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pdf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pdf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pdf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pdf

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1.1.1 项目建设目标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建设目标是,依托统一的“云”数据中心建设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集中机关各部门业务应用进行,制定相关的数据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使机关各部门业务系统依托统一的开放平台进行开发建设。确保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1.1.2 项目建设内容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包含:一套标准规范、两个数据门户、四大应用平台、四大基础数据库和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一个应用支撑平台

为了对需要调用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信息资源的政府部门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面向各类电子政务应用,规划建设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标准规范,通过用户管理、应用管理、服务管理等核心组件,可以对接入系统有效管理、实现统一认证及单点登录、统一消息服务。

2、两个数据门户

针对政府部门用户建设信息资源政务门户,针对企业、公众用

户建设信息资源开放门户。

3、四大应用系统

建设承载电子政务公共数据汇聚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运

营平台和数据应用平台。

4、四大基础数据库

通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制定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库、入

库和管理规则,建立四大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提供基础库内容管

理、数据处理、共享和应用功能。

四大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经济库和地理库。

5、一套标准规范

形成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数据标准等。

1.2 编制依据

1、中办、国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国办《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3、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4、《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5、《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

6、《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202号);

7、《GB/T 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8、《GB/T 2106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9、《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0、《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1.3 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1.3.1 社会问题分析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理论上我国数据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但大

部分政府数据(例如:交通、社保、税收等),属于结构化数据,距离海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的3V属性还有一定距离,但从战略角度而言差距并不大。

从数据规模来说,政府拥有国内最为庞大的数据储量。政府数

据广泛存储于各地、各级政府机关院所等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

同系统甚至不同网络环境中,海量超脱于地理空间的政府数据亟待

存储与处理。

从数据来源来说,由于各行业、各地采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

不统一。传统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仅为满足特定功能而生,数据

结构差异性大,大量数据存放于历史遗留应用中,委办局间碎片化、零散化、低效率的数据交互和分析普遍存在,导致政府数据来源极

为复杂。

从数据质量和价值来说,企业的数据种类单一化程度较高,而

政府数据涉及工商、税务、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数据种类繁

多,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质量较高,数据的潜在价值十

分可观。

如上所述,政府数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数据规模大、数据来

源和结构复杂、数据价值高但利用率低。

政府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了

解国家资源使用情况,政府开支情况,土地交易和管理情况,这些

将不仅强化政府责任,提升治理能力,还能提高资金支出效率,为

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选择。

1、政府数据体量越来越大

截至2014 年,中国共有664 个城市,2852 个行政县,40446 个行政乡。当前,中国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电子政务覆盖

率已经达到70%。据粗略估算,全国政府大数据加起来相当于数百

个阿里巴巴的体量。而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对于数据采集精度、

采集频率、数据存储等能力在增强,使得数据规模仍有提升空间,

近几年数据中心的新建和扩容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这是以硬件基础

设施带动的变革,促使软件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数据体量的增长,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分析的门槛将

会逐渐提高。

2、多部门协作成为常态化

复杂的城市治理问题,对跨部门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

去个别部门间存在的职责交叉分散、协调运行不畅等问题。随着“大

部制”完善,建立健全了部门间协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多个部

门、一个政府”目标。随着部门与部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政府数据跨部门共享共用已不再是亮点和创新,建立常态化共享机制成为政府大数据建设的入门。

3、国家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

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局限性,以往国家治理基本是政府下达指令、向下逐层执行的“开环过程”。如今随着互联网发展,人民对于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国家不仅要在政策出台前广泛征求、准确把握民意;出台后还需要获得执行反馈,并适时调整,政府治理变为下达指令—执行—反馈的“闭环过程”,需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国家治理过程之中。无论是社会自治还是合作共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都是大前提。

4、社会普遍开始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

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随着全球各地用户信息安全事件频出,让人们开始感受到“数据”与生活接触如此紧密,数据泄露可以对个人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不仅是公民个人的责任,对采集数据和共享数据的政府单位,也有义务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此过程中,政策、技术、意识缺一不可。需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文件,将安全运营意识渗透到政府数据开放中。

1.3.2 政务目标分析

1、实现政务公开,打造透明政府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政府和公众互动,让政务透明,帮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解决社会难题,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是整

合开放的平台,是一个大数据共享平台,它建立了公众与政府间的沟通渠道,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利用其开展民意调查,通过在线

交互让民众成为政务流程的节点,透明政务,让公众参与到政策制

定与执行、效果评估和监督之中,使民众参政议政成为可能。大数据推进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效率倍增,促

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实现数据融合,打造智慧政府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真正跨越了政府内部协同的鸿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其一,政府内部协同除思

想理念上的障碍外,技术上也存在一定障碍,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跨越系统、跨越平台、跨越数据结构的政府将在技术上使政府内部

纵向、横向部门得以流畅协同。其二,由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数据

获取、处理及分析响应时间大幅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降

低了政府开支。例如,政府利用大数据对社会人群进行细分,对不

同人群进行针对性服务和政策施行。

3、实现科学决策,打造责任政府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越来越多的政府摈弃经

验和直觉,依赖电子政务的数据和分析进行决策。现在大数据又超

越了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不但是对大数据分析挖掘,对言论、图

表等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入及广泛应用会

给政府带来科学和精准的决策支持。

4、为**电子政务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资源存储中心

对各部门的共享交换的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应用,

建设集约化的数据资源存储中心,从而避免了各部门重复建设工作;同时提高数据安全方面的建设,从硬件设备、网络、信息资源、应

用系统、管理平台、数据库等方面的全面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根

据用户的不同访问需求、防止恶意入侵、病毒防护、分区域的安全

设计,并在应用服务上提供安全检测服务。

5、为**电子政务提供一个高效的应用服务平台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为政府应用系统和

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服务提供手段,通过对相关的基础信息、业

务信息、服务信息进行管理,实现**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功能。城市级交换共享平台则对各部门的信息

资源提供交换共享支撑,以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通过整

合各部门数据信息,建设基础信息库,并提供对外服务,实现**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服务功能。

6、为**电子政务提供一个长效和可维护的信息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要对**电子政务体系提供长久的服务,因此在管理和运维上必需配备相应的支撑。这一

方面取决于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手段的完备和对管理本身的技术

支撑,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人员的配备和运维体系的建立。

1.4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1.4.1 用户角色分析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用户分为:领导、各部门、企业单位及社会公众。

1.4.1.1 政府领导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有价值的数据、行政地图、决策方法和应急进行融合,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有利于各级领导、管理决策人员方便、直观、形象地进行各种分析,从而使统计决策的科学化、人性化、智能化管理走上一个新台阶。

1.4.1.2 政府部门

可以向**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提供数据或使用平台提供的数据;业务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系统平台交换共享数据;遵循标准规范进行业务系统的建造和改进,可实现业务系统和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对接。

1.4.1.3 社会公众

可以依托**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提供的应用服务对公众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公众可以更直接广泛的获得政府提供的服务,如证照协同、社保电子传递等。

1.4.1.4 企业单位

通过**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提供的应用服务可以方

便企业进行业务级信息查询,并可通过业务协同对企业提供事项审批、信息推送服务。

1.4.2 业务功能分析

1.4.

2.1 数据共享

在政府部门内部强调的是共享共用。先把政府部门内部及部门

之间数据共享的工作做起来。各级政府都以数据应用为导向,需要

什么数据就共享什么数据。

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综合考虑管理难度和技术难度建议分为三

个阶段:“条线内部门共享”、“平级跨部门共享”、“跨层级和跨区域的共享”,通过统一规划,逐步推进的策略,打造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共用的新格局。

1.4.

2.2 数据开放

对社会的数据开放,先从方便百姓生活又不是很敏感的数据开始。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

或企业有义务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开放,这样一些可以预警、预防的

群体性事件就能够避免。

按照社会关注程度、数据量大小和具体实施难度,数据开放建

议分为三个阶段:“业务统计数据”、“少量高频数据”、“重点业务数据”。通过以安全为前提,重点关注优先试点,逐步扩大范围为原则,稳步推行数据服务开放。

1.4.

2.3 数据融合

政务大数据归根结底,还是要面向行业应用的,需要基于不同

的业务部门开展,并和现有平台建立联系。

融合应用可以分为“数据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融合”三个层次:其中,数据融合是把本单位数据、从其他单位共享的数据,以

及互联网等社会相关的数据,相互融合,相互比对,建立融合数据

资源中心,统一数据标准和口径。

业务融合主要围绕各行业的特定业务场景,比如交通出行、医

疗保障、民生服务等领域,建设智慧应用,形成行业业务的决策分

析体系,支撑城市运行和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产业融合,随着一大批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运营

企业的兴起,政府数据将不单单是自建自用,通过建设数据运营平台,数据交易平台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和社会

治理,实现向集约型、服务型、智慧型政府的转变。

1.4.3 业务流程

开始

从缓冲区增量数据表中获取人口增

量数据

根据证件类型判断证件号是

否符合规范

通过证件号判断该人是否存

在于人口主表中

将该条增量数据插入异常表中否

将人口库【人口增量数据表】

中该人口记录删除

通过【部门业务系统提供字段配置

表】得到该业务系统需采集的字段

且循环这些字段

判断人口库该字段值的来源是否是该业务系统将该人口记录插入到【人口基础信息表】及【专题表】

是是

否根据证件号码和类型更新【人口基础信息表】及【专

题表】的字段

判断新采集的字段值是否为

否将该人口记录字段来源插入到

【字段来源表】

判断人口库库该字段值是否

为空

否否判断该业务系统的数据是

是否是业务上的新增?

否是根据证件号码和类型更新【人口基础信息表】及【专题表】的字段值

判断该业务系统是否为

该字段的权威来源更新【字段来源表】中该字段

的来源

循环人口库需采集该业务系

统的字段是否结束

将人口库【人口增量数据表】中该

人口记录删除

结束

1.4.4 业务量分析

业务量分析可以从平台交互量、每天总用户数(个)、每天每个用户平均执行操作数、高峰时段交互量占全天交互量的百分比、高峰时段持续时间(小时)、高峰时段在线用户数(个)等方面指标进行综合估算。**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业务量估算如下表所示:

表3-1 业务量估算

序号数据名称

平台交互量

数据量200(日均)

100

1

2 3

每天总用户数(个)

每天每个用户平均执行操作数

高峰时段交互量占全天交互量的

百分比

1000

4 60%

序号

数据名称数据量4(9:00-11:00,15:00-17:00)60(日均)

5

6 高峰时段持续时间(小时)高峰时段在线用户数(个)1.5 信息量分析和预测

1.5.1 存储量分析

本项目中存储的数据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系统网站群的在线行

为数据和国内外互联网重点渠道、信息源以及政府网站群的在线内容数据。在线用户行为数据以符合W3C 格式标准的日志形式进行存储。网站内容更新数据直接存到关系型数据库或其他非关系型数据库中。

1、在线行为数据存储量

网站群的在线行为数据存储主要分为三部分:

(1)接收数据,是系统储存的原始数据。

(2)结构化数据,将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去重后进行结构化后存储。

(3)分析数据库,将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分析预计算后存储。

按照本项目需要涵盖**系统网站群的500个网站,每个网站的日平均访问按照10000个PV 计算,预计每日需要处理的总的

PV 数为500万。

接收数据的测算依据及结论

其中接收数据库的主要条目占用空间,如下表所示:

单个PV 所要储存的信息

空间大小(字节)访问路径信息

1600

来源路径信息

1120 其他信息(会话标识、Cookie 标识、时间信息等)

256 汇总

2976 单个Session 所要储存的信息(1个Session 大约产生4PV )

访问路径信息

512 1120 128 来源路径信息

客户端信息(IP 、浏览器等)

其他信息(会话标识、Cookie 标识、时间信息等)

256 汇总

2016 单个Cookie 所要储存的信息(1个Cookie 大约产生

1.25Session)

访问路径信息

512 256 768

其他信息(Cookie 标识、时间信息等)

汇总例如:

按照其他同类项目的数据估算,PV 和Session 数量比为4:1,Session 和Cookie 的数量比为 1.25:1。则500万的PV 会产生125 万的Session 以及产生100 万的Cookie ,总占据空间为5000000*2976+1250000*2016+1000000*768=18G ,包括索引以及其他表占用的空间之后,约为

20G 。原始日志存储到SQL S erver 中会采用压缩技术,大小将降为5G 。

结论:对于接收数据库,采用了压缩和优化技术后,每

500 万PV 至少需要25G 的储存空间。

结构化数据的测算依据及结论

**系统政府网站群监测分析调度系统的结构化数据库和原始数

据库存储的数据一致,但是经过对原始数据库的数据去冗余以及结构化,用外键压缩了原来直接存储在各表里的信息,大小会变为原始数据的一半,也就是 2.5G 。

结论:对于结构化数据库,采用了压缩和优化技术后,每

500 万PV 至少需要 2.5GB 的储存空间。

分析数据的测算依据及结论

**系统政府网站群监测分析调度系统的分析数据库内容基本是

结构化数据库的拷贝,大小与结构化数据库基本一致,也为 2.5G 。

结论:对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数据库,采用了压缩和优

化技术后,每500万PV 至少需要 2.5GB 的储存空间。

综上所述,在不做任何备份的情况下,每

500万的PV ,需要文

件存储空间为:25GB + 2.5GB + 2.5GB=30G 。

到2015年底的存储量为10.5T ,到2019年底的存储量为52.5T ,具体测算如下表所示:

接收日志明细汇总数据合计875G 单月数据量(G)

保留周期(月)

25*30=750 2.5*30=62.5 2.5*30=62.5 60 60 60 60 一年内需要存储

五年内需要存储9000 45000 750 750 10.5T 52.5T 3750 3750 2、在线内容数据存储量

国内外互联网重点渠道和信息源

按照本项目需要面向国内外互联网重点渠道和信息源进行在线

内容采集爬取,按照覆盖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200个信息源,每个

信息源爬取3级计算,平均每天可以爬取更新的总的页面数约为

30 万个,每个页面按照100KB 计算,共需要占用的空间为30W*1000KB=30G 。

到2015年底的存储量为10.8T,到2019年底的存储量为54T,具体测算如下表所示:

国内外互联网重点渠道和信息源

单月数据量(G) 一年内需要存储五年内需要存储30万*30=900G

10.8T

54T

**级以上政府网站群

**级以上政府网站群网站内容更新数据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网站更新页面、网站更新的入口,网站更新的白名单。

按照本项目需要涵盖**系统网站群及**各级政府网站群的6500个网站,平均每个网站每天更新10个页面,就是 6.5万个。

如果每天爬取10次,就是10×6500=6.5万个入口,每个网站算10个白名单,那就是10×6500×10=65万个白名单。

总共是6.5万+6.5万+65万=78万,共需要占用的空间为78万页*100KB/页=78G。

到2015 年底的存储量为28.08T,到2019 年底的存储量为140.4T,具体测算如下表所示:

更新页面数据6.5*30=195

2.34T 网站入口数据白名单数据合计

单月数据量(G) 一年内需要存储五年内需要存储

6.5*30=195 65*30=1950 2340G

2.34T

11.7T

23.4T

117T

28.08T

140.4T 11.7T

综上所述,系统的数据存储总量如下表所示:

表3-2 数据量估算表

序号数据名称初始量

10.5T 5年内的增量

1 2

在线行为数据52.5T

54T 互联网重点渠道和信息源

**团以上政府网站群

10.8T

3 28.08T

49.38T 140.4T 246.9T

合计

1.5.2 处理量分析

(1)网站群用户访问行为数据处理量分析

以每天725万个客户端访问(包括500万PV、100万Session、125万Cookie)并发计算,结合在线行为数据的接收主要集中在工

作时间,7250000/8小时/60分钟/60秒=251个/秒,日志接收服务

器接受每秒钟接收日志请求251个,远远低于系统的每秒接收到的

正常数(该值通常为7000-9000)。

根据日志接收每秒钟的并发量为251,因此系统的数据接收只

需要再用两台服务器做负载均衡即可。但是为了防止数据接收网站

的域名出现单点故障,因此系统的数据接收采用双域名备份,即每

个域名对应两台数据接收服务器,一共四台。

根据系统需要满足**政府网站智能分析系统诊断的需要,目前

系统的单台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为400家左右,因此需要4台数据库服务器,另外需要两台相同配置的数据库服务器作为备份。

(2)其他在线内容数据处理量分析

一是系统需要支持对不少于108万个数据采集点每天至少一次

轮询抓取,同时对抓取回的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清洗入库工作,

二是需要实现对存量数据和增量数据的指标自动抽取和更新工作,

三是需要支持前台交互系统的交互分析挖掘需求。

结合以上几部分需求,预计所需的内容数据处理服务器约50 台。其中较高性能处理服务器(单机20 核服务器CPU:2660*2 MEM:144G DISK:SSD 480G*2+SAS 4T*6,万兆网卡,远程管理,双电

源)10 台,中等性能处理服务器(单机12 核服务器,CPU:2620*2 MEM:32G DISK:4T*10,万兆网卡,远程管理,双电源)10台。较低性能服务器(单机12 核服务器,CPU:2620*2 MEM:72G DISK:SSD 480G*2+SAS 600G*4,万兆网卡,远程管理,双电源)30台。

1.5.3 网络流量分析

按每天处理725万在线行为数据,每条数据为10KB大小,108 万条在线内容数据,每条100KB计算,需要的平均带宽为17Mbps,高峰时期按3倍带宽需求计算为:51Mbps,GE链路接入可以满足需求,出于冗余考虑,建议使用双GE链路(主备)进行接入。

1.6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1.6.1 系统功能指标

1.6.1.1 数据存储功能

政府数据量很大,海量数据的处理与传统架构完全不同,原有

小型机加商业数据库的方式已不能完全胜任,部分领域数据需要引

入新架构。大数据存储于处理架构包括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资源管

理及分布式文件架构。

1.6.1.2 数据汇聚功能

数据汇聚功能要求实现将各部门相关的信息资源统一采集交换

到数据中心前置库中,满足多种采集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的网络环

境、不同的数据类型等情况下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

行处理,进入中心库保存。**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数据汇聚功能包含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处理等功能。

1.6.1.3 数据治理功能

政府数据在共享共用、开放运营及行业应用过程中,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系统,只有建立对数据质量的信任,才能放心地进行使用。所以数据治理和质量保障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中显得由为重要,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数据治理功能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元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管里等内容。

1.6.1.4 数据运营功能

数据运营功能聚焦对数据共享、开放、融合的提供,对提供服务授权、认证、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数据开放共享平台运行过程的全程监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数据运营功能主要包含服务管理、基于服务管理的数据开放、以及运行监控等内容。

1.6.1.5 数据应用功能

数据共享、开放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要创造价值,数据的价值主要通过应用进行体现。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数据应用主要是政务数据分析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发布三个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实时、批处理、交互分析,最终通过报表、仪表盘、API等形式展示结果。

1.6.2 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性能:(1)在100M 局域网环境下进行增、删、改业务(不含大对象数据类型)响应时间在 3 秒以内。(2)在100M 局域网环境下查询操作的响应时间要求在 3 秒以内。(3)系统支持同时在线数大于200,并发用户数大于50。

数据交换:(1)批量数据交换中,平均单条记录数据交换的时

间不大于20 毫秒。(2)非并发大批量数据交换(百万条)的时

间不大于5,000 秒。(3)批量数据交换中,平均单条记录入库的响

应时间不大于20ms。

数据查询:(1)查询基础数据(精确匹配)的响应时间不大于

3 秒。(2)查询单个数据主题(百万级)的响应时间不大于 3 秒。(3)目录检索的响应时间不大于 2 秒。(4)查询统计报表(非实时统计)的响应时间不大于 3 秒。

1.7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1.7.1 现状

政府数据碎片化严重。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快发展,政府各部门以及公共服务机构在履职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这些数

据分散在各个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历史惯性以及部门

间利益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一直处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状态,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电子政务

业务系统之间不相融通,造成了众多“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业务协同和规模效用,甚至连基本的部门间信息数据交换都难以实现,大

量的政府数据处于“休眠”状态,数据碎片化问题严重。

政府大数据开放困难。“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决策机制没有形成,政府部门使用大数据的动力不足;规范标准、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开放尺度等操作层面的

缺失,也成为阻碍数据共享开放的重要原因。

1.7.2 差距

顶层规划相对滞后。,**政务数据共享仍处在专家推动、企

业宣贯、技术主导的阶段,全面统筹、应用主导、资源整合、聚

合发展的局面仍未形成。大数据氛围不足,政府运用大数据对市

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主动性不够。

1.8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

府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网络化政府管理新模式的必然趋势。

建设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是简政放权的需要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推进治国方略的主要抓手和先手棋。但现

实中简政放权却遭遇各种难题,集中表现在简政未尽比如一些地方

要求出具的各种奇葩证明不断,再就是是放权不力,一些地方一些

部门迟迟不愿放权或不敢放权。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背后,固然有一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背景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对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精神,根据《XX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1.2 目的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我省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有关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是党政机关公共业务网络,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目前,XX省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运行良好,政务外网正在规划建设,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都要基于全省统一的政务网络资源,按需要分别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部署。 2、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政府数据中心为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计算机机房、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备份、公共地理信息和基础软件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同时利用XX省综合信息中心技术人才资源,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降低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3、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 目前,各政府部门分散建设,安全漏洞和隐患多,通过政府数据中心建设,

全省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高标准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电子政务安全,提高全省各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4、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 5、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贯彻国家、省和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 1.3 意义 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手段;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业务状况分析 2.1 现状分析 2.1.1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近几年,我省围绕全面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内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政务办公网络,实现了网上公文传递、处理。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成了政务公开信息传送系统,实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方案介绍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概述 1.1项目背景 1.2项目意义 2建设目标与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太原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一)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社会保障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二)建立全市自然人、法人、公共信息库等共享数据库,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保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建立数据交换共享和更新维护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基础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安全管理,方便业务部门开展工作;

(四)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规范,实现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规范建设和业务协同; (五)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数据服务支持,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 (六)根据统计数据标准汇集各业务部门的原始个案或统计数据,根据决策支持的需要,整理相关数据,并提供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七)为监督部门提供提供必要的数据通道,方便实现对业务部门以及业务对象的监管,逐步实现有效的业务监管支持; (八)为业务数据库的备份提供存储和备份手段支持,提高业务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3需求分析 3.1用户需求 从与数据中心交互的组织机构、人员方面进行说明。

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校园一卡通项目数据库安全系统 建设方案书

一、系统现状概述 校园一卡通在学校内也称为校园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工程是数字校园的标志性工程和前导性工程。校园卡是将广大师生员工与数字校园有机连接在一起的最有效的媒介,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校园卡是校园数字化的重要形象和重要标志之一。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架构在校园网上,以感应式射频IC卡为媒介,综合提供身份识别与电子支付服务功能的系统平台,以及其架构在此平台上的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 核心系统都运行在Oracle数据库之上,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性基础。Oracle数据库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数据库,作为校园一卡通的基础数据存储和运行平台,存储着核心数据资料和基本业务逻辑,其稳定性与否直接关系着校园一卡通的对外服务能力。 以下通过介绍数据各种主流数据保护和恢复的技术,根据业务系统的用户规模大小和用户的数据库维护能力以及项目投入成本,提出我们的建议解决方案。 1.1双机热备系统特点与优势 双机热备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讲,就是服务器高可用应用的另一种说法,英译为:high available,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热备是根据意译而来,同属于高可用范畴,而双机热备只限定了高可用中的两台服务器。热备软件是用来解决一种不可避免的计划和非计划系统宕机问题的软件解决方案,当然也有硬件的。是构筑高可有集群系统的基础软件,对于任何导致系统宕机或服务中断的故障,都会触发软件流程来进行错误判定、故障隔离、以及通地联机恢复来继续执

行被中断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只需要经受一定程度可接受的时延,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服务。 从狭义上讲,双机热备特指基于高可用系统中的两台服务器的热备(或高可用),因两机高可用在国内使用较多,故得名双机热备,双机高可用按工作中的切换方式分为:主-备方式(Active-Standby方式)和双主机方式(Active-Active方式),主-备方式即指的是一台服务器处于某种业务的激活状态(即Active状态),另一台服务器处于该业务的备用状态(即Standby状态)。而双主机方式即指两种不同业务分别在两台服务器上互为主备状态(即Active-Standby和Standby-Active状态)。 注:Active-Standby的状态指的是某种应用或业务的状态,并非指的是服务器状态。 组成双机热备的方案主要有两种方式: 1、基于共享存储(磁盘阵列)的方式: 共享存储方式主要通过磁盘阵列提供切换后,对数据完整性和连续性的保障。用户数据一般会放在磁盘阵列上,当主机宕机后,备机继续从磁盘阵列上取得原有数据。如下图所示。 这种方式因为使用一台存储设备,往往被业内人士称为磁盘单点故障。但一般来讲存储的安全性较高。所以如果忽略存储设备故障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也是业内采用最多的热备方式。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最新)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X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X-X年)的通知》(X 经信网办〔X〕227号)精神,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市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我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切实加强监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X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进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强化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主要任务 围绕全市“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政府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府审批、监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和农村信用体系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建设和初步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各类数据库相互联动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

(一)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 1.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自然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法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网上注册用户与服务对象信息相关联,实现网上办事一次登陆、全网通办。[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2.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建立完善数据标准,整合全市事项申办、受理、审批、办结等各办理过程情况数据,形成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记录事项办理全过程、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监管,推进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实现阳光政务。分析挖掘服务环节数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3.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加快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在线申请、在线受理、在线审批,以及省、市、县三级事项动态管理,实现与省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的对接,为相关业务全省通办、异地办理提供支撑。(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编办牵头负责) 4.政务电子证照库。落实《X省政务电子证照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全市政务电子证照系统,根据网上办事业务需求梳理证照应用目录,逐步汇聚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各类许可证、执照、许可证书、资格证、资质证、合格证书、批准文件、证明文件及其他行政许可

IBM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XX省电子政务系统 数据交换平台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2005.5

目录:

1 概述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是协作式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协作、政府与公众/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等)的核心基础服务模块,负责实现跨系统的数据交换、流程控制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服务。 数据交换平台的目的是实现每个合法用户将其所要传输的数据包安全可靠地传输到指定的地方。数据交换平台支持常见数据库类型、多种业务类型、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和网络特性,是各类应用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的公共渠道,是应用系统扩展的接口。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系统、应用程序以及不同时期和技术的体系结构。集成来自多个厂商跨不同平台的产品和应用系统,一直是企业IT部门的主要挑战。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以服务为导向、开放、松散耦合的总体目标架构,在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业务集成参考架构。 图IBM基于SOA的业务集成参考架构 SOA 的主要组件包括服务、动态发现和消息。 服务是能够通过网络访问的可调用例程。服务公开了一个接口契约,它定义了服务的行为以及接受和返回的消息。术语服务常与术语提供者互换使用,后者专门用于表示提供服务的实体。 接口通常在公共注册中心或者目录中发布,并在那里按照所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分类,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 方案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平台建设背景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

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数据的一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应用场景 场景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信息交换需求 实现各个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库层面的数据共享交换,各中心之间是双向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各数据节点的数据库是同构的数据库系统(即Oracle),数据的类型是基于数据库表格的规则数据,字段类型包含BLOB字段类型。目前各数据节点的数据结构(表)是相同的,主要是一表对一表的数据交换,数据抽取和过滤需求比较简单。目前数据共享交换是通过Oracle GoldenGate数据库同步工具来实现的。 用户具体需求包括: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设计

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2016-2017年) 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建设思路。 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以支撑全省“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为重点,率先构建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完善专题数据库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形成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为抓手,建立健全共享协同的数据库建设机制;以省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打造系统架构统一、省市分级建设管理、全省共建共享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政府智慧化服务水平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数据提供、维护、共享、使用追溯及监督评估等环节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库应用,提高行政效率。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完善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

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电子政务资源,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借助政务服务数据库开展行政业务应用,以应用促进共建共享,切实发挥政务数据价值。 ——统一架构、互联互通。结合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和各级政府及部门业务应用实际,建立兼容、开放、可扩展的政务服务大数据系统架构,支撑全省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系统应用,形成“上下左右”互通互联、共享共用的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应用环境。 ——急用先行、保障安全。立足我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应用需求,急用先行、由易到难,率先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专题数据库并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数据提供、汇集、共享和应用等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 (三)主要目标。 到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使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内容 围绕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完善人口、法人、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像,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像,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 数据的一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 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一、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是指结合政府各类决策支持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而构 建的共享数据库,它是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各类电子政务共享交换数据的有机管理,并为应用提供相应服务。 在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网上行政等发展阶段之后,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深化,单一的政府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的政务信息资源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委办局之间互联互通不足,业务协同困难,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问题的症结之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规范建设的政务信息共享库。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国家信息化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主要建设思路的导向正在逐渐形成。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不仅符合电子政务工程整体发展规律,抓住了当前政府最关键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为电子政务

工程的深化与开展,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而且对推动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升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不但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等公共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且各个业务部门对其他部门专题数据的需求也非常强烈。因此,要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下建立起信息资源基础库,建立起对这个基础库的管理、维护、更新和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数据库能够不断的扩展、完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鲜活性和准确性,为整个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共享库基础功能需求 1)对数据访问下载的支持 共享库系统要为政府用户及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访问和下载信息资源的支撑服务。政府终端用户和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目录系统授权验证,将数据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提交到共享库系统,共享库系统分析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查找、定位、获取、打包返回给服务调用方。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1.1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4) 1.1.1 项目建设目标 (4) 1.1.2 项目建设内容 (4) 1.2 编制依据 (5) 1.3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6) 1.3.1 社会问题分析 (6) 1.3.2 政务目标分析 (8) 1.4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11) 1.4.1 用户角色分析 (11) 1.4.2 业务功能分析 (12) 1.4.3 业务流程 (14) 1.4.4 业务量分析 (14) 1.5 信息量分析和预测 (15) 1.5.1 存储量分析 (15) 1.5.2 处理量分析 (19) 1.5.3 网络流量分析 (20) 1.6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20) 1.6.1 系统功能指标 (20) 1.6.2 系统性能指标 (22) 1.7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22) 1.7.1 现状 (22) 1.7.2 差距 (23) 1.8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第二章总体建设方案 (26) 2.1 建设原则 (26) 2.1.1 统一性原则 (26) 2.1.2 可靠性原则 (26) 2.1.3可伸缩和可扩展性原则 (26) 2.1.4 开放性原则 (27) 2.1.5 安全性原则 (27) 2.1.6 高效性原则 (27) 2.1.7 友好性原则 (27) 2.1.8 可管理易维护性 (28)

2.2 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28) 2.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29) 2.4 总体设计方案 (30) 2.4.1 基础设施层 (32) 2.4.2 信息资源层 (33) 2.4.3 应用支撑层 (34) 2.4.4 应用层 (34) 2.4.5 服务层 (34) 2.4.6 安全保障体系 (34) 2.4.7 标准规范体系 (35)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36) 3.1 标准规范建设 (36) 3.1.1 管理制度建设 (36) 3.1.2 标准规范建设 (40) 3.1.3 数据标准建设 (43) 3.1.4 标准规范索引 (46) 3.2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7) 3.2.1 信息资源规划 (47) 3.2.2 数据中心建设 (53) 3.3 门户系统建设 (69) 3.3.1 信息资源政务门户 (69) 3.3.2 信息资源开放门户 (73) 3.4 应用系统建设 (74) 3.4.1 数据汇聚平台 (74) 3.4.2 数据治理平台 (89) 3.4.3 数据运营平台 (102) 3.4.4 数据应用平台 (104) 3.5 四大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 (108) 3.5.1 人口库 (108) 3.5.2 法人库 (111) 3.5.3 经济库 (114) 3.5.4 地理库 (115) 3.6 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116) 3.6.1 统一用户管理 (116) 3.6.2 统一应用管理 (120) 3.6.3 统一服务管理 (121) 3.6.4 统一消息服务 (123) 3.6.5 统一日志服务 (124)

中国工作标准数据库建设方案

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数据库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数据库系统是基于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和方法,经数十载研究开发的,智能化提供工作事件化、项目与任务中系统的解决方案与数据库支持平台。旨在帮助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但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数据库系统现状是:体系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序的数据库管理平台,其形式表现为公司版、税务版、教育版;同时没有统一的检索、查询、增减、修改与更新功能,工作目录的系统性、科学性设置,数据的分类、编码、排序、集成与抽取功能没有系统性的开发,致使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比较繁琐、费时与效率低。 为了对中国标准研究院的数据库进行统一、高效的建设与管理,特此建立中国标准库管理系统,它所产生的意义是巨大的。因为在全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发展日趋完善与成熟,而在工作标准领域,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的、有效的标准体系,而中国标准研究院数据库建立与完善,将填补这一空白,势必也将对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工作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二、建设目标 1、建立统一的、科学的、有序的、层次分明与功能齐全的工作标准库管理支持平台; 2、建成两个数据库系统,它们分别是: 中国会计集团工作标准数据库; 网络版工作标准数据库(模式可参考中国知网,用户可通过网络进行查询、检索、下载等); 3、建成全国性的工作标准数据库系统,以便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三、过程安排 1、建立数据库模型和界面,分为内部版与网络版,由研究所协同软件研发部、网络部门完成,力求系统、全面、简洁、清晰,网络版同时具有商业化的赢利模式;内部版的功能主要如下:具有统一的检索、查询、增删、修改功能,形

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校园一卡通项目数据库安全系统 建设方案书 一、系统现状概述 校园一卡通在学校内也称为校园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工程是数字校园的标志性工程和前导性工程。校园卡是将广大师生员工与数字校园有机连接在一起的最有效的媒介,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校园卡是校园数字化的重要形象和重要标志之一。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架构在校园网上,以感应式射频IC卡为媒介,综合提供身份识别与电子支付服务功能的系统平台,以及其架构在此平台上的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 核心系统都运行在Oracle数据库之上,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性基础。Oracle数据库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数据库,作为校园一卡通的基础数据存储和运行平台,存储着核心数据资料和基本业务逻辑,其稳定性与否直接关系着校园一卡通的对外服务能力。 以下通过介绍数据各种主流数据保护和恢复的技术,根据业务系统的用户规模大小和用户的数据库维护能力以及项目投入成本,提出我们的建议解决方案。 1.1 双机热备系统特点与优势 双机热备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讲,就是服务器高可用应用的另一种说法,英译为:high available,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热备是根据意译而来,同属于高可用范畴,而双机热备只限定了高可用中的两台服务器。热备软件是用来解决一种不可避免的计划和非计划系统宕机问题的软件解决方案,当然也有硬件的。是构筑高可有集群系统的基础软件,对于任何导致系统宕机或服务中断的故障,都会触发软件流程来进行错误判定、故障隔离、以及通地联机恢复来继续执行被中断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只需要经受一定程度可接受的时延,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服务。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经历了 ISP/ICP飞速发展,。COM公司的风靡后,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一一互联网数据中心 (Internet Data Center,缩写为IDC)正悄然兴起。它在国外吸引着像AT&T AO-、IBM、Exodus、UUNET等大公司的巨资投入;国内不但四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吉通开始做跑马圈地,一些专业服务商如清华万博、首都在线和世纪互联等,也参与了角逐。 IDC( Internet Data Center ) - Internet 数据中心,它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 Internet 的结合,它除了具有传统的数据中心所具有的特点外,如数据集中、主机运行可靠等,还应 具有访问方式的变化、要做到7x24服务、反应速度快等。IDC是一个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 基地,它应具有非常好的机房环境、安全保证、网络带宽、主机的数量和主机的性能、大的存储数据空间、软件环境以及优秀的服务性能。 IDC作为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可以为企业和各类网站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甚至ASR EC等业务。简单地理解,IDC是对入驻(Hosting) 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 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形象地说, IDC 是个高品质机房,在其建设方面,对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IDC的建设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网络建设 IDC 主要是靠其有一个高性能的网络为其客户提供服务,这个高性能的网络包括其 - AN、 WAh和与In ternet 接入等方面。 IDC 的网络建设主要有: - IDC 的- AN 的建设,包括其 - AN 的基础结构, - AN 的层次, - AN 的性能。 -IDC的WAN勺建设,即IDC的各分支机构之间相互连接的广域网的建设等。 -IDC的用户接入系统建设,即如何保证IDC的用户以安全、可靠的方式把数据传到 IDC 的数据中心,或对存放在IDC的用户自己的设备进行维护,这需要IDC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接 入方式,如拨号接入、专线接入及VPN等。 - IDC 与 Internet 互联的建设。 -IDC的网络管理建设,由于 IDC的网络结构相当庞大而且复杂,要保证其网络不间断对外服务,而且高性能,必须有一高性能的网络管理系统。 服务器建设 IDC的服务器建设可分为多个方面,总体上分为基础服务系统服务器和应用服务系统服务器,主要有: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平台建设背景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实现数据的一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1.2 应用场景 场景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信息交换需求 实现各个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库层面的数据共享交换,各中心之间是双向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各数据节点的数据库是同构的数据库系统(即Oracle),数据的类型是基于数据库表格的规则数据,字段类型包含BLOB字段类型。目前各数据节点的数据结构(表)是相同的,主要是一表对一表的数据交换,数据抽取和过滤需求比较简单。目前数据共享交换是通过Oracle GoldenGate数据库同步工具来实现的。 用户具体需求包括: 1)可视化的交换节点配置管理,包括:动态添加数据交换节点、配置交换节点间的表的同步映射关系、配置表的同步规则、过滤条件

浅谈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现状及建议

浅谈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化简政放权,打造阳光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模式优化升级,政务服务由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拓展和延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政务服务新格局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服务型政府改革和创新的必然选择。但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依据不充分、体制不完善、数据共享难、业务不协同、网上政务水平低等问题,本文将从机制体制、数据共享、平台扩展等方面分析诱因,合理建议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对策,为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支撑。 关键词:大数据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孤岛 1.引言 国家提出了要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落向实处,在技术层面首要解决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问题,要求打破信息孤岛,消除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横向纵向互联互通和跨部门、跨行业间业务协同。本文将从机制体制、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平台建设需求等方面分析诱因,合理建议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对策,为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支撑。

2.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意义及现状分析 2.1大数据概述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人们对数字产业的不断需求,大数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数据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当前,各类文献研究资料尚未对大数据给出一个科学严谨、明确标准的定义。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复杂、内容变化快的特征,是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是在对海量庞杂普通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合,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实现“大知识”、“大科技”和“大发展”。 2.2建设政务大数据共享平台的意义 全世界很多国家已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中央政府也多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2016年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中国政府未来五年的工作方向之一。把大数据应用到政务服务工作中,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效能,打造便民利民的阳光政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努力去探求一下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2.1建设政务大数据是简政放权的需要 简政放权也需要政务大数据建设的配合和助推。政务大数据平台纵向横向联通各部门、各行业信息系统,很多部门采集的基础数据可共享共用、重复使用,有效避免一些繁杂的证明和奇葩证明的出现,如:各行业部门数据平台与公安的户籍系统联通了,要求出据“你妈是你妈”特殊证明自然也就不存在。总归,信息互通了,放权的责任问题解决了,领导心里更有底气,才敢真正放下手中权力。

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初稿)

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初稿) 2018年7月

一、建设背景 因系统开发设计需独立存放的特性、数据库版本的区别,以及相关硬件环境的限制,实验室各系统数据库基本上都独立部署在各地区服务器上。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需要统计所有实验室数据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以及随便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转变,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的业务需求分散式的数据库建设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今后的业务需求。 二、建设目标 根据目前业务需求,数据平台服务对象包含公司各级领导、销售人员、财务人员、医院客户等等,主要功能包括各地区销售数据、财务账单、检验报告单以及后续检验大数据分析。建立规范化数据共享体系,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 三、建设方案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建设目标的可行性,同时保证产品的迭代性,我们初步定制如下建设方案。 1、系统建设框架 底层数据源考虑到来源为各地区实验室系统(包含:LIS、特检系统、微生物系统)目前各地区统一使用的是公司提供的系统,版本一致,后续也要考虑到可能会使用其他公司以及其他版本的系统,同时后续业务发展也需考虑可能抽取医院数据。 数据处理层采用第三方数据抽取工具或者开发CS架构的数据抽取程序,可安装在各实验室服务器上采用定时抽取机制并且同步修改被抽取数据状态。 数据层中存储的文件有数据库文件、图片文件,前期使用一台服务器进行存储,后续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可将数据存储库、数据源处理库、文件报告进行独立开来,以便更加高效的使用服务器资源。 服务层采用web server接口方案,作用于数据调用展示接口。包含系统登录服务、获取检验数据服务、财务计费服务、销售数据统计服务等。 展示层采用PC端+移动端的展现方式,PC端使用BS架构,只作用于数据展示,不做具体操作。

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初稿

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初稿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初稿) 2018年7月 一、建设背景 因系统开发设计需独立存放的特性、数据库版本的区别,以及相关硬件环境的限制,实验室各系统数据库基本上都独立部署在各地区服务器上。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需要统计所有实验室数据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以及随便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转变,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的业务需求分散式的数据库建设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今后的业务需求。 二、建设目标 根据目前业务需求,数据平台服务对象包含公司各级领导、销售人员、财务人员、医院客户等等,主要功能包括各地区销售数据、财务账单、检验报告单以及后续检验大数据分析。建立规范化数据共享体系,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 三、建设方案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建设目标的可行性,同时保证产品的迭代性,我们初步定制如下建设方案。 1、系统建设框架 底层数据源考虑到来源为各地区实验室系统(包含:LIS、特检系统、微生物系统)目前各地区统一使用的是公司提供的系统,版本一致,后续也要考虑到可

能会使用其他公司以及其他版本的系统,同时后续业务发展也需考虑可能抽取医院数据。 数据处理层采用第三方数据抽取工具或者开发CS架构的数据抽取程序,可安装在各实验室服务器上采用定时抽取机制并且同步修改被抽取数据状态。 数据层中存储的文件有数据库文件、图片文件,前期使用一台服务器进行存储,后续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可将数据存储库、数据源处理库、文件报告进行独立开来,以便更加高效的使用服务器资源。 服务层采用web server接口方案,作用于数据调用展示接口。包含系统登录服务、获取检验数据服务、财务计费服务、销售数据统计服务等。 展示层采用PC端+移动端的展现方式,PC端使用BS架构,只作用于数据展示,不做具体操作。 2、数据抽取方案 使用古珀现有数据抽取平台获取数据 3、平台用户框架 数据平台采用独立的用户存储表,来源主要有两块:a.抽取LIS系统中维护的用户、客户关系表,存储到平台后添加区域表关联,用户菜单权限再单独授予。 b.开发后台维护平台,支持添加用户,关联区域表、所拥有客户表,并支持授予菜单权限。 4、功能模块 a.检验报告单功能,支持打印普检、微生物、病理、特检以及第三方图文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