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word版,发酵食品工艺学2.0完全版

完整word版,发酵食品工艺学2.0完全版

完整word版,发酵食品工艺学2.0完全版
完整word版,发酵食品工艺学2.0完全版

发酵食品工艺学

1.发酵工业: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叫发酵工业。

2.酿造工业: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

的生产过程。

3.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

4.食品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发酵食品的过程。

5.混蒸续渣法:将发酵成熟的酒醅与粉碎的新料按比例混合,然后在甑桶内同时进行蒸粮蒸酒,这又

叫混蒸混烧。

6.清蒸续渣法:即原料的蒸煮和酒醅的蒸馏分别单独进行。

7.啤酒:是以大麦和水为主要原料,大米或谷物、酒花等为辅料,经制成麦芽、糖化、发酵等工艺

而制成的一种含有二氧化碳、低酒精度和营养丰富的饮料。

8.纳豆:由大豆经发酵而成的,表面布满黏液,加起来有很长细丝的一种食品。

9.泡菜:泡菜是以生鲜蔬菜或蔬菜咸坯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中低浓度食盐水泡渍发酵,

调味,包装,灭菌等加工而成的蔬菜制品。

10.开菲尔酸奶酒:是由数10种的乳酸菌及酵母菌所形成的复合型发酵酸奶酒。

11.酸奶油:用杀菌后的稀奶油为原料,添加乳酸菌,经发酵而制成淡的或咸的奶油。

12.奶酪:是以全脂乳或脱脂乳为原料,经乳酸发酵和凝乳酶的凝固作用,然后排除乳清,制成新鲜的或发

酵成熟的乳制品。

小题

1、发酵的食品中哪些属于发酵工业所得食品,哪些属于酿造工业所得食品?

发酵工业: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酿造工业: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2、简述淀粉酶的种类?

主要有液化型淀粉酶(即α—淀粉酶)和糖化型淀粉酶。

3、按糖化发酵剂、香型白酒(要举例)是如何分类的?

按糖化发酵剂可分为大曲、小曲、麸曲白酒。

按洒的香型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米香型、兼香型或其他香型。

酱香型:茅台酒、郎酒;浓香型:五粮液、泸州老窖酒;清香型:汾酒。

4、按原麦汁浓度、杀菌方式啤酒是如何分类的。按颜色、最终含糖量葡萄酒如何分类?

啤酒:

按麦汁浓度:1.高浓度啤酒生产啤酒的原麦汁浓度为16%以上。2.中浓度啤酒生产啤酒的原麦汁浓度为8%~16%。3.低浓度啤酒生产啤酒的原麦汁浓度低于8%。

按杀菌方式:1.鲜啤酒不经巴氏杀菌的啤酒称为鲜啤酒,也称为生啤酒。2.熟啤酒经巴氏杀菌的啤酒称为熟啤酒,也称杀菌啤酒。这类啤酒可瓶装或罐装。3、纯生啤酒

葡萄酒:

以含糖量分: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甜葡萄酒。

按酒的颜色分:红、白和桃红葡萄酒。

5、大曲酒制曲、酿制白酒、啤酒酿造时所用原料的种类。酿制白酒、啤酒时所用辅料的种类?

原料种类:①大曲酒制曲:小麦、大麦和豌豆;

②酿制白酒:淀粉质原料:高粱、玉米、大米、小米为粮谷原料

薯类原料:甘薯、马铃薯、木薯

糖质原料:水果、蜜饯

③啤酒酿造:大麦、啤酒花

辅料:①白酒:稻壳、谷糠、高粱壳、玉米芯;②啤酒:大米、玉米、糖类和糖浆

6、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多次添加SO2的目的是什么?

1、防腐作用;

2、防氧化作用;

3、澄清作用;

4、溶解作用;

5、增酸作用;

6、还原作用

7、典型的发酵乳制品包括几种?

包括酸奶、奶酪、发酵酪乳、乳酸菌饮料、开菲尔酸奶酒、酸奶油、乳酒等

8、开菲尔酸奶酒发酵所用菌种?

乳酸球菌:嗜热链球菌、乳酸链球菌、产酶链球菌、乳脂链球菌、丁二酮乳酸链球菌

明串珠菌:柠檬明串珠菌、戊糖明串珠菌。

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

9、纳豆发酵所用的菌种

纳豆杆菌

大题(有些题目不用完完全全背下,可以自己总结,回答到点就行)

2、什么叫初级代谢,次级代谢,哪些化合物属于上述二种代谢?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

初级代谢产生的化合物包括:单糖、核苷酸、脂肪酸、氨基酸等

次级代谢: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

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次级代谢产生的化合物包括: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等

3、大曲白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种类及作用?窖泥中主要微生物的种类?

大曲中的微生物:霉菌、细菌、酵母菌、放线菌

(1)霉菌类

①曲霉属:曲霉作用于大曲后可形成糖化力、液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和多种有机酸

①根霉属:大曲中的根霉实际上以米根霉为主,米根霉除具有较强的糖化力外,还兼有一定的发酵力。

①毛霉属:毛霉属于有害菌,但毛霉作用于培养基后自身积累的霉系具有蛋白质分解力。

①青霉属:青霉属在制曲或酿酒生产上完全属于有害菌,对大曲中其他有益微生物有极强的抑制力。

①红曲霉属:以糖、酸为碳源,合成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亦可产生柠檬酸、琥珀酸、乙酸等。(2)细菌类

a、乳酸菌属:作用于己糖生成乳酸,其量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大曲中乳酸菌的数量和制曲时对品温的控制,乳酸含量多少是反应大曲质量的一个方面,乳酸含量过多在酿酒上的危害大。

b、醋酸杆菌:氧化氨葡萄糖生成醋酸和少量酒精。醋酸在一定量时,与醇合成酯,有利于酒质,但当期过量时,不但会使酒味变异,还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作用。。

c、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分解蛋白质和水解淀粉的能力,生成芳香类物质,如双乙酰。

(3)酵母类:

a、酿酒酵母:是大曲的主要酵母,对大曲的质量以及大曲酒的产量和品质起决定性作用。酒精生成能力强。

b、产脂酵母:主要作用是酸醇结合产生酯,酒精发酵类低,又称生香酵母。

c、假丝酵母:酒精发酵能力

窑泥中的微生物种类:

(1)乙酸菌(2)丁酸菌(3)甲烷菌(4)酵母菌(5)放线菌

4、白酒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个化合物的作用?

①醇类(乙醇、甲醇、高级醇、甘油):酒体的基本成分,又是酒的醇甜和助香物质

①酸类(甲酸、乙酸、丁酸、琥珀酸):酸类是形成白酒香味的主要物质,是形成酯类的前体物质,还可以构成其他香味成分;适量的酸在酒中起缓冲作用,可消除饮酒后上头和口味不协调,促进酒的酸甜感。

①酯类(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主要呈香物质

5、大曲白酒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

(1)固态续渣发酵

(2)边糖化边发酵工艺

(3)多种微生物混合发酵

(4)固态甑桶蒸馏

6、简述啤酒下面发酵法中的主发酵及后发酵过程(大题)!!!

主发酵

低泡期:液面出现白色泡沫,维持2—3天,每天温度上升1度,糖度下降1度。

高泡期:泡沫增加,这是发酵最旺盛时期,温度达9—10度,维持2—3天。

落泡期:温度开始下降,泡沫开始收缩,维持2—3天,宣告主发酵结束。

后发酵(P274第二段)

7、简述纳豆的发酵过程(以实验为准)

1.泡豆:将大豆充分洗净后,加入3倍量水浸泡12小时,直到用手能捏碎的程度。

2.灭菌:把加入了可溶性和糖的黄豆充分搅拌后分装到玻璃灌中,接着放入灭菌锅,用121①,灭菌

30min。

3.接种纳豆菌:将纳豆菌用热水溶解后,取10ml纳豆菌放入玻璃罐内。

4.恒温发酵:在干净的纳豆箱中42①,发酵17~19小时,大豆表面产生了白膜,有粘丝出现后,大

豆就变成了纳豆。

5.后熟:放入冰箱低温熟成数小时,外观口感更好。

8、按工艺、加工原料、食盐含量泡菜如何分类?生产泡菜的主要原料及辅料有哪些,每种原,辅料的作用?(1)按工艺可分为:泡渍类,调味类和其他;

按加工原料可分为:叶菜类泡菜、根菜类泡菜、茎菜类泡菜、果蔬类泡菜、食用菌泡菜和其他类泡菜;

按泡菜食盐含量可分为:低盐泡菜、低盐泡菜、中盐泡菜和高盐泡菜。

(2)原辅料

①蔬菜原料:一般要求是新鲜、大小一致、成熟适度、质地致密脆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卫生指标要求。

②食盐:是泡菜加工的主要辅料之一,在蔬菜的泡渍发酵中起防腐、脱水、变脆和呈味等作用。

③水:泡菜加工过程中用水较大,水质必须达到标准。

④调味料和香辛料:不但可以起到调味和调色的作用,而且具有不同程度的防腐杀菌作用,可延长泡菜的保质期。

9、简述泡菜发酵过程,几个阶段中微生物及生物化学的变化;简述泡菜制作的过程(以实验为准)。(1)发酵前期:蔬菜刚入坛时,表面带入微生物,主要是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它们进行异型乳酸和微弱的酒精发酵产生较多的乳酸、酒精、醋酸和CO2等。CO2以气泡从水槽内发出,逐渐使坛内形成嫌气状态。发酵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其它,乙醇,CO2,等称异型乳酸发酵

(2)发酵中期:由于前期乳酸的积累,PH下降,嫌气状态的形成,乳酸杆菌活跃进行活跃的同型乳酸发酵,乳酸积累pH达3.5~3.8.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等的活动受到抑制。这一期为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清香质量最好

(3)发酵后期:继续进行乳酸发酵。乳酸积累达1.2%以上时,乳酸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腌制一周左右即可开坛食用,也可随时加入新鲜蔬菜,不断取用

泡菜制作过程:

(1)盐水配制:为保证成品的脆性,选择硬度大的自来水,加各种调料煮开,放凉后使用

(2)将泡菜坛洗干净:用热水洗坛内壁两次

(3)原料预处理:新鲜原料放在冷却后的白开水中洗净,并把不宜食用的部分易剔除干净

(4)入坛泡制:菜叶沥干后,放入注入盐水的坛内,用钢勺将菜叶压入水中,使其淹没与盐水中。将坛口小碟盖上,并在水槽中加注清水。将坛置于阴凉出自然发酵。

(工艺技术)食品工艺学实验

食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一糖水桔子罐头的制作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果类酸性食品的罐藏原理,同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各种不同的去囊衣方法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糖液浓度对成品固形物重量及制品形态的影响,同时观察杀菌时间长短不同与罐头品质的关系。 2 实验仪器设备及原辅材料 2.1 实验仪器设备 不锈钢盘及锅、夹层锅、酸碱处理池、排气箱、封罐机、高压杀菌锅、空气压缩机、电锅炉、阿贝折光仪、电子秤、四旋盖玻璃瓶 2.2 原辅材料 桔子、白砂糖、盐酸、氢氧化钠、羧甲基纤维素(CMC)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 基本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原料验收→选果分级→热烫→去皮、去络分瓣→去囊衣→漂洗→整理→配汤装罐→ 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成品 原料要求:要求桔子形态完整,色泽均一,成熟度在8~9成左右,桔子无畸形无虫斑,不腐烂。 选果分级:按果实横径每隔10mm分成一级 热烫:95℃—100℃水中浸烫25—45s 去皮、去络分瓣:趁热剥去橘皮、橘络,并按大小瓣分放 去囊衣:分全去囊衣及半去囊衣两种,采用酸碱处理法。全去囊衣用0.15~0.2%HCL溶液常温浸泡40—50分钟,再用0.05%的NaOH30℃—58℃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2小时。全去囊衣用0.09%—0.12%HCL溶液常温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 45℃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30分钟。 整理:全去囊衣:橘片装于带水盒中逐瓣去除残余囊衣、橘络及橘核,并洗涤一次。半去囊衣:橘片用弧形剪心刀去心并去核,按片形分大中小径灯光检核后以流动水洗涤一次。 配汤罐装:四旋盖玻璃瓶净重260克,加桔子160克,加糖水190克;汤汁配比:糖水浓度30%,将水煮沸后加白砂糖过滤,温度不低于75℃。 排气密封:热排气采用罐中心温度65—75℃(全),30—70℃,真空排气对真空度控制在300—400毫米汞柱,封罐后检查封罐质量。 杀菌:采用5—14~15min/100℃(水)冷却。 3.2 去囊衣实验要求: (1)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酸法去囊衣,以10%的HCL 溶液80℃浸泡40~50min后取出漂洗再转入碳酸钠溶液中和再漂洗后作至成品。 (2)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家碱法去囊衣,以1%的NaOH之沸腾液中放入橘片浸泡30—40s,至橘瓣凹入部变为白色取出放入流动水漂洗,可先用1%柠檬酸中和,而后以原流程做制成成品。 (3)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但工艺参数用下面所述: ①0.2%HCL45℃溶液浸泡10分钟再用0.14%NaOH45℃处理3min。 ②0.09%—0.12%HCL溶液45℃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45℃浸泡5min 以上基本工艺流程及(1)(2)(3)分别作成全去及半去囊衣,每种至少三罐,标上记号。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ed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FFT2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44,其中(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24 )学分: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发酵食品工艺学》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食品的概念二、发酵食品的种类三、发酵食品的特点四、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发酵、发酵食品的概念 第二章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发酵食品与细菌 一、乳酸菌二、醋酸菌三、枯草杆菌四、棒杆菌 第二节发酵食品与酵母 一、酵母的繁殖方式二、酵母的糖代谢三、常见的酵母种类 第三节发酵食品与霉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掌握发酵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判别方法和用途,生产出优质发酵食品。 重点: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

食品工艺学实验 目录 实验1 果酱罐头的制作 (2) 实验2 奶油冰淇淋的制作 (4) 实验3 面包的制作 (6) 实验4香肠的制作 (9) 实验5 果蔬干制(苹果/甘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果酱罐头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果酱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提高维生素的保存率,改善制品色泽和风味。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果酱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酱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酱加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番茄/苹果、柠檬酸、白砂糖、食盐、果胶、四旋瓶等。 2、设备 手持糖量计、打浆机、不锈钢锅、电炉、过滤筛、不锈钢刀、不锈钢锅、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 (一)苹果酱 1、配料

苹果2000g 水600g 白砂糖2080—2600g 柠檬酸5g 果胶5g 2、工艺流程 原料→去皮→切半去心→预煮→打浆→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 (1)原料选用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风味良好,无虫、无病的果实,罐头加工中的碎果块也可使用。 (2)去皮、切半、去心用不锈钢刀手工去皮,切半,挖净果心.果实去皮后用1%食盐水护色。 (3)预煮在不锈钢锅加适量水,加热软化15-20 分钟,以便于打浆为准。 (4)打浆用筛板孔径0.70-1.0mm的打浆机打浆。 (5)浓缩果泥和白砂糖比例为1∶0.8-1(重量),并添加0.1%左右的柠檬酸。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浓糖浆煮沸过滤备用。按配方将果泥、白砂糖置于锅,迅速加热浓缩。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搅拌,当浓缩至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60~65%时即可出锅,出锅前加入柠檬酸,搅匀。 (6)装瓶以250 克容量的四旋瓶作容器,瓶应预先清洗干净并消毒。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并注意果酱污沾染瓶口。 (7)封口装瓶后及时手工拧紧瓶盖。瓶盖、胶圈均经清洗、消毒。封口后应逐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 (8)杀菌、冷却采用水杀菌,升温时间 5 分,沸腾下(100℃)保温15 分之后,产品分别在65℃、45℃和凉水中逐步冷却到37℃以下。 4、产品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色泽:酱红色或琥珀色。

发酵食品与酿造工艺学实验指导

发酵与酿造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徐君飞

实验一腐乳的加工 1、实验目的 1.1 掌握豆腐乳发酵的工艺过程。 1.2 观察豆腐乳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2、原理 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民间老法生产豆腐乳均为自然发酵,现代酿造厂多采用蛋白酶活性高的鲁氏毛霉或根霉发酵。豆腐坯上接种毛霉,经过培养繁殖,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等复杂酶系,在长时间后发酵中与腌坯调料中的酶系、酵母、细菌等协同作用,使腐乳坯蛋白质缓慢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加之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各种有机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的豆腐乳特色。 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于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明李晔的《蓬栊夜话》亦云:“黟(移)县人喜于夏秋间醢腐,令变色生毛随拭之,俟稍干……”。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因为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腐乳品种多样,如红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红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品种虽多,但酿造原理相同。 发酵豆制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在发酵过程中生成大量的低聚肽类,具有抗衰老、防癌症、降血脂、调节胰岛素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 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减少患冠心病危险的功能。发酵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苷元型异黄酮,它是大豆和豆腐中原有的异黄酮经发酵转化的,但比原有的异黄酮功能性更强,且更易吸收。60克豆豉、60克豆酱或100克腐乳就含有50毫克的高活性异黄酮,达到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推荐预防冠心病的每日摄取量。

传统发酵食品

【摘要】众所周知,微生物所构成的发酵食品通常存在于复杂的微生态环境,发酵完成的产品的品质与风味是与其代谢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样就使很多功能性的微生物具备了一定的活性物质。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点问题是,当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随之也会产生一些有害代谢物质,这样就会对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这一问题也成了当前我国传统发酵行业十分关注的内容,各大发酵企业也正在积极寻找一切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解决,以此来提高传统发酵食品的质量。下面,笔者就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代谢作用 0.引言 传统的发酵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品种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发酵食品有:发酵乳制品、豆制品、肉制品等。并且,我国传统食品发酵体系通常都是由一种、或是多种的微生物所构成的,其处于特殊的微生态环境中,所产生的微生物是与发酵制品的气味、品质等有着直接的联系。除此之外,很多我微生物能够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活性物质,促使发酵食品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在我国的医药、食品行业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势必会成为传统发酵食品业未来主要的发展大方向。以下,本文就对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从而总结出一些自身的观点与建议。 1.传统发酵工艺的发展现状 在以往传统的食品发酵工艺中,通常参与代谢的微生物都是由各自的原生产地进行统一的富集,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复杂性的结构体系。而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有的食品发酵工艺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当前大部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体系已经逐渐成熟。然而,因为传统的食品发酵工艺是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常常会受到地理环境、或是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地域的差异性,就导致发酵完成的食品在特性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这样以来,其所构成的微生物群落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相关人员在对发酵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以后发现,部分重要的微生物并未真正发挥自身重要的作用机制,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对发酵工艺中微生物的产物累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再加之缺乏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大多数的发酵企业技术水平滞后,无法充分保障食品的发酵质量。为此,加强对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态环境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促使发酵食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主要有酱油、豆酱、腐乳和豆豉等,制曲是其发酵的关键步骤,曲中的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酶对食品后期发酵过程中的风味形成、营养成分变化及功能因子形成等有重要影响。我国传统酱油酿制及日本传统酱油发酵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酵剂“Koji”,其主要微生物是霉菌,其中以米曲霉为主。在发酵过程中,米曲霉分泌多种水解酶,水解原料曲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解物质可供其他微生物利用,产生独特的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同时,在霉菌的作用下,一些不溶性膳食纤维降解为水溶性糖类,提高了发酵豆制品的功能性和可利用性。乳酸菌在酱油的酿制过程中也起关键性作用。与酱油风味形成有关系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

发酵工艺学 1、我国发酵食品的工艺特色 采用多种原料,且多以淀粉质原料为主。多菌种混合发酵,且多以霉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国外多以细菌、乳酸菌)。工艺复杂、多用曲:董酒生产制的曲用72味中药。多为固态发酵:醅、醪。 2、生产酱油用的原料、菌种有哪些?P7 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豆粕、豆饼、花生饼、大豆、其它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麸皮、小麦、碎米、米糠、玉米、甘薯、大麦、粟、高粱等)、食盐、水及一些辅助原料(苯甲酸钠、山梨酸钠,丙酸)。 菌种①霉菌主要为曲霉(米曲霉、黑曲霉、甘薯曲霉、黄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②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③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 3、酱油发酵剂: 酱油发酵料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发酵前和发酵后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发酵前温度较低,适合各类微生物生长,当进入高温期(55~60℃)后,大部分微生物被淘汰,仅剩下一些高温且耐盐的微生物继续生长。 从微生物优势菌群变化情况来看,低温发酵时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霉菌,再次是酵母菌;当发酵进入高温期后,细菌大量衰亡,被霉菌中少数耐热种取代,但芽孢菌的数量和优势变化不大。 酱油发酵料中的主要霉菌为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酱油发酵料中主要的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 酱油发酵醪液的初始pH值一般为6.5-7.0,由于蛋白质被酶降解成氨基酸和低肽以及乳酸菌的发酵,pH会迅速降低。酱油醪中的主要乳酸菌为酱油足球菌、大豆足球菌以及植物乳杆菌。 如果pH低于5.5-5.0,这些菌生长将逐渐趋缓。在酱油醪中主要发酵酵母的耐渗透压酵母,在18%的盐溶液中最适pH为4.0-5.0。因此当醪液的pH降至5.5-5.0时,酵母发酵取代乳酸发酵。 当pH在这个范围内时,常添加耐酸酵母菌的纯培养种子。在酱油发酵醪中,耐渗透压酵母、假丝酵母,耐渗透压酵母和假丝酵母的水活度分别为0.78 -0.8 1和0.84-0.98。这两种酵母都能在24%和26%的盐溶液中生长。 产膜酵母是引起酱油污染的主要菌。比如异常汉逊酵母和膜醭毕赤氏酵母这两种酵母就会在酱油表面氧化生长,并形成白色的薄膜,从而降低酱油的感官和营养品质。当酱油的盐分降低至15%以下还会生成一些对酱油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的乳酸菌,如胚芽乳杆菌,降低酱油的风味。 4、酱油加工的生化变化有哪些?P21 ①原料植物组织的分解②蛋白质分解③淀粉糖化④脂肪的水解⑤酒精发酵⑥酸类发酵 5、生酱油需经过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杀灭酱油中残存微生物,延长酱油保存期。破坏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特别是脱羧酶和磷酸单酯酶,避免继续分解氨基酸而降低酱油质量。还有澄清、调和香味,增加色泽作用。 6、简述酱油的酿造原理和工艺流程。P12 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分解成多肽、氨基酸,谷氨酰胺酶使谷氨酰胺转化为谷氨酸。原料中的淀粉质经米曲霉分泌的淀粉酶糖化作用,水解成糊精和葡萄糖。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2012年 6 月 10 日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摘要: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强大的保健功能。但是在其生产工艺、微生物分布、营养生理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安隐患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安全隐患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几千年来,大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大豆发酵食品也成为中国传统食品中的一朵奇葩。大豆发酵食品不仅含有大豆中原有的丰富营养素,而且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又产生很多种对人体有极高保健作用的功能性物质,因此,在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对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热潮。 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它们均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在我国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已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消费基础。过去我国生产大豆发酵食品是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全靠自然发酵。这样不仅发酵周期长,而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因此,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寻求工业化的道路。而要想实现发酵豆制品生产的工业化,首先就要先了解自然发酵产品中的主要发酵微生物,然后才能从中筛选出适合工业发酵的菌株进行纯种发酵。 一、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及其中微生物的分布 1、豆豉中微生物的分布 豆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以前,自古以来深受人民喜爱。现代研究表明豆豉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还富含一些能产生大量B 族维生素和抗菌素的人体益生菌[1]。根据发酵微生物不同豆豉可分为四大类:细菌型( 如四川水豆豉、日本纳豆) 、毛霉型( 如四川永川豆豉、潼川豆豉)、根霉型(如印尼天培)和曲霉型(如广东阳江豆豉、湖南浏阳豆豉) 。 自然发酵的豆豉中主要的微生物菌群为细菌和霉菌,而酵母菌较少,为非主要作用微生物,这与未经过酸浸工序的天培相似。其中芽孢菌的数量仅为4.5~4.6 ×105CFU/g,说明豆豉制曲过程是一个混合发酵过程。但由于细菌中除了芽孢菌外,其余菌株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不高,所以制曲过程中的主要菌系应为霉菌而非细菌[2]。 曲霉型豆豉中的曲霉菌可以占霉菌总数的9 0 % 以上。天培和纳豆是由我国豆豉传到国外后,为适应当地气候和文化而改造的产品。自然发酵的天培中主要发酵微生物为米根霉、少孢根霉[3]等。而纳豆生产则主要是的纳豆杆菌[4]。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

第一章酱油的生产技术:1、酱油发酵中主要微生物及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 2、固态低盐法酿造酱油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3、酱油颜色与风味等的形成机理(重点) 酱油: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酿造酱油: 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 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①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②固稀发酵酱油 2)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 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比例不得少于50%。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 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安全问题:氯丙醇。) 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其他辅助原料(重点)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制曲,主要微生物是霉菌;第二个阶段是发酵,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 用于酱油酿造的霉菌应满足的基本条件:1)不生产真菌毒素、2)有较高的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3)生长快、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4)不产生异味。 一、曲霉 1、米曲霉 ?是生产酱油的主发酵菌。 ?碳源:单糖、双糖、有机酸、醇类、淀粉。 ?氮源:如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质、酰胺等都可以利用。 ?基本生长条件:最适生长温度32-35℃,曲含水48%-50%,pH约6.5-6.8,好氧。 ?主要酶系: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蛋白酶分为3类: ——酸性蛋白酶(最适pH3.0) ——中性蛋白酶(最适pH7.0) ——碱性蛋白酶(最适pH9.0-10.0 2、酱油曲霉 ?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酶活性较高。

食品工艺学课程论文(苹果罐头的加工与制作)

苹果罐头的加工与制作 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生物工程专业 122712011046 吕坤指导老师:谭属琼 【摘要】苹果是人们生活最常见的水果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所需量大大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论文中我们将介绍苹果罐头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苹果罐头的加工工艺。罐头工业在食品工业中也占重要地位,罐头工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苹果;罐头;加工工艺;市场前景; 1、水果罐头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旅游不断增加,食品消费观念和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罐头食品正以其方便、卫生、易储存的特点,适应人们的日常需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罐头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极富竞争力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多年来过度依赖国外经销商的发展模式,使罐头行业逐步呈现重外销轻内销的"瘸腿现象"。由此,打开国内市场的消费闸门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救命草能否救命,其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渠道建设或成关键目前情形下内需不足成为整个罐头行业的发展瓶颈。对此,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梁仲康表示,必须要加强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上有所突破,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1]。2、苹果罐头 2.1苹果的营养价值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每100g鲜苹果肉中含糖类15g,蛋白质0.2g,脂肪0.1g,粗纤维0.1g,钾110mg,钙0.11mg,磷11mg,铁0.3mg,胡萝卜素0.08mg,维生素B1为0.01mg,维生素B2为0.01mg,尼克酸0.1mg,还含有锌及山梨醇、香橙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2]。 (1)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效作用 (2)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功效与作用 (3)苹果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2苹果罐头的种类 苹果的罐头制品种类很多,通常来说,凡是苹果加工产品装罐者,均为罐制品。按照加工方法,可分为糖水类、果酱类、果汁类、果酒类、清汁类等。若按加工容器分,又分为铁皮罐头、塑料瓶罐头、铝合金皮罐头、软包装罐头等[3]。 罐头生产原料质量好坏是决定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用于罐头生产的果品原料要求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具有一定的色、香、味,没有虫蛀及各种机械损伤等缺陷[4]。苹果没有罐藏的专一品种,一般以果肉致密、果型整齐、果个小、风味浓、果肉白色、耐煮制、不发绵为宜。果肉绵软、煮制后肉色淡红色或黄色的品种不宜罐藏。 苹果酱是打浆后的果肉加糖煮制成中等甜度的,具凝胶态的,带有小块果肉的酱装制品(包括果泥、果冻等)。制作苹果酱的原料要选择肉厚、可食部分多、富含果胶物质和有机酸,且色、香、味优的品

_发酵食品工艺学_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_牛广财

第15卷第4期2008年4月 现代农业科学M o d e r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 .15N o .4 A p r .2008 文章编号:1005-4650(2008)04-0128-02 《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牛广财,李志江,李兴革,左 锋,关 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发酵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质量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对该课程实验内容、实验考核体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 642.423 文献标识码:A T h e R e f o r m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o f E x p e r i m e n t T e a c h i n g o f F e r m e n t a t i o nF o o d T e c h n o l o g y N I U G u a n g -c a i ,L I Z h i -j i a n g ,L I X i n g -g e ,Z U O F e n g ,G U A N C h e n (F o o dC o l l e g e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u g u s t F i r s t L a n d R e c l a m a t i o nU n i v e r s i t y ,D a q i n g 163319,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F e r m e n t a t i o nF o o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t h e s p e c i a l i z e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u b j e c t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t i s a n e x t r e m e -l y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c o u r s e .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t e a c h i n g q u a l i t y p r o j e c t a n d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e x p e r i m e n t s a n d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c h e c k i n g s y s t e mo f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f o o dt e c h n o l o g y a r e m a d e s o m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i t h a s o b t a i n e dt h e e x -t r e m e l y g o o d e f f e c t . K e yw o r d s :f e r m e n t a t i o nf o o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i n n o v a t i o n 收稿日期:2008-03-17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育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牛广财,1971年生,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发酵食品与功能性食品。E-m a i l :g u a n g c a i n i u @y a h o o .c o m .c n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极强、与生产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食品发酵的科学原理、实验技能、科学研究及实际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国内高校食品学科根据自身办学的特色不同,所开设的《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的种类及项目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在向着实验室小试※中试※生产性试验方向发展,而且很多实验内容都是将单元操作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应用发酵食品工业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因此,如何使《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紧跟学科发展的时代步伐,培养和造就一批高高素质具有创新性和竞争性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根据教育部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实验教学利用学科建设和实验设施较好的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 目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构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在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中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在食 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重新整合优化实验课内容,突出学生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实验内容。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因此存在以往《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实验内容简单、实验次数少、学生在实验室从事实验时间短等诸多问题。另外,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人均占有实验资源率的下降,这些完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认为应该首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实施高起点实验教学。 鉴于实验教材的缺乏,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根据近几年来的科研工作编写了一本较系统的实验指导书《发酵食品工艺实验指导》。减少过去陈旧的实验内容,增加反映新技术的项目,使其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对固体发酵、液体发酵,以及下游分离技术等设计了合适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在了解发酵工艺流程的同时,也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有清楚的认识,掌握各参数影响发酵工艺过程的机理。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调整与选择,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增开了学生感兴趣的纳豆发酵(细菌型)、丹贝发酵(霉菌型),以及大型综合发酵实验———啤酒发酵等实验项目。在实验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中,避开了与基础课验证性实验可能产生的重复,避免学生实验陷入简单作坊的工艺操作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发酵食品微生物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 一、发酵食品微生物及发酵方式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而制得的食品都可称之为发酵食品。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曾影响着日本、朝鲜等国家。近年来,我国发酵食品工业化水平逐年提高,白酒、啤酒、葡萄酒、酸奶等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发展迅速,其它产品如腐乳、豆豉、酱油、发酵肠等,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必须提高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化水平,参与国际竞争。 1 发酵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微生物 用于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有酵母菌、霉菌、细菌等。如中国的著名大曲酒一茅台酒,其发酵所用的大曲由大麦、小麦等粮食原料保温培菌制得。曲中的微生物由曲霉、红曲霉、根霉等霉菌,假丝酵母、汉逊酵母等酵母菌,以及乳酸菌、丁酸菌、耐高温芽抱杆菌等细菌组成;酸奶及发酵乳饮料是由乳酸杆菌、乳酸球菌、双歧杆菌等发酵制得;啤酒发酵是利用酵母菌;发酵肉制品主要的微生物有乳酸菌、片球菌、霉菌等。黄酒发酵利用毛霉、根霉、酵母;酱油生产则利用米曲霉、酵母菌、乳酸菌;醋的生产主要是醋酸菌的作用。 为提高发酵水平,很多发酵食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优良菌株进行纯种发酵。如英国采用转基因啤酒酵母进行啤酒的生产,可直接利用淀粉和糊精,提高了发酵产率。目前国内外酸奶生产大多使用直投式乳酸菌粉,发酵剂产品质量均一,接种量可精确控制,同时省去了菌种车间,减少投资,简化了生产工艺。 2 发酵食品的发酵形式 . . 发酵食品的发酵形式主要有液态或固态发酵和自然或纯种发酵。 固态发酵广义上讲是指一类使用不溶性固体基质来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既包括将固态悬 浮在液体中的深层发酵,也包括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湿固体材料上培 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多数情况下是指在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发酵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与液态培养方式相比,固态发酵具有如下优点:培养基简单且来源广泛,多为便宜的天然基质或工业生产的下脚料;投资少,能耗低,技术较简单;产物的产率 较高;基质含水量低,可大大减少生物反应器的体积,不需要废水处理,环境污 染较少,后处理加工方便;发酵过程一般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通气一般可由气体扩散或间歇通风完成,不需要连续通风,空气一般也不需严格的无菌空气。

发酵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样本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发酵、酿造、发酵工业、酿造工业 ( 1) 、传统发酵: 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 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 2)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 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 3) 、工业上的发酵: 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 酿造(brewing): 中国人们对对一些特定产品发酵生产的特殊称法, 是未知的混合微生物区系参与的一种自然发酵。 酿造工业: 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发酵工业: 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2.发酵食品历史上的几个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 天然发酵阶段( 古代--) →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19 --) →通气搅拌发酵技术( 1940年--青霉素→抗菌素) →代谢控制发酵( 1950年--氨基酸,核酸) →开拓发酵原料时期( 1960年--) →基因工程阶段 第一个转折点: 纯培养技术 第二个转折点: 深层培养技术 第三个转折点: 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 第四个转折点: 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 第五个转折点: DNA重组技术, 动、植物细胞发酵, 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 3.请画出工业发酵的流程示意图。 空气保藏菌种碳源、氮源、无 机盐等营养物空气净化处理斜面活化 扩大培养

种子罐 灭菌 主发酵 产物分离纯化 成品 4.影响发酵产物生产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哪几个因素? 营养物质的浓度、种类、比例 溶解氧浓度 氧化还原电位 CO2 发酵液黏度 温度 pH值 泡沫 酶和代谢产物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333W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85.5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食品工程 相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院系负责人:胡善风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 ◇修订日期:2012年8月 一、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培养适应中国烹饪行业发展的需要,具有本专业本科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从事烹饪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烹饪与营养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中西餐菜肴的加工切配及烹制方法和餐饮企业管理的工作方法,具备从事中西餐菜肴制作、餐饮管理、烹饪 教育的工作能力。 (1)知识要求 1)掌握公共课的基本知识; 2)掌握烹饪技术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管理学、营养学和卫生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掌握中西餐菜肴的加工切配及烹制方法的能力; 2)具有熟练掌握中西点制作方法的能力; 3)具有中西餐厅管理、厨房管理的能力; 4)具有资料收集、社会调查、实证研究、论文写作等能力; (3)执业要求 1)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2)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3)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4)其它要求 1)具有考取国家高级中式烹调师或面点师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3、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主要课程:烹饪概论、烹调工艺学、中国名菜、安徽名菜、现代厨房管理、面点工艺学、中医饮食保健、西餐烹调工艺、食品工艺学。 理论课程按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含基础和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五类进行设置。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比例 4、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实验:水调面团品种制作、油酥面团品种制作、米粉面团品种制作、膨松面团品种制作、花卉类雕刻、动物类雕刻、拼盘制作、畜类原料烧制类菜肴制作、禽类原料炸制类菜肴制作、水产类原料烧制类菜肴制作、植物类原料菜肴制作、徽菜宴席热菜设计制作、显微镜使用与细菌形态观察、抹布上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食品中含糖量的测定、 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等。 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1)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专业实践的重要一环,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基础,要求学生结合毕业论文进行为期24周的毕业实习,搜集资料,并结合实习内容写作实习报告,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毕业论文。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论文不少于8000字,要求论文结构合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清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性,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论文完成后,由学院组织论文评审小组进行论文答辩,并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实践教学模块结构:实践结构模块分为课内实验(实践)模块、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含思想政治课实践)、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等环节等)和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升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情况见下表: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发酵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发酵、酿造、发酵工业、酿造工业 (1)、传统发酵: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2)、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3)、工业上的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 酿造(brewing):我国人们对对一些特定产品发酵生产的特殊称法,是未知的混合微生物区系参与的一种自然发酵。 酿造工业: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发酵工业: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2.发酵食品历史上的几个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 天然发酵阶段(古代--)→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905年--)→通气搅拌发酵技术(1940年--青霉素→抗菌素)→代谢控制发酵(1950年--氨基酸,核酸)→开拓发酵原料时期(1960年--)→基因工程阶段 第一个转折点:纯培养技术 第二个转折点:深层培养技术 第三个转折点: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 第四个转折点: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 第五个转折点:DNA重组技术,动、植物细胞发酵,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

3.请画出工业发酵的流程示意图。 空气保藏菌种碳源、氮源、无 机盐等营养物空气净化处理斜面活化 扩大培养 种子罐 灭菌 主发酵 产物分离纯化 成品 4.影响发酵产物生产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哪几个因素 营养物质的浓度、种类、比例 溶解氧浓度 氧化还原电位 CO2 发酵液黏度 温度 pH值 泡沫 酶和代谢产物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申请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自 评 报 告 绥化学院 二〇一五年七月

绥化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12年建立以来,在省教育厅和绥化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院评估小组对本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工作状况、教学条件、毕业生状况、管理工作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评估,我们认为本专业已具备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特向省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批准绥化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下面就本专业具备的条件作详细的说明。 一、师资队伍状况 1.师资队伍结构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专兼职教师37人,具体情况如下: (1)职称结构 教师队伍中有正教授4名,副教授13名,高级实验师1名,副高职以上人数占教师队伍的45.9%。讲师17人,占45.9%。 (2)有硕士3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1%。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人,具有硕士学位17人,占100%。 全学院教师平均年龄33.2岁,中青年学术骨干7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分布比较合理、有生气、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2.教学、科研水平 我院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全部由具有讲师以上资格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担任。17名教授、副教授全部为主讲教师且每年至少开出一门以上的课程。 自2012年至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共承担教研、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省教育厅项目7项,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绥化学院立项课题14项。教师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SCI收录3篇,省级论文50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及参考书3部。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确定了本专业的学科梯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资培训规划和青年教师进修、提高计划。 3.队伍建设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以来,确定了本专业的学科梯队,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培训及青年教师进修提高计划。近三年来,共有7人赴省外国家级检测中心学习研讨,教师的学历和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发酵食品的起源

发酵食品的起源 发酵起源于中国,这一点已毋庸置疑。在农耕社会,寒露之后,天气转寒,这就意味着大地不能为百姓提供足够的新鲜食物了。所以,秋收之后,勤劳的主妇们就开始筹划制作各类过冬菜品:包括酿醋、腌酱菜、做豆豉等等。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其中也透露了发酵的秘密。无论是酱,醋,酒,酿,酵等字,都无不和“酉”有关。而酉的本义就有将食物发酵和酿酒的意思。这就说明带有“酉”的字多多少少都与发酵有关。 在古代,储存食物的条件比较简陋,加上粮食又比较珍贵,古代的先民们爱惜粮食,即使粮食坏了也舍不得扔掉。便存放在一个器皿里。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各种因素条件叠加巧合,就神奇地发现了发酵技术。具体地说就是有意储存,无意得之的神启之术。就像是一个神的启示,让中国先民找到了滋养生命的食物密码,从而支撑和改变了人类的生命所需和食物结构。 到今天,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酵食品都是人类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的豆汁和腐乳、东北的酸菜、蒙古的奶酪、山西的陈醋、四川的豆瓣酱、镇江的酱油、绍兴的黄酒、贵州的茅台,中国传统发酵食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其种类之多,方法之妙,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智慧。当然,韩国的泡菜、法国的葡萄酒、苏格兰的威士忌、欧洲的面包等等也都是十分著名并且极具代表性的发酵食品和饮品。 现在,大家都知道,发酵的核心于“酶”。“酶”参与我们身体的

新陈代谢,我们走路、睡觉、思考,每一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酶”的参与。所以,发酵,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和丰富了事物的口味,更为我们的健康增添了活力。 这些食物经过发酵后,味道变得别有一番风味,形成让人难忘的特色食品。最常见的发酵食品有馒头、面包、酸奶、啤酒、酱油、臭豆腐等。因为食物在发酵后具有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所以常吃发酵食物的好处就是预防衰老,并且提高人体免疫力 发酵食品有那些种类了 1、谷物类发酵食品 种类:馒头、包子、面包、发糕、米醋、米酒、甜面酱等。 发酵后的馒头、面包比大饼、面条等没有发酵的食物营养更丰富,蛋白质含量更高,口感也更加松软、好吃。米酒、米醋、甜面酱当中富含苏氨酸等成分,它可以防止记忆力减退。另外米醋中含有0.4%~0.6%的醋酸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在腹泻高发的秋季适当给孩子吃点醋是有必要的。 2、豆类发酵食品 种类:包括豆瓣酱、酱油、豆豉、腐乳等。 发酵的大豆含有丰富的抗血栓成分,它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液中的血栓等物质起到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之功效。豆类发酵之后,能参与维生素K合成,可使骨骼强壮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但豆类发酵品大多过咸,钠含量较高,孩子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3、乳类发酵食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