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我素养培训方法(历史学习基本方法)

自我素养培训方法(历史学习基本方法)

自我素养培训方法(历史学习基本方法)

历史学习基本方法

1. 历史学习先把历史书图表展开,看一下我们这个民族是从哪里来的。从最远古的西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是怎么过来的。

2. 把目录看一遍,学会把目录装在脑海中。把目录在脑海中形成纵深的立体感!要把框架镶在脑海中。

3. 把每一章看成一篇文章,把文章看成一个整体,从头到尾看上5遍以上。然后闭上眼睛问自己:这一章到底反映了几个核心事情?有几个关键人物?那些关键人物在这个事中起了什么作用?

4. 融合历史年代:先划分历史时间、年代的大块。有什么标志性人物出现、历史大事件,把历史划分成几个重要的历史大块。把事件、人物、事件(年代)连在一起,唐朝初年有几位皇帝,有几股政治力量,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是什么状态,你才能记住。

5. 整体回顾:一本书多少章、讲的是哪一段历史(如:上古——到西周),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能播放出来,那些具体的年代、数量、人名在考试前再去给他整准,做到心中有数。

孔鹤翔理

历史学学科性质问题论略

历史学学科性质问题论略.txt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人生三难题:思,相思,单相思。本文由小时只了了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历史学学科性质问题论略 徐兆仁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北京 100872) [摘要] 对于历史学学科性质问题的认识, 中外学者观点各异. 这些看法可以最终划分为两类, 即历史学学科属性的科学说与非科学说.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唯物史观以来,历史学的研究就开始在科学的轨道上不断进步.但是,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革命的,批判的,发展的;同时也不能误解和歪曲这个理论.加大对于唯物史观研究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正是对历史学学科性质"非科学说"的有力回应. [关键词] 历史学;学科性质;科学说;非科学说 [中图分类号] D641;K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5)05-0007-07 历史学学科性质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 这个问题是研究者们基于把握历史知识的特性, 规范历史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判断历史研究的可信性和真实度等思考而提出来的. 历史学学科性质问题无疑是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成为推动历史学学术观点创新, 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的关键所在. 一切科学,包括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第二种是指研究社会现象的诸学科,即社会科学,泛指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研究各种社会历史现象的诸学科. 在这种用法中,有时包括了哲学在内,有时则不包括哲学.第三种即通常意义上使用的, 专指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的历史学. 断定历史学是科学的根据有二: 其一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 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 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 其二是它所承担的任务. 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是一种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认识活动. 根据上述两条, 历史学就具有了一般科学所具有的科学性. "科学"说还包括以下几种不同的界定: 第一,一般"科学" 说.史学是一门反思的科学, 是对各种具体历史研究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 2005 年第 5 期(总第 77 期) 7 一,关于历史学学科性质的主要观点 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中外学者观点各异,流派纷呈;有些观点甚至长期对峙,难以统一.现择要撷取影响广泛的几种成说,以便论述: 1. "科学"说唯物史观认为, 历史是过去在客观上存在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 是在历史研究者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 历史学的使命就在于科学地揭示客观存在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 "历史科学"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是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提出的科学概念, 泛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第二,特殊"科学"说.史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 综合性, 整体性和真实性等显著且重要特征的具体的和实证的科学. 第三, "整合学"说.史学是一门以科学性为基础的内在地融合了实证性,抽象性,价值性,艺术性的整合学. "非科学"说 2. 科学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得到基本材料,然后进行归纳,判断,推理得出假设,再重新回到实际中反复检验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是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尤其是不可能检验的.在历史中材料也并不

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今天做简历了,有个自我评价一栏,不太好写,本想删掉不写,可左思右想,还是不甘心.....如何做好自我评价...... "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不约而同的这样问自己,但这个问题却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在每个人的观念中都有一个现实自我和一个理想的自我。了解现实自我并接受和悦纳它,就会认可自己、心理健康,但如果不了解现实自我,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出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和排斥,产生心理障碍。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评价自己呢?以下五点!!! 一、以人为镜 他人就像一面镜子,您可以通过与同伴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来了解自己,这种比较虽常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评价自己的常用方法。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来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 二、兼听则明 他人的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评价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相差过大,则表明自我评价上有偏差,需要调整。但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应以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而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的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整。 三、身体力行

如果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才能,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自己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当您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时,不要为自己身上的缺点而苦恼。只有先接纳了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改正它,只有先悦纳自我,您才能更加完善和发展。 自我评价简历中常见用语 1、拥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具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能力,为人正直、能吃苦耐劳、爱好广泛,有极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四年的大学半军管生活造就了我——钢铁航海人!我愿用自己的双手与您共同打造.....美好的未来。 2、本人积极向上,学习刻苦努力,团结同学,热爱集体活动。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荣辱观。 3、热爱集体,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性格开朗,乐观.并有处理突发事件之能力. 通过对贵公司的了解,感觉贵公司实乃我理想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并发挥自己所学的理想场所.在此,我诚挚的请求加入贵公司,希望贵公司能给我机会,我会尽自己所能为公司服务.最后,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4、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很希望能成为

浅论维柯的历史科学观

浅论维柯的历史科学观

浅谈维柯的历史科学观 把维柯的历史哲学看作人类历史意识臻欲成熟的一个标志,无论就历史本体为对象的思辩历史哲学而言,或是对作为本世纪历史思想新特征的分析历史哲学来说都是适宜的。在维柯学说中真正触动20世纪历史思想的是他对历史学本质的理解和其独特的方法论。 一 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历史学不仅不被视为一门科学,而且恰恰是于科学对立的;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与笛卡儿历史怀疑主义的严峻挑战,都刺激了历史学家对传统史学进行改造。维柯的学说活动与17世纪揭示历史规律创建科学历史学的尝试进紧密相连。维柯承认“科学所要研究的是普遍和永恒的东西。”①1问题不在于论证历史学不是一门科学,而在于它能否被改造成为一门科学。维柯从知识真理判断依据方面入手,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是在同司哥特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维柯提出了一个新的真理标准—创造标准,即真理与被创造的事物是同一的可以互相转换。判断我们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质,就看我们能否创造出该事物。维柯认识到既然人可以认识自己创造的世界,那么只要我们把历史的主题和对象从个别事件及人物扩大到人类历史的整体,扩大到作为人类创造物的各种制度,从个人心理扩大到群体心理,人类就可以以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观察者去认识历史了。 种对历史题材的近代意义上的理解有助于维柯发现历史的普遍性质,而这种普遍性质正是他的新科学赖以建立的基石。维柯认为各民族都有独立的文明起源。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是为更加基本的人的本性的一致性所决定的。既然存在这种人的本性的一致性,人的行为动机就不可能完全受偶然性支配,人类社会的变化也不可能是完全随意和变化无常的。通过对人的共同意识和共同本性的揭示,维柯发现了由此生发出来的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这就是隐藏在公开事件下面的一部“理想的永恒的历史”,一个世界各民族都必须经历的共同历程。由于认识到历史这种普遍和永恒的性质,维柯改变了自己早期的看法。②2所以在《新科学》中,他几乎完全修改了早期作品中的知识等级制度,将历史学赋予了崇高的地位,从而达到了他的历史学科学改造的目标。 1维柯:《新科学》第三版,第163节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2维柯:《新科学研究》第7页剑桥大学出版社1975年

2017年公需科目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017 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考试题
说明:
?
回答正确的题目显示为“蓝色”,错误显示为“红色”。
?
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紫色”标识的选项为标准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
1.所有的科学观点都是基于实验和观察的结果,而不是任凭人或者神“悟”出 的结果。( )
正确
错误
2.虽然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但人是一般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计入专业 技术人员中。( )
正确
错误
3.科学世界观认为,科学虽然总在变化,但科学知识的主题是非常稳定的。( ) 正确
错误
4.科学假设就是“拍脑袋”,不需要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正确
错误
5.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一种 审美趣味,情感和人生的追求。( )
正确
错误
6.人影艺术就是人在配合灯光的情况下,利用光与影的特殊效果,形成或大或 小的各种不同造型的图案。( )

正确 错误
7.鉴定古陶瓷的四个基本要求或基本任务,即辨真伪,断时代、定窑口、评价 值。( )
正确 错误
8.《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 正确 错误
9.《道德经》就是《老子》。( ) 正确 错误
10.从精神层面上看,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 ) 正确 错误
11.男士穿西装但没系领带的情况下,其衬衣的第一颗纽扣要松开。 ( ) 正确 错误
12.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 正确 错误
13.孔子反对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主张兴教化,主张“为政以德”,力图发挥 道德的作用来缓和各种社会矛盾。( )
正确

【精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生着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作为一门科学性的理论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透彻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些都将让我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去提高自身的能力,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深层次地认识了哲学,对真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如何来确定所谓的正确认识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说到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它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不把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不能简单地认为“有用就是真理”。比如,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思想上善于辨证思维,这些都证明儒家思想的先进性,是值得推崇的思想。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不重视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不重视逻辑,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强调个人服从群体,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儒家思想在当时很实用,但它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正确的,也就不是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虽然在很多时候每个人关于同一客体都表明了不同的观点,但这并不能说明每个人都拥有真理,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表现

自我评价的方法

自我评价的方法 自我评价的方法(精选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自我评价了,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那么自我评价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我评价的方法(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我评价的方法1 一、以人为镜 他人就像一面镜子,您可以通过与同伴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来了解自己,这种比较虽常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评价自己的常用方法。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来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 二、兼听则明 他人的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评价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相差过大,则表明自我评价上有偏差,需要调整。但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应以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而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的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整。

三、身体力行 如果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才能,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自己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当您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时,不要为自己身上的缺点而苦恼。只有先接纳了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改正它,只有先悦纳自我,您才能更加完善和发展。 自我评价---简历中常见用语 1、拥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具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能力,为人正直、能吃苦耐劳、爱好广泛,有极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四年的大学半军管生活造就了我——钢铁航海人!我愿用自己的双手与您共同打造.....美好的未来。 2、本人积极向上,学习刻苦努力,团结同学,热爱集体活动。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荣辱观。 3、热爱集体,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性格开朗,乐观.并有处理突发事件之能力. 通过对贵公司的了解,感觉贵公司实乃我理想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并发挥自己所学的理想场所.在此,我诚挚的请求加入贵公司,希望贵公司能给我机会,我会尽自己所能为公司服务.最后,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史学概论310页第九章,历史的可知性和历史学的科学性

我们在第一编和第二编探讨了历史学的本体论和从本体论-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方法论。这些都是历史研究者对历史本身和历史研究方法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不对呢?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呢?历史学是否能够成为揭示客观真理的科学呢?这些问题要通过史学认识论来回答。 什么是史学认识论呢?我们在绪论第四节说到,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这是一个简单概括的说法。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史学认识论是人们对于历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的反思,或者说,是人们对历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的认识。 第九章作为第三编历史学的认识论的第一章,我们将主要探讨人们能不能认识历史的真相?历史学能不能成为揭示客观真理的科学?或者说,怎样才能使历史学成为揭示客观真理的科学? 由于历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以往发生过的人物、事件和过程,它们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重现。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们发生时的真实面貌,只能根据它们遗留下的各种遗物、遗迹去认识,而且由于每个历史认识者的立场和思想观点不同,即使根据同样的历史资料去认识同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也常常会得出不同的认识。所以,人们对于历史的本来面目或者其客观的真实面貌是否能够探测到,甚至它们本身是否存在,往往发生怀疑,由历史真相是否能够被认识的问题,还进而产生了历史学是否能够或应该成为揭示客观真理的科学的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但是都不能令人信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提供了科学的答案。第九章主要就探讨这些问题。 历史客观主义,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除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有的还主张史学即史料学。兰克和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史学认识论的突出代表。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认为,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的。 第一节,历史真相的可知性 一、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偏颇 1.历史客观主义,19世纪的西方史学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兰克学派,它在史学认识论上倡导历史客观主义,承认客观上存在着真实的历史,而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写历史;认为历史学家只要保持一种超然物外、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研究历史时排除自我的好恶情感,不要让自己的政治或宗教观点影响自己对史料的选择和解释,保持不偏不倚的纯客观态度把史料考证和解读清楚,就能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主张写历史要公正客观,要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写历史,这本是正确的。但宣称历史研究中能够排除自我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持所谓不偏不倚的纯客观态度,这便流于虚伪,因为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实际上,兰克本人及其学派的史学研究实践本身,就证明了这种主张的虚伪性。他的史学著作宣扬神秘主义的宿命论,认为整个历史都是上帝的神意的体现,他还支持普鲁士王室统一德国,反对革命。兰克及其学派的史学著述由于充满政治偏见受到不少西方史学家的严厉批评。伊格尔斯也指出:在离开学派的史学著述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精英人物身上。贵族式的偏见支配着历史研究。大众的历史,日常生活史和人民文化史都没有历史价值。兰克一再声称,研究历史不能带有任何先入之见,也不能带有任何借鉴往史、教育当代的现实目的;不能按照自己的好恶对历史人物加以褒贬,只能让史料说话,做客观叙述,如实直书。可能他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这方面的主观愿望。然而,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 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陈国强 老师们: 首先利用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在羊年喜气洋洋、得意洋洋、神采飞扬、更阳光灿烂! 今天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去年12月下旬在南京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后的学习心得体会,同时把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动向信息与大家分享。因为时间有限,有的内容无法阐开,我讲的内容,不是教大家什么,而是引发更多人的更多思考。希望大家针对今天我和唐健的内容,在市小学科学群中再做集体的讨论,甚至争议。 去年12月20日-25日,有幸作为江苏代表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2014年全国小学科学(苏教版)“教学设计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小学科学课标组组长郝京华教授、台湾屏东大学王静如教授、小学科学教材主编、特级教师路培琦,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组全体成员都来了。来自全国30个省的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共106人作为学员全程参与了学习研讨。 “高级研修班”将通过三年全面系统地对科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分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三个阶段,以帮助教师扎实走好科学课教学的每一步。今年围绕第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举办了“教学设计高级研修班”。一周的学习,郝教授、王教授作了报告,全体学员随机分组,开展教学设计、小组讨论;穿插一天的课堂观摩,专家评点,现场互动;对设计优秀的案例进行大组交流、大会交流,完成研修的学员都获得了由教育部课程改革南师大研究中心与台湾屏东大学科普传播系共同签发的结业证书,大会上还对20名教学设计优胜者颁发了奖品。 2016年11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与高中课程标准同时发布。2017年起,全面启用新的苏教版科学教材。 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学业评价三个方面。围绕的核心就是学科素养。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教?教知识?是的,科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载体;教技能?对的,动手做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培养科学素养?完全正确,教是为了育人,科学课一定要体现育人的价值。 老版本的课标强调“探究”,新课标更强调“素养”。那么,什么是素养呢?素养的内涵有哪些?什么是学科素养?科学学科素养有哪些?这些素养中哪些是核心素养?我们先来讨论第一组关键词: 关键词1:素养、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1:什么是“素养”?(全部的教育影响都忘了以后,在一个人身上剩下的东西) 一个人的素养包含哪些内容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个学会”: “四个学会”的涵义 (一)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知”在这里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是指广义上的“认识”,“求知”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 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本身,即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知识、技能),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包括演绎、归纳、分析、组织知识的思维工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运用技术的能力),同时学会掌握应用知识于有意义的实践的手段(探究能力)。现在学习的很多书本知识,有一部分将在未来迅速变化的社会中逐步过时,而将来迫切需要的很多知识又无法在今天预见,更不可能在有限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完全学到。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会求知的方法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我到南京做过2个半小时的一次讲座《为思考而教》,就是侧重在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提升学生

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

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从而出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 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 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 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就像用分数来比较知识能力一样,青少年可以通过处世方法、感情方式等方面与同伴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虽然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认识自己的常用方法。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和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当然他人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认识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有较大的相似性,则表明你的自我认识能力较好、较成熟,如果客观评价与你自己的评价相差过大,则表明你在自我认知上有偏差,需要调整。 此外,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个人性格或能力上的特点。因此,青少年还可以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你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性格、才能和优势,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

从历史学的角度谈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从历史学的角度谈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摘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揭示了隐藏在社会科学活动中的表征人类科学的最基本特性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实现机制。运用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合理的科学思维,可以提高创造力。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在其研究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研究成果。此外,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论;历史学 社会科学在20 世纪获得迅速发展,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深刻影响,显示了它的科学价值,但是,从20 世纪70 年代起,以社会学为肇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场域内,出现了一场有关社会科学危机的大讨论,关于这场危机的探讨和争论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到目前为止,这场持续数年的讨论虽然尚未能得出结论,却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其中大多涉及到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其实关于历史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在世界范围内曾有过很长时间的大争论,即使在当今世界还是持有多种观点,有人认为是种科学,有人历史学是门艺术。“我国史学界自确立马克思主义史学统治地位后,从未有人怀疑过历史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历史科学是同义语”①。因而我打算从历史科学性的角度谈谈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须弄清楚它的含义。深层次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才能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它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意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三要素: (一)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指唯物辩证法中所讲的矛盾。矛盾的对立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关系是指矛盾的斗争性。“像人民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生物界中的生存竞争,社会领域的阶级斗争,无机界的排斥,思想理论领域不同意见的争论等等,这些自然社会、以及思维范围内相互排斥的趋向,所有的相互否定,都是矛盾斗争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②。 在历史学研究过程中,几个主要的研究课题就是围绕矛盾分析法展开,具体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展开的。所以研究历史问题,必须利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及现象,正确对待社会矛盾,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统筹兼顾,一分为二,把握实质,抓住主流,把握大方向,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基础,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以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形式存在的。他认为物质总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次上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提出了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以实践为基 ①朱卫斌.历史学:科学还是艺术?[J].中山大学学报.1995(4) ②王广科.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J].政法论坛.145-146

科学史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史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徐卉浙江师范大学生物学科教学专业金华321000 摘要:文章将科学史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向按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叙述。科学史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能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史教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国的唐太宗说“以史为鉴”。讲述、分析人类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奥秘过程的科学史在基础教育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运用新课程科学教育的三个维度,从三个层面展开叙述。 一、知识方面 科学史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理解知识的本质,帮助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新课教学时用科学史导入新课是最直接的应用。这种应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富有趣味、富有人文气息的科学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乐于主动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大气压的学习,先介绍1965年马德堡市市长盖利克是如何进行这个实验,需要十几匹烈马才能将两个半球分开的事实折服了包括皇帝和国会议员在内的观众。接着再做这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时学生的兴趣与投入就会与直接做这个实验有明显的不同。 但在知识层面上的应用不仅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很多迷思与科学史是相平行的,也就是说学生在理解概念时所犯的错误,与这个概念在历史形成过程中科学家们所犯的错误有相类似的地方。例如学生在刚接触生物时把所有生物简单分为动物和植物,这正和林奈曾提出的两界系统有相类似之处。再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就运动,不受力物体就不运动。即使学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后,分析具体问题时仍频繁犯这样的错误。我们知道历史上亚里士多德也曾犯过同样错误,且此后很长时间人们都如此认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就直接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然后介绍伽利略,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不同看法,提出两个斜面对接的理想实验,如果没有摩擦,从一个斜面滚下的小球可以上升到对接斜面的同样高度。如果将对接斜面的角度减小到零,那么从斜面滚下的小球将可以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然后再介绍笛卡

自杀意念的自我评估方法

自杀意念的自我评估方法 今天我尝试讲讲如何评估自己的自杀风险。我们是可以评估自己的自杀风险的。自杀的评估包括:自杀观念(意念)和自杀行为。(本文不涉及自杀行为评估,如果已经有自杀行为了,一定就医。) 以下是5种常见的自杀意念,按严重程度排列,1为最不严重,5为最严重。 1、希望死去(wish to be dead) 问题:您曾经希望自己死去或者希望自己睡着后不再醒来吗? “我希望自己已经死掉。我希望睡着后再也不要醒过来。我希望自己得个无药可治的绝症。我希望我乘坐的车出车祸,这样我就可以顺便死掉了。”(被动的自杀观念) 2、不具体的主动自杀想法 问题:您确实有过自杀的想法吗? “有自杀的想法,但没有想过具体自杀的方式和计划。” 我想过自杀,但没想过具体怎么做。 3、有方法(非计划)但无行动意图的主动自杀意念 问题:您想过会如何自杀吗? “我想过跳楼、吃药,但没有想过具体的计划,我想我不会真的去那么做的。” 4、有行动意图但无具体计划的主动自杀意念 问题:您有想过去做吗? “我想过去实施,但还没有制定计划。” 5、有具体计划和意图的主动自杀意念 可能的意念内容:我已经想好怎么去开足够的药了。我已经攒了一部分药物了。我选好的跳楼的地点和时间了。我已经写好遗书了。 以下是评估自杀意念强度的一些问题。

频率:这些想法出现的次数有多少? 1.一周少于一次 2.一周一次 3.一周2-5次 4.每天一次或几乎每天一次 5.一天多次 持续时间:当你有自杀的想法时,这些想法会持续多久? 1.短暂的时间:仅仅几秒钟或几分钟 2.不到1小时/一段时间 3.1-4小时/很长时间 4.4-8小时/几乎一天 5.超过8小时/持久或连续的时间 可控性:如果你愿意的话,你能否停止自杀或者死去的想法? 1.能轻易地控制这些想法 2.能控制这些想法,几乎没有困难 3.能控制这些想法,但有些困难 4.能控制这些想法,但非常困难 5.不能控制这些想法 0. 不想控制这些想法 意念的制止因素 自杀意念是可以制止的。可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因素——某人或某物(如:家庭、宗教、死亡的痛苦等)——曾制止您产生希望死去的念头或实施自杀的想法?

浅论维柯的历史科学观

浅谈维柯的历史科学观 把维柯的历史哲学看作人类历史意识臻欲成熟的一个标志,无论就历史本体为对象的思辩历史哲学而言,或是对作为本世纪历史思想新特征的分析历史哲学来说都是适宜的。在维柯学说中真正触动20世纪历史思想的是他对历史学本质的理解和其独特的方法论。 一 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历史学不仅不被视为一门科学,而且恰恰是于科学对立的;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与笛卡儿历史怀疑主义的严峻挑战,都刺激了历史学家对传统史学进行改造。维柯的学说活动与17世纪揭示历史规律创建科学历史学的尝试进紧密相连。维柯承认“科学所要研究的是普遍和永恒的东西。”①1问题不在于论证历史学不是一门科学,而在于它能否被改造成为一门科学。维柯从知识真理判断依据方面入手,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是在同司哥特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维柯提出了一个新的真理标准—创造标准,即真理与被创造的事物是同一的可以互相转换。判断我们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质,就看我们能否创造出该事物。维柯认识到既然人可以认识自己创造的世界,那么只要我们把历史的主题和对象从个别事件及人物扩大到人类历史的整体,扩大到作为人类创造物的各种制度,从个人心理扩大到群体心理,人类就可以以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观察者去认识历史了。 种对历史题材的近代意义上的理解有助于维柯发现历史的普遍性质,而这种普遍性质正是他的新科学赖以建立的基石。维柯认为各民族都有独立的文明起源。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是为更加基本的人的本性的一致性所决定的。既然存在这种人的本性的一致性,人的行为动机就不可能完全受偶然性支配,人类社会的变化也不可能是完全随意和变化无常的。通过对人的共同意识和共同本性的揭示,维柯发现了由此生发出来的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这就是隐藏在公开事件下面的一部“理想的永恒的历史”,一个世界各民族都必须经历的共同历程。由于认识到历史这种普遍和永恒的性质,维柯改变了自己早期的看法。②2所以在《新科学》中,他几乎完全修改了早期作品中的知识等级制度,将历史学赋予了崇高的地位,从而达到了他的历史学科学改造的目标。 二 在方法论上,维柯被认为是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统一起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先驱。维柯认识到历史哲学之所以被人们冷落,是与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有 1维柯:《新科学》第三版,第163节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2维柯:《新科学研究》第7页剑桥大学出版社1975年

第一讲科学素养概念

科学教育概论 第一讲科学素养概念 第二讲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 第三讲西方理科课程的发展 第四讲科学探究 第五讲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六讲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参考书目: [1]魏冰.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理科课程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马来平,常春兰,刘晓.理解科学:多维视野中的自然科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一讲 科学素养概念 一、 科学素养的含义 二、 科学素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 素质教育与科学素养 第一节 科学素养的含义 科学素养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这里主要是从学校理科课程的角度来讨论这一概念。据Bybee (1997)考证,最早使用科学素养一词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Conant J.)。柯南特在1952年出版的《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一书里首次使用这个词。正像这本书的书名所表明的,柯南特把科学素养定位于普通教育的层面上,这为后来的科学素养的研究定下了基本调子。也就是说,科学素养是针对普通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是指向所有的或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有必要指出的是,柯南特是在大学普通教育(通识教育)的层次上讨论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真正把科学素养引入基础教育的是美国著名科学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德(Hurd P )。 早在1958年,赫德就在美国《科学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启示》的文章。正像这篇文章的标题所表明的,作者把科学素养作为一个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建议。更为有意义的是,在这篇文章里,赫德明确提出科学素养是指向公民而非专业人士的。他指出,“稍微多一些理解科学的发展力量和现象对当今公民来说是必要的。科学教学不能再被当作少数人的奢侈品”(Hurd,1958) 。近半个世纪以来,赫德致力于科学素养运动的推广和科学素

光谱分析培训资料

光谱分析培训资料 2006年9月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培训资料 说明:以下内容仅是该类检测人员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知识,还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需用业余时间学习,实际经验需在操作中去积累。有关实验室认可内容将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依据进行专题培训。 理论知识 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又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特征辐射通过元素的原子蒸气时被其基态原子吸收,由辐射的减弱程度测定元素含量的一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2.分类:通常分为2类 a).火焰原子吸收分析:由火焰将试样分解成自由原子。 b).石墨炉无火焰原子吸收分析:依靠电加热的石墨管将试样气化及分解。 3.优点: a).检出限低。可达ng.ml-1级。 b).选择性好,原子吸收光谱是元素的固有特征。 c).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达到1%没有困难,最好可以达到0.3%或更好。 d).抗干扰能力强,一般不存在共存元素的光谱干扰。干扰主要来自化学干扰。 e).分析速度快,使用自动进样器,每小时测定几十个样品没有任何困难。 f).应用范围广,可分析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g).进样量小,一般进样量3~6ml.min-1 h).仪器设备相对简单,操作简便。 4.不足: 主要用于单元素的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的动态范围通常小于2个数量级。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定量方法 吸光度与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成正比

A=Kc(A—吸光度;c—被测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定量方法: 有标准曲线法——最基本的定量方法 标准加入法 浓度直读法。 1.标准曲线法: 用标准物质配制标准系列溶液,在标准条件下,测定各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值Ai,对被测元素的含量ci。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Ax,根据被测元素的吸光度值Ax,从校正曲线求得其含量ci。 2.标准加入法: 分取几份等量的被测试样,在其中分析加入不等量的被测元素标准溶液,依次在标准条 件下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值,制作吸光度值对加入量的校正曲线,用外推法求得样品溶液的浓度3.浓度直读法: 在标准曲线为直线的浓度范围内,先用一个标样定标,通过标尺扩展,将测定吸光度值 调整为浓度值,以后测定试样时直接得到它的浓度值。 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组成 光源 原子化器、氢化物发生器 分光系统 检测系统 1.光源——空心阴极灯:由待测元素本身或其合金制成,内充惰性气体。 2.火焰原子化器:由雾化器、雾化室及燃烧器三部分组成 a). 雾化器:通过毛细管由气流的负压吸入溶液,并将溶液分散成非常细的雾滴。 b). 雾化室:预混室,燃气、助燃气、分散雾滴在此充分地混合均匀。 c).燃烧器:用于混合气燃烧之用。一般是单缝燃烧器。我们所使用的是空气乙炔火焰燃烧器与氧化亚氮乙炔燃烧器。 3.氢化物发生器:用于易形成氢化物的元素测定,As、Se、Sb、Hg元素 4.光学系统:单色器,分单光束与双光束。 5.检测系统:接收被火焰吸收后信号输入到光电倍增管,变成电讯号,最后经过转换由记记录

试论历史学的科学性与真实性问题

试论历史学的科学性与真实性问题宋月华 内容担曼文本分三部分,总结近年不断谈论历史学科学性问题的王个原因;分析了把历史学的科学性理解为真实性的诸种因量及科学和认识论发展的甘景;指出科学性的根本内容不在于事实本身,而在于该事实昭示的意义以及对它的客观解释。也就是说,历史学的科学性首先指历史认识的科学性。 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却长期困扰着史学界,成为史学家不断谈论的新话题。近年来,不断有文章,专门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历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有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作指导;有人认为历史学的科学性主要是就其能发现阐明过去、说明现在、指导未来的规律而言;有人则把历史学的科学性完全等同于历史事实本身的真实性。比如,发表于(华南师大学报)1992年第4期的。试论历史研究的科学性”一文(以下简称扬文),即是如此。该文认为:“历史研究科学性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即对历史真实的揭示。历史学家所做的工作,实际上都是了解和说明历史真相的工作,对于史料和史实的研究如此,探讨历史规律亦如此。”把历史学的科学性等同于真实性。笔者不敢苟同。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就正于史学界诸位同仁。 近年来。始终有人不断地谈论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我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文革”时期,“四人帮”以嫉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始作桶,暗放毒箭,大搞影射史学。他们用主观杜撰的儒法斗争史来构筑蟹个中国思想史;借“批孔”大批“宰相儒”影射周总理;俗所谓“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以“揪现代大儒”,企图打田一大批老干部,炮制所谓。中央法家领导集团”以阴谋组阁;借“风庆轮事件”批所谓“投降卖国”的“儒”;借所谓评(水济)以宋江架空员盏,恶毒政击邓小平同志。江育更借吹捧吕后、武则天妄想实现其现代女皇的梦想等等。以历史影射现实,企团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枚。o把史学践踏得不成样子,严重损害了历史学的声誉,使一门严肃的科学变成了他们搞阴谋的工具,沦为他们役使的婶女,窒息了历史学的发展。粉碎“四人帮”后,人们为了肃清其流毒,为了解放思想、澄清是非,开始了对他们的深入批判,对这仲订尊革命旗号的极“左”思想开始了清算。为了历史学的严肃性和独立性,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置又受到大家的普遍雹视。关于这一点,杨文已经注意到了。,因为过去强调党性或阶级性,招它们凌架子科学性之上,甚至认为越革命就越科学,破坏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歪曲、篡改甚至伪造历史,珐污了历史科学的声誉。其次,近几年来,由于过于强调史学要为现实服务,出现了不尊重历史事实,将古人现代化、以历史比附现实托古改制,甚至因现实需要改铸历史的倾向,使历史沦为现实的注脚。比如,一些热衷于全盘西化的人,用西方的发展道

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及本土化诠释

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及本土化诠释 作者:张红霞 摘要我国现代教育目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性的转折。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内涵更加具体化,但科学素养教育是包含创新教育在内的更广泛的教育目标。从国际上看,科学素养教育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目标的中心,并深入到人文学科的教育之中。科学素养教育对我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科学素养内涵的本土化诠释、以及对我国目前科学素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科学素养教育应成为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自80年代初提出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趋势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目 前科教界有面临着怎样使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向纵深发展的问题。与此同时, 教育界也开始注意以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为目标的科学教育(本 文简称为科学素养教育)。本文从国际对比和科学素养内涵的分析入手,提出两 个主要论点,第一,“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教育应该成为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切入点;第二,由于科学素养教育不同于纯粹的科学知识教育,它需要根据中国文化、针对中国问题先本土化,而后才能在实践层次上可操作化,因此本文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科学素养教育的一种本土化诠释的初步方案,并对主要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我国教育目标的演变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 教育目标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还是作为一种教育理论,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古代封建的教育目标可以概括为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核心、以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忠、孝、仁、义”四个字,教育的功能就是提高人的忠、孝、仁、义的“素质”。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系统这是上下有别的等级制。在近代,虽然“忠、孝、仁、义”的对象和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解放后,教育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个人道德修养为中心转化为以国家和阶级的利益为中心。相应的教育目标大致可以表述为培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集体主义观念、敢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我国在教育目标上的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发展。其理论和实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80年代初开始认识到仅仅强调智力因素是不够的;80年代中、后期对“升学教育”、“应试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批判;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式提出素质教育①。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将这一进程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其重要标志之一是明确提出了“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