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何琴

[摘要]迁移无处不在,只要有学习就会有迁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总结迁移发生的原因和作用,积极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找出解决负迁移的方案,杜绝或尽可能抑制负迁移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英语教学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中的“迁移”。当然,英语学习中也有迁移。在英语教学中,深入探讨迁移发生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教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有计划、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促进英语学习中的积极迁移,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消极迁移,对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迁移的含义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简言之,即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英语学习中的迁移可以指新旧英语知识相互影响,也可以指其它学科的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迁移的分类

我们仅从迁移影响的效果来看,迁移有正负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称为正迁移,而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先举一个正迁移的例子。例如,当你熟知汉语中的相声词之后你再来学习英语中的某些相声词,如:mew-mew(喵-喵),moo-moo(哞-哞),hiss-hiss(嘶-嘶),quack-quack(嘎-嘎)等,你会觉得学起来非常亲切,因为它们在发音上跟汉语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再举一个负迁移的例子。英语学习中常发生的“because…, so…”, “though…, but…”等错误搭配就是因为受到汉语中“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的关联词搭配的负迁移影响。

3英语教学中的迁移作用

3.1在学习中呈现给学生相似的情境,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实验发现,类似的学习活动可产生迁移,而不相似的学习活动却不产生迁移。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知识产生鲜明的印象,教师可以把相似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指引学生对其分析、比较、找出其根本区别,从而对不同的知识严格分清界限。例如,某教师在讲授过去进行时这一英语时态时,针对过去进行时和学生已经学过的现在进行时对比如下:

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

(A). I am reading now. (a). I was reading at 6:00 yesterday.

(B). She is smoking right now. (b). She was smoking at that time.

(C).They are playing at the moment. (c). They were playing then.

该教师让学生自己找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通过用其熟悉的现在进行时和新学的过去进行时做出比较,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2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促进英语教学中正迁移的发生。

心理学家贾德通过著名的水中打靶实验指出,在学习中如果对某一原理了解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就越好。在英语教学上,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英语法则或者现象概括越好,学生运用起来就越得心应手,正迁移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某中学英语教师在讲述“某些

..以f或者fe结尾的单数名词变复数时应将f或者fe变

为ves”时,该教师用四句形象生动的戏剧性话语将中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符合这一规律的几乎所有的单词都概括进去了,便于学生来理解记忆。

妻子(wife)拿刀(knife)去宰狼(wolf)

贼(thief)偷面包(loaf)发了慌

躲在架(shelf)后保已(self)命(life)

半(half)树叶子(leaf)全落光

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概括时应防止过度概括化,否则将会产生负迁移。例如,某同学把英语中形容词的比较级变法规则概括为:“形容词的比较级就是形容词本身再加上er得来的”,其实不尽然。由此该同学得到good 的比较级为gooder, bad的比较级为bader,从而形成了错误。

3.3引导学生在英语的词汇学习中将词汇分门别类,形成自己的心理词汇框架,以备随时更新和提取。

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人是通过将新的信息归入某一类别,然后根据这一类别以及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以此超越所给的信息。所谓迁移,可以被看作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正迁移就是把适当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负迁移就是将编码系统错误地应用于新的事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可以把各种词汇分门别类,由高级到低级形成自己的心理词汇框架。当学到新词时,应及时地将其纳入心理框架的适当位置加以更新完善,日积月累,自己的心理词汇框架就会越发丰富。这样,使用时便会轻易提取。例如:

Food

fruit vegetable meat

apple berry pear cabbage garlic onion pork mutton beef

4英语教学中产生负迁移的因素及解决方案

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即使对本族语的语法规则、词汇和语音体系有相当认识的人,在他们说话时也会出现许多错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听说读写,学习者在操作过程中都会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出现错误,引起负迁移。这种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学习中相当常见。

4.1母语引起的迁移

汉语是我们熟知的母语,有些人在学习英语时摆脱不掉汉语的思维模式,他们往往机械地将汉语的模式套用到英语上,甚至将两者等同起来。例如:

(1)汉语句子:这张桌子价钱太贵了。

汉语思维式译文:The price of this table is too expensive.

正确译文:The price of this table is too high.

(2)汉语句子:他眼瞎了。

汉语思维式译文:His eyes are blind.

正确译文:He is blind.

4.2新旧知识因为相似而引起负迁移

新旧知识因为相似而常常会引起混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分析,抓住其区别点,深入把握知识内涵。例如,有些学生往往把现在分词和动名词混为一谈。其实,两者虽然形式一样,但实质不同。现在分词具有形容词的性质,而动名词具有名词的性质。譬如:

(1)The man working in the fields is one of my relatives.

(2)Working in the fields is good for health.

第一句working是修饰名词man,作形容词用,所以是现在分词。

第二句working是作句子主语,所以是动名词。

4.3定势思维引起负迁移

定势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往往是消极的,它禁锢了学生的头脑,使其在处理问题时思维僵固,遵循老一套,思路打不开,以至于产生负迁移。例如,当学生学了“look forward to + doing”之后,他们心里常常会形成一种定势:“look forward to”后面只能跟动名词。因此,他们看了下面的选择题时便会不假思索地选出了不确切的答案A。

Standing at the back of the theatre, he wanted to look forward to where his friend sat.

A. seeing

B. see

C. saw

D. seen

在本例中,不应该把“look forward to”看成一个固定短语,应该将其拆开看待。例子中forward意思是“向前”。答案应为B.整句话意思是:站在剧院的后排,他想往前看看朋友坐在哪儿。

4.4文化差异引起的负迁移

东西方在不同的历史、环境等条件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很多英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因而总喜欢把中国的文化套用到英语中从而闹出笑话甚至误会。

例如,有人见了外国人打招呼会说:“Have you eaten?”(你吃饭了吗?)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你去哪里?)。这完全是中国人打招呼的寒暄语,仅寒暄而已。而外国人听了之后,多数情况下会很吃惊甚至生气。也许他们会认为,你问我吃了没有,难道想请我吃饭么?问我去哪里,我去哪里是我的私事,难道你想干涉我的隐私吗?

4.5认知结构的不完整引起负迁移

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中某方面的欠缺可直接影响在该方面提取的准确性,引起负迁移。

例如,一个很少或根本就没接触过英语中定语从句这一语法概念的人,在他的认知结构中,定语从句是模糊或空白的。所以他在处理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的选择上会感到无从下手。

以上基本上就是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为了防止和减少负迁移,搞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克服负迁移。

我们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汉语和英语有许多共通之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来观察、对比、归纳和总结,找出两者相通之处,引导学生把学习汉语的经验方法恰当地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以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单词的认读方面,汉语中有形声字,即由形旁来判断读音;英语中有音形字,即由读音联想字意。如:chocolate(巧克力),coffee(咖啡),coca-cola(可口可乐),pizza(比萨饼)等。记忆这类英语单词时我们不妨把英汉音意联系起来将会非常上手。在英语和汉语的句子构成上,两者都有基本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份。如汉语:我爱你(主、谓、宾);英语:I love you(主、谓、宾)。在阅读理解方面,汉语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掠读、泛读。根据需要,英语也经常采取这些方法。

另外,在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上,教师应经常提供给学生一些典型的母语干扰方面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充分对其重视起来,并提供一些练习加以巩固。

(2)对于新旧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源头上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例如,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学了surprise 、shock、astonish、amaze、astound这几个都有“吃惊”之意的词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工具书亲自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强化记忆,以加深印象。

(3)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对同一问题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进行思考,以防止思维僵化。

例如,提供给学生汉译英的练习,“汤姆10岁了”,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给出不同的译文(但每种译文必须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杜绝汉语式英语)。我们可以说:

Tom is 10 years old; Tom is 10 years of age; Tom’s age is 10; Tom is aged 10等,甚至有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将其译为:

Tom was born 10 years ago; It is 10 years since Tom was born.

(4)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欧美文化。也可以设置具体的情景会话,让学生通过语境去猜想,体味异族文化风情。例如,下面是一段对话:

A: You’re a lucky dog, aren’t you? You got the big house for nothing.

B: And you’re a clever dog, aren’t you? You worked out the mystery in a flash.

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人乍一看,也许会以为两人在互相讽刺对方呢。实则不然,两人都在热情地赞美对方。在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中找不出几个褒义的来。如:狗屁,狗贼,狗腿子,狗咬狗,狗娘养的,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血喷头,狗眼看人低……; 而英语中,则恰恰相反。西方人对狗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因而与狗有关的词汇也常常带有褒义。上面的对话可译为:

A: 你可真是个幸运人,不是吗?一分钱没花就搞了座大房子。

B: 那你可真是个聪明人,不是吗?眨眼就揭开了这个谜。

5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要求他们打好基础,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都应该深入研究,要善于抓住本质,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对不同或相似的事物严格分清其界线,知识间要经纬分明;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而尽量消除或避免负迁移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兼中.俞红珍. 英语教育心理学[M]. 警官教育出版社,2000

(3)戴炜栋. 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蔡胜军.试论如何运用迁移理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J].教育研究,2006

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母语的负迁移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起着干扰和阻碍的作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母语的负迁移,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本文试从语音、语法和文化三方面分析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汉语)对目标语(英语)产生的负迁移,以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负迁移;启示 一、母语负迁移的定义 母语迁移(L1 transfer)是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外语学习者的母语(L1)对二语习得(acquisition of an L2)产生的影响。(Ellis)母语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正迁移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使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且没有在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而负迁移指的是使用这些知识并出现了错误。本文主要从语音、语法、文化三个层面上说明母语负迁移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影响以及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二、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一)语音方面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从语言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英语初学者往往把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等同起来,这是造成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比如为英语中有[θ]这一音位而汉语中却没有,因此很多初学者用[s]来代替,将think读成sink。在汉语一些地方语言中,常常不分[l]音和[n]音,比如将“女”读成“吕”。而在英语学习中,初学者又会将这一错误带入英语发音。比如“What a lovely night!”说成了“What a lovely light!”。增音的现象也是汉语负迁移的结果。英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但是汉语的字(音素)大都属于开音节,所以学习者在读英语闭音节的词时总是要在结尾加上一个[?]音,比如用汉语声母p(泼)、t(特)、k(科)代替清辅音[p]、[t]、[k],将map读成mapper,shoot读成shooter,book读成booker。英语中有长音短音之分然而汉语却没有,初学者往往会忽略长短音的重要意义。如果将“He is ill [il]”误说成“He is eel [i:l]”,就会闹出笑话。 (二)语法方面 母语语法方面的负迁移对学习目标语的影响非常大。汉语和英语的语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中,汉语被认为属于典型的孤立语或分析语,因为汉语中的语法关系通常由词序来表示或使用独立的语法助词来表示,而不是通过增加词缀或通过单词本身的内部变化来表示(Norman,1988)。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而且很复杂,有的在词后加s,有的加es,有的要改变词的内部元音字母,有的单数复数同一形式。但汉语的名词没有数的变化,受其影响,中国学生在读写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必背(语音部分)教师资格证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记(英语) 一、语音考点 (一)元音Vowels 考点1:元音的舌位图 我们先来看看英语单元音的舌位图(P70)。图的左方为口腔的前部,右方为其后部。竖线把舌头分成前中后三个部分;横线表示牙床的开合程度,图中的圆点表示元音音素发音时舌头抬得最高的那一部分在口腔中的位置。 单元音可按发音时舌头前、中、后哪一部分抬得最高而分成三类: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back vowels )。 元音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舌位(high, mid, low ),舌头最高部位的位置(front, central, back ),长度(long, short )或紧张度(tense, lax ),唇的开口度(rounded, unrounded ) 音标描述汇总: [i:] h igh front tense unrounded vowel [?] high front lax unrounded vowel [u:] high back tense rounded vowel [?]即[u] high back lax rounded vowel [З:]或[?:] central tense unrounded vowel [?] central lax unrounded vowel [e] mid-high front lax unrounded vowel [?] low front lax unrounded vowel [Λ] mid -low back lax unrounded vowel

[?:] mid-low back tense rounded vowel [?] low back lax rounded vowel [ɑ:] low back tense unrounded vowel 考点2:专有名词 基本元音 Cardinal Vowels 纯元音Pure Vowels/单元音 Monophthong Vowels 滑元音Vowels glides :There is an audible change of quality. ——If a single movement of the tongue is involved, the glides are called 双元音Diphthongs 如:[eI] from mid-low front to high front [aI] [?I] [??] [a ?] [I ?] [e ?] [??] 略 A double movement produces 三元音Triphthong 例如:tower 中[a ??] (二)辅音Consonants Consonants are sounds produced by constricting or obstructing the vocal tract at some place to divert, impede or completely shut off the flow of air in the oral cavity. Vowels 元音: produced without such obstruction so no turbulence or a total stopping of the air can be perceived. 区别: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es in the obstruction of airstream.阻塞气流。 考点1:Manners of articulation 发音方式 stops 爆破音 [p, b, t, d, k, g] nasal 鼻音 [m, n, ?] fricative 摩擦音 [f, v, θ, e, s, z, ∫, ?, h]、 approximant 近似音 [w, r, j ]、 lateral 边音 [l]、

关于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

关于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 12英语教本一班胡绍聪4301120114 摘要:语言迁移研究并不是新话题,但是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两条主线和四个主要内容都包含母语迁移的内容这样一个事实来看,它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Ellis甚至评论说“任何一个二语习得理论如果没有描写母语迁移都是不完整的”(Ellis,1994);从二语学习者在语音、词法、句法到语义各个语言层面频繁出现母语迁移现象的角度看,语言迁移是不能忽视、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语言迁移的研究的视野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母语迁移研究,比如语言迁移理论的反思和语言迁移研究范畴的拓展。基于这样的研究发展趋势,再次阅读已有的语言迁移研究文献发现,有两个方面值得深入思考和重新审视———语言迁移的定义和语言迁移的理论解读。 关键词:语言迁移;对比分析假设;普遍语法;连接理论 一、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 迁移(transfer)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会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James借此描述语言迁移的概念:“第一语言的学习将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James,1980)事实上,对于语言迁移的定义存在各种不同的表述,如:Corder把迁移看成是一种借用(borrowing);Faerch和Kasper认为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激发其母语知识去使用中介语的一种语言心理过程;Schachter认为语言迁移是先前获得的知识对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constraint)。在林林总总的表述中,Odlin的语言迁移定义得到最为广泛的认可:“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它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应该说,该定义明确了语言迁移不单指传统二语习得研究中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而且还指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新语言知识习得的影响。至此,母语对于学习者第二语言学习、第三语言学习的影响,第二语言知识对于学习者第三语言学习的影响,学习者已有的第二语言知识对于后学的第二语言知识的影响都可以纳入语言迁移研究的范围,从而大大拓宽了语言迁移研究的视

学科知识的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科知识的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尝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所谓“学习的迁移性”,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各门学科和各种技能之间,或同一学科和技能的各个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中,它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因此,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迁移已有的知识,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词汇学习 1.口诀化 语文课中的口诀、歌谣、利用谐音编的顺口溜等,简明扼要,富有感染力,容易记忆,不仅为学生喜闻乐见,而且还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增加一点“调味佐料”。例如以“f”结尾的名词单数变复数时,直接加“s”的单词有:gulf(海湾),serf(农奴),chief(首领),belief(信仰),cliff(悬崖),roof(屋顶)等,可按照单词的顺序将其串成一句押韵的话:“海湾农奴首领,信仰悬崖屋顶”。另外,一系列用作修饰语的限定词(如his,two),冠词(如a,the),表形状的词(如long,round),表年龄的词(如old,new),表颜色的词(如blue,orange),表国家的词(如Chinese),表材料的词(如brick、wooden)等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其排列顺序,往往是学生们头疼的问题,如用red,my,new,Japanese,woolen,square等来修饰scarf。于是,笔者利用“谐音”将其编成了一句“诙谐”的话:“县官行令折国才”。这等同于“限冠形龄色国材”。这样学生们就轻而易举按照这顺序排列出来了:my square new red Japanese woolen scarf. 因为英语学习中,有太多需要记忆的零零碎碎的知识,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又容易遗忘。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采取这种策略进行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要点化 文史类学科,老师总是要求学生们答题时答案要“要点化”,即“一、二、三、四…”。笔者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接不定式作宾语补助语省略to的动词时,也巧用了“一二三四”: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 to),三让(let,have,make),四看(observe,see,watch,look at),学生马上就记住了,效果明显。另外,在学虚拟语气时,涉及到有些动词后的宾语从句中的谓语形式要用should 接动词原形,并且should 可以省略。这些动词也可利用“一二三四”来增强记忆:一坚持(insist),二命令

英语(心得)之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论文之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大量教改实践证明,迁移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所谓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的影响。迁移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迁移的具体形式而言,大致可分为知识性迁移、情景性迁移和行为性迁移三种类型。 所谓知识性迁移,就是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促进新的知识的掌握和获得。知识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横向迁移,即学生的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讲读课中学生理解了知识,并不能保证横向迁移的必然发生,只有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横向迁移。纵向迁移,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新的知识、理解新知识的意义,并将它同旧知识比较,区别新旧知识意义的异同,从而纳入知识结构中的学习。例如:在讲授分词短语作定语的时候,利用已学过的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完成新知识的获取,教师向学生讲清定语从句是句子作定语,而分词短语作定语。只要把主动语态的定语从句的主语去掉,谓语动词变成现在分词即可。被动语态的定语从句就化简为过去分词即可。被动语态的定语从句就化简为过去分词即可。通过比较,新旧知识就被“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的纵向迁移。 所谓情景性迁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人为地设置实体情景,让学生在实体情景面前产生联想,找到“实体情景”与课文知识的关联点,促使迁移的产生。借用插图、挂图完成实体情景的迁移。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或通过教师语言的描绘,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虚体情景,找到“虚体情景”与课文知识的关联点、促使迁移的产生。 例如:在讲爱因斯坦这一课,我利用爱因斯坦的肖像,让学生联想课文里对爱因斯坦肖像的描述,然后再让学生用英语复述或看图说话。另,教The Tallest Grass 时我让学生到黑板画一幅竹子的简笔画,让学生用英语复述竹子的特点,由于实体情景性迁移的作用,减少了许多困难,学生很顺利地复述了课文。 例如:在讲Little Hero 这一课时,我先用英语描绘了小英雄急切而又热切地想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未解决。分析了由这一现象引发的英语学习问题,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由此推论出既具备西方文化知识,同时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才是理想的知识传授者。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因此,外语教学一定离不开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文化教学得到了广泛重视,例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精读课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我们依然看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仅仅重视目的语的教学,即一味强调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几乎所有的课文话题都围绕着西方的经济、政治、习俗、制度等,对母语相关容的提及却寥寥无几。因而出现了“中国的文化生态教学严重倾斜,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日常生活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分移情”。[1]有人称,一种新的“哑巴英语”诞生了。双向、主动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转为单向、被动。许多学生长期浸透于西方文化,单向地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使得其

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主体文化教育的单向输出,最终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一、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居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相反,语言学习中凸显出的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患上了“文化失语症”,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弱。 第一,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紧密相关,因此它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或是仅仅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他们的学习兴趣尚未被激发,只是单纯的为了上课而上课,因此就会出现逃课、不愿参与课堂交流等问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关注于西方文化知识的教授,学生对本土文化了解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由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

英汉语言差异及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2012年第·1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6期 Ja n2012 [摘要]文章通过大量的例子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语句及文化上的对比分析来说明两种语言的差异,指出由于两种语言存在这些差异,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了负迁移,并针对负迁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负迁移;对比研究;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149-02 英汉语言差异及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李琴 (临汾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一、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 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负迁移的产生常在两种学习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学生认知混淆而产生的。发生这种迁移,会使另一种学习更加困难,错误增加。 在语言学习中,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相似或完全一致时,学生已有的母语经验对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从而使外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当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相异点较多时,学生已有的母语经验对外语学习起干扰作用,从而产生负迁移。 二、英汉语言差异及负迁移 从语言本身来看,不同的语言既有相似之处,又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这就为负迁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拿英汉语来说,作为语言的分支,这两种语言符合人类语言普遍性的特点,它们具有一些相似性。但从语言谱系上讲,汉语属汉藏语系,与属于印欧系的英语比较起来存在诸多差别,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语言的形态类型方面: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英语为综合性语言,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 (一)词语的差异及负迁移 1.词义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生态环境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景象、同一颜色,不同民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或不同的语义联想。例如,狗在汉语文化中的表达法大都含有贬义,但在英语国家文化中,“狗”是一种宠物,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甚至被看作家庭中的一员。如:“a g a y do g”快活的人,“Every dog ha s his da y.”凡人皆有得意日。红色在汉语中是喜色,它象征着喜庆和欢乐,而英语中则大相径庭,红色大都与暴力、流血和战争有关。如:“re d fla g”禁止,“a red bat-tle”血战。同样,在中国白色具有伤感、死亡的意义,而在西方表示幸运、纯洁无暇。如:“white da y”吉日。 2.词的搭配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一些固定词组或常见搭配,这一特征引起了学生在英语词汇搭配上的负迁移。汉语中“老朋友”、“老领导”、“老黄牛”都用同一个“老”字,但在英语中就有不同的搭配“an old friend”、“the former leader”、“a willing o x”。“红茶”英语表达为“black tea”,“红颜”可表达为“a beautiful girl”,“红运”可表达为“good luck”。 3.词的排列顺序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由于英汉语言的状语位置有很大差别,在学习中很容易引起负迁移现象。英汉语言的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有单位大小之分。几个同类状语同时出现时,英语中的正常顺序是先小后大,汉语则是先大后小,两者顺序完全相反。如:“湖南师范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表达为:Hunan Normal University is s itua te d at the foot of the Yuelu Mountain in the city of Changs ha in Huna n P rovince.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某些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不同。如:“悲欢”joy and s orrow,“水火”fire and water,“不论晴雨”rain and s hine. (二)语句结构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1.英汉语句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句子注重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句式上呈“聚集型”通过形合手段及连接词使各种成分关系明确,并通过一致原则: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和就近原则使英语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在行、数、人称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汉语采用意合是指句子结构不是通过形态词和连接词而是靠语序和意义来实现的。如:“他不来,我不去。”If he won’t come here,I'llnot g o the re.“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ca n spring be far behind? 2.汉语的“人称表达法”和英语的“物称表达法” 东方属于主体型思维,西方属于客体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英语句子常用物称表达法,使事物以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较多。汉语句子常用人称表达法,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因而汉语主动语态较多。根据汉英语言的这一差异,需要相应调整句子谓语动词的语态。如:“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An idea s uddenly struck me.“我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His name es capes me fo r the 149 ··

语言迁移现象研究

成绩 西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Transfer to English Study 课程名称:第二语言习得 任课教师:林文治 专业:英语师范 班级:英师1014 学号:罗雪梅 姓名:222010310011402 2013年12月4日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制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to learning English for Chinese students .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three aspects: sound,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transfer and conquer the negative transfer on the basis of analogical analysis, and finally improve English learning. Key words: languag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negative transfer; English learning 1.Introduction 1.1 Definition of language transfer The origins of the term “transfer”go back to Behaviorism and its view is that the mother tongue habits influence learning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habits. Although it was later discredited, the notion of transfer has been revived again and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in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Transfer in terminology of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has been giving rise to much controversy. Odlin(2001) assumed that transfer is not 1) A consequence of habit form action; 2) Interference; 3) A falling back on the mother tongue. And transfer is not always mother tongue influence. He offers the working of substratum transfer as a basis for his own thoughtful treatment of such influence: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one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nd perhaps imperfectly) acquired. This working definition, although somewhat vague, provides an adequate basis for the materials to be deserved discussion. Language transfer is also called cross linguistic influence. Kellerman and Sharwood(1986) argued that a superordinate term that is theory-neutral is needed and suggest cross linguistic influence. And it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learner’s interlanguage. According to Odlin(1989) ,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Krashen(1983) views transfer as padding, the result of falling back on old knowledge when new knowledge is lacking. Corder(1983) holds that transfer is primarily a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r borrowing, which is a performance phenomenon, not a learning process. Jarvis(2000) identifies three criterion for identifying transfer (1) inter-group homogeneity, (2)inter-group heterogeneity and (3)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inter-language performance. 1.2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 transfer The notion of transfer as above- mentioned is closed related to the behaviorist theories and in 1950’s Lado introduced this term into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y assume that learners tend to transf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nto the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at they are learning. Therefore, the learning of a second language was seen as rather an increase of a behavioral repertoire. 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is in fact learning a set of alternatives for some sub-set of the rules of the language they already know. Accordingly, similarities between L1 and L2 are believed to facilitate the learning of L2. Facilitation of this kind is called positive transfer. However, the other type is negative transfer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cause to errors for learners when they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Negative transfer means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1 and L2 cause learning difficulty and result in making errors. Selinker once said that the errors were the result of the interference from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摘要:作者针对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话语知识比较匮乏的现状,通过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概念和功能的文献浏览,提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注意点:有效性、激励性、机智性和启发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话语知识;注意点;农村中学 在笔者所在的农村偏远地区中学,学生接触英语较晚(许多学生在初一之前未学习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硬件设施不到位(多媒体教室、专业化语音室的匮乏);软件也不太令人满意(许多英语教师并非专业科班出身,而是经过培训之后改教英语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匮乏)。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地区中学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普遍滞后,成绩远落后于城市中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即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对于课堂话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率性而为”,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在什么时候讲就在什么时候讲。课前没有深入思考、课中没有及时调整、课后没有认真反思,就会出现教师讲得“天马行空”,学生听得“云天雾罩”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概念及功能 教师用于管理英语课堂与讲解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所用的话语称之为英语课堂话语。一般情况下,教师使用的主要话语应该是英语,但不排斥母语(程晓堂,2009)。课堂话语是英语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媒介。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如下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管理、组织教学活动相关,例如介绍教学目标、给予活动指令、维持课堂纪律等;另一类与教学内容相关,如导入新课、讲解语言点、提供语言输入等。 上述理论显示,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英语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课堂话语的“质”与“量”上下足工夫,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几个注意点。 二、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在学生刚接触英语的阶段,教师的课堂话语作为语言输入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教师的课堂话语应该紧密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切忌跑题,而且课堂的教学时间十分宝贵,教师的课堂话语应该注重简练、扼要,不可拖拖拉拉。有些地方点到即可;有些地方适度展开,切勿发挥;有些地方当“惜墨如金”,无需多说的地方坚决少说,无需说的地方坚决不说。 笔者曾经听过本组一位英语教师的阅读课,该课选自《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he story of Xi Wang。全文讲述一只大熊猫的故事(包括熊猫的体重、饮食、保护及自然习性等)。该教师设计导入环节如下。 T: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一幅图画并提问:“Can you guess what animals are they?” S:Pandas. T:Are they beautiful?Do you like them? S:Yes,I have seen them in a zoo. T:Good,in which zoo did you see them?And what other animals did see there? S:… 该教师的课堂话语已经偏离了文章的主线,教师问学生在动物园还看见了别的什么动物,与本文主题“pandas”无关。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就会离题万里。 三、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激励性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学习中源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发音问题摘要:英语的语音语调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弱方面。根据资料和分析,这篇论文是要陈述大学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而导致的,指出一些英语语音语调的问题,以及提高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发音问题语音语调负迁移 一、引言 母语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存在语言系统各个层面,但对于初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层面上的影响尤为明显。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必然存在(史清泉2002)。众所周知,掌握发音是学习一门外语的第一步以及基础,发音对听力的提高、口语的加强、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正如很多语言学家和老师注意到的,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没有得到重视(罗立胜&张莱湘,2002.p。23)。It is believed that native language influ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cquisition of target language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Odlin,2001,p.127).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正确运用该语言和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由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学到的语言不仅不地道,甚至有可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因此,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语言和音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强大的影响。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有些听起来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其中包括听觉的特征和音节的特征以及一种语言有而另外一种语言所没有的发音。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导致了学习的困难和言语行为的错误。这就是

汉语语法负迁移对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1)

浅谈汉语语法负迁移对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学习产生的负迁移,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究英汉语法的异同,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英语语法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负迁移对比分析英汉语法策略 talking about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grammar negative transfer to vocational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liu yunca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83)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chinese grammar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study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to-chinese grammar by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which help learners to master and use english better.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 contrastive analysis; english-to-chinese grammar; suggestions 0 引言 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研究,笔者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受汉语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无法正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语音占很重要的位置,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如果语音不准确会给交流带来很多障碍,甚至误解。而英语在我国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有她的特殊性。首先,她不是母语,在学习中运用的地方不像母语那么多。其次,她现在低年级就开始教授,相比以前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了解小学英语单词语音教学的特殊性 以前有很多学者都认为在小学低年级最好不要先学习音标,尤其不要集中地学习音标。 那么是不是就靠老师反复的领读,学生听后模仿,教师纠正来解决镀银的问题呢?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都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即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大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如果学生第一遍听得读音是不正确的,或是听得不清楚有误差的,那么要去纠正他是非常的困难的。所以小学英语单词语音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同样教一个单词,总有几个学生不能很好的模仿老师的发音,导致发音不准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让学生掌握发音规律。当然小学阶段不要一开始就讲语言知识、语言规则,更不要学生记规律条文,而是要分不同阶段逐步的渗透语音教学。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习英语,应该在掌握了一定单词之后,通过“自然拼读法”,渗透发音规律。 二、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程度的语音教学 低年级可根据汉语拼音进行辅音字母发音规律的渗透,不能让初学者只单纯地靠行为习惯、机械模仿、鹦鹉学舌的方式来学习掌握英语,否则就将低估学生的认知能力,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学习英语有口无心的习惯。初次学习字母,在教学了某个字母后可以给出一组由这个字母开头或含有该字母的单词,让学生在认读过

程中,初步感知该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尤其是辅音。比如教学了字母 b 后,给出一组单词 book 、box 、boy 、bag ,然后请学生认读,初步感知字母 b 在这些单词中的发音。类似的发音还有很多。如汉语拼音中的 b、p、m、f、d、t、n、l、g、k、h、s、z、等,发音就类似于英语中的辅音[b] 、[p] 、[m] 、[f]、 [d]、 [t] 、[n]、[l]、 [g] 、[k] 、[h]、 [s]、 [z]。学生借助于已有的汉语拼音知识去学习相关的英语语音,就会减轻学习的负担,使学习由难转易,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呆板、枯燥的死记规则。而对比英、汉语音间的不同点,可以使学生引起注意,防止出错。 从中年级开始我们要帮助学生有效的拼读和记忆单词,避免死记硬背。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按音节拼读、记忆是保持有效记忆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们仍旧以teacher 为例,可以这样引导:t-e-a, tea ,”c-h-e-r”,teacher。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以音节为单位进行记忆,是对字母组合等发音规律的一种实际运用。坚持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即使对单词的拼写有所遗忘,但只要会读这个单词,他就能根据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回忆起来。而且这样的方法还便于学生今后按音节、举一反三地记忆单词。并进行元音字母发音规律的渗透。、 高年级则可渗透音标教学,这符合现行的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因此在教学新单词时不仅可以让学生试读,教师还可以板书音标,划分音节,再带领学生一起拼读出新单词,对一个单词中发音有难度的音节尤其需要这样的引导。 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语音教学 (1)以旧带新? 对于刚学英语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认读单词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读完就忘是常有的事,以旧带新、音形义结合是最适合他们的记忆方法。如,在低年级中简单的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摘要 语言迁移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倍受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汉语热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本论文主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迁移现象,总结外国学习者在学习、交际等方面产生的语言迁移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提出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通过研究,充分认识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探索汉语习得规律,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从而推动汉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同时也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资料和例证。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言迁移影响因素策略 一、语言迁移理论 (一)语言迁移的含义 迁移是中介语的一个主要特点,语言迁移是中介语产生的重要根源。心理学范畴中,迁移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已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的现象。而语言迁移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语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这样一种现象。(二)语言迁移的发展阶段 1、对比分析理论阶段 语言迁移理论最早是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提出的,认为迁移是母语“习惯”在目的语中的延续。对语言迁移的研究是在对比分析领域展开的。对比分析理论的确立是以1957年Lado出版的《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的,该理论的语言学基础是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理论——刺激—反应,而在心理学上又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迁移理论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的塑造靠反复的机械操练,Lado赞成二者的观点,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习惯的积累,对比分析是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层面一步一步地进行比较,从而预测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了解学习者的母语或目的语是如何迁移的,确定教学中的难点,进一步描述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这一时期普遍认为第一语言转移对第二语言习得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然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对比分析理论和语言迁移受到了许多语言学家的质疑,认为这一理论并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单纯的对比两种语言间的异同,在实际学习中,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并非一定能够引起迁移,对比分析理论所预测到的情况并不准确,一些真正的重难点并没有被预测到,而往往是不该出错的地方出错,该出错的却没有出错。在这些所谓的错误当中,母语迁移所引起的错误占的比例很小,学习者的二语掌握程度越高,所犯的母语迁移的错误就越少。这一现象使人们逐渐忽视对比分析理论,而开始关注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2、普遍语法理论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