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_CRP_IMT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_栾艳霞

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_CRP_IMT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_栾艳霞

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_CRP_IMT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_栾艳霞
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_CRP_IMT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_栾艳霞

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C R P、

I M T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

栾艳霞

(泰山慢性病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C H D)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其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106例老年C H D患者[C H 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 A P)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 A P)66例]及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 s-C R 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M T),并对C H D组血清h s-C R P及I M T行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C H D组血清h s-C R 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U A P为著(P<0.05、<0.01),且U A P患者颈动脉I M T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C H D组血清h s-C R P水平与颈动脉I M T呈正相关(r=0.581)。结论 C H D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呈正相关,及时检测血清h s-C R P水平与颈动脉I M T对其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绞痛,不稳定型;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0)23-0061-02

高敏-C反应蛋白(h s-C R P)是与动脉粥样硬化(A S)发生和发展有关的促炎因子[1],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M T)是可以反映A S早期病变的可靠指标,但系统探讨两者相关性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2007年2月~2009年8月,我们共为106例冠心病患者(C H D)进行血清h s-C R P及颈动脉I M T测定,现报告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旨在为C H D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106例老年C H D患者

(C H D组),男55例,女51例;年龄62.7~75.5岁,平均69.6岁。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诊断标准,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 A P)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 A P)66例(初发劳力型17例,恶化劳力型13例,静息心绞痛19例,梗死后心绞痛9例,变异型心绞痛1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2.1~74.8岁,平均68.7岁;均排除C H D。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h s-C R P及颈动脉I M T测定 ①血清h s-

C R P:两组均于清晨(C H D组为入院次日)空腹抽取静脉血3m l放入普通干试管中,即刻采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 s-C R P水平。②颈动脉I M T:均采用美国A L T公司H

D L5000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检测,取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2]。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 P S S10.0F o r W i n d o w s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配对t 检验,C H D组血清h s-C R P及颈动脉I M T的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血清h s-C R P和颈动脉I M T比较见表1。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显示,C H D组血清h s-C R P及颈动脉I M T呈正相关,r=0.581。

表1 两组血清h s-C R P和颈动脉I MT比较(x±s)

组别n h s-C R P(m g/L)颈动脉I M T(m m)

C H D组106

 U A P663.92±1.02■#1.16±0.05■

 S A P401.51±0.17*1.06±0.02

对照组401.07±0.110.71±0.0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S A P比较,#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炎性因子在C H D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h s-C R P是一项表现健康人发生冠心病事件危险性的独立预测指标,对血脂水平正常或低水平升高者h s-C R P仍有独立预测价值。许多前瞻性研究证实,在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个体中,h s-C R P 是其将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预测指标,且为将来发生首次冠状动脉疾病的强有力预测指标。内科健康研究(P H S)和女性健康研究(W H S)显示, h s-C R P比其他生化指标对C H D危险性的预测价值高的多;在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等多变量分析过程中,仅h s-C R P和T C/H D L-C有单独预测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炎症贯穿于A S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3],其中U A P多为在不稳定斑块

61

山东医药2010年第50卷第23期

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管腔内形成非闭塞性血栓,导致远端心肌急性缺血所致[4,5]。

H a s h i m o t o等[6]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h s-C R P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活动的一个标志,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无关,发生斑块事件患者的h s-C R P水平高于未发生斑块事件者。本研究显示,C H D组血清h s-C R 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U A P为著,且U A P患者颈动脉I M T显著大于对照组;C H D组血清h s-C R P水平与颈动脉I M T呈正相关。提示U A P患者体内存在炎性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炎症可能参与斑块破裂及U A P的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C H D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且两者呈正相关,及时检测血清h s-C R P水平与颈动脉I M T对其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B a u t i s t a L E,L o p e z J P,V e r a L M,e t a l.h s-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a i n a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i s kf a c t o rf o re s s e n t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J].JH y p e r t e n s,

2001,19(5):857-861.

[2]叶平,王节,尚延忠,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9,15(1):22-25.

[3]R i d k e r P M,C u s h m a n M,S t a m p f e r J M,e t a l.P l a s m a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a n dr i s ko f d e v e l o p i n gp e r i p h e r a l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J].C i r c u l a t i o n,1998,98(7):731-733.

[4]M e h t aJ L,S a l d e e nT G,R a n dK.I n t e r a c t i o nr o l eo f i n f e c t i o n,i n-

f l a m m a t i o n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 r i s k f a c t o r s i n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a n d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J].J A M C o l l C a r d i o l,1998,31(5):1217.

[5]J a c k s o nL A,C a m p l e l l L A,K n oC C,e t a l.I s o l a t i o no f c h l a m y d i a

p n e u m o n i a f r o m ac a r o t i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p l a q u es p e c i m e n[J].J

I m f e c t D i s,1997,176(19):292.

[6]H a s h i m o t o M,K i t a g a w a Y,H o u g a k uH,e t a l.h s-C-r e a c t i v ep r o t e i n

i s af a c t o r o f t h e i n t i m a-m e d i a t h i c k n e s s i nc a r o t i da r t e r y[J].C i r c u-

l a t i o n,2000,104(11):63-67.(收稿日期:2010-03-01)

·护理园地·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60例手术配合体会

王春莲,韩一南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口570102)

经皮肾镜取石术(P C N L)是通过建立皮肤到肾集合系统F21~F30的手术通道,放置输尿管硬镜进入肾盂和肾盏内,对上尿路结石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术方法。2006年9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P C N 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60例,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男42例,女18例;年龄31~78岁,平均53岁。术前均经B超、腹部平片(K U B)、静脉肾盂造影(I V P)或C T检查确诊为肾多发性结石,其中移植肾结石2例、孤肾结石5例,结石直径最大6 c m。均于全麻下行P C N L,患者先取截石位,经尿道逆行插入F5~F6输尿管导管至患侧肾,留置尿管;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将患侧腰部垫高10c m,在B超定位下选择穿刺点,穿刺成功后置入斑马导丝,自筋膜扩张器沿导丝分别以F8~F16导管扩张,用金属扩张器扩至F21范围并留置工作鞘,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以硬质肾镜在电视显像系统监视下,用E M S弹道碎石装置粉碎结石并吸引出,稍大结石以取石钳取出,术毕常规放置F5~F7双“J”管及肾造瘘管。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m i n~5h,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d。

手术配合:①术前:手术室护士术前1d到病房访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各种检查结果等,耐心介绍手术室基本情况、手术基本过程、注意事项及优点等,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选择较大手术间手术,室温调节在24℃左右;准备器械、物品,并确保手术仪器性能良好,主要包括W O L F膀胱镜及经皮肾镜各1套,输尿管硬镜、取石钳和配套的瑞士E M S弹道碎石系统,肾穿刺针,F8~F16筋膜扩张器及金属同轴扩张器,斑马导丝2条,F4~F7输尿管导管;F5和F6双J管;F14和F16肾造瘘管,显像系统1套,灌注泵,3000m l生理盐水及Y型灌注管,无菌敷料包。②术中:a.麻醉成功后协助患者取截石位,腘窝部垫以保护垫,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插管成功后协助患者将体位转为俯卧位,放平肢体时动作应缓慢(双侧分别放下)并注意患者呼吸循环、四肢循环功能变化,将头部置于有槽的啫喱头垫上,腹部及肘部以软垫保护,肩肘呈90°,同时使踝关节保持功能位。b.手术野常规消毒后用脑科手术薄膜敷贴,其一长带下端垂于污物桶内,以利术中冲洗液和结石收集。c.将套好无菌套的B超探头线固定于患者患侧腰部上方,电子摄像系统、B超及麻醉机分别置于床头两侧,超声弹道碎石机和水泵位于患侧,无菌器械台位于床尾;准确连接各种导管、摄像头、纤维导光束、Y型灌注管等,根据术者操作需要调节摄像系统明亮度;调整液压灌注泵的流量为115 L/m i n、压力调至100c m H

2

O,以形成连续或脉冲较强的水流;设置E M S超声弹道碎石机参数,使击碎的结石最大直径<2 m m,以便顺利排出;注意更换灌注液、调节冲洗液温度在20~30℃。d.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引流液和尿液颜色,在顺应呼吸循环功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的前提下,体位以患者舒适、安全、利于观察为原则。③术后:a.术毕将患者转回病房时妥善保护肾造瘘管,引流液颜色较红时应暂夹管,使肾内压升高压迫止血,与病房护士作好交接班。b.术毕器械清洗前打开各关节,用1∶270的鲁沃夫清洗酶浸泡2~5 m i n后以清水清洗,放入全自动清洗机内清洗、烘干,并将器械置于通风、防尘、防潮的专用器械柜内;内窥镜器械应有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时保养。

62

山东医药2010年第50卷第23期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 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 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 7天至术后7 - 12天。 炎症反应一方面通过致炎因子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炎症介 质来实现;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结合发挥活性,炎症介质作用于细胞后可进一步引起 靶细胞释放次级炎症介质从而放大或抵消初级炎症介质的作用。不管机体遭受何种刺激, 宿主对炎症反应的总体特征非常相似,然而不同的损伤涉及不同类型的细胞,导致不同炎 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引起系统性和局部性损伤。通常术中的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又进一步加强了手术以及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如此恶性循环终将导致组织损伤而增加手术后临床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 目前,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法、药物对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细 胞因子是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中细胞之间交流的信息分子,它们通过效应细胞表面相应的 受体对细胞生长、成熟和修复产生调控作用。创伤、应激、感染等是影响围术期病死率的 重要因素,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总结各种炎症因子的特点、围术期使用不同药物和麻醉方式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1. 炎症细胞因子 多达20%的肿瘤源自于慢性炎症,大部分的实体瘤都有炎性渗出物。免疫细胞对肿瘤 的发生、生长和进展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且很多这些效应都是由促炎症细胞因子介导。在所有细胞因子中,TNF和IL-6具有促进肿瘤发生的效应,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TNF和IL-6 作为肿瘤相关炎症和肿瘤形成的主要调节因子,使得它们在癌症的辅助治疗中成为很受欢迎 的研究目标。因此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的ELISA方法检测

实验报告

1.取已包被抗体并完成封闭的酶标条2条,分别装于酶标架上。在每条酶标条的1~6孔分别加入稀释液100微升。 2.向第6、7孔加入分别加入2000pg/ml PGFβ1标准品100微升。 3.用加样枪吹吸混匀第6孔的液体,注意避免气泡形成。混匀后其浓度约为1000pg/ml。 4.再吸出100微升加入第5孔,吹吸混匀。其浓度变为500pg/ml。以此类推,一直加到第2孔。吸去多余的100微升。 5.向第8、9孔各加入100微升样品1。10、11孔加入100微升样品2. 6.封口膜覆盖酶标板,防止水分挥发。 7.将酶标板置于37℃温箱孵育120min。 8.取出孵育后的酶标板,揭开封口膜,甩去孔中液体,注意甩动方向,避免液体流入相邻酶标孔,造成交叉污染。 9.加入洗涤液,注意不要溢出至相邻孔,造成交叉污染。静置3min后甩去孔中液体,重复以上洗涤过程4次。在吸水纸上拍干孔中液体。 10.每个孔各加入酶标记抗体100微升。封口膜覆盖酶标板,将酶标板置于37℃温箱孵育60min。 11. 取出孵育后的酶标板,揭开封口膜,甩去孔中液体。再加入洗涤液,静置3min后,甩去孔中液体,重复以上洗涤过程4次。在吸水纸上拍干孔中液体。 12. 每个孔各加入底物A 100微升,再加入底物B各100微升。晃动酶标板混匀。将酶标板放入37℃温箱孵育15min显色。 13. 取出孵育后的酶标板,见酶标板孔中液体呈蓝色。 14. 每个孔各加入终止液100微升,可见液体变成淡黄色。 15.用酶标仪在450nm处测OD值。结果如下: 16. 分析结果: 将2组标准品的OD值和标本1、标本2的4个副本的OD值合并得到平均值。根据各自的OD值,在半对数坐标上标出62.5、125、250、500、1000、2000这6个不同稀释度标准品所处的位置,将6个点连线集会成标准曲线。

NDV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测定

NDV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测定 【实验目的】 1. 学习抗血清制备的基本原理,掌握兔和小鼠免疫注射方法、兔颈动脉放血、小鼠眼球采 血技术。 2. 学习双向琼脂扩散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的基本程序和结果判读方法。 3. 学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基本原理,掌握间接ELISA的基本程序和结果判读 方法。 4. 学习免疫印迹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免疫印迹记实验的的基本程序和结果判读方法。 PartⅠ. NDV抗血清制备 一、实验原理 将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注入健康动物体内后,抗原可刺激机体相应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特异性抗体。待动物血清中存在大量抗体时,采集动物血液,分离析出血清,便得到所需的抗血清(免疫血清或抗体)。由于抗原性物质通常具有多个抗原决定簇,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形成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各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免疫血清中实际上是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所以这种免疫法获得的免疫血清又称为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获得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血清,除了抗原的因素外,还需注意动物品系的选择、抗原注射的浓度、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及注射途径等。对于免疫原性较弱的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类抗原)要加入佐剂,以增强免疫性。 本实验介绍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抗血清的制备过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又称亚洲鸡瘟病毒、伪鸡瘟病毒或禽肺脑炎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中的位置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黏病毒属(Paramyxovirus)中的一个种。该病毒主要危害鸡、珠鸡和火鸡,在被侵袭的鸡群中迅速传播,强毒株可使鸡群全群毁灭。以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Ulster 2C株)灭活油剂苗多种途径免疫兔和小白鼠,制备新城疫病毒抗血清。 二、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 仪器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因子是可溶性蛋白,在淋巴细胞应答中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可以具有多重功能,作用于多个细胞亚群并可在不同亚群细胞表达。早期细胞因子表达与T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是基于特定克隆细胞的激活。尽管研究应用T淋巴细胞克隆证明了不同细胞因子的合成,如Th1(IL-2,IFN-γ)与Th2(IL-4,IL-5,IL-10),但这些研究很难推广,因为T细胞克隆与体内T细胞功能相关性还不清楚。 活化的T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至细胞外,而流式细胞仪仅能检测细胞内的抗原,所以应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细胞外,方法为破坏高尔基体,因细胞因子(即各种蛋白)在合成后需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才能到达细胞膜,然后通过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作用将细胞因子分泌至细胞外。因此破坏高尔基体即可切断细胞因子的转运途径,干扰其分泌。近来,Jung与Picker采用了Brefeldin(BFA)与monensin等药物预孵检测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的方法。这一方法阻断了胞内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使得细胞因子聚集,蓄积,增强细胞因子信号可被流式细胞仪检测。 胞内细胞因子染色与传统的检测可溶性蛋白的方法如ELISA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该法从单个细胞水平检测内多个细胞因子的同时,还可标记各种细胞表面分化抗原以及活化分子、趋化因子受体和黏附分子等,从而区分表达特定细胞因子的细胞亚群及其表型特征。使用特定刺激剂研究细胞因子应答是细胞因子研究中的重大进展。早在1986年,Mosmann等应用Th细胞克隆技术和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发现小鼠CD4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亚群,可分为Th1和Th2两个功能不同的独立亚群。后来在人类的CD4细胞群中也发现了Th1和Th2细胞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γ和TNF-α等,介导与细胞毒和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参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在抗胞内病原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和IL-10,其主要功能是刺激B细胞增殖并产生抗体,与体液免疫有关。应用该方法,在细胞水平该方法证明了人与鼠的淋巴细胞都存在1型与2型分化,且这些分化在特定细胞因子增强时可被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复习课程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 康教育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方法通过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形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重点进行基础知识、饮食、心理、运动、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患者医疗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疾病复发频率,促进了患者康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老年人冠心病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其中以中老年人多见,也是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已经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的广泛关注。有资料表明,许多老年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关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教育问题,系统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共83例,男53例,女30例,年龄60~79 岁,平均62岁,其中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2、健康教育前评估 患者入院后,护士根据患者病情了解其对疾病知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知识知道多少,最后根据患者或家属的叙述制定宣教计划。由于每位患者的知识层次不同,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也有很大差异,获得知识的渠道千差万别,如果对每位患者按统一的标准教育计划进行宣教,势必会在某些患者心中产生多余或不理解的感觉,护士只有通过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纠正患者偏差,才能引起患者对宣教知识的兴趣。 3、健康教育方式 根据参加人数的不同,我们目前采用了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教育方式。因本组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部分活动不便,故单人指导方式应用广泛,个别时候二者并用。 3.1 单人指导患者住院期间由主管床位的护士利用晨间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人手一册,对视力尚好的患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兽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动物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ELISA检测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的类型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检测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第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猪瘟病毒检测ELISA、禽流感病毒抗原捕获ELISA,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 ②.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乙肝HBs的检测常采用本法。本法关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需要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于间接法。此外,该方法不受被检动物种属差异的限制。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一)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引起一系列细胞形态与生化特性变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增生繁殖,最后演化为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特性的球蛋白,其分子量很大,含有100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均由其共同抗原的两个相同的轻链(L链)和具有特异性抗原的两个不同的重链(H链)组成。 1分类 根据重链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五类: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1.1IgG IgG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也是唯一能通达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根据IgG的重链氨基酸顺序的差别,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各亚类。IgG是主要抗感染抗体,对各种细菌、病毒有抗体活性,并有激活补体的作用。 1.2IgA IgA是分泌液中主要抗体,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类。存在于血清中的称血清型IgA,存在于泪液、乳汁、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分泌液中的称分泌型IgA,对局部粘膜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1.3IgM IgM可分为IgM1和IgM2两个亚类。是抗原刺激最先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有较强的固定补体、溶解细菌及细胞的能力。IgM是抗革兰氏阴性菌和异体红细胞的主要抗体,也是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1.4IgD 其作用与过敏反应有关。据报道,IgD可对某些抗原起反应,如青霉素、胰岛素、核抗原、甲状腺抗原等。它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构成早期的膜受体,具有识别抗原,制动B淋巴细胞的分化作用。 1.5IgE 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具有亲细胞特性。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故属亲同种细胞性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过敏原即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作用,使细胞释放介质,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过敏反应,还具有抗寄生虫感染作用。 2正常参考值 IgG:8~16g/L,IgA:1~4g/L,IgM:0.5~1.9g/L,IgD:0.01~0.4g/L,IgE:0.001~0.009g/L。3临床意义 3.1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取决于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速率以及由体内丢失的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合成不足,丢失增多和分解加快引起。合成不足: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合成缺陷所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性联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婴儿暂时性丙种球蛋白低下症、伴IgM升高的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乏症、选择性IgM缺乏症、选择性IgG亚类缺乏症等。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肿瘤等。丢失增多:从胃肠道丢失的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癌肿、吸收不良综合征、淋巴瘤、肠淋巴管扩张症。从皮肤丢失的有急性灼伤、特异反应性皮炎。从浆膜腔丢失的有胸膜炎、腹膜炎、反复抽胸腹水。从肾脏丢失的有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膜性、增殖性)、肾静脉血栓形成、SLE和淋巴瘤。主要是由于蛋白从尿中丢失或毒素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后者首先影响IgM,其次影响IgA,然后再影响IgG。分

老年人跌倒地相关因素与预防

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与预防 赵慧华 跌倒, 即“不是自己的意志而膝部、手等接触地 面或更低处, 也包括从楼梯、架子或自行车跌落[ 1] 。”每年约30% ~40% 的老年人跌倒1 次或多次, 而且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递增[ 2]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1/ 3 的人跌倒1 次或多次[ 3]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 2] 。我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 5亿, 按30%计算每年将有4000 多万老年人发生至少4000 万次跌倒。老年人跌倒往往导致机体创伤、功能状态衰退、自信心下降、社会参与减少等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故为威胁老人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5] 。跌倒在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同时, 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它是英国75 岁以上老年人损伤后的主要死因[ 6] , 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的第6 位, 每年跌倒的医疗总费用超过200 亿美元。在我国, 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 亿人民币。北京海淀区, 跌倒是老年人伤害的首位死因[ 3] 。跌倒作为老年人特有的症状与意外事件, 越来越为全社会特别是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成为临床护理人员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 为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1 跌倒的相关因素 1. 1 生理因素 老年人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速度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降低。研究表明[ 4] : 在动态平衡仪测试中老年人反应时延长, 有明显的不稳。表明随年龄的增加传导神经和中枢整合能力明显失效。65 岁以上的妇女, 多数人的跌倒与感觉降低、摇摆较大、躯体感觉较差以及反应时延长和平衡功能被

早期肺癌的血清七种自身抗体检测.docx

早期肺癌的血清七种自身抗体检测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早期没 有明显的临床特征,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非常困难, 85% 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手术治愈的机会,大大影 响了肺癌患者的生存, 5 年生存率只有 16% 。血清肿瘤自身抗体谱检测具有无创、无辐射暴露风险,敏感度高、阳性准 确率高达 90% ,能同时检测早期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早期发现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基于循环肿瘤抗体 (Circulating Antibody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七种自身抗体检测”临,床研究表明,其对于 8mm 以下的结节、 8mm 到 20mm 之间肺部结节都有 90% 的阳性准确率。以下就对这 7 种抗体进行简要的介绍: GAGE 7 :属于肿瘤 /睾丸抗原,只表达于恶性肿瘤以及睾丸组织。该蛋白具有抗细胞凋亡的活性,其 自身抗体在鳞状细胞肺癌的早期可检出。 PGP9.5 :神经元胞 质白基因产物 9.5 。其表达不依赖于神经的分化而独立存在,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肺癌中有大量表达。 CAGE :只表达于恶性肿瘤和睾丸组织,因此被称为肿 瘤/睾丸抗原。它的表达量与细胞周期有关,在癌细胞中激活ERK和p38蛋白并增加肿瘤细胞的扩散。MAGE A1 :只表达于恶性肿瘤和睾丸组织,因此被称为肿瘤/睾丸抗原。MAGE A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SOX2 :能够诱导肿瘤癌信号EGFR及BCL2L1,促进肺 癌细胞的增殖、存活;同时SOX2 还是 I 期肺腺癌预后不佳 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与复发风险相关。p53 :是最早发现的 抑癌基因之一, p53蛋白能调节细胞周期以及避免细胞癌变 的发生。在许多癌症病例中,p53基因突变导致的p53蛋 白失活是癌症产生的一个重要步骤。GBU4-5 :属于ATP结合 RNA 解旋酶,在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肿 瘤特异性和免疫原性。早期肺癌的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其技 术核心是肿瘤免疫应答机理,与传统的抗原类标志物相比, 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有天然的高特异性与免疫生物放大信号 系统等独特优势,已经成为国际上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应用的 技术发展趋势。

预防跌倒相关药物知识须知

预防药物相关性跌倒须知 跌倒是住院病人最常发生的意外。医药专家们研究认为,一大部分跌倒与所服的某些化学药物有关,因此预防跌倒应从认识药物开始。 一、为何药物会增加跌倒风险? 因为许多化学药物,对脑和心血管系统都有影响,从而影响行走和站立时的稳定,也就易于发生跌倒。一般认为凡是能引起眩晕、忧郁、镇静、心律不齐、延缓反应时间、体位性低血压、认知功能受损、步态不稳等反应的药物,都会增加病人跌倒的机率。据报道,54%跌倒与药物使用相关。 二、哪些药物易致跌倒? (一)利尿剂和缓泻剂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增加病患如厕的频率。 (2)低血压。 (3)水、电解质紊乱。 2、易造成跌倒时机:由病床至厕所的整个过程。 3、常用药物 (1)利尿剂:呋塞米、乙酰唑胺、双氢氯噻嗪、吲达帕胺、螺内酯。 (2)缓泻剂:果导、甘露醇、福松、杜秘克。 (二)鸦片类止痛剂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降低警觉性。 (2)影响认知功能。 (3)镇静作用。 (4)肌肉松弛。 (5)眩晕。 2、易产生跌倒时机:第一次使用或剂量改变时。 3、常用药物: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吗啡(美施康定)、曲马多、多瑞吉。 (三)降压药 1、易造成跌倒原因: (1)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 (2)减少脑部血流灌注。 (3)肌肉无力。 (4)眩晕(钙拮抗药)。 2、易产生跌倒时机:血压波动大时。 (1)最近开始使用。 (2)改变药物、剂量。 (3)并用多种降血压剂。 (4)其他因素造成血压不稳定时。 3、常用降压药 (1)利尿降压药:呋塞米、乙酰唑胺、双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螺内酯。

冠心病的护理心得

冠心病的护理心得 内科:金英 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多,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介绍10名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1.病情观察:了解患者发生心绞痛的诱因,发作时疼痛的部位、性 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伴随症状等,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及时通知医生。 2.一般护理: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 油。 3.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很重要。冠心病病人大多由于心 理压力大,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常产生恐惧感,情绪变化很大。 护理人员就要从主观上帮助他们,可通过引导患者与那些比他们患病严重的病人进行比较,列举康复患者事例,引发患者的积极情绪,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所患疾病的认识、治疗及护理,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欠缺,有人顾虑长 期服药,产生耐药性,一旦病情恶化就无药可用了。因为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种类很多,只要遵医嘱按时用药,就可以减少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例如心绞痛发作时,嘱咐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嚼碎后继续含服,应在舌下保留一些唾液,以利药物被唾液

迅速溶解而吸收。 5.健康指导:不良的生活方式会使病情加重,强调改变病人的行为 的重要性,护理人员使他们学会去防病和了解健康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病情进行防治。 例如(1)季节的变化对病情有什么影响,怎样预防复发? (2)吸烟饮酒有哪些危害? (3)注意饮食以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为原则,病情较重伴有水肿、尿少者应严格限制食盐;高血压和心衰的病人,也应限制食盐的摄入,吃东西时不宜太咸,有尿酸增高的病人,应限制豆制品的摄入,适当补充纤维素,多食水果蔬菜,少量多餐,进食宜七分饱,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4)坚持锻炼,要根据个体、季节、年龄、体力、心功能、血压等来调节锻炼强度,避免剧烈活动,应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 (5)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 2013.11.20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分泌的蛋白质,在体广泛参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刺激造血系统、刺激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重要生理活动,?在抵抗外来病原及维持机体环境平衡中均起重要作用。某些刺激因子也可导致一些细胞因子超量表达,或表达减少,从而参与疾病的发病及病理过程。 1、免疫学检测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细胞因子作为抗原进行定量检测。?如免疫斑点法、ELISA法、RIA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均已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 2.、生物学测定法其原理是根据细胞因子对特定的依赖性细胞株(即靶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增殖细胞中的DNA的合成或酶活性为指标,间接推算出细胞因子的活性单位,如对IL-1、IL-2等细胞因子活性的检测。亦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对特定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或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如对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的生物活性测定。 3、分子生物学测定法目前采用的技术有各种印迹法、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PCR等。通过检测细胞细胞因子的基因组成或mRNA量,推算出细胞因子的合成量。 . .

一、IL-1的检测(生物活性测定) 产生IL-1的细胞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为单核-巨噬细胞。IL-1可分为IL-1α(?也称酸性IL-1,pI=5.0)和IL-1β(中性IL-1,pI=7.0)。两者的分子量和生物活性相似,?只能用抗体检测方法才能区别,常用的生物学测定法对两者都适用。IL-1?的生物学活性广泛,其检测方法亦较多,包括有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D10G 4.1细胞增殖法及L929细胞增殖法等。IL-1反应细胞增殖可以通过活性染料染色,显微镜直接计数,3H-TdR或125I-UdR的DNA掺入量或以活性细胞代率为指标来表示。本试验介绍L929细胞增殖MTT比色法。 (一)IL-1的诱生 体外试验可用LPS等有丝分裂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或用 P388D1(鼠),THP-1(人)细胞株制备IL-1。本试验以小鼠巨噬细胞制备IL-1。 1、取6~10周龄BALB/c或C57BL/6小鼠,雌雄均可,拉颈处死后用酒精消毒。 2、用带9号针头的5ml注射器腹腔注入5ml冷的含5%小牛血清的Hanks液(5?%?NBS-HBSS),轻揉腹部吸出腹腔液体(含腹腔细胞),反复抽吸几次。 . .

最新专家共识!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的管理

最新专家共识!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的预防和管理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文淑娟 201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结果显示,我国≥65 岁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为58.03/10 万,占该年龄人群全部伤害致死原因的34.83%,是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WHO 报告显示年龄在64 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每年跌倒发生率为28%~35%,年龄70 岁或以上的为32%~42%,而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则更高。 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较多,其中药物是引起其跌倒的重要可调节因素,药物的种类、剂量、多种药物联用均可使其跌倒风险增加。加强易致跌倒药物管理以及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跌倒事件发生,对降低跌倒发生率、减少伤害严重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药物相关性跌倒原因 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的结果,药物可引起其意识、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出现异常而导致跌倒。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主要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类药物、降糖药等。另外,多重用药也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原因(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指主要作用于中枢D2 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硫杂蒽类(如氟哌噻吨),丁酰苯类(氟哌啶醇),苯甲酰胺类(如舒必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等。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除了阻断脑内多巴胺D2 受体,对α1、α2 肾上腺素受体、毒蕈碱M 受体、组胺H受体等均有阻断作用,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迟发型运动障碍、抗胆碱作用与认知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和镇静等不良反应,因而增加跌倒风险。 2、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一项连续7年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服用抗抑郁药物患者出现反复跌倒的机率高于未服用者的48%。抗抑郁药物导致跌倒风

老年科冠心病护理教案

老年科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15.08.8 教案完成时间:2015.07.22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冠心病 概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性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涵盖了从不稳定性心绞痛到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脏性猝死的一系列临床急症,常起病突然,可无先兆症状;危险性大,具有致命风险;若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可挽救大量患者的生命。 一.病因发病机制 (一)病因 五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年龄,高体重 1.年龄冠心病和年龄关系密切。 2.性别冠心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约为2~5:1,女性多在绝经后发生。 3.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者,发生冠心病的机会较高。 4.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的患病率较血压正常人高3~4倍,与高血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5.长期吸烟 6.糖尿病有糖尿病病人比无糖尿病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2倍。冠心病是成年糖尿病病人

首要的死因。 7.肥胖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 8.职业体力劳动少,精神紧张的职业。 9.饮食高脂、高热量、高盐饮食、饮酒等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0.遗传因素由于遗传因素所致代谢缺陷,可导致高脂血症、肥胖和高血压等,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发冠心病。 11.其他 A型性格,血尿酸增高以及某些内分泌病也为常见的易患因素。血小板和凝血机制改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发病机制 1.隐匿型冠心病无症状型冠心病,病人没有临床症状,仅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性改变,心肌无明显的组织形态改变。 2.心绞痛型冠心病有发作性的胸骨后疼痛,心肌无明显的组织形态改变。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常有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并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是由于长期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而引起,其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局部电生理紊乱,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病人发生心脏骤停而死亡。 心绞痛 评估病人 【病例】病人,女,55岁。发作性胸痛半年,每当急走或骑自行车上坡时感觉左胸压榨样疼痛,停止几分钟后缓解,作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有狭窄,初步诊断为心绞痛。【启发思考】什么是心绞痛?如何诊治、护理? 概念★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综述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综述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1]。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炎症应答、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的检测不仅是基础免疫研究的有较手段,同时在临床疾病诊断、病程观察、疗效判断及细胞因子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由于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含量甚微,给细胞因子的检测带来困维,细胞因子的检测尚未在临床诊断上广泛开展,已知目前采用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均不完善,且不同的检测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较大,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了解各种检测方法的特性及影响因素[2]。 目前,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和浓度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生物学检测法 生物学检测又称生物活性检测,是根据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活性而设计的检测法。由于各种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活性,例如IL-2促进淋巴细胞增殖,TNF杀伤肿瘤细胞,CSF刺激造血细胞集落形成,IFN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因此选择某一细胞因子独特的生物活性,即可对其进行检测[2]。生物活性检测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细胞增殖法 许多细胞因子具有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特别是白细胞介素,如IL-2刺激t细胞生长、IL-3刺激肥大细胞生长、IL-6刺激浆细胞生长等。利用这一特性,现已筛选出一些对特定细胞因子起反应的细胞,并建立了只依赖于某种因子的细胞系,即依赖细胞株(简称依赖株)。这些依赖株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存活,只有在加入特定因子后才能增殖。例如IL-2依赖株ctll-2在不含IL-2的培养基中很快死亡,而加入IL-2后则可右体外长期培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增殖与IL-2量呈正比,因此通过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如使用3h-tdr掺入法、MTT法等)鉴定IL-2的含量。除依赖株外,还有一些短期培养的细胞,如胸腺细胞、骨髓细胞、促有丝分裂原刺激后的淋巴母细胞等,均可作为靶细胞来测定某种细胞因子活性。 2.靶细胞杀伤法 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如TNF)能在体外杀伤靶细胞而设计的检测方法。通常靶细胞多选择体外长期传代的肿瘤细胞株,利用同位素释放法或染料染色等方法判定细胞的杀伤率。 3.细胞因子诱导的产物分析法 某些细胞因子可刺激特定细胞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如IL-2、IL-3诱导骨髓细胞合成胺、IL-6诱导肝细胞合成α1-抗糜蛋白酶等。通过测定所诱生的相应产物,可反映细胞因子的活性。 4.细胞病变抑制法 病毒可造成靶细胞的损伤,干扰素等则可抑制病毒所导致的细胞病变,因此可利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这类因子。 二、免疫学检测法 细胞因子均为蛋白或多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随着重组细胞因子的出现,可较方便地获得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因此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特性,用免疫学技术定量检测细胞因子。尽管细胞因子种类繁多,只要获得了针对某一因子的特异性抗体(包括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均可采用相似的技术开展工作。常用的方法包括ELISA、RIA及免疫印迹法。目前,几乎所有常见细胞因子的检测试

检测口蹄疫血清抗体的方法

检测口蹄疫血清抗体的方法 (一)口蹄疫正向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该试验是以口蹄疫O、A、C、Asia-1型病毒和猪水泡病病毒的细胞培养物(细胞毒)经PEG浓缩,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后纯化的病毒抗原分别致敏戊二醛鞣酸处理的绵羊红细胞,而制成的血凝抗原,用于快速检测动物血清中的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特异抗体水平。 该法简易、快速、特异、直观、是当前测抗的实用方法。 1.试验材料V型96孔110。医用血凝滴定板、玻璃板(与血凝板大小相同)、微量移液器(10~100微升)、塑料咀、微量振荡器、1毫升/5毫升刻度玻璃吸管、玻璃中试管(内径毫米,长度100毫米)、铝质试管架(40孔)、口蹄疫各型和猪水泡正向间接血凝诊断液、口蹄疫O、A、C、Asia-1型阳性血清、SVD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稀释液。 2.试验方法根据试验目的可分为用于鉴别诊断;用于监测疫苗接种动物的抗体水平的检测方法。 (1)疫苗接种动物抗体水平监测方法 接种何种疫苗就使用何种正向血凝诊断液。 ①稀释待检血清在血凝板上1~8孔各加稀释液50微升,取待检血清50微升加入第1孔,混匀后从中取出50微升加入第2孔,混匀后从中取出50微升加入第3孔……直至第8孔混匀后从该孔取出50微升丢弃,保持每孔50微升的剂量。此时1~8孔的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2、1:4、1:8、1:16;1:32、1:64、1:128、1:256。 ②稀释阴性对照血清取中试管1支加稀释液毫升,再加阴性血清毫升,充分摇匀阴性血清的稀释度即为1:16。 ③稀释阳性对照血清取中试管5支,第1管加稀释液毫升,第2~5管分别加稀释液毫升,取阳性血清毫升加入第1管混匀后从中取出毫升,加入第2管混匀后从中取出毫升,加入第3管……直至第5管,此时各管阳性血清的稀释度低次为1:32、1:64、1:128、1:256、1:512。 ④滴加对照孔取1:16稀释的阴性血清50微升加入血凝板的第10孔;取1:500稀释的阳性血清50微升加入第11孔;取稀释液50微升加入第12孔。 ⑤滴加正向血凝诊断液取正向血凝诊断液充分摇匀(瓶底应无血球沉淀),每孔各加25微升后立即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分钟,取下血凝板放在白纸上观察每孔中的血球是否均匀(孔底应无血球沉淀)。如仍有部分孔底出现血球沉积,应继续振荡直至完全混匀为止。 ⑥静置将血凝板放在室温下(15~30℃)静置2h后判定检测结果,若结果 不清晰或来不及判定,也可放置第2天判定。 ⑦判定标准先观察10~12孔(对照孔),第10孔为阴性血清对照,应无红细胞凝集现象,红细胞全部沉入孔底,形成小园点或仅有25%红细胞有凝集(“+”的凝集);第11孔为阳性血清对照,应出现“++”以上的凝集(50%以上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24T10:04:50.28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桂波[导读] 护理学在医学临床中占重要位置,而心理护理在护理学中尤其重要。 王桂波【中图分类号】R4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08-02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要求,使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性变化趋势,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1]冠心病居于老年人易患疾病之首,由于需长期治疗,致使多数病人有不同的心理障碍,这些不良的心理及情绪反应可影响治疗,导致病人病情加重,因此在护理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做到医患配合,不仅促进他们病体的康复,也更好地促进整体人的健康。老年冠心病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孤独与寂寞、抑郁与焦虑、怀疑、悲观、绝望等类型[2],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述如下: 1原因 1.1孤独与寂寞心理:大多数老人,离开亲人来医院,陌生的环境无法适应,家属与子女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常来探视,所以患者产生孤独感,由于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病人常常易产生寂寞感,有些老年病人住院后体会到退休前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这些变化均可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这样的老年病人,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1.2焦虑心理: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时间变化无规律,患者对疾病能否治愈产生焦虑心理,尤其是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焦躁的情绪影响睡眠和情绪,会加重病情;由于老年人住院后饮食、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陌生环境难适应,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此类病人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睡眠不佳、食欲减退,自感病重,整日为疾病的预后焦灼不安。 1.3怀疑心理:由于疾病反复发作,老年病人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疗效持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所服药物是否对症,怀疑自己的病无法治疗,怀疑辅助检查时结果不可靠,表现情绪低落、态度消极,多疑、烦躁、沉默少语、不思饮食。 1.4惧怕心理: 老年人由于年老多病,加之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性质不了解,容易自我扩大疾病的严重性,或者心绞痛频繁发作常有濒死感,生命时刻受到死亡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长期的治疗,惧怕自己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此类患者情绪沮丧、敏感多疑、心事重重、食欲欠佳。 1.5悲观心理:反复发作的病情,慢性病不甚明显的治疗效果,加之有些老人退休后角色转变,产生老而无用的思想,患者情绪不稳定,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自述躯体不适加重,心绞痛发作频繁,此类病人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伤心落泪,食欲欠佳,精神差,失眠、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悲观、失望、自卑心理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地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1.6绝望心理: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常反复发作,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心情烦躁加之认为家属、子女、亲友体贴不够,从而丧失了坚持治疗的信心,甚至拒绝治疗,产生绝望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极度消沉、不能配合治疗与护理,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2心理护理 2.1孤独与寂寞:护理方法应以热情、关心、帮助为主护士应向患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和病室患者,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分离性焦虑,使患者很快熟悉环境及病友,有意促进病友间融洽的关系,有助于活跃病房空气,调节患者心境,尽快度过孤独陌生感。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有一定的亲和力,在日常护理或晨晚间护理的同时,做一些相关的解释工作,避免患者对治疗产生不必要地恐惧,对患者的生活要多加关心询问,并给予帮助,交谈时语言和蔼可亲,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医护人员所作的一切产生放心感。同时,护士还要鼓励他们的亲人前来探望,使其感到幸福和温暖,用轻松和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通过精心护理,患者孤独感消失,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患者孤独感减轻。 2.2焦虑:护理人员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等方法为主,鼓励患者坚持按时服药,多向患者用亲切、诚恳的语言,进行解释,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纠正患者对疾病理解的误区,及时传递治疗效果,并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和他们交流,以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以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可口饮食使之尽快熟悉环境,减轻其心理负担,正视自己的病情,树立控制病情发展的信心。 2.3怀疑:护理方法以关心、鼓励、疏导、放松为主。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接触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理解尊重,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面临的困难,耐心分析病情及治疗检查的目的,满足病人了解自身疾病以及有关知识的需要,打消怀疑、消极的情绪,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护士以诚恳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耐心的解释、得体的语言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之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4恐惧:护士对此心理的患者应采取支持、理解和同情。护士应该多体贴、关心患者并以各种方式与其沟通,通过语言、眼神、表情、姿势等显示对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同情,细心的护理、周到的服务、谨慎的言行可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其情绪稳定,并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例举疾病的可治愈性,从而消除恐惧心理。 2.5悲观:护理人员应以关心、抚慰、鼓励、疏导、方法为主,多与患者谈心,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主动关心患者生活,并鼓励他们看报、听音乐、丰富生活内容,分散注意力,体贴、爱护、尊重他们,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改变这类患者悲观的心理状态。 2.6绝望:护理方法以关心、帮助、安慰、鼓励为主。护理人员应该多抽时间以真诚的心、和蔼的态度多与患者谈心,与患者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安慰、精神调养和生活指导,并与患者家属诚恳的沟通,为他们分析患者的思想动态,让家属多理解、体贴患者,抽出时间多陪伴患者,给予他们感情上的支持以及心理上的温暖,鼓励患者从失落和绝望的的心态中振作起来、积极配合治疗。 3小结 护理学在医学临床中占重要位置,而心理护理在护理学中尤其重要。如果只重视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忽视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护理人员要以良好的医德及服务态度对待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善于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寻找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真正发挥药物和精神两方面的作用,使患者在最佳的心境中接受治疗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心理沟通,使患者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_0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内容及方法。方法通过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形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重点进行基础知识、饮食、心理、运动、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增强护士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 标签:老年人;冠心病;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老年人一种常见和多发的身心疾病,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不仅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治疗和预后。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情绪、饮食、活动等生活习惯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全程有效的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该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患者为2007年4月~2013年12月干部二科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共65例,其中男48例,女17例;年龄在72~87岁,平均年龄78.4岁,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评估患者入院后,护士根据患者病情了解其对疾病知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知识知道多少,最后根据患者或家属的叙述制定宣教计划。 1.2.2健康教育方式目前采用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教育方式。由于老年人感知力降低,动作迟缓,近期记忆力减退,故采用宣传栏、口头讲解、座谈会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1.2.2.1单人指导患者住院期间由主管床位的护士利用晨间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根据上述特点,反复口头讲解,多次示范,计划性、随机性教育:对于共同的问题可有计划循序进行,并针对不同个体的健康和心理问题随时进行指导,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人手一册,交给患者阅读,如入院宣教,出院计划、指导等。 1.2.2.2集体教育科室设置健康教育课堂,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讲课,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授课期间患者可对不明白的问题当场提问,授课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患者之间亦可互相交流。同时,在科室墙面设置老年冠心病健康教育专栏,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新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