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

(560+ )+ =560+(140+70)

(360+ )+108=360+(92+ )

(57+c)+d=57+( + )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3、下面的算式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4、课本练习1至5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作业布置或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杨燕)

北师大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 执教班级:四年级一班执教教师:向绍玉 课时:1课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0~51页 本课时学习”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让学生从具体的计算中发现两个算式中的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计算结果却相同。通过不断地猜测验证,从一般现象上升到普通现象,从而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而总结出加法交换教材分析律和乘法交换律;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字母来表示这样两个规律;最后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规律。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规律的发现过程,还进一步加深了学 生对规律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顺利过渡,让学 生在对旧知的计算练习中自觉地观察发现算式的特点,给学生充分 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只要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适度的启发和点拨,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知识技能1、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交换律,知道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能根据交换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2、经历观察、猜想、计算、验证、联想、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发展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枚举、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不完全归纳法的演绎

推理能力和运用较合理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策略和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观察、猜想、计算、验证、联想、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法采用引导一一探究” 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比较,充分地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手段,让学生各抒己见。用猜想一一验证”的 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教师课件 学生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运算律”(运算中的规律) 二、探索规律。 1 .观察算式,分别照样子写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加法交换律:照怎样的样子,观察?再写。 先小组交流,再展示学生的仿写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板书) (2)乘法交换律:观察算式,有什么想法?准备怎么办? 归纳: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板书) 2 .你能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发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学习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学习难点】 能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活动方案】 活动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今天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他们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活动二: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 我们先来听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的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只桃子。几年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好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于是他跟猴子商量说:“从今天起,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只桃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只桃子,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 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象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看到这一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只,晚上再给你们三只,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桃子已经由 三个变为四个桃子,跟以前一样,就高兴的在地上翻滚起来。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 (课前,讲了朝三暮四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 活动三: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计算得数。 (1) 27+73 73+27 (2) 37+58 58+37 2.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答案 ③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根据讨论的结果猜想结论 4.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活动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加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加法》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字的加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看图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利用PPT呈现图片和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2—5的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PPT呈现图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图片。 师:在县里,和市里,我们经常看到卖彩色气球的,非常漂亮。我们看图片上就有一个小丑手里左边拿着三个红色气球,右边拿着一个蓝色气球(学生初步感知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 下一页PPT,提出问题(图片中左边2组海豚,右边有三组海豚,同学们用自己的手指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海豚?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气球? 生:四个,小丑右手有3个红色的气球,左手有1个蓝色的气球。 师:非常好。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听一听这个式子中“+”和“=”的介绍,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记住它们。(PPT播放小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对“+”和“=”更深入的理解。 师: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小丑交换左右手气球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气球个数)。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看松鼠一共有几只? [设计意图]:数气球个数的例题,是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借助于上一节学习过的4的分与合,引导列出加法算式。数松鼠个数的例题,使学生借助于5的分与合,列出算式。 三、知识应用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3.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P28-29练习五: 第1,2题和第6,7,8加法部分习题; 2. 《同步练习册》第三单元《加法》练习。 【板书设计】 加法 3 + 1 = 4 1 + 3 = 4 加号等号加号等号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科书27-28页。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通过用字母表示数来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三、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加法的意义。 (2)加法的计算。 (3)解决加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原型:例题1及相关加法算式引出的新算式。 3.探究的问题:(1)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2)是否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其位置,和不变? (3)通过前面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解答并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教师引导,这是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加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与解决 (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为促进学生理解,让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引导学生经历“猜想一验证一归纳”的过程。) 1、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列出算式:40+56=56+40。引导学生用数学术语表述这个算式。加数40加上加数56,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2、形成猜想 首先教师引发猜想: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想到什么?是否别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其位置,和不变呢? 3、举例验证 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不同的加法算式以验证,并叙述。 如:50+40=40+50 1000+100=100+1000 …… 4、归纳概括

小学数学1-5的加法教案

小学数学1-5的加法教案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上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 概况 单 元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单元小结 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知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知识能够正确的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的各数表示物体的各数和顺序。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目标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目标情感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目标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及比价大小观察、讲授挂图 5 1、1――5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2、3、4、5 2、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加法交换律(1)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 出示准备题: 27+73 73+27 58+37 37+58 2. 学生计算得数。 3. 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 4.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 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 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 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这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有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为什么会相等呢?因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 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 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三应用成果,巩固知新 1.“练一练” 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2.“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举例证明——意义论证)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 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37+73=()+() 在()中可以填哪些数据?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 生:植树节。 师:对呀,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展示课件)。咱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活动,它们一共要植多少棵树,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展示课件。)这是我们学校植树的信息。 ①这次参加植树活动的男生有36名,女生有22名。 ②男生要植树60棵,女生要植树44棵。 你能算出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一共要植多少棵树呢?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体验加法的意义。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做完的可以同桌交流)。 生汇报,师板书。 ①36+22=58(名)22+36=58(名)

②60+44=104(棵)44+60=104(棵) 师:这两个问题都是用加法计算的,谁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要用加法? 学生说想法。 师:这两道题都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问题还要用到加法来计算,谁来举一个例子。 一生举例并列式解答。(师板书。) 师:生活中像这样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多不多?说一个给同桌听听。 2、教学加法交换律。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时,让学生结合第一组算式说一说,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6+22 22+36。) 师:大家看,这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相等。这两个算式可以怎么样?(板书:=) 师:第二组算式可以怎样写? (生答,师板书:60+44=44+60。) 第三组算式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师:大家看,这几个小组总结出了这几道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以后,它们的和不变。你们小组的结论和它们一样吗?谁能再来说一说。 师:这三组算式都是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和没有变。是不是任意的两个数相加,都有这么一个规律呢?谁能来任意说两个数? 生:38+56 师: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板书:

小学数学一上教学设计:加法

《加法》学案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P24——25 二、学习目标 1、会结合具体的情境说出加法的意义,说出每个数字的所表示的含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3、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加法解决,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三、核心学习任务 结合具体的情境说出加法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说出加法的意义 五、导学单、学习单、预学单等 六、学导过程

板书设计: 加法 2 + 3 = 5 加号等号 六、教学反思 今天的加法课,前期准备比较充分,利用微信征集学生作品,首次利用白板上课,制作白板课件,虽然很辛苦,但是付出也有收获! 6班的整体感觉不如7班的流畅,学生不太会表达出加法的意义,可能是我的提问方式存在问题,在出现许愉悦的作品之后,我让学生用白板上的小圆片摆一摆,一是学生操作起来有点问题,导致圆片不好挪动,被分散了注意力,二是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反而对后来的加法的意义产生了干扰,在后来7班的教学中,我就舍弃了这一环节,效果果然好了很多! 而且在6班,我并没有强调算法,即“你是怎么算出2+3=5”的没有强调,在7班提了这个问题,有几个学生都说的很好,答案都出现在了我的预设中,尤其是希艾说的“先把3藏在心里,再数2个”,这个表达太有意思了! 在“读一读环节”,7班我是先让学生泛读,再请个别孩子读,最后全班读,受到了林特的表扬,其实这是无心之举,只是当时看到孩子们举手,就请了几个孩子示范着读,再全班读一读。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_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P28-29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概括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96+35=35+() 204+()=57+204 23+()=15+()()+257=()+63 ☆+()=△+()()+□ =()+○ 【预测:前4小题是填数字,学生的思维会比较直接,基本上能填对;有了前4小题的铺垫,后2小题填符号,学生也基本上能填对。】 2、观察与发现 提问:仔细观察这6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测:有的学生会说,前4小题的算式里都是用数字,后2小题的算式里用的是符号,这时老师要及时地提醒学生——这6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老师不需要再引导,学生自己会发现每个算式的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加数没有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 3、猜测与尝试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数交换位置以后,结果都相等呢? 试一试吧! 【预测:有的学生可能只是傻傻的“想”,不会去动笔列举一些算式来验证猜想;老师及时表扬动笔进行列举的孩子,并且宣读出这个孩子列举出的算式,再给时间让学生继续尝试。】【预测:也许有的学生在之前使用符号的的练习的启发下,写出使用了汉字或者别的符号的算式,老师可以对他进行引导:使用字母行不行?】 指名宣读出自己列举的算式,选择有代表性的算式进行板书。 4、生活中的应用 图示: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跳绳的有多少人? 【预测:学生通常会列出28+17这样的算式,如果出现了17+28,让学生评议是否正确?28+17表示什么?17+28表示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预测:学生的说法可能不够简练和准确,教师用肢体、表情等引导学生说清楚,再归纳】教师小结: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加法交换律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应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算式75+15=90 师: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加法运算中的一些比较规律性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激发求知欲。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么?有多少同学会骑车,最远骑到过什么地方? (2)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出示情境图) 2、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出示线段图。 (3)看着线段图再来叙述一下图中信息,说明:简单的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中的数学关系。 3、解决问题 (1)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么? (2)为什么用加法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3)还有其他做法么? (4)两种算法,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通过实例发现规律 (1)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来解决?谁能提一个,能解决么?师板书算式。 (2)讨论: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

(3)从这些实例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能给这条规律命个名么?板书:加法交换律 5、验证规律。 (1)通过这几组算式我们发现了加法交换律,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都有这种规律呢?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2)汇报。 6、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定律。 (1)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不但发现了加法交换律,还通过大量实例进行了验证,你们真了不起! (2)这个定律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呢?能不能用一些符合表示两个加数,在练习本上用这样的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3)汇报。 (4)语言表达与符号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在这些符号表示方式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A、B在这里可以表示哪些数? 7、游戏。 下面我们来根据加法交换律做个口令的游戏。师:25+65 生:等于65+25 8、完成28页做一做。 9、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咱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2)下面我们就来算几道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38+456 307+348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上适当的数。 300+600=()+300 ()+65=( )+35 432+168=()+() 280+()=()+() 2、判断下面等式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说明理由。 a+45=45+b 380+20=30+370 3X60=60X3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25+49+75=()+()+() 四、总结全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出示10道口算题 师:我们先做10道口算题。(口答,课件出示答案) 18+31 27+43 43+27 42+150 120+31 88+80 150+42 31+18 160+8 90+61 2、师:像18+31和31+18的和都是49,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 哪些算式也可以用等号连接?(生说) 10个算式根据得数相等可以组成5个等式。(课件出示5个等式) 3、师:认真观察这5个等式左右两边的加数,你能把这5个等式分成2大类吗?(学生在练习纸上把等式分成2大类:可以填序号,也可以填等式。分好后同桌商量一下:为什么这么分?) 4、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生说,课件出示)为什么这么分? 5、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一起来研究这一类等式。一起来读一遍。(生读师板书) 18+31=31+18

43+27=27+43 150+42=42+150 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举几个吗?(生举例,师板书) 举不完我们用省略号表示。(板书) 6、师: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谁能把他的发现再说一遍。 7、师边听学生说边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师: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学生读一下)8、课件出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生读) 在加法交换律中,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9、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师出示一种,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吗)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可真多!数学上为了统一,通常用a+b=b+a 表示加法交换律。(问:这里的a,b可以是那些数?可以是分数、小数)(师板书,生齐读)加法的验算就是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课件出示)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师:刚才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了加法具有交换律,现在再通过计算,看看加法还具有什么规律。(练习纸上做反馈) 第一组第二组 (11+25)+75= 16+55+45= 11+(25+75)= 16+(55+45)= 2、反馈 第一组:把算式读完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注意板书和小括号的读法指导)像这样和相等的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第二组,同上。一起读一读等式。 3、师:观察这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组先讨论一下)提示:每组等式两边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师下去渗透)4、反馈: 师:什么没变?

小学四年级上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结合分配律及商不变规律汇总剖析

小学四年级上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结合分配律及商不变规律汇总剖析

9月1日至8日数学学习内容 注:减法也适用于上述前两个公式。 商不变规律除了定义以外,还有两方面含义。 1.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被除数若缩 小(o 除外)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 2.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若除数缩小 (o 除外)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 名称 定义 公式 加法交换律 有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 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 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 置,它们的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 a ×b= b ×a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 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 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 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 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 变。 (a+b)×c=a ×c+b ×c 商不变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 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无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 一.用简便方法运算。 355+260+14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 478-256-144 672-36+64 36+64-36+64 1814-378-422 568-(68+178) 561-19+58 382+165+35-82 155+256+45-98 512+(373—212) 228+(72+189) 169+199 109+(291—176) 二. 判断。 1、56+72+28=56+(72+28)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83+63+27=83+27+63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三.应用题。 1.小明买了88斤苹果,10斤雪梨,12斤李子,总共买了多少斤水果! 2.小明有3条数学题要做,5条英语题要做,2条语文题要做,今天一共需要做多少题? 3.小明,小红,小芳分别有68支铅笔,小明先给小芳26支,小红给小芳32支,问芳芳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加法交换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师:学习新知之前,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题: 35+27 43+65 2、上面这组题都属于哪种运算( 加法运算) 师:那么你们知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在加法35+27=62中,谁能说说35、27、62的名称 师:你真聪明! 师小结:刚才我们巩固了加法的意义,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加法还有很多的奥妙在里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探究加法的交换律 1、李叔叔准备骑自行车去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40+56=96(千米)为什么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56+40=96(千米) 同样的问题,我们列出不同的两道算式那么40+56表示什么?56+40又表示什么(都是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的总路程)。 两道算式都表示李叔叔今天一共骑车的总路程,是多少千米呢(96) 那你能不能用一个特殊的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40+56=56+40 再仔细观察这个等式,等号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等式两边的两个加数相同。 哪不不同点呢? 不同点:两个加数位置不同。 位置怎样了?板书(交换)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像这样的等式你们能在写几个吗20+83=83+20 19+7=7+19 师:像这样的等式多不多,(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呢?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字母,图形,汉字都可以 生1:可以用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可以用○+□=□+○ 生3:我们可以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 a+b=b+a 师: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这个等式就可以写成:a+b=b+a (AB是可以是哪些数呢(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同学们,我们把这个规律用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出来,那能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呢 生: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加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加法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 3.认识“+”和“=”这两个符号,学会读加法算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 2.启发、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 3.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在讲解加法含义中,渗透集合(并集)思想。 2.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做合并起来的手势,既帮助理解图意,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加深了解加法含义。 2.较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知道计算的根据。 3.认识“+”和“=”,会读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含义。 2.引导学生说思维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请同学们摆出1根小棒,2个三角形,3个圆。说一说各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写一写。 2.动手将2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3个圆片分成两堆,说一说2、3的组成。 3.看课本10页的跳棋图,想一想,□里应该填几,填上数后再想一想为什么。并把这几个数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引出加法。 (1)先出示(或显示)小朋友左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再出示(或显示)右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2)现在把左手1个气球和右手1个气球合在一起。(边说边移动气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几个气球?

(3)引导学生口述题意。左手里的1个气球,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球? (4)讲述。(指图)左手里的1个气球和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2个气球。说简单一些就是,1和1合起来是2。(指导做两手合起来的手势)1和1合起来就是1和1加起来,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间写上“+”(板书加号),读作“1加1”。“+”表示合起来,学生试读。 (5)“1+1得几?”学生回答后说明,1加1得2,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在1+1后面写上“=”)“=”是等号(板书等号)。指“1+1=2”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读作“1加1得2”。 (6)[小结]这道题是把左手里的1个气球与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边说边做手势)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教学10页中间左图。 ①用磁力板、幻灯片或电脑显示边演示边讲。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又跑来1个小朋友(也在一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再在3个小朋友的外面圈一个大圈) ②引导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题意。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材27-28页,例1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在 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与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多媒体演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五一长假快到了,李叔叔准备骑自行车去旅行,在李叔叔骑车旅行之中也藏着数学问题呢。请仔细观察大屏幕,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在学生初步观察后,向学生介绍自行车的路程记录器。 (2)解决问题 师:谁能完整的把问题说出来? 师: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生答师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PPT播放过程) 师: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师板书:40+56=56+40 师:模仿这个算式,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师展示学生的例子:20+49=49+20 150+35=35+150 师:想一想,你写出的这两个算式为什么可以用“=”连接? 师:仔细观察列举出的几个等式,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等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几组等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四人小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的内容并汇报。 师:你能把这些发现完整的说一说吗?(多请学生复述) 师:并且你能为你的发现取个名字吗? 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强调“交换加数位置”以及“和不变” 板书:加法交换律: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3)用字母表示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用文字来阐述加法交换律,试一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 师:数学中通常我们用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这里的a、b可以代表什么?用字母表示和用文字表示的加法交换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加法交换律教案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岳涛利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 3.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 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请同学们注意故事里出现的数字,故事讲完后我们要对故事里的数字进行研究,故事导入课题 今天我就利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探讨一下加法交换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那么你们能用算式表示出改变习惯后一天吃几个苹果吗? 生:3+4 4+3 2.教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变成一个等式。板书(3+4=4+3),你们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 3.学生;举手举出更多的例子。 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两个都是加法算式,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这些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 4. 从而引出加法交换律的定义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就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 5.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你会用字母表示吗?a+b=b+a 看来同学们对加法交换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 三.各小组长发题卡做练习。 四.将加法运用到数学题的验算中。 五.拓展延伸

三个数连加的算式,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吗? 三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由此推导多数连加算式仍满足加法交换律.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通过学习让大家明白“几个数连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定义。 六.布置作业 作业: p31页第1、2、3题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师:学习新知之前,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题: 35+27 43+65 2、上面这组题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 师:那么你们知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在加法35+27=62中,谁能说说35、27、62的名称 师:你真聪明! 师小结:刚才我们巩固了加法的意义,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加法还有很多的奥妙在里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探究加法的交换律 1、李叔叔准备骑自行车去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40+56=96(千米)为什么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56+40=96(千米)

同样的问题,我们列出不同的两道算式那么40+56表示什么56+40又表示什么(都是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的总路程)。 两道算式都表示李叔叔今天一共骑车的总路程,是多少千米呢(96) 那你能不能用一个特殊的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40+56=56+40 再仔细观察这个等式,等号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等式两边的两个加数相同。 哪不不同点呢 不同点:两个加数位置不同。 位置怎样了板书(交换)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像这样的等式你们能在写几个吗20+83=83+20 19+7=7+19 师:像这样的等式多不多,(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呢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字母,图形,汉字都可以生1:可以用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可以用○+□=□+○ 生3:我们可以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 a+b=b +a 师: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这个等式就可以写成:a+b=b+a (AB是可以是哪些数呢(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同学们,我们把这个规律用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出来,那能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呢 生: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那么这个规律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交换律)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就可以写成:a+b=b+a 三、专题练习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个定律,加法交换律。那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习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习题。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老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跃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习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习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提醒课习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