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核检测试验

微核检测试验

微核检测试验
微核检测试验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

摘要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而且与细胞所受到的不良刺激成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组织中细胞的微核发生率来确定细胞所受到的污染情况。

1.引言

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作用因子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以许多人认为可用简易的周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含有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率称为微核细胞率(千分率),简称微核率。

①微核细胞率可以用来反映遗传物质受损伤的程度;②在一定的剂贝范困内,微核率与环坡因子的剂量呈正相关③人们常用微核率来反映环境有害毒物的污染程度:一般认为,微核率在10‰以下时无污染;10-18‰时,有轻度污染;18-30‰时,有中度污染;>30‰,有中度污染。

微核检测技术灵敏度高,技术简单,在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应用。

2.实验材料

2.1.试验材料

大蒜若干

显微镜一台,体视显微镜一台;

解剖针两根,眼科镊,载玻片,盖玻片(20mm×20mm),滤纸条,解剖刀片。

改良苯酚品红,1mol/LHCl,蒸馏水,卡诺氏固定液,75%酒精,待测物质(中华牌牙膏)。

2.2.试验方法

2.2.1.材料的获取

选取新鲜成熟完整可生根的大蒜若干,将大蒜剥皮,浸泡水中24~36小时,发根至0.5~1cm,选择根长整齐一致大蒜随机分组。

2.2.2.处理各实验组

实验组A:A1:0.01g/ml的牙膏溶液;A2:牙膏溶液的沉淀物;A3:原装牙膏(未稀释)。

阳性对照组B:不同浓度的NaN3溶液B1:0.100mol/L;B2:0.005 mol/L。

阴性对照组C:蒸馏水。

将发根至0.5~1cm的大蒜随机分为8组,分别浸泡于上述溶液中,于24℃继续培养约24h(一般植物生长周期17~18h)。

2.2.

3.恢复培养

将材料移入蒸馏水中,于24℃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

2.2.4.材料的固定及保存

将各组大蒜根尖剪下,分别于卡诺氏固定液中室温固定24h,之后转入75%酒精中4℃保存。

2.2.5.制片及观察

①尖用1mHCl室温下处理10min,蒸馏水洗涤3次;

②取近根尖分生区的伸长区组织,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10~15min;

③压片:加上盖玻片后,用铅笔轻敲使细胞分散,最后垂直压下去;

④镜检: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找到好的视野后再转用高倍镜观察;每个根尖计数1000

个细胞,统计含微核的细胞数,然后取平均值,即为该处理的微核千分率。

3.结果及讨论

3.1.实验结果

A1

A3

B1

C

3.2.结果分析

3.2.1.A组实验中,A1的微核率在1‰左右,小于10‰,说明0.01g/ml的牙膏溶液对大蒜

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A2、A3的实验中,微核率相似,都在90%以上,说明牙膏完全可以抑制大蒜的生长;

3.2.2.B组实验中,B1的微核率接近100%,说明0.100mol/L对大蒜的生长有很强抑制作

用;B2的微核率大概为20‰,说明0.005/L的叠氮化钠具有轻度污染。

3.2.3.C组实验试剂为蒸馏水,没有诱导作用,微核率在5‰以下,对大蒜生长没有影响。

3.3.实验分析

3.3.1.选大蒜要选取饱满,完整的,以确保其有较好的生命力,足以生根以观察;

3.3.2.大蒜的培养过程中,鉴于培养皿的大小,不要将过多的大蒜放到一个皿中,以免个

体竞争,影响打算生长;

3.3.3.牙膏的主要成分包括:摩擦剂:碳酸钙、磷酸氢钙、二氧化硅、氢氧化铝等;保湿剂:

甘油、山梨醇、木糖醇、聚乙二醇等;表面活性剂:十二醇硫酸钠、2―酰氧基键磺酸钠等;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等;甜味剂:甘油、糖精钠等;防腐剂:苯甲酸钠等;活性添加物:叶绿素、氟化物等;色素与香精等。从成分分析上完全可以看出牙膏对植物生长不利。

关于微核诱导实验

洗洁精蚕豆根尖细胞的 微核诱导及检测 摘要根据微核诱导的原理,以未受污染的蚕豆和洗洁精为材料,测定洗洁精对 根尖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洗洁精会诱导微核的产生。说明洗洁精在超过一定浓度内对生物细胞是有害的。 关键字:蚕豆、洗洁精、微核、诱导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icronucleus induced by unpolluted fava beans and a detergent, detergent effect on root tip ce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rgent will not induce micronucleus. Detergent in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in biological cells are harmless. Key words: beans, detergent, microkernel, induction 一、实验原理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且有研究显示以植物进行微核测试与以动物进行的一致率可达99%以上。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利用蚕豆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可准确显示各种处理诱发畸变的效果,并可用于污染程度的监测。 本组选择了洗洁精来做微核实验,因为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洗涤剂相继问世,其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好多方面。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成本低、去污力强、种类多,主要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 类(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频率最高)。但是洗涤剂可通过皮肤渗透到血液中,导致人体血液中Ca2+含量下降以及细胞染色体畸变。此外,含合成洗涤剂的废水排入水体后,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并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环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核检测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检测评价环境中常见物质的诱变情况 3.锻炼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微核的形成原理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第一、二次减数分裂后期的落后染色体,将在末期形成微核

第一次减数分裂末期,落后染色体和片段形成微核 引起染色体断裂的理化因素: 物理因素:具有能量的各种射线均可以作用于DNA导致链的断裂,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ray ,中子,质子,UV 化学因素:许多诱变剂和重金属都可能引起染色体畸变,如环磷酰胺,氧化铬CrO3,叠氮化钠NaN3,甲级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 通常染色体断裂之后有三条发展途径:1,两个断裂端重新愈合回复到原来的染色体结构。2,断裂的连接修复发生错误,产生染色体变异:缺失,重复,倒位,异位等。3断裂的染色体不愈合,细胞分裂时形成微核,最后丢失。 微核细胞率 含有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率称为微核细胞率(千分率),简称微核率。①微核细胞率可以用来反映遗传物质受损伤的程度;②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微核率与环境因子的剂量呈正相关③人们常用微核率来反映环境中有害毒物的污染程度:一般认为,微核率在10‰以下时无污染,为环境本底;10-18‰时,有轻度污染;18-30‰时,有中度污染;>30‰,有重度污染。 微核技术应用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等都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欲了解这些因素对机体潜在的遗传危害,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易行的测试系统来监测环境的变化。只有真核类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已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咖啡及伴侣对细胞的微核诱导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 摘要:本实验以大蒜为实验材料,研究咖啡和咖啡伴侣能否诱发细胞产生微核,以及咖啡和咖啡伴侣的毒性是否有叠加效应。实验中将咖啡和咖啡伴侣配置为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对大蒜进行诱发培养24小时,并观察检测微核的诱发率。 前言: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很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只有真核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咖啡和咖啡伴侣为现代人们经常选用的饮用品。而咖啡中的咖啡因之类的物质和咖啡伴侣中植物末(奶精)对人体的健康有没有危害呢?为此我们用大蒜作为材料研究咖啡和咖啡伴侣对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实验主要通过检测细胞微核诱发率,得到咖啡或咖啡因对细胞的影响程度。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材料:大蒜雀巢速溶咖啡雀巢速溶咖啡伴侣 1.1.2 试剂: NaN3 HCL 卡诺固定液 70%乙醇改良苯酚品红 1.1.3 仪器:培养皿量筒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手套离心管 单面刀片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 1.2方法 1.2.1 取材:将大蒜置于24 ℃水中浸泡24 h,选择根长整齐一致,不定根长约0.5 -1cm左右的大蒜随机分组。

植物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

设计性实验 化生院生物科学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微核形成的机理及其形态特点;?2、学习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3、小组合作,掌握设计实验的基本能力。

二、实验原理 ?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向两极移动,所以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即可在它附近看到一到几个很小的圆形结构,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 ~1/5,这就是微核。

?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因此,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指示染色体或纺锤体的损伤。微核测试已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三、实验材料: 大蒜、大豆、蚕豆等。 四、实验仪器设备: 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镊子、 载玻片及盖玻片。

五、实验步骤: 1、幼根的培养:提前3~5天进行培养,将大蒜瓣剥去外边膜 质枯皮,下端可见许多微微凸起的根原体,将蒜瓣架在烧杯(大小与蒜瓣适宜)口上,杯中盛满清水,使蒜瓣的下部浸入水中,置培养箱中,注意每天换水,经3~5天后,即可长出1-2cm的嫩根。 2、处理根尖:阳性检测采用1.0~2.5M CrO3,0.5~ 1.5M NaN3,150250mM EMS,对照用自来水处理, 处理时间24h。 3、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自来水浸洗3次,每次 2-3min,洗净后在水中恢复培养24h。

微核试验报告

方便面面饼液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 专业年级:2012级生物工程 成员:王浩楠 王绍伟 谢帅

一、摘要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不同种类方便面面饼液微核的诱变效果。设置了阴性对照:自来水处理组,实验组:小浣熊、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幸运五组饼液分别处理蚕豆根尖,阳性对照:用0.02g/L的醋酸铅溶液处理。发现方便面面饼液在诱导微核产生方面影响明显,醋酸铅溶液具有诱导微核产生的作用。 关键字:蚕豆根尖,方便面面饼,微核千分率,污染指数 二、实验背景和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种类繁多的食品添加剂。而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危害,如致畸,致癌,致突变性。为了检测已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微核试验是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微核。用微核试验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仍是一个直观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核计数经济,迅速,简便,不需要特殊技能,可以统计更多的细胞并实现计算机自动计数。我们采用蚕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植物微核技术来检测方便面面饼中添加剂对人体是否产生危害。 方便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食品,其市场占据快餐食品的大壁江山,在超市中油炸方便面与非油炸方便面占到快餐食品的60%

到70%。另一方面,在各媒体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便面的食用危害,而且很有争议,所以这也是我们进行本实验的一个原因。三、实验原理 微核是间期细胞中在细胞核之外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大小在主核的1/3以下,是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落后的染色体片段形成。20世纪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等首先用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怀疑具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并称之为微核。许多能引起染色体断裂的理化因素,如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均可作用于分裂细胞而产生微核。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断裂的染色体片段或完整的染色体落后于其他染色体,当大部分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并重新被核膜包裹时,这些落后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独立于主核之外的核质物团,并在间期时浓缩成小核。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率称为微核细胞率,简称微核率,可以用来反映遗传物质受伤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微核率与环境因子的剂量呈正相关,因此,人们常用微核率来反映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 不同厂家生产的面饼化学成分不一,用微核作为面饼材料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的手段之一。 四、实验用品 材料:蚕豆种子,小浣熊、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幸运五个品种方便面 器材:镊子4把,解剖针4支,显微镜,水浴锅,大托盘、培养皿7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检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自动化、化工、军事、航天、通讯、医疗、电子等行业,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格外重要的分支科学。众所周知,自动检测技术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自动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各个阶段,对提高产品性能及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整个生产周期成本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其次通过自动检测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详述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自动检测系统组建的概念、结构以及在组建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以此为铺垫,进而深入探讨自动检测技术在各领域间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自动检测系统应用发展 第一章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自动检测技术是一种尽量减少所需人工的检测技术,是一种依赖仪器仪表,涉及物理学、电子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这一技术可以减少人们对检测结果有意或无意的干扰,减轻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了被检测对象的可靠性,因此自动检测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动检测技术主要有

两项职责,一方面,通过自动检测技术可以直接得出被检测对象的数值及其变化趋势等内容;另一方面,将自动检测技术直接测得的被检测对象的信息纳入考虑范围,从而制定相关决策。检测和检验是制造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通过检测和检验活动提供产品及其制造过程的质量信息,按照这些信息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修正,使废次品与反修品率降至最低,保证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稳定性及产出产品的一致性。 传统的检测和检验主要依赖人,并且主要靠手工的方式来完成。传统的检验和检测是在加工制造过程之后进行,一旦检出废次品,其损失已发生。基于人工检测的信息,经常包含人的误差影响,按这样的信息控制制造过程,不仅要在过程后才可以实施,而且也会引入误差。自动检测是以多种先进的传感技术为基础的,且易于同计算机系统结合,在合适的软件支持下,自动地完成数据采集、处理、特征提取和识别,以及多种分析与计算。而达到对系统性能的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目的。 1.1检测与检验的概念 检测是指为确定产品、零件、组件、部件或原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目标值而进行的测试、测量等质量检测活动,检测有3个目标: ①实际测定产品的规定质量我及其指标的量值。 ②根据测得值的偏离状况,判定产品的质量水平,确定废次品。 ③认定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和对测量活动简化是否会影响对规

3--蚕豆根尖微核实验

蚕豆根尖微核实验(诱导与检测部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诱变物对微核产生的原理。 2、掌握微核试验技术。 3、了解毒理遗传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不能向两极移动而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可在它附近看到若干个圆形的结构,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到1/5,这就是微核。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只有真核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且有研究显示以植物进行微核测试与以动物进行的一致率可达99%以上。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利用蚕豆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畸变的效果,并可用于污染程度的监测。 微核产生的概率可与诱变因子的剂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 三、实验器具、药品 1、实验材料 蚕豆种子 2、实验器材 光学显微镜、试管(10ml)、蚕豆发芽盒、镊子、手术刀、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等。 3、试剂 1)NaN3(叠氮钠) 2)卡诺氏固定液(乙醇和冰醋酸按照体积比3:1混合配制) 4)6mol/L盐酸: 配制:取49.5ml 37.5%的盐酸,再加入50.5ml水稀释至100ml容量瓶. 四、实验步骤 1、种子处理:

现代检测技术

《现代检测技术》综述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现代化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的形式和方式趋于多样性,管理也更加科学,人们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常规的检测参数、检测手段、检测仪表难以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从一般的单参数测量到相关多参数的综合自动检测,从一般的参数的量值测量到参数的状态估计,从确定性的测量到模糊的判断等等,已成为当前检测领域中的发展趋势,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的检测技术和新的检测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统称为现代检测技术。 检测的发展和现代检测技术: 检测是指在各类生产、科研、试验及服务等各个领域,为及时获得被测、被控对象的有关信息而实时或非实时地对一些参量进行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而工业化的发展则对传统的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生产过过程能正常、高效、经济的运行,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某些重要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基于这样的理念现代检测呼之欲出。 1 检测的发展: 检测技术是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广泛应运价值的交叉学科,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依靠人工为主。通过专家现场获取设备运行时的感观状态,感知异常的震动、噪声、温度等信息,凭经验确定可能存在何种故障或故障隐患。 (2)第二阶段是信号分析监测与诊断阶段。随着传感器技术、测量技术以及分析技术的发展,状态监测逐步发展为依靠传感器和测量仪器获取设备的工作参数(如频率、振幅、速度、加速度、温度等参数),通过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参数进行对比,确定故障点或故障隐患点。 (3)第三阶段是现代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阶段。随着信号处理技术、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也发展到计算机时代,数据采集工作站采集现场的各种传感器信号,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发送到远程的监测与诊断工作站,利用各种信号处理技术和分析软件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 2 现代检测 2.1现代检测技术 现代测试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尽管现代检测仪器和检测系统的种类、型号繁多,用途、性能千差万别,但它们的作用都是用于各种物理或化学成分等参量的检测,其组成单元按信号传输的流程来区分:通常由各种传感器(变送器)将非电被测物理或化学成分参量转化成电信号,然后经信号调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后显示并输出,由以上设备以及系统所需要的交、直流稳压电源盒必要的输入设备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涉及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与技术、信号调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

微核试验报告

基础生物学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 实验名称:方便面面饼液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专业年级:2008级生物科学类 成员: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2010年10月-2010年12 月 一、摘要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不同种类方便面面饼液微核的诱变效果。设置了阴性对照:自来水处理组,实验组:小浣熊、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幸运五组饼液分别处理蚕豆根尖,阳性对照:用0.02g/L的醋酸铅溶液处理。发现方便面面饼液在诱导微核产生方面影响明显,醋酸铅溶液具有诱导微核产生的作用。 关键字:蚕豆根尖,方便面面饼,微核千分率,污染指数 二、实验背景和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种类繁多的食品添加剂。而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危害,如致畸,致癌,致突变性。为了检测已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微核试验是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微核。用微核试验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仍是一个直观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核计数经济,迅速,简便,不需要特殊技能,可以统计更多的细胞并实现计算机自动计数。我们采用蚕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植物微核技术来检测方便面面饼中添加剂对人体是否产生危害。 方便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食品,其市场占据快餐食品的大壁江山,在超市中油炸方便面与非油炸方便面占到快餐食品的60%到70%。另一方面,在各媒体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便面的食用

微核诱导实验论文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 生物科学专业 细胞生物学实验论文 题目:洗洁精、甲醛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诱导及检 测 班级: 2011级生科3班 小组成员:肖祖文郭志雷赵怡璇谷维佳 指导老师:赵红桃尚建秀 时间:2013-11-23

目录 摘要:.................................................................................................... - 3 - 1、背景与研究目的 ............................................................................. - 3 - 2、材料与方法: ................................................................................. - 4 - 2.1材料............................................................................................ - 4 - 2.2方法............................................................................................ - 4 - 2.2.1材料准备: ...................................................................... - 4 - 2.2.3染毒处理: ...................................................................... - 4 - 2.2.4恢复培养:...................................................................... - 4 - 2.2.5根尖处理: ...................................................................... - 4 - 2.2.6染色、压片和镜检计数: ................................................. - 5 - 2.2.7预期结果 .......................................................................... - 5 - 3、结果及分析...................................................................................... - 5 - 4.讨论..................................................................................................... - 6 - 4.1实验结果分析 ........................................................................ - 6 - 4.2下一步实验改进 ....................................................................... - 7 - 4.3心得体会: ............................................................................... - 7 - 参考文献................................................................................................ - 8 -

实验二 植物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二植物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细胞微核形成的机理及其形态特点, 2、学会培养植物根尖的技术。 3、学会植物根尖的微核诱导技术。 3、学会习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 4、了解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毒理遗传学,用遗传学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生殖细胞或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损伤及其毒理效应的遗传学分支学科。环境因素造成的遗传毒理效应包括三个方面:突变形成、癌形成、致畸效应,简称为毒理遗传的三致效应。毒理遗传学的应用:鉴定生殖细胞、体细胞致突变物;预测潜在的致癌物;环境遗传毒物污染的监测和评价。根据危害鉴定、描述剂量-反应关系、致突变机制,进行危险度和致癌危险度评价。 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微核形成: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不能

向两极移动,游离于细胞质中,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1/5。 三、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大蒜、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镊子、载玻片及盖玻片、盐酸、乙醇、石碳酸品红染液、硫酸铜。 四、实验步骤 1、幼根的培养(提前3—5d进行培养) 将大蒜瓣剥去外边膜质枯皮,下端可见许多微微凸起的根原体,将蒜瓣架在烧杯(大小与蒜瓣适宜)口上,杯中盛满清水,使蒜瓣的下部浸入水中,置培养箱中,注意每天换水,经3—5d后,即可长出1-2cm的嫩根。 2、处理根尖:阳性检测采用0.1g/L硫酸铜,以及自行设计(或采集)的液体,对照用自来水处理,处理时间24h,处理液浸没根尖。 3、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自来水浸洗3次,每次2-3min,洗净后在水中恢复培养24h。 4、固定:切取1cm左右的根尖,用无水乙醇: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24h后弃去固定液,移入70%酒精中,4℃冰箱保存。 5、酸解:弃去固定液,用蒸馏水漂洗2-3次,吸净水。用1

实验06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六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微核测试原理和毒理遗传学意义。 ⒉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二、实验原理 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经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后引起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1/10,染色与主核一样或稍浅。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落后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松滋青皮蚕豆、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烧杯、Carnoys固定液、1mol/L盐酸、改良苯酚品红染液、NaN 3。 四、方法与步骤 ⑴浸种催芽:择饱满、均匀的种子,洗净后用蒸馏水常规浸种、催芽24~30h,此期至少换水2次;待种子充分吸胀后,移入铺有干净、双层湿纱布的托盘内培养。 ⑵用被检测液处理根尖:当初生根长到1~2cm时,选初生根生长良好的蚕豆6~8粒,分别放入蒸馏水(CK)、0.4mmol/L、0.8mmol/L、1.2mmol/L 的NaN 3中染毒8~12h。

⑶根尖细胞恢复培养:处理后的种子用蒸馏水(自来水)浸洗3次,每次2~3 min;将处理液洗净后,置于湿棉花上恢复22~24h;同时均设蒸馏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组。以上温度均为25℃。 ⑷根尖细胞固定:将恢复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1.5cm长的幼根,用Carnoys固定液固定20~24h。固定后的根如不及时制片,可换入70%的酒精溶液中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 ⑸酸解:用1mol/L盐酸在60±5℃下酸解8min,幼根软化即可。 ⑹染色:吸去盐酸,用蒸馏水浸没幼根3次,每次1~2分钟。最后浸于水中。制片前取出置载玻片上,截下1~2mm左右长的根尖,滴1-2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15min后,加上盖玻片,覆以吸水纸常规压片。 五、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低倍镜下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分裂相较多的部位,再转高倍镜观察微核。每一处理观察3个根尖,每个根尖数1000个细胞,统计其中含微核的细胞数,然后平均,即为该处理的MCN%,即微核千分率,以此可作一个检测指标。 根据你的实验安排列表填出你的实验结果。 污染指数(PI)=样品实测MCN%平均值/对照组MCN%平均值 污染指数在0~1.5区间基本没有污染;1.5~2区间为轻度污染;2~3.5区间为中度污染;3.5以上为重度污染。 六、作业 1.在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测试中,为什么要进行恢复培养? 2.产生微核的根尖细胞在产生前的分裂中期可能出现什么样的中期分裂图象?实验观察中请同时仔细观察每个分裂相细胞。

花露水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

花露水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 摘要:夏天,更多的人们选择方便、安全的花露水来驱赶蚊虫。所以我们小组选择常见市售花露水对大蒜根尖细胞进行诱导。选取不同浓度的花露水(0%,5%,25%,50%,75% ) 为诱变剂 , 分别处理大蒜的根尖细胞, 用微核检测法确定大蒜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大蒜根尖经过不同浓度的花露水处理液处理后, 根尖颜色明显发黄。微核诱变试验显示, 不同浓度的花露水处理大蒜根尖细胞可诱发不同频率的微核率, 浓度在0-50%范围内,微核率随着花露水浓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浓度大于50%,微核率随着花露水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因此,花露水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关键词:花露水大蒜根尖细胞微核 前言:驱蚊花露水是居民夏季防蚊最常用的卫生用品之一,是在普通花露水的基础上配以适量驱避剂而成。目前,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和植物精油是常见的蚊虫驱避剂。驱蚊酯又称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BAAPE,IR3535,伊默宁,是一种塑化剂,也是广谱、高效的低毒昆虫驱避剂,它对苍蝇、虱子、蚂蚁、蚊子、蟑螂、蠓虫、牛虻、扁蚤、沙蚤、沙蠓、白蛉、蝉等都有良好的驱避效果;它的驱避作用时间长,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据文献报道,其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10 000 mg /kg。市场上现在以驱蚊酯为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主要有4% 宝宝金水舒爽驱蚊花露水、4%柏纷婴儿护肤防蚊液、4.5%六神驱蚊花露水、11.5% 强生婴儿驱蚊液等。 采用大蒜为实验材料,具有许多优点:①用鳞茎进行无性繁殖,避免了有性繁殖过程中的遗传性变异,具有遗传背景稳定的优势,目前已有利用大蒜根尖细胞检测水质、大气污染研究的报道; ②分布广、材料易得,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③培养方便,操作简单,蒜瓣去皮后将基部浸入净水中即可萌生新根,无需其他条件,且蒜瓣体积较小,萌生新根的数目较多;④价格低廉,对诱变剂敏感,是一种理想的试验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材料大蒜根尖、六神花露水。 1.1.2 主要试剂70%、80%、95%酒精,80%卡诺氏固定液,盐酸,苯酚品红染色液,5%、25%、50%,75%花露水稀释液。 1.2 方法 1.2.1 水浸发根大蒜浸泡1 d,剥去外层膜质枯皮后,将蒜瓣放在培养皿,置室内培养,12 h换水1次,3~5 d后大蒜即可长出嫩根。 1.2.2 根尖预处理待根长到1.5~2.0 cm时,将大蒜根尖浸入处理液中,室温下处理24 h。处理液分别为蒸馏水,5%、25%、50%,75%花露水稀释液。 1.2.3 固定水洗处理后的根尖,置于清水中恢复培养24 h再剪去根尖,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24 h后,依次放入95%、80%的酒精中各脱水5min,最后换70%酒精在4℃冰箱中保存备用。

微核检验正式实验报告加spss分析

微核实验报告

目录 一、引言 (2) 二、材料和方法: (2) (一) 实验器材: (2) (二) 实验药品: (2) (三) 实验步骤: (2) 诱变处理 (2) 恢复培养 (3) 根尖固定 (3) 根尖保存 (3) 根尖制片 (3) 镜检 (3) 三、结果与分析 (3) Spss数据处理结果: (4) spss处理结果分析: (6) Excll作图: (6) Excel结果分析: (6) 四、结论与讨论 (6) (一) 结论: (6) (二) 讨论: (7)

一、引言 微核(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夜场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期,微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三分之一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有合成DNA的能力。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变形成了主核之外的微核。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与作用因子的剂量和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以许多人认为可用简易的周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利用,各种各样的工业废物的排出都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欲了解这些因素对机体潜在的遗传危害,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即使简单易行的测试系统来监测环境的变化。只有真核类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他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近年来,国内学者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具有诱变活性的污水、化学药品、农药等。但均为诱变剂单独作用时的诱变效应。本试验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农业生产中常用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盐酸吗啉胍在规定使用浓度范围内,单独和联合作用时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以探讨其毒理作用及是否存在拮抗或协同效应,为农业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国内学者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具有诱变活性的污水、化学药品、农药等。但均为诱变剂单独作用时的诱变效应。本试验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农业生产中常用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盐酸吗啉胍在规定使用浓度范围内,单独和联合作用时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以探讨其毒理作用及是否存在拮抗或协同效应,为农业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器材: 显微镜、手动计数器、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烧杯、瓷盘。 (二)实验药品: 6mol/L盐酸、甲醇、冰醋酸、苯酚品红、大蒜。 (三)实验步骤: 诱变处理 将大蒜根尖20℃浸泡培养至根长1.0-1.5cm。在早上8时将根尖朝上放置在培养皿上,待根部干燥后,放置在超净台上用10W紫外灯距离30cm照射。分

安全检测技术与监测期末试题

安全检测技术与监测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 压电式传感器目前多用于测量(A) A. 静态的力或压力 B. 动态的力或压力 C. 流量 D. 温度 2. 磁阻率反映出通过磁阻传感器可获得的最大信号强度。一般各向异性磁阻传 感器(AMR)的磁阻率为(A) A. 1-2% B. 5-6% C. 10-20% D. 20-50% 3. 下述何种传感器的主要缺点是响应较慢,不宜于快速动态测量(B ) A. 电容式传感器 B. 电感式传感器 C. 电阻式传感器 D. 压电传感器 4. 下列方法不可以改变电感式传感器的电容的是(B) A. 改变极板间距离 B. 改变极板间电压 C. 改变极板面积 D. 改变介电常数 5. 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与(B ) A. 具体测试系统的物理结构有关 B. 具体测试系统的物理结构无关 C. 输入信号有关 D. 输出信号有关 6.不能采用非接触方式测量的传感器是(C ) A.霍尔传感器B.光电传感器C.热电偶D.涡流传感器7.影响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低频响应能力的是(D ) A.电缆的安装与固定方式B.电缆的长度 C.前置放大器的输出阻抗D.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8.固体半导体摄像元件CCD是一种(C) A.PN结光电二极管电路B.PNP型晶体管集成电路C.MOS型晶体管开关集成电路D.NPN型晶体管集成电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金属导体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随着机械变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电阻的应变效应。 2.常用的压磁元件材料是:硅钢片、坡莫合金、铁氧体 3. 利用电容效应的传感器有极距变化型传感器,面积变化型传感器,介电常数变化型电容传感器三种传感器。

植物的微核实验

一、实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一般认为微核是 一、实验原理 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我们科研工作证实,整条的染色体或好几条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以许多人认为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很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只有真核类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已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现有的微核测试系统多数是用哺乳动物的骨髓细胞或外周血细胞。缺点是需要一定培养条件与时间、细胞同步化困难、微核率低,一般只在0.2%左右。近年来,有人采用高等植物花粉孢子利用它们天然的同步性作微核测试材料,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马德修用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鸭跖草(Tradescantiapaludosa)(一种叶子狭长形的鸭跖草,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引种),建立四分孢子期微核率计数(MCN-in-Tetrad)的测试系统,是近年来报导的较好系统之一。该系统用低剂量的化学药物处理或辐射处理,其微核率可达10%—67%。 二、实验目的 1.是了解微核测定的方法与意义。 2.为寻找新的测试系统或测定更多的环境因素。 三、实验材料 具有幼嫩花序的鸭跖草(长在温室中的鸭跖草都能现蕾开花,大田栽培花期也很长),剪取花序,每种处理重复3根。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培养液:Knop氏培养液:1000ml蒸馏水+磷酸二氢钾0.25g+硫酸镁0.25g+硝酸钙1.00g+硝酸钾0.25g+微量磷酸铁。 2.处理液:EMS(甲基磺酸乙酯),由培养液配成,50mmol/L,75mmol/L,100mmol/L,150mmol/L等各种处理浓度。NaN3(叠氮钠),由培养液配成,0.2mmol/L0.4mmol/L,0.8mmol/L等各种浓度。 DES(硫酸二乙酯)由培养液配成50mmol/L,100mmol/L,150mmol/L等各种浓度。3.固定液:3甲醇:1冰醋酸 染色:改良碱性品红液(配法参看实验二十八) 实验用具:30ml三角烧瓶,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等。

微核试验

一、意义和目的 ?学习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PCE)微核测定方法,了解环磷酰胺对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二、原理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可直接反映化学毒物的致突变性,是评价化学毒物致突变性唯一可靠的方法。还有许多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不反映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分离异常,而仅反映致突变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事件。因此,将试验观察到的现象所反映的各种事件统称为遗传学终点(genetic endpoint )。 ? 国际环境致突变物致癌物防护委员会(ICPEMC)于1983年提出致突变试验的遗传学终点分为5类:①DNA完整性的改变(形成加合物、断裂、交联);②DNA重排或交换;③DNA碱基序列改变;④染色体完整性改变;⑤染色体分离改变。其中③实际上指基因突变;④指染色体畸变。 ?微核试验是用于染色体损伤和干扰细胞有丝分裂的化学毒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微核是指存在于细胞中主核之外的一种颗粒,其染色与细胞核一致,大小相当于细胞直径的l/20~l /5,呈圆形或杏仁状,在间期细胞中可以出现一个或多个。 ? 一般认为微核是细胞内染色体断裂或纺锤丝受影响而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滞留在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断片或迟滞的染色体)。所以,微核试验能检测化学毒物或物理因素诱导产生的染色体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传学终点,用于检测断裂剂及非整倍体诱发剂。 微核可以出现在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较难与正常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相区别,故常计数PCE细胞中的微核,因为当成红细胞发展为红细胞时,主核排出,成为PCE,这些细胞保持其嗜碱性约24小时,然后成为正染红细胞(NCE),并进入外周血。在主核排出时,但微核仍保留于PCE细胞中。 操作步骤 ? 动物选择首选物种是小鼠和大鼠。以小鼠使用最为广泛,要求体重18~20g,7~12周龄。每组小鼠数量10只,雌雄各半。无首选品系,通常用实验室品系。 ? 染毒途径根据研究目的或受试化学毒物性质的不同,可分别选用经口、经皮、经呼吸道及注射等染毒途径。但原则上应尽可能采用与人体接触化学毒物相同的途径。 ? 染毒次数及取样时间不同化学毒物诱发微核出现的高峰时间也不尽相同。波动范围可以达到24~72h。这就要求在接触化学毒物后设立不同的采样时间点。建议采用多次染毒的方法。其中以4次染毒比较方便合理。即每天染毒一次,连续4d,第5天取样。 操作步骤 ? 剂量选择受试物的最大剂量除因溶解度所限外,应达最大耐受量,或参考毒物的LD50,以80%LD50为最高剂量。在一般情况下,应设4~5或更多试验组,剂量水平跨3个以上数量级。另设阳性和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可用环磷酰胺(50~100mg/Kg)或丝裂霉素C(10mg/kg)腹腔注射一次或二次。阴性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的溶剂。 操作步骤 ? 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可取胸骨或股骨的骨髓。 ? 固定 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放入染色缸中,用甲醇溶液固定15min,取出晾干。不能及时染色的涂片也应固定后保存。 ? 染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