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理危机月报表

心理危机月报表

心理危机月报表

心理危机月报表

备注:本表一式两份,一份交心理中心,一份学院存底。

惠来县览表学校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情况汇报

惠来县览表学校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 情况汇报 2018-3-30

惠来县览表学校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县局文件要求,为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吴炳荣校长担任组长,卢研旭和陈智利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其他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通过责任落实,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积极认真开展排查工作。现将本次排查工作情况做一下汇报: 由于近阶段属于学生心理危机的高发期。季节交替,天气多变,容易影响人的情绪,随着秋冬转冷,而且伴随着考试月到的来临,处 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尤其是敏感、多疑、有焦虑特 质的学生可能心生抑郁,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为掌握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平安校园氛围,防止学生因心理困扰引发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和危机事件,按照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开展以下观察及排查工作。 一、重点排查对象 1)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个人或家人发生不幸,或 身边同学亲友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 2)既往有伤人、自伤、轻生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轻生者的学生。 3)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卑感强烈者。 4)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社会交往很少,缺乏社会支持者。 5)人际关系失调或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6)因各种原因受处分、经常旷课或联系不上的学生。

7)迷恋上网或形成其它不良习惯的学生。 二、排查方式 1、通过组织全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讲解心理健康案 例及缓解压抑的方法。 2、主要通过班上心理委员观察班上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 时反馈给我。 3、遇到心理状况不佳的同学,先由班上心理委员主动干预并了 解情况,无法解决则由心理委员上报给班主任,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谈心、疏导。 4、经过心理委员主动干预及我就具体同学开展的交谈和疏导仍 然无法解决的,及时主动地上报到我校工作小组。 5、在开展以上工作的时候我们一直本着时刻关心学生的宗旨, 并且做好保密工作。 三、排查和干预工作 1、通过班委、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教师广泛深入学生,了解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可能出现自伤、伤人等意外,并尝试帮助解决问题。 2、对于所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隐患的学生,针对具体情况分别建档,分级干预。对常见发展性心理困扰学生,由班主任先和其交谈辅导,效果、不佳则安排学校心理辅导员约谈辅导,疏导和缓解学生的 压力和紧张情绪,并做好记录;对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 如抑郁倾向) 甚至心理危机(如自杀倾向)的学生,或超出心理辅导员自身能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

公管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T,男,土家族,湖南永顺人,公共管理学院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大一第一学年,他勤奋学习,遵守纪律,能吃苦耐劳,参加学院各项活动积极,尤其是在学校(院)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其激情四射的演讲,在师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得全院师生喜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二第一学期期末的一次演讲宣传彻底改变了他。参加这次演讲培训之前,家庭拮据的他也曾犹豫过,到学办找辅导员咨询过。当时,辅导员老师意见一致、态度鲜明、坚决地表明了反对意见,但他经受不住宣传者再三的劝说,交了6800元离谱的高额培训费后,参加了寒假期间由再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长沙举办的为期21天的演讲培训。 据我们了解,再东文化传播公司在天马大酒店、天穆大酒店等场所,举办以“公众演说秘诀”、“成功学”、“领导学”等为名目的培训讲座,参加学生为全日制本科生和自考生,每次规模在60——300人之间。高级班缴费有1000元、2000元、5000元、6800元。实质上,这是一种打着传授国际最新知识理念的新型传销,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对参加培训的学生与外界社会举行“心理隔离”,将高校教育贬得一文不值,运用唯利是图的传销理念,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可怕的是,这类公司里的那些“超级讲师”的背景极为复杂,均有国外求学经历,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操控,对大学生举行文化渗透、煽动策反等非法活动。 因此,这个学期一开学,我们加强了对T同学的帮助、教育、管理。坚持点到制度,杜绝旷课;进行经常性谈话,做细致耐心的工作;组织班委、团支部干部对其学习、生活进行监督;召开“大学生成才心理交流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家长取得联系,力争家庭的支持。 我们发现,开学最初的一段时间,以前从不缺课的T因参加培训和公司的其他活动,不时出现了迟到、旷课现象,有时甚至“顶风作案”。为了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年级辅导员、学院周书记与他面对面谈话达20次之多,还经常手机谈心、短信谈话。去寝室查寝、教室查到,我们第一个关注的就是他。我们还通过学生干部做他的工作,让学生干部定期汇报T的思想动态,以便我们侧面了解他的情况,让他们以同龄人的身份与他促膝谈心,以集体主义教育和鼓励他,

什么是心理危机

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一般而言,危机( 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心理危机特征 1、危机是危险的,导致个体的严重的病态,包括躯体和精神上

的反应。 2、时限性:通常持续数小时到数周不等。 3、症状的复杂性,包括生理和精神症状。 心理危机分类 心理危机正常发展的危机 正常成长过程中,急剧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如:小孩出生、大学毕业、中年生活改变、退休等。 心理危机情境性危机

出现的罕见或者超常性事件、在无法遇见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例如:交通事故、被绑机以及亲人意外死亡等问题。 心理危机存在性危机 伴随重要的人生问题的内部冲突和焦虑,例如:生活孤独、失去了在发展的机会等。 心理危机应对方式 当发生危机事件时,个体的应对方式可能有以下三种 1、有效应对,获得成长 当发生危机事件时,有些个体能够迅速做出恰的反应,为保证自己的生活而有效的应对出现的危机,获得经验,是自我得到成长。

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

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①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②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③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①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②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③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3、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①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②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③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如:社交焦虑考(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③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4、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①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教案:心理危机与干预

教案 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心理危机与干预 任课教师:徐晓艳 教师所在单位: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心理危机与干预 课程所属院(部):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010511 授课班级:2012级应用心理学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 □其他 总学时:总28学时,其中理论28 学时,实践 0 学时总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构成比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使用教材:樊富珉, 何瑾. 团体心理辅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主要章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危机概述 第二节心理危机分类 第三节心理危机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第二章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程序与模式第一节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 第二节个体危机干预模型 第三节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 第三章心理危机干预的评估与诊断技术第一节危机心理评估 第二节危机心理评估常用量表 第四章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第一节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技术 第二节支持性心理疗法 第三节意义疗法 第四节放松疗法 第五节绘画疗法 第六节护理疗法 第七节音乐疗法 第八节药物疗法 第五章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应激反应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 第六章丧失与哀伤 第一节丧失的危机干预 第二节哀伤的危机干预 第三节抑郁的危机干预 第七章焦虑障碍 第一节焦虑障碍的含义 第二节焦虑障碍的干预措施第八章家庭暴力与虐待 第一节家庭暴力 第二节虐待 第九章自杀 第一节自杀的含义 第二节自杀的征兆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心理危机概述 2、心理危机分类 3、心理危机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着重把握心理危机概述、心理危机分类、心理危机常见症状与体征、心理危机影响因素、发展过程及结果等。 教学重难点: 1、心理危机的分类 2、心理危机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节心理危机概述 一、心理危机 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件事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会导致情感、认识、行为和躯体方面的功能失调 心理危机 (mental crisis)当个体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创伤(如丧亲、离婚、交通事故、目击暴力事件、失业等),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二、创伤源 创伤源有天然灾害:如地震、水灾、台风;传染病流行:如SARS、禽流感;重大意外伤害事件:如空难、车祸、火灾、性侵害;重大失落事件:失去亲人、失恋、父母失业、离婚或家庭暴力。 第二节心理危机的分类 一、心理危机的分类

心理危机特征

心理危机特征 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心理危机。当去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 重视并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 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很多,现举下例加以说明。 (一)精神被物质所奴役 无论是物质生活疲乏还是富有,只要能使当事人心理感到空虚,精神受到折磨,这就是精神被物质所奴役了。家无隔顿粮的贫民,自然是愉快不起来的。他们看着甚至只是想象阔人们、“大款们”在丰盛的餐桌前大吃大喝,心中自然十分难熬,更有甚者会因此做出某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与此相反,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贫困、道德低劣的人,其内心同样十分空虚,同样可能存在着心理危机。 (二)爱动物胜过一切 豢养动物多出于喜爱的动机,但也有可能是精神空虚。此类爱动物者,以动物为生活的中心内容,一切活动围绕动物而进行,为此耗费大量时间金钱。我国目前的宠物热多为炫耀摆阔心理所驱使。 (三)出国所致精神问题 公派、旅游、探亲等短期出国者较少发生心理危机,留学、移民等长期居留国外者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和社会心理冲突多发生在少数人群身上,如旅游者、移民,但旅游者往往走马观花乘兴而归,而探亲者因有亲人接应,不会因语不通而产生孤独感,公派者多结伴而行并自带翻译。长期居留国外者的心理状态大多经历3个时期:第一是兴奋期,觉得终于实现了夙愿;第二是失望期,失望的原因一般是语言交流障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衣食住行上的差异;第三是思乡期,往往因为以往的技艺用不上,劲使不出,觉得前途渺茫。这3个时期一般需要3年,到第四年,适应能力提高,大多能走出心理危机期,安居乐业了。 (四)药物依赖 有病自然要吃药,可现在有很多人无病也要吃药,听信广告乱吃补药,心里不开心,就吃抗抑郁药,睡不着就吃安眠药,还有吸毒、酗酒……。药物依赖者的特征是迷信药物,其依据与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生了病或觉得自己生了病,也总要拿点什么东西往嘴里送。药物依赖是药物滥用的结果,因此是心理危机的一种表现,虽然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多。从精神医学角度来说,吸烟和酗酒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精神分析学说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证。

心理问题如何划分等级

心理健康问题一般会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去划分,所以说想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那么就需要了解你的心理是在哪一个等级的。这样才可以有效的缓解不良心理,现在看看心理问题怎样划分等级?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

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如:社交焦虑考(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其实这些等级的划分,主要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尤其是现在的生活还有工作压力非常大,可能稍不注意就容易让一些疾病找上门来,所以就必须注重做好心理保健。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 对待?

什么是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困难能及时缓解,否则会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采用不恰当的方法应对或解决问题,如自杀、伤害他人、精神崩溃等。心理危机与危机的关系危机强调的是应激事件本身的性质,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或境遇,常和突发的灾难性事件联系在一起。心理危机的程度与危机事件的强度不一定成正比,它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体对危机事件的认识,以及个体应对能力、既往经历和个性等。同样压力情景(事件)对不同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有的很好适应,有的就产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中危险与机遇并存在心理危机过程中,焦虑和冲突总是存在的,这种情绪导致的紧张为变化提供了动力。它可以打破个体原有的定势或习惯,唤起新的反应,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挫折的耐受性,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不但重新得到了心理平衡,还获得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但是,如果心理危机过分严重,威胁到一个人的生活,个体可能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应对问题,会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下降,甚至出现精神崩溃或自杀。通常出现的几种表现形式缺乏自信、自卑失有的甚至悲观、失望、绝望;逃学、离校出走;极度压抑、孤僻和焦虑,怕与人交往;对社会、对他人,对一切冷漠、消极、逆反或攻击;严重的一遇到某些想不开的事情,便会采取自杀等逃避手段。教育部、卫生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2008]152号二、心理危机的评估及标准 1、危机评估本人叙述;心理测评;亲友求证;注意历史;评估当前; 2、预防标准――工作容易发生心理危机,需要特别关心的八类群体。 3、预警标准――报告自杀先兆;危险人格;重症心身疾病;突发性事件。 4、干预评估标准――专业自杀意图强度标准。 5、预后评估标准――放心哀伤评估的标准。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问题 (需要特别关心的八类群体)情感问题,主要是失恋;学业问题,成绩不理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至少会遇到一次的经历,这个主题叫做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讲到心理危机,我想和大家互动下,你觉得哪些事件会引起心理危机呢?……2008年国际创伤心理研究学会指出,大多数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创伤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难;空难、交通意外等人为灾难;离异活失恋;家庭暴力;重大疾病;丧亲;出生——与母体分离;入幼儿园与家庭的分离等。 为什么这些事件对我们影响如此之大。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1.生活是可以预期的(灾难面前) 2.生活是公平的(疾病面前) 3.生活是有意义的 4.自我是有价值的(救援人员) 5.危险离我很远 6.我能够掌控生活 你觉得哪句是正确的,其实以上都是安全的错觉,非合理的乐观,(马航、地震、轮船、车祸、病故等等)这些事件首先破坏了我们的核心信念。 基本需要 安全:受到保护,不受环境和他人的伤害(周围充满威胁)eg大病的人都非常容易发脾气 信任:信任他人,信任自己(对周围的基本信任被破坏) eg.年轻

妈妈 控制:能控制自己,对他人有影响力(失去对现实世界的安全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Eg.骆水中学群体厌学、教师辞职 自尊:重视自己的感觉、想法和信念(自我价值和自尊下降)eg.领导,那房子倒了啊,房子质量有问题,可是房子又不是他建的 爱:接受自己、亲近他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eg.地震后的重组家庭 社会关系 与自我的关系:陌生 与家人的关系:疏远 其他关系:失去联系,隔离 基于此,所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符合人性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心理危机的概念,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人们对危机的反应方式和反应程度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受危机的影响严重程度、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等因素。一般来说会经历4个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前不久,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的消息,令公众为之震惊。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 ■校园暴力 极端案例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专家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减压无术 极端案例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不

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性的迷惑 极端案例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专家分析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抑郁情绪 极端案例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

心理健康排查报告

五年制大专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返校思想动态、心理健康排查报告及对策新学期开始,为掌握广大学生返校后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增强我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我系在学生处和院心协的指导下有序组织开展了假期学生返校思想动态排查活动。通过召开学生干部代表座谈会、心协干部走访班级、班级心理委员和班主任沟通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相关调研,成果由我系心协办公室汇总整理,形成本报告。? 一、认真组织开展返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活动? 为充分了解同学们寒假返校后的思想以及心理状况,3月2日我系学生会和心理健康协会组织各班级要求开展对同学们返校后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的摸底和了解,全面详细的掌握了14级,15级学生的思想状况。? 首先,召开学生干部代表座谈会。2月29日我系学生会在学管主任常玉峰,学生处负责人滕广辉,心理健康指导老师李平平和陈真老师的带领下,召开了学生干部座谈会,传达了2016年度心理健康协会的工作要点和时刻为学生服务一切的精神,要求学生会各部室,心理健康协会积极落实,并且深入切实的做好返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工作,做好学生到校情况和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摸底。? 其次,心理委员汇报班级问题学生情况。我们要求班级心理委员就近期学生返校后的状况做了相应的汇报,并且及时发现解决相关心理问题。继续坚持做好本学期的心理危机反馈工作,积极组织班级心理活动。心理健康协会并于3月1到3月2日两天找部分学生干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确保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心理稳定。? 再次,由心理健康协会通过对心协干部开宣传会和走访班级,和各班班主任沟通开展调查,统计各班级经常逃课屡次不改,独来独往,人际关系不和谐,行为习惯怪异,自控能力弱等问题学生名单(见附件1)。?与此同时,各班级班主任老师还通过查晚自习情况,下宿舍等形式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二、调查中职生在思想动态、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整理如下:? 1、我系学生的心理状况堪忧,自卑感强烈。 其中在适应方面很多同学认为进入第二学期后基础课程少了、专业课多了,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难免会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

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典案例分析

A同学是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善于唱歌主持,还能写一手好文章。自从上大学后,他的这些业余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一第一学期就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并且经常主持学校的晚会。由于能力出众,A同学很快就被老师任命为学生会干部,就在他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暗自高兴时,同宿舍的其他三位室友却开始慢慢疏远和孤立他。 A同学说。以前有他电话时,室友还会比较热情地帮他转一下,但是后来,明明他在宿舍,室友却说他不在,然后就擅自把电话给挂了。刚进大学时,室友们每次都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可是后来。其他三个室友就把他冷落在一旁了,前两天,他上完晚自习回宿舍。大老远便听见室友们在聊天。可是他刚进门,所有的谈话立刻就终止了。他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个同学缘由。想不到对方竟然阴阳怪气地说道:“你是名人,我们哪能和你聊天啊。”气得他一个晚上也没睡好。现在,室友们几乎不和他说话,无视他的存在,有时候,A同学主动和他们搭话,他们也总是说些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为此,他十分痛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才能和室友处好关系。 分析: A同学追求上进的态度是好的,他对生活有乐观积极态度。在校期间他把自己的特长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 但是A同学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暗自高兴”的时候,很有可能忽略了在自己进步的这个过程中,舍友可能产生的孤单、失落感,以及生活中舍友情感的变化,或许他的舍友在同一竞争领域上失败了,而A同学在不经意中表现出的自豪让舍友产生了反感。可能在自我发展中由于熬夜等原因,对集体生活的舍友产生了生活规律上的影响。他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去关心自己室友的校园生活,了解一下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也没有腾出时间和室友交流一下彼此的心事,更没有大家一起出去的时间,导致寝室关系逐步恶化。由于有了挺好的名声,所以招到了同房的嫉妒,这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林海的问题,只不过他处在的社会是一个“仇视优秀之人,见不得人好”的变态社会。但面对室友的排挤,A同学所去做的就太少了。除了主动去找室友讲话外就没什么其他的努力。适当请吃饭、喝水、唱K都是可选择的。要很好的化解那些有刺的话的攻击,用自己的慷慨来重新得到朋友,并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真要到了无法承受时就直接申请换房,这也是努力后得到的结果。 A同学的室友存在一些自卑的心里,他们觉得跟A同学一个宿舍,光环都被他给夺去了,反倒自己成了他的陪衬。他们在对A同学有所意见的时候,不但没有态度平和的交流,而且进行了排外行为,这对宿舍其他成员构成了一种病态的团结,并且面对A同学试图重新融入的行为时,他们采取了冷暴力的方法,这不利于案件中所有人的身心健康。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 与预防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我校现状分析 根据班主任提供的心理危机排查表信息分析,成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家庭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的构成不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导致学生出现许多行为障碍或情绪问题的原因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学生家庭构成不健全。学生家长父母离婚或丧失,导致孩 子双亲不健全,问题学生由双亲一方单独抚养或其他亲属抚养。造成学生性格异化、行为怪异、情绪反正。 (2)家长教养方式不当。问题学生家庭构成健全,但是家长对 于学生的教养方式不正确,或过于严厉,或过分宠爱,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情绪波动大、烦躁、攻击性等问题 (3)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学生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家庭问题,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会引起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 (4)关注度不够缺少关爱。学生缺乏从家长得到的关注和关爱,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问不顾,导致学生出现生活和学习上的多种问题。 (5)家庭贫困或家庭成员残疾造成的学生自卑或其他心理问题。 (6)家庭变故或家庭重组。家庭内部发生重大变故或家庭亲密 成员突然离世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二)人际障碍原因 (1)早恋学生与异性同学之间有恋爱行为 (2)同学之间的冲突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产生冲突,导致同学间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3)与校外人员的不正当来往学生与其他校外闲散人员之间不正当来往,甚至勾结校外人员欺凌本校学生。 (4)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当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产生冲突

是心理危机

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着心理危机。当去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 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很多,现举下例加以说明。 1. 精神被物质所奴役:无论是物质生活疲乏还是富有,只要能使当事人心理感到空虚,精神受到折磨,这就是精神被物质所奴役了。家无隔夜粮的贫民,自然是愉快不起来的。他们看着甚至只是想象阔人们在丰盛的餐桌前大吃大喝,心中自然十分难熬,更有甚者会因此做出某种铤而走险的行动。与此相反,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贫困、道德低劣的人,内心同样十分空虚,同样可能存在心理危机。 2. 爱宠物胜过一切:豢养宠物多出于喜爱的动机,但也有可能是精神空虚。此类宠物爱好者,以宠物为生活的中心,一切活动围绕宠物而进行,为此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有些宠物爱好者还为炫耀摆阔心理所驱使。 3. 出国所致精神问题:出差、旅游、探亲等短期出国者较少发生心理危机,留学、移民等长期居留国外者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和社会心理冲突常常发生在这群人身上。对比旅游者和移民:旅游者往往是走马观花乘兴而归,而移民则需要维持生计与本地人进行生存竞争。长期居留国外者的心理状态大多经历3个时期:第一是兴奋期,觉得终于实现了夙愿;第二是失望期,失望的原因一般是语言交流障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衣食住行上的差异;第三是思乡期,往往因为以往的技艺用不上,劲使不出,觉得前途渺茫。这3个时期一般需要3年,到第四年,适应能力提高,大多能走出心理危机期,安居乐业了。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平常作业答案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平常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危机: 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 2、心理治疗: 是指以临床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二、简答题 1、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来保持心理健康:一方面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很多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是不合理的认知造成的;另一方面需要处理好与家庭、亲人和朋友的关系,爱人亲人朋友是人生的三大护卫舰,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第三,设想自己不出现一点心理问题也是不现实的,人的心情如同钟摆,有时好一点有时坏一点都是人之常情,重要的是要及时发觉及时调整,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2、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与同学、老师或其他成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对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变化、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及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变化有适应能力; (2)健全的个性:开朗、待人坦诚、意志坚强、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行为符合社会规范;(3)情感和情绪稳定协调: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热爱学习和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4)智力正常:能胜任学习与工作任务,从事正常的生活和活动,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一般智力商数在70以上(包括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都属于此列; (5)行为协调:儿童的行为能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并与儿童的年龄及角色身分相称;(6)适度的反应能力:对于周围环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作出适度的反应,遇到突发事件时,在紧急状态下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采取和年龄相适应的解救措施,而不是退缩、逃避现实; (7)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 (8)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9)注意力集中; (10)完好的感知能力十、完好的感知能力 三、论述题 1、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与治疗关系?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辅导者或教育者与来访的当事人或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帕特森曾写道: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际关系,请注意,我不是说咨询或治疗涉及人际关系,我是说它就是一种人际关系。辅导者与来访求助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更是决定咨询与辅导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建立良好关系过程中,咨询与辅导人员的态度和相应技术起着主导作用。罗杰斯认为,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