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

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

学生工作107

【摘要】当前,大学生在师生交往、参与班级和校园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团队精神的

缺失。造成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的主要原因有: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大学生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上的

偏差,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社会不良影响的冲击等。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必须在人文精神的引

领下,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班级建设,发展学生社团等途径具体实施。

【关键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18(2006)05—0107—03

【作者简介】方正泉,江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党总支书记、讲师。江苏无锡21412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加快发展,当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期望大学毕业生具有团队精神。微软公司前副总裁李开复博士所提出的招聘人才的三大素质中就包括团队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和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其中的“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但是,我们在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过程中却常常得到这样的反馈信息: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合格的,但是在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却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这一问题的出现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为了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我们需要研究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时代内涵,并且对现行的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和重新设计。

一、“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基本内涵

“团队”和“团队精神”是众人都在使用的概念,但其涵义却不甚明晰。综合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本文使用的“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对组织感到满意与认同,自觉地以组织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有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因此,团队精神是团队的灵魂。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

首先,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为团队的成功而喜悦,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返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宁愿牺牲私利。

其次,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视作“一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荣辱与共: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在发生冲突时,求同存异;三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相互深信不疑;四是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心。

再次,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争取

 万

方数据

万方数据

108江苏高教2006年簪5期

对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团队成员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体状况如何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在充yj,-肯定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较差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表现出合作、团结不够,纪律观念不强。相反,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问题却比较突出,如看问题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在处理事情时,对自己有利的就做,对自己无利的就不做,利大就做,利小就不做。不少学生往往不能从大局出发,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造成了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二)不少学生不愿意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和交往

有的同学把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与竞争原则泛化拓展到日常生活领域。在人际交往与合作中,也以此为原则,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轻义重利;或者以经济状况的贫富为标准,富则相交,贫则相离,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过于疏远,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

(三)不少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开展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主动参加活动,是能从中得到锻炼且有所收获的。但是,从现在的团、学干部的体会来看,很多团、学干部普遍感到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远不如以前顺利,这其中除了社会的和工作方法的原因之外,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国内外时事和校内外大事的关注不够,校院(系)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社团活动的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等等,程度不同地反映出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动参与意识不够。

(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个人发展轻社会合作的倾向

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喜欢我行我素,习惯于自己奋斗,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他们往往缺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缺乏应有的负责态度。

三、影响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因素分析

(一)重智育轻德育的结果

由于大学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大学教育者和学生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212作。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教育者为了培养更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不太关注合作、奉献等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关注掌握那些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比如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等。并且,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后的事情。大众传媒不断渲染着、传递着通过激烈竞争而成为精英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成者为王”的故事,大学生们成天生活在这样的信息之中,自然就很难坦然地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观了。

(二)大学生自身对竞争与合作关系认识的偏差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是相互作用的两种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学习上、生活上充满了竞争,在能力培养和就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中的双赢。

(三)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关于独生子女现象,早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用所谓的“四二一综合症”,所谓的“小皇帝”之类的话语,来形容独生子女现象,表达人们对计划生育制度下的独生子女现象的某种忧虑。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为有意义。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学生工作109

位,往往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四)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

我国社会正处于新J日两种经济体制的更迭时期,人们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往往使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问题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大学生将同伴单纯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就必然会阻碍与别人正常的交往。

四、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的具体途径

集体主义是大学生团队精神素质的价值底蕴。通过团队精神的培育,可以产生出关心集体利益的效果,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殊途同归地实现集体主义教育的效果。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大学教育应倡导宽容的人文精神。团队精神素质只有在宽容的人文精神的土壤中才能得以发展。随着经济、科技、信息网络的全球化、一体化,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差异和冲突必然进一步加剧。要缓解这些冲突和对峙,取得“双赢”,就必须学会对话,学会在两极中寻找平衡和张力,学会在共同的价值底线上的相互宽容。

(一)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大学生团队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团队的出现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发展一些大学生团队,通过规划来体现教育的目的与计划性,如可以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文化素质学分制”的实践活动,设定、扶持、发展一批大学生社团,以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及其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

大学校园中,一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三)用合作的目标引领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入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道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四)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性强,其内容的设定,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确定的。因此,在课改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课改内容及时反映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增添新的章节,如可把现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章节扩展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的培育”,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教育培育大学生团队精神。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如知名教授、航天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等,以他们成功的事例以及真人真事启迪大学生的思维,为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大学生培育团队精神的自觉性。

总之,无论是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还是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以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都应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领会、理解相互尊重、爱护、支持、学会宽容、学会妥协、学会“双赢”等团队精神的素质内涵。

【参考文献】

[1儿美]安尼玛丽?卡拉西洛(于军,等译).团队建设[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2]贾砚林,等.团队精神[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3]徐俊华.简论职业教育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03,(7).

[4]刘芳,等.团队构建与团队精神训练[J].领导科学,2006。

(2).

(责任编辑邱梅生)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

作者:方正泉, Fang Zhengquan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江苏无锡,214122

刊名:

江苏高教

英文刊名: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年,卷(期):2006(5)

被引用次数:45次

参考文献(4条)

1.安尼玛丽·卡拉西洛;于军团队建设 2002

2.贾砚林团队精神 1999

3.徐俊华简论职业教育中团队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教育发展研究 2003(7)

4.刘芳,吴斌,白延强团队构建与团队精神训练[期刊论文]-领导科学 2006(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魏萍.Wei Ping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

2.任晓晴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思考[期刊论文]-世纪桥2008(14)

3.甘玲.李宇.丁晓娟.张春如何强化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25)

4.创新与团队精神——企业用人新趋向对大学德育的考量[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9(11)

5.吴芸浅谈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9)

6.任小晴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7.李朝晖大学生合作意识的缺失与培养[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2007(18)

8.孙强.SUN Qiang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思考[期刊论文]-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4)

9.颜志森科技期刊页眉探析[期刊论文]-编辑学报2004,16(1)

10.陈雯对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若干思考[期刊论文]-前沿2007(10)

引证文献(40条)

1.阮芳芳关于大学生志愿精神的调查研究--以温州某独立院校为例[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14(17)

2.刘淑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期刊论文]-改革与开放 2014(16)

3.袁赣涛高中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之研究[期刊论文]-运动 2013(20)

4.金一男,丁利和浅析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当代体育科技 2013(21)

5.纪东海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华为团队精神为借鉴的实践[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06)

6.刘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培养初探[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

7.秦洁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方法[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10(19)

8.姚雷平培养团队精神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10(01)

9.孙劲松对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轻工教育 2008(04)

10.史瑞琼,郭虎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功能[期刊论文]-素质教育论坛 2008(06)

11.赵菁晶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7(50)

12.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7(08)

13.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14.梁潘基于市场需求的专科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期刊论文]-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15.曹祥龙体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研究[期刊论文]-飞(素质教育版) 2014(04)

16.任晓宏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期刊论文]-东方青年·教师 2013(07)

17.江东鹏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期刊论文]-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27)

18.钟亚娟,张蔚,梁华,申复进,张文婷,李兰玉,郭婉茹探讨医学教育中研究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西北医学教育 2011(04)

19.丁萍芳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及其培养途径[期刊论文]-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05)

20.洪春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成才之路 2010(34)

21.孙秀论大学生专题研讨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 2009(16)

22.宋文成浅谈学分制下寝室团队精神建设[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01)

23.赵飞论在体育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7(04)

24.顾美芹体育与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2)

25.李智鹏篮球运动团队精神培养探析[期刊论文]-运动精品(学术版) 2013(03)

26.周德军,时靖通识教育视野下高校大学生团队的意识培养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商情 2013(08)

27.李燕妮论高中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丝绸之路 2012(06)

28.王春红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和谐大学生的塑造[期刊论文]-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9.王敏,屈名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2008(12)

30.刘东明交响乐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31.易亮,曲敏,黄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行为训练法[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12(13)

32.边洪强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中的公平问题探析[期刊论文]-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33.李金钟,杨团结浅析体育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期刊论文]-才智 2012(07)

34.吴起华,潘剑锋,周平尚,丁毅创业教育在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实践[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05)

35.胡元林论青年学生的现代能力及其构建[期刊论文]-理论导刊 2010(10)

36.姜健高校足球课教学手段强化团队精神的理论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06)

37.朱翠林,张保军,冯炜,海江波提高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探讨[期刊论文]-陕西教育(高教)

2009(10)

38.胡元林张伯苓的现代能力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蕴[学位论文]硕士 2009

39.周静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团队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

40.任治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的建构——以商科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10

引用本文格式:方正泉.Fang Zhengquan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期刊论文]-江苏高教 200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