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怀来县城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

怀来县城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

怀来县城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
怀来县城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抓住发展机遇,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协调城乡各项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怀来县健康、有序发展,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第三条本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第四条本规划范围分为县域和县城两个层次。

县域即怀来县行政辖区,面积1793平方公里;县城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以县城远景发展需要控制的用地为主,总面积约93平方公里。

第五条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沙城镇辖区;东八里乡辖区;土木镇辖区;存瑞镇的永安村、黄山咀、义和堡、东梁、秦家沟等5个村;桑园镇的后郝窑;大黄庄镇的朱官屯水源地;鸡鸣驿镇的京张高速以南区域,总面积约207.5平方公里左右。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六条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是:

1、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论证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怀来在周边地区中的功能和作用;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与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与措施。

3、建立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和符合城乡一体化的交通格局和交通网络;

4、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确定城市布局形态,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5、挖掘城市个性,构筑城市整体景观架构,塑造城市景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6、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效率,指导新一轮的城市建设;

7、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的配置建设,提高城市服务能力;

8、协调旧城改造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促进城市发展;

9、突出环境保护与城市生态建设;

第七条本规划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张家口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旨在体现怀来特色,促进县城建设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营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城市面貌。重在体现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着保护耕地,适当建设,增加城镇绿色生态空间的基本思路,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的原则。结合怀来建设条件及社会经济基础,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统筹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3、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怀来县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产业及交通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增强城市活力和发展的后续力。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引导社会经济及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4、承上启下、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上一级规划为指导,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互相反馈、相互协调。

5、远近结合、增强可操作性的原则。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探讨实施规划的途径与措施,指导城市近期建设。

6、合理控制规划弹性,与规划强制性互补的原则。对关系到县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严格加以控制;除此以外的用地,则增强其弹性,以便于规划的实施。

第八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在文本中以黑体加下划线条文表示。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需调整强制性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的,县人民政府必须组织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总体规划,必须按《城市规划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审批。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战略

第九条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依托京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升怀来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地位,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繁荣社会文化、丰富城市文明,以循环经济模式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以传统食品加工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为支

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怀来建设成为京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张家口东部中心城市,以食品加工业、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经济强县和生态型宜居城市。

第十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到2010年怀来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811元,财政收入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

2020年怀来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512元,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00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第十一条产业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

1、第一产业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提高科技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1)沙城、土木、大黄庄及新保安周边河川地区着重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肉猪、肉鸡、奶牛等园区化种养殖业,配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广饲草种植。

(2)北辛堡、狼山、东花园、小南辛堡、官厅水库两岸地区,以果品、粮食为重点,着重发展有机农业,突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争创国际认证的双A级有机食品,充分发挥面临延庆农产品批发市场优势,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3)南北两山区乡镇重点以干果、错季蔬莱、生态养殖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产业突出,规模相对集中的农业产业和布局结构。

2、第二产业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

(1)增强与京、津及冀北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辐射带动张家口市东部经济板块的快速发展。

(2)全面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以优势产业为支撑,构建以县城为核心,在县域形成以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协调发展的第二产业发展格局。

(3)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民营经济迅猛发展。

3、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1)以具有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为基础和重点,培育多元化市场体系。

(2)推进第三产业整体发展,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娱乐、金融保险业。

第十二条城镇经济分区

以官厅水库为界规划将怀来县域划分为三个经济区,官厅水库以北区域为县城经济区,官厅水库以南区域分为东南和西南部经济区。

1、县城经济区:以县城为中心,包括鸡鸣驿、新保安、东八里、土木、西八里和大黄庄。强化以县城、新保安、鸡鸣驿为中心形成的重点地区对本区域的辐射作用,县城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在产业发展上依托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食品加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

2、东南部经济区:以东花园为中心,包括小南辛堡和瑞云观。突出交通干线及沿京区位优势,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林式观光旅游业和设施观光农业,并力图成为北京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3、西南部经济区:以桑园为中心,包括桑园、官厅和孙庄子。建设以葡萄及葡萄加工为主题的产业城镇。突出葡萄产业特色,大力发展葡萄新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葡萄酒文化等,向葡萄酒堡、酒庄方向发展。

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三条城镇化发展战略

1、促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县域经济区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2、政府宏观调控,突破行政区划,增强城镇间的协调发展。

3、鼓励多种渠道投资,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增强集聚能力。

到201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7万人以内,城镇人口达到2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2%左右。到202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43万人以内,城镇人口达到3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2%左右。

第十四条县域在城镇空间布局上,突出交通干线的牵动作用和中心镇的中心作用,利用京张高速公路与京包铁路两条经济轴带规划形成“一心、两点、一轴带”的扁担式城镇空间结构,对整个怀来县域南北区域进行辐射跨带,从而带动县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其中“一心”指怀来县城;“两点”指县域东部的中心镇—东花园镇和县域西部的中心镇—鸡鸣驿镇。“一轴带”指中部以县城为中心,东部以东花园为

中心,西部以鸡鸣驿为中心沿京张高速公路与京包铁路形成的经济发展轴带。

第十五条规划增设鸡鸣驿为建制镇,怀来县城镇等级调整为三个层次,即县城(县域中心)、两个中心镇(县域次中心)—东花园镇和鸡鸣驿镇、九个一般建制镇。目的是确定城镇布局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以中心镇为重点促进小城镇空间健康发展,避免一哄而起和重复建设。各城镇的主要职能,详见下表所示。

第十六条到2010年,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9.89平方米,其余建制镇区按不高于125m2/人控制,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3万人,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773.32公顷以内。

到2020年,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2.67平方米,其余建制镇区按不高于120m2/人控制,全县城镇人口达到31.3万人,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572.72公顷以内。

第十七条县域村庄空间布局

县域村庄空间布局应本着完善村镇体系,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整合土地资源,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文明生态村有序发展,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指导思想;贯彻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就近集中、城乡统筹、保护环境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第十八条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按照高效安全、方便快捷、促进发展的原则,形成公路、铁路相结合的高效率、立体化、多功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在国家、省干道公路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县城和中心镇之间的联系。规划期末,实现“县城-中心镇由一级或一级以上公路相连,各乡镇由二级以上公路相连,村村通油路”的战略目标。

3、规划确定县域内公路划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县域与外部联系的干线公路;第二层次为县域乡级公路等。本规划的第一层次应服从上级和相关规划;对第二层次的乡级公路仅作宏观指导,给乡镇规划留有弹性。

第一层次:“四线四横两纵”。其中“四线”指京包铁路、丰沙铁路、大秦铁路和沙蔚铁路;“四横”指京张高速公路、京化高速公路、110国道(京张公路)和康祁公路;“两纵”指宝平公路和东镇公路;第二层次:便捷安全的乡级公路网络。

第十九条给水工程规划

1、水资源保护

从水源涵养和水污染防治两方面入手,加强县域主要河道治理,提高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力度。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确定防治对策,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

重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县域内官厅水库,严格按照《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官厅水库的管理保护工作。

重视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加强县域各城镇水污染综合治理,尤其是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城镇内河流渠道在确保排水、调蓄功能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功能,加强污水截流,改善河渠水环境质量。

2、县域水资源利用

规划2020年全县城镇需水量2437万立方米,农村需水量876万立方米,农业需水量8599万立方米,林牧渔业等需水量1719.8万立方米,可供水资源总量13158.64万立方米,通过开源节流,到2020年供需水基本保持平衡。

怀来县应建立“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供节水方针,积极进行雨洪利用、污水再生利用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3、县域供水设施规划

怀来县城采用地下水供水,规划扩建现状地下水水厂。其余乡镇逐步减少自备井供水及水源井直供情况,最终实现集中供水。

第二十条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排水体制:县城新规划区采用分流制,老城区采用截流式的合流制;其余乡镇采用合流制。

2、设施设置:县城扩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5万m3/d。远期其他乡镇镇区各新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3、雨水排水工程:雨水流量计算采用张家口市暴雨强度公式,各参数的选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第二十一条电力工程规划

1、到2020年,全县形成比较合理的电网主网架,总用电量达到13.61亿KWH,人均年用电量达到3165KWH/人,最高负荷可达272.2MW。

2、到2020年,全县220KV变电站一座,主变3台,容量540MVA;110KV 变电站达到6座,主变13台,容量达592.5MVA;形成以220KV变电站为核心,以110KV变电站为主,35KV变电站为辅的供电格局,10千伏及35千伏电网以各片110千伏变电所为电源点进行辐射供电。

第二十二条电讯工程规划

1、通信工程:到2010年,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宽带接入网。全县固定电话用户突破8.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1.6%;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5.9%。到2020年,将传统的电话业务网向分组化数据业务网过渡,积极扩建以IP为基础的骨干网。

2、邮政:全县各邮政网点全部实现电子化,开通邮政综合网。到规划期末,基本形成以邮递业务为核心,以多种业务互为补充的邮政综合业务体系。

3、有线电视

建立以怀来县为中心的光纤网络传输网,并与国家、省市有线光纤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网互联、互通。

第二十三条鸡鸣驿古城保护规划

按文物古迹分级保护原则,鸡鸣驿古城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划为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绝对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为二级保护区,环境协调区为三级保护区。

1、一级保护区

与驿站直接相关、且现状保存较完好的文物,在一级保护区内,一切修缮和新的建设行为均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执行。

2、二级保护区

与驿城有一定关系,现状仅有部分残存或基址、残垣的文物,二级保护区内主要以低密度居住建筑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6米以下(檐口高度);体量宜小;建筑色

彩和风格应为浅灰色平房或灰色硬山瓦房;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

3、三级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也称为环境协调区,环境协调区主要是控制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及风格、古城格局和城市轮廓线。

第二十四条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增加教育投入,完善国民教育和文化发展体系。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文化基础设施能够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到2020年,县

城、乡镇、农村普遍建立起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完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乡的绿化、美化水平。

第二十五条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规划

县域共建共享主要包括大部分社会服务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集中供水水厂、变电站、电信局、垃圾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等基础设施。城镇规划区内的村庄在配置市政设施项目时纳入城镇统一考虑。

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建及共建共享范围可参考下表掌握。

第二十六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保执法、监督管理体制,

以及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全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将怀来建成具有初步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环境基本清洁优美、生活基本舒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到2020年,县域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城镇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达标率高于90%;环境噪声达标率高于9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集中供热率县城达到95%,中心镇区达到85%,一般镇区达到75%以上;生活气化率达到8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各类水体基本达到其使用功能的要求。

2、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规划期内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构建覆盖全县的生态绿化网络,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实施沿县域内河流和主要交通通道的绿化工程。即沿京包铁路、大秦铁路、京张高速公路、京化高速公路、110国道、康祁公路、官厅水库、洋河、桑干河等贯穿县域东西的绿色长廊;沿丰沙铁路、沙蔚铁路、宝怀公路、宝平公路、东镇公路、永定河等贯穿县域南北的绿色长廊;以及县城西北区域、环官厅水库的生态林地和隔离绿地建设。

第二十七条建设限制分区

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规划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限制建设地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和提出生态补偿措施。适宜建设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1、禁止建设区

规划将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县城绿线控制范围、河流、道路和农田林网以及城市楔型绿地控制范围等划入禁止建设区。

(1)城市水源保护区包括城市地下水源地和官厅水库。

加强水源涵养林地建设,提高林地覆盖率,确保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

官厅水库水质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II类标准保

护。官厅水系流域一级保护范围是官厅水库最高水位线(479米高程)以内范围以及永定河的官厅大坝至三家店闸山峡河道和永定河引水渠两侧各100米范围。一级保护范围内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严禁各类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确保官厅水库水体不受污染。

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应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J3020-93)》规定执行,严格进行水源卫生防护,饮用水源井周围设50米的一级防护带和300米的二级防护带;各自来水厂周围设30米的防护带。城镇地下水源地内禁止建设有污染的项目。

(2)河流、行洪道

县域内行洪道及其保护区主要包括洋河、桑干河、永定河等河流水系的流域及堤坝外30米范围内。行洪道保护区严禁发展新城镇,限制村镇建设,严禁在其中进行经济开发活动。

(3)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道路、绿线

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县城绿线控制范围、道路和农田林网以及城市楔型绿地控制范围等应禁止建设。

京张高速公路、规划中的京化高速公路、京包铁路、丰沙铁路、大秦铁路、沙蔚铁路在城镇规划区内两侧绿化宽度不低于50米。110国道、省道宝平公路道路用地范围以外在城镇规划区内每侧绿化宽度不低于30米;县道在城镇规划区内每侧绿化宽度不低于15米;乡道在城镇规划区内每侧绿化宽度不低于5米。

(4)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

县域内的一切文物保护单位要根据其等级按照国家规定划定保护范围,严禁一切破坏活动。

2、限制建设区

规划将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古迹的建设控制地带、绿化隔离地区、资源保护区等划入限制建设地区。二级保护区内控制采石、取土等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活动。

(1)城市水源二级保护区

官厅水库二级保护区为最高水位线以外5公里范围。

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应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J3020-93)》规定执行。

(2)基本农田保护区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保证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无法避免占用基本农田的,应经法定程序修改规划,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

审批用地。

禁止在基本农田内进行挖沙、取土等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擅自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各项建设活动。

(3)文物古迹的建设控制地带

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必须征得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

(4)绿化隔离地区

绿化隔离地区主要指覆盖县域的生态网络,沿区域性河流、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以及环城镇周围建设的生态林带。生态林地要保证绿化面积达到90%以上。

(5)地热资源保护区

加强暖泉村、后郝窑村和奚家堡村一带地热资源保护区的开发管理,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3、适宜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为适宜建设区。

在该区域内,鼓励各项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但各项建设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第四章县城性质与规模

第二十八条县城性质

京西重要的交通城市、物资集散地,以发展商贸业、食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中等城市。

第二十九条县城规模

到2010年县城规划人口规模将达到17万人。

到2020年县城规划人口规模将达到25万人。

到2010年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19.89平方米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38.15公顷以内。

到2020年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12.67平方米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16.72公顷以内。

第五章县城总体布局

第三十条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2020年以前,县城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应以现状建成区为核心,重点向北、向东发展,适当向西发展,控制向南发展。可以概括为“北移、东扩、南转型、西渐近”。

远景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向西发展至西环路(京化高速引线)。如果远景城市规模超越这一范畴,可考虑继续向西将东八里纳入县城和向北跨越京张高速公路呈组团式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北跨越、西突破、东渐近、南完善”。

第三十一条县城布局结构

规划依托老城,开辟新区,以京包铁路和沙河为分界线,构筑“一核、两轴、三片区”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核”:指长城路与存瑞大街、府前大街交叉口形成的以商贸与行政办公为主的县城核心区。

“两轴”:指存瑞大街(110国道县城段)和长城路,是体现怀来景观风貌的重要轴线。存瑞大街(110国道县城段)贯通县城主中心和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县城的东西中轴线;长城路是连接县城铁路南北的南北向主要轴线。

“三片区”:以京包铁路和沙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和铁南三个片区。

第三十二条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建设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统一开发,成规模建设,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组团”等多种结构类型。居住区规划要布置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需要的居住用地,控制高档住宅建设。

1、规划居住用地分别以沙河、京包铁路和存瑞大街为界,将规划居住用地分为河西北区、河西南区、河东北区、河东南区、铁南区五个居住片区。

各片区居住用地、居住人口情况见下表所示。

2、河西南区配合县城中心区建设,以完善配套设施,优化环境为重点;铁南区以旧城改造、内部挖潜、改善居住环境为主;河东北区和河西北区以新增居住用地为主,宜成片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小)区;河东南区主要为沙城开发区用地服务,可规模开发以多层、中高层为主的公寓式住宅。

3、中学按3.0万人设置1座安排,到2020年县城需中学8所,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标准规模为30班或36班。其中示范性高中1所,规模为60班;标准高中2所,规模为36班。

小学按每1.5~2万人1座设置,到2020年县城需小学17所左右,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标准规模为24或30班。

第三十三条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以现状政府办公大楼为中心以府前大街为轴线形成怀来县城的行政办公区,另外在河东区的三堡街与新兴路交口、铁南区的工业街与长城路交口规划增加部分行政办公用地。

第三十四条商业金融业用地

规划保留并且完善以存瑞大街和长城路交口的县城商业主中心,加强存瑞大街和新兴路交口的县城商业副中心、工业街与长城路交口的县城铁南区商业副中心的建设,逐渐改善铁路以南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质量差的现象。

第三十五条文化娱乐用地

保留和改造现有文化设施,提高设施水平。规划在京张大街与燕京路及新兴路交口建设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结合各片区中心布置文化娱乐用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第三十六条体育用地

结合片区中心布置体育用地,结合居住小区中心安排体育活动场所,满足居民就近锻炼、健身需要。

规划在燕京路与京张大街交口新建一座园林式、开放性的县级综合性体育中心;规划在河西北区、铁南区分别建设小型体育场馆一座。

第三十七条医疗卫生用地

扩建现状县医院,进一步完善中医院、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等,新区开发应配套建设医疗卫生设施,为居民创造便利良好的就医条件。

规划新增医院三座,分别位于京张大街与华祥路交口、三堡街与建设路交口、工业街与长城路交口。

第三十八条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位于县城的东北部,紧靠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县城的教育科研区,同时也是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孵化基地。

第三十九条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完善现状敬老中心,规划在新兴路与存瑞大街交口东南方向布置一处县养老中心。

第四十条工业用地

对现状污染严重的企业要有计划地搬迁或转产,严格禁止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市上风向。工业用地要相对集中布置,利于相互协作、社会化生产,提高生产率和综合效益,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规划的工业用地主要布置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城西南的县城一类工业区。主要以发展一类工业用地为主,该区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无污染或轻污染、用水量小的工业,严禁建设物耗、能耗高的重污染项目。

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进行,逐步搬迁、改造铁路以南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逐步迁移县城内部零散工业项目进入工业组团。

第四十一条仓储用地

规划仓储、物流用地位于县城东北部和西南部,紧靠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城工业区,为工业区就近服务。同时配建交通运输等市政设施和商贸设施,在北京与晋蒙以及张家口其他区县的经济联系中,形成商贸、物流、仓储中转中心。

第六章道路交通与对外交通规划

第四十二条规划完善和改造现状铁路客运站,加大力度改造形成站前广场、停车场,形成疏解交通的空间,增强广场的交通集散功能。加强铁路两侧防护绿地建设及景观控制。

第四十三条对外交通规划

1、完善县城对外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县城北外环路,疏解城市对外交通功能。

2、搬迁现有长途汽车站至京张大街与长城路交叉口。

3、县城主要出入口通过外环路有机组织,疏解城市过境交通功能,保障城市高效安全。规划有7处城市主要出入口,分别为火车站、京张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的京化高速(县城西南)出入口、110国道东出入口、110国道西出入口、沙东公路南出入口和沙赤公路北出入口。

第四十四条道路系统规划

遵循结合现状,超前谋划,尽早控制,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建设适应城市发展的快速安全、通畅便捷的道路系统;建设布局合理的现代化交通设施。

1、规划道路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快速路为县城对外交通干线,规划道路红线50米;主干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40~55米;次干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30~40米,支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15~25米。

2、规划主干路网骨架

规划主干路网为“两线、六横、七纵”。

两线——指规划的县城对外交通干线北外环路(110国道改线)和西外环路(京化高速公路引线)。

六横——指京张大街、府前大街、存瑞大街、三堡街、工业街、南环路。

七纵——指光明路、华祥路、长城路、新兴路、建设路、广通路、东环路。

第四十五条广场规划

县城广场共计8处。其中交通集散广场2处,分别为:改造现状火车站站前为交通性集散广场和长城路与京张大街交口的汽车站交通性集散广场,休闲游憩广场6处,其中为:保留的现状文化广场、搬迁现状汽车站后改造为广场、政府南侧的行政广场、位于片区中心的存瑞大街与新兴路交口、京张大街与华祥路交口、长城路与工业街交口设置的广场。

第四十六条公共停车场规划

县城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县城内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类。外来机动车停车场设置在城市出入口附近,市内公共停车场设在城市中心、片区中心或公共设施较集中的地区,服务半径不应大于200米,其它地区不应大于300米;自行车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

1、县城公共停车场规划用地面积需为22.5万平方米,其中需机动车停车场19万平方米,自行车停车场3.5万平方米。

2、规划共设置公共停车场36处。对外出入口机动车公共停车场7处,结合外环路、城市主要的出入口方向、高速公路出入口、公交站场附近、片区外围设置。

第四十七条加油站规划设置

加油站服务半径为0.9-1.2公里,加油站的选址应符合国家《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加油站的进出口宜设在次干路上。设置类型应大、中、小型相结合,以小型站为主。用地面积1200-3000平方米。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四十八条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构建城市生态绿地网络骨架;以外围生态空间环境为背景,因地制宜建设环城林带,突出城郊生态环境建设;以人为本,合理安排绿地布局,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绿地系统,建设适宜创业与居住、环境优美、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第四十九条逐步提高绿化建设标准和质量,分两个阶段实现规划目标:

第一阶段:到2010年,规划城市绿地面积为221.27公顷,人均13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145.19公顷,人均8.5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3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第二阶段:到2020年,规划城市绿地面积为393.75公顷,人均16平方米;公共绿地275.27公顷,人均11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以上。

第五十条依托县城沙河、二道沙河绿色廊道、高速公路、城市环路防护绿带等,采用“林、楔、环、廊、园、苑”等绿地模式,规划形成“两轴、三廊、十园、星点绿”的布局形态。

“两轴”:主要采用“廊、园”等绿地模式。指沿沙河、二道沙河形成的绿化景观轴。

“三廊”:主要采用“林、廊”等绿地模式。指沿京张高速公路、规划的京化高速公路、京包铁路建设防护绿带。

“十园”:主要采用“林、园”等绿地模式。指县城内十处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

“星点绿”:主要采用“园、苑”等绿地模式。指星罗棋布、散点布置在县城内的小游园、街头绿地和绿化广场等。要严格执行绿地指标规定,方便附近居民健身游憩,使居民出门500米之内能看到绿地。

第五十一条建设由沙河、二道沙河构成的穿城水系滨水绿色廊道。建设县城南侧官厅水库水源保护区以及铁路、高速公路沿线防护绿色廊道。建设县城主干路两侧道路花园带,宽度不低于15米。

第五十二条完善现状龙潭公园、烈士陵园,建设葡萄主题公园、天镜园、河东公园、河西公园和铁南公园等。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因地制宜的建设各类街头绿地和绿荫广场。

第八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第五十三条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通过疏理城市脉络、整合景观要素、把握自然生态特征,赋予城市内涵,突出现代化城市景观风貌特色。

第五十四条规划县城划定六个特色景观区,即城市中心风貌特色区、高新技术产业风貌区、科教景观风貌特色区、滨水地带风貌特色区、居住景观风貌特色区、现代物流风貌特色区等。各景观区要重点搞好整体景观环境设计,创造景色各异、丰富多彩的景观区域。

第五十五条规划确定“两线四轴”的城市景观轴线,即城市对外交通干线(北外环路和西外环路)、存瑞大街、长城路、府前大街、新兴路。规划有7处城市对外交通主要出入口、6处标志性建筑组群、8处广场、12处各类公园为城市重要景观节点。

第五十六条建筑景观以现代建筑为主,鼓励多元化和创新。建筑主色调为淡暖色;在商业、会展、娱乐建筑聚集区,建筑色彩宜丰富。建筑重点部位和城市局部地段可适量施以重彩。建筑高度、体型应丰富城市天际轮廓线。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第五十七条环境保护控制目标

至2010年,县城达到环境质量稳定,各类功能区的大气、地下水、地表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达到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固体废弃物以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为主,逐步实行垃圾容器化收集、全封闭性运输,远期逐步实现资源化。

到2020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率高于90%;环境噪声达标率高于90%;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10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集中供热率县城达到95%,生活气化率达到8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8%以上,县城经

济社会和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第五十八条环境保护控制标准

1、水质标准:县城地下水质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类标准执行,县城沙河、二道沙河水质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II类标准。污水排放执行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所有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污水,必须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18-86)的要求,否则铺设专用管道。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县城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280天。到2020年,县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小于300微克/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均值小于150微克/标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小于150微克/标立方米。

3、声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噪声排放执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划环境功能混合区内居民较集中地区,环境噪音控制在标准最低值,工业较集中地区按工业集中区标准控制。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县城内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推广使用厂拌混凝土。

第五十九条环境功能分区及环境质量要求

1、居住生活区

该区适用范围是规划的居住(小)区,环境质量要求是:绿化率不低于30%,大气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环境噪声执行I类标准,禁止交通鸣笛。

2、商贸区

该区环境质量要求是:绿化率不低于30%,大气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环境噪声执行II类标准。

3、行政办公、文教区

该区环境质量要求是:绿化率不低于35%,大气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环境

江西彭泽县城总体规划彭泽文本5.23

江西彭泽县城总体规划彭泽文本5.2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4)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7) 第五章城市用地总体布局 (7) 第六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8) 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9) 第八章城市景观风貌系统规划 (10) 第九章市政工程规划 (11) 第十章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13)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14) 第十二章旧城改造规划 (15)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18) 第十五章郊区规划 (18)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18) 第十七章附则 (19) 附表1: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 (19) 附表2:近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20) 附表3:远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21) (注:规划文本中有下划线的条款为强制性规划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为适应彭泽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江西省彭泽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本规划为上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 第2条本轮规划重点 1、确立城市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 2、完善县域城镇体系格局; 3、调整县城的城市性质、规模、城市规划区范围及用地布局、规划年限; 4、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调整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5、保护和利用景观资源,突出城市特色; 第3条本规划是彭泽县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在彭泽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一切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1991年)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 7、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 8、《彭泽县总体规划》(1995——2015年) 9、《关于彭泽县二00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0、《2005年在彭泽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新丰县总体规划文本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性质 (1) 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 (1) 第四章城市规模 (2) 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 (2) 第六章城区土地利用 (3) 第七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与调整改造 (3) 第八章历史文物保护与城区风貌 (4) 第九章对外交通 (4) 第十章城区交通 (5) 第十一章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地 (5)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 (5) 第十三章城市水源与给水 (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 (6) 第十五章远景规划设想 (8) 第十六章实施措施 (8) 第十七章附则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加强,广东省北部山区经济开始快速增长,为适应大环境的变化,满足新丰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管理的合理有序,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以及实施细则》 《中心镇规划指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韶关市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韶关市新丰县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 第三条韶关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为2015.2 平方公里,而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在城区,即县城中心区丰城镇,规划范围面积为15.01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内容是土地利用规划。中心城区以旧城区及新城区为核心,其中新区是城区总体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 第四条总体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3年,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到2013年。 第五条本规划所涉及的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城区用地实际情况、规划意图,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及其适度弹性而制定的。 第二章城市性质 第六条丰城是新丰县县城区所在地,是新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韶关南部经济中心城市。 第七条丰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突出城区的中心功能,保证县域管理职能实施的需要,建成全市领先的现代化城市。新丰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是融山、河、城为一体的山水城市。新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山水城市的基本特色。丰城是县级城市,是韶关南部对外开放的枢纽城市,是起跨市区作用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丰城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为其发展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远景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 第八条城市发展总目标:2O23年把丰城城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山水特色突出,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第九条经济目标:新丰县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贫困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65086万元(可比价),三大产业结构为36.89 : 32.71 : 30.40,人均国内生产总

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

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一、规划范围 东源县县域面积407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西至东源县与河源市区交界处,东至义合镇苏家围风景区,南至梧桐山山脉,北至桂山山脉,总面积15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 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全县综合实力进入山区县前列,成为环珠三角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形成完善的特色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宜商、宜休闲”的滨江园林城市。 四、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依托粤赣高速、长深高速(梅河高速)、汕湛高速和205国道,形成“两主两副”的城镇发展轴。 1.两条发展主轴:沿粤赣高速和梅河高速,形成两条城镇发展主轴。引导县域人口和产业向两条城镇发展轴集聚。优先在两条主轴沿线安排城市用地和产业用地。 2.两条发展副轴:沿205国道和汕湛高速,形成两条城镇发展副轴。支持沿线城镇在条件成熟时,争取安排重大项目落户。 五、发展定位

1.环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承接地 2.粤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 3.河源市中心城区副中心 4.客家山区滨水园林城市 六、发展规模 到2030年,县域面积4070平方公里,县域人口约66万人。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4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8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七、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格局 遵循集约集聚、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引导城市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优化集聚,对部分已建成地区进行功能置换,形成“三片”、“十区”、“六组团”的发展格局。 1.形成三大发展片。 (1)东部生态旅游发展片。梅河高速和东环高速路以东片区,拥有热水温泉、东江源度假村、东江国家级湿地公园等生态和旅游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功能,禁止新增工业开发,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 (2)中部特色产业发展片。以仙银大道为界,向东延续至梅河高速,引导工业项目集中布局,重点发展制药、食品、高端定制等特色工业和园区原有传统产业。引导与工业区相配套的居住、公服、商务等功能向蝴蝶岭产业园区二期集聚。片区内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片区与片区之间尽可能设立绿化隔离带。 (3)西部城市服务发展片。以仙银大道为界,向西延伸至东源县界,重点发展行政办公、教育服务、旅游服务、商务服务、商贸批发等城市服务功能。

庄浪县城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目录A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3) 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6) 第四章城市性质及规模 (9)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 (10) 第六章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2) 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13) 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16) 第九章四线管制规划 (18)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19) 第十一章附则 (2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国家实施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措施,为庄浪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庄浪县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与目前庄浪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已不相适应。为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的统筹、协调与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城镇合理、健康发展,特进行庄浪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7.《城市绿化专项规划编制办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9.《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0.《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 11.《平凉市城乡规划技术规程》 12.《庄浪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 13.《庄浪县志》 14.《庄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5.《庄浪县综合年鉴1991-2000》 16.《庄浪年鉴2005》 17.其它相关资料 第3条规划原则 1.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原则 城市-区域是一个完整的城乡系统,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党中央、国务院提

霍山县城总体规划调整文本

霍山县城总体规划(调整) (2006-2020) 文本

规划项目名称:霍山县城总体规划(调整) 项目委托单位:霍山县人民政府 规划编制单位: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设计证书等级:乙级 设计证书编号:(皖)城规编字022008 霍山县城总体规划项目参加人员 霍山县人民政府 王光祥霍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彭瑞友霍山县建设局局长 任鸿霍山县建设局规划局局长注册规划师 尹蓉霍山县建设局规划局工程师 尹新月霍山县建设局规划局助理工程师 彭浩霍山县建设局规划局助理工程师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储金龙博士、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规划编制人员:程堂明硕士、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凌琦副教授、环境工程师 杨伟伟硕士、讲师、设备工程师 刘朝晖规划师、硕士 鹿东涛助理规划师 陈善兵助理规划师 张雨雷助理规划师 刘周助理规划师 卢凯助理规划师 张坤助理规划师 左俊助理规划师 王同林助理规划师

安徽省霍山县城总体规划 (2006-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战略 (1)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 (4)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5) 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5) 第八章居住用地规划 (6) 第九章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7) 第十章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8) 第十一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9)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9)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0) 第十四章环保环卫规划 (11) 第十五章郊区规划 (13)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4)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对策 (15) 第十八章附则 (16)

县域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一、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成果内容 (一)文本 (二)图纸 (三)说明书 二、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文本要求 (一)文本基本要求 规划文本应准确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内容提出规定性的要求,文字表达应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强制性内容 1、分区管制 包括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明确以上各分区的范围与界线,以及开发控制要求。 2、五线控制 包括红线、蓝线、绿线、黄线与紫线,明确以上各线的位置、宽度,以及控制要求。 3、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 包括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与管线、引水、水利、防洪、滞洪等工程、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场等设施,明确位置、容量与标准。 (三)文本格式 文本书写章节参照格式: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性质与规模 第三章体系与布局规划 第四章空间管制规划 第五章交通体系规划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八章发展与资源协调保护规划 第九章附则 三、区(市)县域总体规划图纸要求 (一)图纸构成 1、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 2、区(市)县域相关规划综合分析图 3、区(市)县域体系用地布局规划图 4、区(市)县域空间管制及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图 5、区(市)县域交通体系规划图 (二)图纸基本要求 1、图纸主要用图像表达相关现状、规划与分析内容,应与文本一致。 2、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1:10000地形图上。 3、图纸上应标明图名、比例、比例尺、图例、风玫瑰、规划期、绘制时间、 单位名称等。 4、图纸除图像部分外,还应以表格的形式反映相关内容,必要的说明以文字 的形式反映。 (三)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内容要求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THE URD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ADMINISTRATIVE OF HONGYA 说明书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 DESIGN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5)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 (10)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 (15)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 (39) 第七章用地选择、城市远景发展及规划区范围 (42) 第八章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47) 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 第十章城市风貌景观规划 (59)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4) 第十二章城市管线工程规划 (67) 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76) 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78) 第十五章旧区改建规划 (81) 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 (82) 第十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3) 第十八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85) 第十九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规划 (86) 第二十章规划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 (87)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历史沿革 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二)地理概况 1. 位置和面积 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位置跨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东北与夹江县、丹棱县接壤,东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毗邻,西南与荥经县、汉源县交界,西北与雅安市、名山县相连。南北相距64公里,北宽43公里,南宽46公里。中狭仅15公里,形如哑铃,斜置于峨眉山、大相岭和总岗山之间。 全县幅员面积1930.54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折合为292.3万亩,其中耕地23987ha, 林地133117.27ha,牧草地182.27ha。 2. 经济地理区位 洪雅县地处四川省中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经济

关岭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727

前言 关岭县县城自1996年以来,城市发展较快,96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较好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由于关岭县城人口基数较小,城市人口的集聚强度不大,因此,城市的拓展一直比较慢,而96版规划所确定的近期建设范围受投资疲软及消费水平较低影响,落实得不太理想。随着西部大开发、贵州省公路骨干网建设等区域性条件的变化,96版规划的规划实效性和调控能力在逐渐减弱。同时,关兴公路、GZ65、水黄公路、光照电站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深刻刺激着县城和县域城镇的发展。合理组织城镇体系发展、加快县城与区域交通项目建设协调、提升县城地位,成为政府部门在新时期、新机遇下的工作重点。借西部大开发等外部条件引导县域经济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走向小康,既为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政府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 为了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经济布局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和交通网建设、安顺市撤地设市带来的巨大机遇,合理利用城镇资源,搭建与外合作交流的平台,调整和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和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大力加强小城镇发展将成为关岭县政府、城建部门的当务之急。 受关岭县人民政府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接了《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002年6月份,省规划院关岭总规修编工作组到现场开展了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并着手进行了规划修编工作。GZ65是全国重要公路干线之一,初设方案将穿过县城,由于GZ65线型具体方案未定,针对干线对县城发展的影响重大,在2002年11月份,工作组提交了初步方案,其中涉及到GZ65的线型定线工作和城市总体布局等内容,并提请与交通专业设计部门协调。当时,GZ65的定线经过县城主要发展方向上,因此必须强调城市规划与交通项目设计的衔接。在建设厅的组织下,由关岭县人民政府、建设局会同省规划院,将城市规划初步方案与正着手GZ65选线工作的省交通勘察设计院协商,由于定线仍然存在较大困难,方案在县城的摆动较大,严重影响到城市布局和规划结构的确定,因此,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暂时搁下。 2003年10月,由关岭县建设局向规划修编工作提供了GZ65线过县城方案,规划修编工作重新启动。基于GZ65的线型并未最终确定,规划以与GZ65、关兴公路的衔接作为契入点,以及作为影响交通设计部门对GZ65定线的考虑,着手组织县城总体布局的研究和规划,同时,也以此方案作为与交通设计单位协调的资料,以影响和敦促交通项目的及早确定。 2004年5月上旬,关岭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省规划院提供了GZ65过县城的定线方案,至此,规划条件较成熟,规划院在以前重复工作的基础上,着手组织供关岭县、安顺市及省规划审查委员会审查资料。6月上旬,规划方案在向关岭县政府有关领导汇报后,继续深化、调整、完善,形成了本次供审查的材料。

洋县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洋县县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第1.2条本规划是对《洋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5)的修编。上版总体规划是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第1.3条随着洋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有机食品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适时修编县城总体规划。 第1.4条本规划遵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构建产业发展 平台,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富有经济活力、传承优秀文化的现代 化滨水生态城市。 第1.5条洋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工业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1.6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本次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洋州镇全部,戚氏镇、贯溪镇、磨子桥镇的部分区域,涉及4 个镇,计6个居委会,38个行政村,为了使城市发展和旅游区的开发相 协调,规划将朱鹮饲养中心、氵党河水库风景区和龙亭镇蔡伦墓一并纳入 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规划控制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 第1.7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控制范围,东起贯溪镇贯长路;南至洋州镇司家村(即西南坝村)及汉江桥南磨子桥镇张赵村、杨湾村;西至戚氏镇五里园; 北至洋州镇李家村和牛头山。总面积21.6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 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 第1.8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25年 远景2026年以后 第1.9条本规划经汉中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洋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发展战略 第2.1条战略思想: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非公有 制经济;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农业基础 地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一致。 第2.2条战略总体目标:近期进一步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综合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后续力量;引进一批矿产开发,水利水电项目, 初步形成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业、矿产资源开发、水电开发、中 药材资源接替基地和医药化工产业、特色旅游和旅游商品生产及服务 业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化水平 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比较富裕。远期国民经济实 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

广德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文本(报批稿)0308

安徽省广德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4)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4) 第二节县域人口与城镇化 (5) 第三节县域镇村体系布局 (5) 第四节县域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目标 (7) 第五节县域村庄发展指引 (9) 第六节县域产业选择与布局 (10) 第七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1) 第八节县域空间管制 (15) 第九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7) 第十节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9) 第十一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20) 第十二节县域生态保护规划 (21) 第三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3) 第一节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3) 第二节规划区空间发展格局 (23) 第三节规划区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4) 第四节规划区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26) 第五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27)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9) 第五章城区用地布局 (30) 第一节城市发展方向与总体布局规划 (30) 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3) 第四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35) 第六章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38) 第一节绿地及水系规划 (38) 第二节景观风貌规划 (39) 第七章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1) 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41)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1) 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43) 第四节慢速交通系统规划 (44) 第五节城市交通设施规划 (45) 第八章规划区及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6)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46)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46)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48)

第四节邮政通信工程规划 (48)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49) 第六节殡葬设施规划 (50) 第九章规划区及城区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51) 第一节生态网络体系规划 (51) 第二节环境保护规划 (51) 第十章城区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55) 第十一章规划区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57) 第十二章县域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58) 第十三章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1) 第十四章城区建设控制 (64) 第一节单元控制区划分 (64) 第二节老城区更新改造规划 (64) 第三节五线空间管制规划 (65) 第十五章城市空间开发时序 (68) 第一节城市空间发展时序 (68) 第二节近期规划建设 (68) 第三节远景发展设想 (69)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和管理 (71) 第十七章附则 (73) 附表一广德县中心村与自然村规划布局及职能一览表 (74) 附表二广德县县域城乡用地汇总表 (83) 附表三广德县货运枢纽建设规划 (84) 附表四规划区现状建设用地表 (84) 附表五规划区城乡规划用地表 (84) 附表六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面积构成表 (85) 附表七广德县城区现状用地一览表 (85) 附表八广德县城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86) 附表九广德县城区主要公园绿地一览表 (87) 附表十广德县规划交通场站枢纽一览表 (87) 附表十一广德县城区交通控制分区表 (87) 附表十二广德县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部分为暂定名) (88) 附表十三广德县城区近期规划用地平衡表 (90) 附表十四广德县城区近期建设规划部分重点项目一览表 (91)

02江安总规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乡发展战略 (4) 第三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6)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12) 第五章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及城市规划区界定 (13) 第六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 (14) 第七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6) 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九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19) 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 第十一章生态型城市规划 (21) 第十二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2) 第十三章市政工程规划 (23)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25) 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26) 第十六章土地使用控制 (28) 第十七章郊区规划 (29) 第十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32) 第二十章附则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 为适应江安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城镇建设,指导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一.法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有关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标准 4.《近期建设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8)。 5.《四川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0) 6.《四川省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规定》(1998) 二.参考依据 1.《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2.《四川省江安县总体规划》(2002-2020) 3.《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 4.《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2010年) 5.《四川省江安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4) 6.《江安县政府工作报告》(2010) 7.《江安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8 8.《江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能源、交通、通讯、生态、环保等专业部门的发展规划资料 9.《江安县志》及近五年《江安年鉴》(2004~2008) 10.与本次规划有关的其它资料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 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区域发展,处理好县域产业布局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兼顾各利益,全面繁荣,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思想 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空间资源利用的公平性,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效率方面,综合研究城镇布局问题,促进城镇、乡村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从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应认真分析城镇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约束,推进城镇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城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生态优先,环境友好思想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县域内基本的生态格局和生物多样性,最大限度减少城乡建设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4.保护发扬地方文化特色思想 保护地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地方文化,培育特色文化,加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条规划期限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近期 2010——2015年 远期 2015——2020年 远景至2050年 第五条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江安县域、江安县城规划区范围和江安县城县城建设用地范围。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江安县域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8平方公里。主要是确立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布局、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城镇结构体系、县域旅游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及区域基础设施布局等。 2.县城规划区用地范围: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是北至桐梓镇、滥坝乡;东至怡乐镇;南包括南屏山大部;西至与江安县交界处。用地面积74平方公里。主要是确定城市建设用

固始县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二部分城市发展目标及战略 (2) 第三部分县域城乡统筹规划 (2) 第一章人口及城镇化 (2) 第二章产业统筹布局规划 (3) 第三章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3) 第四章农村地区发展指引 (4) 第五章城乡用地协调规划 (4)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4) 第七章重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5) 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 第九章旅游发展规划 (8) 第十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8)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9) 第十二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9) 第十三章空间管制规划 (10) 第十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11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3) 第十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3) 第十六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 (13) 第十七章居住用地与住房保障规划 (14) 第十八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14) 第十九章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16) 第二十章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16) 第二十一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第二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9) 第二十三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22) 第二十四章绿地水系布局规划 (23) 第二十五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24) 第二十六章城市更新规划 (25) 第二十七章文物保护规划 (25) 第二十八章建设用地控制 (26) 第二十九章建设时序 (27) 第三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29) 第五部分附则 (30) 附表 (31)

第一部分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指导固始县城乡建设和发展,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要求,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倡导生态文明,传承优秀文化,改善人居环境,加强产城融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特制定《固始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地确定城乡发展目标和战略,坚持生态文明,尊重历史文化,倡导精明智慧发展,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3条规划原则 规划遵循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交通引导、存量优化、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第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修编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豫政文[2013]275号) 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6、《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7、《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8、《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 9、《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1、国家、省相关技术规范和相关规划等。第5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以后。 第6条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次城乡总体规划分为县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空间层次。 1、县域:即固始县行政辖区范围,包括3个街道办事处和30个乡镇,总面积为2946平方公里。在县域范围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包括蓼城街道办事处、番城街道办事处、秀水街道办事处、沙河铺乡、柳树店乡和洪埠乡的全域,汪棚镇白水堰以东区域,南大桥乡夏集村以北区域,总面积约490平方公里。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3、中心城区:划定东至史河—沙河路沿线,西至固淮高速公路,南至铁路客运专线,北至灌河的275平方公里为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其中,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84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编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7条规划强制性内容 本文中黑体加下划线条文为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本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四章县城性质与规模 (13) 第五章县城总体布局 (14) 第六章县城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9) 第七章县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老县城更新规划 (22) 第八章县城绿地和景观系统规划 (25) 第九章县城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 第十章县城环境保护规划 (33) 第十一章县城综合防灾系统规划 (35) 第十二章县城城市规划区综合协调规划 (37) 第十三章县城近期建设规划 (40) 第十四章县城总体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42) 第十五章附则 (43)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适用范围 为适应定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定安县城城市建设和县域城镇发展建设,定安县人民政府特组织编制《定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 在定安县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其它城市规划与本规划有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县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 第3条规划原则 1.根据定安县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背景,充分考虑定安县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完善充实定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修编定安县城总体规划,切实有效地指导定安县内各层面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2.深入研究定安县的发展环境与条件,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将县城总体规划与产业空间布局有机结合,全方位地促进县城经济社会发展。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3~2020) 说明书 长沙县人民政府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第一章概况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章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 第五章县城性质规模与规划空间层次第六章县城总体布局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第八章公共设置用地规划 第九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十章地形地貌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第十一章外围生态圈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二章景观风貌与城市形象规划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四章城市给排水规划 第十五章电力信息工程规划 第十六章燃气工程规划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八章县城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一、现状概况 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毗邻株洲市、湘潭市、浏阳市、汩罗县、平江县等市县。湘江从其西境流过;京广铁路纵贯南北,107国道、319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从其境内通过;黄花国际机场坐落于该县黄花镇。长沙县总面积1997km2,其中耕地73.74万亩,林地135万亩,水面14.2万亩。全县辖20个乡镇,495个居民组及村民委员会,总户数22万户,总人口73.6万人(不包括在长沙县工作、户口不在长沙县的4.73万人)。至2001年底,县城人口规模已达6.3万多人,用地规模已达到15km2(其中工业区面积5.14km2)。 长沙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汉祝良、三国桓阶、书法家怀素、教育家李文照及被章太炎先生誉为“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革命家黄兴等,一个个都光照青史,名垂千古。县内更有“六朝遗庙”陶公庙,及河图观、铁炉寺、龙喜故城址、常丰故城址、宋明窑址、仙人石、飘峰塔、左宗棠墓等历史遗迹,有黄兴故居、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革命纪念地。 本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16.7~17.38℃,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9.5℃,年均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5275℃。年降水量1287.8~1422.0mm,全年日照数为1677小时,无霜期275天。 本地区地处湘江河流冲积IV级阶地,地貌形态为低丘垅岗,地形波状起伏。因长期流水侵蚀,冲沟较发达,多为“U”型开阔谷地。规划区内呈树枝状分布的多条垅沟及大小的水塘是降雨期地表水径流发达的地域。 区内普遍为第四纪地层所覆盖,下伏为第三系地层,地层结构简单,层序较清晰,区内分网纹状粉质粘土、砂砾石层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软弱层两个工程地质层。 长沙县城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东、北、西三面环山,地势由北、东、南逐渐向西南倾斜,构成一个不规则的“畚箕”形态。境内岗地、平原、山地、丘陵、水面五类地貌齐全。县境内矿产资源有花岗石、矿砂、石灰石等非金属矿和钴土、锯、钽、铜等金属矿。长沙县历来是湖南省主要的产粮区。 近年来,长沙县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市化建设,特别是1996年长沙县城迁址星沙后,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2001年国民经济资料统计,全县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40.0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5%;农业总产值28.78亿元,

澄城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章县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澄城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东经109°41′--110°05′,北纬34°55′--35°27′,南与大荔县毗邻,北与黄龙县接壤,东隔大浴河与合阳县相望,西接洛河与蒲城县、白水县为邻。西延铁路、西韩铁路、西禹高速、108国道穿过境内,距离西安175km,距离渭南108km。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澄城县地处黄龙山南麓,境内地形北高南低,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极北高1265.7m,极南高470m,境内沟壑纵横,塬高沟深,大小干、支、毛沟98条,最大的干沟---茨沟高差194m,四条干沟把全县割裂为三梁一塬。境内的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孔走河、马村河等皆西南流入洛河。地貌类型主要由北部低山、山前冲击洪积扇、丘陵沟壑、黄土梁原、黄土台等五个地貌单元构成。 2.气候条件 澄城县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冷晴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变化分明,日中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04天,年日照时间261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50mm,最大冻土深度35cm,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最大风速40m/s。 3.河流水文 澄城县属于黄河流域北洛河支流,河流有过境的洛河及其支流: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孔走河、马村河。县西河、孔走河、马村河均发源于县境内。长宁河发源于黄龙山南侧。大浴河发源于黄龙山,界于澄、合二县,在蒲城县永丰镇曲里村注入洛河。北洛河是过境河,境内长度37.75km,河床比降1.45‰,径流量624.16万m3,有枯水、丰水以及冰冻期,泥沙量大,境内河流泥沙量78万吨/年,河流泥沙特征比值在4以上,变差系数在0.3以上,最高达0.65. 全县形成了南部抽黄、北部石堡川水库两大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6万亩,水利工程年总供水量4221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约21.6%。 4.生态植被 澄城县属于暖温带阔叶林带,现有林为人工林。全县栽培的乔灌木有48科,73属,115种。其中经济林树种14科、20属、30种。用材林树种17科、30属、57种。园林树木17科、23属、26种。野生植物51科、73属、210种。全县林木覆盖率为13.4%,自然植被群落稀疏,以蒿类、白草等草本植物为主,人工植被主要为塬面果园。 澄城县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855 km2。按照侵蚀强度分为三个侵蚀区:黄龙山南麓中度流失区,流失面积738.9km2,占全县流失面积的86.42%;尧头丘陵沟壑强度流失区,流失面积64.3 km2,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7.52%;沟南台塬轻度流失区,流失面积51.8%,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6.06%。 5.自然灾害 澄城县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冰雹、大风、暴雨、霜冻、干热风、地震等,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根据历年统计,干旱占83.9%,连阴雨占11.4%,大风占1.9%,干热风占1.5%,冰雹占0.9%,霜冻和暴雨各占0.2%。 三、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全县总土地面积111855.39ha,共分为5个土地类型:北部沿山区,面积16792.11ha,占15.0%;县北梁塬沟壑区32660.59ha,占29.2%;县中平原区38391.24ha,占34.3%;县南台塬区17749.53ha,占15.8%;县西沟壑区6271.93ha,占5.7%。多类型的地理条件,为澄城县发展农、林、牧、副、水产等多种产业提供了优越的土地资源。全县总土地面

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背景 1992年编制的《珙泉-巡场城市总体规划》至今已十多年,规划指导了珙县作为宜宾地区二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的行政中心已由珙泉转移到了巡场,川南水泥厂正在建设中,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使房地产逐步兴起,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指导城镇建设发展的《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已完成初步编制,《宜宾市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已编制完成。为了突出珙县在川渝经济带和川南城镇群密集区中的城市地位,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建设工业大县,特色农业县、特色旅游县,实现撤县建市的目标。2004年3月受珙县人民政府委托,我院承担了《珙县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编制重点 1、突出珙县在川南城镇群密集区的城市地位,完善城市功能。 2、集约用地,确定城市用地可持续拓展的结构模式。 3、确定城市交通发展布局结构。 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5、突出城市地方风貌特色。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四川省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规定》、《宜宾市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珙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 第四条规划期限 规划年限为2004—2020年,其中: 近期2004—2010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