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及唐初诗歌

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全隋文》有36卷,作者计168人,其中文学作品不少。逮软立辑《先秦魏晋南北朝诗》中,隋诗有10卷,作者计81人。另外还有乐府和歌谣两卷。隋朝是由梁陈的浮艳文学向健康文风转变的开端时期,直接影响到其后的唐朝。隋文帝杨坚为扭转浮艳的文风,曾动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584年他下诏宣布“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治书御史学李谔在《上文帝书》中抨击六朝文风,力主崇实尚用,实为陈子昂革新诗风和韩柳古文运动理论的先驱。杨广虽为暴君,却爱好文学,诗写得不错。他的《拟饮马长城窟行》: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写得颇有骨力。沈得潜评价:“风气将转之候也”。他的《江都实宫乐词》对七律的形成有一定贡献。杨广之外,隋朝诗人中以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人的成就早出。都写过一些内容比较清新的边塞诗歌。

⑴薛道衡

诗名早在北齐,北周任职时,已显露,南朝陈后主也常派人打听其诗作,一有新作,马上在南朝传播开来。《人日思归》人日正月初七(旧时风俗称为“人日”)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归乡的思念在春天花发前已经产生,但要回去却落在秋天南雁北飞的后头了。这首诗语短情长,质朴自然,绝无齐梁绮艳之习,唐人诗辉煌于后,此诗则不妨视作导夫先路者。薛也因此获得了“名下固无虚士的赞誉。《昔昔盐》(闺怨诗)是传诵名篇。诗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雁泥”,两句用环境气氛的冷清,烘托思妇的落寞心情,相当动人。传说薛也正因为这两句诗,触怒了忌刻残暴的隋炀帝,遭致杀身之祸(强行勒死)。

⑵杨素、卢思道

杨素,开国功臣,其《出塞》及卢思道《从军行》都很出色。总之,有隋一代,国祚虽短,但文学成就斐然,实为唐代文学的良好开端。

唐高祖武德元年至虞宗延和元年(618~712),这是唐诗的开创时期。是扭转齐梁以来形式主义诗风,使唐诗走向健康发展的时期。唐初,诗创中仍流行南朝的浮靡文风,太宗爱好文学,但受此风影响,写过宫体诗,艳情诗一类。宫廷诗人有: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上官仪能诗善文,任秘书郎,诗歌几乎全是“应诏”,“应制”,“奉和”作品。内容:多是君臣唱和、宴会赋吟,应制奉诏之作,形式华美,内容贫乏。时一些人纷纷仿效,称“上官体”。但他对律诗格律的完善有一定贡献。高宗、武则天时期应制诗不衰。武则天诗(诏书)驾临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是否伪托,不得而知)

在宫廷诗盛行的唐初诗坛上,能不为时风所染的诗人,首推王绩(590~644)。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有《东皋子集》3卷,存诗50余首。

王绩生性狂放,不拘礼法,他在隋唐两朝都曾出仕,后因宦途失意而归隐田园。他的思想深受老庄影响,他的诗一方面表现隋唐之际的动乱,另一方面流露出全身远害得避世思想。他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在闲适情趣的抒写中,往往寄予着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苦闷。他的诗通俗易懂,不事雕琢,能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如《野望》和《秋夜喜雨遇王处士》: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野望》写山野秋景,开阔而萧瑟,闲逸的情调中带有明显的失落感和苦闷心情。《秋夜喜雨遇王处士》描写田园生活,芸藿、刈黍的劳动,月满、萤飞的景物,都浸染了诗人乐隐的情趣。二是风格清新淡远,可以明显看出陶诗的影响。这类诗同风靡唐初诗坛的宫廷诗大异其趣,它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前驱。

第二节“四杰”及“沈宋”

一、初唐四杰

初唐诗坛,对宫廷诗风不满、加以扭转,并把诗歌引向市井和边塞的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主要活动于唐高宗朝,命运都很不幸。

王勃,16岁即中举,但接连遭贬,27岁时去探望任交趾(今属越南)县令的父亲时,渡海溺水惊悸而亡。《滕王阁序》、《山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

卢照邻,一生不受重视,又长期受风疾困扰,后又求仙服药中毒,不堪病痛,自沉于颖水。《长安古意》

骆宾王,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即遭陷害下狱,后参加了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的军事行动,兵败后不知下落。《代徐敬业讨武氏檄》骈文佳作。《在狱咏蝉》以蝉自况。《帝京篇》长篇歌行。

杨炯,一生较平稳,卒于盈川县令官所,《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写投笔从戎立功边塞的豪情斗志,雄浑刚健,开盛唐边塞诗之先河。

“四杰”中年岁稍长的卢骆较为擅长七言歌行。而王杨则长于王律,其活动早于沈、宋、他们对于律诗定型,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其诗扩大了题材,呈现出与宫廷诗迥然不同的风貌。可以说声律兼备,开始展现出唐人诗歌的特点。

杜甫《戏为六绝句》对“四杰”创作成就作了高度的赞扬: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沈宋

武则天时期宫廷诗人“沈宋”。宋之问父亲宋令文多才多艺,有“三绝”:诗文、书法、武艺,三个儿子各继承一绝。宋之问(老大)诗才出众,老二后当将军,老三书法家。据说,

武则天游龙门寺,命赋诗记游,史官司东方虬献一首,“赐锦袍一袭”,宋之问献长诗《龙门应制》三百多字,描写龙门景色,添上一些歌颂皇朝圣明的内容。诗中一段:

夜雨霁尘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武则天把已赐东方虬锦袍夺回,改赐宋之问,后因武则天宠信张昌宗,张易之,宋之问,中宗即位,二张被杀,宋之问被贬。写《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离家去国,触景生情。慨叹自己人不如雁不能回归中原,又用毫无生气的景象,烘托心中郁闷之情,有一定艺术感染力。

沈佺期《独不见》对戍守边塞的士兵及其家属给予了同情。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五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辽宁省境,凌源县南)

白狼河北音书断,更教明月照流黄。(帏账)

沈宋两人诗,功力相当,(中宗、上官婉儿评诗,能诗善文,上官仪之女。)

主要贡献:在于声律。自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人注意诗的音律以来,至初唐最终完成律诗的定型。上面提到的两首诗是诗歌史上最早的五律之一和七律之一。《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生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以之,号为沈宋。”

与沈宋同时,带有六朝诗风影响的著名诗人:刘希夷,善写闺情诗,诗旨悲苦《白头吟》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为人传诵。全诗充满了悲叹韶光易逝的情调。较后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第三节陈子昂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身射洪人(今属四川)。生活在高宗,武后在位时期出身富豪家庭,少年时向往游侠生活,18岁后刻苦读书,居然通读经史百家各种书籍,学问大大长进,26岁中进士,上书言事,受到武则天的重视。38岁时随建安王武攸宜北征契丹,任行军参谋,请缨杀敌,后被排挤。40岁时辞还乡里,后被陷害,病死于狱中。买

琴——碎琴(价值百万——奇人奇事)。

传遍京城《修竹篇》序——提出诗歌主张:倡导兴寄,风骨,标志唐代诗风《感遇诗》38首,代表作品非写于一时一地。开始转变与革新。其二(兰若生春夏):诗写草木零落,婉转地抒发美好理想难以实现的迟暮之咸,形象鲜明,意味隽永。

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于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志忘祸,磨灭成尘埃。

因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拔剑起舞的诗人形象。

《感遇》诗中,还有直接反映现实的作品。其三十七。

有一次去凭吊古迹(燕地昭王重用乐毅,礼遇郭隗的遗址黄金台)不禁感慨万分,回营后写了七首《蓟丘怀古》。其中两首分别写燕昭王和的。

写燕昭王:

登临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写乐毅:

王道已沧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阿衡是商代官名,此指辅助昭王。又一次登上古老的幽州台,眺望寥廓天地,想到古代的贤明君主已不在人世,未来的贤人以不及见到。悠悠天地之间,有谁能理解他,不禁悲从中来,流下眼泪,写下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高震唐音”。

李白《古风十九首》明显受其《感遇诗》的影响,杜甫称赞他:“名与日月悬”,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隋代文学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隋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1.识记: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识记:卢思道及其代表作品《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 理解:卢思道《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以关塞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3.识记:杨素及其《出塞》诗。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行伍出身,亲历征战,对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于诗中表现得亦更为真切。代表作《出塞》(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简单使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如卢思道的《美女篇》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薛道衡《昔

昔盐》(佳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综合使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表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着意于词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诗为作诗而作诗。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第一章初唐诗歌

第一章初唐诗歌

————————————————————————————————作者:————————————————————————————————日期: 2

3 / 13 第一章 初唐诗歌 ? 初唐诗 :高祖武德元年(618) ――睿宗延和年(712) ? 初唐历时近百年,为盛唐诗歌的繁盛做了三方面的准备: 1、扩大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 2、完善了近体诗歌的体式; 3、新诗歌理论的建设。 *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五十年,宫廷诗的时代。 主要作家是以李世民为核心,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的宫廷作家群。而 “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是这一时期的诗风代表。在野诗人王绩“以真率浅疏之格”(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特立于初唐诗坛,惠及初唐四杰。 2、初唐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文坛上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视野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台阁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辟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 总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透露了新的气息。 ? 第一节 初唐宫廷诗 ? 整个初唐时期,宫廷文臣及帝王后妃在诗坛非常活跃,形成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他们对格律诗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一、贞观诗风 ? 宫廷诗第一阶段。 ? 唐开国后第一代诗人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大臣文士。他们认识到南北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变换。每个阶段对它来说都具有不同意义的。唐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末五代5个阶段: (一)初唐:诗歌仍受到前六朝的影响。除了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依旧浮艳柔丽直到初唐四杰的出现才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开拓出行的面貌。可惜的是他们的创作依然带着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直到武后时期的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唐诗才开始走向自己独有的风格,摆脱以往的旧框架。与他同时而不同流派的,如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虽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在律体完成方面也贡献不少。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二)盛唐:在唐朝的鼎盛时期诗人在创作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同时也开创了很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了多钟头面貌的风格而让唐诗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壮观。 (i)边塞派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等(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崔颢、刘湾、张谓等。他们的边塞之作将边塞沙场奔驰、建功伟业的英雄壮志,爱国的思想和西北的奇异壮丽之色都生动的表述出来。同时也抱怨战争对夫妻、民族之间、将军和兵士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当时社会在战争的现实面貌。 (ii)田园派 诗人代表:孟浩然、王维、储光羲、陶渊明、谢灵运等等。这些诗歌的作品都以描写山川的自然和田园的闲适生活。通过他们的笔锋生动将壮阔的山河、有恬静的村庄和秀丽的园林灵活灵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过这些诗人中也有描写边塞的作品。如王维的边塞名篇《老将行》。所以,虽为同派同人但却又展现独自的风格和特点。 (iii)浪漫主义派

隋及初唐文学

隋及初唐文学 概说 主要讲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第一章隋代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歌 一、文化环境与作者群素质 二、隋诗风貌 1.北朝入隋的作家群,重情思。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 2.杨广周围的文人,主要是从梁陈入隋的。如王胄、诸葛颖、虞世基、徐仪 等。重彩藻,沿齐梁之旧。杨广诗复杂,《春江花月夜》二首清新明快。 第二节贞观诗坛 一、太宗朝的诗人 李世民、魏征、虞世南、许警敬宗等。由“浮艳”的宫体诗转向“雅正”的宫廷诗。初唐的宫廷诗与梁陈及隋的宫廷诗有所不同。 二、王绩创造淡泊疏野的诗歌境界。 第三节上官仪(高宗龙朔诗风的代表) “上官体”绮错婉媚的特点。“六对”“八对!之说。 第四节四杰(永徽调露间的诗坛) 一、卢照邻 1.生平 2.诗歌。《长安古意》把宫体诗由宫廷带来市井。 二、络宾王 1.生平 2.诗歌。《帝京篇》写法近似于赋。五律风骨凝炼。 三、王勃

1.生平 2.诗歌 擅五律五绝。开始转向朴素和个性化。骈文《滕王阁序》。 四、杨炯 1.生平 2.诗歌。五律。 第五节沈宋和律诗 一、沈宋诗歌的内容和艺术 二、沈宋对律诗发展的贡献 第六节陈子昂 一、生平 二、思想与政治主张 1.思想复杂 (1)纵横家 (2)道有气质,可说是其家风 (3)佛家 2.以政治主张 以“安人”为核心的政治主张 三、诗歌主张 四、诗歌 1.提倡兴寄、复归正始之音的具体实践――《感遇》38首 2.“风骨”来归,表现出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登幽州台歌》和《蓟丘 览古》7首。 五、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七节诗歌意境创造的进展 一、刘希夷及《代悲白头翁》

二、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 通过《春江花月夜》探讨铺陈作为叙事与抒情结合的一种模式。 第二章盛唐诗坛 第一节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 一、张说 二、张九龄 1.生平 2.诗歌。《感遇》12首。《望月怀远》 三、贺知章 四、张旭 五、王翰 六、王湾 第二节王之涣、崔颢、李颀、王昌龄 一、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二、崔颢。《黄鹤楼》 三、李欣 1.生平 2.诗歌。 ①赠答诗,善于描写鲜明形象性格。②边塞诗。③用古诗描写音乐。 四、王昌龄 1.生平 2.诗歌 ①绝句内容:A.边塞诗。B.赠别诗。C.妇女诗。 ②艺术特色:A.“点”的表现。B.结构经营。C.语言宛转。 第三节孟浩然 一、生平 1.经历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隋代文学、初唐诗坛概况。重点:宫廷诗的发展与意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难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隋代文学概貌(581---618) 1、特点:过渡性。短命的王朝,自己的文学特点并没有形成。(似秦朝,“秦无文。”)南北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但南北文学融而未合。 2、作家:北朝入隋的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南朝入隋的有:虞世基。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春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隋最著名的诗人是薛道衡(播州)。代表作有《人日思归》、《昔昔盐》。《昔昔盐》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环境的寂寞来写思妇的孤寂凄苦,流传广泛。(唐刘?M《隋唐嘉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精读作品篇目:薛道衡《昔昔盐》、卢思道《从军行》阅读作品篇目:薛道衡《人日思归》、无名氏《送别》第二节初唐诗坛魏征《隋书?文学传序》(P219)隋文学合南北文学而保留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的柔媚、婉约,北方的粗犷、质朴,并没有合而为一。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正是初唐诗人所面临的课题。陆侃如、冯沅君认为:初唐诗坛的诗人至少在三百人。主要分为不同的两群:“王绩、陈子昂等――他们是反对齐、梁的风尚的”,“‘四杰’及沈?缙凇⑺沃?问等――他们是继承齐、梁而加以改造的”。(《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339页) 第三节宫廷诗苑(魏征、上官仪、杜审言及沈、宋)宫廷诗苑始终以其汇聚着大量高层人才,联系和沟通多种方面的创作而居于中心地位。表现在:其一,宫廷诗人占绝对多数(约9/10)。即使“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宫廷以外的诗人也曾在朝中做官。其二,宫廷诗创作数量占优势。其三,宫廷诗人地位高,集中活动京都上层,容易造成影响,且人材集中绵延。宫廷诗与宫体诗区别:宫廷诗:多应制奉和、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辞藻华美,讲求对仗。但更多地去掉了宫体的浮艳淫亵。宫体诗:以艳丽华美的

初唐诗歌精选

初唐诗歌精选 (共23首) 一、魏徵诗(共1首) 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二、虞世南诗(共1首)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王绩诗(共1首)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四、上官仪诗(共1首)

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五、骆宾王诗(共2首) 在狱咏蝉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六、卢照邻诗(共1首) 长安古意

初唐诗歌2

初唐诗歌2

第一节 隋代文学 ?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南北文学的合流 ?杨素代表作:《出塞》、《赠薛播州诗十四章》 ?薛道衡《出塞》?°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叠鼓赂龙庭。?±苍凉中有勇往向前的气概。 与初唐诗歌 ?薛道衡《昔昔盐》名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 随炀帝《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写出清丽明净的江南风物之美。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 ?1、唐太宗诗 ?唐太宗本人就承宫体余风,?°戏作艳诗?±。 ?虞世南曾谏道:?°圣作虽工,体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随之。此文一行,恐致风靡。而今而后,请不奉诏。?±太宗很嘉许他的诚恳直言,赐绢五十疋。《全唐诗》收其诗共九十九首。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还陕述怀》)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经破薛举战地》) ?2、宫廷诗的继承者虞世南 ?在陈朝时,就因为“文章婉缛”,“徐陵以为类己”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隋及初唐诗歌)【圣才出品】

第1章隋及初唐诗歌 1.1 复习笔记 一、隋代诗歌 隋文帝统一南北后,文学上直承南北朝的浮艳文风,占着统治地位。隋朝前期,一些原是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质量虽然不高,但这类作品在较短时期内先后出现,反映了一些新的风气。 1.卢思道 卢思道主要生活在北朝。他的诗曾得到庾信的赞美。《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诗中抒写了征人思妇互相思念的痛苦,并对追求功名的将军作了委宛的讽刺。语言清丽流畅,句法多用对偶,具有早期七言歌行的特色。 2.杨素 杨素是隋朝开国大臣。他的《出塞》描写塞外荒寒景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领兵出塞同突厥作战的生活体验。。 3.薛道衡 薛道衡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昔昔盐》是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写思妇想念征人的传统主题,夹杂了齐梁轻靡的词句,但能透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孤独寂寞的心境,显出了艺术上的独创性。 隋初诗风显示了南北文学开始合流的新气象。在形式格律上,隋诗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但在整个隋代,齐梁影响根深蒂固:南朝的诗人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带着很深的积习,北朝文人趋慕南朝文风,是长期形成的风气。隋炀帝即位以后,更有意识提倡荒淫享乐、粉

饰太平的宫体诗风。隋初诗坛薄弱的清新刚健气息,经齐梁诗风的冲击,被冲散了。 总之,隋诗是从南北朝向唐诗过渡的最初阶段。 二、从上官仪到沈佺期和宋之问 1.上官仪 上官仪的诗,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如《八咏应制》一诗就是典型的齐梁宫体诗。除了“绮错婉媚”的诗外,上官仪把作诗的对偶,归纳为六种对仗的方法,对律诗形式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 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是武后时代的宫廷诗人。其中,沈佺期、宋之问是在律诗形式上有重要贡献的诗人。 (1)杜审言 杜审言是文章四友中成就较高的。他写了许多应制诗,但也写了一些较有生活实感的好诗,如《登襄阳城》,气魄雄浑,笔力横壮;《春日京中有怀》是一首更接近成熟的七律。 (2)沈佺期、宋之问 沈、宋两人都还没有摆脱齐梁影响,但他们的诗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作基础,语言锤炼,气势流畅。他们两人的贡献,主要是在声律方面:①从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经验中,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②自此以后,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这的确是“词章改革之大机”。

初唐时期诗歌创作

初唐时期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一开始多抒怀言志或咏史之作,文风刚健质朴,但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诗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承应制之作,尽量在声律辞藻的应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中唐时期诗歌创作:中唐中期从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又一高潮。与盛唐相比,中唐诗歌有所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倡导、参与新乐府运动。他们有一套较系统明确的理论,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对杜甫的现实主义有所继承和发展。艺术方面,他们的乐府歌行,发展了杜甫的叙事技巧。特别是元白的一些乐府融入了传奇小说的手法,首尾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风格平易纤徐。 晚唐时期诗歌特点: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依风格可大致分为五类:以杜牧、许浑为代表的清丽感伤风格,追求语言典丽、空灵飘逸的感伤诗风;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深婉绮艳风格,李深婉蕴藉,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而温则开香艳一派;以司空图、陆龟蒙为代表的隐逸诗风;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风,贾凄清幽曲,姚平淡含蓄;以郑谷、韦庄、罗隐、杜荀鹤、皮日休等人为代表的乱世悲慨与怨刺诗风,郑谷、韦庄、皮日休乱世悲慨,罗隐、杜荀鹤怨刺讥弹 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感情: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 初唐诗坛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隋代文学、初唐诗坛概况。 重点:宫廷诗的发展与意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 难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隋代文学概貌(81---618) 、特点:过渡性。短命的王朝,自己的文学特点并没有形成。(似秦朝,“秦无文。”)南北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但南北文学融而未合。 2、作家:北朝入隋的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南朝入隋的有:虞世基。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春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最著名的诗人是薛道衡(播州)。代表作有《人日思归》、《昔昔盐》。《昔昔盐》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环境的寂寞来写思妇的孤寂凄苦,流传广泛。(唐刘餗《隋唐嘉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

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精读作品篇目: 薛道衡《昔昔盐》、卢思道《从军行》 阅读作品篇目: 薛道衡《人日思归》、无名氏《送别》 第二节 初唐诗坛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P219)隋文学合南北文学而保留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的柔媚、婉约,北方的粗犷、质朴,并没有合而为一。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正是初唐诗人所面临的题。 陆侃如、冯沅君认为:初唐诗坛的诗人至少在三百人。主要分为不同的两群:“王绩、陈子昂等——他们是反对齐、梁的风尚的”,“‘四杰’及沈佺期、宋之问等——他们是继承齐、梁而加以改造的”。(《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339页) 第三节 宫廷诗苑(魏征、上官仪、杜审言及沈、宋) 宫廷诗苑始终以其汇聚着大量高层人才,联系和沟通多种方面的创作而居于中心地位。表现在:其一,宫廷诗人占绝对多数(约9/10)。即使“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宫廷以外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及唐初诗歌 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全隋文》有36卷,作者计168人,其中文学作品不少。逮软立辑《先秦魏晋南北朝诗》中,隋诗有10卷,作者计81人。另外还有乐府和歌谣两卷。隋朝是由梁陈的浮艳文学向健康文风转变的开端时期,直接影响到其后的唐朝。隋文帝杨坚为扭转浮艳的文风,曾动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584年他下诏宣布“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治书御史学李谔在《上文帝书》中抨击六朝文风,力主崇实尚用,实为陈子昂革新诗风和韩柳古文运动理论的先驱。杨广虽为暴君,却爱好文学,诗写得不错。他的《拟饮马长城窟行》: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写得颇有骨力。沈得潜评价:“风气将转之候也”。他的《江都实宫乐词》对七律的形成有一定贡献。杨广之外,隋朝诗人中以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人的成就早出。都写过一些内容比较清新的边塞诗歌。 ⑴薛道衡 诗名早在北齐,北周任职时,已显露,南朝陈后主也常派人打听其诗作,一有新作,马上在南朝传播开来。《人日思归》人日正月初七(旧时风俗称为“人日”)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归乡的思念在春天花发前已经产生,但要回去却落在秋天南雁北飞的后头了。这首诗语短情长,质朴自然,绝无齐梁绮艳之习,唐人诗辉煌于后,此诗则不妨视作导夫先路者。薛也因此获得了“名下固无虚士的赞誉。《昔昔盐》(闺怨诗)是传诵名篇。诗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雁泥”,两句用环境气氛的冷清,烘托思妇的落寞心情,相当动人。传说薛也正因为这两句诗,触怒了忌刻残暴的隋炀帝,遭致杀身之祸(强行勒死)。 ⑵杨素、卢思道 杨素,开国功臣,其《出塞》及卢思道《从军行》都很出色。总之,有隋一代,国祚虽短,但文学成就斐然,实为唐代文学的良好开端。 唐高祖武德元年至虞宗延和元年(618~712),这是唐诗的开创时期。是扭转齐梁以来形式主义诗风,使唐诗走向健康发展的时期。唐初,诗创中仍流行南朝的浮靡文风,太宗爱好文学,但受此风影响,写过宫体诗,艳情诗一类。宫廷诗人有: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上官仪能诗善文,任秘书郎,诗歌几乎全是“应诏”,“应制”,“奉和”作品。内容:多是君臣唱和、宴会赋吟,应制奉诏之作,形式华美,内容贫乏。时一些人纷纷仿效,称“上官体”。但他对律诗格律的完善有一定贡献。高宗、武则天时期应制诗不衰。武则天诗(诏书)驾临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是否伪托,不得而知)

初唐诗人的概况以及分布情况

初唐诗人的概况以及分布情况 内容提要 初唐时期分为当政旧臣为主的诗人群体活动的宫廷诗时代和以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新起诗人的时代,他们在创作上努力突破宫廷诗风的统治,取得了一定成就,为盛唐诗的繁荣做了前期准备。 关键词:初唐、宫廷诗、四杰、陈子昂 初唐是唐朝时期第一个阶段,是相对于盛唐、中唐、晚唐的一个时期。通常认为从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玄宗开元初(713年)为百余年这一段时间。经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的痛苦之后,隋唐时代终于实现了人民所渴望的国家统一。国家空前规模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繁荣也提供了有利条件。唐代文学中,诗的成就最为突出。 一、宫廷诗的时代 初唐时期的诗人群体按时间又分为两个时代。第一代是以唐太宗的旧臣为主的诗人群体活动的宫廷诗时代。这一时期,当政的文臣多半都是深受齐梁影响的前朝遗老,唐太宗本人对齐梁文风也很爱好。带头写淫靡浮艳的宫体诗,富丽呆板的宫廷诗。在这一形势下,齐梁诗风蔓延下来,诗人代表有虞世南、上官仪,以及继上官仪之后出现在武后时代的宫廷诗人,号称“文章四友”的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他们皆为宫廷诗人。经过发展,最终形成了以“绮错婉媚”为特色的“上官体”,为此后的宫廷诗风开了先河。这一阶段还有一位在野诗人王绩,作品与宫廷诗人不同,有一定生活内容,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这一阶段的诗人群里且因跨越两朝而使得内部结合较为松散,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书家之一。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 上官仪,子游韶,陕州人。作品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他把诗的对偶,归纳为六种对仗方法,除为宫廷诗服务外,对格律诗的发展起了一些促进作用。 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初唐诗歌

第一章初唐诗歌 ?初唐诗:高祖武德元年(618) ――睿宗延和年(712) ?初唐历时近百年,为盛唐诗歌的繁盛做了三方面的准备: 1、扩大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 2、完善了近体诗歌的体式; 3、新诗歌理论的建设。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五十年,宫廷诗的时代。 主要作家是以李世民为核心,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的宫廷作家群。而“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是这一时期的诗风代表。在野诗人王绩“以真率浅疏之格”(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特立于初唐诗坛,惠及初唐四杰。 2、初唐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文坛上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视野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台阁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辟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总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 待进一步提高,但已透露了新的气息。 ?第一节初唐宫廷诗 ?整个初唐时期,宫廷文臣及帝王后妃在诗坛非常活跃,形成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他们对格律诗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贞观诗风 ?宫廷诗第一阶段。 ?唐开国后第一代诗人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大臣文士。他们认识到南北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

逐渐浮艳,尽管声律、辞藻运用方面日益精妙,但风格趣味却日益宫廷化,主旨归于颂美。 ?当时诗歌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趋势,但其创作成就离“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理想还相距甚远。 ?二、上官体 ?宫廷诗第二阶段。 ?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初进士,先 后受到太宗高宗赏识。《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存诗20首,大都是奉和应诏之作。?上官仪的诗以“绮错宛媚”著称,时人纷纷效仿,形成一种诗风,称为“上官 体”。由于其诗一出,宫廷诗风为之一变,故又有“龙朔变体”之称。?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诗的对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提出了“六对”、“八对” 之说,对律诗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六对”、“八对” ?据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引李淑《诗苑类格》,所谓“六对”是:一是正名 对,如天地对日月;二是同类对,花叶对草芽;三是连珠对,萧萧对赫赫;四是双声对,如黄槐对绿柳;五是叠韵对,如彷徨对放旷;六是双拟对,如春树对秋池。 “八对”:一曰地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五曰连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三、“文章四友”和“沈宋” ?宫廷诗第三阶段。

002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歌 隋及初唐是诗歌史上的过渡时期。在全国统一局面下,反对统治诗坛的齐梁诗风的斗争,经过曲折,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着斗争的深入,诗的内容和形式也逐渐发生新的变化。 第一节隋代诗歌 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国势渐趋富强。但是,在文学上,直承南北朝的浮艳文风,依然占着统治地位。 北周时代苏绰在文风改革上曾提倡过复古,隋文帝在公元五八四年,又继续诏令“公私文翰,并宜实录”。还惩罚了文表写得华艳的泗州刺史司马幼之。后来治书御史李谔上书指斥南朝文风是“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文帝又把这篇奏书颁示天下。这两次诏令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文坛风气,但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隋朝前期,有一些原是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曾经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质量虽然不够高,但这类作品在较短时期内先后出现,的确反映了一些新的风气。这里也多少说明了庾信、王褒诗风的影响。 卢思道(约530—582),主要生活在北朝。他的诗曾得庾信的赞美。《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

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诗中抒写了征人思妇互相思念的痛苦,并对追求功名的将军作了委宛的讽刺。语言清丽流畅,句法多用对偶,具有早期七言歌行的特色。 杨素(544—603)是隋朝开国大臣,非一般的文人。但诗写得很不错。他的《出塞》描写塞外荒寒景色:“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领兵出塞同突厥作战的生活体验。这首诗曾得到虞世基、薛道衡等著名诗人的酬和。他的《赠薛播州十四首》,回忆身世,怀慕知己,颇有隐微难言之痛。史传说这组诗“词气宏拔,风韵秀上”,是有一定根据的。 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人。曾官至襄州总管,播州刺史,后因迕逆炀帝,被害。他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昔昔盐》是他的最著名的作品: 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第二章 隋和初唐文

第二章隋和初唐文学 第一节隋代文学 在有隋一代,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处于一种混合的状态,并未融合,也即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群错落并存。 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文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薛道衡、杨素等;二是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王胄、庚自直等。北朝旧臣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南朝文人则将南朝诗风直接带入了隋朝。 1、卢思道 卢思道是由北周入隋的,其诗不失北朝诗风本色,但也受南朝诗风的影响。他与薛道衡的诗在以南朝诗风为主导的同时,多少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色。如代表作《从军行》。 2、薛道衡 薛道衡是隋朝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兼南北诗风,声韵优美,词彩华丽,笔融细腻,善于描写心理,有南朝诗歌特色。如其代表作《昔昔盐》,另外,如《出塞》二首、《渡北河》等诗亦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有北朝诗风的豪宕之气。《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3、杨素 诗文苍凉刚劲,是隋朝北方诗风的代表。如其代表作《出塞》二首。 4、其它诗人: 在隋文帝时代,南、北两种诗风是同时存在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但到了炀帝即位以后,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明显地朝着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了。隋炀帝杨广所作的一些乐歌,能称得上清丽明快。如《春江花月夜二首》,再如《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相传作于隋炀帝大业末年的无名氏的《送别诗》,也值得一提: 杨柳青青江水平,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沈德潜在《古诗源》里评此诗云:“竞似唐人手笔”。 总观隋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到了隋代末年,《送别诗》出现,则预示着南北诗风合流的新趋势,代表着思想和艺术均健康发展的新歌新潮流。因此,《送别诗》的出现,预示着由齐、梁诗风向唐诗转变的广阔前景。 第二节唐初宫廷诗人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贞观诗风 1、文学思想。 反绮艳,文质并重。 魏征在《文学传序》中言:“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 在诗歌历史上,唐代一直显得极其耀眼。唐诗,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足以见其对于唐朝文学的代表性意义。在文学史上,一般将唐朝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而初唐往往指从唐618年建立到八世纪初年为止,共一百多年时间。 在这一时期,七言古诗、律诗能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对诗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诗人,先将其分为初唐前期与后期进行简单介绍。 初唐前期 初唐诗歌前期仍处于齐梁遗风的影响下,故轻靡琦艳的宫体诗仍占主导。“” 1.上官体 指的是由宫体诗人上官仪所创造的一种诗歌风格。上官体承袭了齐梁轻靡、浮艳的宫体遗风。上官仪的诗歌内容多为对帝王的应和称颂,“绮错婉媚”,辞藻典丽。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的主张,受到时人的追捧,影响极广。《全唐诗》卷二收其诗共二十首。 2.王绩

王绩(585年-644年),字无功,是唐初的一位隐逸诗人。其诗主要表现其隐逸生活以及对于现实的不满,主要题材以“酒”为主,文字浅显,风格质朴。与宫廷诗人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存诗五十余首,代表作《野望》。 初唐后期 到了后期,齐梁诗风仍有其影响,但追求新诗风的趋势也已经出现。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四杰》中称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他们的诗歌突破了宫体诗的桎梏,使诗歌的题材从宫廷走向社会,抒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愤懑不平之气。初唐四杰的创作,使诗歌的内容和题材得到了拓展,对七古的正式成立和律诗的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2.沈宋 沈宋指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的诗歌大多是“应制诗”,总体价值不高。沈佺期的《独不见》、《杂诗》以及宋之问的《度大庾岭》尚可。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五言律的确立,以及在创作中对七律的实践,完成了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见杨子怡《唐代文学讲

第三讲 初唐诗歌

第三讲初唐诗歌 一、初唐诗歌概况 初唐诗歌——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 1.从时间上说,初唐诗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五十年,是延续齐梁诗风,宫廷诗占据主要地位的时期。 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齐梁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2.从风格上说,初唐诗歌逐步把北方文学质朴劲健之气与南方文学清新明媚之风相融合,使唐诗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 3.从形式上说,初唐诗歌完成了从“永明体”到格律诗的进程。 (一)隐逸诗人王绩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龙门)人。 王绩是最早的唐代诗人。其诗多以田园的闲适情趣为内容,风格平淡自然,摆脱了南朝诗歌的雕饰华靡的习气。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的诗歌是唐初诗坛清新朴素的别调,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构成了时代的一个不协调的异体。 王绩上承陶渊明,下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六朝山水田园诗到唐代山水田园诗之间的过渡诗人。 (二)宫廷“艳妇”上官仪 上官仪(约608~664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上官仪是太宗朝后期和高宗朝初期重要的宫廷诗人,也是初唐宫廷作家,齐梁余风的代表诗人。 早春桂林殿应诏 上官仪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这是上官仪应唐太宗之命而作的应诏诗。“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生动地勾画出初春灵动的美景,以动写静,远景与近景结合,天上与地下辉映,体现出诗人的杰出写景技巧,是本诗的警句。 上官仪诗歌被称为“上官体”,其特点:“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绮错婉媚”是指词藻的典雅优美和花样翻新,诗风的委婉与柔媚。 “上官体”是唐代诗人第一个自成一体的风格称号,也是唐初宫廷诗的代称和标志。 所谓“宫廷诗”,主要指长期以文学侍从或朝廷重臣身份,集于君主周围的诗歌活动和在宫廷范围内创作的诗歌,以及其他创作于宫廷之外却带有宫廷趣味的作品。 宫廷诗的内容一般浮华空泛,多为应制、奉和、应诏之作,注重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宫廷诗在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讲究对偶,有形式主义倾向 宫廷诗在风格上表现为绮靡、卑弱。 (三)走出“宫廷”的杜审言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樊),实洛州巩县(今河南)人。 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齐名,四人合称“文章四友”。 “四友”皆为高宗、武后朝的宫廷诗人。 “四友”皆以格律诗著称,对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杜审言诗歌成就最高,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此诗大约作于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时。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虽写宦游思归题材,透露出气象不凡的新格局。

古代文化常识之【隋及初唐诗坛】_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隋及初唐诗坛】 古代文化常识之【隋及初唐诗坛】 1、唐代初年,旧陈、隋入唐的宫庭诗人仍“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用诗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点缀升平。这些诗人中最有名的是宫庭诗人上官仪,他的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仪把六朝以来的对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这些法式成为后人写作律诗的规范。 2、在初唐诗坛上,诗人王绩是位较突出的诗人,他的《野望》不仅风格澹远,而且已是成熟的五律了。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开一代新诗风。 3、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都是七世纪下半期“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他们凭自己的创作登上初唐诗坛,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杰”中,卢骆可能比王杨时代稍早些,卢骆发展了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律。 4、“四杰”的创作有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他们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杰”中卢洛由陈隋入唐,其诗仍有“宫体诗”的韵味,其歌行体是“宫体诗”的新发展和新改造;五律到王杨手中才开始定型,是五律的奠基人。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算是当时最好的五律了,其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6、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充分肯定了四杰的地位。 7、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是其代表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其中的名句。 8、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 9、沈佺期、宋之问的主要成就是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10、和沈、宋同时,工于律诗的人还有不少,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被称为“文章四友”。 11、陈子昂的诗歌主张见于他的《修竹篇序》中,他以复古为革新,主张继承建安风骨、正始之音。 12、陈子昂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感遇》三十八首是其代表作。其《登幽州台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全诗只有四句,前二句写自己的孤独,后二句写人生之有限,感情深沉蕴藉。

诗歌唐朝

诗歌唐朝 诗歌唐朝(一)唐诗气象 画外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能具有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而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一个朝代——唐朝和一种文学体裁——诗歌联系在一起称呼,也说明了历朝历代的人们对唐诗的认可。那么,唐诗为什么能在历朝历代都得到人们的推崇?它究竟好在哪里?唐朝有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南京大学中文系莫砺锋教授做客《百家讲坛》,将为您精彩讲述《诗歌唐朝》系列节目之唐诗气象。 莫砺锋: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讲唐诗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就是讲一讲为什么要读唐诗?中国古典的诗歌史非常长,从《诗经》、《楚辞》开始一路就有了,一直到元、明、清都有,那么,在这么一部诗歌史中什么阶段的诗最好呢?我们说唐诗是诗中的诗,唐诗最好。那么唐诗好到什么程度?怎么个好法?我们看看历代的诗歌成就最接近唐诗的是宋诗,就是元、明、清的都要比较差一点,宋诗最接近唐诗,那么宋代的诗人对唐诗就有非常高的评价。我们看北宋三大诗人之一王安石,王安石说过一句话,说:“时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老杜就是杜甫,就是世界上好的句子都被杜甫给写完了。他又说一句话:“世间俗语言(就是通俗的好的句子),已被乐天道尽。”乐天,就是白乐天就是白居易。就是王安石认为典雅的好的诗句,优美的句子都被杜甫写光了,而通俗一点好的诗句都被白居易写光了。那我们看看王安石他作为一个大诗人,他有这样一种感受,觉得唐朝的诗人太了不起,几乎把所有的好句子都写掉了,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子?我们举一个例子:北宋初年有一个诗人叫王禹偁,也是比较有名,当然比不上王安石了,王禹偁有一年被贬官,从当时的首都就是开封一直贬到陕西的商州。商州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偏僻,比较落后一点的地方,那么王禹偁贬到那里,做一个闲官,做一个副使没有什么实际职务的就是闲差,他当然心情也不太好,他的生活过得也不太好。一个春天,王禹偁家里有一个小院子,他家的小院子,他种了一棵桃树,一棵杏树,到了春天,桃李花开了,他在一个早上起来一看,刮了一夜大风把他的桃树、杏树这个树枝,很大的树枝刮断了,断了呢但是没有完全脱离,折掉了,什么状态呢,就是这样的状态——断了,但是树皮还连着,下面靠在地上,那个根部还连在树上面,但是这个树枝上依然是繁花怒放,就是花还开得很好,上面还有一个鸟站在上面,王禹偁就写一首诗,他说:“两株桃杏映篱斜(就是有两 棵桃树、杏树,在篱笆旁边长着,斜斜地长着),妆点商州副使家(我是商州的一个副使,一个小官,我家里本来很寒碜不漂亮,但是有了这个桃树、杏树妆点一番就有一些春光,家里就好看一些了)。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树枝花(为什么春风不容得我?我本来可以欣赏桃花、杏花,但它现在故意把它吹断掉,刮断掉,这样呢这个树枝就垂下来了)。 诗歌唐朝(二)诗抒胸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