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声现象-中考预测大题3

声现象-中考预测大题3

声现象-中考预测大题3
声现象-中考预测大题3

声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来源:学科网]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

4.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9. 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11.我们通过电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时,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王亚平在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频率

12.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只要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学校附近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治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

13.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越宏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C“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音色好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5.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16.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右图是几种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觉到地震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海豚

17.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18. 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1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和电磁波一样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21.【2014?淄博市】在“模仿秀”节目中,演员模仿歌唱家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唱家声音的

二、填空题

1. “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3.李红在艺术节上用古筝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入人耳的;李红用力拨动古筝弦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_。

4. 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_ 声波获得信息.

6.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____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7.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_________;“高”指的是_________.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_________的大小.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来源:学科网]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二胡的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所以A正确;打鼓用力的大小,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所以B错误;在太空中是真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C 是错误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所以D错误;应选A。

【考点定位】声现象

【结束】

2.【2015?德州市】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和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和丁.甲、乙和丙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该图不能反映出发声体的音色,故选A。

【考点定位】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3.【2015?菏泽市】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A正确;减弱噪音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错;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错;声音在15℃的空气传播速度为340 m/s,D错。

【考点定位】声现象

4.【2015?济南市】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振动的幅度)有关,还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是因为他的响度小,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是为了提高他声音的响度。

【考点定位】响度

5.【2015?莱芜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柱的长度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B错;“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错;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也是声波,故D错;应选A。

【考点定位】声现象

6.【2015?聊城市】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C.丙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丁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被反复弹起,是由于音叉的振动引起的,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在A正确;乙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用力的大小影响鼓面的振幅,所以B错;丙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所以C错误;丁图中随着空气的减少,声音变弱,可以说明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所以D错误;应选A。

【考点定位】声音的三要素

7.【2015?青岛市】下列做法中,文明的是:()

A.利用穿衣镜正衣冠B.遇到路堵时司机猛按喇叭

C.公交车司机行车过程中不系安全带D.关闭电脑时,只关主机而不关显示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穿衣镜正衣冠,属于文明行为,符合题意;遇到路堵时司机猛按喇叭,属于不文明行为,不合题意;公交车司机行车过程中不系安全带,属于不安全、违法行为,不合题意;关闭电脑时只关主机而不关显示器,属于浪费电能的行为,不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平面镜成像、噪声的控制、惯性的应用与防止、节约能源等物理知识的应用

8.【2015?泰安市】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响度是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的说法错误,符合题题意;音色是声音的特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考点定位】声音的三个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

9.【2015?威海市】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答案】D

所以A不合理;关闭门窗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所以B错;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测量,但不能降低噪声,所以C 不合理;晚八点以后,人们都开始休息了,停止跳广场舞,是合理的;所以就应选D。

【考点定位】声现象

10.【2015?烟台市】如图1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振幅是相等的,所以它拉的响度相同,故B错误;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波长相等,也就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所以音调是相同的,故A错;由于这两列波是由两种不同的乐器发出来的,所以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D错误;应选C。

【考点定位】声现象

11.【2015?枣庄市】我们通过电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时,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王亚平在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频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不同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但是音色却是不同的,所以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不同人说话的声音的,故应选C。

【考点定位】声音的要素

12.【2015?淄博市】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学校附近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治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

C.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我们能根据音调分辨出所用乐器

D.蝙蝠在飞行时靠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听到声音,除了有振动以外,还要有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错误;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不同点是音色不同,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故C错误;蝙蝠在飞行时靠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是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应选B。

【考点定位】声现象

13.【2015?滨州市】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越宏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振动能发声,但人们不一定能听到,比如发出的是超声波或次声波、没有传声的介质、人离声源太远等,所以A是错误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是否洪亮无关,B错;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色就不同,人们就是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声的,C对;超声波探伤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D错,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

考点:声现象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C“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音色好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听到(如次声波、超声波或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很小),A选项是错误的;声速的大小与传声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中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慢,B选项是错误的;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音色好,C选项是正确的;声音既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选项D是错误的,本题应选C。考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

15.【2014?东营市】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K]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当代社会四大环境污染是指: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项C正确。

考点:控制噪声的方法

16.【2014?济南市】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右图是几种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觉到地震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海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的狗听觉频率是15Hz~5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狗会提前感觉到地震,有较为明显的反应;故选A.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17.【2014?临沂市】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力敲击鼓面时,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A错误;

B、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用相同的力敲打,尺子的振幅不变,即响度不变。所以实验是为了研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子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

C、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禁鸣是不让发声体发声,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 正确.

D、不同乐器的发声材料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众能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故D错误.

考点:声的特性,减弱噪声的方法,声的传播

18.【2014?日照市】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钢琴在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波峰相同,即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即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它们的发声体不同,所以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答案选C.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19.【2014?泰安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色也不同,根据声音来辨别人就是利用的音色,A对;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墙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对;我们日程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大部分是通过空气传来的,上课听讲也一样,C对;用不同的力敲音叉,会使音叉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而同一音叉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所以D错。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D。考点:声现象

20.【2014?威海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和电磁波一样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A错误;

B.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温度的高低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因此B错误;

C.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D错误.

本题答案选C.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噪声的来源和防治.

21.【2014?淄博市】在“模仿秀”节目中,演员模仿歌唱家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唱家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C.响度D.频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在“模仿秀”节目中,演员模仿歌唱家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唱家声音的音色

故选A

考点:声音的特性

二、填空题

1.【2015?东营市】“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答案】产生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盗贼的目的是在盗铃的时候不让别人听见,要达到目的,就需要不让铃响,也就是不让声音产生,没有

2.【2015?济宁市】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 拆掉了口琴外壳, 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10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

试题分析:吹口琴时,发出声音是由铜片振动产生的。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铜片振动的频率不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 铜片振动的振幅不同,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考点定位】音调和响度

3.【2015?临沂市】如图所示,李红在艺术节上用古筝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李红用力拨动古筝弦可以提高声音的。

【答案】空气响度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的;用力拨动古筝弦,增大了筝弦的振动幅度,提高了声音的响度。

【考点定位】声音的要素

4.【2014?东营市】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

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

【答案】次,超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海啸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超出了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但有些动物可听到次声波.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超声波的频率高,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考点:次声波与超声波

5.【2014?济宁市】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答案】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应在控制其它的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从而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因此应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尺子,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同时辨别所发出声音的高低.

考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声音的特征.

6.【2014?聊城市】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

【答案】272 波(或声波)

【解析】

试题分析:他们距山崖大约s=vt=340m/s×1.6s/2=272m;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递信息和能量。

考点:回声测距;声音的传播

7.【2014?烟台市】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高”指的是.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的大小.

【答案】音调;响度;响度.

【解析】

试题分析:乐音有三大特性,分别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指的

备战中考物理 声现象综合试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 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 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第四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 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 所有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 鼓面停止了振动 2. 古代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3. 下列四个成语中都涉及声音,其中不强调声音响度这一特征的是() A. 如雷贯耳 B. 余音绕梁 C. 声如洪钟 D. 轻声细语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如图1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6.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 C.降低声音的音调 D.增强音色 7.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纳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 8.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9.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10.如图2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会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1.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12.吉它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13.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14.下列措施中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一项是() A.把大音箱改成小音箱埋在草坪中 B.控制播放音乐的时间 C.种草植树 D.保持环境整洁 15. 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16. 2010年5月,世博会在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17. 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18.如图3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19. 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回声 B.增强回声 C.增加声音响度 D.使墙壁更美丽 20.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二、填空题(共31分) 2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22.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4.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能传声;“土电话”表明能传声.25.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26.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 m/s. 27.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 图2 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 B.敲瓶底,火焰摇动 橡皮膜 A.探测海深 图3 甲乙 图4 1

全国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 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中国的古诗词也含有很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学习物理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噪声的,故B错;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

2020年中考物理《声现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声现象》专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宇在同学生日宴会上,敲击注入高度水的几个相同玻璃杯,为同学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生日快乐》歌,如图所示注入不同高度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超声波声音响度太大,所以人听不见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 3.在弹吉他前,需要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是在调节琴弦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响度如果越大,其音调也越高 B.人耳正常听不到次声和超声,因为它们都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合肥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或按压不同笛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笛声的音调 5.地震、火山爆发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具有较小的() 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D.“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7.下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8.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A.音色变了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与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的响度相同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 10.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1.我校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员秒表的读数为12.29秒,与运动员准确成绩最接近的是()A.12.29秒B.12.58秒 C.12.00秒D.12.18秒 1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变成了超声波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完整版)声现象单元测试习题(答案)

. 《声现象》专题训练 一、填空题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 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 ),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 ,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 s 。 6.某汽车以10m /s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4s 钟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 m 。 7.频率为 Hz 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 Hz 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8.噪声强度如果在 dB 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 dB 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 9.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 产生的。 1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 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 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 11. 在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 。 12.2011年 7月14日12时10分,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福胜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 13.人在野外说话,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一些,通常将手或者一本书合成喇叭状围在嘴边,其目的是1 图8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汽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 B. 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答案】 B 【解析】【解答】A.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导航,A不符合题意; B.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B 符合题意; C.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汽车导航利用了电磁波,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危害,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中考物理专题《声现象》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次声波 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 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是心跳声音的强度太弱,故A错误; BC.听诊器前端实际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震幅就比前端要大很多,医生听到传来的声音也就大了很多,故BC错误; D.医生是根据声音传递信息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故D正确。 2.某校于2018年3月13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详解】 A.诵读声是由学生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诵读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于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音,故B错误;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D正确. 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 .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 ~2000Hz 之间的声音 D .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2.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声速不同 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答案:B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5.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7.如图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 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 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 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铃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 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泳的雨。 D.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0.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4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A.10.20 秒B.10.78 秒C.10.49秒D.10.08秒 11.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 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 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 12.(多选)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不能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3.(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4. 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中考《声现象》试题汇编

2011年中考《声现象》试卷汇编 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宋晓楼 一、选择题 1.(2011杭锦旗)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 2.(2011盐城)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 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 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4.(2011乐山)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 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 听到:() A.声音越来越大 B.声音 越来越小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 D.音调越来越低

5.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响度 B.音调C.传播声音的介 质 D.音色 6.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7.(山东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 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 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9.(20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10.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最新中考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中考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①履杯实验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北京天坛回音壁是利用了回声的知识,二者关系不对应,故A错误;②U形管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保持相平,船闸就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二者关系对应,故B正确;③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而飞机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者关系不对应,故C错误;④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而高压锅是利用了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的原理,二者关系不对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结合图中的实验或应用,找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对实验或现象进行解答,最终判断其规律和应用是否对应.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 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 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 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经常归纳总结知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四个选项是小夏所做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B.

中考复习声现象测试题.docx

2019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声现象8.(2018?聊城)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吹笛子时,笛管振动发声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018?兰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A.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9.(2018?安顺)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2.(2018?达州)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10.(2018?上海)男高音女高音是指声音的()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均不正确 3.(2018?襄阳)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11.(2018?绵阳)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是()音响亮,原因是() A.在学校周围植树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4.(2018?攀枝花)在2018 年《歌手 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12.(2018?湘西州)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A.mmB.cm C.dmD.dB A.音调 B.响度C.音色D.声速13.(2018?广东)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2018?怀化)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房噪声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的乐器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通能量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6.(2018?岳阳)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弦的振动14.(2018?黑龙江)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B.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C.岳阳开展“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7.(2018?天津)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 .. 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A.烛焰晃动B.钢尺振动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倒车雷达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 [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中考物理声现象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中考物理声现象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 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 2.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4.把人耳贴在装满水的一根长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人耳可能听到的情况是() 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B.先听到沿铁管外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音 D.人耳先后听到三次传来的敲击声 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 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测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6.在哪些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无法直接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 () A.在行驶的地铁车厢内 B.在漆黑的房间里 C.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下 D.一个人在空中静止,一个人在飞行的超音速飞机上 7.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8.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 A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 故选A. 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试题共四大题34小题卷面分数:100分考试时限:9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 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每小题2分,计30分.) 1.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3.有一根很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 4.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再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 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7.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 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 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 .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

2011年中考《声现象》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1杭锦旗)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D )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 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 2.(2011盐城)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2011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D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4.(2011乐山)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B ) A.声音越来越大 B.声音越来越小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 D.音调越来越低

5.(2011攀枝花)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 A.响度 B.音调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音色 答案:C 6.(2011 大连)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C) 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7.(山东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C)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8.(2011武汉)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