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扶贫好经验案例(5.24)

中国扶贫好经验案例(5.24)

聚焦实战,看临沭脱贫攻坚“绣花”功夫

为全力打赢打赢打好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临沭县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巧施对策,聚焦实训实战,用“绣花”功夫“做活、做细、做精、做强、做巧”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多方聚力、众家聚智、质效多赢的良好局面。

一是做“活”,谋篇布局脱贫攻坚全盘棋。突出“三级书记”抓扶贫、全县上下齐聚力工作态势。临沭县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县级领导、科级干部和机关干部“县级领导包镇、科级干部包村、机关干部包户”精准帮扶全覆盖;“三级遍访”工作中县委书记、镇村党组织书记、包户机关干部全部进村入户遍访;在全县9个镇街设立扶贫办和扶贫理事会,创设孝善养老基金,从政府、社会和民间团体层面齐抓共管、众人一心真扶贫扶真贫,撸起袖子一起干,打赢新时代干群扶贫大会战。

二是做“细”,精细精准脱贫攻坚诸环节。用心做好扶贫工作,精细化对接精准扶贫细致末梢,抓细抓精不遗漏一处。在问题整改中,临沭县聚焦中央省市关于扶贫领域存在问题反馈情况和任务安排,精细化整改,以训促整,以学促改,先后分6期对县、镇街分管领导、包户干部,第一书记及村两委共计5300余人进行全员培训。动态调整中,临沭县创新实施了“县级领导包镇街、科级干部包村、机关干部包户”

“三级联包”工作,实现了9个镇街、236个行政村和所有贫困户的信息采集见人见事,民主评议公开公正,信息比对真实准确,精准定位识别全覆盖。

三是做“精”,力量前倾基层一线出靓点。点上突破,线上延伸,基层面上强势推进。2018年,临沭县创新举措和模式实施了“四联八建”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先后投入2.73亿元,实现177个行政村点上整体提升,建成沭河滨河大道、青石路、225省道等县内重要主干道的沿线村庄提升带;打造出青云周官庄、郑山埠前、石门大官庄片区等成方连片“四联八建”示范区,建设农耕文化馆、村史馆、孝善文化讲堂25处,创新了临沭“四联八建”贫困村居整体提升齐鲁脱贫攻坚新样板,实现了扶贫工作量的突破、质的飞跃,走在了全市前列。

四是做“实”,实事求是持之以恒抓落实。“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到长城非好汉”。县里建立完善了定期督查推进机制,定期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党委、政府责任共担、工作共推,促进干部作风深入务实;建立督导考核常态机制,依托考核办法,“周调度、月通报”,把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以“精准问责”助推“精准脱贫”。在问题整改中,为改的实、做的真、查的严,县里抽调135名同志组成9个互查组创新开展乡镇互查,进村入户、见人见事全方位互查督导,对问题整改、动态调整、信息核查和三级书记

遍访贫困户工作进行再核查、再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无缝隙全覆盖。

五是做“巧”,激发内生动力输血更造血。立足脱贫攻坚实际,临沭县从贫困对象实际出发,析穷因、研福策、拔穷根,聚焦优势项目,扶智扶志,开渠引流、发掘源头活水。一方面,坚持扶志扶智先行,把沂蒙精神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强力引擎,大力实施精神励志、教育增智和文化暖心工程,通过培树新时期扶贫沂蒙六姐妹王洋、贫困残疾人刘晓华创业带动、第一书记文毅等扶贫脱贫模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致富带头人、贫困群众工作,引导群众宁愿苦干、决不苦熬,自力更生、自主脱贫;另一方面,构建长效脱贫机制,探索实施“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精准扶贫模式,在柳编、绒绣等150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扶贫车间”和居家式加工作坊助力脱贫攻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8年,临沭县先后承接了全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视察精准扶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暨开发区发展推进、乡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和四联八建贫困村整体提升等观摩现场会,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倡树了具有临沭特色的齐鲁样板。

铸就脱贫金色盾牌绘出致富崭新画卷—四川夹江县公安局务实精准帮扶

麻柳乡是四川夹江县最偏远的乡镇,有市列贫困村3个、县列贫困村2个,脱贫任务非常艰巨。作为对口帮扶麻柳乡山青、大明、西陵、建乡4个村168户贫困户的夹江县公安局,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规定动作”,创新“畅通工程、示范农场、护卫工程、产业扶贫”等“自选动作”,打出脱贫攻坚系列“组合拳”,精准施策、力拔穷根,以非凡的意志和毅力,打赢了脱贫攻坚硬仗,镌刻出一幅幅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时代画卷。2018年,夹江县公安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脱贫攻坚贡献奖”单位。

提升认识,“被动”变“主动”

摆脱贫困,群众的希冀;脱贫攻坚,时不我待。自精准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县公安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总要求,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第一时间在全局发出了决战脱贫、决胜小康“进军令”。

——精准方案,绘制发展蓝图。“老、少、边、山、穷”,面对麻柳乡如山沉重的贫困,夹江县副县长、公安局长廖建章既感受到肩上压力,也激发了他内心强烈的责任感。“首先是要精准方案,开好良方才能治‘穷疾’!”他率队充分了解实

情,局党委多次论证,制定印发《夹江县公安局联户结对工作方案》《夹江县公安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夹江县公安局精准识别入户工作安排》等文件,对发展规划、推进计划、重点项目、工作措施、完成时限、政策宣讲等进行了详细安排,明确了具体要求。

——选优配齐,铸强脱贫班子。为选好脱贫攻坚的“领头羊”,县局党委精心组织,选派4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基层派出所领导到麻柳担任第一书记,抽调一名工作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的科级干部常驻麻柳乡,统筹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组建由局党委班子成员为组长、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其他民警为组员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在第一书记的指导下,分村分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细化措施,紧锣密鼓推进。先后召开九次局党委专题会、六次全局民警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麻柳乡脱贫攻坚工作,落实驻村帮扶责任,按照“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的目标,有序开展脱贫攻坚。通过明确责任、细化步骤等措施,确保人人肩上有压力、心里有动力,形成领导苦抓、部门苦帮、干部苦干,进农家、说农话、干农活、晓农事、暖农心,扶贫工作紧锣密鼓的良好局面。

因地制宜,“漫灌”变“滴灌”

贫困发生的根子在哪里,就在哪里重点发力,县局党委围绕“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对症施策”的工作思路,实施走

访、扶志、施策等工作,实现脱贫工作底数清、思路明、对策准。

——家中“访”,摸准“穷根”。副县长、公安局长廖建章坚持每月必到麻柳走访调研,政委邹永强及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坚持常态化走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村社代表外出参观,通过“基层夜话”“现场办公”等形式,找准脱贫户的所思、所想、所求。同时,4名扶贫第一书记每天与村社干部走村串户调查摸底,详细掌握乡情村貌,摸清找准贫困户所思所想所求,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

——宣传“引”,扶贫“扶心”。扶贫先“扶心”,县局积极向群众宣讲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县委重要会议精神,引导群众着眼长远发展,激发和增强群众立足本地、依靠科技、勤劳致富信心,引领贫困群众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2018年以来,累计开展党员党课教育十场次,全局民警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发放法律知识宣传资料200余份,开展法律知识宣讲会5场次。

——实地“察”,定制“套餐”。“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贫困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能成功?必须进行“私人定制”。县公安局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所需所求,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举措,在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及生产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扶贫总体规

划,为联系户量身定做具体可行的“套餐”160余单。“套餐”内容大到石斛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扶贫,小到养鸡养鸭等家禽养殖等,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实施、全面铺开。

精准实施,“挂牌”变“销号”

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对建档识别出的贫困村、贫困户台账管理、任务分解、挂牌攻坚、挂账销号。从前是嘴上说一说,会上讲一讲,调研看一看,现在数字准了,基础清了,路数对了,“走马观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蹲点办事”扶贫。

——落实脱贫经费,拔付“启动金”。为尽快帮助村民尽早脱贫致富,为老百姓凑集生产转型、发展新种植新养殖的启动资金,县公安局通过民警个人捐款、节省业务经费等方式,近三年来年均落实15万余元资金,支援麻柳乡扶贫建设,用于脱贫致富项目启动、重点扶贫支持等。

——夯实阵地基础,打通“关节点”。针对发展的各种瓶颈,协调县级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为建设美丽新村出谋划策。今年以来,先后为山青村新装了路灯,改建了村活动室,修建了西陵村村卫生室,解决了大明村7社饮水工程问题及大明村9社3公里多的山区道路硬化问题。

——落实五个必访,扫除“拦路虎”。由局领导带队,分期分批、不间断选派民警驻村开展帮扶,帮扶民警在深入调研、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帮扶村推动重点项目实施,督促项

目落实。2018年以来,全面落实“五个必访”和“123456”工作法,抓好帮扶责任人每月入户和走访不低于1次,每年不低于12次,每月电话联系1-2次,月均解决日常性脱贫问题20余个。2018年全年开展帮扶工作160余人次,完成168户贫困户达标脱贫。

着眼长远,“输血”变“造血”

为着远长远,县公安局转变脱贫工作思路,提出通过产业脱贫带动贫困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实现脱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请进+走出”,集群化发展。积极邀请企业主走进麻柳乡,组织贫困户走出大山里,拓展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实现脱贫工作产业化发展。2018年以来,廖建章副县长组织宏发瓷业、峨眉山月、墨韵画纸等10余家企业主走进麻柳,开展“百企帮百村”走基层活动;邹永强政委积极邀请河南旅游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同赴麻柳乡,共商扶贫大计。目前,外来企业共捐款60余万元支持麻柳乡发展。

——“集体+个体”,大户带小户。协调建立“党支部+专合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大明、山青村新发展茶叶100余亩、石斛30余亩、中药材白岌、重楼种植20余亩、核桃20余亩,争取项目资金对精准扶贫户进行补助,

发放鸡苗、补助核桃苗、赠送自动采茶机、剪茶机鼓励扶贫户发展。

——“集中+分散”,股份化运作。县公安局根据麻柳乡实际,引进浙江等地农业企业,依托“家庭农场”“石斛观光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贫困户用一定数额的资金及土地入股,县公安局定点补助部分资金,建设扶贫产业项目,由乡政府下设的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合作社优先聘用有劳动力的贫困村民进园务工,劳务收入也可折成资金入股,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变成了“股民”,及时享受分红,为贫困户“摘帽拔根”和集体经济快速积累打下了基础。

瓷都铁警真扶贫,五尺大汉绣细花!如今的麻柳乡,正是大美的初春时节,土鸡土鸭你追我赶争相啄食,花卉石斛迎风摇摆尽显妖娆,村民专心劳作满面笑容,村庄绿树郁郁葱葱,水泥道路纵横相连……一幅幅美丽的致富画卷,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夹江县公安局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铸就了脱贫金色盾牌,绘出了致富崭新画卷。

安徽临泉:“五个着力”补短板“双百行动”促攻坚

“实施脱贫攻坚行动以来,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76户19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5%,剩下的都是难啃的

硬骨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必须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精锐出战、合力攻坚,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精准的举措抓好各项工作,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在日前召开的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安徽省临泉县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峰发出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的动员令。

今年是国家级贫困县临泉县脱贫摘帽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临泉县城东街道聚焦“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标准,以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为抓手,扎实推进“百日行动”和“百村提升行动”,围绕“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狠抓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水平,确保实现辖区内贫困人口2019年全面脱贫目标。

此次“双百”活动从2月下旬开始,至5月底结束。通过整合扶贫力量、组建工作专班,150多名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为期100天的“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改”活动,着力补齐脱贫短板,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提升精准脱贫实效。

着力补齐基础台账短板。通过深入走访,摸清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经济收入、“三保障”情况、现实需求及扶持政策等详细信息,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规范“一户一档”、扶贫手册等基础档案,解决识别不精准、信息不真实、户内漏人、内容缺失等问题,真正做到信息系统、户档资料和家庭实际“三对照、三一致”。

着力补齐人居环境短板。环境脏乱差、卫生不达标是导致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街道在春季脱贫攻坚工作中,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计划改造自来水厂2个、延伸供水管网1.6公里,新建公厕15座,改造户厕200户。建立村庄卫生保洁制度,形成“治脏、治乱、治污”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确保安全饮水、卫生改厕覆盖所有贫困人口。

着力补齐“双基”建设短板。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加快2019年“双基”项目实施,做到早规划、早落地、早见效。征地拆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已提供300亩学校建设用地。突出抓好“控辍保学”,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大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基本医疗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孕产妇死亡率偏高的问题。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电网、水网、交通网、信息网升级改造,新修道路3.5公里,疏浚中沟16条,整治村塘24个,新建桥涵146座,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筑牢发展根基。

着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增收、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深化拓展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户自主发展的“四带一

自”产业扶贫工程,通过带资入股、土地参股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对“带贫”企业落实政策性奖补措施,做大做强特色扶贫产业。持续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加强特色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为脱贫致富提供内生动力。

着力补齐“边缘户”短板。坚持“3+2+N”扶贫政策体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落实好“N”项扶持政策,既要防止“福利陷阱”,又要杜绝“悬崖效应”,滋生“边缘户”的攀比心理。加大对“边缘户”的政策支持力度,构建防范返贫工作机制,防止“边缘户”演变成“贫困户”。突出抓好“边缘户”的重点走访,找准思想隔阂和矛盾焦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解读、思想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脱贫成效的认可度和满意率。

“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双百行动’,摸清贫困家庭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需求,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补上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增强农村发展动能;拓展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的深度融合,增强贫困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春吾满怀信心地说。

抓实党建促脱贫党建脱贫双推进—陕西安康汉滨区“党建引领促脱贫”

一、实施背景

习总书记强调:“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的重要经验,要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地处秦巴南麓的汉滨区,是秦巴山片区特困县区、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县区。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3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45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094户128761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滨区面对贫困村摘帽脱贫的攻坚重任,针对贫困量大面广难度大,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较低,脱贫难度较大等诸多因素,深刻总结过去扶贫工作经验,吸取过去基层党建与经济工作结合不紧密、“两张皮”等教训,通过建强基层组织、健全扶贫队伍、建立扶贫机制,助推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完成。但也存在认识不到位、扶贫能力不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难、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为此, 该区积极探索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方式方法,先后在汉滨区赢湖镇天柱山、建民办忠诚村和大河镇先锋社区等贫困村进行试点,通过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将村级党组织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探索推行党员聚在脱贫产业上、党组织建在

脱贫产业链上、党的活动融入在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中的“支部+X+贫困户”模式,不断夯实“支部+”基础、创新“支部+”模式、发挥“支部+”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向班子队伍要战斗力、向基层党组织要执行力、向骨干党员要影响力,汇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二、具体做法

(一)固本强基,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该区紧紧抓住基层支部这个关键,着力补短板、增实力、重保障,不断强化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堡垒地位。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抓住村“两委”换届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的有利契机,将部分年龄偏大、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的干部调整出村“两委”班子,实施“一村一大学生村官”培养工程,一批能力强、干劲足、威信高的优秀人才走上了村干部岗位。整顿后进党支部27个,调整村支书、主任15人,选配大学生文书助理362人,贫困村“两委”班子精神面貌、工作干劲明显改观。二是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分层分类举办培训班,举办主体培训14期,培训村“两委”干部4000余人次;围绕主题党日,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先锋讲坛”等活动,全力打造“四能”型干部队伍。三是强化村级组织投入保障。将村级运转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区政府筹集资金1100余万元,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待遇,进一步优化整合村级“八大员”组织设置,提高办公经费、村级干部报

酬和离任村干部补贴标准,激发了村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筹资2000余万元,全面解决不达标和无活动场所的村建设活动阵地,为方便群众办事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

(二)示范带动,打造脱贫攻坚“先锋队”。党员干部人才既是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生力军,也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一是抓好扶贫工作队。坚持把熟悉农村工作、富有基层经验、善做群众工作的班子成员选派为扶贫工作队队长,把作风过硬、表现突出、有吃苦奉献精神的年轻后备干部选派为驻村工作队员。全区共选派扶贫工作队员725名。二是抓好“第一书记”队伍。按照“从严选人、因村派人”的思路,全区共选派“第一书记”245名。同时,完善管理考核办法,实行工作例会、跟踪考核、召回重派等制度,从严管理,倒逼“第一书记”履职尽责。三是抓好农村适用人才队伍。结合脱贫产业建设实际,精准开展各类培训和实地指导,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促推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建功立业。

(三)创新载体,找准引领脱贫“结合点”。坚持把基层党组织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发挥堡垒作用。一是创新推行“支部+x+贫困户”模式。通过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主动对接农业园区和社区工厂、牵头引进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组织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组织党员结对帮扶等方式,推动劳动力资源与合作社、能人大户、农业园区生产等要素优化

组合、精准对接,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增收脱贫。全区1276个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社区工厂、能人大户等市场主体辐射带动2.3万户贫困群众融入特色产业链,1.8万名机关党员干部与4.1万户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市场主体壮大、贫困户增收、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的目标。二是创新开展“双带双树”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先富党员带头扶贫树榜样、贫困党员带头脱贫树信心的“双带双树”活动,推动农村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区有4100名农村党员与615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1250名贫困党员带头发展产业。三是创新开展“党建+新民风”。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广泛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探索推行“三治融合”、“五老进中心”等措施,弘扬新风正气,激发内生动力,助推脱贫攻坚。

(四)夯实责任,扛起脱贫攻坚“千斤担”。该区《关于以党建为统领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召开3次千人大会,进行部署推动。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区级领导、镇办党政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与贫困村“5+1”结对包抓帮扶机制,在贫困村醒目位置树立公示牌,将帮扶包联责任人的职务、电话、任务、承诺全部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区委每年

至少听取2次专题汇报,开展2次专项督查,以“党建统领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1次拉练观摩。区委书记带队,区委常委和镇办委书记以及部分镇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现场比、现场看,让业绩突出的有荣誉感,让工作落后的红脸出汗。三是强化考核奖惩机制。结合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区镇村“三级联述联评联考”重要内容,深化“一诺双述三评三考”制度,加大赋分权重,综合评定结果,严格兑现奖惩。今年以来,提醒谈话26人、容错纠错5人、能上能下18人,鼓励激励提拔使用干部73人,表彰奖励先进典型115名。

三、实施效果

一是探索了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助推精准脱贫实践探索,推动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找准了贫困村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有效解决了一些基层党组织就党建抓党建、就扶贫抓扶贫,党建与扶贫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凸显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是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六大提升”工程,不断加强贫困村党组织班子和活动阵地建设,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党组织生活,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开展“亮牌对标争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与贫困户结对

子,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帮带引领作用。

三是密切了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对准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诉求,整合服务资源,细化服务举措,全力帮助困难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断穷根”。支部+搬迁,让困难群众实现了“搬迁梦”;支部+产业,让困难群众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支部+协会,让贫困户的产业能产得出卖的优;党建+新民风,弘扬新风正气,激发内生动力,助推脱贫攻坚。

四是加快了贫困村脱贫攻坚步伐。通过党建引领精准脱贫,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了贫困村脱贫需求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与深度融合,带动2.65万户8.76万贫困群众增收。

四、经验启示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党,基础在民。通过抓好党建促进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汉滨区从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高度,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找准抓党建促脱贫的发力点,激发群众内驱力。

一是建强基层组织是关键。实践证明,只有党支部及党支部一班人坚强有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聚集整合有利于脱贫攻坚的要素和力量。

二是选准增收路径是重点。要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因村

因人精准施策促增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和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把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与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社会效益统筹考虑,以确保增收路径的可持续性。

三是做细群众工作是基础。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让贫困群众积极主动融入特色产业链,就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注重挖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例和通过转变思路、辛勤劳动发家致富的贫困群众,深入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弘扬新时代双柏扶贫精神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走进双柏大地,仿若走进了一幅山欢水笑、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叠翠流金的山林、层叠起伏的坡地、星罗棋布的水窖、四通八达的公路、错落有致的新居、美丽宜居的村庄与绵延不绝的大山相映生辉,令人心旷神怡。

双柏县是云南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61个滇西边境片区县之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双柏县深入开展“我的工作我负责,我的困难我克服、我的业绩我创造、人民幸福我来谋”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进村入户的热心细心、解说政策的耐心诚心、因户施策的真心匠心、解难除困的善心决心、诚挚奉献的爱心忠心、巩固提升的用心恒心”新时代双柏扶贫精神,镌刻出了一幅幅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时代画卷。

用进村入户的热心细心扶真贫真扶贫

双柏县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贫困群众当“家人”、把脱贫攻坚当“家事”,以每周六“脱贫攻坚专题日”为载体,用进村入户的热心细心,在全县深入开展以“访小康户、产业户,问致富经验,服务产业发展;访流动党员、务工人员,问就业现状,服务就业需求;访老干部、老党员,问治理良方,服务社会管理;访贫困户、低保户,问衣食冷暖,服务弱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