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美半导体技术差距

中美半导体技术差距

中美半导体技术差距
中美半导体技术差距

中美半导体技术差距

总审计局报告得出结论说,从美国的安全考虑,这种情况不容继续放任下去,并建议国防部、国务院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应该尽早修改现行出口管理办法。中美半导体技术差距美国国会总审计局一份报告称,随着日本等外国企业赴华投资办厂,中国半导体技术迅速提高,以往美中两国在这项技术上相差十几年,但现在这种差距已缩小到不足两年。由于半导体对于制造高科技武器不可或缺,美国政府一直限制出口,希望借此在这项技术上至少领先中国20年,但总审计局报告指出“差距已在为缩小”,并建议政府彻底改变出口管理规定。

中国自1986年以来,便把提高半导体技术作为国家大计。为借助该项技术提升军工产业,中国在发展国内半导体技术的同时,还以无偿提供工厂用地和采取优惠税制等办法吸引外国有关企业。

其结果是,中国出现了53个“硅谷”式高科技工业区,像日本NEC上海工厂那样拥有最新技术的半导体工厂也纷纷建成。

另据美国国防部要员向总审计局所作解释,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路线是优先发展特定而非各方面齐头并进,半导体技术则属于重点领域之一。实际上,美国空军最新机型核心部分所使用的半导体,已落后于现在中国有能力制造出的半导体。

总审计局向美国政府和国会提交的《限制出口和中国半导体技术迅速提高》报告指出,由于半导体技术对于从汽车制造到武器研制的许多现代产业都不可缺少,美国政府重点考虑到这项技术转用于军事的危险,从1979年后一直采取出口管理法对半导体技术的外流加以限制。由于中国半导体技术的迅速提高,1986年时曾相差十几年的美中两国技术现在只有不到两年的差距,而且美国政府力图领先中国半导体技术20年的政策也难以为继。报告建议,应该控索限制出口对美国企业千万损失与保障美国安全之间的契合点,同时尤应将最重要的军事转用技术汇编成目录并探讨对其加以管理的办法。

国内与发达国家化合物半导体技术差距的原因

一、社会上对化合物半导体技术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认识不足;

二、对化合物技术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规划考虑不足;

三、从事化合物半导体技术研发的单位少,缺少大企业强有力地介入与支持;

四、国家对化合物半导体技术的投资力度远远不够;

五、缺乏一流的研究人才;

六、缺乏对化合物半导体基础理论的研究;

七、化合物半导体技术从材料、器件到应用,水平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八、现有的布局形成不了生产能力,无法进入市场。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技术要在离产品最近的地方下功夫。半导体技术是1948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三位学者发明的。50年代初,他们又发明了半导体收音机,但因成品率太低、成本和价格太高,进人不了市场。1952年,索尼会社创始人盛田昭夫到美国考察,他看到了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前景。1953年引进了这项技术,并组成近千人的研究所,全力以赴攻关提高成品率技术,终于获得成功,降低了成本,制成低价半导体收音机投入市场。尔后又制成半导体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洗衣机等多种产品。它们还用半导体技术制成电子表,挤占了瑞士手表市场;用半导体技术制成“傻瓜”照相机,挤占了原联邦德国相机市场;用半导体技术于机器工业,生产出机器人,挤占了发明机器人的美国市场。荷兰人发明的激光唱盘,美国加州安派克斯公司发明的磁带录音机、录像机,美国施乐公司发明的复印机,以及美国人发明的传真机等等多项技术,经过日本引进改进之后,进人并占领世界市场。传统半导体技术极限

美国英特尔公司的技术战略部主任近日称,传统半导体技术的极限为栅极长度2纳米。指出这点的该技术战略部主任P.甘吉尼(译音)博士,还兼任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进程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国际上知名的半导体技术专家。而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进程委员会则是预测半导体技术研究和开发状况的权威组织。

P.甘吉尼博士介绍说:“1990年代一些人预测,半导体的加工线宽如果小于100纳米(即微米),则需要有全新的器件制造技术。这实际是一种误解。英特尔公司在2003年内会实现全部的器件生产都转移至100纳米线宽的工艺。”甘吉尼博士认为,无论从技术上来观察,还是从经济上考核,利用传统的半导体器件技术在今后10年都不会达到其微细化的极限。

不少人记得,在2000年前后一些专家曾提出,到2013年传统的半导体器件技术将走到其

尽头。而近几年来半导体技术的进展证明,这一时限将进一步推后。

甘吉尼博士指出,影响半导体器件进一步缩小体积的问题是:科研人员已发现,即使不施加电压,也会发生电流流动的现象。甘吉尼博士认为,传统半导体技术的极限标志是栅极长度为2纳米,低于此限度则必须要有全新的半导体技术。上述的栅极长度是衡量半导体器件大小的重要指标。甘吉尼博士说,当前的硅材料半导体技术还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为人们服务。

日半导体工业界联合开发新的半导体技术

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近日宣布,11家半导体制造厂家将实现大联合,并同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实施名为“ Asuka”的计划,以共同研究开发新的半导体技术。

据该会发表的计划概要说,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5年内开发出线幅为到微米的系统芯片制造技术,其中包括设计技术和工艺制造技术。

这项研究开发计划的投资总额为760亿日元,投入研究人员340名,研究开发活动将由11家有关企业组成的半导体理工学研究中心和半导体尖端技术公司承担。

日本半导体工业界实行大联合,共同开发新的半导体技术主要是因为,目前世界半导体技术发展已从动态存储器技术发展到系统芯片技术, 即在一块芯片上集成整个系统的技术,因此对设计技术和细微化的工艺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21 世纪数字网络建设仍需要有高度发达的半导体技术作为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日本的半导体工业在90年代被美国赶超,它在世界半导体市场上所占比份由80 年代的超过50%减少到50%以下,因而感到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当代中美关系的个人思考

当代中美关系的个人思考 摘要:作者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中美关系的现状,并且发表了在这种现状下两国应该为趋于相同的正确价值观而努力的个人观点。 关键词:中美关系制度价值外交 当代中美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首先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去讨论中美关系的发展。从科学的角度,我们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研究其它物理问题一样,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这里的对象归结起来有两个,一、人;二、自然这个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包括空气、水、各种其它动物等等独立于人的东西。像研究其它物理对象一样,研究对象其实是研究它的性质。这性质是人赋予的,是一种定义,定义的方式是基于上帝对人统一的设计,一个人有听觉,触觉,嗅觉。而每个个体这些感受器的深度或者说灵敏度是几乎一样的。而且每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逻辑方式。定义是一种指向,而这种指向是一从物到意的指向,这种指向是协商的结果,所以又绝对可信度,没有偏见。我们以人为研究对象,它有什么性质呢?性质无非是两个角度的东西一、属性;二、功能。这功能和属性可以总结为,一种意识约束和能力,而且能力是没有方向的。对于客观的自然,它当然也有属性和功能,那么对于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时我们关心的是什么?总的来说是对于人的约束。所以总结的说人是有能力做事的,自然和自己的意识对能力有约束。但是由于人的能力是无方向的所受自然的约束和自我意识的约束很小,所以经常会做很多事后看看有损大家人与人之间共同利益的东西。所以人类就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总结设计了其它的约束——“制度”。所以“制度”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安全的关系。 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全球化了,但是还没有一种完善的“全球制度”被人类建立起来,所以不可避免的在“全球制度”没有包容的地方,也就是“法律真空带”,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纷争和矛盾。 同时不同地域之间在已有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成为了全球化交流的单位。中美关系本身应该是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之间的关系,由于“人民”之间无法交流,而由两国政府出面进行交流。而这政府又应该是由两国人民选举出来反应两国人民的心声。这样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流才是真正的,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流。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反应两国人民的心声呢?从上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看,必须在两国内部有一套完善的“体制”,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看,最好制度是一样的,才能使得政府成为真正人民的传声筒。这样才能使得中美之间的交流不成为两国利益顶层之间的交流,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利益顶层的关系。 至于实际上中美两国之间这个“内部制度”。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我的这部分权利是没有被尊重的,政府从来没有跟我说过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将自己的心声反应在中美外交上的,至于美国我就更加不知道了,所以也就没有发言权。 虽然在不完善的制度下,人民的心声被过滤掉了一部分,但是或多或少反应的还是人民的心声,那么这个“心声”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观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观点的交流,可以促进思想的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正所谓“理解万岁”。理解了还会有纷争吗?我不知道具体美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怎么样的,但是从书籍和网络等传统的和现代的媒体上,传递给我的信息是,他们的观念中与我们差别最大的就是“人权”“法制”“民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人权”。个人的权利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至于中国,我认为与其说有什么价值观倒不如说没有价值观,大部分我接触到的人,当然也就是青少年了,他们心中没有以上的理念,只有平时生活的积累。这不能说是我们的错。错在缺少这些理念的传播者。这样在两种不同的心声下,矛盾是难免的。 那我们要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呢?当然是使价值观趋同。怎么使价值观趋同呢?是强加吗?较差价值观的在长期较差价值观的引导下已经没有能力强迫有优秀价值观的变成

中美政治制度差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美政治制度差异 篇一:中美政治制度比较 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最根本的就是意义就是为公民提供一个“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一个国家社会行为的稳定;此外,政治制度还作为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的奠基石,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变革与发展;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国与美国的阴晴冷暖时刻影响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两个大国却在政治制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成为各自制度领域的代表者;下文将逐点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首先,政治制度的最根本特性是一个国家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我国来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障了人民在内部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社会劳动者们,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此外,阶级斗争的问题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所

以坚持一定的专政只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该制度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我们需要坚持并发展的内容;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很大的不同是资本主义以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并更加崇尚政治的自由性;其领导的集体是资产阶级,其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还有资本主义的剥削形 式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其次,两个国家的政体也有着显著的差别:我国的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制度同样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项重要制度,动员全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国家的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代表性,需要对人民负责,同时又受人民监督,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此外,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因为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均由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产生,充分体现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集中力量,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运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并在其中选取人大代表,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几个政治和军事大国,两国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都对世界局势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始终没有放弃与对方发展良好而平稳的关系的意愿,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所以存在着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有广阔的前景。本文致力于研究中美关系现状,并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意识形态,区域稳定,共同利益,合作共存 一、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以从世纪之初的罗曼蒂克到当前的恶毒拒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的提升,这些与美国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均衡与国内的选举因素交织在一起,迫使布仕政府调整对华经贸的政策。再有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停滞不前,也加大了布仕政府对华贸易问题的压力。但是,中美两国领导都充分看到了中美关系的利与弊,美国对中国更是既爱之又恨之。中美的贸易关系正处于微妙之中,美国的发展要靠中国,中国的发展亦离不开美国。中国应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呢? 二、具备友好发展的基础 1、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中方统计,在贸易领域,今年1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10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7%,其中中方自美方进口27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在投资领域,今年1至10月,美新增对华投资项目330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2.5%,中方企业对美投资也在增加。据美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9月美对华口增幅达18.5%,大大超过美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肿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 三、关系的核心问题 中美关系为何从罗曼蒂克步入了当前的恶毒拒绝?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贸易收支方面,由于美国对华年年贸易收支逆差,且贸易逆差额逐

中美关系分析

中美关系分析 xx格局是21世纪国际体系的理想境界 近年来,人们——至少是那些具有起码洞察力的国际问题观察家们——就国际政治经济前景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世界正在从作为冷战时代基本标志的大致两极的格局,迅速地向多极格局转变。〔1〕多极格局不仅将有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2〕因而有利于各国的独立自主和经济成长,还将为世界上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尽可能平等的交流提供必要保障。在现代国际体系初创年代即所谓欧洲国家体系的生成时期里,由荷兰和英国领头的欧洲多数国家联盟以“欧洲自由”(the Liberty of Europe)为道义依据,凭借与之休戚相关的均势机制,先后挫败了一度占有巨大优势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法王路易十四建立“普遍君主国”(universal monarchy)的称霸努力。〔3〕与此相似,即将步入21世纪的人们有理由期望和追求并非两极、更非单极的世界自由和世界均势,虽然此类目标的实现不像过去那般往往有赖于战争。 二、xx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态度: 从拒斥到不情愿的接受 在观察和思考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时,必然碰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亦可称为唯一的世界强国)美国对这一趋势持什么态度。在冷战时代,除了主要从冷战需要出发支持西欧、日本经济成长和同样从冷战需要出发改善对华关系外,美国根本不愿接受任何真正的多极化动向,以至于社勒斯把第三世界国家的中立主义和不结盟——世界多极化的萌芽之一——斥责为“不道德的”。〔4〕即使那赋予美国空前的世界政治和战略权势的两极格局,也是美国鉴于严酷的美苏军事对峙逻辑(尤其是核恐怖平衡逻辑)很不情愿地忍受的,哪怕这一格局在美苏关系相对缓和时期里,因其包含的超级大国共同控制机能而使美国获得不少额外便利。苏联解体加上海湾战争大胜造就的兴奋感和陶醉感,导致美国朝野当真规划起美国权势及其价值观一统天下的图景来,其状若撇开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末期不谈,肯定为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正如思想颇为激进的著名国际法学者理查德·弗尔克不无厌恶地描述的那样,从行政当局领导到大多数政治家,精英们“容光焕发地谈论全球安全

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中美建交心路历程 作者:于世翔学号:114309134 系别:教育与人文科学系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 1979年1月1日,这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3年来,在几代中国领导人、七任美国总统和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3年前,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和美国政府作出的这一决定超越了双方在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深刻差异,跨越了似乎难以逾越的鸿沟。 回忆起中美建交的历程,颇富有些传奇色彩。1971年周恩来总理于4月14日在北京亲自会见了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和随行记者,对他们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访华,重新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因而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33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美关系走过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不平凡历程。中美关系如今今非昔比,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富生机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美关系33年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和丰富经验。第一,中美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第二,中美虽然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不同,但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是伙伴,不是对手,更不应是敌人。归根结底,只要双方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建设性合作的大方向,致力于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切实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台湾、西藏、人权和宗教信仰自由等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一定能持续向前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和世界人民。 发展是中美关系永恒的主题,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根本利益所在。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保持和加强高层和各级别交往,加强磋商和对话机制,增进战略互信,进一步扩大务实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合作增长点。 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方只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牢牢把握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方向,就能走出一条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道路,迎来两国关系下一个33年新的辉煌。 中美之间的贸易竞争 中美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高速发展,优势互补明显,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贸易的飞速增长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惠,给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贸易摩擦也在增加。200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来,中美贸易摩

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8.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事实上,中国已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只有在适当的是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现状 中美建交已经三十多年,在这些年里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有蜜月期也有冷淡期。我们必须要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摩擦和争论虽然不断,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对抗,两国关系总是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进,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利益的存在。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分歧的。一旦两国外交关系破裂,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双方来说打击都是巨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期的存在,中美关系还将长期保持。 当前,虽然美国屡屡对中国做出危险举动,比如,美国加快推行“转向亚洲”政策。不仅加紧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频频与中国邻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在南海、钓鱼岛领土争端上言行不一,对中国采取捍卫领土主权的正当行动说三道四。但是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却仍是主流。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频繁。这也再次证明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互补互惠、互利共赢本质,说明了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复杂和微妙关系。因此中美关系可能会有摩擦和麻烦,但当前绝不会全面恶化。 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屡屡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违背不干涉中国政治的诺言,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给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屡屡蒙上阴影。美国政府支持台独势力、向台出售武器的行为正是对两国合作关系的挑衅,中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也致使中美间在此问题上摩擦不断。 二、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中国加速崛起,在周边地区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上升,美国则受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拖累和金融危机冲击,软硬实力受到削弱,两国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对美产生巨大心理冲击,美国内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感和危机感,警惕和制衡中国的论调开始回潮,对中方谈论“美国衰落论”极为敏感,产生过度反应,认为中国正利用美国衰落谋取利益。 第二,美始终认为中国发展走向存在不确定性,内心将中国视为潜在战略竞争对手,担心中国利用日益增长的实力与美对抗,挑战和打破现有国际秩序,在亚洲实施“中国版门罗主义”,威胁美在亚太和世界的霸权地位和战略利益,将应对中国崛起作为美国全球和亚太战略的重点目标之一。美国内始终有一股右翼保守势力,不愿看到中国发展强大,妄图对中国实施全面遏制战略。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现实、安全等原因,部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并可能主导亚洲感到不安,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主动迎合美国,拉美抗衡中国。双方一拍即合。 第三、美国政府对中国在某些领域发挥作用的期望值很高。中国更关心的问题是强调尊重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发展道路,期望美国在台湾、涉疆、涉藏等问题上尊重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中国从自己的国情和国力出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美国却认为中国做得不够,并开始有所抱怨和指责。 (四)对中美关系发展的预测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

中美警察制度对比

中美警察制度对比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的警察体制独具一格,各有千秋,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任何一个国家的警察体制都不是一模一样的,都受到本国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如同新中国其他的政治、经济体制一样,中国目前的警察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国家设公安部,隶属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公安行政机关。各省、自治区设公安厅,直辖市设公安局。各市设立公安局,市辖各区设立公安分局,各街道设立派出所。是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型的双重领导体制。 中国各级警察机关在公安部领导下,既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又受上级警察机关的领导。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与中国的中央集权的警察管理体制截然不同,美国实行的是非联邦主义,警察管理体制是分散型,权限分散下放。因而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警察制度。各州、市警察的警徽、警服、警车的标志和样式各不相同。联邦和州、地方的警察部门没有隶属关系。警察机构大小也极不一样,有的警察局拥有近3万名警察,而有的只有一名警察。在全美,从事警察业务的独立的政府机构有近2万个。 从组织机构来看,美国现行警察的组织体制极为庞杂,如果按行政区划分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话,美国的警察机构可分为:联邦警察、州警察、城市警察、县级警察。在这4种警察机构中,除联邦警察只接受联邦政府或联邦部级中央部门统一领导外,其他三种警察机构均直接受地方政府领导。 美国警察是服务于民众的。美国警察在履行警察职责、执行警务工作中,特别注重与民众保持良好关系。他们对公民的求援,总是随叫随到,并且服务周到。即使是查处违章交通事故或询问犯罪嫌疑人也是彬彬有礼,而不是粗暴处置。感觉就是美国警察有些惧怕市民,而不是民众怕警察。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是美国警察的费用来源于民众,警察的工资、服装、设备均来源于每一个纳税的美国人。在美国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穷人多的地方警察少,富人多的地方警察反而多。因为这跟纳税有直接的关系,你纳的税越多,警察所提供的服务越周到。倘若公民不满意而投诉可能导致警察被辞退,失去饭碗等严重后果。 中国的警察是来用来管理民众的。中国警察的费用是中央或地方统一调拨的,所以也就不会存在美国那样由纳税的多少来决定警察多少的现象。警察与民众的关系也不是那没融洽,直观感觉就是民众怕警察。这种警察管理体制对国家社会具有强有力的控制力,会让国家社会更加的安全稳定。但是像中国这样实行中央集权警察制度的国家,警察权的范围极广泛,人民的权利常常得不到保障,比如户籍、驾照这样本该由政府管理的也是警察管。但是广泛的警察权利的监督却不够完善,容易产生滥用权利、腐败、侵犯人权等问题。在美国,警察的权利很小,比如说在美国,除非是犯罪,警察是没有权利去查别人的身份证的,美国非法移民多就是这个原因。 在警察文化上,中美两国也有很大的差异。 近日,美国克利夫兰市的近百名警察因为不听从指令受到停职处分,有的甚至面临刑事处分。追溯事件缘由,很多人都会被吓一跳:这群警察在城市闹市以125英里每小时的高速飙车,向嫌疑人所驾驶的车辆射击137发子弹,致两人身中20多枪死亡——而最后调查发现,所谓的“持枪嫌疑人”根本手无寸铁。就这样,警察还认为自己被处罚得太冤了。 类似的情节在中国或许无法想象,但在美国却属正常——“警察的生命第一位”是西方警察文化的首要原则,在警察的职业判断下,只要警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就可以开枪自卫;即便在刑事案发现场,如警察随身没有携带武器,那么他只需报警而非阻止罪案,这是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摘要】: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获得了大幅提高,中国的国际形势及外交关系变得尤为重要。中美关系是如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是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华民族智慧的考验,也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争取一个良好国际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中美关系;国际局势;外交政策;影响问题;外交特点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就中美目前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1]。 纵观长期以来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对美政策,尽管尖锐的对立时有发生,但也不乏真诚的合作。中美关系出过现多次起伏和危机,但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担负着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就会长期友好发展。

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美国已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国,同时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随着两国贸易差额逐年高速增长,中美产生的贸易纠纷也日益严重。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在很长时期内处于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中美贸易逆差逐年增加。2015年中美贸易逆差为 3647.6 亿美元,增长达4.38倍,占美国总贸易 逆差的 47%。虽然巨额的贸易逆差给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持,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贸易失衡问题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巨额外汇占款致使通货膨胀加剧,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对于美国而言,表面上巨额的对中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美国制造业的长远发展,中国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进而拉动经济飞速发展也可能威胁到美 国世界霸主之位,实际上美国从中美贸易往来中获得了巨额收益。本文在对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由此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 (一)中美贸易逆差不断加大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美国贸易额持续增长。据美国商务部数据统计,201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5906.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5.1%。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240.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6%;美国对中国进口额为4666.6亿美元,和上年相比增长6%,占美国全年进口总额的19.9%。

美方贸易逆差为3426.3亿美元,同2014年相比增长7.5%。 2005-2015年间,中美双边贸易额从2115 亿美元增加到5906.8 亿美元,增长了3791.8亿美元。此外,截止2015年底,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同时,中美贸易逆差随着中美贸易额的增大而不断加大。据中方统计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逆差,首次出现在1993年。而据美方 统计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逆差自1983 年首次出现,为3.1 亿美元,此后一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到2000年达838.33 亿美元。2000年之后,中美贸易逆差处于迅猛增长阶段,除 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回落外,从 2001 年的 830.96 亿美元增大到2015年的 3647.6 亿美元。两国统计的中美逆差基本呈相同趋势,仅仅是在起始年份和逆差总额上有差异。截止目前,中美逆差仍在进一步扩大(见图 1)。 (二)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由于中美贸易逆差逐渐加大,美国不断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将中国商务部从2000 年起的统计数据和美国商务部从1994 年起的统计数据对比发现, 2007 年中美贸易逆差高达256 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全年对外贸易总差额1/3。之后受经济危机影响,中美贸易差额在2009年时出现大幅下降,降幅达14.83%。此后,从2009年开始世界经济出 现回暖现象,中美贸易逆差又开始新一轮的增长。近年来,中美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中国遭到美国的贸易壁垒也日益频繁。

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及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如表达顺序时,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国家一省一市一区一街一号;表达时间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顺序。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在表达空间顺序时与中国相反,由小地方

中美宏观经济指数比较.综述

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指数对比 一、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数体系 1.指标体系主要构架

2.主要关注指标 (1)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3)进出口额 对外贸易占中国GDP比重达到60%以上,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欧美日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实体经济出口量的冲击越大。 (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消费、出口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加大投资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 (4)CPI,PPI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 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6)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5)货币供应量余额 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备受关注。利率体现了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资金借用报酬。利率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市场繁荣之时,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市场疲软之时,资金供过于求,利率下降。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率上升,抑制资金需求,经济发展降温;利率下降,刺激资金需求,经济发展回暖。利率的变化反作用于资金供求,从而作用于经济发展,因此成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7)储蓄存款余额。 (8)汇率和外汇储备

中美两国教育制度十大差异

中美两国教育制度十大差异 一、为谁而学: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二、育人目标: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三、课堂: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权。 四、师生关系: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 五、考试制度: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六、班级人数:中国虽明文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时间: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八、成绩单: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的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样的机制下长达12年之久,心理压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九、教材:美国的教材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导致许多的成年人离开计算机对数字就没了概念,连日常生活的计算都成了难题,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的强调夯实基础,才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堆堆,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中美关系

对新时代中美双边关系的思考与认识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的中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一个在新世纪崛起的大国。我们从对美国的认识,以及对美国近年来在军事重,科技一些方面政策的关注。还有就是我对教育,与经济两个主要方面中美的一点比较。最后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中国美国外交 1对当代美国的一些认识 11就地理位置来看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全境由东向西可分为5个地理区:东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两部分.这一地带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数由河川冲积而成,特别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质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泽地. 1.2.就建国历程来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人民开始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1.3.建国后期直至当代的美国 此后美国不断扩大它的领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和阿拉斯加。在南北战争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在20世纪美国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优势进一步保持和发展。直至现在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是其它国家学习和超越的对象。 1.4.美利坚民族的特点 美国是个勇敢而爱好自由的民族. 他们原本来自世界各地, 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 渐渐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 2近年来美国政府重大的政策 对于军事方面 对于军事方面我想直接引用前任美国政府高参的说法(“如果我们对战争目标的陈述被视为仅与英美帝国主义相关,那么这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没什么意义。我们应当强调其他人的利益。这会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美国通常以此为借口进行军事扩张,及对外打击 美国政府对于科技 1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实现和保持美国经济增和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 80年代,里根总统多次表示:“对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支持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本届政府的一项政策。”布什总统刚一上任,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在联邦政府中的地位 2美国政府科技政策的要点如下: 2。1.大力加强基础研究 2.2.扩大对大学教学和研究的投资 2.3.国防研究是政府研究开发的主要支柱 2.4.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2.5.促进政府实验室、工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 2.6.调动工业对研究开发投资的积极性 7.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3中美两国两个主要方面的比较

论中美文化差异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摘要:中国与美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中国文化重集体,美国文化重个人;中国文化重综合,美国文化重分析:中国与美国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非言语交际上也各有不同。从历史地理、传统思想、认知系统、文字等方面分析了中关文化差异的成因。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差异;成因。

论文目录 一、论文摘要,论文关键词。 二、轮中美文化的差异正文。中美文化差异现象。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三、致谢词。 四、参考文献。

论中美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 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

中美会计制度的差异

中美会计制度的差异 一、中美会计制度不同的环境基础 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由于受经济发达程度、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世界各国的会计制度都存在很大差异。一般虽然认为,会计通过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但无论是美国的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都只涉及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并没有会计记录的相关规范,也就是不涉及会计科目设置及相关会计事项分录的内容,而在我国,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只能通过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把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统一和规范,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同时,就中美两国看,从会计属性、会计目标设置、会计核算的侧重点、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政府对会计的干预程度、企业的预算编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些都最终反映了两国的会计准则也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会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并为许多国家所效仿,除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在形式上具有独立性,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在程序上具有完整性。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把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金融风险与会计信息、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地位等问题上,在会计研究方法上以实证会计研究为重点。我国虽然已走出了过去主要局限于对会计本质、职能、任务等方面的研究模式,开始讨论会计准则目标、原则等问题,但同国外的会计理论研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些理论问题确实还有待解决,如会计信息使用者到底需要什么信息,会计准则有哪些局限性,会计和会计准则到底是什么关系等等,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为会计准则的理论研究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中美会计管理制度的不同 在会计目标设置上,美国企业会计人员有自己工作的目标,其中既包括对外的财务会计目标,还包括供内部决策使用的管理会计目标;而在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则较少采用精确的定量设置,只采用定性方式来表达,即使在会计准则中也未明确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目标。 在会计核算上,美国许多著名的会计学家及企业界都强调收益是会计核算的中心,把收益作为表现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和衡量企业管理人员有效利用投放资本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我国,会计核算的侧重点是成本,成本处于整个会计体系的主导地位,在考核评价企业管理人员时,不仅注重他们创造了多少效益,还要看他们的成本开支是否符合规定,在降低成本方面付出的努力是不是足够大。 在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上,中美两国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美国,立法机构国会对会计问题极少关注,因而会计核算十分强调灵活处理,允许会计人员可以依据个别情况,运用个人专业判断选择最适合的会计方法;而在我国,在会计规范体系方面,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都对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规范,加以强制性管制。 在政府对会计的干预程度上,美国的会计专业团体规模很大,会计人员对会计实务的处理享有较大的自由权,会计规范与国家的法律关系较为松散,这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方面表现较为显著;相反,我国会计实务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会计实务是根据国家立法进行的,会计人员所应用的会计原则一般都体现于政府的法规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