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的康复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血管病的康复是从医学的角度,通过康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心理医师、医学社会工作者等共同工作,应用主动性地再训练和矫形支具等康复措施,使患者更好地利用个人和环境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减轻残疾的影响。康复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而且能够降低脑血管病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促进患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概述

(一)定义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VA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死亡。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二)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日本是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脑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居死因之首。我国也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据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

(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预计脑血管病近期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造成的危害也将日趋严重。所以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尽快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三)病理生理

脑血管意外后由于局部脑血供障碍和脑组织受压,病灶中心出现水肿、变性、坏死,小病灶出现瘢痕机化和多个不规则的小腔隙,大病灶可以发展为囊腔,坏死部位局灶小血管发生破裂出血会加重病情。出血的血块会逐渐被吸收,病灶中心周围有一个低密度区域称为“半暗带”,它是由于局部脑组织水肿所致,该部位脑细胞结构尚保持完整,只是细胞电活动消失,及时治疗其功能可以恢复。

(四) 临床特征

脑卒中从病理上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因病变的部位性质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偏瘫则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

1.失去肢体正常功能脑卒中使高级中枢神经元受损,下运动神经元失去控制,反射活动活跃,患者的肢体不能完成在一定体位下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和协调运动,而出现多种形式的运动障碍。

(1)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时,即使患侧肢体不能做任何随意运动,但当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到患侧而引起患侧上下肢发生肌肉紧张产生相似的运动。

(2)协同运动:协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不能做单关节的分离运动,只有多关节同时活动时才能将动作完成。

2. 反射亢进脑损伤后,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受损,损伤平面以下的各级中枢失去了上一级中枢的控制,正常反射活动丧失,原始的、异常的反射活动被释放,夸

张地出现,引起反射性肌张力异常,表现为平衡反射、调整反射能力减弱,出现病理反射、脊髓反射、肌紧张反射(姿势反射)亢进,造成躯体整体和局部平衡功能的失调,影响了正常功能活动的进行。

3. 肌张力异常当脑血管病发生在某些特定部位如皮质、内囊时,皮质对运动的下行抑制作用丧失,而脑干脊髓束是完整的,它对运动的下行易化性指令可能异常活跃,导致脊髓反射亢进,肌张力异常增高而出现肌痉挛。此外脊髓颈段横断性损伤时,下运动神经元对外周刺激的敏感性增高也可引起。

4.协调运动障碍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控制的失灵,损伤平面以下的反射异常,肌张力过高,肢体各肌群之间失去了相互协调,正常的精细、协调、分离运动被粗大的共同运动或痉挛所取代,一般上肢较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精细动作比粗大动作受影响明显,运动协调障碍在动作的初始和终止时最明显,尽管偏瘫侧肢体有肌肉收缩活动,像出现用力屈肘、握拳等动作,但这些动作是屈肌共同运动中伴随着痉挛出现而产生的,不能协调进行复杂的精细动作,无法随意恢复到原先的伸展位。

5.平衡功能异常平衡功能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及前庭、小脑和锥体外系等的参与,由各种反射活动、外周本体感觉和视觉调整以及肌群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6.感觉障碍感觉是其他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它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质地、形状等,这些个别属性整合起来构成事物的整体形象──知觉。感觉器官由感受器、神经通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构成。这些组成部分中任一部位发生病变时,都会出现感觉障碍(disturbances of sensation)。

7.认知障碍认知是机体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智能加工过程,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随意、心理和社会行为。认知障碍(cognitive disorder)指与上述学习记忆以及思维判断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严重学习、记忆障碍

(1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同时伴有失语(aphasia)或失用(apraxia)或失认(agnosia)或失行(disturbance in executive functioning)等改变的病理过程。

8. 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由脑损伤后引起的语言和作为语言基础的认知过程的障碍。语言障碍患者的语言障碍粗略分为理解及表达两个方面。因为交流可透过语言或者文字进行,所以受到影响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语言理解、书写及阅读等几个方面。

二、康复评定

(一)急性期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用以确定患者有无昏迷及昏迷严重程度。GCS分数≤8分为昏迷状态,是重度脑损伤,9-12分为中度损伤,13-15为轻度损伤。

2.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我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推荐应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来评定脑卒中损伤程度。该评分标准

简单、实用、可靠易于操作,是脑卒中最基本的功能评定方法之一。它的最高分是45分,最低分是0分,轻型是0~15分,中型是16~30分,重型是31~45分。

(二)运动功能评定

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比较实用的评定方法主要有Brunnstrom 偏瘫功能评价法、Fugl-Meyer法、上田敏法。其中Fugl-Meyer法在感觉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方面信度和效度较好,其缺点是在评定过于复杂和费时;上田敏法对于上、下肢、手指运动功能评定简易、快速但使用较局限,而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法在临床中以其简便易于操作而应用广泛应用。

1.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法Brunnstrom将脑血管意外后肢体偏瘫恢复过程结合肌力肌张力变化情况分为6个阶段进行评定(见表2-2)。

表2-2 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过程六阶段及功能评定标准表

阶段上肢手下肢

Ⅰ无随意运动无随意运动无随意运动

Ⅱ开始出现痉挛,肢体协同动作或一些成分开始作为联合反应而出现能开始粗的抓握,有最小限度的屈指动作。出现痉挛,有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

Ⅲ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运动。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有时候可由反射引起。①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分。②坐位和立位时,髋、膝、踝关节可屈曲。

Ⅳ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动作:①手能置于腰后部旋转;②上肢前屈90°(肘关节伸展位);③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拇指能侧方抓握及带动松开,手指能部分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开始脱离共同运动的动作:①坐位,足跟触地,踝关节能背屈。

②坐位,足跟触地,屈膝大于90°时可将足部向后滑动

Ⅴ痉挛减弱,基本脱离共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的动作;①上肢外展90°(肘关节伸展位,前臂旋前);②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肘关节伸展位);伸直肩前屈30度;90°前臂旋前和旋后;③肘关节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①用手掌抓握,能握圆柱状及球形物,但不熟练。②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从共同运动到分离运动的动作;①立位、髋关节伸展位能屈膝。②立位、膝关节伸直位,足稍向前踏出,踝关节能背屈

Ⅵ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①能进行各种抓握;②全范围的伸指;③可进行单个指活动,但比健侧稍差协调运动大致正常,①立位,伸膝情况下髋关节能外展超过骨盆上提的范围。②坐位,髋关节可交替地内、外旋,并伴有踝关节内、外翻

2.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评定法是由Fugl-Meyer等在Brunnstrom评定法的基础上制定的综合躯体功能的定量评定法,其内容包括上肢、下肢、平衡、四肢感觉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的评测,科学性较强,因而在有关科研中多采用此法。而简化Fugl-Meyer 评定法是一种只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的简化评定形式,具有省时简便的优点。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中各单项评分充分完成为2分,不能完成为0分,部分完成为1分。其中上肢33项,下肢17项,上、下肢满分为100分。可以根据最后的评分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障碍严重程度进行评定。

3.上田敏偏瘫功能评价法日本上田敏等认为,Brunnstrom评定法从完全偏瘫至完全恢复仅分为6级是不够的。因此,他在Brunnstrom评定法的基础上,将偏瘫功能评定分为12级,并进行了肢位、姿势、检查种类和检查动作的标准化判定,此方法叫上田敏偏瘫功能评定法。也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

4.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是由澳大利亚的Carr等人于1985年提出的,由8个不同的运动功能项目和一个有关全身肌张力项目组成。每一项评定记分为0~6分,检测内容有:仰卧位翻至侧卧位、侧卧位至床边坐、坐位平衡、坐位至站位、行走、上肢功能、手的运动和手的精细活动等。5.Rivermead运动指数(RMI) 运动指数(RMI)是由英国Rivermead康复中心1991年编制的、专门用于评估运动功能的方法。该方法针对性强,简单、实用、易于掌握,但相对较粗,共有15项评测内容和2个功能等级(0~1分),能独立完成规定的运动得1分,不能完成则为0分。

6.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法主要用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肌张力增高的评定,通过被动活动关节来了解受累肌肉的张力情况。

(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的内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的内容较多,主要测定以下几个大方面:

(1)床上活动包括在床上的体位变换、移动和坐姿平衡。

(2)轮椅活动包括乘坐轮椅及对轮椅的掌握。

(3)自理活动包括盥洗、修饰、穿衣、进食。

(4)阅读和书写。

(5)电灯、电话的使用。

(6)钱币的使用。

(7)行走:包括辅助器的使用及室外内、外行走;辅助器的使用。

(8)上、下楼梯。

(9)交通工具的使用:乘公共汽车或小汽车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应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判断患者能力丧失的程度、Katz 指数、功能独立性量表(FIM)。

(四)其他功能障碍的评定

其他的评定还包括感觉功能评定、语言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评定、生存质量的评定、并发症的评定等,根据病人的症状选择相应的评定方法。

脑卒中并发症的康复

脑卒中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到脑卒中后各种功能的恢复,这些并发症主要有: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肩部的各种并发症、直立性低血压、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骨质疏松和骨折、痉挛和关节挛缩、压疮等。其中痉挛和关节挛缩、骨质疏松和骨折、压疮可参见相关章节。

(一)废用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征候群。大多数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得到预防。对“废用状态”比较明显的患者,应酌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增大萎缩肌肉容积的处理;针对骨质疏松的处理,提高心肺功能的处理,增加神经肌肉反应性的处理(如利用保护性反应、姿势反应、平衡反应、多种感觉刺激、适当的手法治疗等)以及及时地处理各种并发症等。在积极控制“废用综合症”的同时,介入主动性康复运动程序,并使患者得到正确的康复训练。但是,如果已经出现了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再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也只能逆转一部分废用表现。

(二)误用综合征

误用综合征(misuse syndrome)是指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由于运动方法不适当,而使偏瘫肢体肌群运动不协调,不能实现有效活动功能的一组症状。存在该综合征的患者,其偏瘫肢体伸、屈肌群肌力发展不平衡,常出现肌痉挛,不能进行分离运动,给病人日常生活活动增加困难.它是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一大障碍。在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有:由于发病后对肢体及关节不正确的摆放和不合理用力所致炎症,韧带、肌腱和肌肉等的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的增强,强肌和弱肌不平衡加剧,以及形成“划圈”步态和上肢“挎篮”状、肩痛、肩关节半脱位等,如果在患病早期就开始正确的训练,可完全或部分预防这种异常表现。(三)肩部并发症

1.肩痛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使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受到极大影响,肌痉挛破坏肩关节运动的正常机制和患侧肩部处理不当,偏瘫患者在经过短暂的驰缓期后绝大多数将进入痉挛性瘫痪期,肩胛骨肌群的痉挛导致肩胛骨后擎下降和肱骨内收内旋,破坏了肩关节外展时所必需的肩肱节律,使肱骨头,喙肩

韧带以及软组织之间产生摩擦和压迫,刺激了软组织中的高度密集的神经感受器而致肩痛。治疗应针对偏瘫后肩痛的发病机理使用神经促通技术,纠正肩胛骨的下沉,后缩及肱骨的内旋、内收,以减轻肩带肌的痉挛。注意纠正患者的坐、卧体位和进行患肢被动,自主运动;同时还应由治疗师实施有效的抗痉挛活动,使肩周各组肌群间的张力逐步恢复平衡,并促使肩胛骨与肱骨间的协调和同步运动;同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的痉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对于脑卒中后导致的肩痛不应是治疗方法单一,实践证明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2.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早期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影响极大。中风病人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中风后早期,上肢不同程度的瘫痪,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一肩,相应欠缺了稳定性,偏瘫侧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张力低下,维持肩关节正常解剖位置的周围肌肉松弛,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机构强度降低。同时患者又进行了坐位或半卧位等使上肢重量下垂的姿势,患侧上肢的重量牵引使其向下移位,使肩关节脱离关节窝的正常位置所致。预防是最主要的:(1)在软瘫时做好肩部关节的保护,如帮助瘫痪肢体做被动活动时,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避免对瘫痪肩的过分牵拉。(2)患侧卧位虽可增加感觉刺激,但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在无知觉时将肩压坏;(3)在硬瘫时,做肩外展上举运动时宜掌面向上使肩外旋,让肱骨大结节避开肩峰的挤压(4)同时须配合做肩胛骨的被动活动,增加肩胛骨的活动范围。要增加一些对肩不伤害,又起到恢复肩部力量和控制的练习,如练习磨砂板、直臂侧推和前推等动作。

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的治疗方法主要有:(1)悬吊固定如病人上肢处于软瘫期,在半脱位的早期,在坐位及站立时应使用二角巾,待肩胛提肌等力量出现恢复时就拿掉,避免长期悬吊可能会造成肩关节内收内旋畸形。(2)刺激疗法国外有使用植入电极对冈上肌进行电刺激的疗法,临床报道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使用针灸配合按摩,刺激肩带肌,但注意按摩手

法,因肱骨大结节未归位,按摩不当会伤害周围组织,引起其他原因肩部疼痛。(3)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处理:平时坐着时,可将手臂架在桌上,避免肩的下坠。但在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在帮助患者时应避免直接牵拉患肢,具体康复过程使用下面三种康复处理的方法锻炼肩带肌。①矫正肩胛骨的姿势良肢位摆放:仰卧位,患侧肩胛带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和手指伸展;患侧卧位,患侧肩前伸,前屈<90,伸肘,前臂旋后;健侧卧位时,患侧肩和上肢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坐位时,在患肢前方放一平桌,将患肢托起;站位或行走时,治疗师应对患肢充分保护,避免自然下垂。②向患侧翻身:抵抗肩胛骨后缩。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展充分上举,多次反复进行,卧位、坐位均可。③活动肩胛带:让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动。④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张力和活动:牵拉反射:治疗师一手支撑住患臂伸向前,另一手轻轻向上拍打肱骨头,肘的牵拉反射使三角肌和冈上肌的肌张力和活动性增加;快速刺激:在冈上肌、三角肌、肱三头肌上由近及远做快速摩擦或以冰块刺激;患侧负重:坐位,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躯体向患侧倾斜;关节挤压:健侧卧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治疗师…手放在肘关节处,另一手握患手,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⑤肩关节无痛范围被动运动:肩胛一胸廓关节运动:治疗师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动地完成各个方向运动;肩关节屈曲、外展运动:治疗师一手扶持肩胛骨,另一手固定上肢,按盂肱关节与肩胛一胸廓关节2:1的运动比例向前上方运动。

3.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脑卒中后致使支配上肢的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后通过反射的途径,使交感神经功能受损,于是引起肩、臂痛和上肢营养障碍以及功能障碍,受累肢体多为一侧,患肢可有循环障碍、肌肉营养不良、萎缩、骨质疏松、关节萎缩等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10%手部首先受累,肢体无力,晨起关节无僵硬。手部可有弥漫性压凹性水肿,尤以手背较为显著。手部肿胀,或于1~6个月完全消退,或成为罕见的皮

肤硬变和萎缩,而出现手指屈曲挛缩,以至于发生肩部永久性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几周或几个月后,手部呈现斑状骨质疏松。常用的治疗方法有(1)患肢放置适当的位置将患肢抬高,防止患手长时间处于下垂位;维持腕关节于背屈位,可采用上翘夹板固定腕关节。卧位时,将上肢平放,远端抬高与心脏平齐,手指放开,半握空拳,可置一圆形物体于手掌中。此姿势可促静脉血的回流。(2)向心性加压缠绕即以一根粗约1-2毫米的长布带,对患肢手指、手掌、手背作向心性缠绕,至腕关节以上,随后立即除去绕线。反复进行可减轻水肿,促进周围血管收缩舒张自行调节机能。(3)冰疗即将患手浸于冰水混合液中,连续3次,中间可有短暂的间歇,本法可消肿、止痛并解痉。但应注意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4)冷热水交替法:即先把患手浸泡在冷水中5—10分钟,然后在浸泡在温热水中10—15分钟,每日三次。以促进末梢血管收缩舒张调节的能力。(5)主动运动在可能的情况下,练习主动活动,如可训练患者旋转患肩,屈伸肘腕关节,但要适量适度,以患者自觉能承受的感觉为度,避免过度运动人为损伤肌肉及肌腱。不应练习使伸展的患侧上肢的持重活动,如抓举重物,持久握物等。(6)被动运动医护人员帮助活动患肢,顺应肩、肘、腕各关节的活动,活动应轻柔,以不产生疼痛为度。在中风早期即开始训练,中风后24—48小时即可进行,越早越好,可预防肩痛的发生,维持各个关节的活动度。(7)磁疗可有一定的镇痛、消炎、消肿、镇静作用,亦有用电动磁疗器者,将电磁探头置于患部关节处,以电磁头振动达治疗目的。(8)此外还可应用针刺加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综合疗法。(四)直立性低血压

正常人由卧位至立位时因体位血压调节反射的作用能维持正常的循环供血。脑卒中长期卧床病人体位血压调节反射机制显著不全,病人站立时,收缩期血压可迅速降低,极易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昏厥等脑缺血表现。预防应强调早期起坐;起守动作要缓慢进行;可穿弹性长袜;有条件可以利用起立床(斜床)训练,逐渐提高倾斜角度达到90,延长训练时间至30分钟。

(五)深静脉血栓

当下肢偏瘫严重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在卧床患者可高达50%~75%,且多发生在头一两周内。典型的症状是患腿肿胀,痛觉保留的患者可有痛感。约半数患者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而必须靠高灵敏度的多普勒血流仪确诊。一旦确诊,应立即皮下注射小剂量肝素并每日2—3次继续给予3000—5000u。严重的患者可短时间静脉点滴华法令。但必须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防颅内出血和内脏(如溃疡病)出血。要特别警惕血栓脱落造成肺梗塞。局部理疗也可能有一定帮助。

(六)肺部感染

昏迷或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常常会由于吸入食物、呕吐物、气管分泌物而导致肺部感染。问题可能发生在吞咽动作的口舌期,也可以发生在咽喉期,但都是因为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造成会厌不能完全封闭喉口(气管开口)所致。.发现有吞咽功能障碍时,应及时下鼻饲管。一旦确诊有肺部感染,则应全力以赴地处理:吸痰、排痰、大量使用抗菌素,严重的需要吸氧,甚至气管切开。对有轻度吞咽障碍者,除进行唇、舌、颜面、软腭、口腔等处的刺激和肌肉功能训练外,让患者取直坐位,头前伸,从试吞结实的冻状物(如果冻)开始,逐步过度到固体、软食、半流食、流食。总之,对吸人性肺炎的发生,要以预防为主。

(七)泌尿系感染

二便失禁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常见的问题,因此留置导尿管以排尿和观察出入量在疾病早期十分常见。通常每4—6小时开放排尿一次,以刺激神经反射性排空和防止膀胱过度充盈及尿失禁。.由于导尿管的长期留置,因而易于发生泌尿系感染,尽可能地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采用习惯的排尿姿势。适当的热敷和按摩、针灸等有利于早日排尿。膀胱冲洗、全身使用抗菌素、更换导尿管等都是必要的措施。

五、脑卒中预后及社会回归

影响脑卒中康复预后的因素很多,很复杂。疾病本身起主导作用,如病变部位、病灶大小、身体的功能状况等。重症脑卒中康复预后差,轻症者不经康复治疗也可恢复良好功能。康复的受益者为中等功能缺损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认知障碍严重的程度、心理状况、以及的某些症状等方面来判定患者的预后,还可以通过卒中评定量表或经验公式来预测康复预后(如FIM,BI )。

脑卒中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患者回归社会,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患者的潜能,因此康复治疗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早期康复治疗,只要患者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康复治疗。这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如何由专业的康复师和神经科医师共同协调,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由康复治疗师按计划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这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成功康复的关键。

然而由于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在国内大部分二、三级综合医院中能在脑卒中患者发病急性期立即由专业康复师、康复治疗师介入,与神经科医师共同在早期制定系统的、规范的、完善的康复计划并得以实施的医院为数不多,因而,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们神经科、康复科医师首先面临的是:(1)向传统的医学模式、学科分隔模式挑战,更新观念,加强神经科与康复科医师的沟通联系,增强临床医师对早期康复介入的认识,正确的把握早期康复介入的时机,确实有效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2)组建专业化的卒中病房(卒中中心),建立由专业化、系统化的临床医师、影像医师、康复医师组成的医疗单元乃是今后临床神经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方向。

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

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康复的治疗原则*二、脑卒中的筛查方法有哪些*三、预防脑卒中的妙招 脑卒中康复的治疗原则1、脑卒中康复的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康复评定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性期、恢复早期、恢复中后期和后遗症期。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和康复工程等。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 2、脑卒中康复的饮食护理 注意控制食量。总的原则是保持能量代谢的平衡或轻度负平衡,体胖和超重者更应注意降低热量。每餐最好维持在八分饱(晚餐更不可过饱)。宜进低盐饮食。摄取盐愈多,脑中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愈高。研究表明,低盐饮食对预防重症高血压和脑中风有重要意义。宜进低盐饮食。摄取盐愈多,脑中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愈高。研究表明,低盐饮食对预防重症高血压和脑中风有重要意义。 3、脑卒中康复的训练 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

→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步行训练: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 脑卒中的筛查方法有哪些1、脑卒中的检查。脑CT对出血性中风诊断率为100%,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85%以上。那种分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所以,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2、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预防脑卒中的妙招1、缓慢起床。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

脑卒中康复知识

康复知识 一、康复介入对偏瘫恢复得影响? 偏瘫恢复得过程就是一个很复杂得过程。现代康复医学把偏瘫恢复方式分成两种,一种就是自然恢复,一种就是康复介入得恢复。现代医学非常强调偏瘫后得康复介入。康复介入,使病人能够及时得到康复医师得正确指导,采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改善机体得功能,从而使其达到尽可能好得恢复。资料表明,通过自然恢复而不落残疾或仅有轻微残疾得病人大约就是17%,而80%以上者自然恢复就是带有明显残疾得恢复。如果在发病早期能得到正确得康复指导,进行正确得、积极得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可以使本来可能丧失生活自理与行走能力得病人80%以上恢复生活自理能力,90%以上重新获得比较好得行走能力。 二、中风病人有哪些康复方法? 1、运动疗法:主要就是利用物理学中得力学因素,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病人,恢复或者改善功能障碍得方法。 2、作业疗法:为恢复病人功能,有目得、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病人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与改善功能得一种治疗方法。 3、言语治疗: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得病人进行得针对性治疗。 4、物理因子治疗:应用力、电、声、水与温度等物理因素来治疗病人疾病得方法。包括高频治疗、中频治疗、低频治疗、光疗、冷疗、超声波治疗、高电位治疗、激光治疗、温热治疗、磁疗、蜡疗、水疗、氧疗(高压氧、常压氧)等。 5、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拔火罐等。 6、药物治疗:以营养神经、改善脑功能得药物为主。 7、矫形器得装配与训练:矫形器就是装置余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得体外器具,

用以预防、矫正畸形,增强、补偿功能,在康复中起着重要得作用。 三、为什么康复治疗对偏瘫恢复有效? 这涉及一个比较专业得叫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得名词。过去,许多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就是不可恢复得。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得临床与基础科学研究证据已充分显示了大脑具有“可塑性”,脑功能在损伤后可以进行重组。由于过去对大脑功能形态学得研究缺乏必要得手段,而一直无法深入地进行。直到神经功能成像得出现,人类才真正可以从功能影像学得水平直接观察人脑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得活动,脑得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终于得到了客观与科学得证据。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积极与有针对性地进行具有神经修复再生与功能代偿得康复训练,就具有重要得价值了。 四、中风病人如何把握康复训练得时机? 康复训练得目得就是尽可能地恢复偏瘫病人缺乏得功能,减轻后遗症,而早期康复训练,能通过对患病肢体得主动与被动得活动,改善肢体得肌张力,减少换肢废用性肌肉萎缩与畸形得发生。因此,把握开始训练得最佳时间,对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很重要。早期康复就是指病人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稳定,神经症状停止发展时,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一般脑血栓形成或脑血管痉挛得病人多在发病后3-4天,脑外伤或脑出血病人多在发病后7-14天,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训练。 五、认识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就是一门新学科,它就是以现在人类保健与医疗得需求而出现得。“康复”就是指“功能得恢复”,康复医学就就是利用医学得知识与技术,去帮助那些因损伤、疾病、发育缺陷而致身心功能障碍者康复,使她们能充分发挥身体潜能,从而达到生活自理,能参加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得适应症不但就是许多人所熟知“三瘫一截”(偏瘫、截瘫、脑瘫、截止),实际上,它得适应症很广泛得,包括多个系统得多种伤病与多种障碍,如神经康复科、骨科康复、儿科康复、老年病康复、心肺康复、风湿科康复、精神康复、疼痛康复、癌症康复等。 六、中风病人康复需要运动? 由于中风导致肢体功能降低,部分关节肌肉处于废用状态,患者关节强直,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

脑中风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脑中风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1、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 2、康复评定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性期、恢复早期、恢复中后期和后遗症期。 3、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 4、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5、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和康复工程等。 6、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 康复护理 这是偏瘫病人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完全性偏瘫阶段 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部分功能恢复阶段 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基本恢复阶段 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

(完整版)脑卒中康复分期

脑卒中康复 (一)迟缓期 1.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肌肉松驰、肌张力低下、无自主运动。 2.训练目标 (1)预防肌肉挛缩的出现。 (2)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出现。 (3)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出现。 (4)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5)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3.具体实施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主要的目的是预防关节的挛缩和畸形、 (2)床上体位转换训练:预防起立性低血压、褥疮的发生。 (3)关节被动活动:主要是防止关节挛缩。 (4)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主要是为了尽早诱发肢体的肌张力。 (二)痉挛期 1.主要特点:痉挛、腱反射亢进、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治疗目标: (1)抑制痉挛。 (2)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3.训练计划 (1)关节被动运动:预防关节的挛缩和抑制痉挛的发生。 (2)肌肉持续牵拉训练:防止由于肌张力过高造成的肌腱挛缩。 (3)肢体负重训练:有时肢体负重能力非常低下,这时要训练肢体的负重。(4)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5)矫正异常的姿势。 (三)恢复期 1.主要特点:痉挛逐渐减轻,出现分离运动,协调性基本接近正常。

2.训练目标: (1)加强肢体运动功能的协调性。 (2)加强身体耐力。 (3)加强动态平衡的稳定性。 3.训练方法: (1)双侧肢体的协调训练。 (2)运动协调性训练。 (3)提高运动速度的训练。 二、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一)康复目标: 1.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 2.抑制或减轻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 3.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4.强化健侧激励。 5.提高提高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 (二)训练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挛缩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治疗性的体 位。良肢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一个体位。 (1)仰卧位:肩关节放松,垫一枕头,但不能垫得很高或不垫,让他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 上肢稍微屈曲,肘关节稍微屈曲,约30度。腕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子。下肢完全放松,但是不能让膝关节完全伸直。膝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让膝关节保持30度左右的屈曲。脚底垫一个脚底板,踝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下面加了一个小垫子,让肢不紧靠躯干,有预防挛缩的功能。病人手 里攥一个毛巾卷。髋关节、膝关节自然屈曲,下面垫一个枕头或垫子。 (3)患侧卧位:头部枕头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让头与椎体保持水平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伸展,这 样不容易产生疼痛。健侧下肢下面也放一枕头,让下肢的肢体与骨盆和躯干保持水平。 (4)床上坐位:床的前面可以放一小桌子,上肢可以放在桌子上,肘关节是放松的体位,屈曲 到30度左右。 (5)轮椅坐位和椅坐位:轮椅坐位前面也可以放一桌子,目的其实是让上肢能处于一个比较舒 适放松的状态,躯干尽量坐直。治疗师可以进行调整。治疗师可以站在病人的前面,目的是防 止患者过度屈曲往前摔。然后提起病人的骨盆,往后拉。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十一五课题组全国脑防办张通赵军 前言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跟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康复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 脑卒中康复指南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可以规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更有效的发挥康复疗效。 改变目前我国脑卒中康复的无序状态,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水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脑卒中康复事业。 说明: 推荐强度: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的采用了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一、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一)脑卒中的康复体系 1、三级康复网(Ⅰ级推荐,A级证据) 2、急性期康复(Ⅰ级推荐,D级证据) 卒中单元(Ⅰ级推荐,A级证据) 3、专门康复机构的康复 ①医院康复科康复(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专门的康复医院或中心(Ⅰ级推荐,D级证据 4、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具有与医院康复相似的疗效,费用低等优点,发展社区康复是十分必要的。(Ⅰ级证据,A级推荐) (二)脑卒中康复的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流程 ①建议在发病/入院24小时内应用(NIHSS)评价卒中的缺损情况。(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建议入院后立即启动脑卒中2级预防,并预防并发症。(Ⅰ级推荐,A级证据)为保障获得最好的效果,患者都应当接受有经验的、多学科的康复小组的治疗,其治疗方案应当持续到患者出院后门诊治疗或社区康复 2 评定和检查 ①建议临床人员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II级推荐,B

脑卒中康复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脑卒中康复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不属于废用综合症的是: A.肺炎 B.关节挛缩 C.痉挛 D.褥疮 E.深静脉血栓 ( )2.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时,不正确的方法是: A.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 B.动作轻柔、缓慢 C.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日2次 D.仅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 E.活动顺序应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 ( )3.下列哪项不属于痉挛的不利影响: A. 限制关节运动 B. 影响运动模式、运动速度、精细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C. 引起挛缩、关节畸形和疼痛不适 D.易出现肌萎缩 E. 不利于清洁护理 ( )4. 关于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A.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B.从有意识地保持平衡至无意识地保持平衡 C.从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到被动态平衡 D.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E.从闭眼时训练到睁眼时训练 ( )5. 关于静态(I级)坐位平衡训练错误的是 A.要求患者取无支撑下床边或椅子上静坐位 B.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屈曲90° C.足踏地或支持台 D. 手抓床边 E.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置于膝上 ( )6.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误用综合症表现不包括: A. 肌肉及韧带损伤 B.肩痛及髋关节痛 C.关节挛缩 D. 肩关节半脱位 E.异常步态及尖足内翻 二、多项选择题 ( )1.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 A.瘫痪 B.共济失调 C.肌张力增高 D.言语障碍 E.认知障碍 三、填空 1.脑卒中患者的继发障碍包括__________ _和__________ _。 2.预防肩关节半脱位重要的是在护理和治疗时应避免_____肩关节,取直立位时_____ 应给

脑卒中康复的目标和时机基本原则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者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起出血。 脑卒中康复的目标是什么? 利用一切有效的措施预防脑卒中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或吸入性肺炎、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改善受损的功能,如感觉、运动、语言、认知和心理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即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选择脑卒中康复时机? 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减轻残疾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通常主张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相对较重,一般主要发病后1~2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对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或并发症,如血压过高,严重的精神障碍、重度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糖尿病酮症中毒等,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待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方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

1.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 2. 康复评定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性期、恢复早期(亚急性期)、恢复中后期和后遗症期。 3. 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定,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 4. 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5. 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和康复工程等。 6. 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是对脑卒中患者所存留的或丧失的功能进行识别和测定,以鉴别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判断其严重程度,估计功能恢复的潜在能力,以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同时监测患者的功能变化,以判断康复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疾病结局做出合理的评价。因此,脑卒中康复评定的组成部分有两个方面,一是识别问题所在,二是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 按照WHO通过的国际功能分类(ICF)的定义,由于损伤‐活动受限‐参与的局限性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三者之间虽然有因果关系却并无程度上平行存在的关系,因此,必须从三个不同水平按不同需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 阶段性的评定对患者的康复有指导意义,可以随时判定康复医疗的效果,修订康复计划。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的结果,确定患者的康复后果,同时有利于控制康复医疗的质量。 在脑卒中的康复评定(特别在进行临床研究)时,按照WHO脑卒中康复的专家委员会的建议,有几点需要注意: 1 、时间的起点 应把发作的当天作为起点。其他时间可以作为辅助,但绝不能代替发病当天作为评定的起点,例如:绝不能把进入医疗单位或康复机构的时间作为唯一的记录时间。 2 、脑卒中的次数除特殊要求外,为了研究而评定应仅限于第

一次发作者。对于复发病例,应另行记录,并说明既往发病的情况。对一般临床工作,则不论发作次数,均应在恰当记录后予以评定。

3 、病侧的说明 对完全性脑卒中病侧的说明应以脑的损伤侧为准,而不是以外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侧(如左侧或右侧偏瘫)来描述。 4 、影像学资料 用影像学资料进行分类研究时,应使用同一种影像学技术,即CT或MRI。而只为临床诊断时,则任何影像学资料均可。 5 、记录 除记录人口学资料外,还应当记录患者的并发症以及废用、误用的情况。 6 、观察的时间间隔 为了便于比较性研究,建议的最小间隔为发病当天和第28天。长期观察应记录3、6、1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仅为临床需要则不受以上限制。 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表

神经康复(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 挂号 挂号方式:网络挂号(北京114网上挂号) 电话挂号(直接拨打114或116114均可,24小时服务,每日8:00可预约此后7日的号源(不含节假日),每日15:00停止预约次日就诊号) 在医院挂号(一般三甲医院24小时挂号窗口开放,民营医院一般到晚6点截止挂号) 挂号注意事项:挂号实行实名制,患者要提供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 挂号科室:如神经内科。 预约挂号医师类别包括:专家、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 费用区间:医院挂号费用区间专家号:14元—60元、正教授号:9元—20元、副教授号:7元—15元、主治医师号:5元—10元、住院医师号:4.5元—8元、门诊手册:0.5元——2元。 医保卡定义:医疗保险卡(以下简称医保卡)是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专用卡,以个人身份证为识别码,储存记载着个人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以及帐户金的拨付。 医保事项:公立医院:凡治疗性质可以使用医保卡报销,凡美容性质的不可以使用医保卡报销。注明:部队的医保定点医院不选不能报销。民营医院:观察医院门口有挂定点合作医疗机构的牌子,确定该医院可以使用医保卡。建议询问下民营医院工作人员。 医保使用说明:就医时,请务必带上社保卡、《医保手册》、在挂号前主动出示您的医保卡,一定要先挂号,再看病,否则此次所发生的门诊费用无处报销。务必做到持社保卡挂号、持社保卡就医、持社保卡结算,以保证您在医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能当时报销。 提前候诊:候诊是指等候医师的检查或治疗的时间。遇特殊情况或病情变化,可以和门诊分诊护士或叫号人员联系,经允许后提前就诊。 前期准备:一般无需特殊检查,主要进行疾病相关的康复治疗,如运动、感觉障碍康复,构音、吞咽、语言障碍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训练等,还包括排泄障碍,心肺功能障碍,血栓、压疮、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康复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及中医中药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般费用视病情及康复治疗方式而定,平均在1-10万左右。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

政策。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各地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中将

脑卒中康复的目标和时机基本原则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者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起出血。 脑卒中康复的目标是什么 利用一切有效的措施预防脑卒中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或吸入性肺炎、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改善受损的功能,如感觉、运动、语言、认知和心理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即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选择脑卒中康复时机 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减轻残疾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通常主张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相对较重,一般主要发病后1~2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对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或并发症,如血压过高,严重的精神障碍、重度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糖尿病酮症中毒等,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待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方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

1.?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 2.?康复评定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性期、恢复早期(亚急性期)、恢复中后期和后遗症期。 3.?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定,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 4.?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5.?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和康复工程等。 6.?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的康复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血管病的康复是从医学的角度,通过康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心理医师、医学社会工作者等共同工作,应用主动性地再训练和矫形支具等康复措施,使患者更好地利用个人和环境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减轻残疾的影响。康复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而且能够降低脑血管病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促进患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概述 (一)定义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VA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死亡。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二)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日本是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脑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居死因之首。我国也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据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 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 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 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 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 十、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 十一、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 十三、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

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 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 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 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建议在发病/入院24 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 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 (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 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 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

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总8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脑卒中 一、康复治疗标准 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 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 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 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 )检查 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 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 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精神、言语、认知、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相关临床技术的应用。 4、高压氧治疗(受伤时间在一年以内者可酌情使用)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基本目标和康复内容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基本目标和康复内容 早期康复的基本目标是: 防止废用综合征产生,防止肢体痉挛产生,防止误用综合征及过用综合征,防止并发症,如肌肉痉挛、关节挛缩、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为以后的系统康复打下基础 早期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良好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转移训练,适度的主动、被动运动及基本的ADL训练,必要的床边语言、吞咽、构音训练、心理支持等。注意瘫痪迟缓期肩关节的保护,防止上肢下垂过久致肩关节半脱位,防止肩手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积极处理大小便功能障碍。 运动疗法:是通过不同的运动或锻炼,改善机体的功能障碍,促进身体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 按运动方式分类: 1、被动训练:由外力作用于人体的某一部分肢体,所引起的关节运动。 2、主动-辅助运动:虽是主动运动,但必须由医生或家属帮助进行。 3、主动运动:此种疗法用在肌力在3级以上,即病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肢体在空间的位置。 4、阻抗运动:在病人进行主动运动时,由医生或家属对其患肢施加外力(或利用器械),让病人抵抗此外力进行运动。 适应范围 1、神经系统: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综合症等; 2、关节疾病:关节痉挛、腰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等; 3、软组织损伤:肌肉拉裂伤及肌腱断裂术后、肌萎缩等 4、全身及脏器官机能低下

四肢联动训练器 产品介绍: 该仪器解决了偏瘫或截瘫患者零肌力的早期主动康复训练,可用上肢带动下肢,健侧带动患侧,一肢带动三肢,帮助病人做早期功能性动作的主动运动训练,上肢是伸够的运动模式,下肢是蹬踏模式,有利于脑卒中重建运动程序。 产品特点: 1、液晶显示屏,可显示步频范围、功率范围、梅脱、累积计步、10级阻力调节级别、卡利路消耗、步速等。 2、可用上肢带动下肢,健侧带动患侧,一肢带动三肢 3、可通过髋膝关节腿部支撑系统带动零肌力患侧在下肢屈伸运动伸直位时,防止膝过伸的发生和避免了下肢不稳定的偏斜 4、手部握套可帮助上肢零肌力的患者在运动时保持抓握位,扶手长度可以调节,可满足早期患者上肢不同关节活动范围的屈伸训练 5、用自身的肢体带动运动,安全的主动运动,保证患者的训练安全,不会引起痉挛,并可加快本体感觉的恢复 6、可帮助病人做早期功能性动作的主动运动训练 7、上肢是伸缩的运动模式,下肢是蹬踏的运动模式 8、可让上下肢一起联动的协调性的运动设备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7.06.002 通信作者:张通,100068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中心,Eamil:zt61611@sohu.com;刘鸣,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Email:wyplmh@hotmail.com;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cq30128@sina.cn?指南?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枟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枠[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 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stroke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stroke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荐,A级证据)。(2)建议在发病/入院24 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关于康复治疗开始的最佳时间尚无统一认识[2]。2015年Bernhardt等[6]关于超早期康复的多中心系列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卒中发病后24h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以促进患者的移动能力的恢复,进一步同标准卒中单元治疗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正在实施中,其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缺血性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血液成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先天性血管病等。脑卒中是我国的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00万人,幸存者约500万~600万人,幸存者中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资料显示生活不能自理者高达42.3%,不但患者非常痛苦,也成为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为此,开展脑卒中康复,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等有所不同,但针对其各种障碍所进行的康复治疗措施,故通常把这些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通称为脑卒中康复(stroke rehabilitation )。 二、康复治疗 脑卒中康复的目标是通过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为主的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障碍的恢复,防治废用和误用综合征,减轻后遗症;充分强化和发挥残余功能,通过代偿和使用辅助工具等,以争取患者达到生活自理;通过生活环境改造,精神心理再适应等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一)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急性期在此是指病情尚未稳定的时期。因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能耐受主动康复训练者及因严重精神症状、意识障碍等不能配合康复训练者,康复处理基本同此期。此期应积极处理原发病、伴发病和合并症,以便尽可能减少脑损伤并尽快地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康复阶段。本期康复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废用性并发症。 1.保持良好体位 其目的是预防或减轻以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取仰卧位时,头枕枕头,不要有过伸、过屈和侧屈。患肩垫起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以防止后缩,患腿股外侧垫枕头以防止大腿外旋。本体位是护理上最容易采取的体位,但容易引起紧张性迷路反射及紧张性颈反射所致的异常反射活动。 2.体位变换 主要目的是预防褥疮和肺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