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五十年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五十年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五十年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五十年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五十年(1950-2000)(一)

(2013-02-12 09:50:43)

转载▼

标签:

分类:数学教育大视野

教育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发展五十年(1950-2000)(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央政府对中小学课程教材非常重视,要求逐步统一全国教学用书。为此,由出版总署和教育部共同组建,于1950年12月1日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研究、编写和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专门机构,由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担任社长兼总编辑,并陆续从全国抽调了一批教育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和高水平教师专门担任教材编写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五十年,中小学数学课程是全国统一的,教材基本上采用全国“通用版”,由一支专门从事教材研究、开发的专职队伍完成编写工作。其间经历了各种艰难曲折,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本文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展现中国中小学数学教材(为简便,以下简称“数学教材”或“教材”)的五十年发展历程,并从中探讨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一、数学教材五十年发展概况

(一)教材发展的基本阶段

在1950-2000年这五十年间,中国数学教材的改革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51),改编、选用旧教材,包括老解放区课本和国民党统治区的课本,其中许多是西方的译本;

第二阶段,翻译、改编苏联教材(1952——1957),这一阶段是先照搬苏联教材,然后再“中国化”;

第三阶段,编写符合中国实际的教材的第一次探索与实践(1957——1966),1963年前后编写出版的教材具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较强等特点,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数学教材编写方式;

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材(1966——1976),各地方自行编写教材;

第五阶段,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初期编写统编教材(1977——1988),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在继承“文革”之前教材编写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精简、增加、渗透”为指针,编写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教材;

第六阶段,编写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相适应的教材(1989——2000),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适应“公民教育”的需要,强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国民素质打基础,小学、初中教材初步实现“多样化”。

(二)教材发展的几次重要变革

中国在1950——2000年这五十年的教材发展历程中,有几次变革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1.全面学习苏联,照搬苏联教材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形势相适应,1952年,数学课程以当时苏联的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教材为蓝本,通过编译、改编的方式,颁布和出版了《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及其相应的教材,中国课程教材完全进入“一纲一本”的时代。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知识面窄,理论深,代数中无理数和几何中无公度线段的阐述,以及二者的配合堪称典型;

(2)重视函数,小学就要求“理解数量和数量间的相依关系”[1,55],学习如何依已知数的变化而变化;初中各年级都要“注意那些数与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以使学生打下学习函数的基础[1,355];高中学习基本初等函数;

(3)大量减少教学内容,没有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把苏联中小学十年学习的内容拉长为十二年;

(4)教材内容的安排,算术重复学习,学七年(苏联是六年);中学代数与几何采用直线式,与三角共学五年(苏联是四年);

(5)在教学上,强调理解,要求学生“自觉地”掌握数学知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和怎么做,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

(6)重视应用,小学要求“以算术课及其课外作业全部时间的一半左右来学习解答应用题”,应用题的选材“不应只以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围为限,还可以加入些必须用特殊算法来解答的应用题。”[1,57]中学要求“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1,355]

2.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教材的初次探索

由于在学习外国经验时采用“照搬”的方法,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因此受到批判。为了纠正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解决数学教材知识面窄、内容少、程度低的问题,从1957年开始,教育部决定调整中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编写中小学数学暂用课本,自此开始了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学教材的探索之路。

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为了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中小学教科书,由各省、市、自治区组织力量编写”,教育部负责“交流经验,推荐较好的教材,确定全国应该通用的那一部分教材”

(见注)。很快地,教育部发现用群众运动的方式编写教材是不行的。

1959年上半年,为了研究调整数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和编写通用教材的问题,教育部决定召开全国性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座谈会”。为此,组织一些干部进行调查研究,为会议做准备工作。调查内容包括到工厂、农村、学校了解数学的社会需求和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比较了民国时期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东欧一些国家中小学数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时等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1959年11月召开座谈会,会后形成《教育部关于修订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编写中、小学数学通用教材的请示报告》。这一报告在纠正学习外国经验中的教条主义,编写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小学数学教材方面,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报告得到批准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9——1963年,编写、出版了一整套12年制的中小学数学暂用本。这套教材要求小学学完算术,初中学完平面几何,高中恢复了平面解析几何,从而使学习程度大体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质量。

1959年上半年,在“大跃进”的政治环境下,国家要求进行学制改革试验,提出中小学学习年限由12年缩短为10年的试验,一些省市和高等学校积极响应,提出各自的教材改革方案并进行试验。由于试验教材“内容要求过高,教材体系改变过大,编写时间仓促,对许多问题研究得不够透彻,处理得不够理想,加上试验面过大,又套级过渡,在教学上遇到了很大困难。”[3,132]中宣部、教育部很快发现问题,于1961年初作出调整,并指示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结经验,在1960年下半年制定出《十年制学校数学教材的编辑方针》,编写十年制学校数学课本,并从196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少数学校进行实验。

1961年,中央文教小组指示,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一套质量较好的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小学数学教材”。[3,160]据此,教育部从1961年6月开始进行准备工作。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数学课程设置演变史的追溯(从教学要求、教材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国际(苏联、民主德国、美国、日本等)数学课程教材比较;对1958年以来数学教学改革进行深入调查,写出大量调查报告;从1961年开始起草“教学大纲草案征求意见稿”,1962年开始编写课本,并于1962年秋在京津一些中小学进行试教,同时送教育部聘请的教材审阅人华罗庚、关肇直、丁尔陞等审阅;1963年上半年根据试教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并于1963年秋季正式出版使用。

1963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要求“全日制中学必须以教学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升学打好必要的文化基础。”“数学课应该使学生在小学学好算术,初中学好代数和平面几何,在高中学好大代数、三角、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巩固地掌握定理公式,计算正确、熟练,能够进行综合运算。”[2,702]根据这些要求,通过总结1950年以来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经验教训,吸收各种教改方案和试验教材的优点等,教育部在已有“教学大纲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按照专题研究的结果,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于1963年5月颁发了《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编写教材和学校教学的依据。

1963年的教学大纲和这一时期的教材,全面而深入地总结了中国“双基”教学的经验,对中国数学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创建了教学大纲的新体系,这一体系在后续教学大纲的制定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第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趋于合理、科学,小学完成算术学习,初中完成实数、二次方程、函数初步和全部平面几何的学习,高中恢复平面解析几何等;

第三,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三大能力,即“正确而且迅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434];

第四,小学不分科,中学分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平面解析几何等科直线式安排教材体系;

第五,教材“扎扎实实地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程度已经提高到中国近几十年的最高水平,内容充实,理论严谨,编排科学,讲解细致,注意抓关键、抓重点、分散难点,例习题充足,易教易学”。[3,210]

值得说明的是,小学完成算术教学、初中完成平面几何教学,改变了延续50多年的初中学算术、高中学平面几何的习惯做法,这是中国“中小学数学课程和教材上的一次重大改革”[5,160]。特别是算术教学的改革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因为中国语言文字一音一字,表达简洁,使乘法口诀朗朗上口,学生可以轻松地学会十以内的乘法,因此可以更快地把口算与笔算结合起来,比较容易地学会竖式笔算。通过这样的改革,减少了多位数不必要的循环。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可以认为,中国学生数学双基扎实,与整数计算能力强有很大关系,而这又与上述教材的改革直接相关。[4,84;5,序3]

另外,这一时期教材编写者注重学习和贯彻辩证法,辩证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强调讲清概念和原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切实加强训练以保证学生牢固掌握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要求在教材和教学中得到落实,形成了中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和数学基本能力的传统。

3.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初期编写统编教材

1977年,“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百废待兴,科技和教育受到高度重视,邓小平亲自抓教育、抓教材。他提出“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教育部于1977年9月成立了教材编审领导小组,并在全国范围抽调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编写全国中小学通用教材。拟订大纲、编写教材过程中,数学组研究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数学课程教材共36种,其中美国12种(包括“新数学”);广泛征求了数学家和教师的意见。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材改革的“精简、增加、渗透”的六字方针。也就是在1963年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精选传统内容、删除繁琐的计算和用途不大的内容;小学增加简单的正负数运算、简易方程和直观几何,中学增加微积分、概率统计、逻辑代数的初步知识;适当渗透一些现代数学的思想,小学要通过直观,尽早让学生接触集合、函数、统计等思想,中学要把集合、对应等思想渗透到教材中去。这一方针也成为这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特点。这份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结束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混乱状态,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在中国数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为了迅速扭转混乱局面,这套教材采取边编写边试用的方式,于1978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起始年级同时试用,到1980年基本编写完成。这套教材“吸取了国内数学教材改革的经验,借鉴国外数学教材改革的经验,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对拨乱反正,统一全国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3,278]“精简、增加、渗透”的方针体现了教材改革的大方向,对今后的数学教材改革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师资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设施破坏殆尽的情况下,这套教材在使用中遇到了很大困难,不少学校和教师反映它存在“深、难、重”的问题。于是,从1981年开始对这套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并进一步编写6年制小学、3年制初中和3年制高中的数学教材,到1986年编写成了一套12年制的中小学数学教材。不过,由于“文革”使教师队伍遭到严重破坏,老师们对新增内容普遍感到不适应,于是又将增加的微积分、概率初步和逻辑代数初步等改为选学。因为这些内容没有纳入高考范围,因而也就不教不学了。后来,几经调整后高中教学内容不仅越来越少,与国外比较,内容陈旧。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高中三年中,几乎要用一年时间进行高考复习,题目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越来越繁。高中教材的这种状况直到上世纪末才有改观,但教学中的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弊端已有些积重难返了。

4.编写适应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需要的教材

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作为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阶段。随后,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制”和“六三制”两种学制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教材实行“一纲多本、编审分开”的制度,并于1988年开始

组织编写多套教材,从1990年秋开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1992年对大纲和教材进行了修改并通过审查后,于1993年秋在全国试行。

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有改变。例如,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改为: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精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代数、几何中最基本最有用的部分”,还规定在毕业班级可以“选学一些应用方面的知识或适当加宽加深的内容”。在教学方面,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第一个问题,“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强调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中首次指出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能力中则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1,604-608]1996年,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颁布了新的高中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高中数学在高一、高二年级设必修课,高三年级设理科、文科和实科三种限定选修课,并有任意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包括集合、简易逻辑,函数,不等式,平面向量,三角函数,数列、数学归纳法,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限定选修课的内容,理科有概率与统计,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复数;文科和实科有统计,极限与导数,复数;任意选修课则提出一些建议内容。1997年秋开始教材试验,试验工作于2000年完成,经修订后在全国推广使用。

(三)课程、教材的编写审查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成立了中小学教材研究、编写和出版的专门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教育部的一个直属单位,它承担了编制和修订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出版全国通用教材的重任。1983年,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进一步加强教材的研究工作。这种举全国之力编写一套全国通用教材的做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可以调动国家的一切相关力量(包括国内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和数学教师)来建设一套全国通用的教材,使教材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并使课程教材作为一种国家意志而得到贯彻。在这样的体制下,虽然通用教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个性需求,但在保证学习要求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使教学质量达到一定的高度,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上述机制建立了中国的数学教学大纲制定和数学教材编写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两者通盘考虑、相互促进、互为所用的特点。在这样的机制下,教学大纲的内容部分往往就是教材的体系结构,这对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教材结构体系的逻辑严谨性和可教可学性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从课程到教材的落差,使课程设计的理念在教材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在1988年底,为了适应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教育部提出了教材的统一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的方针,采用了“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体制,并鼓励开展不同指导思想下的教材试验。2000年以后,教育部加大了教材编写权的开放力度,任何出版社只要通过教材编写

的资质审核,就可以编写教材。不过,“课程标准”(相当于原来的“教学大纲”)仍是全国统一的。

中国于1986年7月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了适应教材多样性发展的需要,1986年9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数学教材审查委员会”隶属于这个机构。1987年10月颁发《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规定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审查程序,并对教材体系、教材内容、教材中的练习和作业、教材编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审查标准。

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58年9月19日。

2012-12-27 人教网

东师《小学数学教学法》19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1: 经历数学是指“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的经验”。 A: 有效 B: 初步 C: 理论 D: 信息 正确答案: (多选题)2: 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 A: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B: 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 C: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D: 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多选题)3: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A: 定性把握 B: 定量刻画 C: 逐渐抽象概括 D: 形成方法和理论 正确答案: (判断题)4: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工具,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5: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6: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是不要独立思考。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7: 学习应用题时,可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选择实物、图片或模型,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8: 通过纯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性较强的方法,如换元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这类思想方法的取向倾向于技术方面,是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具体问题的技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9: 教材的编写理念主要是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0: 教师讲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但课堂上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教师对课要精心设计,考虑内容、时间、空间及人数等因素;教师可利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并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反映。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1: 教材和教学大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物质依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2: 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往往要考虑数学知识的外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安排课程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3: 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对于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4: 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整体形式,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5: 根据班额的多少可以分为: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

东师2020年春季《学前儿童心理学》离线考核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主体我“主体我”是一个代理者(agent)、行动者、心理功能的执行者.“主体我”作为执行者,有一定的功能,如控制冲动、计划未来,监控并评价自己的进步、控制自我表现的方式. 2.社会性社会性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 3.关键期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 4.分离焦虑是指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依恋以后,又要与所依恋的人分离,表现出的伤心、痛苦,并且强烈的拒绝分离。 5.想象个体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图像的形式对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加工,从而使个体建立新的图形模式,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6.儿童自闭症又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婴儿原始情绪有哪些特点? 观察和研究普遍证明,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初生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静,或四肢舞动,都是原始的情绪反应。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人们普遍倾向认为,婴儿天生情绪反应有三种:怕、怒与爱,经典婴儿情绪发展理论的代表人华生还详细地描述了这些情绪的原因与表现: 怕。新生婴儿的怕主要由大声和失控引起。当婴儿静静地躺在毯上时,器皿落下、屏风倒落等等,会立即引起他的惊跳,肌肉猛缩,继之以哭,当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身体下面的毯子被人猛抖,婴儿会

2019春东师《比较学前教育学》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比较法 答: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2.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方案 答: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 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它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3.日本的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答: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开始于1991年,这次计划根据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国民对幼儿园教育的强烈要求、整顿幼儿园,谋求幼儿园教育的进一步一普及和友展。 4.蒙台梭利学校 答: 蒙台梭利学校是美国保育学校的特殊类型。它是以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组织活动,教育内容包含日常生活练习、感知觉练习和初步的知识学习。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 答:(1)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2)学前教育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发生了变化。(3)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受到普遍重视,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简述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 答: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是:(1)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2)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3)允许儿童独立活动,自由表现,使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4)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5)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6)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3.简述1990年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答:(1)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生活习惯、态度,为培养健全的身心打下基础。(2)培养幼儿具有对他人的爱心与信任感,启迪自主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萌发良好的道德品行。(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心,启迪丰富的思考问题的能力。(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工具的兴趣与关心,乐于听说和积极态度以及对语言的感受力。(5)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培养丰富的感受与创造性。4.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指导方法遵循的教育原理。 答:(1)自发性原理;(2)环境原理;(3)兴趣原理;(4)体验原理;(5)自我发现原理;(6)个性化原理;(7)社会化原理;(8)反复练习原理;(9)发展的原理。 5.简述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特点。 (1)注重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2)在教育非国有化过程中,加强国家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宏观指导。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美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答:1)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等理论,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生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教育原则强调成人应提供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环境;不要求儿童表现出超越其发展水平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教育内容特别强调游戏的作用,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探索角色表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自由游戏,即一切活动都不必按照一定的顺序,听凭儿童自己的兴趣进行。儿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强行塑造儿童的发展;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速度前进。 2)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教育内容以阅读、语言、计算为中心科目,尤其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认为语言的教学,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教育原则强调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行为塑造。在教育方法上要求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课本,要求孩子学习,其主要特点是课程按成人精密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展开,

东师《小学数学教学法》20春在线作业1答案0936

(单选题)1: 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选择或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力求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得到最佳组合,力求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得到最佳组合。 A: 个体性 B: 主体性 C: 全体性 D: 总体性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2: 班内个别教学的教育学意义是: A: 它可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力水平和学习速度,有利于因材施教; B: 它可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后进生不至于失去学习信心,优等生不致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活动中受益; C: 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D: 它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可选方式。 正确答案: A,B,C (多选题)3: 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A: 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B: 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C: 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D: 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正确答案: A,B,C (判断题)4: 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指对选择和确定的课程内容的挑选与编排的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5: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小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教师备课时必须为学生提供足以过渡到抽象结论的思维训练材料。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6: 小学数学作业数量要适当 , 突出典型性、启发性、价值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7: 教师应有条理地组织课堂教学,事先周密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如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手段等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 地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_与_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 《找规律》片断描述: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导言 (一)课程定位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为研究对象,在抽象、推理、应用的往复循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与计算机的结合过程中,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也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仍然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数学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需的工具,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以及当前学习其他课程具有奠基意义,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等具有独特作用。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得到基本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二)课程理念 1.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数学课程应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主要强调: ——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要关注数学学习对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 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数学学 习与其在个性方向上的发展相适应。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 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 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 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要强调:——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要精选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作业《比较学前教育学》满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作业《比较学前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重要方法,以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以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探索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为其理论价值,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 2. 先行教育 美国为了帮助克服贫困对成人和儿童生活的消极影响,打破贫困圈而创办的一种学前教育类型。构成要素包括:教育、父母参与、健康服务、社会性服务。 3. 保育所 保育所是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是作为福利设施对缺乏保育条件的家庭的婴幼儿乃至少年进行保育的机构,由厚生省管辖,保育时间原则上是每天8小时。 4. 克鲁普斯卡娅

前苏联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她论证了对无产阶级子女实施学前教育的必要性,提出要解放妇女,吸引她们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和生产建设。她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前苏联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二.简答题 1. 比较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注重介绍和阐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 (2)突出介绍和分析国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 (3)分析研究当代外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4)关注和研究当前世界学前教育理论变化,预测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2. 美国学前数学教育的目的 在美国的学前教育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当儿童思考数学时,使儿童有各种机会去动手,操作和探索材料;让儿童参与使儿童从依靠物质世界转入抽象世界的活动;让儿童有发展分类、比较、序列、度量、图解、点数和进行数运算技能的机会。 3. 日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特点。第一,私立多,公立少。公立的多是非盈利性质的,在大学、军队、教堂里附设。第二,以教育立法保证日托质量。开办人经过检查,考核拿执照,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 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2.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

[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秋季《比较学前教育学》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19秋】离线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本卷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光谱方案 [[正确答案是]是]“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光谱方案的研究基于这样的信念――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或称作为智能光谱)的长处,而智能并非固定不变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其发展。一旦某一儿童的智能长处被得以鉴定,教师即可为其设计个别化的教育计划。誉为“全世界教育中等待已久的杰出研究”。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塔夫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德门(Feldman, D.)的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 2.游戏小组 [[正确答案是]是]游戏小组是为还未到上幼儿园年龄的宝宝组成的集体。传统上,这是指2岁半以下的孩子,尽管最近有的幼儿园已经开始接收2岁的孩子。实际上,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已经有一些为更小的孩子而设立的“教育”项目。 3.《幼儿园令》 [[正确答案是]是]幼儿园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确立幼儿园制度的第一个法令。1926 年4 月颁布,同时公布《幼儿园施行规则》。此前,日本将有关幼儿园的规定归入《小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大正时期,因幼儿园逐步发展,为发挥其独立性,在 1925 年普查全国幼儿园的基础上,翌年公布此敕令。 4.《费舍尔法案》 [[正确答案是]是]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项以当时文教大臣费舍尔名字命名的教育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1)地方当局为22—55岁儿童开办幼儿学校。(2)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3)为超龄青少年设立继续教育学校(学生年龄初为14—16岁,后改为

东师《小学数学教学法》19春在线作业2

(单选题)1: 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 A: 前提基础 B: 整体形式 C: 基础要点 正确答案: (多选题)2: 谈话法的特点是: A: 师生双向交流性强,反馈及时; B: 操作灵活,可变性强; C: 容易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D: 教学过程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 E: 通过师生问答,可以锻炼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正确答案: (多选题)3: 数的整除主要包括: A: 约数和倍数 B: 质数和合数 C: 公约数 D: 公倍数 E: 分解质因数 正确答案: (判断题)4: 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是: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巩固、深化课堂学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5: 要明确教材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材知识体系,分清主次;明确教材知识体系,分清主次;备好习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6: 数学的简单化表现在用数学方法处理和表达事物时,往往要摒弃许多具体的特性,而用一种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7: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的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8: 小学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初级阶段,是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的重要时期。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9: 了解数学的价值,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探索数学模型应当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0: 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使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效用,同时,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只有具体落实到教学组织形式之中,才会形成不同特点的教学活动模式。所以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1: 数学的符号化表现在引用符号来表示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将符号作为一种语言在数学研究过程中运用也是的一个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2: 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大致包括的基本步骤:明确选择的标准。标准要具体化,切忌抽象;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有关的教学方法,把握各种方法的精华;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比较。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3: 讲评课的主要任务是对某一阶段的课外作业情况或测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14: 课外数学活动以实践活动为主,活动中教师是主要组织者,需要积极动脑、动手,因此对学生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十分有利。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的变化 “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

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最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2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改动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前言 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基本理念 1、什么叫数学 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P1 修订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什么叫数学教育 实验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P1修订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3、学习方式 实验稿: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P2 修订稿: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什么是好的教学?第一条,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条,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设计思路 数学主要有三方面的知识:“数量关系”、“几何关系”、“随机关系” 。 数学学习的四方面课程:实验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运用。P4 修订稿: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①数与代数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

东师离线作业-2020比较学前教育学

离线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光谱方案 答: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弗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一种课程与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和塔伏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斯曼的非普遍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光谱方案的8大课程领域:机械和建构、科学、音乐、运动、数学、社会理解、语言、视觉艺术活动和8大评估领域:运动、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理解力、视觉艺术、音乐、工作风格。 2.游戏小组 答:它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它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儿童提出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成人自己也得到发展。游戏小组作为正规学前教育的过渡性辅助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游戏活动,使儿童中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家长们参加义务工作和学习育儿方法,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3.《幼儿园令》 答:《幼儿园令》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比较完整而独立的法令,《幼儿园令》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学前教育走上了制度化的发展道路。 4.《费舍尔法案》 答:《费舍尔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以当时文教大臣费舍尔名字命名的教育法案,即为《费舍尔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费舍尔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地方教育当局为2-5岁儿童设立了一些幼儿学校,并改善了保育学校的卫生条件。《费舍尔法案》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幼儿学校、小学、中学和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40分)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 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 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

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活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吧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区。 二、设计思路

比较学前教育学20东北师范大学卷子及答案

离线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发展适宜性实践》 答:即 DAP 。是 2011 年教育科学出版的图书,由卡罗尔·格斯特维奇编写,主要介绍 DAP 教育的相关理论。 2.《初等教育法》 答:初等教育法是由强迫儿童入学、地方教育主管机构由选举产生、征收地方税补充教育经费三个原则规范的初等教育法则 3. 光谱方案 答: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弗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一种课程与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4.游戏小组 答:它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它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儿童提出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成人自己也得到发展。游戏小组作为正规学前教育的过渡性辅助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游戏活动,使儿童中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家长们参加义务工作和学习育儿方法,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积极推进幼保一元化改革(2)加强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3)重视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质量 2. 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进入21 世纪以来,为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英国工党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以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学前教育服务,从中可见未来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政府承担更多责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2)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日本这一时期推行的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以提高幼儿入园率为落脚点,彻底改变了日本以往家庭和社会不重视学前教育的传统观念,有力地促进了日本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 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政府加大投入,满足不同教育需求; (2)立足于儿童的全面发现,增强课程的综合性; (3)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有效融合; (4)提升教师资质,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