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文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论文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论文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论文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xxx

摘要: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名著《理想国》更是蕴涵着丰富的、迄今仍熠放着启示光芒的教育思想,它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颇有启迪意义。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

绪论: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结合历史经验和自己的天才设想,

设计了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提出了一个理想王国的构架,其中

包括构成这个社会主体的人应该是怎样的:统治者、护卫者与第三等级(工人、农民、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的政制是由哲学王依据宪法进行统治城邦,理想国哲学王和护卫者必须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产生。此外,还规定了教育目的、教育体制等。因此,柏拉图不失为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正文:

一、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理想国”的宗旨就是要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

美的正义国家,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

的国家,如同人的灵魂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一样,最理想的国家也应由相应的三个等级组成。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的柏拉图在认识论上是一个唯理性主义者。他热衷于探求超出可感个体事物之上的永恒理念。希望从具体的个别事例中归纳出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东西,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使人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现象上升到本质,最后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柏拉图从中期开始广泛研究哲学问题,在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理论的双重影响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认识论、本体论、辩证法体系以及国家学说。这个时期是他哲学的成熟时期。晚期的柏拉图主要是对自己前期的哲学思想作批判、修正和补充。

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它同时也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其名,凡是同名的事物都有其共性,这一共性是具体事物依据的原理和存在的根据,

如具体的好人好事,都以“善”这一“相”为原形,美人美事,都复有一“美”相,即“美”之身。其实,这里的“相”论与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的阐述是一致的。在认识论上,柏拉图由他的哲学观出发,认为对每一具体事物的认识所得到的仅仅是意见,而不是知识。因为个别事物生灭无常,永远处于变动之中,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人所运用的认识能力因认识对象不同而不同,依靠想像能力得到的仅仅是幻觉,依

靠信念得到的仅仅是常识,幻觉和常识都属于意见,不具有普遍

必然性。而运用知性得到的是科学和数学知识, 依靠理性得到的是辩证法,不过辩证法所认识的对象是“善”本身,“善”是最高的“相”,所以辩证法知识是最高知识。

按照柏拉图的上述理论,只有达到对“相”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达到对“相”的认识呢?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属于“相”的世界。“灵魂在取得人形之前就早已在肉体以外存在着,并且有着知识。”但是,当灵魂寄于肉体之后, 由于受到肉体的玷污,就把原有的“相”的知识遗忘了。为了重新获取知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只有达到了对“相”的认识才算真正地获得知识。因此,人要掌握知识,获得发展就必须接受教育,接受哲学的教育。通过学习哲学、学习辩证法而达到对事物“相”的认识,从而真正认识事物,获得知识。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见于《理想国》等哲学著作中。柏拉图在辩证法体系及国家学说等一系列的思想体系中提出了大量有关教育的问题,形成了他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柏拉图试图建立一种抽象的实用的哲学,并把政治与哲学结合起来。他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能建立、管理和统治他的理想城邦所需要的人才,来实现他的理想。

二、柏拉图主要的教育思想

(一)、柏拉图的国家教育思想

柏拉图不是一个为学问而学问的教育家。他十分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重视教育在社会和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

始终把教育同国家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政治联系起来考察的思想家。教育要为国家培养人才,通过人才维护国家政治的稳定,进而促进国家的繁荣。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从一开始就透露出教育为政治服务、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显著特征。

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要成为和谐有序、人民幸福的正义国家,关键在于统治者必须是真正关心国家利益,具有护卫国家的

智慧和能力的哲学家。通过教育培养为国家服务,对国家负责的杰出哲学王。再通过哲学王的治理, 改善国家政治的局面,从而走上“正义”的归途。

杰出的哲学王能为国家带来政治上的清明,找回没落的正义,达到柏拉图的教育目的,实现他的理想之国。柏拉图认为,治理国家的“哲学王”需要有坚定的爱国信念,需要有酷爱真理的思想品格;需要有勇敢坚毅、公正温良、性格和谐等优秀品质。而这些优秀品质都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培养造就才能形成。同时他还坚持认为,如果不是由国家培养而产生的人才,他们不欠任何人的情,因此也就没有热切报答国家培育之恩的心情。为了还政治以正义,实现心中的理想,柏拉图把教育作为实现和维持理想国的根本手段和保证。他主张教育事业应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国家要制定统一的教育法规和政策,要给予充足的经费,建立公共教育机构,从育婴所一直到高等学校。

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其总的目标是通过教

育建立理想之国,实现正义之国。在这个总目标的指向下,柏拉图确立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爱学习、爱真理的理想城邦的统治者;培养具有高贵品德修养、爱国爱民、效忠于国家的护国者和卫国者。使教育成为实现和维持理想国的根本手段。他说:“真正的立法家不应当把力气花在法律和宪法方面,做这一类的事情,因为在政治秩序不良的国家里法律和宪法是无济于事的,而在秩序良好的国家里法律和宪法有的不难设计出来,有的则可以从前人的法律条例中很方便的引申出来。”法治只能是治理国家的“次善方策”,以教育为核心的德才是治国之本。通过国家举办教育授予治国者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使个人达到善,

从而领导国家走向正义。

(二)柏拉图的理性教育思想

理性教育思想是柏拉图和谐发展教育的最高阶段。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包含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理性部分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用来学习的”,这是人心灵中最高贵的因素,正是这部分,把人与野兽区别开来。激情部分是人们“借以发怒的那个东西”,根据它“永远整个儿地是为了优越、胜利和名誉”,可以称之为“爱胜”部分。激情和欲望部分相联系,但它比欲望部分要更高贵些, 如果没有被坏的教育所败坏的话,它能站在理性一边,支持理性同欲望做斗争,通常体现为勇敢这种德行。欲望部分是心灵的最低级部分,是“无理性部分”,它表现为感官的需要,如物欲、情欲等,根据欲望主要为了利益、而“金钱是满足这

类欲望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可以称它谓“爱利”部分。

理性教育是掌握理性知识和发展心灵能力相结合的过程。在柏拉图看来,知识是启迪智慧、培养理性的基础,也是提高心灵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辨等能力的基础。因此柏拉图非常重视数学、几何、天文等学科教学对培养人理性的重要作用。同时,柏拉图还指出,只学习这些课程是不够的,还不能达到哲学的高度,还不能把握绝对普遍的东西,还必须学习苏格拉底的“即使在一个人对所谈论事物的什么一无所知时也确立相对论断的

技能”,即辩证法。他认为“辩证法像墙头石一样,被放在我们教育体制的最上头,再有不能有任何的学习科目放在它的上面。”因为辩证法是通过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而求得真理,是通过推理,从一个理念到另一个理念,最后达到“善”的方法;是惟一能够不用假设而一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并在那里找到可靠根据的方法。在辩证的方法下,让人达到最完善的理性教育,把握真理,达到最高的善。

(三)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认为“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对人的教育培养应该从孩提时代开始,因为“人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型式。”柏拉图主张,孩子一生下来,要由政府管理这方面事务的官员带到国家育婴所,由国家安排的专职人员抚育。3-6岁的学龄前儿童都要送到神庙附近的儿童游戏场, 由国家“委派”的女公民监督实施教育。教育方式主要是讲故事、

做游戏、唱歌等。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的心灵得到熏陶。因此,他强调对游戏、故事和音乐的内容要严加选择,禁止传授对儿童身心有害的内容,摒弃萎靡悲伤的歌曲。讲故事要用儿童能懂的、生动的语言,要能启发儿童的想像力。为了克服儿童“顽劣执拗的性情”,也要进行惩戒教育。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暴怒地责罚他们,或者激怒他们”,“不要使他们感到失去体面”。

柏拉图是提出学前教育思想观点的第一人,这在世界教育

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关于学前教育方式、途径、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选择教材、惩戒教育的意见,都是很有价值的见解,

至今仍闪耀着睿智的光芒。

(四)柏拉图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他的人性论思想密切结合在一起。他认为上帝造人分为三等,即金质、银质和铜质三等。一个人属于哪一种从一生下来就已经固定了。个人的天赋非常重要,因为天赋的高低决定其后天职业及其社会地位的高下。同时他又指出,天赋固然重要,但“如果得到的是不适合的培养,那么最好的天赋就会比差的天赋所得到的结果更坏。”柏拉图看到了天赋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也看到教育改造个人的巨大功能。所以他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为了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柏拉图提出了用和谐的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用全面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而提出

了他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基于发展领域的全面性,柏拉图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所谓全面发展是指身体和心灵的全面和谐发展。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教育要先教

音乐后教体操,将故事包括在音乐里。”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陶

冶人的道德情操,培养人的道德品格,最后达到对美的爱。体育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锻炼心灵的激情部分,培养勇敢、坚

毅和敏捷的心灵素质,使护卫者的身体状况能适应护卫者的工作。通过音乐和体育教育的结合,使个体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

到和谐的发展,从而培养杰出的哲学王。

基于教育时间的完整性,柏拉图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并对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教育对人的影响是以智力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不同的认知水平发展不同的品质。

初等教育发展节制、勇敢、毅力等品质;高等教育发展理性和为

人类服务的品质。人的一生是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也是认知水

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当接受教育。由

于人生的不同阶段所掌握的知识量和认识水平不相同,因此在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各有侧重,与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基于教育对象的全面性,柏拉图提出了女子教育思想。他认为男女之

间惟一的区别只是生理上的区别,不存在天赋的不同。女子也应

与男子一样获得同等的教育权力,而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

全面和谐的人。

三、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借鉴

(一)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切实加大教育投入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衡量政府教育投入的最重要指标,而我国这一指标长期偏低,与国内经济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该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同时根据新近出炉的有关调查显示,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大部分老百姓占第一位的支出,一些贫困人口甚至连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也难以承担,更不用说接受动辄上万元学费、生活费的大学教育。于是,“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地区重新抬头。有人说,所谓的公共政策就是对价值进行的权利性分配。教育经费之所以长期徘徊不前,归根结底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根本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像柏拉图一样,把教育事业当成关系国计民生、人类发展的国家头等重要的大事业,牢固地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才能切实加大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消P22110除目前制约教育的不利因素,真正把教育搞上去。

(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当前,人类社会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而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与人才资源建设能力与此息息相关。要自如地驾驭知识经济社会,关键取决于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由于我国教育的历史传统和教育公共资源的不足以及现行不太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的缘故,我国各级

各类学校,尤其是普通教育,长期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我国政府从90年代中期起, 开始了逐步地对传统的现存应试教育体系和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实践,

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总体上仍嫌不足,只注重知识传授、只注重分数和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局面仍没有较大改观,而且还有着向高等教育渗透的趋势,现在高校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和思维创新意识普遍缺失便是很好的例证。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素质教育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逐渐推展到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并重与融合的方针下,深化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努力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在教育中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重视德育,加强“成人”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应,我国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成才”与“成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相互脱节, 由于过度激烈的升学竞争,“成人”的教育被淡化甚至忽略了,“成才”教育也因为过度重视以“笔试”的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成就的标准而受到很大削弱。事实上,人的社会化本质属性决定了每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需要完成的最艰巨的任务就是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树立公德意识的成人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人才能从一个自然的个体,过渡成一个可以与其他人或事物发生各种关系的社会个体。因此必须把加强以德育为主的“成人”教育放在人才培育的首要位置上,才能确保

教育良性发展,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大发展,办学规模居世界前列。但这只说明教育事业已经在量上实现了初步繁荣。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必将是我国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这其中有经济原因,也有制度原因,但归根到底是对教育的极端重要性的高度认识还未到位。因此,必须彻底转变旧观念,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切实重视教育事业,制定强有力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使教育投入足额到位;教育中既重德育又重智育,把“成才”教育与“成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宏文,宋洁人.柏拉图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

社,1991.

[2]胡国铭.一种内涵深刻的古典教育观——柏拉图国家篇教育思想评述[J].鄂州大学学报,2004,(07).

[3]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伽达默尔.伽达默尔论柏拉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

社,1992.

[5]柏拉图.柏拉图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6]魏茂恒.柏拉图教育观初探[J].学海,2003,(06).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报告

一、书名: 《理想国》(前五卷) 二、著者: xx 三、页数:157 四、内容概要第一卷苏格拉底到比雷埃夫斯港参加祭奠之后被玻勒马霍斯请回了家,与他的友人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在与克法洛斯和玻勒马霍斯讨论时,苏格拉底运用了“精神助产术”,推翻了“正义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助友害敌”等错误主张。并让克法洛斯意识到金钱不能代替内心的满足和宁静。特别是对于坏人 。在接下来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辩中,他通过讨论利益和德性的问题,反驳了对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不正义是强有力的观点。 第二卷格劳孔向苏格拉底提出质疑,他与其弟阿得曼托斯提出正义与不正义的后果和利益不同,认为不正义对自己会更有利。苏格拉底“由大见小”,开始阐述城邦的正义。理想国的命题就此展开。讨论了有关国家中的社会分工问题。他讲述了怎样组成一个健康的城邦。 接着话题从关于“护卫者”的讨论转到了教育上。他认为真正善的城邦护卫者的天性里把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有力这些品质结合起来。儿童易被塑造,要给儿童讲最优美高尚的、编得好的故事。苏格拉底认为诗歌和音乐不可亵神。不能把神描绘得丑恶不堪。 第三卷进一步讨论教育的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文艺作品中不应展示假恶丑的主张,音乐也是一样。通过讨论“模仿”的问题,他表示对戏剧恨厌恶。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诉讼或就医之类的事情上。教育之后自然是考察。

第四卷苏格拉底提到了护卫者。讲述了护卫者的责任、标准以及如何教育培养。“不让体育和音乐翻新”、国家的四种品质;节制、勇敢、智慧、正义、国家由三等人——生意人、辅助者和谋划者组成一样,灵魂由欲望、激情和理智组成。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品质与其居民的品质是一致的。 第五卷苏格拉底想要论述很多不同种类的政体,讲述了妇女和儿童的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 女人应该归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样地,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他认为给男女提供同等的教育,二者的天然禀赋是一样的,在工作方面男女平等;还谈到了优生优育和幼儿教育问题。在士兵的行动准则之后,苏格拉底说出了哲人做王的观点。还有关于什么是“意见”的论证。 五、读后心得: 我印象最深的是苏格拉底对于正义和不正义的论证。人们总是认为坚持正义的正直的人比起其他人来说会吃很多的亏,也会受很多的苦,色拉叙马霍斯用牧羊人与羊的例子,来说明牧羊人只是想喂饱羊来使自己获得最多的利益。认为不正义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即使是到了现在,当你用正当的手段朝着你的目标辛辛苦苦奋斗时,有人会以一些非正义的手段来快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看起来不正义的人总是比正义的人能力强,因为真正正义的人在做事时会受很多原则的限制。格老孔的两个观点: 第一点--正义的本质和起源。人们说: 作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 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订法律立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任何一个真正有力量作恶的人绝不会愿意和别人订什么契约,答应既不害人也不受害--除非他疯了。第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500字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500字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精选1500字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读后感《《理想国》读后感》.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 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

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阳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专门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

柏拉图教育思想评述

柏拉图教育思想评述 文/杨玉龙 两千年以前的希腊有一位象中国的孔子一样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出生在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曾游历过麦加拉、埃及、昔勒尼、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四十岁左右他回到雅典建立一所学校,名叫"学园",他在学园中从事教育和写作达四十余年。 柏拉图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家。他十分关心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了挽救日趋走向危机的城邦奴隶制度,他企图改革当时的政体,提出了建立"理想国"的方案,而把教育视为实现和维护"理想国"的根本手段。为此他著书立说,提供教育理论和方案;开办学园,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统治者;他还派出学生为一些国家提供政治。 (一) 柏拉图在他所设计的理想国中,把公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农夫和手艺人三个等级。他说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因而最珍贵;军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次于统治者;农夫和手艺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因而最卑贱。他还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欲三部分组成,与灵魂相应的有智慧、勇敢、节制三种品德。按照他的理论,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因此国家中的三个等级分别体现灵魂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品德。统治者体现灵魂中的理性部分,具有智慧的品德。军人体现灵魂中的意志部分,具有勇敢的品德;农夫和手艺人体现灵魂中的情欲部分,具有节制的品德。 柏拉图认为,这三个等级的区分是由于人的天生禀赋的不同所决定的,因为"我们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各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①统治者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因而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国家。军人是统治者的辅助者,他们的职责是执行统治者的命令,保卫国家。农夫和手艺人适于体力劳动或做买卖,因而他们的职责是辛勤劳动,为整个社会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柏拉图指出,正由于这三种人的天生禀赋不同,才能有所区别,适于不同的工作,所以他们的职责不同。这三种人又分别体现了灵魂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品德。因此"当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了"。②反之"这三种人互相干涉互相代替对于国家是最大的害处"。③而"一旦铜铁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权,国家便要倾覆"。④ 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的主要条件在于国家的统治者是"哲学王"。因为只有既拥有政治权力,又善于哲学思考的哲学王,才能把政治与哲学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因而能把国家治理好,使国家安宁,个人幸福。那么,如何使国家中的这三种人都能各守其位,各尽其职,而不互相代替呢?如何把善于治理国家的哲学王培养出来呢?如何能把国家按照正义的原则建立起来和维持下去呢?柏拉图认为,这些事情靠法律不行,主要靠教育的手段。通过教育才能使这三个等级的人安于自己的名分,只注意自己的事而不去干涉别人的事。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把具有高深知识,把握绝对的至善,不为名利,对国家尽职尽责的哲学王培养出来,从而理想国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他提出立法者应把教育当成"国家中的头等大事",要担负起对公民教育的重任。统治者要把教育当成终生的事情,要把负责教育事务的官吏当成国家职务中的重要职务。 (二) 柏拉图在他所著的《政治家篇》、《法律篇》,尤其是《理想国》(又译《国家篇》)中,就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作了详细的论述,从而为奴隶主阶级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方案。 在柏拉图看来,统治者要抓好教育,首先要严格控制国家中的人口数目,实行优生优育。他主张理想国中的统治阶级(包括统治者和军人两个等级),不仅要实行公产公妻公子,取消私有制、家庭和婚姻关系,而且成年男女之间的婚配条件、年龄、时间,以及生育的数量都要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每个国家都要

柏拉图与理想国

王太庆:“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2006-7-24 23:09:22 阅读25次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先讲点题外话,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柏拉图?大约在两个星期前吧,在北大哲学系,看见一份教育部的文 件,说是规定大学生要读点外国的名著,其中第一本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我想,这也是你们请我来讲讲柏拉图《理想国》的原因吧。一个大学生,如 果连柏拉图都不知道,那就有点不够格了。因为柏拉图这个人在历史上影响 非常大,有很大的历史作用。你如果不了解他势必要碰壁,所以我们还是要读 一点他的书,使我们的脑子不是随便跟着别人走,而是能够自己下判断。念世 界名著的主要目的在这。不光是哲学系的人要念,其他的人也应该念念。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处理好自己民族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我们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当然要继承,但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东西简单地照搬到今天——实际上我们也没有这样做。应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短处的,历史上的一次次革命,就是对这些东西的否定。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入侵面前,我们节节败退,老是打败仗。清华就是打败仗的产物,是用庚子赔款退回的部分办起来的。打了败仗怎么办呢?一方面认识到我们的传统要打折扣,因此要“打倒孔家店”;另一方面,就要向西方学习,拿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向西方学习,也与清华有关系。当年清华许多人到美国去学习,这些人回来后就成为我们的老师。如果不是向西方学习,恐怕我们还会更落后。对于柏拉图,也要这样对待,好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要学习。我的老师,也是清华的毕业生,贺麟先生,提出了一个想法,要把外国好的东西吸收过来。他一辈子都在干这事。学习柏拉图,并不是要跪倒在西方人面前,而是要把他的好的东西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学习柏拉图,还要经过我们自己的大脑,弄清楚他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好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我希望大家以后读书,要多想一想,多研究研究,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说。今天,我想把柏拉图的著作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帮助大家去了解、研究。 关于念书,我还想多说两句。念书首先一定要自己念, Republic, 打开书,老老实实地 念。如果你只是前面翻两页后面翻两页,再听听别人怎么说,编起来就可以对这本书说三道四,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还是要像我们中国古人说的,真心诚意,一句一句地念。至于怎么念,则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今天,我可以把我的经验告诉大家,大家在念的时候就会少费点劲,或者说,费了劲,收获会更大一点。所以,我今天就不重复书里头可以念到的东西,主要讲讲书里面没有的内容。下面就回到正题。 柏拉图在西方是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一直到今天,西方哲学家,有的是直接从他出发,用我们中国话说,就是师傅带徒弟,一代一代往下传;有的与他站的角度不一样,受到他的学说的刺激产生了新的学说,甚至还有的想否定柏拉图的学说。一正一反,都是在发展柏拉图的学说。所以说,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 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西方哲学家著作中,柏拉图的著作保存最多。这与当时的社会有点关系。没有人说要禁止柏拉图,要烧他的书。同时,柏拉图组织了一个学术团体,叫“学园”(Ac ademy),形成了学派。他的学生把他的著作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往下传,先是手工抄在羊皮纸上,后来变成了印刷品。那么,是不是这些著作都是柏拉图写的呢?有人表示怀疑。怀疑也是对的。我想有些部分,可能不是柏拉图亲笔写的,而是他的学生的东西,放到里面了,后人就误以为是他的。总之,有一个时期,专门进行了辨伪,看看那些是赝品。19世纪,人们对柏拉图的著作一篇一篇地进行研究,并对怀疑的理由一条一条地考察。怀疑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有人认定有一个柏拉图风格,柏拉图的学说是一整套的完整的封闭体系。拿

柏拉图《理想国》的思考

柏拉图《理想国》的思考 [摘要]:《理想国》一书是西方哲学的经典著作,综合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社会、家庭、艺术灯诸多方面。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描述了自己理想城邦的蓝图。本文主要对《理想国》中的正义之争、人治与法治的选择和几个理想现实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对正义之争基本认同柏拉图的看法。就人治与法治的选择,因柏拉图过于理想化,与现实有不符之处,而不支持其偏向人治的观点。最后,谈一谈《理想国》从理想走到现实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阻碍。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正义政体教育 《理想国》向我们勾勒出的是一个城邦应是怎样的。其中包涵的许多哲学思想,影响着社会千年的发展。虽然《理想国》写于古希腊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并且柏拉图描绘的只是他理想中的一个国度。但抛弃这两点,本书的思想对于今天社会发展,国家法治建设,仍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下面就从三个方面,简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正义 正义是《理想国》中讨论的主要问题,也是西方哲学界的一个重大问题。正义究竟是什么?虽然书中不断提到这个问题,但柏拉图并没有给“正义”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不过在苏格拉底和众人的辩驳中,否定了一些错误的正义观,模糊地指出了正义的方向,让后人能沿着这一方向寻得真正的正义。在此仅对这些错误的正义观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理想国》第一卷就列出了四种当时正义观:(一)西蒙尼德说的:“欠债还钱就是正义。”(二)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三)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四)不正义比正义有利。 这四种观点,乍一看都有道理。欠债不还总是不诚信的,帮助敌人害朋友是不忠诚的,正义被强者利用就成为他们的利益,小人做坏事总会占更多的利益。但根据柏拉图的理解,对问题(一),我们要想的更全面。如果借的是武器,而武器的主人疯了,还能把武器还给他吗?观点(二),从交友的角度看是对的,为朋友两肋插刀是讲义气。但从正义的角度看,我们帮谁,不是按朋友与敌人分类,而是按正义者和非正义者加以区别。观点(三),柏拉图以诡辩之术指出,若是强者一不小心将法律偏向弱者,就成为了弱者的利益了。对于观点(四),是当时一种社会现象,较为复杂,柏拉图无法正面驳倒,只能用反诘法从侧面推翻它。

柏拉图的理想国

浅谈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也是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在诸多领域都有里程碑版的建树。 柏拉图大约在20岁的时候成为了苏格拉底的学生。关于他投师一事,有个美丽的传说。在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天晚上,苏格拉底梦见一只小天鹅停在他的膝盖上,然后发出嘹亮美丽的声音并一飞冲天;第二天柏拉图前来投师,苏格拉底把柏拉图视作他梦见的那只天鹅。这个故事未必属实,但起码说明了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在希腊人心目中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巴门尼德篇》对西方思想影响深远。黑格尔曾说:“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做人类的导师。”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甚至说:“欧洲哲学传统的最没有争议的一般特征是:它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释组成的。”其中柏拉图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理想国》。 《理想国》的标题希腊语为politeia,意为“关于城邦的学问”,兼有“对城邦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两层意思。很多研究哲学的专业人士都把这个题目译作《国家篇》,虽然比较忠于原意,但也只是表达了前一种意思,却无法体现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的有关于人的教育问题。虽然标题本身没有理想的意思,但是巴拉图在对话中的确描绘了一个相当理想化的国家。《理想国》这个标题更为贴切柏拉图的思想内涵。 《理想国》可谓是当时的学术大全,涉及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学科,覆盖面很广。最为著名的就是《理想国》第七卷中“洞穴”的比喻。柏拉图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构思出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一个很深的洞穴中,洞中的人世世代代居住于此。但是他们被铁链锁在固定的地点上,连脑袋都不能转动,眼睛只能看着洞穴最深处的洞壁。他们的后面有一堆火,在火和人之间,有一堵墙,墙的后面有人举着各种器物和雕像来回走来走去,火光将这些物品投影到囚徒对面的墙壁上。他们由于没有见过真实的东西,只能把影像当作事物本身。他们每天好像都在看皮影戏,已经完全习惯这种生活,没有人试图改变现状。但如果有人把其中一个囚徒释放出来,并强迫他看火光和真实的东西,他肯定会感觉到十分痛苦,在眼花缭乱的情况中无法看清实物,认为影子是更为真实的东西。如果有人硬将他拉出洞穴,在强光之下他必然感到眼睛疼痛,什么也看不清。若要他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一定时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首先他看影子最清楚,其次是任何其他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是真实的物体本身。接着他可以对着天体和天空本身大饱眼福,当然这种事情在晚上更容易做到:他将看到月亮和星星的光,而不是在白天看太阳和阳光。”这个人一旦看清了太阳,他就会庆幸自己摆脱了原来的黑暗洞穴,来到了阳光普照的世界。外面的世界象征着本质的世界,用柏拉图的话说是理念(idea)的世界,太阳代表着善,是最高的理想,是万物的本质。柏拉图在这里所主张的就是撇开表面现象,看到实物本身,在上升到最为本质的理念。 在其他方面,比如财富,柏拉图也有很独特的想法。《理想国》中有一段关于财富的对话。 苏格拉底:克法洛斯先生,你说的话有道理,但我仍然觉得大多数人达不到你这种境界。他们会认为你是老有所养、老有所福了才说这番话的。因此,他们会说人老了,是因为富有,才会有淡泊宁静的乐观性格,你就是这样的。不是吗? 克法洛斯:算你说对了。他们的确没有认同我的观点。虽然他们对我的怀疑不是空穴来风——但却失之于绝对化了,我有足够的理由来驳斥他们。当色弥斯托克勒受到塞里福斯人嘲笑,说他是因为雅典而不是因为贤德才出名时,他反驳道:“如果我们出生的城邦调换一下,那么谁也成不了名。”我想色弥斯托克勒的这番话对于那些既贫穷、又惧怕老的人正好适用。一个人贫穷并不怕,只要他善良: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也是不会得到安宁的。 可以看出,柏拉图并不支持过于追求财富。在财富观上,柏拉图强调物质财富的基础地位,反对贫富两极分化,主张追求财富必须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反对贪图物质享受。柏拉图的“公布制”思想也是乌托邦方案的开端。《理想国》成书于希腊城邦政治面临解体之际,

柏拉图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社会学的观点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西方古代大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和教育家。公元前387年,他创办了一个学园,取名阿卡德米学园,变称希腊学园。从此,在这里讲学达四十年,一直到去世。柏拉图的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不仅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政治思想,而且详尽地论述了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系统。《理想国》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卢梭的《爱弥儿》享誉西方古代世界三大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哲学基础 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理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暂时的的现象世界和真实及永恒的观念世界。在观念世界里,没有丝毫真实和不变的东西,而观念世界则是万物生成的原型。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观念世界的接近对于绝对真理的向往,而这是接近回忆观念世界的方法达成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学习就是回忆。柏拉图的认知方法——回忆,实际上是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的发展,是一种纯思辨的方法。 柏拉图在他的教育学体系中运用了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他从雅典教育中吸取了学校制度、缪司教育的思想以及在当时看来已经很广泛的科学范围及和谐发展的思想。从斯巴达教育中,他接受了国家教育制度原则,严格教育,培养忍耐力能够勇敢精神的音乐和唱歌教材的仔细选择,女子教育的体系。 (一)教育哲学 1、教育的本质。 柏拉图注意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求国家严格控制教育,把教育看作是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他主张对统治阶级适当的教育是政治的主要工具,必须依靠教育防止统治阶级的退化。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教育的内容必须适应奴隶等级制度的需要。 2、教育的目的。 教育首先培养的是哲学家,武士的培养次之,而农、工、商的训练则放在最轻微的地位。在教育目的上明显地反映出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贵族性质。柏拉图关于教育目的之思想与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就是要培养接受“理念世界”,认识最高主宰善的理念,具有高贵的品德修养,爱国爱民的统治者。 3、教育的阶段。 普通教育柏拉图提出了强迫儿童受教育的主张,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情感和道德,发展儿童灵魂中的低级部分,形成节制的品德。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后,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 高等教育国家对极少数具有金质潜能的奴隶主子弟施以高深的教育,经过严格筛选极少数人成为哲学王。 柏拉图的教育制度正好形成一个金字塔,而这个金字塔正是他的理念金字塔的反映。理性健全,天资聪颖的极少数人享受特殊的哲人教育,居于塔的顶端;为数稍多的理性不全、意志坚强的武士的教育处于中间;而缺乏理性,感情强烈的广大劳动群众的教育则在塔的底部。 (二)柏拉图的教育观 1、国家教育观。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着眼于国家,立足于国家,始终把教育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而培养人才的观点。他主张教育事业是国家头等重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社会学的观点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出身名门贵族,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出生之年正值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雅典逐步走向衰落,社会动荡,道德衰败,使柏拉图对民主政治产生了怀疑。20岁时他师从于苏格拉底,潜心于哲学研究,苏格拉底被处死后,柏拉图为避免受牵连便开始了12年的流亡生涯,先后到达麦加拉、埃及、小亚细亚、意大利等。在此期间结识了许多学者、政治家,促进了其思想上的成熟,同时也惨遭不幸,被人卖为奴隶,幸被朋友赎出,回到了雅典。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阿加德米学园(Academy),或称希腊学园,并在此讲学长达40年,一直到去世。该学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时长达900余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柏拉图终身未婚,享年80岁。柏拉图的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原始的共产主义,因此,写了专著《理想国》阐述了自己的主张。《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

的集中反映。在柏拉图理想的国家中,将神的最优创造物——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其中,哲学家是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拥有智慧和理性。军人是奴隶主国家的保卫者、社会秩序的维持者,是神用银子做成的,拥有勇敢和意志的品质。劳动者包括手工业者和农民,是神用铜铁做成的,具有节制的品质。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奴隶不属于以上三个等级,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而已。三个等级的人应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分工合作,这就是正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是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这样,国家才能维护正常的运转,否则社会就会处于混乱不堪的境地。显然,这是为奴隶主贵族专制制造的理论依据。 (二)主要教育思想 1.论国家管理教育 柏拉图的哲学和社会学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他从斯巴达和雅典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形成了他的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的组织管理上,他主张国家控制教育,采取公养公育的方法培养人才。 2.论学前教育 儿童在3岁以前,由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教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 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 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图 正义,一直是人类苦心追求的美好价值。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渴求一种正义的生活,渴望生活的美好,而那些渴望正义的人们却饱受了不正义的折磨,他们一直试图向正义探源,对正义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少对正义进行思考,或者当人们对正义进行着思考时,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存在正义进行思考时,甚至连正义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正如我的老师廖峰博士所说,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的,但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到今天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无知。难道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智商没有提升过,这着实可怕! 一、柏拉图的生平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347年)2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民主制复辟后处死了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政体。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叙拉古的统治者狄翁被谋杀后,格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他于壮年时期成就了经典作品《理想国》。全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治思想,是关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理想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1交稿日期:2013.12.16 2据《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大学版》第二版,柏拉图生卒年不准确

柏拉图《理想国》标准读书笔记

柏拉图《理想国》标准读书笔记

一、柏拉图生平简介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同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父是雅典最后一名君主克德鲁斯的后裔,母亲则是雅典著名改革家梭伦的后裔。柏拉图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于其叔父并育有一子——安提丰。柏拉图还有两个哥哥分别是阿德曼托斯和格劳孔,常见与其对话篇之中。长兄阿德曼托斯是柏拉图幼年时期的监护人,二哥格劳孔是一位早熟青年,色诺芬在《回忆录》中说他不满20岁就试图发表参政演说,在《理想国》中则被描述为“见义勇为”、“好胜心强”、赋有“荣誉政体”性格的青年。其姐姐之子斯彪西波继承了其所创建的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刚刚结束伯利克里统治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雅典是全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转而进入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因此柏拉图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这场长期、酷烈的战争中度过的,并亲眼目睹了雅典和希腊各城邦的危机与衰落。20岁之前的柏拉图是一个热爱诗歌的文艺青年,20岁以后的八年与苏格拉

底的相识真正奠定了他的哲学取向和政治志向。在此期间雅典的政体经历了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的反复更迭,最终随着老师苏格拉底被民主政体处死而彻底改变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看法。“三十僭主”政体的暴政统治和民主政体的蜕化变质,使柏拉图的内心深受震撼并深深体察到希腊城邦制度的危机。随后28岁的柏拉图开始了长达12年的游历生涯。他离开雅典,周游地中海地区,包括小亚细亚燕燕的伊奥尼亚一带,及意大利南部的若干希腊殖民地城邦,到过北非洲、埃及、西西里岛等地。曾因在西西里大肆批判当时的僭主戴奥尼修的统治而被卖为奴隶,后在好友的帮助下返回雅典。 返回雅典后,在好友的帮助下,创办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同时也开启了柏拉图的创作生涯。《理想国》的创作就完成于这一时期。 柏拉图受到导师苏格拉底的启蒙,并目睹了雅典政权的不断更迭和民主政治的弊端,加之他在游历各国后对各种政治制度的反思,所有这些经历都成为他创作《理想国》的智识之源。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力图构建出一种理想的政治制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董伟武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 JOURNAL OF THE GRADUATES VOL.29№3 2008 S UN Y AT -SE N UN I V ERSI TY (S OC I A L SC I E NCES ) 2008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3 董伟武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275)【内容提要】作为人类教育思想史上重要的遗产,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可谓一 座取之不竭的资源富矿。今日中国,虽然社会制度和时代特征与柏拉图所处的 境况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丰富的教育思想所蕴含的宝贵资源对于 我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积极推进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仍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 哲学基础 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 柏拉图(Plat 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其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所有阶段内容的教育思想体系可谓一座取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富矿,为后世提供着丰富的思想源泉。正如R ?波普尔所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 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不是非柏拉图的。” ①从现代视野客观考察与合理借鉴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我国积极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教育制度与体制改革及实现教育公平与优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其系统化的哲学思想。作为希腊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1.理念论 理念论(即“相”论)是柏拉图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即“现象世界”,它由众多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前者是原本,后者是副本;前者是形,后者是影。在柏拉图看来,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其名,凡是同名 3①收稿日期:2008-09-03 作者简介:董伟武(1969-),男,河南驻马店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思想政治教育专 业博士研究生。电子信箱:d ww8888@1261com 《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柏拉图”条目,第12卷第163页,纽约1968年版。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作者:蓝黛 来源:《课外阅读》2005年第06期 柏拉图出生在雅典城里的一个奴隶主贵族的家里,因为家里非常富有,所以到他该接受教育的时候,父亲便给他请了三位启蒙老师,其中一位教文法、修辞学和写作,另一位则教美术、音乐,还有一位教他体育。 柏拉图的写作老师经常讲一些故事给他听,有时让他模仿着写一些小故事出来。渐渐地,柏拉图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柏拉图不仅热爱写作,在美术、音乐老师的培养下,他对美的东西的辨别能力也越来越强,后来他在美学上的见解,和他童年的启蒙有着很大的联系。 当时在雅典最有学问的人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经常在一些公开场合讲课。柏拉图20岁时,有一天他去听苏格拉底的演说,演说听完以后,他便立即下了决心,要拜苏格拉底为师。 他来到苏格拉底的住处,敲开了苏格拉底的门。 “尊敬的苏格拉底先生,我是柏拉图,我想成为你的学生。” 苏格拉底接见了他,坐下以后,苏格拉底问道: “年经人,你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了,你已经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了,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您有一句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认识自己?,如今我就是没有认识自己。” “你既然知道我这一句话,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对自己的评价了——…我知道我一无所 知?。” “神都认为您最聪明,可是您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我学习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才是双倍的无知呢!这也是我为什么来拜你为师的理由。” 经过这一次谈话以后,苏格拉底答应将柏拉图收为自己的学生。苏格拉底没有看错,柏拉图成了他最好的学生。柏拉图从公元前407年开始,在苏格拉底的身边学习了整整8年。 公元前399年初夏的一天,一个由五百人组成的审判团,在审判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当时柏拉图也忐忑不安地坐在法庭里。当柏拉图听到法庭宣布他尊敬的老师死刑的时候,他痛心疾首,他没有想到法庭竟然敢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那么一位伟大的人。

读柏拉图《理想国》有感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教学·原(名)著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题目:我们的理想国 ——读《理想国》有感 小组代表人: 院系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2年8月26日

我们的理想国 ——读柏拉图《理想国》有感 摘要: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在《理想国》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柏拉图是通过对正义的深入探讨。 在这个国家中寻求的性质:正义、节制、勇敢和智慧。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思想国》、熊培云、思想、光芒 正文: 坦白的说,这本书我没有看过,甚至连封面是什么样子的我都没有看过。这样,没有看过,我都可以写读后感吗?是的,好像我只是在做无谓的解释。但其实这是我对一个新事物最开始的认识,并唤醒了我脑海中最初的,也是最真实的想法,这对于我来说是可贵的,我想我应该把它记录下来,作为这次读书报告最真实的部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我以后一定会看的,而且是好好的看,不是像看小说的故事情节那样,跳跃浏览着看,而是仔细认真的对待。因为,在这其中,我发现了里面有我所需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其他事物所无法替代的!不是我自私了一些,但会是我欲望最直接的表达!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欲望:人天生所需要的东西! 当然,在这本书所形成的茫茫大海中遨游,在我没有退路的情况下,累的要沉没的时候,身边需要有块漂浮着的木块来当我的手臂,而那些手臂就是别人对这本书理性光辉的看法!通过这些,我才有勇气在这片海域中遨游,不至于迷失方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那些悬浮着的但又不会被风浪吹散的浮木的价值所在!但是它们的存在就是这片海域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让我悲伤的是,在它们指引着我的时候,也在固定着我的思维方式,即使当我看到身边有不错的方向想要改变轨迹行走的时候,我都是犹豫不决,最后又不得不放弃!我害怕失败,如果失败了,我会在这片海域中死去,没有任何生还的机会了。不过还好,我意志坚定,我勇敢一些,在某段路程中,我顺利的看到

论文设计柏拉图《理想国》地教育思想评述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xxx 摘要: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名著《理想国》更是蕴涵着丰富的、迄今仍熠放着启示光芒的教育思想,它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颇有启迪意义。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 绪论: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结合历史经验和自己的天才设想, 设计了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提出了一个理想王国的构架,其中 包括构成这个社会主体的人应该是怎样的:统治者、护卫者与第三等级(工人、农民、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的政制是由哲学王依据宪法进行统治城邦,理想国哲学王和护卫者必须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产生。此外,还规定了教育目的、教育体制等。因此,柏拉图不失为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正文: 一、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理想国”的宗旨就是要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

国家,如同人的灵魂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一样,最理想的国家也应由相应的三个等级组成。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的柏拉图在认识论上是一个唯理性主义者。他热衷于探求超出可感个体事物之上的永恒理念。希望从具体的个别事例中归纳出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东西,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使人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现象上升到本质,最后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柏拉图从中期开始广泛研究哲学问题,在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理论的双重影响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认识论、本体论、辩证法体系以及国家学说。这个时期是他哲学的成熟时期。晚期的柏拉图主要是对自己前期的哲学思想作批判、修正和补充。 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它同时也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其名,凡是同名的事物都有其共性,这一共性是具体事物依据的原理和存在的根据, 如具体的好人好事,都以“善”这一“相”为原形,美人美事,都复有一“美”相,即“美”之身。其实,这里的“相”论与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的阐述是一致的。在认识论上,柏拉图由他的哲学观出发,认为对每一具体事物的认识所得到的仅仅是意见,而不是知识。因为个别事物生灭无常,永远处于变动之中,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人所运用的认识能力因认识对象不同而不同,依靠想像能力得到的仅仅是幻觉,依 靠信念得到的仅仅是常识,幻觉和常识都属于意见,不具有普遍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 摘要: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对教育问题的诸多构想,表达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包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对教育内容的严格选定以及对人的天赋的注重,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柏拉图是古希腊一位影响深远的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撰写了大量有关办学、教书、育人、伦理、法律、宗教等方面的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该属《理想国》了,就教育而言,柏拉图提出了他自认为理想的完整教育体制构想)他的学前教育观、终身教育观、音乐与体育教育观、国家教育观等思想对古希腊及后世的教育均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观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 “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因此,柏拉图特别重视对儿童和年轻人的教育!在柏拉图看来,讲给孩子的故事要经过严格的审查,鼓励母亲和保姆给孩子讲已审定的故事,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不应当将神描写得丑恶不堪,并且把这样的故事讲给儿童和年轻人听!诸神之间的明争暗斗,钩心斗角,宙斯把混合的命运赐予凡人,特洛亚 的战争故事,这些都不当讲给孩子听!&神是善的原因,而不是一切事物之因’,神只会为恶而惩罚!儿童最初接受的故事应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他认为人的初始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尤其对那些性格尚未定型的孩子而言,对好的总是会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柏拉图认为,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以后发展的方向,甚至也能决定他将来的目标方向)他们的头脑在早期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将是很难遗忘或更改的)所以柏拉图认为对孩子们早期的教育应该是从美好的道德熏陶开始). 三$终身教育观 柏拉图最早提出人工作后还需要有继续受教育的思想)柏拉图 认为,教育是终身的,应贯穿于人的一生) 柏拉图在 #理想国$中提出分阶段的终身教育模式!7 岁之前的儿童用适合的故事和游戏引导他们的兴趣陶冶性情!7岁之后进入学校接受文化课程的培养和体育项目 的锻炼!!" 20岁接受第一次选拔,理性高超者得以继续深造, 理性平凡,但是有军事天赋的人将接受培养成为军人30 岁接受第二次选拔,用辩证法考试他们,之后15年的时 间,让他们进行实践,积累治国经验! !那些年满50岁,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的一切方面都 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的人必须接受最后的考验,即要 用善的理念武装自己,改造自己的灵魂,从而在晚年更 好地管理好国家$公民个人和他们自己)所以,他要求人 们在剩下的人生岁月里,还要用大部分的时间来研究哲 学,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直到培养出像他们那样的 继承人,才可以辞去职务,进入乐土为止) 终身教育的理念适合于任何的时代,尤其是当代知 识爆炸和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 知识的老化现象日益

读柏拉图《理想国》有感

读柏拉图《理想国》有感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正义的哲学家。可以说他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该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正义论是柏拉图《理想国》中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柏拉图认为,人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即智慧和知识,当理性支配意志和欲望时,后两者则表现为勇敢和节制。可见,智慧、勇敢和节制都是人的美德。在国家生活中,各人从事的工作取决于各自的德性具有智慧品性的人由金铸成,是国家的统治者具有勇气品性的人由银铸成,将成为保护国家的军人和武士欲望则为广大自由民所共有,它由铜和铁铸成。每个人的天性在出生时又由神铸定,它决定了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不可任意更改的。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

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所以,通过书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