纳提炼主旨的方法:找每一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体现文段主要内容。一般出现在文段开头起统领作用,或者出现在中间起过渡作用,或者出现在结尾起总结作用。)

第一段: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第二段:阅读能增广见识,进入不同时空的外部世界。

第三段: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四段:与好书结缘能使人“向善”、“避恶”。

最后一段是:读书人是幸福人。(也是全篇主旨)

3.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

教师引导:全文各段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陶冶精神,与好书结缘能“向善”、“避恶”,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提醒学生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和逻辑的清晰。)

(二)(精读)品读课文,结合学生阅读经历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

1.学习1、2段。

①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②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找出其中理由。

(引导学生用段1、2文中语句来说明)

段1: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

现实世界(人人都有)

更丰富的世界(读书人独有)

段2: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他人世界

不仅多识草木虫鱼,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与不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如果学生谈不好,教师可先谈自己的体会,给学生做个示范)

④归纳总结:读书可以增长人的知识。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问题:

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个别提问)

①.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②.作者具体以哪些事实为例根据查阅资料,介绍这些人物(学会做注释)

③.本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试分析说明。

答案:①.例证法

②.三本书,五个人。为了说明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用八个事例加以说明。这些事实涉及古今中外,使说理全面而充分。

③本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以及排比的修辞方法。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特点。

3.学习第4段。

①请一组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中心句:“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避恶”

②学生寻找并读出“读书使人向善”的句子。(“对暴力的厌恶······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③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总结:一本好书,能给人以人格上的影响,使人向善。

(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总结:好的书籍,能提高人的认识,使人避恶。

④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书籍,让学生举例说明对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的理解。

⑤教师拓展提问:同学们,读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有这么多的好处,你愿意多读好书吗你将用你学到的知识为社会做些什么

(教师引导:希望从今多读一些好书,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可以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谈。)

四、课堂交流,进一步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师课件展示三个故事)

你喜欢读什么书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时是什么感受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准备的名人名言和名人读书故事。

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交流步骤:推介所读书籍→概括书中大意→谈自己感受(可就某一人物或某一篇章或某一片段交流)

目的:通过介绍自己所读的书籍,渲染读书的快乐。

五、归纳小结:

我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大家还有谁认为读书是苦差事的

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那大家是否知道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魏敏芝因出演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而走红,这位农家女的人生轨迹亦随之改变,现在已经从美国学成归国,成为一名影视编导(图);中国摄影家解海龙于1991年4月在安徽大别山区拍摄的照片《我要读书》,这张照片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图中主人公“大眼睛”苏明娟,也是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但是经过”希望工程”的资助,她又获得了读书的机会。经过努力,她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银行上班。(展示有关图片)

魏敏芝和苏明娟的读书经历是曲折的,也是幸运的,但不是所有贫困山区的孩子都这么幸运,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和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比起来,我们今天能够有机会在环境这么美条件这么好的学校里上课、读书,学习知识,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三年之后,我们将奔赴高考的战场,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热爱读书,努力读书,做一个真正幸福的读书人,用实际行动来圆自己的大学之梦吧!

在此,我用电影《少年班》的插曲《读书郎》来为大家加油,这首歌特别励志,让我们一起分享这首歌。

歌曲欣赏《读书郎》

六、课外延伸作业

1、仿写: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

2、读一本好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要求: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