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卫生化学

卫生化学

卫生化学
卫生化学

1.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2.卫生化学的分析对象是预防医学所需要的卫生试样(空气、水、食品、生物材料),

3.卫生分析的一般过程:1.采样2.试样预处理3.选择方法及测定

4.分析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表达

4.分析结果的表示:1. 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通常以待测组分实际存在形式的含量表示

2.待测组分的含量表示方法1)固体试样质量分数2)液体试样①物质的量浓度: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除以试液的体积,常用单位mol ·L-1 。②质量摩尔浓度: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常用单位mol ·kg-1。③质量分数:待测组分的质量除以试液的质量。

④体积分数:待测组分的体积除以试液的体积。⑤摩尔分数: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除以试液的物质的量。

⑥质量浓度:待测组分的质量除以试液的体积。(3)气体试样通常用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表示。如果选择的分析方法没有检测到目标分析物,应以“未检出”作为报告结果,而不应报告为“零”。

5.样品采集的原则1. 代表性和均匀性2. 典型性3. 适时性

6.采样方式1、随机抽样:总体中每份样品被抽取的概率都相同的抽样方法。2、系统抽样:用于已经掌握了样品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并按规律采样。3、指定性抽样:有某种特殊检测目的的样品的采集。

7.空气采集方法:1、直接采样法(集气法):将空气样品收集在容器内,带回实验室分析

适用范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较高或测定方法灵敏度高(不适于气溶胶)采样工具:大注射器、真空瓶、塑料袋等。★采样方法:(1)注射器法:50ml、100ml(2)真空法:①抽真空②在采样点打开活塞(3)置换法:①迅速抽大于集气瓶6—10倍的空气②充满水2、浓缩采样法(富集法):(1)溶液吸收法:大量空气通过吸收液,有害物质(待测物质)被吸收或溶解。★适用范围:待测组分以气态、蒸汽和气溶胶形式存在。(2)固体吸附剂阻留法(常用,采样效率高)利用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富集有害物质★适用范围:待测组分以气态、蒸汽形式存在

8.水样的采集:★采样量:通常2~3L(视实际情况而定)采样器:水桶、单层采水瓶、深层采水器、急流采水器、采水泵等。1、天然水、饮用水自来水:先放水几分钟河流湖泊:采距岸边1—2米、距水面20—50厘米的水。(水质稳定,可在选好的采样点不同季节采样数次)2、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水质不断变化)事先了解清楚排放规律,再确定采样时间和采样点。

9.食品样品注意样品的均匀性1、液体、半液体食品(酒、油、奶、饮料等)——搅匀,用长型管分层采样2、颗粒食品(米、面、糖等)——混匀,反复按四分法缩分采样3、不均匀食品(鱼、肉、蔬菜、水果)——用粉碎机或均浆机均浆,然后按四分法缩分采样

10.生物材料样品:最常测的是血样、尿样,其次是毛发、呼出气、唾液、粪便等。1、尿样①24h尿样(全日尿)将24h尿全部收集、混合、量体积,加几滴浓HNO3防腐。

②班前、班中、班后尿通过测定,了解机体接触毒物的情况。③晨尿(常代替24h尿)

2、血样血液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可反映肌体近期接触毒物的程度,常与机体吸收的毒物呈正相关,但采样麻烦,受检者不易接受和配合。应用不如尿样普遍。采样方法:少量:从手指、耳垂取;ml 以上:肘部抽静脉血。采样时间:早餐前;班前、班后。

3、呼出气用个体采样器挂在胸前(内装吸附剂)。

4、毛发每段毛发能反映不同时期营养吸收情况和判断有无有毒元素进入体内及其积累程度。采样方法:取枕部2—3厘米内的发段。(可反映近期情况)

11.样品的保存:1、保存原则:保存期内,样品与原样品的质量相同,或待测组分不损失、不污染。2、保存方法:①密封保存法②冷藏或冰冻③化学保存法:调溶液的pH值加防腐剂、稳定剂、抗凝剂、沉淀剂等。如:血样加抗凝剂;尿样加少量浓HNO3防腐

3.注意事项:(1)选择适合样品存放的器皿.通常情况下, 分析样品中有机物,用玻璃器皿;

分析样品中无机物,用聚四氟乙烯塑料器皿,避免玻璃器皿中金属离子溶出,减少吸附。

(2)不论何种方法保存,采样后都应及时尽快分析。采样和分析间隔越短,分析结果越准确、可靠。12.样品的预处理:处理过程中不能引入被测物,尽可能减少被测组分的损失,且对后续测定应无干扰。二、步骤:1、试样分析溶液的制备2、干扰成分的分离和被测物的富集

三.干扰成分的分离:样品的分离净化与富集 常用的分离净化方法有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沉淀法、挥发和蒸馏法等。

层(试液)中加入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进经振摇,待测组分进入有机相,不溶于有机相的干扰成份尚在水相,与待测组分分离。优点:①设备简单②操作简单 ③分离效果好 缺点: ①使用大量易挥发且有毒的有机溶剂 ②操作繁琐1、萃取的基本原理

(1)分配系数——溶液A 在不相溶的两相中分配达到平衡时,A 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在一定温度时为一常数。 KD = [A]有/[A]水KD 与溶质、溶剂特性及温度有关。若溶质有解离、缔合等反应,不适合用

样品分离富集的方法

水有

有水有V /W V /W C C

D =

=

此定律。 (2)分配比——溶质A 在两相中分配达平衡时,A 在两相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之比为一常数

当V 有 = V 水时,D ↑ W 有↑ 2. 萃取百分率 E%

由于靠V 有增大E% 的增幅小,且有机溶剂用量大,费用高且操作麻烦,造成污染。 因此,选用D 大的萃取溶剂,提高E%。即选和组分极性相近,对组分溶解度大的有机溶剂。

3.溶剂萃取按操作方式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间歇式是用分液漏斗分批次进行的萃取,适合用于两相分配比大地组分的分离富集。连续式萃取的作用,萃取过程中萃取剂被蒸馏-冷凝-萃取反复利用,起到多次萃取的作用,被萃取物也不断的被浓缩,优点是萃取效率高,溶剂用量小,特别适合两相分配系数小的组分的分离富集。

4. 萃取条件的选择有机物(疏水性的)——直接萃取,选择分配比大的有机溶剂。如:丙酮萃取有机磷农药;环己烷萃取水中苯并芘等。无机物(亲水性的)——间接萃取, 生成螯合物或离子缔合物。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用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从复杂样品中分离提取待测组分的提取分析技术。(三)固相萃取法 solid phase extraction (液固萃取 liquid solid extraction )1. 基本原理 利用色谱柱中固定相保留被测组分,然后用 适当的少量溶剂将其洗脱,达到分离、富集的目的。(四)蒸馏和挥发法 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异或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1. 蒸馏法:通过蒸馏,将b.p.不同的组分先后蒸出。达到分离,或将低b.p.的待测组分蒸出,与干扰物分离 ?普通蒸馏法:用于沸点在40~150 °C 之间的化合物的分离。用常压蒸馏装置。通过蒸馏将b.p.不同的组分先后蒸出,分别接收,达到分离。κ减压蒸馏:用于沸点高于150 °C ,且热稳定性不好,易分解化合物的分离。用减压蒸馏装置或用旋转蒸发仪。在减压下蒸馏,组分b.p. 降低,可在较低温度下蒸出,且蒸馏速度快。尤其是旋转蒸发,减压加蒸馏瓶旋转,在蒸馏瓶中形成一层溶剂薄膜,减压下挥发很快,使蒸馏速度大大加快。正常沸点温度下易分解的组分必须在减压下蒸馏,可在较低温度下蒸出而不分解。2. 挥发法:适用于常温下有挥发性的组分或经处理可转变成挥发性物质的组分。通过使其挥发,与不挥发的杂质分离。(五)沉淀法与共沉淀法 1. 沉淀分离法:分离金属离子 。加沉淀剂将待测离子沉淀下来,与干扰离子分离,或沉淀干扰离子,与待测组分分离2、 共沉淀法: 加入沉淀剂,让含量高的组分沉淀下来的同时,将微量组分一并带入沉淀,以达到分离、富集的目的。

13.系统误差 由某些恒定的因素(如方法、仪器试剂等)按照确定的方向作用而引起的,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进行无限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总体平均值)与真值偏离的误差。按产生原因分类:方法误差 分析方法不完善引起仪器、试剂误差 试剂不纯、仪器不准引起 操作误差 操作不规范引起按变化规律分类: 定值系统误差 大小、方向不变(主)变值系统误差 大小、方向随条件变化按确定规律变化 3. 减小办法① 找原因,改正② 校正:原因明确的定值误差,且无法消除,可测其大小加以校正。

操作误差不能校正,只能找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二、随机误差 ( 由随机的不确定因素引起)在系统误差已消除的情况下,测量结果与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进行无限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的差值。2. 产生原因(1)仪器不稳定(2)操作的微小差异,如:取样、称量、读数 (3)环境因素变化:温度、湿度;气流、气压;风速、光线等

3. 规律 大小、方向不确定。无限次的测定符合正态分布 减小措施:n ↑ ,取 x , 一般n ≥ 6 (6~12)符合卫生分析的要求

① 分布特性:1. 对称性: 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2. 单峰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小; 3. 有界性:误差超过 ± 3几率的几很小(0.3%),可忽略;4. 抵偿性:n → ∞ ,正负误差全部抵消, n ↑,X 越接近真值

13.可疑数据的取舍:在分析工作中,一组平行测量数据总会有一定的离散性,这是随机误差引起,是正常的。但有时会出现个别偏差较大的数据,称为可疑数据或离群值。

%

100E %?=

被萃取物的总量

总量

被萃取物在有机相中的

1. Q 检验法(ISO 推荐方法,1个可疑值,n = 3~10)检验方法: 1. 将测定数据从小到大排序:x 1、 x 2、 x 3、…、 xn ,其中x 1或xn 为可疑数据;

2. 求极差 xn - x 1;

3. 求 Q

查Q 表值(P30表3-1)

若Q 计> Q 表 舍去 若Q 计< Q 表 保留

2. Grubbs 检验法(1个或多个可疑值)(1) 测定值按大小排列 X1,X2,Xn (2) 计算x 的平均值和 S (n 个数据)(3) 计算T 计 如果xn 为可疑值

如果x1为可疑值

(4) 查T а (临界值)(P31表3-2)若T 计 > T а 弃去 , 若T 计< T а 保留

说明:1. 若有2个或2个以上可疑值,在同侧 X1 X2 … Xn 假设 X1 X2 X3可疑方法:暂去X1 X2 ,检验X3 n ’ = n - 2 若X3应弃去,则X1 X2弃去;若X3保留,检验X2…..2.2个或2个以上可疑值,在两侧X1 X2 … Xn , 假设X1 和 Xn 可疑方法:暂去X1 ,检验Xn n ’ = n - 1暂去Xn ,检验X1 n ’ = n - 1

14.质量保证的任务:尽可能减小误差,使分析质量控制在较好水平。 目的:设法减少每一步操作中样品的损失,尽量减少分析误差,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RSD:相对标准偏差

1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⑴ 光谱法:测量信号是物质内部能级跃迁产生的发射、吸收和散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2)非光谱法: 测量信号不是物质内部能级跃迁,仅通过测量电磁波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 使用于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 描述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液层厚度和待测物浓度的关系。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

15.影响光吸收定律的因素 (1)非单色光的影响:Beer 定律应用的重要前提——入射光为单色光(2)杂散光的影响:杂散光是指从单色器分出的光不在入射光谱带宽度范围内,与所选波长相距较远。2 . 与试样溶液有关的因素(化学因素)(1)待测组分浓度的影响(2) 体系不均匀的影响(光散射的影响)(3) 待测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4) 杂质的影响 可见 400~760 nm 紫外 10~400 nm

16.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λmax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移)。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n →π* < π→π* < n →σ* < σ→σ* 只有当入射光能量与物质分子能级间的能量差相等的时候,才会被吸收。?E = E 2-E 1 = h ν 物质的颜色:因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而产生的。

当一束白光照射到某一物质上是,如果物质选择性吸收了某一颜色的光,物质投射的光就是互补光,呈现的也是这种互补光的颜色。 磷光;

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所发出的辐射。

荧光: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所发出的辐射。

荧光光谱的特征 (1)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2)荧光光谱比激发光谱波长长 (3)镜像对称 能发射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结构特征:(1)跃迁类型:π* → π(2) 共轭效应一般而言,π电子共轭体系越大,荧光效率越高,且荧光光谱红移。(3)刚性平面结构 刚性平面结构可减少分子的振动,使分子与溶剂和其它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小,因而有利于提高荧光效率。(4) 取代基效应给电子基团:如–OH, –OR, –NH2, –CN , –NR2等,增强荧光。? 吸电子基团:如–COOH, , –NO2, –NO 等, 减弱甚至熄灭荧光。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溶剂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3. 溶液pH 的影响 4.溶液荧光的猝灭5.散射光 造成荧光熄灭的原因:(1)碰撞熄灭 (2)静态熄灭(3)转入三重态的熄灭:(4)荧光物质的自熄灭:(5)内滤光作用和自吸现象1)瑞利(Reyleigh )散射光(2)拉曼(Raman )散射光 将激

1

x x x x Q n --=

邻近

可疑s

x

x T n -=

s x x T 1-=

发光波长选择为320nm可疑消除拉曼散射光对测定的影响

荧光分析仪器:激发光源(light source) 样品池(吸收池)(absorption cell)单色器(两个)(monochromator )检测器(detecor)记录及数据处理器(display)

激发光源: 能够在紫外-可见光区连续发光,常用卤钨灯、氙灯、高压汞灯或激光光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数据处理仪器控制

特点:(1)灵敏度高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检测下限:0.1~0.1 g/cm-3相对灵敏度:0.05mol/L 奎宁硫酸氢盐的硫酸溶液。(2)选择性强既可依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征吸收光谱;(3)试样量少缺点:应用范围小。电位分析法:通过测量被测溶液组成的化学电池电动势来求得被测组分的浓度。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直接电位法:依据电位与被测组分浓度的关系直接进行测定的方法电位滴定法:通过测量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电位分析法的特点:1.灵敏2.准确3.快速4.所需样品量少,适用于微量操作 5.仪器简单价格低廉,线性范围宽,易于实现自动化化学电池是化学能与电能互相转换的装置。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两种。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电解池——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17盐桥作用:1.容许离子由一个半电池流至另一个半电池,形成一个完整电路。2.提供离子,使两个半电池內溶液里的电荷能达至平衡。3.盐桥不可干固。

18.原电池的组成式原电池的组成可以用电池组成式来表示。例如,铜-锌电池的电池组成式为:

(-) Zn∣Zn2+(c1) ║Cu2+ (c2)∣Cu (+)书写规则:1、负极写在左侧,正极写在右侧,并在括号中用―+‖、―-‖标明正、负极。2、在半电池中用―|‖表示两相间的界面。同一相中不同物质用逗号隔开;用―‖‖表19.电极电位的形成:金属本身的性质或金属离子在溶液相中的稳定性决定了两相界面形成双电层的电位差。为能求得该电极电位的相对值通常选择共同标准电极。20.参比电极:参比电极是指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其电极电位准确已知,且不随待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在组成相同或不同但浓度相同的两种溶液的界面上,离子将由于浓度差作用而迁越两溶液的接界面互相扩散。若正负离子的扩散速率不等,就会引起电荷在两接界面的分配不均,形成一定的电位差,称为液接电位(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φj。21.指示电极的电位随待测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二者符合能斯特方程。两大类:基于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电极;基于离子交换的离子选择电极22.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是将敏感膜用粘接剂封装在电极一端,管内装有电极内充液和内参比电极。23.膜电位的产生机制倾向于离子交换学说。当离子选择性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电极膜就与溶液产生两个界面,一个是敏感膜与内充液间的界面,一个是敏感膜与待测溶液间的界面。由于膜及内充液、待测液中都含有待测离子,在两个界面上因待测离子浓度不同,所以产生离子扩散或交换,因其扩散速率不同,经一段时间后,两个界面上形成电位,其差值就是膜电位。24.常见的离子选择性电极:pH玻璃(膜)电极(该电极对溶液中H离子有选择性响应,能指示溶液中H离子的(活度)浓度,是单膜电极,非晶体膜电极中的固定基体膜电极。)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流动载体膜电极气敏电极25敏感膜:在sio2基质中加入na2o,li2o和cao烧结而成的特殊玻璃膜。厚度约为0.05mm pH测定前,为什么pH 玻璃电极要充分浸泡?保证两水化层完全达到平衡消除不对称电位。26.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1.线性范围2.检测下限(电极能够定性检测出的最小浓度称为电极的检测下限。IUPAC测定方法是:将响应曲线直线部分延长,与曲线部分所作切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活(或浓度)即为检测下限。)3.电极斜率4.选择性5.响应时间6.电极的寿命27.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otle Ionic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简称TISAB)离子强度调节剂;pH缓冲剂和消除干扰的掩蔽剂TISAB的作用:①保持较大且相对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②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③掩蔽干扰离子(使被测离子释放成为可检测的离子)。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能力用电导G来表示,电导是电阻R的倒数。服从欧姆定律电导率的大小与溶液中离子数目和离子自由运动能力有关。两种因素相互制约。浓度大,相互作用力大。28.当溶液中有直流电通过时,易产生极化现象,使溶液中电解质在电极表面得到或丢失电子而析出物质,从而使电极表面附近的溶液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也就不能得到一个准确恒定值,因此测量电导需要采用交流电源。29.电导滴定的主要特点:常用于稀酸、弱酸、混合酸等的测定。并能用于滴定弱酸盐或弱碱盐以及强弱混合

酸。30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外加电压需要达到一定值,电解反应才能发生,使电解质继续不断的电解所需施加的最低外加电压称为该电解质的分解电压。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电极处于平衡状态,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不等于平衡电位,这种因有电流通过电极而使电极的实际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polarization )。超电压:超电位=实际电位-平衡电位 超电位的大小反应电极极化的程度

电极极化包括:浓差极化(电流流过电极,表面形成浓度梯度。使正极电位增大,负极电位减小。 减小浓差极化的方法: a.减小电流,增加电极面积; b.搅拌,有利于扩散)和电化学极化(电荷迁越相界面的放电所需的超电位。 产生的原因:电极反应速度慢,电极上聚集了一定的电荷。)

)溶出伏安法首先将工作电极的电位固定在待测物计划曲线极限电流相应的电位上,使待测离子在产生极限电流的电位下电解,沉积在电极上,然后反向扫描改变电位使沉积物溶出。 电解池中有三个电极,即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

色谱分析法概论:基线(baseline)——仅载气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响应信号曲线。

2.保留值(可用t 或V 表示,一般多用时间表示)(1)死时间(dead time) tM ——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出峰最大值所需时间。即:不和固定相作用组分随载气流经柱空隙所需时间。或组分分配在流动相的时间)(2)保留时间tR (retention time) ——组分从进样到出峰最大值所需时间。(3)调整保留时间tR ’ ——组分被固定相滞留所需时间。即:和固定相作用所需时间。关系式: tR = tM + tR ’ 或 tR ’ = tR - tM 即: tR 包括组分被固定相滞留和不被固定相滞留所需时间总和。(4)相对保留值rij (relative retention time)——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两组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作用:定性, 它表示色谱柱对两组分的选择性 ris = 1,两峰重合,无选择性; ris ≠ 1,两峰顶分开,有选择性。 ris 比1愈大,选择性愈好,所以叫选择性因子。

ris 只与组分、固定相性质、温度有关,其他条件变化时(如:载气流速、固定相填充疏密等对tR 有影响),对t ′R1、t ′R2 影响相同,其比值不变。∴对某两组分来说,固定相、柱温一定, rj s 为常数。 ∴可定性。 峰面积:指色谱峰和基线之间的距离A 峰高:色谱峰的顶点至基线的距离 h

4、区域宽度 峰宽W ——过峰的拐点做切线,与峰底相交两点间距离; 半峰宽W1/2——1/2h 处的峰宽(易测量,常用) 标准偏差σ——0.607h 峰宽之半(拐点)(峰服从正态分布)即:两拐点间距离为2 σ,W0.0607h=2 σ;

三 基本理论主要有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塔板理论解决柱效能问题,提出柱效能指标;速率理论解决影响柱效能的诸因素问题,可作为选择最佳色谱条件的理论指导 N=L/H H = 理论板高 n = 理论塔板数

(二) 速率理论(Rate theory

u 为流动相线速度; A ,B ,C 为常数,其中 A —分别表示涡流扩散系数;B —分子扩散系数;C —传质阻

力系数(包括液相和固相传质阻力系数)。

柱色谱 对分配色谱:分配系数k d k d= C s/C m C s-单位体积固定相中组分的质量C m-单位体积流动相中组分的质量

? ?

Rs

Ri

is t t r ''=

Cu u B

A H ++

=

精细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精细化工: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精细化学工业。 ○精细化学品:凡能增进或赋予一种产品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化学品。 ○专用化学品(商品化学品):产量小,经过加工配制,具有专门功能或最终使用性能的产品 ○附加价值:在产值中扣除原材料,税金,设备,厂房的折旧费所剩余部分的价值。它包括工人劳动,利润,动力消耗以及技术开发等费用。 ○精细化工产值率(精细化率):=(精细化工产品总值/化工产品总值)×100% ○增塑剂:添加到聚合物体系中能使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降低,塑性增加,使之易于加工的物质。 ○氧指数(OI):试样像蜡烛状持续燃烧时,氮—氧混合气流中所必须的最低氧体积分数,OI = VO2/(VO2+VN2) ○协同效应:助剂并用时,总效应超过各自单独使用效能的加和。○相抗效应:助剂并用时,总效应小于各自单独使用效能的加和。○塑化效率: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标准,将其塑化效率定为100,达到同一柔软程度时,其他增塑剂用量与DOP用量的比值。 ○ODP(臭氧损耗)值:表示大气中氯氟碳化物质对臭氧破坏的相对能力。以CFC-11为1。 ○老化: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结构变化,其性能逐渐变坏,以至最后丧失价值的现象。 ○表面活性剂:加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的强度与亲油基的强度之比值。HLB=(亲水基分子量/亲水基分子量+憎水基分子量)×20 ○浊点:表面活性剂溶液升高温度时,透明溶液突然变浑浊时的温度点。(聚乙二醇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克拉夫特点:表面活性剂溶液升高温度时,溶解度突然增大时的温度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乳化:形成双电子层表面,防止液滴相互靠近,使原来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保持为准稳定体系。 ○增溶:由于胶束的存在而使物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这些物质溶于胶束的亲油基中、插于胶束的分子之间、黏附于胶束的亲水基上,使溶解度增大。 ○ADI(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摄入的毫克数表示,mg/kg。 ○LD50(半数致死量):经口服,能使一群被试验动物中毒而死亡一半时所需的最低剂量,mg/kg(体重)。 ○防腐剂: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的食品添加剂。 ○粘接接头:被粘物通过胶黏剂连接而得到的组件。 ○被粘物:接头中除胶黏剂外的固体材料。 ○固化:通过适当方法使胶层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结构胶:能传递较大应力,用于受力结构的连接。 ○骨胶:骨胶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动物类黏结材料。因其外观为珠状也称作珠状骨胶。 ○万能胶:环氧树脂类粘合剂的俗称,胶黏强度高,收缩率小,用途广泛。 ○环氧树脂: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高分子。(二酚基丙烷和环氧烷碱性条件缩聚而成双酚A型环氧树脂) ○聚氨酯:主链上含有氨基甲酸酯基(NHCOO—)的胶黏剂。 ○乳液聚合:在水介质中生成的自由基进入由乳化剂或其他方式生成的胶束或乳胶粒中引发其中单体进行聚合的非均相聚合。○热塑性: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的形状的性质。 ○热固性:加热时树脂固化,形成网状交联结构,不溶不熔。○涂料:用特定的施工方法,涂覆物体表面,形成连续性膜,具有一定强度、韧性,美观或特殊功能。 ○氨基漆: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尿素,三聚氰胺,苯代三聚氰胺)与醛类(甲醛)经缩聚反应制得的热固性树脂。 ○调和漆:已经调好的可以直接使用的涂料。 ○清漆:不含颜料的透明涂料。 ○磁漆:漆料中含有较多的树脂,并使用了鲜艳的着色颜料,漆膜坚硬耐磨,光亮,美观,好像瓷器。 ○底漆:作为物面打底用的涂料,是面漆与物面之间的中间涂层。○烘漆:又称烤漆,烘干漆,必须经过一定温度的烘烤,才能干燥成膜的涂料品种。 ○大漆:由天然生漆精制或改性制成的漆类的统称。 ○腻子:加有大量体质颜料的稠厚浆状涂料。 ○碘值: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质量(以克计),判断不饱和性. ○酸值:又称酸价,是指中和1g天然脂肪中的游离酸所需消耗KOH的毫克数,大小反应了脂肪中游离酸含量的多少。 ○香料:散发出香气香味的原料。 ○香精:调和香料。 ○调香:将多种香料调配成香精的过程称作调香。 ○单离香料: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从天然香料中分离出来的单体香料(单一成分)。 ○香气阈值:嗅觉辨别出该种物质存在的最低浓度。 ○化妆品:涂擦、喷洒等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护肤、美容、消除不良气味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香波:以一种表面活性剂为主的加香产品,用于洗发,英文为“Shampoo”。 ○冷霜:又称香脂,由于使用时水分挥发带走热量是肌肤有凉爽感,故得名。 ○防晒指数SPF:SPF是英文“Sun Protection Factor”的缩写。SPF值越高,防护功效越长。 △精细化工的特点:①生产特性—小批量、多品种、复配型居多;技术密集度高;采用间歇式多功能生产装置②经济特性—投资效率高、附加价值率高、利润率高③商业特性—独家经营,技术保密;重视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配有应用技术和技术服务④产品特性—功能性强 △精细化工目前发展的重点: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橡塑助剂等。 △精细化工发展的趋势:更加精细化,系列化,专业化和功能化。△精细化学品的范畴:①农药②染料③涂料④颜料⑤试剂和高纯物⑥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 ⑦食品和饲料添加剂⑧粘合剂⑨催化剂和各种助剂⑩化学药品和日用化学品①功能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的特点:产品门类多,有不同的品种牌号,商品 性强,生产工艺精细,有些产品的化学反应与工艺步骤复杂, 附加价值高,投资少,利润大,对市场适应性强,服务性强, 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密集性高,适合中小型厂家生产,商品 富裕竞争性,研究经费较高。 ◇精细化学品与通用化学品的区别? 精细化学品:初级产品深加工制成,产量小,用途专。增进或 赋予一种产品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 度化学品,试剂,染料,化妆品,洗涤剂等。通用化学品:初 级加工得到的大吨位产品,产量大,用途广,硫酸,氨,烧碱, 聚氯乙烯,氯乙烯等。 ◇高分子加工助剂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与树脂的配伍性 —所用助剂必须能长期,稳定,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才能发 挥其应有的功能。有机助剂要求与塑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否 则助剂易析出(即喷霜或渗出);无机助剂则要求细小,分散性好 ②耐久性—助剂的损失主要通过挥发,抽出和迁移三个途径。 挥发性大小取决于助剂本身的性能,抽出与迁移性则与助剂和 聚合物之间的相互溶解度有关③对加工条件的适应性—主要是 耐热性,使之在加工过程中不分解,不易挥发和升华,还要考 虑助剂对成型设备和模具的腐蚀性④制品用途对助剂的制约— 选用助剂必须考虑制品的外观,气味,污染性,耐久性,电性 能,热性能,耐候性,毒性,经济性等各种因素⑤协同效应— 要尽量选用助剂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的物质,应避免拮抗作用, 以充分发挥助剂在塑料中的作用。 △增塑剂的作用原理:削弱聚合物分子键的次价键,即范德华 力,从而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聚合物分子链的结 晶性,亦即增加聚合物塑性。 ◇间歇法生产DOP工艺过程—酯化工艺:邻苯二甲酸酐 △阻燃剂的作用原理:多数阻燃剂是通过若干机理共同作用达 到阻燃目的。①覆盖(保护膜)作用—含磷阻燃剂②抑制链反应— 含卤阻燃剂③协同作用—锑—卤体系(P—卤体系,P—N体系) ④吸热作用—Al(OH)3⑤不燃气体稀释作用—卤化物 △常用阻燃剂的分类和特点:①有机卤系使用范围广,阻燃效 率高、用量少,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小,热裂及燃烧时生成大量 的烟尘及腐蚀性气体②有机磷系无卤阻燃剂,克服含卤阻燃剂 的缺点,具有阻燃、隔热、隔氧功能,生烟量少,不易形成有 毒气体和腐蚀性气体③无机系低毒、低烟、低腐蚀,价格低廉; 但所需添加量较大,限制了其应用 △抗氧剂的作用原理:捕获活性自由基,生成非活性自由基, 终止链反应 △抗氧剂的主要品种:①胺类防老剂—抗氧能力强,易变色, 用于对制品颜色要求不高的材料中②酚类抗氧剂—不变色,品 种多,受阻酚结构使ArO—有高稳定性③二价硫化物和亚磷酸 酯类—分解过氧化物,辅助抗氧剂 ◇五大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黏剂 ◇简述PVC的降解及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PVC热加工时,少 量的分子链断裂释放HCl,HCl是加速链断裂反应的催化剂,导 致聚合物降解变黄变脆;加入碱性物质分解HCl则能达到稳定 的目的(①吸收或中和加工使用过程中脱出的HCl,终止自催化 作用②置换分子中活泼的和不稳定的Cl,抑制脱HCl反应③与 聚烯烃双键加成反应,消除或减缓制品变色④防止聚烯烃结构 氧化,中和和钝化树脂中的杂质,催化剂等) ◇热稳定剂的发展与PVC制品密切相关。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两亲结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表面活性剂的特点:①双亲性②表面吸附③界面定向④形成 胶束⑤多功能性。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有:①润湿与渗透:液体迅速浸湿固 体表面②乳化:液—液③分散:固—液④起泡与消泡:气—液 ⑤增溶:提高溶解度⑥洗涤:去油污⑦杀菌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代表品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①羧酸盐②磺酸盐③硫酸酯盐④磷酸酯盐);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①伯胺盐②季胺盐③吡啶盐);两性表面活性剂 (①氨基酸型②甜菜碱型③卵磷脂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①脂 肪醇聚氧乙烯醚R-O-(CH2CH2O)nH②烷基酚聚氧乙烯醚R-(C6H4)-O(C2H4O)nH ③聚氧乙烯烷基酰胺R-CONH(C2H4O)nH④多元醇型Span类(脱水 山梨醇脂肪酸酯)及Tween类(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磺化与硫酸酯化的异同:在碳原子上引入-SO3H的反应为磺 化反应,(得到的磺酸盐比硫酸酯盐稳定,不易水解,加热也不 易分解);通过氧原子架桥在疏水链上引入-SO3H的反应为硫 酸化反应,产物为有机物的酸性硫酸脂。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CMC的影响因素。①无机盐:降低CMC, 对烃类增溶。胶束斥力减少,降低极性物质的溶解量。对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较小;>0.1mol/L时,使非离子型浊点降低。 ②有机物:12碳以下的脂肪醇对烃类增溶。短链醇(C1~C6) 可能破坏胶束的形成,不利于增溶。极性有机物(如尿素、N- 甲基乙酰胺、乙二醇)均提高CMC。③水溶性高分子:能吸附 表面活性剂,使CMC升高;胶束形成时,提高增溶性。能与表 面活性剂形成不溶性复合物。④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同类型 等量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介于两者之间,对CMC小的组分影 响大。阴离子型与聚氧乙烯非离子型混合体系,当聚氧乙烯数 增加时,能发生更强的协同作用,但电解质会使协同作用减弱。 △合成洗涤剂的洗涤原理:洗涤过程是表面活性剂润湿、渗透、 乳化、分散、增溶、起泡等多种作用的共同结果。被污物放入 洗涤剂溶液中,先经吸附、充分润湿、浸透,使洗涤剂进入被 污物内部,紧紧吸附着油污的胶团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与基质分 开,然后洗涤剂把脱落下来的污垢乳化,分散于溶液中,经清 水漂洗而去,达到清洗的效果。①阴离子型→极性污垢,非离 子型→油性污垢,阳离子型不宜作洗涤剂②多品种复配性能通 常优于单一品种③软水助剂品种不少(层状结晶二硅酸钠、 EDTA),但从价格与综合性能来看,还是三聚磷酸钠最好。④ 高pH值洗涤剂的去污效果优于低pH值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亲油基团主要有哪些并排序—亲油: 脂肪族烃基>脂肪族侧链芳烃基>芳烃基>带弱亲水基的烃 基;亲水:-COO-≈—N+(CH3)3<—SO3-≤—OSO3-<<两性 型<<多元醇型≤聚乙二醇型 ◇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应用的适用场合?0—石蜡,2~6 —W/O乳化剂,8~10—润湿剂,(12~14—洗涤剂,16~18—增溶 剂)—O/W乳化剂,20—聚乙二醇。 ◇破乳常用的方法?破乳方法可分为机械法(离心分离法),物理 法(电沉降法,超声波法,过滤法)和化学法(加入破乳剂)。 ◇简述肥皂的生产原理和生产工艺。皂类产品=皂基(皂化反应)+ 配料(松香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香料)→加工成型。洗衣皂: 动物油;棕榈油、棉籽油;松香等。透明皂:乙醇、糖、甘油 或其它多元醇。香皂:皂基型(Ⅰ型,皂基含量≥83%),复合型 (Ⅱ型,含皂基和其它表面活性剂、功能性添加剂、助剂,皂基 含量≥53%)。药皂:中药,西药。美容皂:蜂蜜,珍珠,花粉,磷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①浮选、防锈②杀菌③抗静电、分 散、乳化④去污能力弱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注意: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用,会沉 淀失效;与荧光染料,硝酸盐,蛋白质,生物碱等会发生作用而失效.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聚乙二醇型的亲水性是由含氧基团(醚 键,羟基)产生的。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离子性溶液的pH值的关系:pH>pI, 呈阴离子性,pH<pI,呈阳离子性。 ◇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工艺:磺化试剂有硫酸、发烟硫酸、三 氧化硫、氯磺酸,有时也用到氨基磺酸、亚硫酸盐。各自特点: 用硫酸作磺化剂时反应生成水,磺化反应的速率与水浓度的平 方成反比。SO3磺化不可逆,SO3反应能力最强,不生成水, 不产生(大量)废酸;反应活性高、速度快、设备生产效率高; SO3用量少,成本低;产品纯度高,杂质少。用氯磺酸磺化副 反应少、反应温度低、产品纯度很高;氯磺酸价格贵。磺化能 力(反应活性):三氧化硫>氯磺酸>硫酸。脂肪烃上的磺化方法 —烷烃比较稳定,不能直接用硫酸、发烟硫酸、三氧化硫等磺 化剂磺化。需采用特殊方法进行磺化—氯化磺化、氧化磺化、 加成磺化、置换磺化 ◇季铵盐与胺盐表面活性剂的区别?①季铵盐是强碱,无论pH 强弱都能溶解,并离解为阳离子;胺盐为弱碱盐,碱性条件下 游离成不溶于水的胺,而失去表面活性②季铵盐阳离子亲水性 大。足以使表面活性作用所需的疏水端溶入水中③季铵盐正电 荷能牢固地被吸附在带负电荷的表面上。 ◇吐温系列和司盘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如何?Span 类产品为亲油性非离子型乳化剂,HLB值1.8~8.6,可以溶解于 非极性有机溶剂和油脂。Tween类产品为亲水性非离子型乳化剂, HLB值9.6~16.7,可以溶解或分散于水、醇等极性有机溶剂。 具有乳化、增溶和稳定作用。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目的(优点)①改善色香味及营养②延长货 架期③方便加工④强化营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分类: (按用途)①保持食品新鲜度:防腐剂、抗氧剂、保鲜剂。②改进 食品感官质量:着色剂、漂白剂、增味剂、增稠剂、乳化剂、 膨松剂。③方便加工操作:消泡剂、凝固剂、脱模剂。特点: ①一种或多种物质②添加量小③一般不能单独作食品食用④不 是食品原料固有的物质⑤添加量有严格限制;应用要求:①经 过安全评价②不影响感官味道和营养成分③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④不得用来掩盖食品缺陷⑤未经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 入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主要品种①苯甲酸及其钠盐②山梨酸及其钾盐③对羟 基苯甲酸酯④丙酸及其盐类⑤天然防腐剂;作用原理①使微生 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干扰其生长和繁殖②对微生物细胞壁、 细胞膜产生作用③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进而影响 到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翻译等④作用于微生物体 内的酶系,抑制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代谢。 △抗氧化剂主要品种:合成抗氧化剂①没食子酸丙酯(PG)②丁 基羟基茴香醚(BHA)③二丁基羟基甲苯(BHT)④特丁基对苯二 酚(TBHQ);天然抗氧化剂,水溶性:VC (L-抗坏血酸),植酸;油溶 性:VE(生育酚),黄酮化合物,茶多酚.作用原理①清除自由基 (氢、电子供体)②清除活性氧③抑制氧化酶④鳌合金属离子. △增稠剂主要品种①植物来源(海藻胶(酸钠),果胶,卡拉胶,阿拉 伯胶,琼脂)②微生物来源(黄原胶,β-环糊精)③动物来源(明胶, 壳聚糖)④多糖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淀粉)乳化剂主 要品种①蔗糖脂肪酸酯②单甘酯③山梨醇脂肪酸酯④大豆磷酯 △味精(L-谷氨酸钠)的作用: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不影响 任何其他味觉、刺激,改进食品的可口性;提取方法:等电点 沉淀法,离子交换法,锌盐沉淀法。亚硝酸钠的作用:可以保 持肉类食品颜色鲜艳,亮红,肌纤维膨松,保质。苯甲酸钠的 作用:抑制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姜黄色素的作用: 使食品呈现出类似橙和芒果汁的颜色。 △酒石黄对健康的影响:造成人体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儿童 过度活跃,使其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大豆磷脂不仅是一种食品,还是一种乳化剂。 ◇山梨酸的合成方法:巴豆醛与乙烯酮缩和法制备CH2=CO+ CH3CH=CHCHO→CH3CH=CHCH=CHCOOH;巴豆醛与丙二酸缩和法 制备HOOCCH2COOH+CH3CH=CHCHO→CH3CH=CHCH=CHCOOH ◇比较丙酸、山梨酸、尼泊金酯和苯甲酸的特点:苯甲酸(9-15h 全从尿中排出,不在体内蓄积,防腐最佳pH是2.5~4.0) 尼泊金 酯(对霉菌抑制作用强,对一些细菌抑制作用较弱;适用pH值 4~8,使用量少,毒性低于苯甲酸,水溶性较差,价格高) 山梨 酸(直接参与体内代谢,公认安全的防腐剂;溶解度小,常用其 钾盐,价格较高;抗菌力强,适用于pH<5.5) 丙酸(易溶于水, 无毒,ADI值不加限制,广泛用于面包及糕点) 安全性:丙酸>山 梨酸>尼泊金酯>苯甲酸综合:尼泊金酯>山梨酸>苯甲酸≈丙酸 ◇茶多酚的特点—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 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是VE的6-7倍, 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 的潜在毒副作用;也是天然抗菌防腐剂,抗菌性强,安全无毒, 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 △胶黏剂的组成(基料,固化剂和固化促进剂,稀释剂,填料,偶联 剂,增韧剂等各种助剂);特点(耐温性,轻质性,粘接无破坏性)。 △胶接相关的理论及优缺点①机械结合理论(粘接力是由于胶黏 剂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缝隙或凹陷处,经固化后产生啮合连接, 缺点:对非多孔材料黏结无法解释)②吸附理论(第一阶段:布朗 运动,使极性基团或分子链段互相靠近,第二阶段:吸附力产 生。特点:范德华力和氢键力为主,根据粘接功可计算粘接强 度,润湿影响粘接强度。缺点:粘接力强度大于胶粘剂本身的 强度;高分子化合物极性过大,粘接强度降低;水的影响)③扩 散理论(界面消失,产生过渡层,粘接发生在过渡层中。特点: 粘接强度与接触时间,粘接温度,粘接压力,胶层厚度有关系; 分子量越高、侧链越多越不利扩散;相近极性的聚合物之间都 有较高的粘附力。缺点:不能解释高聚物以外的胶粘现象)④静 电理论(粘接力来自双电层的静电引力。特点:成功解释了粘附 功与剥离速度有关的实验事实,缺点:不能解释温度、湿度及 其它因素对剥离实验结果的影响)⑤化学键理论(化学键能比分 子间的作用能高且稳定。a配价键,b共价键,c氢键) △聚醋酸乙烯乳液的合成工艺(先合成聚醋酸乙烯乳液,再将乳 液与其他成膜物质,填料,助剂和水混合制备乳胶漆。醋酸乙 烯单体+引发剂:过硫酸铵+乳化剂+稳定剂,分散剂—乳液聚合 —搅拌下加入颜料填料和各种助剂) 1

4套=预防医学卫生化学考试题

xxx大学《卫生化学》试题 年级:专业:预防医学考试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检出限 2、准确度 3、激发光谱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5、工作曲线 6、指示电极 7、吸附等温线 8、电解 9、ECD 10、梯度洗脱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分光光度法中,为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通常将吸光度控制在围。 2、荧光的发生是电子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 能级。 3、样品采集的原则可以概括为样品的、、。 4、样品处理方法分为法和法,前者适用于被测组分为 状态的样品,后者适用于状态的样品。 5、液接电位是由离子的不同引起的。使用可以消除或减小液接电位。 6、常用的参比电极有和,它们都是对 离子的活度呈能斯特响应的电极。 7、凝胶色谱法,又称,它是按进行分离的一种液相色谱法。 8、速率理论方程的简化式,其中第二项 叫。 9、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

三、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要判断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首先必须确定这两组数据的精确度有无显著差异, 此时需用()。 A、F检验 B、Q检验 C、t检验 D、Grubbs检验 2、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是()。 A、Cx=Cs(Fx-F0)/Fs B、Cx=Cs(Fx/Fs) C、Cx=Cs(Fx-F0)/(Fs-F0) D、Cx=Cs(Fs -F0)/(Fx-F0) 3、原子吸收光谱为线光谱,一般分布在()区。 A、远紫外 B、远红外 C、红外 D、紫外可见 4、为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激发光足够强 B、试液浓度足够稀 C、吸光系数足够大 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 5、AAS定量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下列哪种干扰()。 A、电离干扰 B、物理干扰 C、化学干扰 D、光谱干扰 6、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 H+得到电子 B. H+在溶液和水化层间转移 C. H+得到电荷 D. 溶液中Na+与H+交换 7、关于ISE的选择性系数,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是() A. 选择性系数愈大,则干扰离子干扰愈大 B. 选择性系数愈大,则干扰离子干扰愈小 C. 选择性系数与干扰离子无关 D. 选择性系数可用于校正干扰值 8、使用GC分析样品时,提高载气流速的影响是()。

药物化学重点总结

药物化学重点 重点 第一章绪论 1药物的概念 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内容。为了设计、发现和发明新药,必须研究和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分子在生物体中作用的靶点以及药物与靶点结合的方式。 (3) 药物合成也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一、巴比妥类 1 异戊巴比妥 H N N H O O O 中等实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体内代谢】巴比妥类药物多在肝脏代谢,代谢反应主要是5位取代基上氧化和丙二酰脲环的水解,然后形成葡萄糖醛酸或硫酸酯结合物排出体外。 异戊巴比妥的5位侧链上有支链,具有叔碳原子,叔碳上的氢更易被氧化成羟基,然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易溶于水,从肾脏消除,故为中等时效的药物。 【临床应用】本品作用于网状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阻断脑干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质细胞的兴奋性下降,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久用可致依赖性,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苯二氮卓类 1. 地西泮(Diazepam, 安定,苯甲二氮卓) 【结构】

N N O Cl 结构特征为具有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并合的苯二氮卓类母核 【体内代谢】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途径为N -1去甲基、C -3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如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被开发成药物)。形成的3-羟基化代谢产物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 1. 盐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 Hydrochloride) 【结构】 . HCl N S Cl N 【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氧化代谢,体内代谢复杂,尿中存在20多种代谢物,代谢过程主要有N -氧化、硫原子氧化、苯环羟基化、侧链去N -甲基和侧链的氧化等,氧化产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通过肾脏排出。 【临床应用】本品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神经递质多巴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大剂量时可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和人工冬眠。主要副作用有口干、上腹部不适、乏力、嗜睡、便秘等。对产生光化毒反应的病人,在服药期间要避免阳光的过度照射。 第五节 镇痛药 盐酸美沙酮(Methadone Hydrochloride) 【结构】 N O . HCl 开链类氨基酮 【临床应用】本品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强于吗啡、杜冷丁,其左旋体的作用=右旋体的20倍。适用于各种剧痛疼痛,并有显著镇咳作用。但毒性较大,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安全性小,成瘾性也小,临床上主要

卫生化学知识点

第3章 1、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答: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一致的程度,精密度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分散程度,准确度是反应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定系统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高精密度的分析结果才有可能获得高准确度。 2、实验室内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空白试验与检出限;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分析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的检验。 第4章 1.紫外-可见光谱为什么是带状光谱?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分子的电子能级差为1~20eV,主要位于紫外可见区。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电子光谱,常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于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总是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包含了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是带状光谱。基本特征:紫外可见光谱是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或透光率T)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吸收光谱由吸收峰、谷、肩峰、末端吸收组成。吸收峰的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λmax,是物质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 2.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答:σ→σ*:波长100-200nm吸收峰位置远紫外区,物质饱和烃类。 n→σ*:波长150-250nm吸收峰位置真空紫外区,物质含有O、S、N、X 等杂原子饱和烃衍生物。π→π*:波长200nm左右,物质不饱和烃和芳烃,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n→π*: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和可见光区,物质含有n电子和π电子含有双键的化合物。 不同溶剂溶解样品最大吸收波长蓝移是n→π*,红移者是π→π*。 3、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光学因素和化学因素。光学因素有①非单色光引起偏离。 ②一起光学元件的性能缺陷所产生的杂微光的影响;③非平行光或入射光被散射引起偏离。 4.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何? 答:分光光度计通常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或记录仪组成。光源的作用是在所需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且应具有足够

卫生化学简答题

1. 简述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一致的程度,精密度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分散程度,准确度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定系统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高精密度的分析结果才有可能获得高准确度。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灵敏度降低了。 2.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为什么呈带状光谱?(重要) 答: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为电子光谱,但在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使得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3、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有哪几种主要因素可以使谱线变宽? (1)自然变宽,取决于激发态原子的寿命,寿命越短,谱线越宽;(2)Doppler变宽,又称热变宽或者多普勒展宽,温度越高,展宽越严重;(3)碰撞变宽,包括洛伦兹展宽(又称压力展宽)和霍尔兹马克展宽(又称共振展宽)(4)由于电场作用导致谱线分裂的斯塔克展宽(5)由于磁场作用导致谱线分裂的塞曼展宽 但无论何种因素引起的谱线展宽,都会导致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下降。 4、原子吸收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原理及仪器方面进行比较。 仪器方面 UV-Vis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器 AAS 光源—原子化系统—单色器—检测器—显示系统 荧光分析仪器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池—发射单色器—检测器—显示系统 5. 电位法测定F-离子时,常在溶液中加TISAB溶液。简述TISAB溶液的组成及作用。(重要)答:组成成分包括NaCl HAc-NaAc 枸橼酸钠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1)NaCl 用来调节和控制溶液的离子强度;(2)缓冲溶液HAc-NaAc,用来调节和控制溶液的pH值; (3)掩蔽剂:柠檬酸钠,作用是与溶液中共存的Fe3+、Al3+等离子配合,掩蔽其干扰。 (4)离子强度调节剂还可使液接电位稳定,缩短电极响应时间。 6、用pH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值时,为什么需要用标准缓冲液定位? 答:用pH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值时,待测电池的电动势与试液的ph值呈线性关系,即E=K+0.059pH。若能求得E和K,即可计算试液的ph值。E值可由仪器测得,但K值常随电极和溶液的组成不同而不同,甚至随电极使用时间的长短而发生微小变动,难以测量,因此,需要用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正K值,然后再测定试液的ph值。 7、方法比较 8. 在薄层色谱中,若分离极性组分,应如何选择吸附剂(活性)和洗脱剂。(重要)从试样各组分极性、吸附剂活性和展开剂的极性三方面综合考虑,使其相互适宜。分离极性的组分时,应选用活性级别较高(活性较弱)的吸附剂,极性较强的展开剂。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组分时,选用活性级别较低(活性较强)的吸附剂,极性较弱的展开剂。 9. Van Deemter方程用于HPLC时,B/u项是否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重点) B可以忽略不计。由于流动相为液体,其粘度比气体大得多,分子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比它在气相中的小4~5个数量级;为了加快分析速度,一般流动相的流速不是很小。所以组分的纵向扩散程度很小,它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0、理论塔板数n、相对保留值r21、分离度R这三项色谱参数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反映的概念有什么不同?在色谱图上体现在哪里?理论塔板数n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反映色谱柱的柱效能;相对保留值r21反映色谱柱对组分的选择性;分离度R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果的综合指标。 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理论塔板数n越大,塔板高度H越小,柱效能越高,色谱峰对称性越好,峰越窄。当两相邻组分相对保留值r21≠1时,说明色谱柱对两组分选择性不同,两色谱峰顶部已分离。分离度R越大,两相邻组分色谱峰分离程度越大,通常以R=1.5作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完全分离的标志。 11、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答:根据Van Deemter方程式为H=A+Cu,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色谱柱的填充技术及传导阻力。因此,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柱效填充料装填的均匀性;改进固定相粒度(减小粒度,减小粒度范围);选择浅孔道的表面多孔型载体或全多孔微粒型载体;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适当提高柱温。其中,减小粒度是提高柱效的最有效途径。 12、试比较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异同点。 答:气相色谱仪很高效色谱仪都是由五大部分组成,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五个部分,高效液相色谱仪除高压输液系统代替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外,其他的都相同。 13、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的区别 8、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特点:可测多组份试样、混浊试样、而且可作成导数光谱、不需参比液(消除了由于参比池的不同和制备空白溶液等产生的误差)、克服了电源不稳而产生的误差,灵敏度高。9、双光束优点 吸光度的大小不受入射光强度的影响,可以减少或 消除因光源强度不稳定而引入的误差,这正是双光 束分光光度计的优点所在。 10、选择测定波长,一般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 测定波长,为什么? 常,选λmax作为分析波长,灵敏度高(ε值最大), 而且在λmax附近吸光度随波长变化小(ε变化 小,近似为常数),测定误差也小。 11造成荧光熄灭的原因有多种: 答:(1)激发态荧光分子和熄灭剂分子碰撞,将能 量转移到熄灭剂而使荧光熄灭; (2)荧光分子与熄灭剂分子作用生成了本身不发 光的配合物; (3)荧光物质分子中引入重原子后,易发生系间 窜越而转变为三重态; (4)当荧光物质浓度较大时,激发态分子和基态 分子发生碰撞,产生荧光自熄灭现象。溶液浓度越 高,自熄灭现象越严重; (5)溶液中溶解的氧分子能引起几乎所有的荧光 物质产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熄灭。 12、为什么荧光分析仪器的光源与检测器垂直? 答:由光源发射的光经激发单色器(第一单色器) 得到所需的激发光波长,通过样品池后,一部分光 能被荧光物质所吸收,荧光物质被激发后,发射荧 光。可以在溶液的各个方向观察到荧光,但由于激 发光一部分可透过溶液,为了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 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直角的方向 上进行。 13、作荧光强度测量时,标准荧光物质的作用是什 么?如何进行测量的? 答:作荧光强度测量时,标准荧光物质的作用是校 正仪器,用标准荧光物质把仪器读数定位到某个 值,以此为标准,测定空白溶液、标准溶液及样品 溶液的(相对)荧光强度,使标准样和样品溶液有 一较好的读数。 14、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比紫外可见光度法高2~ 4个数量级的原因。 答:(1)增大光源强度,可提高荧光测定的灵敏度, 而不能提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 (2)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发射荧光的强度,荧光 强度大,信号强;而紫外可见光度法测定吸收光前 后的强度变化(吸光度),信号弱。 为什么会产生锐线光源? 低压-原子密度低,Lorentz Broadening小;小电 流-温度低Doppler Broadening 小,故产生锐线 光源! 实验室内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空 白试验与检出限;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分析工作 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的检验。 第4章 1.紫外-可见光谱为什么是带状光谱?它 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分子的电子能级差为 1~20eV,主要位于紫外可见区。分子发生电子能级 跃迁时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电子光谱,常称为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由于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同 时总是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包含了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 能级的跃迁,因此是带状光谱。基本特征:紫外可 见光谱是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或透光 率T)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吸收光谱由吸收峰、 谷、肩峰、末端吸收组成。吸收峰的形状和最大吸 收波长λmax,是物质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2. 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答:σ→ σ*:波长100-200nm吸收峰位置远紫外区,物质饱 和烃类。n→σ*:波长150-250nm吸收峰位置真 空紫外区,物质含有O、S、N、X等杂原子饱和 烃衍生物。π→π*:波长200nm左右,物质不饱 和烃和芳烃,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n→π*:吸收 峰位置近紫外区和可见光区,物质含有n电子和π 电子含有双键的化合物。不同溶剂溶解样品最大 吸收波长蓝移是n→π*,红移者是π→π*。3、 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光学因素和化学因素。光学因素有①非 单色光引起偏离。②一起光学元件的性能缺陷所产 生的杂微光的影响;③非平行光或入射光被散射引 起偏离。4.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 的功能如何?答:分光光度计通常由光源,单色 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或记录仪组成。光源的 作用是在所需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且应具 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单色器的作用是将 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按波长顺序色散,并选择出所 需的单色光;吸收池用于装溶液;检测器的作用是 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显示或记录仪是将检测器 输出的信号经处理转换成透光度和吸光度显示出 来。第5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AAS)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VS)在测定原理和一仪器构造上有什么异同? 答:AAS基本原理:光源发射的特征谱线通过被 测物质的原子蒸气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 收,在一定条件下被吸收程度与基态原子浓度成正 比,从而进行元素定量分析。UVS:是基于物质分 子对紫外-可见光区电磁辐射吸收特征和吸收程度 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①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 质对光的吸收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依据是朗伯比 尔定律A=KC. 不同:AAS吸收光的物质状态是基 态原子蒸气,吸收的是其原子的共振辐射,发生原 子外层电子技能的跃迁,为线状光谱。UVS吸收 光的物质状态是分子,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电磁 辐射,发生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为带状光谱 ②仪器结构:相同:都由光源、吸收池(原子化系 统)分光系统(单色器)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 不同:AAS光源用锐线光源,单色器通常位于原 子化器之后,这样可分掉火焰的杂散光并防止光电 管疲劳;UVS光源用连续光源,单色器通常位于 光源与吸收池之间,把光源发出的连续色谱色散成 单色光 2.AAS的主要干扰及消除方法 答:主要干扰有基体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 光谱干扰,背景干扰。①基体干扰:又称物理干扰, 消除方法:a配制与试样溶液有相似物理性质的标 准溶液的方法b标准加入法c稀释溶液②化学干扰 消除方法:a加入稀释剂b加入保护剂c加入缓冲 剂d改变火焰温度或火焰的气氛e化学分离③电离 干扰消除方法:a加入过量消电离剂,消电离剂是 比待测元素更易电离的元素,它在火焰中首先电 离,产生大量的自由离子,从而抑制了待测元素的 电离。④光谱干扰法消除方法:a另选分析线b减 小狭缝宽度c预先分离试样中干扰元素⑤背景干扰 消除法a氘灯校正法b仪器零点扣除c空白溶液校 正d塞曼效应校正法e自吸效应校正法。 影响荧光强度测定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上升荧光强度下降②溶剂:溶剂极性 增加,π→π*红移,能量降低,导致荧光增强, 同时荧光峰向长波方向移动③溶液pH:带有酸性 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与溶 液pH有关④荧光猝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 或其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显著下降 的现象叫做荧光猝灭或熄灭,能引起荧光强度降低 的物质称为荧光猝灭剂,荧光物质浓度过大,会发 生自吸收及形成聚合物而产生自身熄灭现象。⑤散 射光:当激发光照射溶液时,部分光子和物质分子 碰撞时,使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散射光, 瑞利散射光波长与激发光波长相同,对荧光测定没 有干扰;拉曼散射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稍长或稍 短,对测定可能产生干扰。采用较短波长的激发光 进行激发,就可消除拉曼散射光干扰 5、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 答: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包括荧光物质本身的结构 以及外部影响因素。①分子具有共轭双键、刚性平 面结构有利于产生荧光,取代基效应影响荧光效 率;②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有温度、溶剂、溶 液pH值、散射光、荧光熄灭。 第7章电位分析法 1.直接电位法的工作原理。 答:一支离子选择电极与一支参比电极共同组成 一个测量电池,测得的电池电动势与离子选择电极 的膜电位有关,此膜电位值与溶液中特定离子的活 度对数值有线性关系,从而求出该离子的浓度,这 就是直接电位法的工作原理。2.离子选择电极分 类 (1)原电极①晶体膜电极:a均相膜电极:氟 离子选择电极b非均相膜电极:碘、溴离子选择电 极②非晶体膜电极:a刚性基质电极:pH玻璃电 极b流动载体电极:带正电荷-No3-电极,中性-K+ 电极,带负电荷Ca2+电极。 (2)敏化离子选择电极①气敏电极-氨气敏电极 ②酶电极-氨基酸酶电极3.标准氢电极 lvPAC规定所用的标准电极为标准氢电极(SCE),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都等 于零伏。工作条件是:①氢离子活动度为1mol/L; ②氢气压力为1.01325*105Pa,即1个大气压,③ 作为氢电极的铂片上都有铂黑。4.总离子强度调 节缓冲剂的作用(TISAB):为了保持试液pH在 一定范围,离子强度稳定,同时消除Fe3+.Al3+等 离子的干扰哦啊,将惰性电解质。pH缓冲剂,掩 蔽剂混合在一起配成混合溶液,此混合溶液称为 TISAB.主要作用:①维持样品和标准溶液恒定的离 子强度;②保持试液在离子 选择点击合适的pH范围内,避免H+或OH—的干 扰;③是被测离子释放成为可检测的游离离子。5、 电位法中应如何测定电池电动势。答:将离子选 择电极与参比电极一起插入被测试液中,构成原电 池。将此原电池连接于测量电池电动势的装置如电 极电位仪上,离子选择电极将溶液中相应的离子活 动度转换成电信号后,再“零电流”下测量电动势。 第10章液相色谱法1色谱法的原理:共同的基 本特点是具备两个相.固定相和流动相。当流动相 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的性质与 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相互作用的类型 和强弱也有差异,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2简 述色谱法分离的基本原理及其混合物分离的先决 条件。①基本原理:由于试样中各组分物理,化 学性质的差异,他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 数K或吸附能力不同,与固定相,流动相的作用 力不同,当流动相向前流动时,不同组分的迁移速 度就有所不同。当其流出色谱柱时,各组分便得到 分离。②样品组分分配系数K值得差异是混合组 分分离的先决条件。K值越大,该组分在柱中迁移 速度越慢,在注重保留时间越长,后出柱;K值越 小,……越快,……短,先出柱。组分在色谱柱内 产生的差速迁移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同 时,组分能否完全分离由色谱过程传质和扩散行为 决定,即与色谱过程的吸附等温线类型。①在一定 温度下,组分在吸附剂表面被吸附达到平衡时,组 分在两相中浓度相对关系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类型。②有三种类型:线形等温线—溜出去纤维正 态曲线,峰形对称;凸形等温线—流出曲线为前缘 陡峭,后部拖尾的“拖尾峰”凹形等温线:流出曲 线为前缘平缓,后缘陡峭的“前伸峰”。③在一定 色谱条件下,控制进样量,使其不超过进样的限度, 可望获得理想的色谱峰。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大纲概要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20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 48 学时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材料化学、涂料化学、助剂化学及工艺等大纲执笔人:FFF 参加人:FGG 审核人:NGN 编写时间: 2011 年7月 编写依据: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9 )年版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系统的阐述了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和涉及的理论,同时围绕染料、荧光增白剂、香料、农药、药物中间体、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典型产品的工艺和应用作了重点详细的介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制备方法、应用范围和发展方向有较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从事精细化工科研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应用化学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精细化学工业的基本面貌、范畴、各系列主要产品、基本原理、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将来能从事精细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妆品、工业助剂、涂料与粘合剂、油田化学品等)方面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培养具备精细化工知识,能够从事精细化工教学、科研、生产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要求学生对精细化学工业的基本面貌、范畴、各系列主要产品、基本原理、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重点掌握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化妆品、工业助剂、涂料与粘合剂、油田化学品的性质特点和制备工艺。并对以上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胶体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为基础的一门专业课。重点介绍以上述及的九章内容所涉及的系列产品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应用。对工艺生产条件和流程安排不作过多叙述。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