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

《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

《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
《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

《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

夏季养生与药膳食疗

从“立夏”到“立秋”,共90多天为夏季。这一季节经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5月5日—6日),即夏天开始气候学的标准是五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当温度低于22℃时就意味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立夏后,我国多数地区的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20℃,标志着华夏大地开始进入夏季。“立夏”后,天气渐温,雨量和雨日均增多,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和雨水而快速生长。

“夏至”,是夏季中的一个重要节气,这一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是阳气最旺的时节,标志是“阳气鼎胜,阴气始生”。养生要注意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夏至之后,便阳气渐下,阴气渐上。夏至节与冬至节恰好相反,是阳气盛极,盛极必衰,阴气开始生长的节气,所以说“夏至一阴生”。

一、夏季自然气候特点

1、气温较高,阳气强盛。

“热”是夏季气候变化的气候主要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精。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大量汗出的同时,往往气随津泄,而致气虚。热甚为阳盛,热极为阳极,阳极则阴生。故夏季自然界阴阳消长的特征是阳气日隆,夏至则阳极而阴生。

夏天艳阳普照,白昼渐长,夜间逐短,天气日渐炎热,立夏后,雷雨增多,万物生长茂盛;“长夏”气温进一步升高,昼夜温差缩小,降雨量大而集中,天气潮湿闷热。

2、雨水充沛,暑中夹湿。

夏季雨水多,湿为长夏的主气。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暑多挟湿,湿为阴邪,湿性重浊,其性似水,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至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由于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故阴胜则阳病。

二、夏人体生理变化与养生

1、代谢旺盛,益阴护阳。

夏至后气候渐热,人体代谢旺盛,人体阳气趋向体表,常现阳气在外,阴气内伏,“汗为心之液”,出汗多,易伤阴耗气;人体呈现阳气盛而阴气弱之态,此时,人们常感头昏、神疲力乏,故应注意防暑降温,益气养心,生津止渴,清心除烦,醒脑提神。气温在30℃以上,人体内热就需要

外泄。这时,一方面要注意补充水分,另一方面要防止出汗过多,同时还要注意有利于机体汗液的排泄,如外界温度超过了35℃,体热散发不良,出汗受阻,体内大量内热蓄积,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昜引起中暑、消化不良、神疲乏力等多种疾病,夏季养生应清热退火,一方面要养阴益气。

2、夏日炎热,清淡食补

一般人认为秋冬才是最好的进补季节,其实,夏天也不能忘了补。人们在炎热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致人体代谢增强,天热出汗多,营养素消耗和流失增加。同时,夏日炎热,胃腸功能减弱,食欲减低,消化吸收不良,容易引起营养缺乏和其他疾病。所以,夏天,除了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外,进行饮食滋补也是很必要的。比如,可以多吃应选用低脂肪、低盐、多维生素、清淡的食物。注意选用既能健脾开胃,又具有养心安神,益气生津的食物。

中医认为夏季进补可以起到“秋病夏防,冬病夏治”的理想效果。尤其是酷暑时节,阳极生阴,热极生湿,人们最易被暑、湿“二气”所伤,吃一些狗肉、羊肉等温热之品,还能增强身体抗病的能力,以驱除暑湿。

3、暑热湿重,健脾利湿

长夏热而兼湿,五行应脾,脾喜燥恶湿,故易受湿困,至脾阳不振。常现食欲不振,纳差腹胀,四肢重着,夏季饮食宜清热利湿,少食肥甘厚味和过寒之品。宜以甘香之食来健脾,以辛散淡渗之品来利湿。可多食生姜、冬瓜、西瓜,梨子、椰子、西红柿、香瓜、哈密瓜、甘蔗、菠萝、豆类食品,如绿豆、赤小豆、扁豆、豆制品之类,以解暑利湿、健脾益肾。

4、静心养生,卧睡避凉

夏为火,气温炎热。人们容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五脏主时,夏季以心为主,心为阳脏主阳气,心与夏气相通,心主神志,夏季是暑蒸心烦的季节,所以,要注意自我调整心境,平心静气,确保心神通达,情绪平和,精神愉乐,免生燥热,心静自然凉,古人的“夏凉由静生”,“心静自然凉”之验,正是夏季养阳的适宜养生术。

夏季的起居较之其它季节更为重要,因为夏季阳气盛于外,而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夏白天长黑夜短,人应以天地相应,夏天的起居作息上宜晚睡早起,可避暑热炎炎之势。夏季夜间睡眠时间较短,午饭后,适当安排午睡,可弥补夜间睡眠之不足,消除疲劳。中医养生之道为“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研究表明,人的睡眠是“双相位”的,即一天中有两次睡眠峰,一次睡眠高峰在夜晚(子时至卯时),一个次峰在中午(午时)。

三、夏季药膳养生

(一)夏季药膳应用原则

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体力消耗大,日长夜短,睡眠不足,故有“无病三分虚”之说。重视夏季药膳食疗养生能有效的预防秋冬季节的某些疾病的复发。按中医“五行学说”理论,夏季为心气当令,心属火,其性炎,心气过旺则克肺,而导致肺的功能失健,所以,夏季药膳法当以养阴清心、健脾利湿,夏季药膳食疗应用原则是:

1、消炎袪暑、益气养心,清心除烦、滋阴益肺。

2、养阴护阳,清润益阴与固护阳气相结合,用食宜甘、苦、酸、辛味合理搭配。

3、开胃健脾,健脾利湿,忌过食燥热辛辣,寒凉之品。

4、清补,补不助湿,补不增热,补而不腻。

(二)夏季药膳常用药食

夏季当令可常用的药食有:猪肚、鸭、兔、甲鱼、西洋参、西瓜翠衣、金银花、五味子、麦冬、茯苓、苡仁、玉竹、莲米、荷叶、绿豆、苦瓜、鱼醒草、生姜、苦菜、西瓜、冬瓜、啤酒、茶水等。夏季不宜食太热食品,如羊肉、狗肉,少喝酒等。

(三)夏季药膳

例1:茯苓山药莲米粥

【组成】茯苓25克、山药50克、莲米25克,瘦猪肉末50克、梗米200克。

【功效】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方解】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利湿功效。现代实验证明,茯苓具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除,还有镇静和降血糖的作用。

莲米:性味甘、涩、平。具有健脾利湿、奍心益肾功效。现代实验证明,莲子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

淮山药:性甘平。具有益气奍阴、生津止渴、健脾补肺功效。现代实验证明,淮山具有补益、助消化、止咳袪痰、脱敏和降血糖、等作用。用量:10~30克;大量60~250克。性甘平。益气奍阴、生津止渴、健脾补肺

【制法与用法】将茯苓、山药、莲米,粳米洗净,加水1500毫升,文火,煮成稀粥。

【适应对象】脾胃虚弱、食少纳差、倦怠无力;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不宁、心

悸失眠等。

例2:五豆粥

【组成】绿豆1两、赤小豆1两、黄豆1两、白豆1两、黑豆1两、粳米100两。

【制法与用法】先将所有材料分别用清水浸泡4小时,洗净后再将所有材料一齐放入锅中并加

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至粥成,起锅前,可加少许冰糖调味,即可以食用。

【功效】滋阴凉血,清热解毒,健脾利水,益气生津。

【适应对象】具有夏季保健作用,最适合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日子煲来吃。

【方解】绿豆清热解暑,赤豆养心利湿,黄豆健脾利湿,白豆润肺益气,黑豆补肾安神。

例3:羊肉灌苦瓜

【组成】羊肉100克、苦瓜500克、鸡蛋3个

【制法】羊肉剁茸,加盐、鸡蛋清、淀粉,搅匀,待用;洗苦瓜净后切成3cm长段,去瓤、籽;将羊肉泥灌入苦瓜内,上笼蒸熟。蒸鍋内注入适量鸡汤,水淀粉勾薄芡,淋在苦瓜面上,稍蒸,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养心,益气补肾

【方义】羊肉性热,温肾气血,开胃健脾,补形散寒;苦瓜苦寒,清暑,益气,止渴、明目,解毒。鸡蛋性温,益气补血,卵血清气,卵黄补血。

本方一寒一热,一阴一阳,体现以柔克刚,相互佐用,各取所长,道法自然,共收其清热解暑,益气补肾之功;该方还体现了冬夏双补,既顾当夏清其暑而不伤其阳,又顾冬病夏防而益其肾。

例4:参麦饮(夏秋)

【组方】西洋参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枸杞10克、大枣4枚、冰糖15克

【功效】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生津润肺,补肝益肾;健脾益胃,消食化积。

【应用】 1、抗疲劳,提高机体耐氧能力;2、抗心率失常,改善冠脉供血,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3、助消化,化食积;抗肿瘤;

4、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

5、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和适应能力。

【适用对象】男女老少皆宜。对年老体弱、自汗多,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肿瘤及肿瘤放化疗患者等,均有较好的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

【用法与用量】开水泡,当茶频饮。依身体状况,用量可适当加减。亦可家人和待客饮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董贾寿

2014-07-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