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看,他准备制作两个漂亮的风筝,这两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课件出示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全班交流,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1)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2)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小强遇到困难了,我们都来帮帮他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谈话:求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你会列式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①21+21+21+21+2

1 ②2

1×5 ③5×2

1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谈话:为什么求5个2

1 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由此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所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谈话:比较2

1×5这组乘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导出课题:分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为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服务的,在教学中,从做风筝尾巴要用多少米布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感知算法。 谈话:你能尝试计算

21×5吗?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 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谈话:你能交流一下你的算法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方法一:2

1×5=0.5×5=2.5(米) 方法二:21×5=21+21+21+21+21= =2

5=2.5(米) =251 =2

5=2.5(米) 方法三:21×5=21+21+21+21+21=

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提问: 谈话:2

1×5=0.5×5=2.5(米)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谈话:

21×5和21+21+21+21+21这两个算式相等吗?为什么?25是怎样得来的? 追问:在方法③中,为什么分母2不变,单单只把分子1和5相乘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产生了多种算法,有效地落实“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念。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1)算法的初步优化 谈话:你会计算18

7×9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全班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方法一:187×9=187 +187+187+187+187+187+187+187+187=1863=2

7(米) 方法二: 18

7×9=1897 =1863=27(米) 谈话: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用相加和转化成小数的方法在计算中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看来直接相乘的方法简便,易于计算。

学生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发现了计算的一般方法,达到了真正理解的目的。

(2) 探索计算中的简便方法

谈话:你能独立解决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2

1×6,之后请一位同学说计算过程。(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方法一:

方法二:

师小结:

(3)自主解决问题,巩固算法。

谈话: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课件出示题目)

集体订正

2.总结计算方法

谈话: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根据讨论,你认为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独立思考算法及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思路,理解算法,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 看图列式(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

(自主练习第2题)(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观察,交流图意。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4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意并解决实际问题;

此题是一道假分数乘整数的乘法,与真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

(2)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时运用了哪些数量关系?(课件随机出示答案)

3.提问题,并解决问题(根据自主练习第8题创编)(课件出示)

用这种涂料粉刷教室,粉刷天花板用了4

3桶,粉刷墙壁用了109桶。

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增强知识应用的层次性、趣味性,培养学生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所选题目也体现了浓浓的生活味,很强的开放性,练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民主性。

五、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

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练习》教案精编版

2020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练习》教案精编版

分数乘整数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3~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2.在“回顾-整理-应用”的过程中,巩固已有的整数和小数应用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计算的能力,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分数乘整数。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于“做一个风筝的尾巴需要多少米布条”这一问题的探究,我们从中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独立回顾后汇报。 板书:意义计算方法 2.引导梳理: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

(3)在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课件出示) 应用问题解决依据学习方法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般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 乘,分母不变。 当分母与整数能约分时, 应该先约分,再计算。 3.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分数乘整数”这一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吧!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新课堂》第2页第1题,并补充。?Skip Record If...? 计算。 5×?Skip Record If...? ?Skip Record If...?×4 ?Skip Record If...?×4 ?Skip Record If...?×42 ?Skip Record If...?×6 ?Skip Record If...?+6 学生独立写出过程,解出结果后,指名展示。注意约分。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整数方法的同时,熟悉分数乘整数的过程,当分母与整数能约分时,应先约分,再计算。分数加整数的出现是为了加深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约分的理解。培养计算能力,规范计算题的步骤。 预设:有的同学会将?Skip Record If...?×4中的两个4约分;还有的同学会将?Skip Record If...?+6中的6和9约分。 2.根据教材第4页第7题。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

《分数乘整数》(说课课题)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乘整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一、首先是说教材 1.教材分析《分数乘整数 _》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_六_ 年级第一章第一个信息窗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对分数乘整数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数乘分数等知识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_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法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问题、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判断.概括,类比,归纳的分析的能力。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 的态度。,让学生真正体会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愉快与收获。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引导学生掌握认知目标。 3.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为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接下来我说一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三、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 1.情景导入、引入主题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会播放一些与分数加减法的有关的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疑惑,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这节课的课题分数乘整数 ,并板书课题。 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环节: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教科书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生活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回顾时教师可以以分苹果为例,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了解分数的产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谈话:分数的知识除了我们知道的,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探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不能

提出一些和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 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2.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利用4个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补充,得出结论。 思考: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2. 二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青岛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二课时) 一、通过回忆梳理旧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分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分母、分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个物体一个整体分数单位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并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介绍的形式,梳理、概括“分数”这一知识。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回忆所学过知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梳理,这一环节,虽化时不多,但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接着让学生举例,使抽象的知识用具体的分数去说明。 二、基本练习适时拓展 1、自主练习4 (1)出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 教师提出问题:红色的铅笔占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样知道的? 看到这些铅笔,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 (2)观察第二幅图,你又能想到哪些分数? 让学生结合分数的意义说一说得到的分数是怎么得到的。 2、自主练习5 (1)出示题目 (2)独立思考,想一想,括号里可以添哪些分数? (3)交流,让学生介绍所填的分数,以及为什么这样填/ (4)拓展,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可以完成自主练习8。 3、自主练习6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1)先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是把谁看做单位“1”。 (3)学生试做,交流。 4、自主练习7,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1)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实物折一折,比一比。 (2)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你能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是每节练习课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通过练习,查漏补缺,解决疑难,使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得以理解,使基本理解的变为理解清晰。本节练习课,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方向。积极创新,改变过去按部就班的练习,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组教材,重视小组合作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结精神;追求实效,精讲多练,让学生动口动笔;课内“增效”,课外“减负”。 三、综合练习张扬个性 1、自主练习9 (1)模拟真实情境“发奖品”,班级开展了口算比赛的活动,老师要把第一盒彩笔的1/4奖给小华,把第二盒彩笔的1/4奖给小明,学生把奖到的彩笔给同学们看。 让学生谈谈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两人分得的不一样多?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单位一的问题。 (2)继续模拟真实情景。 我们班级开展向雷锋学习读书活动,小明每天读了这本书的总数的1/8,小华每天读了这本书总数的1/9,他们谁先读完呢? 结合学生的讨论回答,明确分数的意义,以及这个分数背后的一些信息。 2、自主练习10 开展游戏活动,完成表格,再用分数表示胜的次数和负的次数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自主练习11 判断哪根纸条长?你是怎样判断的?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分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分数乘整数》 青岛版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上册)》47~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师:同学们,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老师要考验考验同学们的计算能力,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师:请同学们快速说出结果,不用举手直接说,看谁说的最快! (贴20×3、200×3、0.2×3) 师:同学们算的又对又快,谁能说说20×3怎么算的? 生:先算2×3,再填上一个0 师:为什么2×3,再填上一个0? 师:这里的2表示什么?(板书2个10),20×3也就是2个10×3,是几个几呢? 师:6个10,也就是60。

师:200×3怎么算呢?(谁也能来说一说。) 生:200×3也就是2个100×3,是6个100。 师:0.2×3呢 生:2个0.1×3,是6个0.1。 师:同学们太棒了,不仅算的快,还能说出算的道理。 二、激活经验,探究算理 1.自主尝试,探究算理。 师:2/7×3你会算吗?请注意你写的计算过程要让大家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算?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你是怎么想的? 生1:2/7+2/7+2/7=6/7,2/7×3表示3个2/7相加。 师:他是根据乘法的意义转化成加法来计算。这个6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分子相加。 师:这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所以等于6/7。 师: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的。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7×3=2×3/7。 师:2×3是怎么来的? 生:3个2相加变成乘法算式2×3。 师:分子的3个2相加就是2×3。 师:还有同学是这样做的。 生:2/7里面有2个1/7,2个1/7×3就是6个1/7,也就是6/7。 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谁能再说一说? 2.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师:同学们,借助画图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来理解2/7×3,请看。

201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是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 每人一包学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数1/4,认识它吗?(分数) 师: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对于分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 2、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手工小组正在开展活动,活动中隐含着哪些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谈话:请看大屏幕,泥塑小组和剪纸小组正在开展活动,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

数学信息? 预设:把一块红色的橡皮泥和4块黑色的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吗?(出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2)每人分得这些黑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3)每人分得这些黄色纸的几分之几? (4)每人分得这些绿色纸的几分之几? 并随机解决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适时总结:把1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4 1。 【设计意图:创设了艺术小组“分发制作材料”的活动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增强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问题的指向性,促进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初步感知 1.把四块橡皮泥平均分四份,体会1块就是1份 (1)独立操作,合作探究。 谈话:把四块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用你的小正方体卡片分一分,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困惑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组间交流。 谈话:每个同学分得的块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那位同学想代表你们小组把你组的想法跟同学们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41。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 分数的意义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9-12页,分数的意义 教材简析: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面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这一课时后,学生将对分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一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2、能用分数表达与交流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 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单位“1”的理解和分数意义的概括。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珠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科技活动吗?你们参加过哪些科技活动?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同学们在学校科技周上的活动。(出示教学挂图或者是课件)师: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 一、自主探索 师: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生:每个同学分的多少只船模?

生:每个同学的船模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师:学生们的问题提得真棒!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下:同学们分得的船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同学们把自己面前的学具拿出来摆一摆,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好不好?咱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摆的好。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拿出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并且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教师小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明白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的船模数占船模总数的1/5。 师:2只船模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只呢?4/5表示什么意思,里面有几个1/5? 结合4/5,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思,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二、主动构建 师:我们在一起看一下第二图,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或用图示画一画,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并操作学具。 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二小队是把6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组放飞,也就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2架)就是二小队飞机总数的1/3.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2校园科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word教案(7)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在校园科技周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一些桌套。请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为单人桌缝制了的桌套。请大家仔细阅读这组信息(2米布做了3个桌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提问:平均每个桌套用几米布? 谈话: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 谈话:我们在计算中能够得出分数,你能用你手中的纸片再表示几个分数吗? 生折纸,并用水彩笔表示出分数。 谈话:哪个同学能展示一下你得到的分数? 生展示折纸得到的分数。 谈话: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同学们表示的1/4,如果我再涂一份是几分之几,再涂一份呢?…… 谈话:你能再用图表示出一些这样的分数吗? 生完成后交流。 生说师板书。 [设计意图]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的、具体的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接着信息窗2的情境,创设了学生自制桌套,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动手操作,得出了丰富的素材,为后面理解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谈话:同学们请看刚才我们得出的分数,请你仔细观察,能把这些分数分分类吗?

小组讨论分类情况,然后交流。 谈话:数学上把符合这类特征的分数叫真分数。谁能说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把符合这两类特征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2.练一练:下面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为什么? 10/10、9/10、42/6、17/9、25/8、7/8 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谈话:我们刚才研究了这么多分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是怎样的?谁能表示出2/3? 学生表示在练习纸上,然后交流是怎么做的。 谈话:谁能再表示出3/3和4/2 。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 谈话:谁能再表示出5/3?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学生交流。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看到5/3这个假分数,可以看成是1和2/3组成的。我们可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板书),这个由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二。同学们,你能找到9/4的位置吗? 生表示出来,然后交流。 谈话:想一想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设计意图]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比如,在让学生分类的过程中,形成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在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分数的过程中,掌握假分数与整数和带分数的转化,并且理解带分数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 1.自主练习6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下面,请大家注意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 情感目标: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信息窗1情境图。 师: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看,他准备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这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不知道该用多少材料,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 2. 细看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 求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用多少布条,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你能说一说这些算式有什么区别吗? 2. 再说一说这些算式有什么区别吗? 3. 师:通过加法和乘法算式的比较,你想说什么? 师: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分数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数。 (二)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 结合刚才的分析过程,请大家观察21 ×6的结果是多少? 2. 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3. 独立计算9×21 4. 你能说说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三)探索计算中的简便方法 1. 应用刚才的发现,计算10×152、127×9、18×43 、 2. 质疑:怎么这次的做题速度明显落后了,你们遇到什么问题?能在原方法的基础上,想办法使计算再变得简单一些? 3. 计算4913 ×21,再次感受简便算法。 (四)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 三、拓宽应用 2. 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3. 完成自主练习2。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题意并列算式,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3. 完成自主练第3 题。 注意约分的问题。 四、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部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4年级下册·五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复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引导学生沟通并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2.初步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勤于分析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及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回顾 (一)谈话导入,回顾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大家回想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预设1:单位“1”、分数单位。 预设2:分数的意义。 预设3: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预设4: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是回顾所学知识点,通过谈话直接导入,省时高效。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补充中,唤醒记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状态。 (二)自主梳理,初步建构 师:刚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基本说出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但这样说你们觉得怎么样? 预设:很乱,感觉有点零散。 师:是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要有提升,既要回顾旧知识,更要将这些零

散的知识进行整理。说说你想怎么整 图1 理? 预设1:列表格的方法; 预设2:摘录关键词的方法。 师:是的,我们经常借助以下几种 方法整理复习。 课件出示(见图1)。 师:前两种列表法,大家经常见到; 后两种是当下非常流行的思维导图,也 就是把内容的核心词放在中间,然后开枝散叶,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系统的整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 学生回顾整理。 【设计意图】复习课的两大主要功能是“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模糊的知识清晰化;通过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梳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一)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已经梳理完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整理方式。(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我们一起来补充完善一下。 学生评价,师生一起借助一幅较为系统的作品补充完善。 师:现在怎么样? 预设1:感觉全面、条理了。 预设2:还能看出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 师:真了不起!你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看到很多同学不太会系统整理单元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交流展示”试图尽量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同伴交流补充中沥青知识体系,建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勤于分析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并渗透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青岛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青岛版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三上数学三富饶的大海 ——三位数乘一位数 信息窗1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第1 课时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乘法,p23页和自主练习部分题目。教学目标: 1、能口算几百数乘一位数。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6×8 60×8 2×5 2×50 30×3 40×4 60×3 20个十是()个百 12个十是()百()十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23页信息窗1中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出示。 师:看来呀,我们三(2)班的孩子可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形成算法。 (一)探究学习红点一的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生:算式:400×2=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鼓励自主写出答案,想一想:怎样算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汇报。后,教师小结。 (二)尝试练习,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P24页自主练习第1题。 (三)探究学习第二个红点 1、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312×3 2、合作计算,后探讨算法 3、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4、尝试练习:p25页自主练习第4题。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信息窗1中的其他问题。 2、p24页自主练习的第2、3题。 3、合作订正。 五、质疑反思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或建议同学的吗?或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孩子们,同学们友好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记住了) 希望同学们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2、笔算(指名板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