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东莞市垃圾填埋场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_张宏鑫

东莞市垃圾填埋场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_张宏鑫

东莞市垃圾填埋场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_张宏鑫
东莞市垃圾填埋场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_张宏鑫

一线7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在城镇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如何有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东莞市垃圾填埋场调研

垃圾填埋场调研

为查明东莞市垃圾填埋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2010年7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组选取东莞市具有代表性的11个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地质环境背景、处理方式等,并现场采取了一部分样品进行测试。调查结果显示,东莞市垃圾填埋处理方式相对落后,以简单堆放和简单填埋为主。

部分垃圾填埋场主要污染结果对排污口处垃圾渗滤液的测试结果显示,所有采样测试的渗滤液均有超标项,其中超标指标最多的为清溪罗马填埋场,有5项指标超标。其中以总铬污染最为普遍,超标率100%,且超标均在8倍以上;其次为铅超标,超标率为60%,超标在14~15倍。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从调研结果和部分渗滤液测试结

果看,东莞市垃圾填埋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直接污染地表水体

包括牛山垃圾填埋场、大岭山垃圾填埋场等多个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给水库、河流等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二次污染。本次调查的8处大型垃圾填埋场中,有4处未经过处理直接或以暗渠形式排放到地表水体,仅有三处媒体曝光度极高的牛山垃圾填埋场、塘厦垃圾填埋场和虎门怀德垃圾填埋场正在封场治理,与深圳交界的长安红花坑垃圾填埋场也进行了初步整治,但野外实地调查过程中红花坑垃圾填埋场仍然散发着恶臭气味。

同沙水库水质急剧恶化,石马河、鲤鱼塘水库、东宝河、大溪水库、怀德水库和鲤鱼岗水库水质也被不同程度污染。

间接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东莞市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较浅,且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垃圾渗滤液直接排放造成的地表水体污染会直接影响到地下水水质,并且修复十分困难。垃圾渗滤液排入地表水体,形成面状污染源,重金属离子随水循环进入地下水,如虎门怀德垃圾填埋的垃圾渗滤液总铬超标11.6倍,下游为大片农田,地下水位极浅,

仅为0.5米左右,表层土以耕植土为主,渗透性较强,垃圾渗滤液的随意排放造成了农田土壤和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污染,其降解速度缓慢,修复更加困难。

大气污染

垃圾填埋场的废气和粉尘未得到有效处理,调查过程中多个垃圾填埋场内恶臭熏天,难以驻足,甚至在离垃圾填埋场较远的居民区内也能闻到刺鼻气味,并且苍蝇、蚊子成灾。

环境地质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对东莞市垃圾填埋场地质环境问题的系统梳理和对典型垃圾填埋场的调研,我们发现造成东莞市垃圾填埋场地质环境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

处理不到位,造成垃圾填埋场二次污染

东莞市的垃圾处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度不匹配,目前没有医疗和危险废物处理厂,也没有一个垃圾填埋场完全达到卫生填埋的标准,垃圾填埋处理方式落后,以简单堆放为主,简单填埋为辅,绝大多数垃圾填埋场没有建立垃圾渗滤液池,也没有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而是直接放至地表水体,整体监管水平仍然较低。水库、河流水质急剧恶化,造成严重

■文/张宏鑫 董好刚 曾敏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东莞市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经济城市,垃圾填埋问题尤为突出。本文系统总结了东莞市垃圾填埋场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直接污染地表水体、间接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和大气污染,分析了其成因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 东莞市;垃圾填埋场;环境地质问题;合理规划;完善监管

东莞市垃圾填埋场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

建言献策

77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2 No. 04 2014

的二次污染。

选址不合理,多数建在水系上游在调查的11个垃圾填埋场中,有8个位于水系上游,与地表水距离较近且与地下水体联系密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且极难修复。

随着珠三角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初选址时的偏远山区如今已距工业、居民密集区很近,应调整垃圾填埋场位置或者提高垃圾处理水平,保障附近工人、居民身体健康,环境清洁。

防治对策建议

从源头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处理要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填埋场环境地质问题,首先要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工作,从源头减少垃圾处理量。

垃圾分类是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建立一套完善的回收体系。在分类收集的过程中,对不同产业、行业应区分对待:对餐饮行业应做到统一回收、统一处理,实行奖惩并行的管理办法,对没有按规定回收的企业视情节采取罚款、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对于医疗及危险废物高产生行业,应从严管理、从重处罚,切实做到全部回收、处理到位,建立完善的责任制,落实到人,对未按要求回收医疗及危险废物的企业、单位追究主要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视情节进行处罚;对于一般企业和个人,按现行的回收体系进行回收处理,采用鼓励为主的政策,对在垃圾回收方面做的出色的企业及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合理规划垃圾填埋场布局目前东莞市的垃圾填埋场选址存在很多问题。应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关闭一些处理效率

低、填埋条件差的填埋场,并根据实际需要在合理的位置新建几个垃圾填埋场,解决现有垃圾填埋场二次污染问题。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避开地表水及地下水上游地区,特别是水源地;其次,远离城镇及人口工业密集区;最后,所选场址从地形、地貌及地层上有利于填埋处理及防渗处理。

完善监督、监管体系

完善监督、监管机制是实现固体废物最大程度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解决垃圾填埋场二次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保障现有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处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垃圾处理管理体系,从垃圾收集到填埋处理,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责任分解落实到人。监督垃圾分类,敦促填埋场按要求填埋,按国家相关要求处理垃圾渗滤液,使国家和地方投入的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测体系结合现有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及空气质量监测网,对现有的和已经关停的垃圾填埋场建立动态实时监测。对正在运行的及新建的垃圾填埋场的周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实时的全方位质量监测,尤其是应将有机物指标和重金属指标的监测作为重点目标;对已经关停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污染扩散监测(主要指地下水)。加强研究垃圾渗滤液的扩散方式、范围速率等,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溶质运移规律,为新建、规划垃圾填埋场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理论依据。

形成全民环保参与体系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是具有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的支持和参与。首先,要加强垃圾填埋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法律层面的制度保障。其次,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加全民对垃圾处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发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真正实现废物变资源,切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立医疗、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医疗、危险废物混入一般固体废物进行填埋带来的污染严重威胁地下水安全,应建立专门的医疗及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并切实做好危险、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置的监督、监管。根据国家危险、有毒、有害产品名录,建立这些物品的数据库,从“出生”到“死亡”都要有迹可循,对每一批进入东莞的这类物品建立对应的“ID”,敦促医院等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收集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威胁。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张旭辉. 垃圾堆中的城市化[J]. 环境保护. 2011, (05): 14.

[2]胥树凡. 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思考[J]. 环境保护. 2007, (20): 15.

(作者单位: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室)

要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填埋场环境地质问题,首先要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工作,从源头减少垃圾处理量。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设计与施工、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运行、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的污染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本标准的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本标准只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750-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 7466-1987 水质总铬的测定 GB 7467-198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 7468-1987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69-1987 水质总汞的测定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0-1987 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 7471-1987 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 7485-1987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7488-1987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GB 11893-1989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 11901-1989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 11903-1989 水质色度的测定 GB 11914-1989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 13486 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式比较臭袋法 GB/T 14678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物探勘察报告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 物探勘察报告 惠州建安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2020年4月

1 绪言 1.1 目的任务 近几年来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多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地面出现多处裂缝,其中一处房屋墙面塌落、多栋房屋墙面出现横向和纵向裂缝;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应急处理;受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物探勘察工作。 本次探测的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简称物探)探明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场地范围内的各种岩溶洞隙和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的位置、规模、埋深、发育程度及规律;岩溶堆填物性形状;对居住房屋的影响;并提出治理建议。 本次探测要求: (1)探明该场地范围内不良地层的分布情况,如软弱地层的形状、大小和埋藏深度等; (2)探明该场地范围内岩溶(溶土洞)的发育状况、分布位置、形状、大小、埋藏深度、充填状况以及在空间的相互联系状况等。 1.2 勘查依据 本次勘察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均执行如下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公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94);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70-1997); (10《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T/T 0073-1993); (11)《电阻率测深技术规程》(DT/T 0072-1993)。 1.3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我公司于2018年4月10~21日采用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波法对勘察场地范围进行物探勘察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Content 前言 (1) 1、绪论 (3) 1.1生活垃圾概述 (3)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 2、工程概况 (5) 2.1工艺选择 (5)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 2.3项目设计要求 (8) 3、填埋场的选址 (8) 3.1场址禁设地区 (8) 3.2选址条件 (9) 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 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 4.1防渗工程 (12) 4.2水平防渗 (12) 4.3垂直防渗 (16)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 5.5工艺选择 (21) 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 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 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 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 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 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 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 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 8、封场工程 (24) 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 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 附图 (27)

前言 一、设计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 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 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四、主要工作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 4、绘制符合规范的工程图; 5、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祁门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祁门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祁门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建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祁门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祁门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景区的生活垃圾。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部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 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1.1.1评价等级 1、大气环境 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评价 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故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评价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现象,本场地稳定性良好。库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质勘测报告显示场区第②层、③层土均为弱透水层,适宜垃圾填埋和防渗膜的铺设,本项目对库底采用人工防渗。参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0225-2004),故本次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4、声环境评价 本工程预计噪声增加值为3dB(A)以内,场址地处郊区,附近500m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故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5、生态环境评价 经初步调查,评价区域内无珍稀物种,无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方案培训资料

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 方案

呼市垃圾卫生填埋场雨污分流防渗工程综合技术方案 ****合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015 年7 月

目录 第一部分企业资质 (3) 一、公司简介 (4) 二、营业执照 (4) 三、资质证书 (4) 四、安全生产许可证 (4) 五、ISO9000 管理体系认证 (4) 第二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5)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5) 第二章工程概况 (8) 第三章施工技术方案 (13) 第四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0) 第五章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27)

第一部分企业资质

一、公司简介 二、营业执照 三、资质证书 四、安全生产许可证 五、ISO9000 管理体系认证

第二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现场踏勘调查资料及信息。 2、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范及行业标准。 3、结合我方人员、机械装备、技术以及本类工程的综合施工能力。 二、编制原则在认真采集信息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我方多年来在同类和类似工程中的施工实践验,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忠实于业主、服务于业主的宗旨,编制了本施工组织设计。我方将根据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内容及时配置各种资源,迅速奔赴现场。本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过程中本着以下几项原则: 1 、认真贯彻业主的意图,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及各种资源,合理组织,优化资源配置。 2、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3、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4 、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面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格监控,对劳动力及各种资源实行动态管理。

地质灾害报告

地质灾害报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地质灾害报告 前言 受某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某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 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某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5)某省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某省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 (6)《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7)《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第二节一、工程概况 某县位于某省省某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450元,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阿一山水电站位于某省某县的某河流干流桑科~土门关的达麦乡段,是某河流梯级开发的第六座小水电工程,本水电站采用引水式方案开发,枢纽建筑物挡水高度为,正常蓄水位,最大净水头,最小净水头,保证出力

最新地质灾害报告

地质灾害报告 前言 受某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某省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 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某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5)某省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某省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 (6)《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7)《某省省某县某河流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某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第二节一、工程概况 某县位于某省省某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7.78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2.28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450元,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垃圾填埋场常见污染问题及防治方法

垃圾填埋场常见污染问题及防治方法 [作者:许海云转贴自:中国环保产业] 摘要:本文从垃圾填埋过程中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问题入手,阐述了在填埋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渗、收集、处理和利用等措施,对防治垃圾填埋二次污染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二次污染;污染防治 中国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377(2002)08-0019-03 卫生填埋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具有投资少、处理费用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如美、英等国生活垃圾处理都以卫生填埋法为主。我国80%以上的垃圾仍采用露天堆放和直接填埋的简易填埋法。但卫生填埋也存在着诸多污染问题,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次污染物,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垃圾填埋二次污染,见山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对垃圾填埋场中常见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垃圾填埋常见的二次污染 垃圾填埋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尚无一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污染物全部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这些污染物如不加处理排放,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1、水污染。垃圾填埋对水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垃圾渗滤液。这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淋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渗滤液成分复杂,其中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奈、菲等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磷酸脂、邻苯二甲酸脂、酚类类和苯胺类化合物等。渗滤液对地面水的影响会长期存在,即使填埋场封闭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影响。渗滤液对地下水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表现在使地下水水质混浊,有臭味,COD、三氮含量高,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 一、编制基本要求 (一)基本规定 1. 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 2. 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二)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1. 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 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 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 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 1. 资质证书正本 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4. 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 1. 勘查报告文本 2. 勘查报告附图 3. 勘查报告附件 4. 勘查费用决算书 5.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 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求 (一)对危岩描述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危岩块体(单体);一般情况下,除了千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碎带(危岩带)外,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二)对危岩块体(单体)的描述与评价的具体要求: 1. 编号、坐标(含顶底标高) 2. 所处区域的岩层产状、岩性 3. 斜坡倾向、斜坡结构类型 4. 顶底宽、高、厚、体积 5. 危岩前缘倾角、崩落方向 6.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及组合 7.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破坏方式 8. 危岩稳定性评价、危险性预测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篇一: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二、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三、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四、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五、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一、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二、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三、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四、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五、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六、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二、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三、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四、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五、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六、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七、远离水源。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二、洪泛区。 三、淤泥区。 四、居民密集居住区。 五、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六、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七、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八、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

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封场后维护及补救措施.doc

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封场后维护及补救措 施- 简介:垃圾填埋场封场及封场后的安全运行是卫生填埋场建设中重要却易被忽视的环节。本文从封场方案设计、封场后维护内容两方面论述了封场设计和封场后维护的重要性,并针对封场后易发事故提出其相对应的补救措施。 关键字:卫生填埋封场维护补救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也与日俱增,由于垃圾处理不当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目前,卫生填埋是城市垃圾处理最为经济、适用、方便的处置方法,也是当前及未来50年内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 封场是卫生填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封场质量高低对于填埋场能否保持良好封闭状态至关重要,而封场后日常管理与维护则是卫生填埋场能否继续安全运行的决定因素。因此,为了确保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能够维持30~50年,国外许多国家立法要求垃圾填埋场运营商必须储备足够资金,以确保填埋场封场后各种设施能够继续运行30~50年;而在国内,封场设计与封场后的管理维护却常常被忽视,由此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工程实例时有发生。为了能够引起卫生填埋场设计、运营管理等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减少卫生填埋场封场后事故的发生,本文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及封场后工作中应该注

意的事项。 二、封场方案设计 现代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当填埋区垃圾达到设计填埋高度后必须进行封场覆盖。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渗滤液产生量、抑止病原菌及其传播媒体蚊蝇的繁殖和扩散、控制填埋场恶臭气体和可燃气体散发、提高垃圾堆体安全性、增加填埋场生态修复与开垦利用的速度。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能否安全运行是衡量封场方案是否具有实用性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封场方案设计过程中,封场方案必须对径流控制、填埋气控制及垃圾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长期规划。 填埋场封场覆盖层的主要功能是使入渗到垃圾 三、封场后的维护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虽然没有新鲜生活垃圾补充进入填埋场,但是封场覆盖层下面的原有生活垃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场地仍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垃圾渗滤液及填埋气会继续产生,因此,为了维护封场后的填埋场安全运行,必须进行封场后的各种维护。填埋封场后的维护主要包括填埋场地位置的连续视察与维护、基础设施的不定期维护以及填埋场内及周边环境的连续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制定并开展连续视察填埋场的方案,以便能够对填埋场封场后的综合条件进行定期巡察,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确保场地的安全。同时还必须制定相关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标准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 基础设施维护范围主要包括地表水排放设施、填埋气和渗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

第一章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评监测方案 (修改本) 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 2007年3月

1 前言 1.1项目提出的背景 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县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县连通。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km2。 宁武县交通条件良好,县域内有大运、太宁、崞水、忻保4条干线公路合十数条县乡、乡公路合专用公路,铁路有北同蒲铁路、朔黄铁路、宁苛铁路和宁静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网,是忻州市北部的重要枢纽之一。 宁武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该县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宁武县县城面貌和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长,而宁武县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生活垃圾采用落后的简单填埋和在郊区裸露堆放的作业方式。据统计宁武县县城除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场若干处外,在城区周围还有三、四十个无序堆放的垃圾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垃圾堆放处蚊蝇滋生,垃圾自然发酵,散发臭气、沼气,渗沥液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宁武县兴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1.2评价任务的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宁武县城区环卫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12月正式委托XX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校组成了项目课题组。课题组成员赴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物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活质量等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对工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进行了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类比同类型项目的工作方案划定了本工程的环境监测方案,现提交建设单位,报请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2工程概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 建设单位:宁武县城区环卫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宁武县凤凰镇。 2.1.2 建设性质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造成的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填埋作业要求,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环境监测等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放大气污染物(含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7年 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1、修改了标准的名称; 2、补充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 3、细化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设施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4、增加了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志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

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污泥的入场要求; 5、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期间的污染控制要求; 6、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项目数量。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废止。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8年4月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设计与施工、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运行、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的污染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本标准的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本标准只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污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

地质灾害搬迁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 2、项目地点:宁强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何家院村 3、项目性质:地质灾害避险基础设施项目 4、项目建设单位:宁强县高寨子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5、工程概况: 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0000㎡,建筑占地4020㎡,总建筑面积8040㎡,共有房屋273间,房屋建筑均为两层、已定安臵户82户,未定安臵户9户,建二层建筑占地为38㎡的25户、建二层建筑占地45㎡的有66户。其中:肖家坝村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可建成198间房屋安臵66户264人。何家院村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建房75间安臵25户。绿地3558㎡,项目还包括安臵点内配套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照明、通讯等子工程。项目投资经估算为万元,项目建设所需的道路、给排水、电力、弱电等基础设施资金万元;农民住宅建设资金万元,以上资金来源于灾后重建中央基金。 6、土地使用: 为安臵因地质灾害受影响的移民,建设该移民小区,项目用地面积为20000㎡,按750元/㎡,估算土地费用1500万元。供地方式:划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1内容 规划用地面积单位

㎡ ㎡ ㎡ ㎡ ㎡ ㎡ ㎡ ㎡ ㎡ % ㎡ % ㎡ 万元 万元/人指标20000 14000 60004020 3040 9808040 60801960 34.96

23558 17.79 9502其中:肖家坝村2何家院村 建筑占地 其中:肖家坝村 3何家院村 建筑面积 其中:肖家坝村 4 5 6 7 8何家院村 建筑密度 容积率 绿地面积 绿地率 道路与场地 总投资 单位功能投资

XXX县垃圾填埋场及封场生态修复技术方案

XX县垃圾填埋场及封场生态修 复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一、XX县概况 (1) 二、地理位置与气候 (1) 三、行政区划 (2) 四、项目背景 (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一、填埋场概况 (5) 二、现状问题分析 (8)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9) 第三章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编制依据及规范 (10) 一、编制目的 (10) 二、设计依据 (10) 二、设计标准和规范 (10) 三、设计原则 (11) 第四章填埋场封场工艺方案比选 (13) 一、填埋场封场工艺方案介绍 (13) 二、填埋场封场方案比选对照表 (16) 三、填埋场封场方案比选对照表 (18) 第五章垃圾堆放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方案 (21) 一、堆放场面层垃圾分选处置 (22)

二、填埋场可燃性垃圾外运及处置方案 (31) 三、填埋场垃圾挡坝的建设 (33) 四、填埋场整体封场及生态修复 (36) 五、生态修复后的植被的管养及维护 (42) 六、封场后垃圾渗滤液处置提升改造 (48) 七、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 (53) 八、填埋场封场后环保监测方案 (55) 第六章工程投资费用估算 (59) 一、填埋场垃圾分选处理费用 (59) 二、可燃类垃圾外运及处置费用 (63) 三、填埋场封场建设费用(包含垃圾坝建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处理站提标改造、开方燃炬系统) (67) 四、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总费用 (69) 五、后期运营管养费用(渗滤液处理、绿化管养、环境监测) .. 70 第七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73)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XX县概况 XX县是福建省福州下辖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中国橄榄之乡”和福建省著名侨乡,素称“八闽首邑”。1913年由闽县和侯官县合并而成。位于福建省福州西南侧,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县内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等。 截至2010年末,XX县下辖15个乡镇街道(1个街道、8个镇、6个乡)313个行政村(居),县人民政府驻甘蔗街道。常住人口为66.2万人,以汉族为主,有畲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旅居国外华侨11.6万人,港、澳、台同胞5.5万人,是福建省主要侨乡之一。 二、地理位置与气候 XX县是福建省福州下辖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位于福建省,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县内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等。 XX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XX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4.8℃~19.5℃。一年中,以7~8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3.6℃~29.3℃;12月至翌年2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6℃~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为此,**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 为了使革命老区**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3 评价重点 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1.4. 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江华雨污分流方案2016

江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 工程方案 2016年4月5日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目标 (1) 3实施雨污分流的必要性分析 (1) 3.1雨污分流必要性 (2) 3.1.1减少渗滤液产生降低环境风险 (2) 3.1.2降低运营费用 (2) 3.1.3改善填埋场作业环境 (3) 3.2投资回报可行性分析 (3) 3.3周边县市实施雨污分流案例 (3) 3.4垃圾场雨污分流成为建设厅考评重要指标 (6) 4工艺流程 (12) 4.1雨污分流施工工艺流程 (12) 4.2江华县填埋场分区覆盖作业描述 (12) 4.3雨污分流工程填埋作业工艺 (13) 4.4填埋区雨水分流及挡水堤实施步骤 (14) 5工程要点控制 (16) 5.1工程作业控制 (16) 5.2覆膜工艺控制 (16) 5.3膜焊接工艺控制 (17) 6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17) 7工程费用报价清单 (18)

1项目概况 江华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100多亩,填埋容量200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按照填埋场日常运维规范操作运行,填埋工作从北部垃圾场边界开始填埋作业,运行过程中逐渐坡向垃圾坝体,填埋高度从北面平排水沟往南推进。 配套设施:项目配套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原位处理厂,填埋库区渗滤液经导排管进入渗滤液调节池,调节池呈方形建造,南北宽约30m,东西长约100m,调节池汇水面积达3000m2。调节池收集渗滤液经提升泵进入A/O+MBR+膜处理系统,最终达标排放。 水文地貌:江华瑶族自治县属低纬度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夏无酷暑,无霜期长,湿度大,晨雾多,风速小的气候特点。据江华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县年平日照时数1758小时,无霜期308天,年平均气温18℃一18.5℃,一月平均气温7.4℃,七月平均气温26.5℃。极端高温39℃,极端低温-5℃,全年10℃以上的活动积温5539.6℃,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510mm。 2目标 (1)通过雨污分流覆盖工程的实施过程,进一步细化填埋作业方案,实现填埋作业的分区进行,减少填埋作业暴露面,雨污分流,降低渗滤液产生量。 (2)雨污分流覆盖改善填埋作业环境,降低填埋作业过程中的药剂消耗,减少蚊蝇滋生; (3)雨污分流,有效降低填埋场的臭味,改善作业环境; (4)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要求。 3实施雨污分流的必要性分析 雨污分流不仅可以进一步细化规范日常填埋作业,更可以改善填埋场作业环境,减少蚊蝇滋生、减少填埋作业杀虫剂和除臭剂等的使用量,减少臭气散发量,降低渗滤液产生量,从而起到综合改善填埋厂区及周边环境,降低作业成本的作用。以下将详细分析。

地质灾害报告编写

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要求 (暂行) 为了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国家计委关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报批实施程序的通知》(计地区[2001]179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001]95号),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以及有关行业和地方规范,制定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要求。 可研报告应在勘察报告审查合格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以及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编制,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其主要内容应包含:(1)地质灾害体位置、分布范围、规模;(2)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灾情评价,治理的必要性、紧迫性;(3)地质灾害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4)地质灾害体所处的岩、土工程特性;(5)地质灾害体稳定性分析及评价;(6)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方案设计参数分析及选择;(7)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8)监测设计方案;(9)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治理投资估算;(10)环境影响综合评价;(11)治理工程效益评估;(12)项目管理形式;(13)施工组织实施大纲;(14)工程竣工后工程养护意见;(15)与相邻项目之间的关系;(16)业主组建方案及其情况简介;(17)招标方案;(18)其他。 可研报告依据勘察报告稳定性结论和危害性,要对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充分地论证。可研阶段要对治理方案严格把关,从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反复比较,做到安全有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确定最佳防治方案。对勘察确认无需进行工程治理的,实事求是地提出监测工

垃圾填埋场封场要求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也与日俱增,由于垃圾处理不当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目前,卫生填埋是城市垃圾处理最为经济、适用、方便的处置方法,也是当前及未来50年内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 封场是卫生填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封场质量高低对于填埋场能否保持良好封闭状态至关重要,而封场后日常管理与维护则是卫生填埋场能否继续安全运行的决定因素。因此,为了确保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能够维持30~50年,国外许多国家立法要求垃圾填埋场运营商必须储备足够资金,以确保填埋场封场后各种设施能够继续运行30~50年;而在国内,封场设计与封场后的管理维护却常常被忽视,由此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工程实例时有发生。为了能够引起卫生填埋场设计、运营管理等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减少卫生填埋场封场后事故的发生,本文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及封场后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封场方案设计 现代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当填埋区垃圾达到设计填埋高度后必须进行封场覆盖。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渗滤液产生量、抑止病原菌及其传播媒体蚊蝇的繁殖和扩散、控制填埋场恶臭气体和可燃气体散发、提高垃圾堆体安全性、增加填埋场生态修复与开垦利用的速度。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能否安全运行是衡量封场方案是否具有实用性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封场方案设计过程中,封场方案必须对径流控制、填埋气控制及垃圾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长期规划。 填埋场封场覆盖层的主要功能是使入渗到垃圾场的地表水达到最小化,从而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因此垃圾填埋场覆盖层设计必须兼顾以下条件:(1)温度极限;(2)可能产生干湿交替从而导致土壤发生收缩龟裂,影响覆盖层系统稳定性的降雨极限;(3)可能会导致某些土壤的破坏或者其他覆材料损坏的不均匀沉降;(4)可能会导致覆盖层破坏的倾斜滑动;(5)植物根系、掘地动物、蚯蚓、昆虫等对土壤的穿透;(6)覆盖层上车辆的行驶;(7)地震引起的变形;(8)风力或水流对覆盖材料的侵蚀等,从而确保填埋场地表径流和融化水能够顺利及时地被排放出; 除此之外,填埋场设计还要结合垃圾填埋场当地的地形状况和附近花草植物的种类,使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与周边环境绿化相协调。因此,垃圾填埋场最终封场设计还必须考虑以下要素:(1)覆盖系统的整体结构;(2)覆盖层的渗透率;(3)地表的坡度;(4)景观设计;(5)场地下陷时的补救方法;(6)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 三、封场后的维护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虽然没有新鲜生活垃圾补充进入填埋场,但是封场覆盖层下面的原有生活垃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场地仍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垃圾渗滤液及填埋气会继续产生,因此,为了维护封场后的填埋场安全运行,必须进行封场后的各种维护。填埋封场后的维护主要包括填埋场地位置的连续视察与维护、基础设施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I C S 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6889-2008 代替GB 16889-1997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Standard for Pollution Control on the Landfill Sit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08-04-02 发布 2008-07-01 实施 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选址要求 (3) 5 设计、施工与验收要求 (4) 6 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 (6) 7 运行要求 (8) 8 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 (9) 9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9) 10 环境和污染物监测要求 (11) 11 实施要求 (14)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造成的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填埋作业要求,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环境监测等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放大气污染物(含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7年。 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1、修改了标准的名称; 2、补充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 3、细化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设施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4、增加了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污泥的入场要求; 5、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期间的污染控制要求; 6、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项目数量。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废止。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8年4月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