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记忆与人类学研究

历史记忆与人类学研究

历史记忆与人类学研究
历史记忆与人类学研究

历史记忆与人类学研究

张伟明

【摘 要】当今中国的人类学者更多的是应用历史记忆于研究对象中,但是,对于历史记忆究竟在人类学的哪些方面产生可值得探讨的影响则缺乏更多的理论研究。本文认为,历史记忆有利于人类学理

解历史的真实,有利于加深对人类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

【关键词】历史记忆;历史真实;历史人类学

【作 者】张伟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二部,助理馆员。北京,100006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5)03-0040-007

Historical memory and anthropology studying

Zhang Weiming

A bstract:Anthropologists in china often apply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memory to the study cases. But they often ig nore the academic impact that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memory bring s to anthropolo-g y.The paper w ill explore this question.The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think the theory of histo rical mem-ory im prove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truth of history,the ont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anthropolog y.

Key words:histo rical memory;truth of histo ry;historical anthropology

人类学对历史的关注是一个断裂和延续的过程,对记忆的关注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早期人类学家热衷于考察人类和社会制度的起源问题。因此,他们经常利用历史资料来建立人类发展所经历的社会阶段,例如摩尔根对蒙昧和野蛮的划分。这些持进化论思想的人类学家把历史当作一种推论工具加以利用,把人类的发展史建立在推测的基础上,从而被美国博厄斯的历史特殊论和英国的功能学派所批判。博厄斯认为,进化论的学者在构建人类历史的发展秩序时,有一个理论假设,即“不同文化中的类似现象,是同一的人类心智对类似环境的反应的结果”①,但是,博厄斯根据他所掌握的印第安人的材料指出,表面上看起来相似的文化现象,可能是由不同的心理、历史或环境因素造成的。②所以,进化论学派的历史建构因为前提的错误而流于推测。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功能学派则彻底地摒弃了历史,并宣称要建立一种探求社会规律的人类学。由于历史特殊论和功能学派在现代人类学发展的初期占据主流地位,这导致人类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历史。

功能学派摒弃历史的理论假设是,所有的人类社会都具有一种稳定和自足的结构,人类文化的变迁对社会的影响是不足为道的。这种假设本身也是错误的。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偏远的社会,也有自己的历史。埃文斯—普理查德就明确反对功能论的非历史倾向。有一些民族史学家和主要研究美洲印第安人口史的人类学者仍然坚持把历史纳入人类学视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的人类学出现各种理论的流派。70年代兴起的政治经济学派明确给予历史以重要地位。这个学派认识到,“人类学研究的所有社会都实际上镶嵌在更大的系统中”③。因此,人类学的研究应该

注意“底层的历史”和“外来的历史”。

在认识到并不存在没有历史的社会,以及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进入有丰富历史的田野之后,现代的人类学已经脱离了非历史主义的阴影,并发展出了历史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历史人类学的学者们并不是马上就意识到历史和记忆的关系。刚开始,人类学家只是偶尔发现一些特别显著的记忆现象。例如,埃文斯—普理查德在田野工作中发现的努尔人遗忘祖先的现象;格利弗(P.H.Gulliver)提出的“结构性失忆”概念等等。

社会学家哈布瓦赫早在1925年就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认为记忆是一种具有集体性的记忆,并阐述了个人记忆、集体记忆和历史记忆的差别。但是,哈布瓦赫有关集体记忆的论述在发表后并没有马上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可能与翻译有关。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社会学界、人类学界才开始广泛地注意到有关集体记忆的理论。许多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开始以集体记忆为研究的对象。例如,人类学家费朗西斯·泽班在某个法国农村的田野工作中,审视了当地人用一种彻底忘却来处理历史事件的态度。④很显然,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关注集体记忆中的历史事件,正是在这一时期,历史人类学意识到历史和记忆的关系:历史记忆是集体记忆的一种。“历史人类学强调,历史与记忆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⑤人们在记忆中唤醒过去,也在记忆中遗忘过去。作为一种民间知识,记忆总是存在于人们处理过去与现在关系的过程中,它曲折而且隐晦地反映着现实的需要,被想象、虚构、叙事和重组。

中国的学者还较少涉及到集体记忆或者历史记忆的研究,但是也有一些成果。清华大学的景军教授在《记忆的神堂》中描述了中国西北某个农村中孔庙的重建过程,目的是“试图理解村庄的过去是如何作用于村民的生活”⑥;纳日碧力戈所翻译的《社会如何记忆》以及毕然、郭金华翻译的《论集体记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台湾的王明珂教授从历史记忆的角度探讨羌族社会的神话和历史;黄树民教授以报道人的回忆为主线进行了林村的研究;罗志田的诸多文章都采用了历史记忆的视角,例如他对五四运动的研究。

不过,对于历史记忆的理论性探讨的文章,国内并不多见。我所看到的是葛兆光教授的《中国思想史》,在其导论部分对历史记忆有非常精当的论述,但并不完整。对于历史记忆与人类学研究在理论上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国内文章似乎更少涉及。本文试图梳理历史记忆与人类学的某些关系,增进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历史记忆至少在三个方面有助于人类学认清事理。一是如何看待历史真实的问题,二是加深对人类学本体论的认识,三是对于人类学方法论的帮助。

一、人类学意义上的历史真实

人类的记忆往往并不必然和真实的过去相联系。有太多的因素在影响着人类的记忆。相对于过去的历史事实来说,人们记忆中的历史往往是想象的,文学虚构的,面目全非的历史。历史在人们记忆中被附加意义,在想象中重建。什么是历史的真实性?历史学家所追求的客观,“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是什么意思?人类学又要如何看待历史真实?

迪尔凯姆提出“社会事实”的概念,把社团、宗教、政党、法规、教育、制度、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社会潮流等社会现象都归入社会事实的范畴,并认为这些社会事实能够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加以研究,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学。迪尔凯姆认为,这些社会现象“具有特别的性质。它们是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以每个个人。”⑦社会事实的一个特点是,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施加强制性的影响。另一个特点是任何社会现象都反映了真实的存在,因此能够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宗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事实。在《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中,迪尔凯姆认为人的宗教信仰不是虚幻的,它反映着社会真实的存在。但是,社会事实还有一个特点是迪尔凯姆没有进一步论述的,那就是社会事实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虚假的,然而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事实的存在。因为,即使虚假的社会事实也仍然能够外在于个人,并

对个人施加强制性的影响。而且,具有虚假内容的社会事实也可能反映了某种社会的真实存在。

历史记忆就可能是这样一种社会事实。当历史进入记忆,就可能面目全非,与事实相去甚远。有太多的因素在影响着人类的记忆。相对于过去的历史事实来说,人们记忆中的历史往往是想象的,文学虚构的,面目全非的历史。“笔头去取千万端,后世遭它恣意瞒”。过去的历史在记忆和回忆中变成叙事,添加了想象,附加了意义,最终成为当代事件的一部分。

但是这并不影响这种历史记忆的现实影响和合法性。景军教授提到的岳飞被秦桧所害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种情况。他提到,在历史考证的层面上,有学者认为,真正杀死岳飞的是当时的皇帝赵构,秦桧只不过是刽子手和背黑锅的人。但是这种也许是历史事实的说法却并不能影响人们的定论。对人们来说,“岳飞精忠报国,秦桧卖国求荣”的记忆已经是一种独立的社会事实,而且在历史的不同场景中被不断地强调,影响着人们对忠臣和奸佞的看法。⑧

关羽的传说也可以说明什么是“社会事实”。在谈论关羽之前,我们首先要选择一种说法,并假定为可信和真实的说法。例如,对于关羽,可以选择《三国志》,这是正史,而正史通常被史学家用来论证观点。《三国志》对关羽的评价是:“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⑨在陈寿的眼里,关羽虽然有“国士之风”,但并不是一个完人,而是一个刚愎自用,而且很看重自己的身份和名声的人。但是,三国的故事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在历史记忆中,关羽的名声变得非常完美。他英勇无敌,智勇双全,义薄云天。后人甚至把关羽神话为神灵,尊称他为武圣和关帝。⑩天下也有太多的关帝庙在祭祀这位兵败麦城的三国武将。对关羽的崇拜甚至成为全球华人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很显然,作为一个神和完人的关羽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事实。这种社会事实比起历史上更接近事实真相的说法,即关羽是一个普通人的说法要有影响得多,而且这种影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影响。

由于记忆意味着对过去的延续、想象和重构,所以,当人们把历史当作一种被附加意义的历史,当作一种想象和虚构的文学产物时,就意味着,人们并不总是想关注过去的历史发生了什么事。1人们关心的是历史对于现在意味着什么。人类学者罗斯在澳大利亚北部维多利亚里弗斯(Victoria River Dow ns)的田野工作中发现,当地的居民对于库克船长死于夏威夷的事实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关心的是仍然在延续着的“库克船长的法律”。也就是说,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库克船长是否死亡并没有关系。库克这个历史人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白人统治。在这一点上,库克船长并没有死亡,他的幽灵还在游荡。12所以,按照人类学的理解,对人们来说,过去的历史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记忆成为社会事实后的影响。对人类学者来说,重要的是历史记忆成为社会事实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历史的真相决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发生了什么,更在于过去对于现在意味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影响,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

二、历史记忆有助于对人性的理解

人类学要推进的事业是对人性和文化的感悟和体验。

人性是什么?中国古代有许多的学者都谈到了人性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人皆有恻隐之心,“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老子则认为人性没有善恶之分。

但是,人类学对人性的理解与哲学和思想界的学者不同。人类学家追求的不是哲学上善恶的人性。人类学对人性的理解是:人性是文化的底蕴。人类学研究的起点和最终结论都是人,而人是人性和文化的结合体。人性具有和文化一样丰富的多样性。对于文化的深刻理解,正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格尔兹“文化的深描”所体现的正是“深描的人性”。他对眨眼示意所存在的意义结构的深描,正体现了一个人类学者对人性多样性的理解。13在巴厘岛的斗鸡游戏中,格尔兹说,斗鸡是“人与兽、善与恶、自我与本我、激昂的男性创造力和放纵的兽性毁灭力融合成一幕憎恶、残酷、暴力和死亡的血的戏剧。……,当胜鸡的主人把通常已被其愤怒的主人撕得支离破碎的败鸡拿

回家吃的时候,他是怀着一种混合的情感这样做的:社会性的窘迫、道德的满足、审美的憎恶,和吃人肉的快乐”14。当他这样说时,他到底是在说“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15,还是在探讨一种人性?或者两者都在暗示?王明珂在《文本的社会意义:事实、述事与展演》中提到二十世纪初一位传教士在川西地区发现所谓的上帝子民的故事。16这位传教士惊讶地发现,当地人竟然称自己是“上帝的子民,以色列人的后裔”。而事实是,根据十多年后的一位美国学者的调查,这些当地人之所以把自己称作“上帝的子民”,是因为他们爱戴那位传教士,为了讨他欢心,而故意说的。这个例子正好说明人类学所关注的人性并不在于人的本性是善良还是凶恶。它更关注的是人是如何利用文化中不同的策略来处理社会中出现的问题。按照本尼迪克特的说法,人是柔弱的动物,从人一出生起就成为文化的产物。但是人是具有能动性的动物。文化是在人的实践中被延续、诠释和创造。这就是现代人类学者强调能动性和实践的原因之一。观察和体验不同文化下人的实践与人性的关系,正是人类学研究的落脚点。

人性正可以解释历史记忆的意义、想象、虚构以及叙事性。由于人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人们总是在利用文化为自己的存在进行注解,因此也同样在利用过去为自己的存在进行辩护。当文化不断地把历史推到人类的视野中的同时,人们似乎也采用相同的策略来处理历史的问题,17那就是把过去当作一种记忆,当作一种有利于当下存在的记忆。在有文字的社会中,人们利用文字来传承记忆;在无文字的社会,口述传统则大行其道。这样还不够,人们总是倾向于解释过去,把过去的事情当作有利于自己的资源加以谈论。当过去发生的事情可能为现存的秩序带来不利的影响时,人们通常倾向于利用各种手段来遗忘过去。根据现在的需要来选择过去正是人性的一种体现。这不是一种道德上的污点,而是人的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和在这种本能基础上的文化策略。所以,进入记忆的历史总是要和现实相联系,并且也只有被赋予了现实的意义之后才成为活生生的历史。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克罗齐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才有了落脚点。18

三、历史记忆对人类学方法论的意义

现在我们可以考察人类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即文献中的田野工作。当历史在记忆中被附加意义,被想象和虚构,甚至当历史固定为文本时,仍然成为虚构的文学。那么文献中的田野工作将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文献中的田野工作和历史学家的考证有什么区别呢?

当马林诺夫斯基被迫停留在太平洋中的小岛上,过着一种隔绝于西方文明世界的生活的时候,他不得不进入当地人的生活之中进行观察,描述和体验,从而创造了人类学新的研究方法,即参与观察式的田野工作。对于这些当地人的描述就成为民族志文本。在马林诺夫斯基时代,田野工作受到功能论的影响,基本上是一种工作的模式。按照需求理论,用经济、宗教、婚姻、家庭等要素拟定提纲,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材料的收集。这种田野工作的模式把田野工作变成一种收集固定资料,排斥任何历史因素的静态活动。但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当现代的人类学开始摆脱功能论的影响之后,历史重新进入人类学家的视野之中。历史人类学以一种民族史学的方式作为开端,最后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人类学家意识到,从来没有一个社会是没有历史的社会,即使是无文字的社会中,也有它过去的神话、传说以及各种口述传统;而在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的社会中,如果从事田野工作的人类学者竟然忽视历史,那简直是一种罪过。19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开始利用文献来说明问题,历史人类学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相对于进入实地的田野工作而言,人类学家应当如何在文献或者说档案中从事人类学的研究呢?一种“文献中的田野工作”是什么样的呢?

人类学家已经在解答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任何的人类学家在从事文献中的田野工作时,都应该注意两点:“(1)阅读历史文献应当敏锐地注意到历史文件被生产时候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情境;

(2)评估历史文件不仅要认清(identity)作者的民族优越感(ethnocentrism),而且要认清我们自己的民族优越感。”20这就是说,当面对文献材料的时候,人类学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评估文献材料。正是在这一点上,早期的人类学者在利用文献时的不严谨常常遭到专业的历史学家的批评。正如布

鲁斯·特里格尔(Bruce Trigger)所评论的:“不考虑当时的情境就引经据典,也没有对文献记录者的偏见或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是,使用资料时既傲慢自大又显得天真幼稚。这种情况常常招致历史学家的反感。”21

但是,人类学家对文献的评估工作就是历史学家的考证吗?

假如针对一份被选择的“过去事实”,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态度可能不同。历史学家要剔除选择性,还原历史发生之初的样子,这就是考证。而人类学家研究的恰恰是历史学家千方百计想要剔除的这种选择性。因此,历史学与人类学在评估文献资料方面的区别,就是对历史真实的理解不同。2

定宜庄和邵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表明人类学的文献评估和历史考证的差异。定宜庄和邵丹在黑龙江省三家子满族村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这里的孟姓满族人把自己的祖先附会为孟子。在调查孟姓满族人族谱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满族人实际上并不是孟子的后裔,而是新满洲墨尔哲勒氏的后代。他们认为,“如果单纯陷入对所谓历史`真实性'的考据,我们的调查到孟姓原系新满洲墨尔哲勒氏也就为止,亦难于拨云见日,发现受访者的族群认同心理和历史意识”。23他们最后得出结论说,“历史学家研究的是文献,是以文字固定下来的不会改变的资料,考据辨伪则是史家之所长。而民族学家在田野工作中着眼的则是族群认同的建构,他们从受访者身上寻找的并不是历史的`事实',而是现代人对过去的理解,是今天的他们对自己过去的记忆,和对自己是谁的解释。”24

尽管人类学意义上的历史真实是一种社会事实的概念,尽管人类学的文献评估工作和历史学家的考证有差异,但是,人类学的文献评估工作仍然要以历史的考证为基础。葛兆光认为,当历史真实性被叙事所瓦解,思想只是一种表述25时,应当有一种“指向真实”的最后边界存在。26这种最后的边界就是对历史延续性的认识。

当哈布瓦赫论述他的集体记忆的时候,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过去“如果不是全部,那么也是主要由现在的关注所形塑的”27,这个观点如果推向极端,就会发现“历史成了一组在不同时间拍摄的、表达着各种不同观点的快照。”28也就是说,不同时代的人所看到的历史是不同的。这个观点本身并没有错。郑和同时代的人看下西洋和现代人看郑和下西洋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历史本身具有延续性。例如,后人看到的郑和下西洋和当时人所看到的郑和下西洋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郑和确实领导了船队下过西洋,这就是历史得以延续的基础。至于这次航行是否伟大,是否值得后人大肆宣扬,是否值得从历史的记忆中被提取,这些才是不同时代的人的不同之处。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对历史的印象才会被人们赋予意义。刘易斯·科瑟在评论施瓦茨论述林肯形象的演变过程的论文中提到,“林肯在当代传记中呈现给我们的形象,与曾经经历过他遭暗杀这一震惊世人的事件的那些人对他的印象是不同的。然而固然如此,如果坚持认为在这两个形象之间没有任何相似,那就成了骇人听闻的历史虚无主义了。”29

历史记忆并不是要宣扬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它只是要指出一种事实,即历史不仅仅是发生过的事情,而且还是人们想象中的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在人类学的文献田野中,在认识到历史记忆是一种社会事实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历史记忆仍然是在不断地“趋近真实”,过去与历史记忆之间并没有截然分开。正如葛兆光所质疑的:“能够面对二十四史的记载说历史上的王朝是虚构的么?”30所以,只有把历史具有延续性的观点和历史记忆具有意义、想象和虚构性的观点相互结合,才是对历史真实性和历史记忆问题的最好理解。

注释:

①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49页。

②同上,第449页。

③潘蛟主讲:《当代人类学理论》(课程讲义,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④景军著:《社会记忆理论与中国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第328页。

⑤蓝达居著:《历史人类学简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第1期,第4页。

⑥景军著:《记忆的神堂》,电子版,第一章。

⑦【法】迪尔凯姆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又译作《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3页。

⑧景军著:《社会理论与中国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第331页。黄东兰的《岳飞庙:创造公共记忆的“场”》描述了岳飞记忆的过程,见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⑨【晋】陈寿著:《三国志》,【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249页。

⑩关羽被封为神灵经过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1这里只是在更大众的层次上探讨,许多的专业知识分子,仍然希望利用考证的手段追寻历史本来的样子。

12【美】迈克尔·罗伯茨著:《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人类学的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41页。

13在《深描:迈向文化的阐释理论》一文中,格尔兹首先阐述了他对民族志的看法。他认为,从马凌诺夫斯基以来,作为人类学田野工作成果的民族志一直就处于人类学争论的中心。人们对什么是民族志的理解很不相同。在格尔兹看来,民族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浅描”的民族志,另一种是“深描”的民族志。那么,在民族志中,什么样的描述是“深描”呢?格尔兹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借用赖尔所描述的一个眨眼的例子来说明“深描”。他说,假如你是一个人类学家,你的对面可能有两个小孩正在迅速抽动右眼,其中一个是无意的抽动,另一个是向自己的朋友传递一种秘密的信息。格尔兹说,作为动作来说,这两个小孩的眨眼是一样的,如果这位正在观察的人类学家只做一般的描述说“两个小孩正在眨眼”。那么这只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描述。格尔兹称之为“照相机式”的观察。但是,民族志的“深描”却不一样,它必须解读这两个动作的不同,把后者眨眼的动作解读为“眨眼”和“示意”两个部分,而把前者只解读为“眨眼”一个动作,并且描述后者之所以要示意的原因。这种民族志的描述就可能是一个“文化的深描”,因为这种“深描”建立了两个文化的层次,一个是“无意识的眨眼”,一个是“有意识的递眼色”。这种深描的结果是描述了现象背后的意义的结构,从而使民族志的描述具有了厚度,即英文的Thick,而Thick Description就是所谓的“深描”。但是,格尔兹强调,这种“深描”的关键在于关注的是行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格尔兹看来,文化是隐藏在当地人背后的被人类学家所解读的“文本”。文化是一种象征的体系。在这种体系中,人的行为充满了象征性。因此,简单的行为,例如眨眼,就可能蕴涵着当地人所认可并使用的象征符号,并以此表达某种文化的意义。而人类学家的目的就是了解并描述这种文化象征的意义。

14【美】格尔兹著:《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80页。

15同上,第5页。

16王明珂著:《文本的社会意义:事实、述事与展演》,《英雄祖先与民族历史会议资料》,2002年7月成都,第4页。

17这里涉及到人们对文化普适性和特殊性的理解。从泰勒到马林诺夫斯基到列维—斯特劳斯,都曾经寻找过文化的规律,试图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人性的共同之处。但是,随着人类学者对文化相对性和价值特殊性的理解和教条化,人性和文化是否有普遍性的问题被更少地谈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是否具有共性的问题已经解决。

18“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包含三层意思:一、研究历史总是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

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转引自刘昶著:《人心中的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44页。

19Carol ine B.Brettell,“Fieldw ork in the Archives:M ethods and Sources in Historical Anthropology”,in Handbook of M ethods in Cultural Anthropol ogy,by H.Russell Bernard edited,AltaM ira Press,1998,p.515。

20同上,p.518。

21同上,p.516。

2历史学的考证以科学和客观为原则。在乾嘉学派那里,考证的手段主要是音韵训诂以及各种文献的佐证乃至推理。19世纪的兰克史学也是标榜史学的客观性,希望把历史学变成一种科学。但是,兰克史学最后终于被抛弃,因为史学家发现,历史很难做到客观。首先是历史学家本身的原因。没有哪一个历史学家不受本人的学识和自身其他条件的限制。因此,史学著述与其说是在客观描述历史事实,不如说是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历史事实。其次,历史事实本身被包含了太多的意义,无论如何解释,都难以摆脱主观之嫌。所以,对于历史学来说,客观性是一种神话,是近代自然科学至上思想影响下的产物。或者如《历史的真相》一书中的说法,是“科学的英雄主义范型”影响下的产物。对“科学的英雄主义范型”的论述请参见【美】乔伊斯·阿普尔比等著:《历史的真相》,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23定宜庄、邵丹著:《历史“事实”与多重性叙事———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村调查报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33页。

24同上,第33页。

25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玩弄能指、对立、文本的概念”,在对真理的不断抨击过程中使“真理走向文本”,使“思想走向表述”。参见王岳川著:《二十世纪西方哲性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11页。

26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35页。

27【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第45页。

28同上,第45页。

29同上,第46页。

30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35页。

参考文献

1.【美】保罗·康纳顿著:《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文化模式》,王炜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

3.【美】格尔兹著:《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4.【美】乔伊斯·阿普尔比等著:《历史的真相》,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5.【美】牟复礼等著:《剑桥中国明代史》,张书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6.【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

7.【法】杜尔干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林宗锦、彭守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8.【法】迪尔凯姆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

9.【英】彼得·伯克著:《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姚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英】S.肯德里克等编:《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王辛慧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俄】别尔嘉耶夫著:《历史的意义》,张雅平译,学林出版社,2002年。

12.【明】罗懋登著:《三宝太监西洋记》,华夏出版社,1995年。

13.【晋】陈寿著:《三国志》,【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97年。

14.【汉】司马迁著:《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

15.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16.潘蛟主讲:《当代人类学理论》(课程讲义,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4.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17.王明珂著:《记忆理论》,《英雄祖先与民族历史会议资料》,2002年7月成都。

18.王明珂著:《论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建构的古代基础》,《英雄祖先与民族历史会议资料》,2002年7月成都。

19.景军著:《社会记忆理论与中国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2年。

20.景军著:《记忆的神堂》,电子版。

21.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2.黄树民著:《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素兰、纳日碧力戈译,三联书店,2002年。

23.蓝达居著:《历史人类学简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第1期。

24.刘少杰著:《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5.郑鹤声、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齐鲁书社,1980年。

26.王佩云著:《郑和》,海洋出版社,2001年。

27.葛兆光著:《思想史:既做加法也做减法》,载于《读书》,2003年第1期,三联书店。

28.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9.钱穆著:《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2000年。

30.南炳文著:《二十世纪中国明史研究回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3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人类学的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2.王学典著:《二十世纪中国史学评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33.朱维铮著:《中国经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34.胡亚敏著:《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35.赵世瑜著:《传说·历史·历史记忆》,载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03年第2期。

36.刘昶著:《人心中的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37.定宜庄、邵丹著:《历史“事实”与多重性叙事———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村调查报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

年第2期。

38.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39.Bernard H.Rus sel,Handbook of M ethods in Cultural Anth ropology,AltaM ira Press,1998.

40.Butler Thomas,M emory:History,Culture and the M ind,Basil Blackwell,1989.

〔责任编辑:陈家柳〕

人类学史复习题

人类学史 名词解释: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19世纪中叶西方出现的第一个人类学理论流派,它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他主要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地发展。这种循序的进化过程是全世界所有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造成了这种普遍性的原因在于人类心里的一致性。起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斯蒂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 英国功能主义学派: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形成的人类学学派。该派对进化论学派都持批评的态度。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形成了英国较有影响的功能派队伍,为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实地调查方法。 播化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人类学学派。其基本理论是直接与进化论相对的传播论,反对进化论学派的方法,主张从空间上研究文化,认为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文化基本内容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圈。分为德奥播化学派和英国播化学派。 法国社会学年刊学派: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1897年在巴里创办了《社会学年刊》后形成的学派,故又称“法国社会学派”或“杜尔干学派”。它既是社会学的学派,又是人类学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迪尔凯姆及其继承人莫斯,为巴黎人类学研究所培养了大量的人类学家。 美国心理学派:20世纪30年代初,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下,美国一部分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转向文化与个人关系研究。他们认为,文化塑造了民族的“基本人格”,而“基本人格”又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命运,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文化是抽象的东西,个人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从研究这个民族的个体开始。 历史特殊论学派:美国历史学派形成于20世纪初。该学派是在批判古典进化论和播化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派以实证主义为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主张对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不主张过早地做理论概括。其代表人物是:博厄斯。 人类学:以人类群体之间的共同性和相异性为研究对象,对人类群体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两大部分之一,他研究的是特定的人类文化及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文化的基本模式。 格雷布纳:德国人类学家。主要代表作有《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民族学方法论》(1909)。 反对用进化论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认为民族学研究的唯一主题就是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 佩里:史密斯的学生。主要著作有《印度尼西亚的史前巨石文化》(1918)、《太阳之子》(1923)等。认为古埃及人是航海民族。 博厄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孩子的成长》(1896)、《原始人的心理》(1911)、《文化和种族》(1913)、《原始艺术》(1927)、《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普通人类学》(1938)、《种族、语言和文化》(1940)。他认为,人类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这种研究构成了包括一切民族在内的人类历史。提出了“文化区”概念和“文化相对论”。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方面都有研究。著作有《社会劳动分工》(1893)、《社会学方法论》(1895)、《论自杀》(1879)、《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1912)等。在宗教研究主张任何宗教崇拜对象都不过是统治人类的社会力量的化身。在社会组织研究方面认为先有原始群,然后才有氏族,而氏族又是先有母系后有父系的。家族则是在氏族之后才出现的。 莫斯:迪尔凯姆的继承人,与他人组织建立了巴黎民族学研究所。著作有《民族学概论》(1947)、《社会学与人类学》(1947)得出社会生活是受物质条件决定的结论。 本尼迪克特: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曾到印第安人和新几内亚、非洲等地的许多部落中进行实地调查。著作有《文化模式》(1934)、《菊花与剑》(1946)、《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话》(1935)等。在《文化模式》一书中认为,人格是由文化决定的。 米德: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曾到印第安人、萨摩亚人、新几内亚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著作有《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50)等。她认为人格是由文化决定的,用种族差别、生理差别、地域或饮食差别以及自然选择都不能完全地解释人格差别的原因。 二.列举 1、人类学四大分支: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民族学。 2、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后对人类学学科有重要贡献的思想家: 拉菲托(.1670--1740)、G·B·维柯(1688--1744)、孟德斯鸠(1689--1755)亨利·霍姆(1696--1782) 3、列举E·迪尔凯姆的代表作: 《社会劳动分工》(1893)、《社会学方法论》(1895)、《论自杀》(1879)、《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1912) 4、播化学派代表人物: 格雷布纳(1887-1934)、施密特(1868-9154)、史密斯(1871-1937)、佩里(1887-1949)

最新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打印版)

最新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1 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1、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可用 谐音记忆为“七叔含烟找围巾”。 2、教学商鞅变法时,可以诙谐地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失败后,他哭诉“我宁愿涮我肉, 却不愿车裂我身”。用谐音来记住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6年。 2、五、让历史知识纲举目张──归纳法 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总结: “1”:一个中心──洛阳; “2”:两个终点:涿郡、余杭; “3”:三大作用: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四段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结五大水系:海河、淮河、长江、黄河、钱塘江; “6”: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 …… 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1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对比记忆法(有些内容可用图表) 对比记忆,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例如: 用对比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刘备建蜀。 (2)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的时间分别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与火警电话号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3)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同理可记: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鲁迅诞生于1881年。 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例如: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历史年表记忆口诀,最好用的历史朝代顺序表和年表!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用口诀法记忆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 乱的起止年,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城(763)。 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 1857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统一思想,1853年3月,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可用口诀记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国大起义;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换了天。 地球的形状口诀 赤道鼓,两极扁; 北极长,南极短。 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记)口诀 辽吉黑,云贵川, 陕西青藏(陕西、广西、青海、西藏)浙福甘, 二江二湖二河山, 安宁古广(安徽、宁夏、内蒙古、广东)新海湾。 与中国接壤的15个国家名称口诀 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 度过稀泥(印度、老挝、锡金、尼泊尔)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巴基斯坦、阿富汗)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山大学人类学历年真题(1)

中山大学1998年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民族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系谱分类法 2 民族共同语 3 游群(band) 4 参与观察 5 交表婚 6 双系继嗣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语言发展的原因?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3.请评述你读过的一本人类学论著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你为什么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计划怎样? 2.试论宗教的社会功能? 1999年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民族共同语 2 语义 3 文化区 4 毕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克罗式亲属称谓制。 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怎么样理解劳动创造了语言?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论述你对涵化的理解。 2.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000年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萨皮尔—沃尔夫假说2单系继嗣 3 主干家庭 4 《萨摩亚人的成年》5 聚落考古学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怀特的新进化论。 2.简论文化相对论 3.简述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 三.论述(共45分) 1.评述你所读过的一本人类学名著(20分) 2.试举例说明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25分) 中山大学2001年人类学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 二.简答题(6*10) 2.1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2.2试述文化相对论? 2.3什么是亲属称谓? 2.4试述现代人类的体制特征。 2.5简论新进化论代表人物怀特的能量进化理论。 2.6简论刘易斯的“匮乏文化”。 三.问答题 3.1试论文化涵化理论并举事例说明。(20)

我国历史朝代歌[大全]

第一种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香港版本]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 [香港版]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 [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 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第五种 [香港版本]第四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六种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2020高考即将开战,你准备好了吗?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阅读! 以下朝代顺序表皆以公元纪年为单位:旧石器时代(约前300-200万年)、新石器时代(约前1万年前)、三皇五帝(约前2100年)、夏(约前1600年)、商(约前1100年)、西周(前770年)、东周在春秋(前403年)战国(前221年)之间、秦(前206年)、西汉(8年)、玄汉(25年)、东汉(220年) 最可谓分崩离析的朝代年段就是以下了,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的朝代顺序表吧:公元纪年220年就有了吴、蜀汉、魏这三个朝代的建立;公元纪年265年建立了西晋朝代;公元纪年420年581年更属最为混论的年代,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东晋、北魏、刘宋、萧齐、西魏、东魏、萧梁、北周、北齐、南陈这些诸多朝代,实属动荡不安战火纷争不断。 公元纪年581年,建立了隋朝;公元纪年618年是武周和大唐朝的建立,这在历史上实为意义重大的一个年段,在朝代顺序表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纪年907年,建立了十国和五代;公元纪年960年,建立了大辽、北宋、金、南宋这些朝代,也是影社拍摄中最常有的拍摄素材;公元纪年1279年,建立了元朝;公元纪年1368年,建立了明朝,此刻我国的古文化也快走到尾声。 公元纪年1644年,建立了清朝,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都给了人们转变的信号,不夸张的讲这是朝代顺序表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章;公元纪年1912年,已经趋于近代,建立了民国时代,也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脚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文化、新的社会主义、新的人权倡导、新的社会体系。而后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代表着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是朝代顺序表中华丽的一章。

初中历史朝代记忆口诀(顺口溜 记忆诗)大全

初中历史朝代记忆口诀(顺口溜记忆诗)大全第一种(通俗版)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简易版) 歌诀一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诀二(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第三种[香港版本] 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互征伐,南朝篡位繁, 北隋灭南陈,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二首另一版: .夏商西周和东周 东周前期是春秋 后期战国乱悠悠 秦朝西汉和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第四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人类学-是自然史的分支,是研究人类和人类种族的学问"。更简明地说,人类学可以称为"人的科学"。它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自然人,第二部分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来说,是研究社会人的科学。 人类学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人类学的观点一般以英、美两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其研究领域应包括人类的体质、心理、文化、社会、语言、民族、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庞杂。在他们那里,传统上习惯于将人类学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研究人类自身体质特征的体质人类学和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特征的文化人类学。狭义人类学是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和俄国,人类学一词传统上却仅指体质人类学,日本的一些人类学研究机构也仅限于研究人类的体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他们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学"这一概念,认为人类学是专门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同时也包括对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的研究。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死于公元前322年。他不仅是用"人类学"这个名词的第一个权威,而且在上古时期,对于人的研究在亚里斯多德那里达到了顶点。他奠定了动物学的基础,创立了"生物阶梯"的思想。按照他的这一思想,一系列生物体的地位逐渐升高,呈阶梯状排列。亚里斯多德是绝对没有进化论思想的,但是他提出的生物以阶梯形式排列的原则对于后来18世纪进化论学说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亚里斯多德在确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涉及人与动物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方面的论点。但是在对人手作用的评价上,他认为人之所以有手是由于智慧所致,从而明显地表现出其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地方性的知识"-这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写了一本叫做《地方性知识》的书。这种"地方性知识",以区别于其它知识形态,特别是实证论者假定的"普遍性"知识形态。在格尔兹看来,知识的性质是地方性的、多元的,因为人们生活所凭借的符号系统是特定的、地方化的、分殊性的,借助这些符号系统的作用,意义结构才得以形成、沟通、设定、共享、修正和再生。这个系统的作用,是甄别日常行为的意义和类别,地方性知识力图维持这些特定的意义系统,并根据它去组织行动。 4、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科学,包括研究过去和现代人体的一切发展和变异 5、赫胥黎-达尔文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是一位杰出的英国博物学家,他在动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的许多领域都具有很深的造诣。他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达尔文关于类人猿接近于人类的正确判断,并且重点探讨了人类在动物界中的位置问题,在实践中发展了达尔文主义。赫胥黎在人类起源认识史上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的观点,向宗教神学提出勇敢的挑战。 6、新达尔文主义学派-以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和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人为代表的学派。该学派的学者提出了种质选择论,强调对遗传变异的选择作用,因而是对达尔文选择原理的一个重要的说明。达尔文主张生物的渐变进化,而新达尔文主义者在广泛的实验中发现了自然界中的另一种进化方式---骤变进化。这一概念的引入,对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另外,该学派还创立了基因论,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生物遗传变异的机制,使进化论研究有可能深入到细胞实验的层次。但是,由于新达尔文主义是在个体水平上研究生物进化的,而实际上进化是群体范畴的问题,因此,该学派在解释生物进化时,在总体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古代朝代记忆口诀

我国古代朝代记忆口诀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统一,南北朝来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谐音记忆法:如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间,可记成要发就发。 3、联想记忆法: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可联想119火警。 4、符号记忆法:建立一套符合自己认知的符号,如:在知识点上划横线,在重点知识下划波浪线或双曲线,在重点词语或概念处加星号,在断出的层次上标出1、2、3等,或将课文内容加以提炼,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加以概括,标在旁边,加强记忆。 5、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关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这样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讲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可从时间、地域、体质特征、征服自然能力、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记忆。 6、知识串联法:一个一个历史事件可构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所以运用知识串联法,将这些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如初一历史讲的是中国古代史,就可以用时间发展为线索,将每个时期每个朝代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如初一上册知识串联: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黄帝、尧舜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

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通过朝代串联法,将整个初一上册所学到的中国古代史分三种社会形态串联起来,线索简洁,方便识记。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7、复习记忆法: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对阅读过的知识,一小时后还能记住40%左右,一天后还能记住30%左右,一个月后还能记住20%左右,根据人类忘记的遗忘规律,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复习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对历史知识的复习,力争当天晚上复习一遍,在头脑中回忆一遍当天学的内容,周末再把一周学习的内容过一遍,月末再把一个月学的内容归纳整理一遍,加深记忆.期中和期末复习时,把学过的内容系统整理一下,分类记忆。

中国历史朝代歌四种及其解读

中国历史朝代歌(四种)及其解读 歌诀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歌诀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诀三: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传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北南宋,元明清后帝王休。 歌诀四: 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人民共和开新篇。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 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 夏朝前2100-1600 启阳城商朝前1600—1100 汤亳→殷 西周前1100-771 武王镐东周前770-256 周平王洛邑 春秋前770-476 /洛邑战国前475—221 // 秦朝前221—206 秦始皇咸阳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 新朝 8—23 王莽长安东汉 25—220 光武帝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洛阳蜀 221-263 刘备成都 吴 229-280 孙权建业西晋 265—316 司马炎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建康十六国 304—439 // 南北朝 420—581 //隋朝 581—618 杨坚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长安五代十国 907-960 // 宋朝北宋 960—1127 赵匡胤开封南宋 1127-1279 高宗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上京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中都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南京→北京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北京另附: 历史大事记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人类学10大理论

杜尔克姆 尔干 杜尔凯姆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 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 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泰勒主张,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

西方人类学史复习题

西方人类学史 名词解释 1亲属称谓: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最早对亲属称谓进行分类研究,他把所有的亲属称谓分为描述式和类分式两种,认为类分式是描述式演变而来。通过对亲属称谓的研究,认为人类的婚姻家庭经过从原始乱婚到一夫一妻制的过程,即从血缘家庭、普那露亚家庭、对偶家庭、父系家长制家庭到一夫一妻制。 类分式亲属称谓:特点:重视群体关系而不计及个人的亲属关系,无论直系或旁系亲属,只要辈份相同,除性别外,一般使用同一称谓,因此称谓极简单。 所谓“类分式”,就是指对亲属称呼不进行逐个区别,而是分为若干类别;不论被称呼的人与“自身”的亲疏关系如何,凡属同一类别的人即以同一亲疏称谓笼统称之。例如,我的亲兄弟与我父亲的兄弟之子,均称为“我的兄弟”,我的亲姐妹与我母亲的姐妹之女均称为“我的姐妹”。 2叙述式亲属称谓:特点:直系与旁系的亲属各使用不同的称谓,以示区别。 “说明式”就是对于亲属,或用基本亲属称谓来说明,获将这些基本称谓结合起来加以说明,使每一个与“自身”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谓各不相同。例如,我的兄弟、父之兄弟、父之兄弟之子等的称谓各不相同。 3集体观念:涂尔干常用的概念之一:一个社会中成员所有的共同信仰和情感,有别于个人观念。集体观念不是从个人的生活经验中吸取的,而是通过社会环境,即教育、社会舆论、习俗、灌输到人的意识之中来的。 4文化唯物主义:马文﹒哈里斯所创立的研究方法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所有的人类社会文化系统都共同由三个要素构成: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结构(structure)和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哈里斯称之为适应于人类社会的“普同模式”(universal pattern)。他强调基础结构为人类社会文化提供了基础,是第一位的。它对结构形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进而,结构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研究人类社会必须由生产和再生产方式入手。他甚至认为人类学研究应该是以基础结构为中心的研究。 文化唯物主义用自然和技术来解释文化,认为文化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生活必需品而存在的系统。其理论强调生殖的或人口的压力及生态压力对社会文化系统的决定作用。 这一理论认为技艺、经济因素是形成一个社会特质最基本的角色。哈里斯认为社会下层建筑研究应优先于基础建筑和上层建筑(Barfield1997:137)。下层建筑由生产模式、人口结构以及宗教仪式构成;基础建筑是指家庭经济、政治经济;上层建筑由娱乐、美学的产品及服务构成。哈里斯的动机是论证诸文化要素是与特定环境相适应、唯物合理的存在(Milton 1997) 5普遍进化论:斯图尔德把进化论称为“单—线进论”,把怀待进化论称为“普遍进化论”,称自己的理论为“多线进化论”怀特提出对于古典进化论的修正和历史特殊论的反弹 1)与古典进化论相同的地方:都同意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全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可以讲,这种文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性和单纯性构成二者之所以被称为进化论的基础。不同点:怀特不像摩尔根那样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而是用能源的获取来作标志。同时,他特别强调了文化发展的独立性或超有机体性,所以,他的理论被称为新进化论,后来为将他的理论与其他新进化论相区别,又被称之为普遍进化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背诵秘籍顺口溜

中国历史学习 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前因后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4-9课)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10-17课)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8-22课)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中国历史常用的记忆口诀

中国历史常用的记忆口诀 中国历史常用的记忆口诀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 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 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方法 1.掌握一条朝代更替主线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朝代表

本朝代口令为最简捷、同时又包含最全的朝代,顺序又为最佳。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辽夏金元明清 编辑本段历史书版历史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编辑本段古体诗版《中国历史歌》 茫茫太古有炎黄,五帝相传至夏商。 文武开周丰镐险,难防幽厉太昏狂。 轻燃烽火媚褒姒,后祸闲观似路旁。 救驾无人如郑友,争权尽是效齐姜。(郑友:郑伯友为抗击犬戎而牺牲。齐姜:指齐桓公姜小白) 春秋战国强吞弱,五霸诸雄短竞长。 遍地皆蒙鲜血染,同宗各把弩弓张。 自从嬴政混同日,秦国威风四海扬。 贱视民氓如粪土,英雄十万戍渔阳。 陈吴引火燎丰沛,刘氏旌旗继项梁。 高帝灭秦诛项后,久安无事汉无央。 偏生王莽乱朝政,光武中兴定四方。 汉末黄巾妖贼起,神州境内出三皇: 孙吴曹魏窃神器,昭烈乘时续汉光。 一统固非西晋弱,乱华空叹五胡强。 南方晋国归刘宋,北地蛮夷十六邦。 蓦见周齐吞两魏,混同南北出隋唐。 梁唐晋汉纷纷过,赵宋吞周五季亡。

战夏和辽金劫至,靖康变后渡长江。(指“靖康之变”后,宋人南渡长江,在临安建立新的宋政权) 蒙元灭宋都燕赵,又见朱明起凤阳。 靖难相残诛惠帝,北京复遇甲申殇。 刁民点火烧西北,建虏乘机出沈阳。 剪灭残明成一统,南疆义愤起洪杨。 丧权辱国真奇耻,惹动枪声响武昌。 城内逼宫城外变,驱除帝制废纲常。 反袁护法嗟民国,割据纷争是北洋。 马教东来联国共,同心北伐灭传芳。(“传芳”指孙传芳,如作“同心北伐孙传芳”,则犯了三平尾之忌) 中山甫逝联盟破,革命红旗树井冈。 八一秋收频暴动,分庭抗礼据山乡。 中原大战烟才灭,又起刀兵剿共忙。 万里长征艰苦路,直通陕北地头王。 西安督剿被囚缚,兵谏只因张学良。 继起八年持久战,联师抗日保边疆。 百团大战扬威后,惜见皖南同室伤。 幸得驱倭终有果,和谈未遂又开枪。 渝城巧计愚人梦,全面进攻全泡汤。 辽沈平津淮海后,国军落魄走穷荒。 凯歌高奏定江北,劲旅长驱入建康。 立业幽燕如赶考,翻开历史崭新章。 编辑本段网友自编歌诀 第一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 秦汉三分传六晋, 隋唐五代延二宋, 元汗朱明前后清. 第二首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二晋收。 南北隋唐五代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 (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历史人类学:在学科与非学科之间

历史人类学:在学科与非学科之间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世瑜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笔谈(9) 《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近年来,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联手逐渐取得较大影响,这种联手似乎因为有“历史人类学”这个国际上已经认可的冠名(无论是在人类学界还是在历史学界)而迅速变得名正言顺。同时,这种冠以历史人类学之名的学科合作,产生了除理论之外的一些重要的具体研究成果,在这方面,按我个人的看法,其目前的实践效果要好于其他类似的新交叉学科,如计量史学、心理史学、历史社会学等。 但是对历史人类学究竟做何理解、历史人类学是人类学还是历史学的分支等等,学者间还有不同意见。人类学家张小军批评历史人类学的“学科性”误解,又称历史人类学是被史学“抢注”的;历史学家符太浩明确指出,历史人类学“只能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而决不是史学的分支”。在两部书名中出现历史人类学字眼的著作中,人类学家王铭铭认为:“为了克服功能主义对历史的漠视,显然要求新一代的社会人类学者在他们的民族志文本中重新提出处理历史与他们的研究主题一一文化一一之间关系的方案”,为了这个目标而进行的探讨,即“人类学的历史化”,即历史人类学。他把历史人类学定义为一种“学术风格”,其特点在于“在人类学的跨文化视野中强调学者对于多种线路的历史的跨越”;历史学家张佩国则声称:“运用社会人类学方法整合经济史、社会史、法制史、文化史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资源……这就是我所提倡并付诸实践的历史人类学方法……历史人类学不是单向度的学科,而是一种开放性的方法论体系”。①除了明确表示历史人类学是人类学内部自我反思之结果的观点外,其他人大都小心谨慎地避免把历史人类学收于某一学科的麾下,尽管如此,他们似乎还是认为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和问题意识应该是人类学的。 —————————————————— ①张小军:《历史的人类学化和人类学的历史化一一兼论被史学“抢注”的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卷第1期(2003年4月),第1—28页;符太浩:《溪蛮丛笑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3页;王铭铭:《逝去的繁荣一一一座老城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页、“前言”第4页;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3页。 无论其学科归属如何,历史人类学都是历史学和人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学者都在使用并且付诸实践的概念,但我们还是无法脱离学科去讨论它,因为一旦一个学科形成了它的一套比较规范的、同行认同的方法论体系(即所谓“范式”),尽管可以是开放的和不断变化的,它也就

初中历史记忆口诀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1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1、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可用谐 音记忆为“七叔含烟找围巾”。 2、教学商鞅变法时,可以诙谐地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失败后,他哭诉“我宁愿涮我肉, 却不愿车裂我身”。用谐音来记住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6年。 2、五、让历史知识纲举目张──归纳法 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总结: “1”:一个中心──洛阳; “2”:两个终点:涿郡、余杭; “3”:三大作用: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四段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结五大水系:海河、淮河、长江、黄河、钱塘江; “6”: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 …… 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1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对比记忆法(有些内容可用图表) 对比记忆,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例如: 用对比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刘备建蜀。 (2)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的时间分别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与火警电话号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3)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同理可记: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鲁迅诞生于1881年。 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例如: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