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望闻问切”四步法

“望闻问切”四步法

“望闻问切”四步法
“望闻问切”四步法

“望闻问切”四步法

现在的学生由于对网络和电视的沉迷,加上家庭的极度呵护,造成初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课堂上听讲不专心,注意力不够集中,或上课几分钟后就开始腾云驾雾不知所处,被褥不会整理,卫生不会打扫,性格上自卑、孤僻、不合群、任性、粗暴、不善自控、懒惰等。针对学生的这些现象,有些班主任头疼得不得了,不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积累的经验,采用了“望闻问切”四步法,通过给学生开“处方”来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达到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目的。

一、“望”即观察

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每个学生的内心思想都集中表现在他们的表情、动作、衣着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观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每个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他们的表情动作甚至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能够反映出他们当时的内心思想。教师要懂得对学生“察颜观色”,留意学生的外在表现,从他们的动作中探听学生内心的隐秘,掌握学生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如有的学生上课眼睛不停地眨,说明他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课堂上总是东瞅西看,说明他不会听课、不会学习,需要教师进行

指导;有的学生面带怒气,说明他与别人有矛盾,需对他进行调解;有的学生神情凝目,说明他思想上存在问题,教师需要找其谈心……

二、“闻”即听取他人的意见、看法

作为班主任要具有灵敏的嗅觉,能随时嗅出班级中的各种气息,如某个学生厌学、谁与谁闹别扭、××与哪个老师有矛盾等。每周要针对班级的情况对课代表、宿舍舍长进行询问,了解学生在宿舍和课堂上的动向。对于班级中的“万事通”,教师要根据情况不定时地向他们挖掘“新闻”,同时每周还要组织班委成员召开班委会,听取他们对学习、生活等各种问题的意见和看法,以便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三、“问”即询问

问是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升华。通过问,可以了解学生本人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问”同“闻”是紧密联系的,通过不同形式的“问”和“闻”,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学生进行最直接的教育。如教师在处理某个问题时,通过观察和询问他人之后,对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抓住问题的要害,从关键地方入手,这样处理问题时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心服口服。尤其是对那些性格比较任性、粗暴、不善于承认错误的同学,用这种方法比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生理特点,要问得有

法、问得有度、问得有艺术。布鲁诺说过:“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处理问题时也不要急于求成,要耐下心来。

四、“切”即分析,针对问题开“处方”

“切”不是给学生把脉,而是教育的“处方”,是教师在“望”、“闻”、“问”之后的思考和分析,即教师找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教师处理问题最为关键的一环。“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责难;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争斗;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自信;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耐心……”因此,“切”应有标准、有尺度,还要有区别,这关系到我们处理问题的成败,关系到能不能对学生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处理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对任性、粗暴的学生不能采用“硬碰硬”的方式,平时可以多用心观察,多询问他的情况,对他始终“了如指掌”,与他交流时采用“攻心”的方法;对于比较懒惰的同学,教师要多提醒,多与之交流,指出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如我班的××与另一班的女学生谈恋爱,通过调查我得知了此事,并大体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对爱情是朦胧的,因此我把××叫到了跟前,与他聊起了最近一段时间生活和学习上的琐事。通过交流,我知道该男生自身有谈恋爱的想法,是他主动与女生联系的。我首先跟他聊起了他的父母:为了他每

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像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希望他学习优秀、为人正直,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又聊了他的姐姐:非常聪明的一个女孩,但由于个性特别,自己学习又不十分努力,长得又比较漂亮,因此有很多追求者,学习成绩因此一落千丈,致使高考成绩特别差。说到这里他落泪了。接着我又跟他聊起了该女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平时总爱多嘴多舌,喜欢在同学中散播谣言,她虽说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但绝对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优点:长得特别帅,学习成绩优秀,家庭条件也很好,将来一定能找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另一半。这时他也恍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默默地点了点头。我们又一起聊了很多关于人生的话题,让他认识到:每个同龄人的心中都有喜欢的对象,这很正常,但喜欢并不一定非要表达出来,要分时间和年龄。在我们这个年龄不是表达爱情的时候,是努力学习、争取知识的时候。

采用“望闻问切”四步法,不断给学生诊断病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处方,使班内大多数学生上课能听讲认真、注意力集中,使自卑、孤僻、不合群的同学变得开朗、活泼了,逐渐拉近了与同学间的距离;使粗暴、不善自控的同学逐渐学会了控制自我;使懒惰的同学变得会学习了,不再那么懒惰……总之,“望闻问切”四步法让我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如鱼得水”,班级工作得心应手,班级中的同学和

谐相处,班级的各项活动都开展得有条不紊。

中医四诊查体模板

中医望闻问切:患者 神志萎靡(神斑),充沛(神旺),悒郁(肝瘸),倦怠(稗病),烦躁(热扰),昏冒(神伤),痴呆(神病),狂妄(心病)。 色泽黄赤(风热),青白黑(寒痈).浅白(失血),羹黄(诸虚),颧赤(虚损),深沉(病在内),浅浮(病在外),浊滞(久病),光泽(新病),如云彻散(病将愈),如雾搏聚(病渐进) 耳肉厚润泽(肾阴足),肉薄干枯(肾阴亏),耳肿起(邪实),耳瘦削(正虚),耳肿痛(多火),耳薄黑(肾胜).耳轮焦千(下稍),耳轮甲错(血瘀) 目清明(神足),晦暗(神短).白睛赤(肺火),白睛黄(湿热),目眦赤(心火),目眦白(血亏),闭目(病在阴),开目(病在阳),朦胧(热盛),时螟(衄血).混浊(湿府).干涩(爆瘸),目胞鲜明(痰恢).目胞晦暗(肾虚),全目赤肿(肝经风热).目窠微肿(水气).眼睑红肿(湿热),目窠内陷(藏气衰).睡时露睛(脾气损).睛突而喘(肺胀).颈肿眼突(枣胂),横目斜视(肝风内动).目睛微定(痰火内闭),目眶忽陷(气脱),睛定不转(神亡),戴眼反折(阳气将绝),两睛皆穆(阴气巳脱),目瞪直视、两目圈睁(重危)。 口唇探红(实热),淡红(虚寒).红赤焦干(热甚伤津),淡红而黑(寒甚).淡自(血虚),青润(寒极),青紫(癌血),撮口(痉病),口歪(风邪),口开(虚脱),口开气出不返(肺绝),开如鱼口不合(脾绝) 齿牙齿润泽(津液内充),牙齿枯槁(精气内竭),齿垢(胃热),龈白(血虚).齿缝出血(肾火冲),竭),齿垢(胃热),龈白(血虚).齿缝出血(肾火冲),牙关紧闭、咬牙帖齿(风疾热极).梦中咬牙(积滞)。 鼻鼻赤(睥热),鼻黄(有湿),鼻白(气虚粜血),鼻头青(腹中痈),鼻头黑(有水气),鼻孔干燥,黑如烟煤(阳毒热探),鼻鼻孔滑黑(朋毒玲极),鼻孔渗血(血虚),鼻息鼾声(风热),鼻塞清涕(风寒).鼻塞浊涕(风热).浊涕腥臭(鼻渊)·鼻孔煽张(初风热),鼻煽喘汗(为肿绝)。 舌质坚敛苍老(实),浮胖娇嫩(虚),干(津亏),澜(正常).白嫩(贫血),热),紫暗(癌血)鲜红赤绛、肿胀焦干、芒刺黄燥红(素虚),黄亮(湿(皆主热),白润黑滑(皆主寒),舌硬、舌卷、舌强、舌短缩(皆主危).舌出数寸,沿边锯齿.镜面舌(皆难治)。 舌苔白苔主表。白薄而精(外有风寒),白精牯腻(内有瘴湿),白苔绛底(湿照热优),白而边红(风湿入肺),白中带黄(邪操传里),白厚而燥(是为实热),自如积粉(瘴疫秽浊),白苔如硷(胃中宿滞)}黄苔主里。徽黄不燥(邪初传里),深黄滑腻(湿热交阻),舌苔千黄(火已内织),舌苔黄聚(阳明实热),黄燥生蒯(热结已深),舌中罅纹(阴津被劫),灰苔。灰黑无苔(直中阴经),灰黑干苔(传经热证),灰黑滑润(水来侮土),面黑舌灰、瞑目瞻语(蓄血谵狂),淡灰中间、数点黑汁(宿童耒化)。黑苔。白苔渐黑(邪热传里),红色渐黑(湿热坏证).黑而滑润(水来克火),黑而燥裂(火极似水),根黑而燥(热结下焦),尖黑而燥(心火自梵)。 形体肥厚(多疲),瘦削(多火),坚实(实) 脆弱(虚)。 动态头倾视深(神病),背曲肩随(腑病).转播不能(肾病),屈伸不利(筋病),不能久立(骨病),行迟(表强),坐伏(短气),坐下一脚(腰痛),里实护腹(心痛),身轻自能转侧,手足缓和(阳证),体重不能转侧、足冷身踌(胡证),烦躁谵狂、起而欲走(实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危恶),眼面口唇,指趾不时振动(血虚发瘫),四肢全体振动(诸种风扁),卧不得坐,坐则眩晕(气血饵虚),坐不能卧?卧则气喘(水邪上犯) 四肢手足瘿瘰(轻度挛缩).角弓反张(急性抽省),肢肿压痕(水肿扁),膝头独大(鹤膝风),下肢痿软(盛症),肢体疼痛(痹证),荧节剧疼(呀节风),半身不遂(中风症)。皮肤皮薄光泽,压之有痕(水肿)皮厚色苍,压之易起(气胀),眼面皮肤色黄(黄疸)皮肤淡黄浮肿(黄胖病),皮肤出血点(肌衄).皮肤瘀血斑(紫癍),皮肤搔痒,扁平成片(痞癌风),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和它的内在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诊,就是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态的变化。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认识到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内在脏腑有密切关系。如果五脏六腑产生了病变,就必然反映到体表。因此,通过望诊可以了解机体内部的病变。医生一开始接触病人,看到病人的病情虽然重,但是如果病人精神很好,说明病人正气还旺盛,治疗起来效果必然较好;相反,病情看来不太重,但是精神已经萎靡不振,这就说明正气已经衰退,治疗效果可能就不如前者好。面部的不同色泽可以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青、红、黄、白、黑五色,相应地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如出现脸色发青,可能是肝脏的病变;脸色发黄,可能是脾胃的病变。从人的形态,也可以看出病情变化。肥胖的人,容易出现阳气不足和痰湿停留的症状;消瘦的人,容易出现阴血不足和阳盛火旺的症状。 中医望诊中最有特色的是舌诊,舌诊包括看舌质和舌苔。舌质,指的是舌的本体;而舌苔是舌质表面覆盖着的苔垢。看舌质可以了解正气的盛衰,看舌苔可以知道邪气的深浅;正常人舌面上有一层薄白的苔,叫舌苔。如果外来的邪气侵入人体,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苔就要变厚。舌面光滑如镜,那是因为正气太虚的缘故。舌苔之所以能反映疾病,是因为它通过胃气与五脏六腑发生密切的关系,胃气就是脾胃的功能状态,它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对于其他各脏的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医对舌象的观察,包括观察舌质的颜色、舌苔的颜色和厚薄,以及舌体的形态等。在临床中,由于舌象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所以有人认为舌象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的一面镜子。 闻诊,就是医生用耳朵来听病人的语言声息,用鼻子来嗅病人身上或者排泄物、分泌物的气味。这些对辨别病情的状态也很有价值。 问诊,它在中医临床上是很重要的。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过去得过什么病,患者病痛的部位,以及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都要通过询问病人或家属才能了解。古代医生为了强调问诊的重要和概括问诊的主要内容,还编了一首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这说明,中医看病,问诊是非常重要的。 切诊的切是用手触摸病人身体的意思。医生用手指在病人身上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或者按压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它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按诊就是医生手按病人的胸腹和触摸病人其它部位的诊法。切脉,平常又叫摸脉。全身的脉络在人体内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它四通八达,像网一样密布全身。在心气的推动下,血液在脉管里循环周身。所以,只要人体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气血的变化而从脉搏上显示出来,中医摸脉能诊病,道理就在这里。 中医切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遍诊法,就是触模全身各处特定部位的动脉;另一种也是中医经常采用的,即寸口脉法。寸口在手腕后的挠动脉表浅部位,如果手指轻轻地摸着皮肤,就感到脉搏在跳动,好像木块漂在水面上一样,这叫浮脉。见到这种脉,一般是比较轻浅的外感病。如果重按才感到脉搏在跳动,这叫沉脉,一般是内在脏腑的病变。正常成年人的脉搏一般在每分钟70次左右,略微慢一点和快一点都不能算病态。如果成年人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这是数脉,就得考虑是热证;脉搏每分钟不足60次,这是迟脉,就要考虑是寒证。浮沉的脉象可以辨别疾病的部位,迟数的脉象可以辨别疾病的性质。要辨别疾病的虚实,可以从脉搏是否有力来区分,比如实证的脉就有力,虚证的脉就无力。因为疾病.

与中医知识有关的中国成语----望闻问切

中医知识中国成语 与中医知识有关的中国成语----望闻问切 中国的成语“望闻问切”,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中医诊病必经的步骤,也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指观察气色,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指听声息,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指询问症状,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指摸脉象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望闻问切合称四诊。 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中医经验认为五脏开窍於五官,五官内应於五脏,通过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内脏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中医经验,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

脉,因为舌象能比较准确及时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熟练运用望诊,对疾病的诊断既快又准,所以中医说“望而知之谓之神”。 根据中医的“全息理论”,脸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表现与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健康状况息息相关。通过望五官而知五脏。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指询问症状;通过问诊了解既径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后世医家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十问”,编有十问歌,简便易记。 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臵。真正的中医是只问大小二便的情况(性状、次数等),不会问病人患的是什么病。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的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的兼症,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特别要理解中医问诊的目的,问诊主要是为了辨证,不同于西医学的完全辨病。如问寒热,要问清是恶寒发热及寒热的轻重主次,还是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或寒热往来,发热是壮热还是潮热、身热不扬等,以辨病位、病性。问疼痛要问清是胀痛、走窜痛、刺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空痛及拒按、喜按等。以辨寒热气血虚实,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同时还须注重内外环境、气候、居住地区、生活及饮食嗜好、性格情绪、体质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针对妇女、小儿等不同对象,详察细辨。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著名中医详细问诊单

著名中医详细问诊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医详细问诊单 中医治病,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症状体征叙述的具体准确,是辨证无误的基础。为保证咨询切合你的病机,诊断准确,请按照如下内容提供详细资料(选择对应自己的选项,其他的删除,或者补充缺乏的内容):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婚否:民族:职业: 身高: cm 体重:公斤地址: 家中兄弟姐妹几个自己在家排行第几: 二、病证简述(附中医病历) 主诉症状: 西医诊断病名: 发病经过:(按时间顺序叙述,越详细越好) 用过哪些药物: 是否做过内脏手术: 既往病史:曾经得过何种疾病何时何地如何治愈有无复发 家族病史: 三、头面症状(选择对应自己的选项,其他的删除,或者补充) 1、面色:(重点叙述气色有无异常,是光泽明快,还是灰滞暗淡) 额心和鼻头颜色:(青、黄、红、白、黑) 面颊颜色:(青、黄、红、白、黑) 2、声音:声音洪亮、声音细微、声音沉闷、不愿说话、兴奋欲言 3、头:(头痛、眩晕、麻木、昏、沉重) 4、眼(左右):干涩、昏花、眩晕、流泪、目痛、目胀、目痒、红肿 (视力、白睛色青、色黄、有血丝、有瘀斑、有黑点、眼下色青、眼皮肿、瞳仁色灰) 5、耳(左右):耳鸣、耳聋、耳痒、耳痛、流水 6、齿:整齐、龃龉、有缝、颜色、齿痛、齿胀、齿酸、活动、有斑、咀嚼无力

7、口:口苦、口干、口酸、泛酸、口臭、口甜、口咸、口中无味、口腔溃疡、口中流涎 口渴:口渴者喜凉喜温是否饮不止渴不渴者,有没有只想漱口不想咽下的情况 8、鼻:(鼻塞、流涕清稀、流涕黄稠、鼻涕腥臭、鼻子发干、流鼻血) 9、咽喉:咽干、咽痛、咽痒、吞咽困难 四、胸腹症状 心胸:胸满、胸闷、胸痛、心慌、心悸、心烦、发紧、心区闷痛、绞痛、早搏、血压、心率、气急、气喘 心下(即胃部及食管):痛、满、闷、堵、胀、热、冷 乳(左右):乳胀、乳痛、增生、肿块、乳出 胁肋(左右):胀痛隐痛刺痛热凉 两胁(左右):痛、胀 腹(脐上):胀、满、痛、隐痛、刺痛、肿、硬块 小腹(脐下):发凉、发热、胀、痛、膨隆、肠鸣、腹部有无静脉曲张 外阴:(肿胀痛痒热凉如烧坠胀挛缩白斑) 五、项背症状 项:(僵痛酸重不能转动) 肩(左右):痛凝沉重萎缩凉热 臂(左右):痛麻木胀酸颤凉热 腰背:(疼酸重背寒背部如压大石) 背:(痛酸重胀寒热) 腰(左右):酸重痛胀寒热 六、大小便 大便:(溏泻、便秘、恶臭、粘腻、下血、干、湿、失禁、色黑、色黄、色白、多、少、次数) 小便:(频尿、尿急、尿痛、清白、黄色、红色、白色、不畅、淋沥、不禁、血尿、多、少) 七、四肢症状 手(左右):手凉、手心热、手干燥、手出汗、手麻、手颤、指痛、甲痛、萎缩

中医精髓望闻问切

中医精髓望闻问切 【名称】望闻问切【拼音】wàng wén w èn qiē(现代汉语词典注音为4声)【出处】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事例】~是中医必经的步骤。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叫做四诊。【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中医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 编辑本段望诊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注: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解释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问题,舌头有问题就是心脏不好,口腔问题就是脾不好,鼻子的问题就是肺不好,耳朵有问题就是肾不好。但是在眼睛和舌头又有细分,在眼睛里面还具体分为瞳孔和眼白,瞳孔反映的是肝的问题,比如近视、眼神恍惚都是肝的问题,通过养肝是可以治好的,现在就很多通过养肝治好近视的(这在西医是基本不能治疗的)。眼白对应的是心肺,眼白如果红了,则说明心火热了,引起眼白的毛细血管发炎充血。舌头边沿反应的是心脏问题,舌头红了说明心火热,要降火和养心。舌苔则反映 的是脾胃的问题,舌苔黄,脾胃火大,舌苔白了,说明脾胃寒了,要养胃养脾。分类简单来说,望诊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疗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4种论断疾病的方法,那就是望、闻、问、切4诊。继承与传承中医需要“望闻问切”。小编帮助大家梳理相关知识。 四诊法之望诊: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断疾的方法。 四诊法之闻诊:是通过医生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以及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作为断病的参考。 四诊法之问诊:是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交流,了解病人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疾依据的方法。 四诊法之切诊:主要是切脉,也包括对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中医切脉,大多是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腕部的寸口),根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了解病人病证的内在变化。 简单总结来说: 望-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闻-听声音、嗅气味 问-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 切-诊脉和按诊 四诊法中的4种诊疾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的,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

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四诊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这就必须“四诊并用”、“四诊并重”、“四诊合参”。《难经》所提出的神、圣、工、巧之论,并非将四诊的意义分成等级,而是强调其各自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这些技巧的难易程度。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惟以切脉为能事的医生,不能得是通医道的人。只有将四诊,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参伍,才能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中医必备的望闻问切诊断歌诀

中医必备的望闻问切诊断歌诀 望诊 望诊是对人的目舌口鼻耳进行观察,罗文堤解释说:“《灵枢·本脏篇》有记载‘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古人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了人的五官与肺腑有密切的联系,表现形式为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在人的五官中,望人的舌苔尤为重要,可以确定阴阳,湿热,上火等情况,对于痔疮的诊断是很重要的依据。” 望诊歌诀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赤白黑黄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五脏五窍相对应,生吉克凶合时机。 肝目心舌肺开鼻,肾耳脾口呵相推。 颜色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中医望诊诊断歌诀 肾亏眼肚黑,肺热准头红,肝盛双眸赤,寒喘两颧乌; 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 肾绝耳黑稿,湿盛面皮黄,肝热皮毛燥,血热眼颧红; 夹色眼昏暗,足伤月孛沉,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 气虚面黄肿,多汗面唇青,痛病眉心绉,火燥额堂乌; 额焦宜补水,唇白勿尝寒,颧赤清肝肺,肥盛要除痰; 瘦人肝火盛,羸弱气虚防,困喉须噎食,困口须胃寒;

泄泻面黄白,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蛊,眼圆突防狂; 似鹤成痨症,如柴定骨蒸,鬼青面蓝黑,绝胃口门青; 服毒白入口,须红下血征,面黄如染纸,肠风乃血崩; 眼深成眼病,鼻丑腰不宁,怪部黑忧痔,斑癦亦同评; 悬针兼锁印,中焦病必成,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 痰盛面光亮,气紧腰痨防,诸病宜恭此,鼻耳暗将亡; 神仙留秘诀,勿与世人看。 闻诊 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闻诊歌诀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言语粗细强弱视,举止动静阴阳别。 脚步传音体传气,盛衰死生细琢磨。 中医闻诊诊断详解 语言错乱 谵语: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热扰心神的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狂言:言语粗鲁,狂妄叫骂,失去理智控制—狂证

中医望闻问切判断肝火旺盛的各种类型

中医望闻问切判断肝火旺盛的各种类型 春季时节,很多的朋友出现了肝火旺盛的情况,肝火旺盛会让你的脾气暴躁,经常生气也会导致肝气郁结,会导致恶性循环。那么肝火旺盛会有哪些表现呢?肝火旺又有哪些类型呢?下面来听听中医的 详细介绍。 肝火旺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嘴唇内红赤或紫绛表明肝火旺: 肝火旺,脾气急躁,胁下胀痛,吃食不下。 对策:食疗方面,可用红萝卜、马蹄(荸荠)、竹蔗加雪梨煲水饮,还可以食用菊花粥、芹菜粥、刀豆茶、猪胆绿豆粉等进行调理,这些都可以减弱肝火旺的症状。另外,要保持好的心情,不要暴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嘴唇干裂是阴虚火旺的征象: 嘴唇的湿润程度也是身体情况的外在反映。干裂是津液已伤,唇失滋润;唇口糜烂,唇边生疮多是核黄素缺乏或脾胃热盛及阴虚火旺的征象。 对策:如嘴唇出现裂隙或裂沟,应服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但不要过多吃橘子,因为橘子是芳香温类水果,多食易“上火”,会让嘴唇更加干燥。可用银耳50克、红枣10枚炖冰糖,一天分3—4次饮用。或可经常按摩嘴唇,只要每天晚上临睡之前,拿化妆棉蘸一些蜂蜜,涂在嘴唇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按摩,就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使嘴唇获得氧分,增加营养,进而变得滋润。

肝火头胀:常起于恼怒,头胀且痛,昏沉闷热,头筋突起,口干口苦,甚则两耳失聪,舌苔薄黄,脉象弦或数。 肝火亢盛消瘦:形体消瘦、烦躁不安,性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 肝火上冲舌血:舌上出血,舌肿木硬,舌苔黄,舌边红绛,或起芒刺,并见头中热痡,烦热,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胁肋痛,性急善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甚则昏厥。 肝火犯肺咳嗽: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以咳出。咳时面红并引及胁痛。咽喉干燥,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肝火燔灼胃痛:胃脘烧灼疼痛,痛势急迫,疼痛拒按,喜冷恶热、烧心泛酸,口干口苦,甚则呕吐苦水,或兼见吐血、便血。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舌红苔黄。 肝火上逆耳衄:血从耳中突然流出,量较多,耳部疼痛,心烦易怒,或胸协胀满,口苦,目赤,头痛,小便实,舌质红。 肝火犯肺鼻衄:由情绪激动诱发,鼻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并经常反复发作,头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目赤,小便黄,舌质红。 肝火旺盛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的伤害,我们要注意祛除肝火,但是我们首先要了解肝火旺盛的类型,这样才能更好的祛除肝火。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与人交往讲究察言观色。这都是潜意识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由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理论中首先提出,与此就可见,潜意识和心理学是息息相关的。 说起潜意识,自然要先说意识,在我看来,意识是指可以有自己感知到的某种对事物的情感,观点。而潜意识则是不容易被自己体会的感觉,潜意识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我自身潜意识的积累,例如,我们在襁褓里时的感知,知道后来开始分别自己的性别,这就是有了对性的意识。再后来,我们在成长的环境中接受环境的影响,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开始有了兴趣,有的目标。潜意识和记忆有很大的联系,由于记忆,我们从在潜意识,因为从前有过记忆,所以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潜意识里就有了定论,要如何对待重复出现的事物。 前段时间,由于兴趣的,翻看了基本心理学的书籍。不难发现,大多是心理学效应都和潜意识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恋爱心理学,我们之所以会与一个人相爱,除去多巴胺这类化学物质的作用,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潜意识,研究发现恋家的男人通常都会找跟自己母亲、祖母、姐姐。。。很象的女人结婚。可见,要追求一个怎么样的伴侣,其实我们的潜意识里早已明晓,也正是潜意识引导着我们去找这样一个人。又例如我在色彩心理学中了解到,我们对颜色的感知,以及对颜色的喜爱程度也和我们的潜意识有关,如果你从小有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那么你喜欢的颜色也多数是明朗的色调,相反,大致就会喜欢一些黑色,灰色这样暗沉的色调了。 本文的题目是论潜意识分析与人际交往艺术。可见这两者的联系也是密不可分。课堂上老师讲过一些三国中的例子,对三国,我谈不上有很了解,但多少了解一些,如何的察言观色,这是三国首领的谋士们的必修课,其实,我个人认为刘备真的算不上人中人,但是他善用人,手下的五虎大将,也正式因为他善于察言观色,最终将这些贤能之人收至旗下。可见,懂得在生活中察言观色的人若运用得当也必会有一番作为。通过观察人的行为语言,去琢磨一个人,也是一门有趣的学问。一些书里会讲“读心术”我想,也可以用这个概括察言观色的艺术。通过与人交往是观察对方的表情,细致到嘴角,眨眼频率。肢体语言。看上去很繁琐,但真的有效。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算命先生,如果你掌握了读心术,也可以谋一份职业呀。

中医望闻问切试题教案资料

中医望闻问切试题

一、选择题 1.左手寸口寸、关、尺三部一般侯() A.心肺肝 B.肺脾命门 C.心肝肾 D.心脾肾 2. 三部举按皆有力的脉称为() A.紧脉 B.大脉 C.弦脉 D.实脉 3.面色青,喜食酸味,脉见弦,可诊为() A.肺病 B.心病 C.肝病 D.脾病 4、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 5、在观察面色中,哪一种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 6、患者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应灵敏。临床可描述为() A.有神 B.无神 C.少神 D.得神 E.失神 7、垂危病人突然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现象,临床称为() A.无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E.回光返照 8、中医学中,针对小儿的特殊望诊内容为() A.局部望诊 B.全身望诊 C.望小儿指纹 D.望排泄物 E.望小儿口唇 9、午后两颧潮红,属于() A.湿热证 B.阳虚证 C.阴虚内热证 D.气虚证 E.肝阳上亢 10、关于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下错误的是() A.宜在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 B.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C.进食桑葚不影响望舌苔 D.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 E.先看舌尖 11、舌质淡、苔薄黄,属() A.痰湿内蕴 B.风热表征 C.里热轻症 D.正常 E.以上都不是 12、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称为() A.自汗 B.盗汗 C.绝汗 D.战汗 E.表证汗出 13、口渴而不多饮,属() A.表征 B.里证 C.湿热证 D.半表半里证 E.表热证 14、胃火炽盛、腐熟太过,可导致() A.厌食 B.食欲减退 C.消谷善饥 D.饥不欲食 E.口淡 15、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 A.里热炽盛 B.瘀血证 C.肾虚不化津液 D.燥热证 E.湿热证 16、患者女性,52岁,主诉心悸,气短,时有咳喘。望诊面色淡白, 舌质淡。问诊得知患者平日忧思过度。综合以上可考虑为() 17、患者男性,21岁,主诉近一个月来,睡觉时大汗淋漓,醒后汗止, 手心、足心热,大便干,舌红少苔,考虑为() A.肾阴虚 B.肾精不足 C.肾气不固 D.肾阳虚 E.肺肾阴虚 18、患者女性,5岁,素体虚弱。近日来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 量多而臭,脘腹饱胀。考虑为() A.虫证 B.食积 C.胃火炽盛,腐熟太过 D.肝气犯胃 E.湿浊停滞 19、患者女,31岁,主诉月经量少,乏力,时有头晕,望诊面色淡白, 爪甲苍白,考虑为()

2016中医实践技能操作:中医操作(望闻问切)

2016中医实践技能操作:中医操作(望闻问切) 望诊的内容、方法 (1)内容:全身望诊(神、色、形、态)、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望舌、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 (2)方法: 1 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或日光灯下。 2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3 熟悉各部位组织和内在脏腑经络的联系。 4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望小儿指纹 (1)方法:家长抱小儿面光,医生左手拇指、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推擦数次,力度适中,使指纹显露(适于三岁以内小儿)。 (2)临床意义: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正常 指纹隐显于食指掌侧前缘,掌指横纹附近,其色浅红略紫,粗细适中。 异常 纹位 小儿指纹由风关→命关→气关,为病邪加重。 指纹直达指端为“透关射甲”,属预后不良,病属凶险。 纹色 鲜红→外感表证、寒证。 紫红→里热证。 青色→疼痛、惊风。 紫黑→血络瘀闭、病危。 晃白→脾虚、疳积。 望神的内容 (1)反映在目光、色泽、神情、体态,其重点在观察两目。 (2)分类 得神(有神):精气充盛,体健神旺,属健康或病轻。 少神(神气不足):精气不足,机能减退,属虚证或恢复期病人。 失神(无神) 精亏神衰→精气大伤,机能衰退,属慢性病、久病、重病。 邪盛神乱→急性,属邪实病人。

假神:病属危重。 神乱: (1)焦虑恐惧→虚证、脏躁。(3)狂躁不安→阳证、狂病。 (2)淡漠痴呆→阴证、癫病。(4)猝然昏倒→痫病。 望色内容及临床意义: 常色:正常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色又分为主色、客色。 主色:人生来就有。 客色:随季节、气候而有的正常变化。 病色:为晦暗、暴露,病色又分为善色、恶色。 善色:为面色光明润泽。 恶色:为面色枯槁晦暗。 五色主病 1 赤色:属热证。 2 白色:属虚证、寒证、失血证。 3 黄色:属脾虚、湿证。 4 青色:属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5 黑色:属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五轮的内容: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1)瞳仁:属肾,为水轮。 (2)黑睛:属肝,为风轮。 (3)两眦:属心,为血轮。 (4)白睛:属肺,为气轮。 (5)眼睑:属脾,为肉轮。 望头面的内容: (1)小儿囟门 1 正常:小儿前囟门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门在2~4个月闭合。 2 异常: (1)囟填(隆起)→温病火邪上攻,颅内水液停聚、脑水肿。 (2)囟陷(凹陷)→吐泻伤津,气血不足,或先天肾精亏损、脑髓失充。(3)解颅(迟闭)→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佝偻病;兼五迟、五软。 ①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中医望闻问切试题

一、选择题 1.左手寸口寸、关、尺三部一般侯() A.心肺肝 B.肺脾命门 C.心肝肾 D.心脾肾 2. 三部举按皆有力的脉称为() A.紧脉 B.大脉 C.弦脉 D.实脉 3.面色青,喜食酸味,脉见弦,可诊为() A.肺病 B.心病 C.肝病 D.脾病 4、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 5、在观察面色中,哪一种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 6、患者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应灵敏。临床可描述为() A.有神 B.无神 C.少神 D.得神 E.失神 7、垂危病人突然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现象,临床称为() A.无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E.回光返照 8、中医学中,针对小儿的特殊望诊内容为() A.局部望诊 B.全身望诊 C.望小儿指纹 D.望排泄物 E.望小儿口唇 9、午后两颧潮红,属于() A.湿热证 B.阳虚证 C.阴虚内热证 D.气虚证 E.肝阳上亢 10、关于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下错误的是() A.宜在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 B.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C.进食桑葚不影响望舌苔 D.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 E.先看舌尖 11、舌质淡、苔薄黄,属() A.痰湿内蕴 B.风热表征 C.里热轻症 D.正常 E.以上都不是 12、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称为() A.自汗 B.盗汗 C.绝汗 D.战汗 E.表证汗出 13、口渴而不多饮,属() A.表征 B.里证 C.湿热证 D.半表半里证 E.表热证 14、胃火炽盛、腐熟太过,可导致() A.厌食 B.食欲减退 C.消谷善饥 D.饥不欲食 E.口淡 15、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 A.里热炽盛 B.瘀血证 C.肾虚不化津液 D.燥热证 E.湿热证 16、患者女性,52岁,主诉心悸,气短,时有咳喘。望诊面色淡白, 舌质淡。问诊得知患者平日忧思过度。综合以上可考虑为() 17、患者男性,21岁,主诉近一个月来,睡觉时大汗淋漓,醒后汗止, 手心、足心热,大便干,舌红少苔,考虑为() A.肾阴虚 B.肾精不足 C.肾气不固 D.肾阳虚 E.肺肾阴虚 18、患者女性,5岁,素体虚弱。近日来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 量多而臭,脘腹饱胀。考虑为() A.虫证 B.食积 C.胃火炽盛,腐熟太过 D.肝气犯胃 E.湿浊停滞 19、患者女,31岁,主诉月经量少,乏力,时有头晕,望诊面色淡白, 爪甲苍白,考虑为()

中医这样望闻问切

中医这样望闻问切 找中医看病,一般人只知道去中医院找大夫,至于中医通过什么方法开方,不得而知。中医究竟怎样“望闻问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军祥为大家揭开中医看病的奥秘。 望司外揣内 张先生的父亲在老家患上骨癌,疼痛难忍,行动不便。张先生就去一家三甲中医院挂了专家号,请大夫为其父开药。专家明确表示,不见病人不开药。无奈,他又去一家小医院让大夫开了药方,寄回了老家。谁知,其父吃了中药后,病情越发厉害了,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对此,李军祥解释,中医看病,历来就注重四诊合参。“望”为四诊之首,就是看一个人的精气神。“有诸内必形诸外”,一个人的面色、眼睛、舌象以及指纹如何,都与患者的病情轻重等有密切关系。 “望而知之谓之神”。望面色,是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和光泽,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可了解五脏六腑盛衰以及邪气所在。如面色萎黄是脾虚,面色红可能就是肝阳上亢。再如望舌苔,包括观察舌质、舌苔颜色和厚薄以及舌体的形态等,舌苔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病邪深浅,从而指导辨证论治。 闻听嗅知疾 身为中医大夫的老杜给朋友打电话,刚一接通,就听见朋友一向清脆的声音变得有些沙哑,不时伴有咳嗽声,就急忙询问:“感冒了吧?吃药了吗?”当对方给予肯定答复后,老杜才放心了。 有病了,为什么声音会变呢?李军祥说,声音沙哑多是受外界风寒或风热袭肺,造成肺气不宣、清肃失职所致。中医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如患者有无咳嗽、呃逆、哮喘、嗳气,并听其语气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以及身体散发的不同气味,对疾病进行判断。 “闻而知之谓之圣”,如说话少气无力,是身体虚弱的表现;自言自语,多属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再如口出臭秽气是胃热,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积滞,二便或经带有臭气为热,腥味为寒。 问诉之诊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