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渝人发〔〕号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渝人发〔〕号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渝人发〔〕号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渝人发〔〕号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渝人发〔2008〕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有关规定,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分别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二)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性质等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四条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第五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市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管理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按照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

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岗位设置的总量应与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数保持一致。

第六条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根据人事部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会同市级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行业指导意见。

第七条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

第二章岗位类别及结构比例

第八条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一)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三)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第九条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等因素,综合确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全市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总体控制标准见《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总体控制标准》(附件1)。

(一)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少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二)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少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三)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少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第十条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第三章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

第十一条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实行最高等级控制和结构比例控制;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岗位类别结构比例控制。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

1.根据我市实际,管理岗位分为8个等级,即三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正职或二级职员(正)、厅级副职或二级职员(副)、处级正职或三级职员(正)、处级副职或三级职员(副)、科级正职或四级职员(正)、科级副职或四级职员(副)、科员或五级职员、办事员或六级职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至十级职员岗位(附件2:《事业单位管理(职员)岗位等级对应表》)。

2.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3.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职员岗位设置,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确定。???

4.承担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设置,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确定;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设置,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5.未定机构规格、领导职数的事业单位,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商机构编制部门确定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后,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

1.专业技术岗位共分为13个等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为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为五至七级;中级岗位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为十一至十三级(十三级为员级岗位)。(附件3:《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表》)。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级的,暂按国家和我市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3.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实行总量控制和指标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4.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5.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岗位设置,市属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二级或三级岗位;区县属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三级或四级岗位;乡镇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七级岗位。

6.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见附件1)。

7.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1:3:6。其中:

(1)市属事业单位原则上为3:4:3;

(2)区县属事业单位原则上为1:4:5;

(3)乡镇事业单位原则上为0.5:2.5:7。

8.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如下(附件1):

(1)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

(2)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

(3)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

(4)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9.二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调控;八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由区县(自治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调控。

10.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工作性质、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为辅系列岗位。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一般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11.对规模小、人数少、分布较分散的基层事业单位,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由区县(自治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

1.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工勤技能岗位一至五级岗位(附件4:《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对应表》)。

2.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3.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数占工勤技能岗位总数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数占工勤技能岗位总数的比例严格控制在5%左右。

4.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没有承担科学研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不设置工勤技能一、二级岗位。

5.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暂时没有条件实行社会化服务和管理的技术工和普通工岗位,严格按照业务工作实际需要和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规范设置。

6.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调控;三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由区县(自治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调控。

(四)特设岗位设置

1.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非常设工作岗位。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

2.按照严格控制、严格审批的原则,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或本市重大科研项目或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需短期聘用高层次人才的;

(2)引进(或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急需高层次人才等,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

(3)因单位规格受限但确需聘用高层次人才的;

(4)其他确需设置的。

3.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由事业单位填写《重庆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附件5),经区县(自治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送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

第四章岗位基本条件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一)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1.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以保证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一致性。

2.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及其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及其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3.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职员岗位,须在四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

(2)四级职员岗位,须在五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

(3)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

(4)六级职员岗位,须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

(5)七级职员岗位,须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

(6)八级职员岗位,须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

4.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在上述基本任职条件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职员管理的具体条件。

5.三、四级职员岗位条件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执行。

(二)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1.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国家和我市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各地区、各部门以及事业单位在国家和我市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3.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按照本办法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专业技术水平、任职年限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三)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1.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参照人事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暂行办法》制定。

2.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3.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4.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评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第五章岗位设置程序及权限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执行。能够参照相近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主管部门

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岗位指导意见执行。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制度,并按规定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核准。

(一)市直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直接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二)市级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三)区县(自治县)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四)区县(自治县)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同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未经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不得突破。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审核表》(附件6);

(二)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区县应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三)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

(四)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应广泛征求本单位职工意见,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研究通过;

(五)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十五条的规定申请变更:

(一)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二)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三)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第六章岗位聘用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实施办法》和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工作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必须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和我市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的要求,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人员。

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着、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三至四级职员岗位,按干部管理权限聘用,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二)五至六级职员岗位、二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至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市直属事业单位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由单位聘用;市级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初审,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由单位聘用;区县(自治县)所属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初审、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由单位聘用。

(三)七至十级职员岗位、八至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三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市直属事业单位由单位审核和聘用;市级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聘用;区县(自治县)所属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初审、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由单位聘用。

第二十条在符合设岗条件的前提下,竞聘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二)其他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聘用,按照以下基本程序确定:

(一)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将符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条件的人选,逐级上报主管部门;

(二)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选进行审核后,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

(三)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上报人选进行核准。

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聘用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

事业单位接收的政策性安置人员的聘用,按照国家和我市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并签订聘用合同。

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并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占用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的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其具体的专业技术岗位,并完成该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目标和职责。

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在事业单位之间调动工作的,应根据新调入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其岗位等级。

第二十四条已经实行聘用制度,普遍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根据《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岗位设置,并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在册(即在编、在岗和在聘)的正式工作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第二十五条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3〕37号)精神和《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实施办法》有关要求,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施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第二十六条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即在编、在岗和在聘)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第二十七条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

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第二十八条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也要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逐年逐步到位,同时还要为引进急需人才保留适当的空间。

第二十九条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应写出书面工作报告,填写《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审核认定表》(附件7),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第七章信息化管理

第三十条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人员登记管理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填报《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附件8),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其中,市属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区县(自治县)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登记,并送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同时,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三十三条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核定工资、不予核拨经费。

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第三十五条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按照人事部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事业单位人事监督办法>的通知》(渝人发〔2000〕144号)精神,采取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不定期地对事业单位进行人事执法检查,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对不按《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实施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纠正。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实施办法》和有关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管理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实施。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附件:1.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总体控制标准

2.重庆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对应表

3.重庆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表

4.重庆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对应表

5.重庆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

6.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审核表

7.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审核认定表

8.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

附件2:

说明:我市只设3—10级职员岗位,备注栏所指系我市原职员职级

附件3:

附件4:

重庆渝东南区工业园区个人独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个人独资简介 概念:独资企业是指一人投资的企业,企业组织类型为:工作室、事务所、中心等; 例如重庆**文化传媒工作室。 税率:增值税:(普票、专票均为电子税务局代开):3% 附加税(附加税为增值税金的 10%):0.3% 个人经营所得税(个人独资没有企业所得税)核定利润率为10% 综合税率< 6% 提取: 个人独资企业在缴完税之后,个人独资账户上的资金可以转至私人账户,另外不收取个人所得税,资金流转方便。 所得税核定征收率计算方法 所得税=全年累计开票额*核定利润率*对应应税所得率—速算扣除数—当年已缴税额备注:1、核定利润率为:10%; 2、通过开票额乘以核定利润率之后得到应税所得额,再去对应五级累进制,从 而得到应税所得率。 五级累进制

一、案例 1.以年开票额 100 万为例 增值税:100/(1+3%)*3%=2.91 万 附加税:2.91*10%=0.29 万 所得税:100/(1+3%)*10%*30% - 9750=1.93 万元 综合税率:(2.91+0.29+1.93)/100=5.13% 工业园区按地方留存 30%-50%返还个人独资企业:增值税地方留存 50%,所得税地方留存40%,园区返还企业: 增值税返还:(2.91*50%)*30%=0.44万 所得税返还:(1.93*40% )*30%=0.23万 返还后企业综合税率:(2.91+0.29+1.93-0.44-0.23) /100=4.46% 2.以年开票额 500 万为例 增值税:500/(1+3%)*3%=14.56 万 附加税:14.56*10%=1.456 万 所得税:500/(1+3%)*10%*35%-14750=15.5 万元 综合税率:(14.56+1.456+15.5)=6.3% 工业园区按地方留存 30%-50%返还个人独资企业:增值税地方留存 50%,所得税地方留存40%,园区返还企业: 增值税返还:(14.56*50%)*30%= 2.2 万 所得税返还:(15.5*40%)*30% = 1.86 万 返还后企业综合税率:( 14.56+1.456+15.5-2.2-1.86 ) /500= 5.5%

重庆渝东南地区的十大未解之谜

重庆渝东南地区的十大未解之谜 俗话说得好: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由于地处深山,渝东南隐藏了一些未解之谜。可以预测天气的土地、无法破译的石上“天书”、水下埋藏的神秘庄园、怕痒会咯咯笑的怪石…… 1秀山“怪湖”之谜 龙潮湖位处秀山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清溪场镇龙凤村。每天早上8点、中午12点及下午四五点,龙潮湖湖水均会有规律地涨落。每次涨潮之时,湖水翻腾近半小时,水位涨近1米。据说,涨潮之水是从3个湖底“龙眼”之中冒出。据悉,3个“龙眼”非常深,8根箩索接起也探不到底,曾有潜水员潜下30米,没有再敢继续下潜。 2石柱“怕痒石”之谜“怕痒石”位处石柱县新乐乡九蟒村,上面一块4立方米,下面一块露出地面部分为5立方米。只需一根手指触摸“痒处”,它发出咯咯的“笑”声,10米之内皆可听见。 3阿蓬江“崖棺墓葬”之谜流经黔江境内形成的官渡峡、神龟峡段,不少悬崖绝壁之上,均存在“崖棺墓葬”:或砌一平台,

置棺木其上,或直接放置悬崖之上。时至今日,崖葬的棺木尚存,当地人称之为“龙舌头”、“仙人柜”、“仙人枢”。 4小南海“水下庄园”之谜据《黔江县志》载,1856年6月,小南海突发地震,“延袤二十余里,土田庐舍尽被淹没……”,形成一个面积2.87平方公里的湖。地震发生之时,当地居民黔江首富罗氏家族的庄园,尽皆沉入湖底。水下庄园的真貌到底如何?小南海深处,是否真如传言般藏着一笔巨额宝藏?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5酉阳“桃花源”之谜酉阳大酉洞系离酉阳县城不足500米的 一石灰岩溶洞。洞高三、四十米,阔二三十米,长百余米,溪水淙淙,秋冬不竭,沿洞右侧流出,注入酉阳河。溯溪入洞,两岸墙立,半里许,豁然开朗,别有一天地。其中田十余亩,四周环山,皆峭壁,仿佛与世隔绝。酉阳大酉洞究竟是不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原型呢? 6彭水阿依河“蔡伦部落”之谜彭水“蔡伦部落”位处阿依河畔 的朗溪乡,拥有一个非常雅朴的小地名——“竹板桥”。竹板 桥造纸技术为村民刘氏一脉所传。据传闻,刘氏一脉钻研传统工艺造纸200余年间,大致经历了2次工艺改进,即制料和舀纸成型的两次改进。12岁即开始单独造纸的刘开义乃竹板桥刘氏家族的第九代孙。藏大山深处的“蔡伦部落”,原始 造纸术何以流传进此大山深处并长久保存,时下尚且无人确知。

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e11742123.html, 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作者:张光春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0期 摘要:渝东南地区是以武陵山为核心区域的贫困连片区。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以产业化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应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实行新型产业运行模式;处理好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SWOT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74-02 旅游业是一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覆盖面大的产业,其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域,包括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在内的一区五县。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富集,是重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旅游扶贫攻坚主战场。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渝东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渝东两翼”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渝东南地区以仙女山、南天湖、武陵山、小南海、黄水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为依托,拥有大仙女山旅游区、大武陵山旅游区、大乌江画廊旅游区和黄水森林旅游区四大生态旅游区。武隆的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与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极其广阔,大武陵山旅游区的生态休闲度假、山乡风情体验、科考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乌江画廊的“百里乌江、千年古镇”旅游精品开发极具吸引力,黄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则是理想的生态、科普考察及动植物观赏之地。 2.厚重的历史文化。渝东南地区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和宗教圣地。如黔江的山阳岭恐龙化石遗迹、红土湾旧石器时代遗址、仰山头佛教道教文化遗址等;彭水的郁山开元寺、郁山蚩尤庙遗址、乱石坝苗族传统民居群等;酉阳的大车湾墓碑石刻、摆手堂等;秀山的扁口洞新石器时代遗址、石堤故城遗址等;石柱的三教寺、秦良玉陵园、龙河崖棺、沿溪乡明朝摩崖造像等。此外,渝东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众多。如武隆的坨田红军战斗遗址和苏维埃政府遗址,酉阳的赵世炎烈士故居、南腰界红三军旧址,以及秀山、彭水等地的红军遗址。

关于渝东南生态旅游的简介

生态保护功能定位下的渝东南旅游发展初探 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0级熊维韦 指导教师翁才银 摘要:重庆“渝东南”俗称“重庆之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以及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独特。但目前相关的旅游开发力度不大,旅游的区域定位不当,对外吸引力不强,通过对当地生态环境区域的综合分析,当地的旅游功能应为“生态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区”。利用其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和核心。 关键词:渝东南;旅游;功能定位;生态保护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形主要以武陵山脉为主。其中所辖的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五个土家族苗族的聚地区。当地由于交通原因经济发展一直比较滞后,但是正因为如此这里生态环境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拥有灿烂的民俗文化,发展当地的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 1渝东南地区本土旅游资源概况 1.1自然旅游资源 1.1.1黔江小南海 小南海位于重庆与湖北的交界处,距黔江城北部30余公里。水面海拔370.5米,面积2.87平方公里。是一个融山、海、岛、峡诸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为重庆市第一大湖泊,也是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小南海海周秀峰环列,海口奇石林立,沿海溪水萦回,海内汊港纵横,岛上茂林修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景观各不相同。海中大小岛密布,著名的有朝阳岛,湖心岛,牛背山。海周和岛上又是天然的动植物园。森林资源丰富,有薄皮马尾

松、水杉、铁尖杉、香柏、紫柏香樟、楠木、等140多种乔木,郁郁葱葱,景色秀丽。目前被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十大标志性景观。 1.1.2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该自然旅游区位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石柱县城东北部七耀山山原上,森林公园地处巫山沉积岩中山地貌,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为800米,平均海拔1000米。居三峡库区腹心,依托天然林景观为主,具有地理,气候,水文,人文,生物,天象景观融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优势,集森林休憩,消闲、避暑、旅游、度假,土家民俗风情欣赏于一体,是游人度假、休闲、科考、探险的胜地,属国家级森林公园,是重庆市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中最年轻、面积最大、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旅游风景区。 1.1.3 酉阳桃花源 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镇,紧邻渝湘高速公路桃花源下道口,是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桃花源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保存着重庆市最为完好的红椿天然原生种群,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负离子含量高达8.52万个/cm3,堪称“植物王国、天然氧吧”。其中以“大酉洞”最为出名,与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其相似,故有学者经研究认为大酉洞桃花源为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之原型。 1.1.4 乌江画廊 乌江古称黔江,涪水,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流经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约130千米,形成约90千米长的雄奇壮美的山水画廊。景区内生态良好,熔岩景观奇特,乌江风光最为精采的部分为彭水高谷到酉阳龚滩万木段,全长120公里,被称为“乌江画廊”。沿江有乌江古纤道等自然美景,可谓集自然生态、地质奇观、山水美景、历史文化于一身。 总的来说,该地区的生态自然景观保存较为完好,并且与当地的民俗生态环境很好的融为了一体,具有原生态的保护效益。渝东南地区的苗族,土家族为当

_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解决路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解决路径 姜锋邓正琦 (重庆山地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47) 摘要:渝东南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区县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重庆主体功能区划后,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园区发展思路、产业定位、债务负担、招商引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撇清误解、理清思路,严格生态保护,改变考核方式,利用本土资源实现特色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状况;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29(2014)06—0043—06 2013年9月13日至14日,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渝东南地区被定位于生态保护发展区,既要重视生态保护,又要合理开发资源,实现相应的工业发展。现阶段,渝东南地区正按“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所谓“面”是指渝东南片区整体,所谓“点”是指渝东南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作为渝东南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是落实五大功能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渝东南工业园区运行基本正常,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为了完成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调研项目———《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深层次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山地经济研究团队于2014年5月,先后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秀山、酉阳、黔江、彭水、武隆、石柱“一区五县”工业园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忠县工业园区,城市发展新区的南川工业园区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比对研究,摸清了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一、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特点 渝东南地区深处武陵山腹地,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明显,沟壑纵横,山地起伏连绵不断,同时拥有一定的矿产、生物、植物等经济资源。该区域既是民族聚居地区,又是国家级贫困地区,GDP总量、财税收支、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国民经济指标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渝东南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在2003年(黔江工业园区、武隆工业园区)、2006年(石柱工业园区、秀山工业园区、彭水工业园区)、2009年(酉阳工业园区)陆续批准设立的特色工业园区。10多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基层区县共同努力下,渝东南工业园区依托本地资源和优势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改变了无工业面貌,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姜锋,男,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重庆山地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邓正琦,女,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重庆山地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深层次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2014DY01)。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大旅游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渝府办[2015]21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7.22 【实施日期】2015.07.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大旅游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渝府办〔2015〕21号)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大旅游经济”发展,经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大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富民性、可持续性发展产业。

“大旅游经济”是以旅游为纽带的关联型经济发展体系,通过对旅游要素进行跨行业、跨区域优化配置,形成以旅游业为牵引、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重庆两个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我市农村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区域。发展“大旅游经济”是生态功能区实现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发展“大旅游经济”,符合全市五大功能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既立足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又与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优势互补、错位竞争,有利于形成区域间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大格局。 ――发展“大旅游经济”,是统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全域性、系统性、战略性工作,有利于在更高水平统筹两个生态功能区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三峡库区“后扶”、秦巴山区“扶贫”、武陵山区“扶贫”工作推进,既有助于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又可以做到区域“一盘棋”,形成抱团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 ――发展“大旅游经济”,是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实现保护与发展协同并进的发展,可以带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三次产业加快发展、富民增收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 ――发展“大旅游经济”,有利于加强我市与周边省(区)以及长江流域、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区域合作发展,有助于我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助于我市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二、全面把握加快推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大旅游经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区县功能定位

157 131 | 2015 | 02 文/樊瀞琳 肖 亮 孙 达 Fan Jinglin Xiao Liang Sun Da 重庆渝东南地区包括黔江、彭水、武隆、石柱、酉阳、秀山6个区县。渝东南作为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战略格局中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环境。但是该区域仍然面临一些发展困境,譬如生态脆弱性高、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程度深。在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渝东南地区的区县功能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文章采用区域经济分析等方法、选取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比较研究渝东南地区各区县在资源禀赋、生态与基础设施容量、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指标情况。文章最后提出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功能的理论定位。 Habitat conservation area of southeastern Chongqing includes Qianjiang, Wulong, Shizhu, Xiushan , Youyang, Pengshui total 6 counties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ongqing, Southeastern Chongqing has its unique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 advantages. However, this area is still faced with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such as poverty, weak ecological and low capacity in self-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unction of these six counties should be adjusted. With the methods of regional economic analysis and the data from Chongqing statistical yearbook, the paper will compare and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x counties in urban function and urban system.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the theoretical position of downtown area of this six districts and counties. 作者简介 樊瀞琳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硕士研究生肖 亮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硕士研究生孙 达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硕士研究生 ABSTRACT 渝东南;区县;功能定位 Southeastern Chongqing;Counties;Functional orientation KEY WORDS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区县功能定位 Research on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Habitat Conservation Area of Southeastern Chongqing 1.研究区域概况 渝东南地区包括黔江区(前黔江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2013年重庆市提出“五大功能区”① 的发展战略,研究区域的“一区五县”就属于五大功能区中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区。该区位于重庆市东南角,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占重庆市总面积的1/5。同时区域具有生态敏感程度高,传统聚居文化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等特点(图1、表1)。基于 这些背景条件如何对区县进行合理的定位,促进区域的发展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2.现有研究概况 在重庆直辖之前,渝东南地区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其发展相当缓慢,直到1997年重庆直辖,该地区被划入重庆市管辖范围,该地区的发展才开始受到重视。自此,关于渝东南地区的研究逐步形成。 对于渝东南地区的发展现状,王涛、张明举等人通过分析渝东南十年来的社会经济指标,认为渝东南在这十年中社会经济有较大提升,但是在整个重庆市仍然处在较弱的位置[1]。对此,刘明皓、陈仲常等人运用综合竞争力一测算的方法对重庆各区县的综合实力进行测算,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2-3] 。除了 社会经济,王敬孔、邓正琦等人对渝东南地区的城镇化进行研究,指出渝东南地区现阶段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区域产业结构层次低,同时存在小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低、城镇功能雷同的问题[4]。无论是从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还是城镇化水平来看,渝东南都还处在发展初期且相对贫困的阶段。 对于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众学者总结的区位、自然地理、以及基础设施等物质因素外 [5-6] , 还与国家发展制度与政策执行的情况等社会因素有关。除此之外,范远江还提出“个体发展性贫困” 这一说法,指由于当地社会基础设施的缺乏,人们 接受的教育较少,导致渝东南地区的文化和科技素质低下,形成“文化素质低-—劳动力生产率低-—收入水平底-—无力进行教育投资-—文化素质低”的贫困恶性循环[7]。 对于解决对策,杜家廷、邓正琦等人提出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区域错位发展等措施。对于发展路径,邓正琦指出,小城镇发展道路是促进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 佳选择;王敬孔则指出,运用点-轴理论布局城镇空间,同时优先发展区域性中心城镇来促进地区的发展。 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渝东南的现有研究都是针对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与战略等宏观问题而展开的,对于渝东南内部城镇的发展情况,、城镇间的联系情况,以及具体每个城镇的功能定位,没有研究。故本文将分析渝东南内部城镇的发展情况,结合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渝东南地区主要区县中心城区功能的理论定位。 3.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区县功能现状分析城市功能即城市职能,是一个城市在国家或 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区县功能的实现不仅体现在自身实力的发挥,也体现在区县间的相互协调中。所以,本节的研究将分为两个层次,其一为区县的现状功能研究,其 表1 渝东南社会经济与城镇化水平简况 1| 渝东南地区区位图 实践探索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近年来,铜梁县蒲吕镇市级 贫困村青山村的300多户贫困农 民,在镇计生协会等的扶持下,种 植优质黄花1200多亩,亩均收入 3000多元,大批村民因此走出贫 困。图为近日,镇计生协会干部 (右二)在指导村民分级选装黄花 干品。 特约通讯员赵武强摄 为推进晚秋 生产,近日,云阳 县双龙镇请来县 农机专家,现场指 导农民利用微耕 机耕田,以减轻农 民的劳动强度,提 高劳动效率。图为 一村民在专家的 指导下实地操作 微耕机。 通讯员王道全摄 重庆市(江津)现代农业 园区跻身“国字号” 本报讯(通讯员曹成凌波)重庆市(江津)现代农业园 区成功跻身“国字号”—— —笔者近日获悉,在农业部日前公布 的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名单上,该园区榜上有名, 成为全市此轮唯一入选的对象。 据了解,重庆市(江津)现代农业园区自2009年8月启 动建设以来,累计入驻企业38家,协议引资300亿元,流转土 地3.9万亩,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柑橘、蔬菜、花卉苗木、特种 养殖等产业。此前,该园区已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 基地”、“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市级统筹城乡集中示范 区”、“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等。 该园区管委会主任刘玉忠表示,今后,园区将进一步引导 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培育壮大特色效益产业;推动龙头企业创 新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助推江津 跨越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垫江实施 村务公开信息化工程 本报讯(通讯员谭理何平安)近日,笔者从垫江县民政 局获悉,为让30万在外务工人员能方便地知晓村务,行使知 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该县将在全市率先实施村务 公开信息化工程。 “我们在县纪委的‘阳光垫江’网站上开设村(居)务公 开专栏,将全县300个村(居)委的党组织选举、低保政策落 实、财务收支、便民利民服务等内容,分块列项上网‘晒太 阳’,接受村民监督。”垫江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将村 务公开栏从墙上搬到网上外,该县还通过短信,把村务公开内 容发送到村民的手机上,这样村民无论是在千里之外务工还 是留守在家,均可随时从网上或手机上了解村务。 据悉,惠民政策、土地政策、低保政策、土地流转、退耕还 林等信息,今后也将逐步纳入公开的范畴。 03 责编林泓冰美编周宇要闻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农村版 记者陈维灯 圆 桌 嘉 宾 张勇:市环保局副局长 刘新宇:武隆县委书记 吴廷进: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环保局长 《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 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渝东南生态保护发 展区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 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 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 数民族集聚区。 1问如何理解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生态保 护和修复为基础,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 区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 环境并重,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 居宜业、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重庆日报: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把渝东南定位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态多样性保护区,武 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 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 对此主体功能定位,应该如何理解认识? 张勇:渝东南地区一方面自然条件差、生态脆 弱,另一方面又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区域的独特性。以 绿色经济的发展为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实施绿色经 济发展战略,是渝东南地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 济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选择。利用武陵山区的 比较优势,在渝东南地区全面推行绿色新政,转变增 长方式,提升绿色生产力,实施生态旅游战略是渝东 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与快速发展经济的现实选择。 刘新宇:市委对渝东南地区的定位完全符合该 地区的实际,这促使我们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坚持把改善民生 作为“第一追求”,更加注重群众的增收致富,更加 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更加注重社会民生的保障。 吴廷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生物多样性重 要保护区,就是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 护,争创生物物种保护类自然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 济发展高地,就是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 筑生态型产业体系,建成武陵山区绿色经济发展模 范县。武陵山重要生态屏障,就是围绕境内的重要山 脉和河流,加强对森林植被、河流、湿地的保护,着力 构建起纵深大、腹地宽、森林植被好的生态屏障。 2问现状如何 渝东南是我市边远贫困山区,不仅社会经 济发展落后,而且也是全市生态环境最脆弱的 区域。土地石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 盖率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滞后。 重庆日报:渝东南各区县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 上的现状如何? 张勇:渝东南地区位于武陵山中部,山高、坡陡、 土薄、石灰岩层广布,土地石漠化现象比较突出,局 部地区自然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修复自然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同时,渝东南地区又面临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缩小与全市经济发展的差距的任务。当前,渝东南地 区实现程度最低最难的是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指 标,加快渝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事关全市小康社会的 建成。 刘新宇:生态是武隆最大的财富,最大的资源。 去年武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产值,在全县GDP中所 占比重已超过50%,吃上旅游饭而脱贫致富的群众 超过10万人,旅游业已真正成为武隆的主导产业。 过去这些年,武隆坚持引进原材料、市场两头都在外 的生态企业,坚决不引进化工等污染企业,才保住了 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吴廷进:酉阳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基础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的 地区之一。但酉阳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夏天平均气 温不超过30℃,是休闲养生纳凉的好去处。 3问怎样保护 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规划用10年左 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200 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引导人口相对聚 集和超载人口有序梯度转移。 重庆日报:如何才能做到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又守护好重要生态屏障? 张勇:就整个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来说,应该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大力开 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启动 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加强地质灾害 的监督与预防。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 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变传统粗放 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中草药、生态旅游和有机农 业。加强矿山生态保护和恢复。加强自然保护区管 理,对核心生态区域严格加以保护,防止人为破坏森 林和毁林开荒。发展以生物资源培育利用为主的生 态产业和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主的观光旅游。 刘新宇:武隆始终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理 念,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使命”,坚持把“绿色 崛起”作为“第一路径”,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 护。始终坚持“森林是武隆的命根子”、“既要金山银 山,又要绿水青山”等生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养成生态自觉,为武隆永续发展和子孙后代建设 “绿色银行”。 吴廷进:就酉阳来说,就是要抓住生态文明这条 主线,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把生态建设置 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坚持生态优先实现 生态经济化,以生态为魂,以旅游产业化为龙头,促 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城 乡一体化。

渝东南土家族探源汪增阳

渝东南土家族探源 汪增阳 内容提要: 渝东南地区在殷、周时期居住着百濮之族。本不与蛇巴人接壤,蛇巴人被尧派羿屠于巴陵后,部分巴人向西部逃难,匿于石穴蜕变为白虎巴人,吞并土著百濮,形成巴蜀对峙。旋楚子灭巴,秦灭楚。濮已灭亡,复不称巴人后裔,史称蛮,继称土,后世便以土家人自称。 濮人不甘灭亡,百濮之一,板盾蛮专杀白虎,其民俗流传于渝东南及黔北、湘西、鄂西等古代百濮居住过的广大地区。许多方言流传至今,泄露了百濮人与巴人的关系。为追寻渝东南土家族源头提供了有力证据。 有比较清晰历史线索可以考证的是鱼凫国,她发源于蜀,沿岷江而下,与百濮之族融合,生活于宜宾、重庆、涪陵。然后一支沿长江继续下行至今奉节另一支溯乌江而上,至渝东南乃至“九溪十八洞”。 关键词: 百濮人、巴人、蛮、土蛮、土人、土家人 作者:汪增阳,黔江区濯水中学教师邮编:409000 渝东南土家族究竟是不是巴人后裔?同是土家族,为什么有人崇拜白虎却有人射杀白虎?现存的黔江方言中有许多对巴人大不敬甚至是鄙视的的称谓,这又是什么原因?巴人既用蛇为自己民族的图腾,为何又改为白虎呢?本文力图从历史典籍、风情民俗、方言土语、考古发现、文物考察入手解析这些疑问,搞清楚渝东南土家族族源问题。 一百濮,渝东南的土著人 1985年12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川东古人类旧石器考察组在黔江区冯家坝镇茶花村红土湾老屋基洞发现一个古人类遗址。出土了各种动物化石100多件,24种;采掘到石器800多件,显然是一个石器制作场,人类集中活动地。相继在秀山涌洞乡野坪村扁口洞发现28种古动物化石,特别是发现了火烧骨。考察组认定至少一万年以前渝东南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早于1900年在黔江区正阳乡茅竹岭发现的刮削器。渝东南地区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都有考古发现。这些古人类应是渝东南远古时代的土著居民。 据典籍记载,最早居住在渝东南的不是巴人而是濮人。 关于濮人的活动最早见于史书的是《尚书·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事、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徵、卢、彭、濮人,称尔干,比尔戈,立尔矛,予其誓”它记载了周武王召集天下八百诸侯共同讨伐残暴的奴隶主商纣王的历史事件。虽曰八百,只不过八大诸侯(部落)而已。历史学家们已经注意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早就著名的巴人却榜上无名呢?在十分讲究大小、尊卑关系的奴隶社会,一个诸侯国在周武王讨伐强敌商纣王的誓师大会上对参战国排名的先后次序都是不敢大意的,更不敢故意把一个强大的诸侯国的名字排除在动员之外。可以肯定,当武王伐纣时濮比巴地位高贵。而巴在当时确实登不得大雅之堂。 濮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左传·昭公九年》记载:景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自武王克商以来,巴、濮、楚、邓,吾南土也。”,“巴、楚、邓,中夏之国,惟濮远也。”可见,是在“自武王克商以来”巴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诸侯国之间的,从武王到昭王近百年时间,巴竟然从无名地位跃居濮前了。而且其领地与周天子最近,濮在离周最鄙远的南方,巴与濮本来是不接壤的。《史记·楚世家》引孔安国语“庸、濮在江汉之南”。《逸周书·王会》记载:“成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四方贡献方物:氐羌以鸾鸟,巴人以比翼鸟,蜀人以文翰,濮人以丹砂,夷人以焦木。”在当时,丹砂是濮人的特产,而丹砂的产地就在丹兴县(今黔江区)。《华阳国志·巴志》:“丹兴县,蜀时省,山出名丹”。 丹砂在古代十分名贵,是炼长生不死仙丹的主要原料,把盛产丹砂的地方称为“丹山”《山

试论渝东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试论渝东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摘要:近年来,渝东南民族文化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保护。但与此同时,渝东 南民族文化又在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如生存困难、投入不足、开发 与保护矛盾重重、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笔者试图从坚持民族文化保护发展 原则、提高渝东南地区广大人民的民族认识、多渠道培养民族文化人才、加大资 金和政策投入这四个方面来探索解决渝东南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渝东南;民族文化;保护;发展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 文化。渝东南地区作为重庆市唯一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众多,历史 悠久,其民族历史文化异常丰富厚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精美绝伦的服饰, 独一无二的建筑,多种多样的美食,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琅琅上口的民谣、优美 动人的舞蹈、风格独特的器乐、精彩纷呈的地方戏曲、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等等,形成了渝东南丰厚异常的民族文化。 一、渝东南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概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自2005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渝东南民族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工作 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渝东南民族地区有包括石柱土家啰儿调、黔江区南溪号子、秀山花灯、酉阳民歌、彭水苗族民歌、狮舞等11个项目成为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还有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多,2016年入选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有31项,仅酉阳就有酉阳 吹打、咚咚喹、苞谷灯戏、传统造纸技艺、龙潭鸭子龙彩扎技艺、柚子龟传统制 作技艺、龚滩镇绿豆粉传统制作技艺、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土家油茶汤传统制作 技艺、麻旺醋传统酿造技艺、藤茶传统制作技艺。早在2014年9月,国家级武 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成功,表明渝东南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动作进入整体性活态化保护的新阶段,也标志着渝东南民族文化生 态将得到国家层面的保护。 (二)民族文化品牌打造工作卓有成效。精心打造了一批极具民族特色、民 族风情的文化品牌。酉阳的土家摆手舞、秀山花灯等民族歌舞多次进入重庆主城 演出,并代表重庆市参加国际、国内的展演、比赛。秀山花灯舞蹈《秀山秀色》 曾获得首届中韩文化艺术节冠军;苗族民歌《娇阿依》多次获全国原生态民歌演 唱金奖;《诸佛盘歌之山清水秀是诸佛》在文化部主办的西部民歌歌手邀请赛中 获得了金奖。苗族作家何炬学撰写的中篇小说《摩围寨》在第十届少数民族文学 创作"骏马奖"中斩获骏马。渝东南民族地区还举办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民族节会活动,如黔江区的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石柱土家民俗文化节、彭水娇阿依民族 文化艺术节等等;2016年,首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将在彭水蚩尤九黎城拉开帷幕,吸引了大批游客,广受好评。 二、渝东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一)民族文化生存困难。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使我们的社会进入高速 发展时代,带给民族文化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民族文化的生存造成了极大 的威胁。首先,民族文化生存空间被迫压缩。新的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使渝东南民族文化出现了汉化、异化、退化、淡化等现象,生存环境恶劣。例如,一些少数民族更愿意穿现代服饰而不是本民族服饰、住砖房而非木质吊脚楼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