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日关系历史与现在

中日关系历史与现在

我今天要讲的问题是从古代、近代一直到现代的中日关系。古代毕竟离我们很远,所以古代我尽量少讲一些。中日之间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近代开始引起的,包括现在,目前存在着的历史政治问题和现实问题。

首先,我们要对日本有一个印象,去过日本的人就会知道,日本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如果你坐在车上,在旅途中基本上看不到黑土地,都是绿色,森林覆盖率很高。日本人有一个危机意识,和日本人谈话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们国家小、资源少,不像你们中国,地大、资源多。日本国民都有这样的认识。那么日本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呢?是37万多平方公里。吉林省是18万多平方公里,辽宁省是15万多平方公里,而黑龙江是46万多平方公里。日本整个国家还没有吉辽两省大,没有黑龙江一省大。在地图上可以看到,主要由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组成,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的小岛,包括和俄罗斯有争议的。

再说一下日本人的精神面貌、文明程度。有人说把我们落下50年。我认为,虽然说很难拿准确的时间来衡定究竟多少年,但是落我们很远很远当是事实。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硬件,包括高楼大厦、基础建设性的东西,追日本、追国外进步很快,但是文明程度的进步却未同步。我仅举一个例子,目前为止我前后去日本3次,呆了2年零4个月。这期间,根本就没有听到过日本人骂人、打架,这样的事情一次都没有遇到过。有一次,我在日本乘电车,突然一个紧急刹车,车里面站着的人几乎都随着惯性倒下去了。倒下去了以后,只有人身体动的声,其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安静如常。如果在我们国家,可以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在日本,小孩在外面吃糖,他的母亲肯定会告诉小孩把糖纸扔到垃圾箱里。我们在座的每位都有在外面吃饭的感受,场面非常嘈杂、吵闹;在日本的饭店里基本没有人高声喧哗。而且现在我看杂志,据统计,日本人到西方去旅游,文明的排位是第一位的。西方都认为日本的游客是最文明的。中国的游客呢?可能是倒数。我说的这些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不论我们对日本有什么意见,我们觉得日本如何不承认侵略战争,如何参拜靖国神社,如果伤害我们中国人的感情,但是,日本人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这一点是肯定的。

我的讲座共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古代。古代中国和日本确实是很早就有来往。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徐福,带500童男童女、种子、工匠等,到蓬莱仙岛去找长生不老的药。具体徐福到哪儿了,《史记》里没有记载。但在日本的和歌山县就有徐福的庙,为了

纪念徐福,说明徐福确实到过日本。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因为这个东西离我们太久远了,我们很难考证清楚。最准确的是在公元57年,在中国史书《后汉书》上有记载,日本有人到中国的汉朝来朝贡,中国的汉朝封其为“汉委奴国王”,给其一个金印,这个金印后来在日本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从公元57年开始,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当时的日本不叫日本,叫倭。从汉代开始一直到隋朝,基本上中国和日本就是这么一种关系,就是日本人派使者到中国来朝贡,中国王朝封他什么国王之类的东西。到了隋朝的时候中日的关系有一些变化了,日本这时候不是来朝贡,而是派使者来了。在隋朝叫遣隋使,前后来了4次。到唐朝的时候叫遣唐使,来中国的次数学界有13次说、19次说等等。当时中国不仅是和日本比,和周边所有的国家比中国都是先进的,在世界上中国也是先进的。中国文化的力量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包括对周边的民族。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不断地向中国派遣使者,来中国的什么人多呢?一个是僧人,叫留学僧,还有留学生,两者比较起来还是僧人占多数。这个时候,日本是全面地向中国学习,包括现在日本的和服就是仿照唐服宽松的形式加以改造,创造出了日本独特的服装。日本学中国哪样都学,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日本完全是照抄照搬的。但是日本没有学中国的宦官制度。日本民族的特点是什么呢?知道学什么,而且知道学最先进的东西。古代向中国学,到近代西方先进他就向西方学习。宦官制度没有学,还有一个科举制度也没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唐朝已经建立起来了。越南、朝鲜等国家都学了中国的科举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学。日本用人才,从古代开始就是只要统治者觉得可用,就拿过来用。

在中日交往当中,尤其是文人之间有很多交往。唐时日本的阿倍仲麻吕(中国名晁衡)在中国呆了30年,他和李白的交往非常密切。李白听说他回国之后遇到风暴,就以为他死了,做了一首诗悼念他:“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也说明两国的文人交往有着深厚的情感。因为他是遇到台风,漂到了越南,后来辗转回到中国,还看到了这首诗,可那时李白却死了。中国还封他正三品,叫做安南节度使。可以说古代大部分时间两国人民,包括政府都是在友好的交往中度过的,但也不是说就没有摩擦。古代中日间有三次战争:第一次是663年,当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是缘于朝鲜。朝鲜当时有三个国家,百济、新罗、高丽。当时的新罗和唐朝的关系比较

好,百济、高丽和日本的关系比较好。日本则乘机想向朝鲜扩张。663年,新罗遭到百济和高丽的侵略,唐朝派了军队援助新罗,日本也派了军队支持百济。这一年在白江口中日两军发生了一场战争。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唐军是“四战皆克,焚四百舟,海水为丹”。就是把日本船烧了400多艘,把海水都染红了。古代中日之间的第二次战争发生在元代。是忽必烈两次出兵侵略日本。一个是1274年,另一次是1281年。这两次都是因为遭遇台风失败了,日本从此就有“神风”一词。就是说神在帮助我们,你们不能侵略我们。古代中日间的第三次战争发生在明代。应该说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直接目标是指向朝鲜。是丰臣秀吉在1592、1597年发动的两次战争,也是中国援助朝鲜。最后是以丰臣秀吉死结束了战争。

可见,在整个古代中日关系史里面也有摩擦、战争、不友好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讲中日关系史,讲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当中都是友好交流,实际也不完全是友好交流,因为历史就是这样,但是它的主流是友好的。而且总体的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如果没有中国的先进文化被日本吸收,日本的社会不会发展得那么快,这个也是没问题的。

近代中日关系史,一般的学者通常都认为1871年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的开端。这个在史学界是基本上是主流认识,不是像我们说的1840年鸦片战争。1871年,中国和日本签订了一个条约,叫《清日修好条规》。而在1872年就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是什么呢?就是日本现在的冲绳,当时叫琉球,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琉球人出海遇到风暴,被漂到台湾,和当地的居民发生了争执,被当地居民杀害了四五十人,剩下的琉球居民被清朝政府,就是福州地方官安抚到当地,又给了抚恤金、路费和生活用品。这个事情本来安顿好了,结果被日本知道了消息,便与清政府交涉。清政府认为琉球是我藩国,这是我们之间的事,和日本并没有关系。当时的日本已经是明治维新以后,建立起了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仿效西方的新政府。建立政府之后组织了一些人到西方去考察,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考察之后觉得应该全面向西方学习。就是在这个时候,决定发兵去攻打台湾,这已是在1874年了。在攻打台湾的时候,遭到台湾当地居民高山族的顽强抵抗,加上士兵水土不服也得了很多病,实际上中国也派出军队到台湾,但是最后这个事情怎么结束的呢?还是通过清朝和日本的谈判,签了《北京专条》。这里边没有说赔偿日本多少钱,实际上是给了日本50万两白银。当时清政府为了面子不讲是赔偿,讲的是抚恤和道路的修整费

。西方一个评论家讲这个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他讲:“这里有一个不愿意战争,但愿意赔款的富有帝国。”此后日本就觉得中国是软弱可欺的。20年之后,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更大了。日本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这一战争不论是海战、还是陆战中国都以失败告终。当时正好是慈禧的60大寿,她生日那天日本攻占大连,这就算送给她的礼物了。这个战争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清政府必定失败。虽然当时李鸿章掌管的北洋舰队也花了清政府不少银子,并从德国购买了军舰,还有大炮,但结果还是被日军打败了。战争失败以后是李鸿章去谈判的,谈判的结果是什么呢?当时伊藤博文是日本的代表,最后说李鸿章只能说两个字,一个是否,一个是诺。诺就是答应。一开始日本提出的条件是要把整个辽东半岛割给日本,赔偿两万两白银,还有澎湖和台湾都割给日本。现在台湾问题对咱们国家来说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问题。但是根在哪儿呢?在日本,因为日本侵略台湾、割占台湾才使台湾问题一直到现在未解决。

沙俄对中国东北早就有侵略的野心,如果辽东半岛割给日本,他就不能从中国拿走了,这样就联合法国和德国提出了三国干涉。打着什么旗号呢?说你不能割占辽东半岛,辽东半岛离北京太近,日本要占就会威胁中国的安全,也威胁亚洲的和平,以此为理由。日本的应对策略就是对三国可以让步,对中国一步不让。要清政府再拿五千万两白银赎辽东半岛。后来经过交涉,再加上三国的调解,中国又拿出了三千万两白银,这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的清政府几年的财政收入。

三国干涉还辽以后,导致的结果是俄国又胁迫李鸿章、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这是1896年。《中俄密约》内容包括旅顺、大连租给俄国,成了俄国的租界地,铁路从满洲里到绥汾河,中间那块从哈尔滨到长春、到大连的丁字形铁路都由俄国来建造。德国因为干涉有功就租青岛、胶州湾。法国又要云南,这些国家从战争中间接地分得了一杯羹。英国一看德国租了胶州湾,他租中国的威海卫。战争的后果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也不仅仅是赔了白银就完事,日本在全国掀起了一个运动,叫卧薪尝胆,就是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要向俄国报仇。

十年之后,1904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就是在东北父老乡亲的土地上打的日俄战争。两国军队都投入很多的兵力,包括几百门大炮、多少挺机枪,这些东西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日本和俄国损失的只不过是几个军人,中国人民却损失多了

。按照史料记载,辽阳一代30万居民无家可归。战争在东北打了9个月。军队养马,养马要喂草,没有草的时候就用老百姓的庄稼,需要木材的时候还拆老百姓的房子。日本军在的时候,发行一种手票,拿这个东西强买你的东西;俄国人也发行一种羌帖,它也是一样的。如果中国人拿着日本人的手票被俄国人发现,轻则鞭笞,重则处死,反之拿羌帖被日本人发现也是一样。日俄战争牺牲最大的是我们中国的东北人民。结果日本人接管了俄国人在东北的权益,把旅顺和大连给了日本,日本后来改名为关东州,还把长春到大连的铁路也转给了日本。历史从一开始到下面一直是连续的,不是间断的,包括现在和日本的纠葛都是紧密相连的。此后日本又强迫清政府和其签订《鸭绿江建桥协定》等一系列条约,还不交税,还成立满铁来经营“南满铁路”。满铁是1907年成立的,一直到1945年。对东北的侵略是无孔不入,教育、文化、矿山、铁路,涉及到各个部分。这都是从日俄战争来的。

再有战争就是一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个“帝”很大的部分是日本帝国主义。因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就是为争回山东权益为导火线的。日本从近代开始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对中国的侵略几乎是不间断的。1900年义和团的时候,所谓的八国联军进北京,但是其他西方国家军队的数量很少,有的是几百人,而日本是几万人。日本离中国最近,比较方便,再一个是俄国。中国的两个邻居,一个是沙俄,一个是日本,可以说都是中国的恶邻,如果没有俄国和日本,八国联军也不会在那个时候攻进北京。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更不用说了。这里边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作为我们东北人,一般认为:“九一八事变”开始就是抗日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是14年。而在学术界有一个争论,有讲8年抗战,为什么说14年了?北京搞这方面研究的人主张八年抗战,这个在史学界争论是很大的,东北人讲从1931年以后我们干什么了,我们东北人民没有抵抗吗?这是不可能的。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开会的时候,北京有一个老先生讲,讲8年抗战是刘大年先生说的。但不能因为他说了就是那么回事。8年抗战的说法可以在《毛泽东选集》里找到,但是同样在他的选集里也可以找到“1931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话。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我们第二天到芦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去参观,当时讲解员就给我们讲解,说原来在天棚顶上掉着8口大钟,象征着8年抗战,等我们去的时候换了14

口,所以说是14年抗战。这14年的抗战当中,东北的抗战实际上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战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到“七七事变”爆发了全面抗战。只能讲1931年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中国爆发了全面抗战,我觉得这样讲是比较科学的,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现在说一下日本战败投降问题。日本投降到底什么是主要原因?通常是讲原子弹,8月6日、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来了两颗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了。再有苏联参战,苏联是1945年8月8日宣战,中国人更多地强调的是我们抗战。这里边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专门为此写过文章,日本战败和投降不是一回事,严格地说这是两回事。但这两者是有必然联系的,不战败怎么投降呢?但有必然联系的事情不等于就是一回事。日本战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中国人的贡献最大,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想没有人出来反对,因为中国坚持抗战的时间最长,从1931年算起是14年。而且在中国国土上日本的士兵最多,日本在中国国土上死亡的士兵也最多,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战败和投降完全是两个概念,战败是一个历史过程,是整个一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的。而投降则是一瞬间的事,或者有时候投降指的就是在投降书上签字的那天,这完全是两个概念。日本右翼学者不承认战争是败于中国,问题就在这儿,他也没有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日本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什么呢?一亿玉碎,就是一亿人全部战死,日本当时人口不到一亿,现在日本人口是一亿两千万。就是你打到他的国土上还不投降,日本军国主义就说顽强抵抗的意志还一直没有摧毁,中国当时具备这个能力吗?中国当时并不具备跨海到日本去打击日本的能力。投降的原因上,我的结论是什么?有的事情其结果并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日本投降的原因一个是原子弹的作用,还有苏联,就是苏联宣布对日作战,苏联的作用是什么呢?不是说它打败了多少多少日本军队,因为那个时候日本失败已成定局。问题就是在什么时候结束战争、什么时候投降。日本当时寄很大的希望让苏联出面做调解人,然后是有条件的投降。现在关于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还是无条件投降也是有争论的。有些学者认为,日本名义上是无条件投降,实际是有条件投降的,保留天皇,天皇到现在也一直保留着。日本投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当时的统治者特别害怕老百姓,害怕本国的老百姓爆发革命,爆发所谓的共产主义革命。因为恐惧这个,所以才决定投降,这是几者合力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讲战后问题。战后问题都和这个有关系。最后是美国占领了日本,采取了一

种什么方式统治呢,是间接统治,不是直接统治的,还保留天皇。应该说美国二战结束的当时,美国是下决心收拾日本,把日本这个国家改造成一个完全和平的国家,不再威胁人类、亚洲,所以制定宪法,规定日本不能保有军队。为什么日本军队叫自卫队呢?只能用做于防卫的,而且还是在美国的支持下。为什么后来日本的情况变了呢?1945年的时候,美国的海军部长说“将来在亚洲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美国是把中国作为依靠力量,还是把日本作为依靠力量呢?”当时美国的总统是罗斯福,他明确作出答复,我们在和苏联发生争执的时候中国肯定会站在我们这边,当时是国民党的中国。但是很快,中国大陆打内战,国民党和共产党斗得不可开交,而事情发展下去是什么样呢?国民党一步一步败退,共产党一步一步胜利。1949年一个新中国诞生了,新中国成立,共产党掌握的政权,完全和苏联站在一起。当时世界的两大阵营非常明确,社会主义阵营、帝国主义阵营。这样美国就逐渐修改了对,政策,由收拾改为扶植。1950年又爆发了朝鲜战争,中国和美国是完全为敌的,这样美国完全把日本作为亚洲的一个战略基地,把它扶植起来,用它来防止所谓的共产主义的思潮,发生共产主义革命。这样的话,由于美国政策的转变,很多在战争中直接参加战争、制定战争、指导战争的人摇身一变又成了日本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你想一想,这样一些人上台执政了,他能承认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到72年中日建交的时候,签的《中日联合声明》里边,日本没有承认说我那次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这样的字眼根本没有,很模糊。而田中角荣当时谈判的时候,他说给中国添了麻烦,当时就遭到周恩来的批驳。周恩来说在我们中国,男士把水不小心洒在女士的裙子上那是麻烦。但是日本侵略中国杀了那么多中国人,一句添了麻烦就完了吗?而且日本不是不清楚,添了麻烦、道歉、反省、谢罪这些词在日语里是不一样的,深度,程度是不同的,对不起谁都会说。而且日本人平常用语最多的是对不起。骑自行车不小心碰了人,他会先说对不起,这是一种习惯和教养。至于说道歉、谢罪,完全可以区分的。我在这里讲没有批评政府的意思,当时对情况的把握不一定是十分准确的,如果没有美国,没有尼克松访华,日本绝对不会那个时候和中国建交的。中国要和日本建交,中国是特别主动的。中苏关系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反目,1969年开始备战,把苏联作为第一敌人,这个时候,中国是急于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而且中国从来都是推动中日民间交流来

促动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对民间的控制不是很严。民间总是有人到中国来,有的是通过第三国来的,因为通过正常手续不发签证,来不了中国。那时候佐藤是首相,对于美中关系的改变,他说他应付不了现在的国际形势,遂辞职。田中角荣上了台,顺应了历史潮流。日本当时需要中国,需要和你做买卖,现在也是一样。

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我们放弃的只是政府的赔偿,民间赔偿没有放弃。民间赔偿包括很多,包括二战期间中国的劳工、慰安妇、战争中掠夺中国的一些东西,对中国人民的损害,这是民间赔偿。现在,在日本打官司的几乎是没有赢的,基本上受害者都没有拿到钱。另外华岗暴动,他们是企业给了一部分钱,那钱不是说赔偿,日本特别忌讳赔偿两字,叫做补偿。补偿和赔偿在汉语里不一样,在日语里也不一样。补偿是什么呀?补偿是咱俩一起做买卖,你吃亏了,给你点钱补偿补偿。赔偿是什么?赔偿是你有责任赔我,你要承担责任。日本政府从来都忌讳这个词,不用赔偿,都讲补偿。成立什么慰安妇补偿基金等等。慰安妇、中国劳工、化学武器受害者。化学武器敦化那个地方比较多,还有毒弹。前几年在齐齐哈尔毒弹毒死人了。日本开始的时候不承认,后来考察,证据确凿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了。但是也不是讲赔偿,而是给你抚恤,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

另外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来讲,可以分做两类,一类是历史认识问题。比如说教科书,篡改教科书。篡改教科书不是从现在才开始有,从1950年就有,把“侵略”改成“进入”,只不过是咱们注意的不够。参拜靖国神社,1950年代也有参拜的,只不过不是以首相的身份、名义。像田中角荣、大平正芳这都是和中日建交最早的,中国把他们作为功臣的都参拜过靖国神社。到1975年的时候,首相是三木武夫,就是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而到80年代就更多了,现在的首相叫福田康夫,1978年他的父亲福田赳夫就参拜过靖国神社,只不过当时没有坐公车,没有以他公职名义去参拜而已。到80、81、82年首相铃木善幸每年都是去参拜,而且签字的时候就写内阁总理大臣。到85年的时候,中曾根公开去参拜靖国神社。这些人,他的意识里边、心里面根本就不认为那次战争是侵略战争,是日本侵略了中国,没有那个认识。但为什么当时的首相都主张中日友好呢?这些东西我们必须区分开,主张中日友好是出于政治或经济利益来考虑的,完全是出于国家的利益。再一类是现实问题。在现实问题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是东海油田的问题。在东海油田的问题上中国绝对占有主动权。

在钓鱼岛问题上咱中国不主动,现在实际在日本手里控制,中国靠不上去,虽然是有争议的,中国说是中国领土,日本说日本领土。从明代开始,这个岛是中国人发现的。日本和中国不同的是,据我所知日本至少有两名学者著书论证说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另外,还有我们在观察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心平气和的态度。至少这一点我们要区分,由于历史的流动性,现在的日本人已经不是过去的日本人了。据2004年日本的统计,现在超过80岁的男性,日本还有188万,占日本总人口的比例是1.4%,就是说,98%以上的现在的日本人都不是战争中直接杀害中国人的日本人,都是那些人的后代了。这一点我们必须区分。另外,在座的也好,包括中国人也好,咱是不希望有战争的。战争一打起来谁吃苦啊?显然是老百姓,最遭罪的是老百姓。日本人懂不懂这个道理呢?日本人也懂。日本人不承认侵略战争,但是日本的大多数人,至少90%的人不愿意再和中国打一场战争,这个是肯定的。但是战争爆发往往是什么呢?往往是能把人们的情绪煽动起来。我们可以想一想,日本是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这么点一小条,能把东南亚占领了,把中国的大部分占领了,想一想他的民族的力量在哪儿呢?如果不是全民参加能打这样一场战争吗?我搞过二战期间在日本的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二战期间日本从中国掠去38,939人,掠到日本去干活,干铺铁路之类的活。在日的中国劳工吃的是什么?吃树叶什么的都不算,最惨的是吃火化同胞的肉。在一个叫狮子林的地方,当时日本的士兵都去参战了,除了警方,就是当地的老百姓拿镐拿锹去围剿逃跑的中国劳工,出动的人次超过警察。当时的战争实际上就是两大民族的战争,就是日本人和中国人在打仗,日本人同军国主义有时候是区分不开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倒要做一些区分:日本的老百姓如果和他们接触也都是不错的,都非常有礼貌,我在日本的时候就住在日本的一户人家。我接触到的他们的亲戚,一看我的面都先说对不起。说战争中日本人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不管怎么说,我们再看中日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地看待,不要感情用事。对中日关系可以有你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有一点是可以安心的,中日关系目前的发展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不会动不动就打仗了。不论中国的领导人还是日本的领导人都是很清楚的,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家有芳邻满园春。”这是中国的一句名言。日本这个邻国绝不是什么芳邻。我认为:从整个大家庭来说,日本的家庭成员——普通民众都是好的,包括他们的敬业

精神,认真的劲,都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日本当家的确实有些问题,这是从战后继承下来的。小泉不好,小泉五次参拜靖国神社,但小泉并不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日本有威胁,反而认为有利;下台的安倍晋三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日本有威胁,而且他访问印度、澳大利亚,要组成包围圈遏制中国,但他却上台没几天访问中国,日本首相上台之后都先访问美国。最近新上任的福田康夫,他是福田赳夫的儿子。福田纠夫在位的时候和中国签订和平条约,但就是这个人极力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有些人的行为往往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新上任的福田康夫先声明不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人不希望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来伤害中国人的感情。日本首相很难说哪个好、哪个坏。有时候涉及到国家利益、政治目的,个性表现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有一点,我认为日本历届首相的脑子里就不认为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承认只是口头的,心里不会认为侵略过中国。

我基本上没有谈到经济关系,中国和日本的经济交往实在是太多。中国人有很多在日本就职的,日本人在中国工作的也不少。前几年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有人要求抵制日货,实际上这个东西是很幼稚的。现在很难分清哪些是纯日货,哪些是纯中国货。总体上看,中日关系没有什么太大的担心,经济关联太多。交流是越多越好,无论是经济上、文化上,所以交往就要互相沟通,沟通是很关键的。

我讲的全是我自己想的东西,可能有对有错,有用的大家想一想,错的可以批判。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