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罗兰·贝格最新研究报告-从中国到全球市场: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

罗兰·贝格最新研究报告-从中国到全球市场: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

罗兰·贝格最新研究报告-从中国到全球市场: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
罗兰·贝格最新研究报告-从中国到全球市场: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

从中国到全球市场: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 

国际舞台上正在出现一个个新面孔 海尔、华为、联想……为了了解我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的总体状况与动向,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历时十一个月,针对国内50家领先企业,进行了“国内领先企业海外经营的调查”。调查发现,诸如拓展市场、确保原材料供应、寻求先进技术等企业内部因素是中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的主要动因;北美是中国企业投资首选地,而投资港澳的热情正在减弱;在跨国经营方式上,中国企业倾向于采用合资方式……(对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成功因素的分析见B8版) 

从中国到全球市场 

20年前,中国民间流行着这样一个词眼——“下海”,用来形容那些离开政府机关、学术机构以及国有部门投身全然陌生商海的人。如今,中国领先企业也开始了全新的征程,“走出去”战略已日益提上国内领先企业的议事日程。 

因此,国际舞台上正在出现一个个新面孔

海尔、华为、联想…… 

也许这些企业乃至更多的中国领先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还不是广为人知,但他们毕竟已经改变了国内的行业竞争格局,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竞争对手手中争来了市场份额,并且逐渐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企业逐步具备了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其中一些领先企业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毕竟…… 

? 60年前,索尼、雅马哈、本田还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品牌 

? 40年前,诺基亚、爱立信的市场还仅局限在欧洲内部 

? 20年前,三星和现代刚刚开始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 

而如今,他们已经是相当成功的国际化企业。 

现在,中国企业是时候迈出海外经营的步伐了。除了少数行业(诸如汽车、房地产、金融服务业),中国大部分行业不会再像上世纪80到90年代那样经历如此快的成长。事实上,出口对诸如电视机、个人电脑、空调等行业企业的持续发展已经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在国内市场上,这些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国内销售量停滞不前。 

此外,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必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范围贸易壁垒和关税的逐步取消,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资源和

分销渠道的机会也将会前所未有的增加。 

尽管在许多商品和服务领域,中国仍然是增长最快、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是中国领先企业已经不再甘心拘泥于国内市场,而将视野放得更远,开始关注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地位。 

调查方法和报告结构 

针对正在形成的中国企业海外经营趋势,罗兰?贝格进行了此次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研究。为此,我们调查了50家中国各个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我们访问的企业中,绝大部分(72%)已经拥有海外经营项目,这使得我们能够对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目标、手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而受访企业中只有10%的公司目前没有任何海外经营的打算。 

此次调查,我们不仅关注那些热衷于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的绝对数量以及相对比例,我们更关注那些企业实施海外经营背后的动机、目的地选择以及具体采用的业务模式。本次调查,我们主要侧重于非服务类企业。因为从现实情况看,中国制造业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经济分工地位初步形成,与服务类企业相比在海外经营领域更为活跃。然而,目前中国企业还不习惯或者说不太愿意接受外部调查,一些调查结果是通过多次的访谈才取得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核实了这些结果的准确性。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针对特定企业的问题上,我们遵照对企业的承诺,隐去了公司的名字。 

我们的调查以及这篇报告将围绕以下四方面展开 

? 是否扩张——海外经营的动因 

? 为何扩张——海外经营的目的 

? 扩张到哪里——海外经营的区位选择 

? 如何扩张——投资环节和投资方式选择 

事实上,这些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相互重叠的。因此,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采用了更为综合的处理方法,将我们的调查发现、访谈结果以及咨询项目的经验综合在一起,最终总结了几个海外经营的成功因素。 

是否扩张 

海外经营的动因 

企业会在什么时候决定开始扩张,由一家国内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最终成长为跨国公司?

答案无非是 当需要的时候。在公司战略领域,生存的紧迫性是对外扩张的最核

心动力。 

但一家企业又是如何觉察到其持续的生命力需要依赖海外业务的扩张和增长?哪些又是最主要的原因,促使中国领先企业不仅仅拘泥于看似无限的国内消费者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呢? 

调查发现 企业内部因素是海外经营的最重要动因 

十分有趣,甚至是有些令人惊讶,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国领先企业认为相对于外部竞争压力和外部宏观环境,诸如拓展市场、确保原材料供应、寻求先进技术等企业内部因素是海外经营的主要动因。而宏观环境变化对海外经营的促进作用还略强于外部竞争压力。换言之,中国领先企业的老总们最关注企业内部的变化,而对外部竞争格局的变化反应最不敏感。 

指导意义 企业需要战略的指导和提升对竞争环境的关注 

中国企业逐步由对外部宏观环境的关注转向对企业内部因素的关注说明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毕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政府指令已不再是企业决策的惟一参考指标,企业决策日益理性和成熟。 

但这一事实也表明,目前行业内竞争,不管是来自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还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根据我们的咨询经验,这部分是由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思维模式造成的。此外,国内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使得行业竞争因素只会影响企业的相对市场份额,而对企业生存尚不会构成威胁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据我们估计,这种局面将不会长久。持续的放松管制、私有化以及外资进入将把竞争推向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为在新环境下生存,中国企业在制定增长目标和发展计划时,必须更多的考虑行业竞争因素。因此,中国领先企业应该加强对竞争环境的重视,通过对自身能力结构和竞争环境变化的综合考虑,形成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指导规划,并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开展海外经营活动。 

调查发现:国内领先企业较为关注国外竞争对手的动向 

虽然外部竞争还不是中国企业实施海外经营的主要动因,但我们认为有必要提一下在这部分问卷分析中发现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从我们调查的这些企业的反馈看,他们目前对国外竞争对手动向的关注大过对国内竞争对手经营行为的关注,并且认为来自国外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是影响他们海外经营决策的外部竞争压力中较为重要的因素。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逐步开放,中国领先企业原来较为稳定的国内市场份额正受到国外同行日益严重的威胁。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中国领先企业纷纷表示他们将跨出国门,投身更广阔的市场,以期在与国外竞争对手的直接竞争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指导意义:中国企业需加强对国内竞争对手的关注,特别是在海外经营领域 罗兰?贝格认为,在关注国外竞争对手经营动向对企业影响的同时,中国领先

企业还应进一步研究国内竞争对手的经营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实施海外经营的竞争对手。虽然国外同行的直接竞争正日益逼近,整个竞争环境也将因此产生很大变化,但就此决定是否要实施海外经营还显草率,因为来自国外同行争夺市场的威胁并不能构成企业做出上述决策的全部理由。而由于相似的国内市场经验、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以及其他因素,国内竞争者的海外经营战略恰恰能够为企业海外经营的决策提供良好借鉴。研究国内竞争对手在海外市场成功或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能够帮助企业对海外市场成功因素形成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制定出更切合实际的海外经营决策。 

为何扩张:海外经营的目的 

我们发现就企业内部而言,海外经营的理由主要有三种。其中,开拓海外市场(包括销售拓展、规避贸易壁垒以及确保客户服务等)是最为普遍的理由,而确保资源供应以及获取先进技术则是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海外经营目的。 

海外经营目的1-56% 开拓海外市场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对中国领先企业来说,开拓海外市场是海外经营的最主要目的。 

目前很多行业的竞争已开始趋向白热化,如电视机、个人电脑以及空调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凭借自身在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就成了必要的选择。我们看到,万向集团、康佳集团、海尔集团、春兰集团、TCL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已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应当说,这些企业为中国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海外经营目的2-20% 确保资源供应 

中国的自然资源占有量虽然非常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比较低,同时分布不均匀,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并不多。而国内部分大型或特大型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数量大、质量高,因此国内资源很难满足其要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中国自然资源依赖型企业早已开始采取进口的方式。 

为摆脱供应短缺的局面并降低采购成本,中国自然资源依赖型的领先企业已开始通过海外经营确保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在我们调查的50家中国领先企业中,与资源供应相关的扩张已经在诸如石油和天然气、采矿业、矿物及森林制品行业中开始。诸如宝钢,中海油等超大型国有企业已经积极地迈出了走出国门的步伐。 

海外经营目的3-16%获取先进技术和品牌资产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企业盛行通过分批购买设备或许可证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因为分批购买的总成本往往低于一次引进某一技术以及所有相关设备的花费。但后来事实证明,这种引进方式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最近大量与技术相关的收购表明中国领先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战略性的兼并收购能够带来多重利益。如中国的首钢公司收购有90年历史的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这一举措不仅获得了美国先进的轧钢和浇铸设备设计技术,而且还可以直接使用850份图纸和微缩胶片、16个软件包、41项专利技术和2个注册商标,一跃跨入世界冶金设计的先进行列。2002年,上海电气集团收购破产的日本秋山印刷机制造株式会社,德隆集团收购德国仙童多尼尔飞机公司的728小型客机项目等也都是相当好的例子。由此可见,现阶段开展技术型投资对中国大企业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是可能的。 

扩张到哪里:海外经营区位选择 

调查发现 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兴趣不会有显著转移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企业认为发达国家是投资的首选地,也有38%的受访企业认为应优先投向发展中国家。而在今后一至两年的投资打算中,这一比例也几乎保持不变。 

调查发现:相比欧洲市场,北美仍将是投资首选地 

在众多发达国家中,北美市场仍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20%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会首先选择北美,而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也不会改变,23%的受访企业表示在下一轮投资热潮中北美仍将会是首选。 

调查发现:投资香港/澳门的热情正在逐步减弱 

在改革开放早期(1978年到90年代中期),香港一直是大陆联系外部世界的纽带,因此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重要地区。但随着中国内地开始发展自己的资本市场和中介服务网络,香港的独特优势的吸引力正在被削弱。 

因此,中国领先企业对投资香港的兴趣也逐步减弱。目前,还有9%的中国领先企业认为香港/澳门是对外投资理想的目的地,而仅有3%的受访企业表示将来会把香港/澳门作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地。 

调查发现:投资东南亚热情稳定 

与香港/澳门市场不同,有相当数量的中国领先企业(14.3%)认为东南亚是他们对外投资的首选地,并且将来这一比例也不会有显著的变化(13%)。 

调查发现:日本和韩国是被中国企业忽视的邻国 

仅有8%的企业认为日本和韩国是对外投资的首选地,而在今后一到两年对外

投资的区位选择调查中,将首先投向日本和韩国的企业比例更少,只有6%。这一结果可能有些令人吃惊。 

调查发现 南亚成为海外经营的新热点 

在当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有10%的企业表示会首先在南亚投资。因此,可以预见与该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将会迎来一轮高潮。 

调查发现: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投资热情减弱 

从问卷结果来看,还有约6%的中国领先企业对澳大利亚有投资兴趣,但未来这一比例仅为3%,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主要以获取资源为目的,且单个项目投资金额较大-如宝钢收购澳大利亚某铁矿46%股份。但随着资源性项目的逐渐减少,中国企业的投资正逐步向轻工及家电行业倾斜,可澳大利亚整体市场较小,其吸引力并不如其他较大国家市场。 

调查发现:南美仍具有相对稳定的吸引力 

虽然对该地区的投资企业数目较小,投资总额相对较低,但是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普遍较高。 

调查发现:对独联体的投资热情稳中有升 

目前,8%的企业表示该地区是投资的首选地,至于今后的对外投资展望,有

10%的企业希望在该地区进行投资。! 

如何扩张:投资环节和投资方式 

除了选择正确的海外投资目的地,有意实施海外经营的企业还应决定首先投资在哪个价值环节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对外扩张。 

与其他企业一样,中国企业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无非是:兼并收购、战略联盟或者“绿地投资”(新建)。而在所有权比例和控制权决策上,也无非是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

调查发现:兼并收购的进入方式仍十分少见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中国领先企业进行海外经营时主要采取新建的进入方式,在三种方式中所占比例高达48%;其次是战略联盟方式,占39%;收购兼并排在最后,仅为13%。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方式主要为新建,这是因为相对资本运作,中国企业对生产经营的管理能力更有把握。 

而国外企业较多运用的收购兼并等资本运营手段虽然已经出现,但总体来看还较少被中国领先企业采用。原因在于尽管并购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加快其海外经营的进程,但是对中国领先企业来说,虽然规模及经营在国内领先,但要一次拿出巨额

的购并资金也并非易事,加之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渠道还不十分畅通,利用外部资金实现并购较为困难。此外,获得收购外资许可的漫长的审批过程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所以说,目前实施大规模并购的时机尚未成熟。 

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以兼并收购方式扩张的还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企业以及能源和原材料领域。这是因为,对高科技企业而言,通过并购的方式是进入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的有效形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学习其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研发能力。而对资源依赖型企业来说,海外并购也可以成为确保资源稳定供给的高效而便捷的方式。罗兰?贝格预测,随着中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数量、并购涉及金额及复杂程度必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调查发现:中国领先企业偏向选择合资的进入方式 

选择通过新建企业方式扩张的中国领先企业一般是与外方合资,而不是设立独资企业。相比较之下,外资在华投资则更倾向于建立独资企业。 

造成这种现状有多种原因:首先,中国企业自有资金短缺,政府又采取了十分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导致大多数海外企业选择以合资的方式建立;其次,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缺乏海外经营的人才及经验,对国际市场行情及其发展趋势也了解不足,因此需要外方合作者的引导和支持;再次,在工业化国家,中方投资者通过合资可以学习外方的管理方法、技术诀窍等;最后,东道国也欢迎合资方式,特别是一些对外资控股额有一定的限制的发展中国家。因此,通过合资的方式,中国企业能吸收和利用当地合作伙伴的优势和长处,享受东道国优惠政策,同时避免或减少政治风险。 

虽然独资经营方式能够使得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商标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从而保证子公司将严格按照母公司的海外经营战略意图行动,并保护企业的技术及经营秘密,但就中国大多数领先企业的现状而言,初期采用合资方式更为适宜。 

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从销售以及营销环节开始海外经营 

当一家企业开始涉足海外经营时,不可能将其在国内的整个组织结构移植到国外,必然是某些价值环节领先于其它价值环节输出,中国领先企业也不例外。我们的调查发现,40%的受访企业表示销售及营销环节是其实施海外经营的最主要环节。国内领先企业在销售及营销环节实施海外经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扩大企业产品的销售量,提升企业收入来源和盈利水平。 

调查显示选择在采购环节实施海外经营的企业占20%,在采购环节实施海外经营,国内领先企业一方面可以获得高质量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全球采购,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由于中国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生产能力,因此仅有16%的企业选择在生产环节实施海外经营,并且进行海外生产的主要目的多为规避贸易壁垒而非降低生产成本。 

而在研发领域,目前选择实施海外经营的比例为16%,罗兰?贝格认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对应用科学技术提出更高的需求,随着中国领先企业资金实力的增强,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者直接购买相应先进技术的企业的比例也有望上升。 

海尔集团心怀全球:中国首个国际品牌﹖ 

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是一家冰箱生产厂商。经过多年跳跃式的发展,如今海尔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家电生产商,海尔品牌也已成为全球最知名的10大家电品牌之一。作为中国首个真正的国产品牌,海尔已经在全球各个市场展开了国际化战略,其产品销往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中国以外共投资设立了13家工厂: ? 在日本市场,海尔通过三洋公司以低于竞争对手10%到20%的价格销售多至9种家用电器 

? 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 Camden,投资4000万美元建立的工厂已于2000年竣工投产,开始生产大容量冰箱 

? 海尔(欧洲)公司于2000年成立,负责13个国家定制产品的销售及营销。该公司还收购了一位于意大利帕多瓦的工厂,主要生产供应当地市场的白色家电。 

互联全球:华为目标直指日本电信市场 

华为公司成立于1988年,起初生产固定电话交换机。从在电话交换机领域与国外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到为通信服务产业提供网络路由器,华为逐渐发展壮大。 华为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低成本的制造商,还是一个具有技术实力的、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 

华为共设立了32家海外办事处,2001年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为3.28亿美元。此外,公司在瑞典、印度以及俄罗斯还设有研发机构。 

最近,公司通过与日本兼松公司达成销售协议的方式,开始进军日本路由器市场。目前,华为的海外客户包括新加坡电信公司、电讯盈科以及Telemar电信集团等。 

联想新战略让中国PC走出国门

联想是中国个人电脑市场的主导企业。在整个90年代,联想通过低成本地为中国用户提供技术可靠的个性化产品,逐步从国外竞争对手手中夺回了市场份额。

在国际市场,联想为自己设定了目标——2006年前海外市场的销售要占到总体销售额的30%以上,并且在海外市场获得高于国内市场的销售利润。为此,联想首先致力于主板的生产和销售。此外,联想还很擅长诸如移动电话以及电脑外设等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营销。由于联想品牌(Legend)在一些国家已被注册,最近,作为全球化品牌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联想启用了他们的新名字:Lenovo。

从中国到全球市场:成功地进行跨国经营 

冯凯乐 周炜 

过对事实的分析以及自身在新市场中优势和弱势的掌握和理解,而非碰运气式的随意扩张,这是取得海外经营成功的关键 

结合多年的咨询经验和对“中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有一些海外经营的成功因素是值得各个行业的企业共同借鉴的:

注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明确企业的竞争战略 

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 

渐进式的海外扩张方式 

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员 

注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由于在诸多行业,放松管制的进程仍然很慢,外资进入也还有很大障碍,因此可以说中国的这些领先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发展历程是比较顺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市场的成功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是轻而易举的。因为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在经历市场环境的变化,完善的市场以及分销渠道也是在日积月累中才逐步形成的。应该肯定,这些企业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正在掌握越来越准确的市场数字,对提供怎样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取得成功也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海外投资项目还没有形成战略把握的能力,在某个特定项目对公司将来发展的战略意义问题上也还没有形成清醒的认识。 

为在充满风险的国际舞台上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

力。我们认为,一个清晰的战略定位在海外扩张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事实的分析以及自身在新市场中优势和弱势的掌握和理解,而非碰运气式的随意扩张是取得海外经营成功的关键。 

首先,企业应分析自身的资源、知识和能力状况,然后选择并充分发挥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优势。比如,中国企业劳动力成本很低,劳动力素质较高,这就使其在生产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中国产品,尤其是纺织品、家电及轻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其次,中国企业还应努力提高市场分析能力,准确定位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中国市场行得通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可能在海外市场遭遇失败。在考虑到哪里、何时以及如何进行海外经营的问题时,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前瞻能力,并且能够审时度势,及早预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及早投入资源,培养新的竞争能力,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为此,中国企业应根据对人的需求变化、技术发展、国内外市场发展大趋势等前瞻性的预测,合理构想未来的产业格局,培养新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设法持续保持这种能力,在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成熟壮大。 

明确企业的竞争战略 

3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企业较少面临直接的市场竞争压力。而在当前国内市场逐步放开的总体环境下,国外领先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大部分行业的竞争。然而尽管中国领先企业普遍对国外同业巨头进入的竞争压力高度重视,并清醒认识到国内原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将更加激烈,但对其国内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以及他们实施海外经营可能产生的竞争对比变化则缺乏应有的认识。但必须注意到,这些国内竞争对手之间往往是凭借相同或者相似的竞争因素进行海外经营的。 

而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领先企业将在陌生的环境中面临与国外同业全新的竞争。但是不论从规模上、技术上,还是管理上,中国领先企业与国际领先的跨国公司相比,差距都是相当大的。因此,在其跨出国门之后,对自身在东道国、乃至在全球的竞争地位,更应当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 

在分析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时,一般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和主要竞争对手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对比,对市场进行分类。 

当前考虑实施海外经营时,多数中国企业应该选择目标更为明确的多国市场战略。以后随着企业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海外经营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入,逐步过渡到全球市场战略。采用全球市场战略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出现在广泛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其动因在于通过全球范围内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的目的。这些企业通过充分利用不同的东道国的相对优势,寻求效率型的投资,以达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类投资在美日大型跨国企业进行的海

外经营中非常明显,而发展中国家企业或是因为自身能力的问题,或是因为海外市场参与程度的问题,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以这种形式实施海外经营的还为数很少。 

综合考虑海外经营的 

多种影响因素 

在考虑实施海外经营时,需要决策的决不仅限于上文提到的四方面内容(是否扩张、为何扩张、扩张到何地以及如何扩张),成功的企业会在决策过程中综合考虑更多相关因素,如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目标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对外投资方式、人力资源状况等。一个成功的决策是深刻考察诸多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企业会随着海外经营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强化对这些因素的通盘考虑并相应作出调整及修正。 

选择渐进式的海外方式 

从中国领先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缺乏对海外市场,尤其是海外竞争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资金实力不足以及人力资源匮乏也是制约海外经营的主要因素。因此,选择渐进的扩张方式更加适合大部分中国企业。而且在拥有扁平化管理结构和内部信息共享通畅的企业,循序渐进的扩张方式更有利于企业沿着学习曲线积累海外经营的经验。诚然,选择渐进的扩张方式可能错过一些良好的投资机会,但必须注意到,诸如建立合资企业、直接投资建厂等非渐进式扩张方式初期一般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一旦投入,企业很难轻易将这些投资变现从而结束投资项目。所以如果企业在实施海外经营伊始就考虑通过以上这些非渐进式的扩张方式投资,必须充分权衡因为对海外市场不了解而产生的风险和潜在投资机会的收益。 

附图表示了海外经营从低风险-低控制的扩张方式(如间接出口)逐渐演进到高风险-高控制的进入方式(如合资企业和全资子公司)的过程。 

具体来说,在实施海外经营时,中国领先企业可以选择以国际贸易为先导,随后再分阶段、分步骤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向目标市场拓展,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由低到高逐级选择直接出口、设立海外代表处、海外分公司、海外子公司等方式。在产品销售市场方面,如果中国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出口到某个国家或地区(如贸易型企业),或者由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而陷于激烈竞争(如家电类企业),迫使企业寻找新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在产品销售集中的目标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取代委托代理的销售模式,以使企业更加及时地掌握目标市场信息,更加独立自主地贯彻企业自身的销售策略。随着销售额的上升和独立销售渠道的日益完善,企业在目标市场可以逐步加强信息、服务、管理甚至研发等环节,以便能更好地把握机会。如果当地的生产条件有利,企业可以把部分或整个生产环

节转移到东道国市场,一方面能提高企业价值链的纵向整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充分利用东道国的便利优惠条件,提升企业总体的海外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分阶段扩张方式事实上是企业海外经营逐步升级的过程,采取这种自然渐进的海外经营方式,有利于在实践中积累海外经营的经验和教训,深入了解目标国家市场的信息-如税务、法律等方面的整体环境,锻炼海外经营人才。更重要的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企业海外经营中的巨大风险,取得最终的成功。中国在已经实施海外经营的企业中贸易类企业占有重要地位,该类企业一般拥有良好的海外销售渠道,随着业务的发展,采用渐进式的分阶段扩张方式,更加符合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 

培养和引进国际化 

经营管理人员 

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通晓外语以及国外文化的经营管理人员是中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关键。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在我们的调查中,受访企业认为东道国语言文化是海外经营区位选择中最次要的因素。然而实践证明,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以及对国外语言文化的通晓都是影响企业海外经营的非常关键的因素。在这方面,中国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发达国家目标市场,如北美以及欧洲,由于中国企业内部僵硬的薪资体系和人员选聘惯例,中国企业难以获得或者不愿在当地选任高级管理人员。 

人员调动过于频繁,既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又影响企业的发展。 

具有丰富国际经验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较小/外国专家担任顾问的比例较小。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中国领先企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着力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法律、既善于管理又通晓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海外经营的管理和业务骨干。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内部员工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收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来广泛吸纳,并建立人才储备库,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国内人才在海外经营中的作用。同时应制订严格的选择、任用、轮换、淘汰和退休制度,改革现行任期轮换制,对海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期,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业务性质和发展需要确定;二是借鉴别国经验,大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地化战略。公司应当将少量管理人员派往东道国,而大多数管理和经营则雇用当地人来完成。同时也要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东道国的情况,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许多海外企业的实践经验表明,应当尽快实现海外企业人员本土化。当地人熟悉本地经济、

法律和人际关系,可以较容易地为海外企业开辟当地市场。以在大陆迅速成为资讯名牌产品的台湾明基为例,明基刚在大陆经营品牌两年,营业额就已经近3亿欧元,2001年成长率高达30%。而明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正是归因于其大量招募本地人才,尊重本地文化,努力推进人员本土化。 

(冯凯乐(Dr. Eugen von Keller为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亚洲总裁,冯炜为咨询顾问)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中国茶叶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 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

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一元茶叶是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更香茶叶发展到46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2017年酱油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酱油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一、餐饮回暖助增长,人均消费与行业集中度有望双升 (5) 1.1调味品增长稳健,餐饮回暖+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 (5) 1.2 调味品人均消费量偏低,未来有望提升 (7) 1.3调味品行业集中度低,龙头市占率存在提升空间 (8) 二、酱油消费升级明显,龙头市占率提升 (9) 2.1酱油行业增长稳健,消费升级带动产品提价 (9) 2.2 酱油行业集中度偏低,龙头市占率提升 (12) 三、毛利率提升,费用率有望改善,企业盈利可期 (14) 3.1竞争格局良好,企业转嫁成本能力强 (14) 3.2产品结构改善促进上市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 (15) 3.3 上市公司费用率存在下降空间 (16) 3.4 销售净利率不断提升,未来有望持续改善 (20) 四、投资建议 (20) 五、风险提示 (21)

图表目录 图表1:调味品行业超3千亿体量,近年增长稳健 (5) 图表2:2017Q1、Q2调味品上市公司营收增速持续提升,复苏势头强劲 (5) 图表3:调味品消费结构 (6) 图表4:调味品使用渗透率 (6) 图表5:调味品下游消费渠道 (6) 图表6:餐饮业增速影响调味品行业收入增速 (7) 图表7:餐饮业弱复苏有望带来调味品消费增长 (7) 图表8:我国调味品人均销售额逐年递增 (8) 图表9:我国调味品人均消费与其他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8) 图表10:我国调味品市场格局极其分散 (8) 图表11:我国调味品市场集中度低 (8) 图表12:我国调味品CR5不断提升,大品牌强者恒强 (9) 图表13:酱油近年保持中速增长,增速稳健 (9) 图表14:2017H1公司收入增速大幅提升,达到高点(收入单位:亿元) (10) 图表15:12年以来,酱油产量增速显著放缓,16年增速处于低位 (10) 图表16:老抽与生抽对比 (11) 图表17:生抽占比不断提升 (11) 图表18:各品牌鲜酱油情况 (11) 图表19:各品牌零添加、有机酱油情况 (12) 图表20:消费升级趋势下,酱油价格带上移 (12) 图表21:我国酱油集中度偏低 (13) 图表22:日本酱油集中度显著高于我国 (13) 图表23:广东省酱油产量占比极高 (13) 图表24:16年初至今,白砂糖价格大幅上升 (14) 图表25:16年下半年来,瓦楞纸价格大幅上涨 (14) 图表26:上市公司近期纷纷进行产品提价 (15) 图表27:酱油海天、中炬、千禾酱油吨价近年有所提升 (15) 图表28:13年以来,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逐年提升 (16) 图表29:伴随提价及产品结构改善,今年一、二季度上市公司毛利率有所提升 (16) 图表30: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处于高位 (17) 图表31:2017H1,中炬、千禾广告宣传推广费占比有所下降 (17) 图表32:海天广告费、促销费占比目前处于高位 (18) 图表33:2015年以来,中炬广告费占比有所下降 (18) 图表34:2017H1中炬高新销售费用各部分同比增幅 (18)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范文大全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范文大全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酱油研究报告

酱油的研究报告 一、工艺流程: 1、高盐稀态法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 1.1高盐稀态法工艺流程: 高盐稀态法工艺流程如下: 小麦一筛选除杂一焙炒一粉碎→→ 豆粕一除杂一润水一蒸料一风冷→ 混合—接种—制曲—制醪一发酵—压榨—沉淀—过滤一灭菌—成品 1.2 高盐稀态法操作要点 1.2.1 原料配比以小麦、豆粕为好,小麦占45%-50%。因为淀粉质原料水解后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能产生糖、醛、酯等成分,这些是风味物质的基础。 1.2.2 蒸煮可用NK罐蒸煮。豆粕要干蒸润水,然后加入轧成片的小麦,再润水,如果原料是风送进行的,操作较方便。 1.2.3 制曲可采用2日曲,24h菌丝基本长好,为促使酶系全一些,定位42h出曲,便于安排生产。制曲温度不宜太低,因为是开放性生产,温度太低会引起青霉等杂菌污染,所以品温控制在30度-33度。 1.2.4 发酵 固态发酵阶段:拌曲盐水15?Be’,盐水量750L/t-800L/t混合料,发酵温度控制在35?C 稀态发酵阶段:拌曲盐水18?Be’,盐水量1400L/t-1450L/t混合料,发酵温度控制在30?C以下。发酵初期每天搅拌1次,中期每周搅拌2-3次,后期每周搅拌1次。 1.2.5 压榨压榨分初压、轻压、重压3个程序,初压是靠自重淋出,要求12h以上,加压要缓慢。压榨出原油一定要有澄清工序,硅藻土过滤是可行的。 2.低盐固态法生产工艺及操作流程 2.1 低盐固态法工艺流程如下: 豆粕→轧碎→混合→于蒸润水→麸皮、种曲 ↓ 蒸料→冷却接种→培养→成曲→拌盐水→入池→ 倒池封面→前期水解→倒醅→后期发酵→酱醅→成熟→浸淋→头油→调配→灭 菌→冷却沉淀→质量检验→灌装成品 2.2 低盐固态法的操作要点

中国茶饮料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茶饮料市场调研报告 调查茶饮料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喜好茶饮料的人群类型,年龄分布,饮用频率。从而使各个品牌的茶饮料能增强自己的优点,改进自身的缺点,多生产消费者需要的类型,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要开发新产品,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取得更大的成功,进而取得更多的利益。 一、背景资料 中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从2001~2005年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至2005年产量达到2260万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3700万吨。2002年中国饮料产量达到2025万吨,行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有825家,资产总额604亿元,销售收入551.5亿元,利润总额39.7亿元。据统计,2002年我国软饮料市场中以饮用水的产量为最高,但销售额仍是碳酸饮料占领先地位。 二、市场饮料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1998年以来,软饮料行业稳定快速发展。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从1998年的361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551亿元。 软饮料行业利润总额大幅提高,2000年之后的增长尤其显著,主要是源于果汁饮料与茶饮料产品的迅速跟进,为行业带来大的盈利方向,2002年碳酸饮料利润占整个饮料行业利润的40%。茶饮料占19%,两者成为利润主体,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而饮用水的利润不足2%。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饮料已从昔日的生

活奢侈品转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资料,2000年中国饮料工业的饮料总产量1491万吨,比上年增长25.7%,饮料业连续保持了2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同时,国内饮料市场对品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2000年,瓶装饮料产量达554万吨,居第一位,碳酸饮料达420万吨,居第二位,茶饮料185万吨,居第三位,茶饮料是所有饮料类别中增长最快的。今年,饮料市场上最亮丽 的景致莫过于享有“饮料新贵”之称的茶饮料。在人们品尝清爽可口的茶饮料背后,茶饮料市场却是波涛汹涌,鏖战正急。 三、茶饮料的功效 茶饮料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低”: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具有天然、健康、解渴、提神的特性,比碳酸饮料更爽口、解渴,比水饮料更怡人有味,清香淡雅、回味无穷、富含保健成分,并且具有营养、保健疗效及消暑解渴的功用。 四、几大茶饮料品牌分析 在现代的市场上,茶饮料不断涌现出来,在消费者心目中主要出现几大品牌,如:康师傅,统一,旭日升,王老吉,立顿等品牌。 康师傅:致力于品牌经营。不断提升和丰富品牌经营的内涵,是康师傅制胜的法宝。在品牌形象上,不仅大幅度地进行广告投入,而且在广告诉求的主题上每每有突破:2000年抓住“绿色旅游年”在全国推出了大型主题活动,让人们认识了“自然最健康,绿色好心情”的绿茶;2001年,力邀天王巨星任贤齐出任冰红茶形象代言人--展现康师傅冰红茶“冰酷”形象。

苹果手机市场调查报告

苹果手机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I 报告概述 一研究背景及市场概述 2007年苹果iPhone的横空出世点燃了触摸屏时代,也从真正意义上拉开了移动互联网大战的序幕。可以说,苹果iPhone的全触控体验及通过AppSTore出售应用程序的方式彻底颠覆了用户对传统手机的看法,同时这两大特征也成为众多厂商试图复制的苹果密码。 随着苹果与中国联通牵手,正式进入中国手机市场,苹果iPhone 用户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利用iPhone上网获得所需服务的用户行为可是到处可见。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中国苹果iPhone用户及其使用iPhone的具体行为,我们小组整理了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在中关村在线网站及微博上投放调查问卷,时间从6月2日至6月25日,为时24天,共回收问卷1296份,通过对用户ID、IP等注册信息及问卷填写完整度的筛选、过滤,得到有效问卷1064份。基于这些第一手调查数据,本组撰写了《2011年中国苹果iPhone用户使用调查研究报告》,以期能够为市场各方提供参考依据及策略支持。 报告关键数据 70.5%的用户年龄分布在18-30岁之间。 55.6%的用户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54.1%的用户居住在二线及以上城市。 用户中从事销售职业的用户比例最大,为14.1%。

51.4%的用户的职位为普通员工。 47.5%的用户目前使用的机型是苹果iPhone 4 16GB。 25.0%的用户通过中国联通营业厅购买iPhone。 62.5%的用户使用中国移动通信业务,37.5%使用中国联通业务。44.0%的月资费水平较低,在100元以下。月资费水平跟其所处职位直接相关。 Ⅱ报告摘要 1 iphone使用者以男性居多 2 iphone使用者一般20岁左右居多、 3 iphone使用者以本科生为主 4 iphone使用者以发达城市为主 5 iphone使用者以普通工作者为主 6 使用iphone4 16GB为最多 7 使用者一般都选择联通渠道购买 8 使用者一般使用iphone3-6个月居多 9 iphone使用者一般用移动卡居多 10 iphone使用者一般月费在50-100之间 Ⅲ正文 一、苹果iPhone用户基本属性研究 1、性别特征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苹果iPhone用户中男性用户占比较大,达到81.7%,女性用户不足两成。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茶出口,“凭什么”领跑世界? 发布日期:2010-03-23 来源:国际茶讯 茶界一直认为,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不是出口强国。可是,以近年的出口数据为支撑,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个话题了。中国早已经超越了出口大国的地位,事实上已经是出口强国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认为。我们也知道,虽然中国茶叶有没有国际品牌 “茶界一直认为,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不是出口强国。可是,以近年的出口数据为支撑,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个话题了。中国早已经超越了出口大国的地位,事实上已经是出口强国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认为。我们也知道,虽然中国茶叶有没有国际品牌,但“引领世界潮流”的说法也不为过,如果仅仅从品类和科技两个角度而言。尽管国际市场以红茶为主,但是,消费者对口味创新的喜好,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在不断提高。这样的话,中国茶类将是首选,也是唯一的选择。从这个大趋势看,中国茶叶必将引领世界潮流。 2009年,中国茶出口位居全球第二位 截止目前,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主要产茶国还没有正式公布2009年茶叶出口数据。根据2009年前11个月的数据估计,中国茶叶出口将可能位居全球第二位。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位居全球第三位。相比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全球排名可能上升一位。 数据显示,2009年前11个月,斯里兰卡减产12%,产量为26万吨,全年产量大概在30万吨左右,除掉内部消耗,出口量约在30万吨以下。照此估测,中国茶叶出口将超越斯里兰卡,位居全球第二位。 往年排名第一位的肯尼亚,2009年前11个月生产茶叶27.8万吨,同比减少9.7%。2009年,中国茶叶出口量有可能与肯尼亚持平,或者超越肯尼亚。甚

中国茶叶市场分析报告完整版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 国内茶叶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2.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2008年,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苹果手机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实验报告 系别专业工商系人力资源管理 实验课程市场营销学 指导教师张宇 组别 学生姓名黄婷、旦松、陈小慧、杨丽兵 班级人力2班 学号2012521195、2012521187、2012521184、2012521223 分数

工商管理系实验总结课程名称: 姓名黄婷专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2 班 学号2012521195指导教师张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手机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系列产品也,苹果一直对中国市场颇为关注,我们主要以成都市场研究,最近也推出了几款好的产品。但毫无疑问随着三星,HTC等品牌的打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得到来和台系品牌的崛起这都给苹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这些也毫无疑问将使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甚至达到白热化。苹果应做些什么来巩固和开拓自己在中国这一市场上的地位,这就成了苹果人必须考虑的事情。也正是怀着对这一问题的疑问我们开始了此次的调研。本次调研的时间从2013年5月18日开始截止到2013年5月28日。本次调研活动我们采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收集一手资料,我们在成都选取六个地点共发放问卷180份。同时我们还通过因特网收集大量与项目相关的二手资料以配合我们的调研工作的高效完成。我们选取的六个地点是随机抽取的。它们是西华大学、青羊区、金牛区、西南交通大学新校区、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我们在校园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6份。有效率为97.78调查对象中男生81人、女生95人。为了进一步了解苹果在成都的消费情况,我们还到一些苹果专卖店去了解有关信息。总之,我们的选取还算是科学合理的。本次调研一共有4人完成。我负责苹果在成都电脑市场销售状况分析,陈小慧负责成都电脑需求分析黄婷负责苹果在成都电脑市场上的竞争者分析,杨丽兵负责苹果在成都电脑市场上的SWOT分析,我们四个共同负责苹果拓展成都电脑市场的发展机会与进一步开拓除了构成调研内容的那四个个部分由各组员单独完成之外最后一个部分和剩下的工作均由本组四位成员共同完成的。但由于时间的仓促我们收集资料的渠道与方式有限以及我们本身知识结构与社会经验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我们此次调研必然有其本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海涵。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13-04-16 16:04:45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12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

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

中国茶叶的市场调研报告总结归纳

中国茶叶的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

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刘军弟等 近10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且总体供需均衡,但从栽培制度变革、技术升级、组织培育、功能性市场建设等角度判断,产业发展已进入调整、优化、提升的新阶段,已进入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由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向苹果产业强国转变的重大历史阶段。未来5?10年是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增强,需要政策引导实现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发展转变,以推进以矮砧密植和乔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制度创新和新栽培模式推广,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管理水平。因此,借鉴果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剖析我国苹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保证高效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研究的重大问题。 1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1发展现状 1.1.1面积与产量双增长,优势区向高海拔地区扩展 近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2008?2010年苹果种植面积年均增速4%,2010年已达213. 10万hm2;在无重大气候灾害的情况下, 年均产量在3 10 0?3 2 0 0万t左右稳定增长。从区域变化来看,环渤海湾优势区面积和产量下降,黄土高原优势区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甘肃和陕西发展较快,且向高海拔地区扩张。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优势区已从海拔8 0 0?1 2 0 0m扩展到海拔1 3 0 0?1 5 0 0 m(如甘肃静宁、庄浪、庆阳等地),甘肃已成

为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新兴苹果产区。 1.1.2科技、要素、管理投入加大,单产水平得到提高 由于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栽植技术与果园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园挂果面积比重增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苹果单产水平逐年增加,这也是促进苹果总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2009年间,我国苹果单产年均增长6%?7%。 2009年单产突破14t/hm2,但与苹果生产先进国家1 9.5?30t/hm2的单产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1.1.3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 2 0 0 9?2011年度,苹果销售呈现市场需求旺盛、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销售速度快等特征。据国家现代苹 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2 0 10年全国苹果产地均价(果农门口价)高出上年3 5%左右,果农纯收益较上年增长2 2%左右,达到10a来的最高水平;20 11年全国苹果产地可比价格(果农门口价)虽比2 0 10年下降13. 29%, 但仍维持高价运行,加之增产,果农收益较上年增长17%左右。1.1.4 果园管理由单一重视地上转向地上、地下协同并重,有机肥投入加大近几年,苹果产业整体发展良好,收益持续增加,提高了果农果园投入与管理的积极性。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为代表的果园精细化管理技术已全面普及。围绕果园生态恶化、树体不断衰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产区果农更加注重有机肥投入,不断提高土、水、肥综合管理水平,土壤质量下降和树势衰弱得到抑制。部分产区成龄果园病虫害减轻,早期落叶病得到有效控制,果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1.1.5 新栽培模式、新品种和优质种苗推广,促进幼园结构优化围绕苹果产业“节本、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政府、产业技术体系及业界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节选) 资本市场化是经济主体投融资活动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作的过程。在经济转轨国家,资本市场也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资本市场化是相对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其他资金完全按照政府的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无偿调拨而言的,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或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资金的获得不再依赖政府的无偿拨款,而是通过对商业信贷、证券、外资的有偿使用来筹集,以排除政府干预可能导致的资本价格扭曲。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必然要在市场供求的调节到价格为导向来进行。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分析中国资本的市场化程度,既可以从资本分配即流向入手,也可以从资本获得即来源入手。考虑到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资本的市场化主要表现为政府逐渐退出资本惟一供给者的角色,实现资本供给的多元化,我们主要从资本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目前中国的统计方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商投资、自筹和其他资金四个方面。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化的发展情况,并考察一下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国家预算内资金 国家预算内资金是政府参与投资的主要工具,规模和投资方向仍由政府控制,完全是计划性的。因此,其投资规模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低可以作为衡量资本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也要区分这个比重的高低是体制性因素决定还是根据短期形势的政策性调整决定。若是体制性因素决定此比重高,说明市场化程度不高或下降;若是政策性因素决定此比重变化,则不能由此断言投融资的市场化程度高低。 从表4-1可以看出,1996年中国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只有2.7%,这标志着中国资本的市场化程度已取得了相当的进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政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大了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提高了政府投资规模,政府直接控制的预算内投资比重有所提高,2001年达到6.7%。但是,这个比重的增加不能被看作是中国资本市场化的倒退,西方发达国家在面对经济衰退时也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的直接或间接投资也会有所增加,这与体制因素关系不大。 (二)国内贷款 从国家对国有企业开始实行拨改贷以来,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原有的无偿划拨关系被彻底打破,它们之间变成了一种有偿的借贷关系。因此,国内银行贷款是资本市场化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和主要标志,国内贷款所占比重可以部分地用来衡量资本市场化的程度。下面,有两张反映国内贷款的表(表4-3):

2018年酱油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酱油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一、行业驱动因素:需求端量价升,供给端生产+产品+渠道+品牌共同推动 (6) 1.1 需求端:消费观念升级+餐饮用量提升下,未来酱油年增速约10% (7) 1.2 供给端:产品升级+渠道下沉+品牌塑造,工艺改进+自动化生产+规模效应 (8) 1.3酱油竞争三个层面: 海天平台成型、中炬稳步推进全国化、千禾聚焦新市场 (9) 二、产品升级:龙头卡位主流价格带,区域品牌寻求差异化竞争 (10) 2.1 产品结构升级:海天成本领先战略VS区域性品牌差异化战略 (10) 2.2 差异化竞争下的产品升级路径:纵向概念升级,横向品类细分 (11) 2.3 价格带研判:“鲜味-高鲜”为主,“零添加&原酿”尚早 (11) 三、渠道织网:海天完成全国化,中炬稳步追赶,千禾尚处扩张初期 (11) 3.1 酱油/调味品行业渠道解析:大流通易守难攻,商超易攻难守 (11) 3.2 渠道竞争力全方位透析:全国化进程&市场运作&经销商质量&渠道管控 (12) 四、产品+渠道竞争到品牌竞争,调味品平台型公司成型 (17) 4.1 海天拉动行业从产品+渠道竞争到品牌竞争 (17) 4.2 调味品平台型公司成型:渠道自下而上驱动+品牌自上而下驱动 (20) 五、行业加速集中,龙头收割份额 (21) 5.1 从本轮提价说起:龙头趁原材料&包材涨价之机收割行业份额 (21) 5.2 短期环保严查催化,长期无效产能退出 (22) 六、投资建议 (24) 七、风险提示 (25)

图表1调味品各细分品类零售额占比 (6) 图表2中国酱油行业零售额 (6) 图表3中国酱油行业份额估算,CR5约52% (6) 图表4酱油1-8M17商超份额,CR5达73% (6) 图表5酱油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7) 图表6本轮全行业提价情况 (7) 图表7中国消费者餐饮花费(万亿元):餐饮服务市场持续增,家庭烹饪份额下降 (8) 图表8餐饮行业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速 (8) 图表9中国外卖O2O市场规模增长较快 (8) 图表10中国外卖O2O渗透率提升较快 (8) 图表11随着工艺改进+自动化生产程度提高+规模效应提升,毛利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9) 图表122016年各公司酱油销量及单吨成本 (9) 图表13各公司酱油毛利率对比 (9) 图表14酱油产品结构的升级路径 (10) 图表15酱油/调味品渠道构成、特点及目标人群特点 (12) 图表16海天逐步实现全国化单位:百万元 (13) 图表17海天各渠道占比估算 (13) 图表18中炬高新各市场占比:东南沿海为成熟市场,占比75% (13) 图表19千禾开拓市场前期费用较高单位:万元 (14) 图表20千禾高费用率推动高增速 (14) 图表2116年酱油上市公司营收区域分布单位:百万元 (14) 图表22经销商数量与单个经销商创收对比 (15) 图表23销售人员与平均销售人员创收均对比 (15) 图表24前五名客户占总销售额比例对比(16年) (16) 图表25应收、预收账款周转天数对比 (16) 图表26自2H16海天广告投放费激增,促销费用稳步上升单位:百万元 (17) 图表27广告投入对海天营收增速的推动力或更大 (17) 图表282H16-1H17 海天签订广告合同 (18) 图表29海天与中炬广告费用对比单位:百万元 (18) 图表30商超渠道中海天份额提升较快,中炬份额稳中有升 (18) 图表31多品类广告协同打造“海天”大品牌 (19) 图表32海天成为Kantar品牌足迹榜前十中成长最快的品牌 (19) 图表33调味品平台公司成型 (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