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死亡原因填写说明

死亡原因填写说明

死亡原因填写说明

死亡原因填写说明

死亡原因是指“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者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即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而不是指患者临终前的状况,不可以含糊地填写为“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竭”等。

例如:

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食管、胃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死亡原因选择“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不可选择“上消化道大出血”。

2、患者在公路上因汽车碰撞致“重型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选择“交通事故”,不可选择“重型颅脑损伤”。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徐广艳徐枝楼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二科,江苏淮安 223001) 作者简介:徐广艳(1967—),女,江苏淮安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住院人意外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可能避免的因素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包括非意料中的自杀,不明原因的猝死等。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发生意外死亡与医院产生纠纷日渐增多,且意外事件发生有不可预测性,故对医疗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意外死亡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因此,防止精种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是实际工作中难题,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主题,本文对我院2004—2008年5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发生的意外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导致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有效护理计划,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有效护理还能为及时抢救赢得时机,尚有挽救生命的可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精神科住院病人发生意外死亡病例共9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特征 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死亡者中,性别:男2例、女7例。年龄:28~58岁、平均(38.89±11.12)岁。住院时间为1—45天,中位数为5天。 2.2 疾病种类 精神分裂病8例,双相情感障碍1例。 2.3 合并躯体疾病 心血管疾病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1例,肥胖1例,其余的病例在住院的当时由于不合作无法做相关检查。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 一、死因监测的目的 了解居民病伤死亡水平,确定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以掌握居民期望寿命; 为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依据等 二、工作依据 《云南省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关于使用<出生医学死亡证明书>、<医学死亡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卫统发[1992]第一号文件) 三、职责分工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医疗单位对在本院(包括下属分院、医疗点)正常死亡的,必须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在7日内上报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容填写要完整、准确;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医院)及时做好登记不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医院外(家中、途中等)正常死亡居民的入户调查工作,准确、完整填写《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按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做好《死亡证》的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管理。 四、调查对象、内容 死因调查一般宜在死后一个月内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属回忆错误或有关医院诊疗资料销毁、遗失。 1.调查对象: 具有辖区常住户籍的居民,属于登记和统计对象,无常住户籍的流动人口,属于登记对象不属于统计对象。 2.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户口地址、生前工作单位、死亡时间、地点、家属姓名、地址等。 ――既往史:死者生前患过的主要疾病、发病距死亡时间间隔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现病史:死者生前发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包括起病缓急、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是否有并发症或继发症、是否后遗症,疾病的演变及治疗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现病史要重点询问。 ――生活史:死者生前的饮食习惯、烟酒嗜好、家庭状况、经济收入等。 五、《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工人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 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等 生前工作单位是指死者在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 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则推迟1个月计算; 实足年龄按照周岁计算,未满1周岁按月、日计算,未满1日按小时、分钟计算。 a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以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小时; b 死亡时已过生日,实足年龄 = 死亡日期–出生日期 c 死亡时未过生日,实足年龄 = 死亡日期–出生日期– 1; 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应填写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和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者同事、邻居的姓名; 住址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具体住址或工作单位,如有电话号码应尽量填写,以便于联系。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父、母的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 按照选择式填写的项目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死者生前上述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及最高诊断依据,对于这些项目,必须在列出的几种情况中与死者情况符合的一种上打勾。 注意年龄与婚姻、文化、职业逻辑关系 注意年龄、性别与疾病关系 注意疾病与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的关系 第1部分死因填写注意事项

居民意外死亡分析

居民意外死亡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五华县居民意外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五华县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中的意外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6-2011年意外死亡2328人,年均死亡率30.18/10万,占全死因的6.46%,居全死因第5位。男、女性意外死亡率分别为39.38/10万和20.43/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意外死因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自杀、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除0岁组外,意外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0~4岁和5~14岁年龄段人群主要意外死因为淹死,分别占该年龄段意外死亡的63.58%和57.08%,15岁及以上人群主要意外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25~59岁青壮年第2位意外死因为自杀,60岁以上人群第2位意外死因为意外跌落。结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五华县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自杀是主要意外死因,应加大关注力度,全面落实伤害三级预防措施。 意外死亡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造成的人体死亡。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 ,为了解五华县居民意外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五华县2006-2011年死因监测系统居民意外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死亡资料来源于五华县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五华县统计局。 1.2 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2]对死亡病例进行分类编码,2006-2007年死亡病例录入《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软件)进行统计,2008-2011年使用《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系统)进行死亡病例数据录入、统计。有关数据使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概况五华县2006-2011年报告意外死亡2328人,年均死亡率30.18/10万,占全死因(36024人)的6.46%,,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居第5位。男、女性意外死亡率分别为39.38/10万和20.43/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44,P<0.01 )。从时间分布看,2006-2008年意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8-2011年基本持平(表1)。 2.2 死因顺位及构成2006-2011年前5位意外死因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自杀、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死亡率分别为11.93/10万、4.78/10万、4.51/10万、 3.56/10万和1.37/10万,合计占全部意外死亡的86.68%。男、女性首位意外死因均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第2~4位意外死因有所不同,男性依次为淹死、意外跌落、自杀,女性为自杀、淹死、意外跌落,第5位均是意外中毒(表2)。 2.3年龄分布特征除0岁组外,意外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不同年龄段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不同,0~4岁和5~14岁年龄段人群主要意外死因为淹死,分别占该年龄段意外死亡的6 3.58%和57.08%。15岁以上人群主要意外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25~59岁青壮年第2位意外死因为自杀,60岁以上人群第2位意外死因为意外跌落(表3)。 3 讨论 五华县2006-2011年意外死亡率30.18/10万,低于2008年全国水平(54.89/10万)[3]和2004-2005年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50.7/10万)[4],但在全死因中居第5位,提示意外死亡仍是危害五华县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意外伤害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的危害日渐突出[5],是当今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的的重要因素之一[6]。

表2 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

表2 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编号: 死者姓名 性别 1男2女如果是女性,其属于哪种情况: 1.死前一年内没有怀孕 2.死时怀孕 3.死时未怀孕,但死前42天内曾怀孕 4.死时未怀孕,但死前43天至一年内曾怀孕 5.不清楚死前一年内是否曾怀孕 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码 户口所在地省市区(县)街道(乡)村(居委会)生前常住地址省市区(县)街道(乡)村(居委会)婚姻状况 1 未婚 2 已婚 3 丧偶 4 离婚9 不详 文化程度 1 大学以上 2 中学 3 小学 4 文盲或半文盲9 不详 生前工作单位 出生日期年月日死亡时间年月日实足年龄 死亡地点 1 医院病房 2 急诊室 3 家中 4 赴医院途中 5 外地及其它9 不详 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联系电话 家属住址或工作单位 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请填写具体病名,勿填症状体征)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 Ⅰ* Ⅱ*(a)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 (b)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 (c)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 (d)引起(c)的疾病或情况 其它疾病诊断(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无关的其它重要情况): 死者生前上述疾 1 省级医院 2 地市级医院 3 县区级医院 病最高诊断单位: 4 卫生院 5 村卫生室 6 未就诊9 其它及不详死者生前上述疾病最高诊断依据: 1 尸检 2 病理 3 手术 4 临床+理化 5 临床 6 死后推断9 不详 调查员签名督导员签名 填表日期年月日备注: (以下由编码人员填写)根本死亡原因:ICD编码: (续表)

调查记录 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请您详细描述导致死者死亡的疾病或事件) 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 的关系 联系地址或 工作单位 电话 号码 填写说明 1.若为女性死者,在死亡时或之前一年的时间里是否怀孕这一问题对孕产妇死亡率的测算非常重要。 2.主要职业及工种: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军人、服务行业等;还可详细填写工种,如: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等。 3.户口所在地:应按户口薄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包括住处的具体门牌号码。生前常住地址按照生前居住满半年的地址填写。 4.实足年龄:按照周岁填写。如为婴儿,可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 5.死亡地点:医疗机构病房含村卫生室。在相应的项目前打√。 6.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可分两部分报告:在第Ⅰ部分(a)中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那个疾病诊断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如肺心病、脑出血、颅骨骨折(不要填写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b)中填写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如肺气肿、高血压、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跳楼自杀等);(c)中填写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如慢性支气管炎。在第Ⅱ部分中填写那些与第Ⅰ部分无关,但促进了死亡的其他疾病或情况。 7.根本死亡原因ICD编码: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对死者根本死亡原因进行编码,由死因统计人员填写。 8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一般指死前主要疾病的最后诊断单位,也可填写在第Ⅰ部分(a)中报告的疾病的最高一级诊断单位。如:省(市)医院包括相当于省级及以上的各类医院,其他以此类推。

死亡报告卡

死亡报告卡 死亡卡编号: 死者姓名:(死亡儿童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性别:1、男,2、女 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祥,实足年龄:) 死者生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户籍:1本县区2本地市其他县区3本省其它地市4外省5港澳台6外籍 死者生前住址(详填):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村民小组(门牌号)死者生前主要职业和工种: A: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3、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4、事业单位负责人;5、企业负责人) B:专业技术人员(11、科学研究人员;13、工程技术人员;17、农业技术人员;18、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经济业务人员;22、金融业务人员;23、法律专业人员; 24、教学人员;25、文学艺术工作人员;26、体育工作人员;27、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28、宗教职业者;2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C: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1、行政办公人员;32、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33、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39、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D:商业服务人员(41、购销人员;42、仓储人员;43、餐饮服务人员;44、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45、运输服务人员;46、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47、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49、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 E: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51、种植业生产人员;52、林业生产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53、畜牧业生产人员;54、渔业生产人员;55、水利设施管理养护人员;59、其他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F: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61、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62、金属治炼、轧制人员; 64、化工产品生产人员;66、机械制造加工人员;67、机电产品装配人员;71、机构设备修理人员; 72、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73、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 74、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75、纺织、针织、印染人员;76、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77、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78、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79、药品生产人员;81、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及木材制品制作人员;82、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83、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84、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人员;85、印刷人员;86、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87、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88、工程施工人员;91、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92、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93、体验、计量人员;99、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G:军人H: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I:婴幼儿、学龄前儿童 J:学生K:家务L:无业或待业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发病日期:年月日诊断日期:年月日最高诊断单位:最高诊断依据:住院号: 死亡日期:年月日 根本死亡原因(必填,手工录入): (ICD-10分类代码): 其它死亡原因(必填,手工录入): (ICD-10分类代码:) 报告单位:填卡医生:医生填卡日期:年月日不明死因的主要症状体征: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_ 省(自治区、直辖市)_ _市(地区、州、盟)_ _县(区、旗) 行政区划代码□□□□□□

填表说明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下简称《死亡证》)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说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医学证明,是人口管理与生命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因此,要求填写者及相关人员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一、填写范围 中国大陆境内正常死亡的中国公民、台港澳居民和外国人,包括未登记户籍的死亡新生儿。二、填写人 (一)医疗卫生机构、来院途中死亡者:由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填写。 (二)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亡申报材料、调查询问结果并进行死因推断之后,填写《死亡调查记录》及《死亡证》。 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业医师填写《死亡证》。 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及程序办理。非正常死亡是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 三、填表要求 (一)《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要求四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得勾画涂改。打印或用钢笔、碳素笔填写,签名并加盖公章后生效。如已注明分类项目,请打印应选项目或在应选项目上打“√”。 (二)本表分类采用以下国家标准:《人的性别代码》(GB/T2261.1-2003)、《婚姻状况代码》(GB/T2261.2-2003)、《从业状况(个人身份)代码》(GB/T2261.4-2003)、《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3304-1991)、《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2659-2000)、《学历代码(文化程度代码)》(GB4658-2006)。如发布最新版本,则采用最新版本。请按国家标准填写,国家或地区填写中文简称。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州、盟)、县(区、旗):指出具《死亡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的省、市、县名称,以民政部编制的上年末《县级以上区划简册》为准。 (四)行政区划代码:填写出具《死亡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的县(区、旗)6位行政区划代码,以民政部编制的上年末《县级以上区划简册》为准。 (五)编号:填写17位代码(可由信息系统自动赋值)。编号规则为:《死亡证》出具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9位)+年份(4位)+流水码(4位)。 (六)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及号码:证件类别及号码不得空缺。中国公民要求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 (七)年龄:按照周岁填写。婴儿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 (八)出生、死亡日期:填写死者的出生或死亡的年、月、日,婴儿死亡填写到时、分。(九)个人身份:按照死亡前的个人身份填写,离退休后死者的个人身份一律填“离退休人员”。 (十)死亡地点:“医疗卫生机构”指死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部及急诊室;“不详”指未能确定的死亡地点(仅限非正常死亡者)。 (十一)常住、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填写死者居住半年以上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码;户籍地址填写户口簿上登记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码。 (十二)第一联“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第I部分中“(a)直接死亡原因”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疾病诊断或损伤。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填写第一联“(a)直接死亡原因”,如果(a)行填写的为症状、体征、衰竭,则“死亡原因”填写(a)行之后的主要致死原因。填写举例: 例一:如某人因肺癌导致死亡, 第一联:(a)肺癌; 根本死亡原因:肺癌;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肺癌。 例二:如某人因早年的慢性支气管炎逐渐引起肺气肿,逐渐引起肺心病导致死亡,第一联:(a) 肺心病,(b)肺气肿,(c)慢性支气管炎; 根本死亡原因:慢性支气管炎;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为“肺心病”。

根本死亡原因确定练习

根本死亡原因确定练习 一、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例1 Ⅰ. (a)、肝性脑病 (b)、肝硬化 (c)、乙肝 Ⅱ. 根本死因:乙肝 B18.1 错误根本死因:肝硬化 使用规则:总原则 例2 Ⅰ. (a)、结核 Ⅱ. 艾滋病病毒 根本死因:HIV病造成的分支杆菌感染(B20.0) 错误根本死因:结核 使用规则:规则3 例3 Ⅰ(a)、肺纤维化 (b)、肺结核 10年 根本死因:呼吸道结核病的后遗症(B90.9) 错误根本死因:肺纤维化 使用规则:规则F 例4 Ⅰ(a)甲沟炎 Ⅱ破伤风 根本死因:破伤风(A35) 错误根本死因:甲沟炎 使用规则:规则B 例5 Ⅰ(a)、脑膜炎 (b)、结核病 根本死因:结核性脑膜炎(A17.0) 使用规则:规则D 例6 Ⅰ(a)慢性肾炎 (b)猩红热 根本死因:其他特指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B94.8)

使用规则:规则F 二、肿瘤 例7 Ⅰ(a)、肠癌 2年 (b)、肺炎 7天 (c)、肺转移癌 1年 Ⅱ:糖尿病 10年 根本死因:肠癌 (C18.9) 使用规则:规则2,注释2 例8 Ⅰ(a)、多脏器衰竭 Ⅱ:外阴癌 根本死因:外阴癌(C51.9) 错误根本死因:多脏器衰竭 使用规则:规则3 例9 Ⅰ(a)、乳腺癌 (b)、肾癌 根本死因:编码到多个部位恶性肿瘤(C97)使用规则:肿瘤F 例10 Ⅰ(a)、白血病 (b)、非霍奇金淋巴瘤 根本死因:非霍奇金淋巴瘤(C85.9) 使用规则:肿瘤F 例11 Ⅰ(a)、白血病 (b)、非霍奇金淋巴瘤 (c)、乳腺癌 根本死因:多个部位恶性肿瘤(C97) 使用规则:肿瘤F 例12 Ⅰ(a)、骨癌 (b)、肺转移癌 根本死因:编码肺癌(C34.9) 使用规则:肿瘤G常见转移部位表 例13 Ⅰ(a)、乳房癌 (b)、继发于脑 错误根本死因:脑

福建省长泰县2005-2014年居民意外死亡原因分析

福建省长泰县2005-2014年居民意外死亡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5-08-07T16:06:26.7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张碧花郑冬柏杨景泉[导读] 意外死亡是一种非疾病性死亡,也是福建省长泰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张碧花郑冬柏杨景泉 (长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长泰 363900) 【摘要】目的:探讨福建省长泰县居民意外死亡的分布特点及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长泰县2005-2014年居民死亡原因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居民意外死亡率为63.42/10万,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为主,占总死亡数的75.3%(933/1239);在年龄组方面,婴儿(<1岁)以窒息为主,占44.44%(4/9),少儿(1-14岁)以溺死为主,占 53.03%(35/66),青壮年以上以车辆交通事故和自杀为主,占66.13%(408/617);在性别方面,男女全部都是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分别占39.82%(311/781)和30.79%(141/458)。结论:长泰县居民意外死亡以青壮年的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自杀为主。因此,应加强交通管理,采取社会、家庭心理教育等各方面措施,增强居民素质。 【关键词】流行病学;死亡原因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052-01 意外死亡是一种非疾病性死亡,也是福建省长泰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探讨长泰县居民意外死亡的分布特点和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长泰县2005-2014年死亡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因资料来源于长泰县卫生防疫站死因年报资料,人口资料来自长泰县公安局、长泰县统计局、长泰县妇幼所、长泰县计生服务部门。 1.2 死亡原因分类标准 死因分类按ICD-10进行。 2.结果 2.1 意外死亡主要原因 2005-2014年全县共发生1239例居民意外死亡,10年意外死亡率为63.42/十万。其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为23.1/十万,居意外死亡首位 (36.48%),其他依次是自杀、意外跌落、溺死、窒息;男性意外死亡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居首位(39.82%),其次是自杀、意外跌落、溺死、和窒息;女性意外死亡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居首位(30.8%),其次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死和窒息(见表1)。 2.2 各年龄组意外死亡情况分析 不同年龄组意外死亡主要原因不同。<1岁组以意外机械性窒息为首位死因,占44.44%(4/9),其次为意外跌落;儿童少年组(1~14岁)以溺死为主,占53.03%(35/66);15~54岁组男性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占48.42%(215/444),其次为自杀,占13.96%(62/444);女性也是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占50.29%(87/173),其次为自杀,占25.43%(44/173);老年组(55~74岁)男性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占35.29%(60/170),女性以自杀为主,占43.75%(56/128);高龄老年组以意外跌落为主,男女分别占43.48%和61.94%,其次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 2.3 性别分布 在1239例意外死亡者中,男性781例,死亡率为78.63/十万,女性458例,死亡率为47.69/十万,经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长泰县2005-2014年居民意外死亡率为63.42/十万,死因顺位与全国农村居民意外死亡率顺位一致,位于第5位。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自杀是长泰县居民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男女性均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预防应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溺死为重点。 不满1周岁的婴幼儿以机械窒息为主要意外死因;儿童少年期意外死亡以溺死为主,应引起家长、社会和学校的关注,加强少年儿童淹溺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控制,并在夏季作好重点防范;青壮年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溺死为主,这与经济发展较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数量增幅较大,居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有关;老年人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为主;高龄老年组的以意外跌落为主,意外跌落除了导致死亡外,还留下大量残疾,因此对老年人意外跌落要有足够重视与关爱,预防控制刻不容缓。【参考文献】 [1] 王英太.福建省长泰县1995-2004年居民意外死亡原因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 [2] 胡容.双流县2004-2011年居民伤害死亡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3.10(19).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情况报告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 卫生部信息中心 2008-04 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卫生部和科技部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 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两次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21世纪初我国城乡、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全部死因的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掌握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为国家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并为建立健全肿瘤登记系统及研究重点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奠定基础。 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主要结果有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本次调查地区标准化死亡率为4.0‰(男性为4.9‰、女性3.1‰)。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调查地区死亡率来看,城乡之间

的差异明显,农村高于城市19%,不同区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西部城市分别高于东部城市22%和25%;中、西部农村分别高于东部农村13%和15%。 二是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死亡原因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死亡原因的分类,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比90年代初第二次调查死亡率下降了34.7%。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死亡率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82.5%。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我国前两位死亡原因,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2.45%和22.32%,第三、四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第五位是损伤和中毒,前五位的死亡原因累计占死亡总数的85%。 我国城市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农村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 与国际比较表明: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居民死亡率水平明显偏高,慢性疾病尤为突出,脑血管病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恶性肿瘤与美国、英国、法国接近,却高于亚洲国家(如

XX区死因漏报调查报告

2012年XX区死因漏报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 为了解XX区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XX区采取医疗机构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于2012年10月开展了现场漏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死亡漏报68人,死亡漏报率2.69%;其中婴儿死亡漏报2人,婴儿死亡漏报率6.45%,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漏报率为0.37%。经校正,全人群粗死亡率为601.55/10万,婴儿死亡率为7.11‰。调查发现,院外死亡漏报严重。建议当地卫生局将死因监测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死因监测专业人员的培训,督促其按照《云南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减少死亡漏报病例,提高死亡报告质量;加强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基层工作人员和居民正确认识,减少漏报病例,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居民死亡信息是加强人口管理、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常规的死亡登记报告是获取死亡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很多地区的常规登记报告中,漏报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为了解XX区死因监测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XX区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我区开展了2012年死因漏报调查。现将调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的 了解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 二、方法 (一)调查覆盖时间和范围 调查覆盖乡镇14个,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10个,辖区覆盖率100%。调查覆盖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二)现场调查时间 于2012年10月开展现场调查,持续时间为30天,投入人力共计81人。 (三)调查内容 收集辖区常住人口中死亡情况。包括基本信息:死者姓名、性别、年龄、职

死因调查基本内容

死因调查基本内容 一、调查方法 死因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询问方法。在医院死亡的个案,由负责诊治的临床医师通过死者死前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家属等知情者既往史的描述综合判断得出死亡原因,并按照ICD填写要求规范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对于非医院死亡个案和在医院死亡,但死因填写不符合ICD要求的卡片,均要开展入户死因调查或复查。一般宜在死后一个月内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属回忆错误或有关医院诊疗资料销毁、遗失。调查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既往史:包括死者生前患过的所有疾病名称、发病距死亡间隔时间、诊断单位和诊断依据,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 2.现病史:指死者死前发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症或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过程,是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等,对现病史要重点询问。 3.生活史:死者生前的饮食、生活习惯、烟酒嗜好、家庭状况、经济收入、社会接触、卫生习惯等。 二、调查(复查)指征 对于在医院死亡且经临床医生诊断,死因明确,并按要求规范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死亡个案,不需入户再作死因调查。但对于只报告死亡情况而未报告死亡原因,或报告的死亡原因不明确、不符合ICD填写要求,无法确定根本死因或确定依据不足、不符合逻辑的死亡个案,则需进行死因复查。调查(复查)指征: 1.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核对死亡名单时发现未报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死亡个案; 2.死亡医学证明书中填写临死前的表现,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昏迷、休克、出血,而未进一步追踪造成这些情况的疾病或损伤; 3.死亡证明书填写“老衰、猝死、死因不明、老死”等,未追溯具体的死亡原因; 4.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某一些症状群,如尿毒症、肝硬化、败血症、酸中毒、早产等,未填写造成症状的起始前因;

2015年死因监测试卷

2015年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死因监测试卷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第 I 部分要求,把直接致死原因记入第一行,把( )记入最后一行 A.间接致死原因 B.最严重的疾病 C.导致引起一系列疾病而死亡的原因 D.本次就诊的疾病 2.《死亡证》死因诊断栏中各病“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 ) A.(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B.(a)病最长,(b)病次之,(c)病最短 C.(b)病最长,(c)病次之,(a)病最短 D.(a) (b) (c)病时间一样 3.《死亡证》死因诊断栏a\b\c\d中每行( ) A.可以填写多种疾病 B.可填写两种疾病 C.只能填写一个疾病 D.可填写三种疾病 4.按规范要求死亡病例网络报告时限为填写《死亡证》后( )天 A.1天 B.7天 C.15天 D.30天 5.某人患慢性支气管炎20年,肺气肿10年,肺心病5年后死亡,根本死亡原因为( ) A.肺心病 B.肺气肿 C.慢性支气管炎 D.慢性阻塞性肺病 6.某女性患者,49岁,患卵巢恶性肿瘤1年,后行切除术;半年前发热.胸痛,查出肺转移性癌,1周前死于终末期肺炎。患有慢性胃肠炎8年。根本死亡原因为( ) A.终末期肺炎 B.肺转移性癌 C.卵巢恶性肿瘤 D.慢性胃肠炎 7.某女性患者,患高血压10年,风湿性心脏病5年,3天前在二楼擦玻璃窗时不慎坠落,颅骨骨折后死亡。根本死亡原因为( ) A.颅骨骨折 B.从楼上擦玻璃时不慎坠落 C.风湿性心脏病 D.高血压 8.新生儿死亡指活产儿在出生后未满( )整天内的死亡。 A.1 B.7 C.28 D.42 9.在死亡病例报告中,除( )情况外,其他可以看作是不明原因死亡 A.I46.9(心脏停搏,未特指) B.I95.9(低血压, 未特指) C.J96.9(呼吸衰竭,未特指) D.R95(婴儿猝死综合症) 10.根本死因判定总原则有( )条,根本死因判定选择规则有()条,根本死因判定修饰规则有()条。() A.1条 2条 3条 B.2条 3条 6条 C.1条 3条 6条 D.1条 3条 4条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5题20分)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 ),以及相关慢性病病史的一系列情况。 A.既往疾病名称 B.发病时间 C.诊断单位 D.诊断依据 2.医疗卫生机构在死因监测中的职责是( ) A.负责救治死亡患者的《死亡证》的填写、签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死因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doc

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死因信息报告工作 的通知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工作是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统计人均期望寿命、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明确各医疗卫生单位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职责和任务,规范死因登记报告业务流程,提高居民死亡信息报告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死因监测工作是疾病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工作,可以获得能够客观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相关健康指标和居民死因谱等重要信息。卫生部门作为该指标的牵头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要求极高,各医疗卫生单位一定要提高对居民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考核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死因登记报告工作长期、稳定、高质量的进行。 二、强化责任落实、规范工作内容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对发生在医院(辖区)内的所有死

亡个案均有义务进行报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说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医学证明,是人口管理与生命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因此,要求填写者及相关人员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1、凡在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医务科在盖章时负责把关,查阅并审核《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副卡,并由指定的责任科室负责对卡片进行审核汇总报告。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填写,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2、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对《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进行审核、订正,将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到“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3、因外部作用导致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应按照公安司法部门判定结果填报死因信息。 4、补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申请人应为《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未经救治或

死亡病例报告卡(模版)

重庆市梁平县医院死亡病例报告卡 *死者姓名:(死亡儿童家长姓名):住院号: 身份证号:□□□□□□□□□□□□□□□□□*性别:□男□女*民族: *职业:(请填写职业代码职业代码见附3 正确填写格式举例:B 11) *户籍:□本县区□.本地市其他县区□本省其他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户籍地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 *死者生前常驻地址:□本县区□.本地市其他县区□本省其他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死者生前详细地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婚姻状况:□未婚、□已婚、□葬偶、□离婚、□不详 *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中学、□小学、□文盲或半文盲、□不详 *出生日期:年月日年龄单位:□年、□月、□日出生日期不详年龄: *死亡日期:年月日 *死亡地点:□医院病房、□急诊室、□家中、□赴医院途中、□外地或其他、□不详 死者家属姓名:家属电话:家属地址: I.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a). ICD10: 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小时□天□月□年 (b). ICD10: 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小时□天□月□年 (c). ICD10: 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小时□天□月□年 (d). ICD10: 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小时□天□月□年II.其它疾病诊断*根本死亡原因ICD10: *最高诊断单位:□省级医院、□地市级医院、□县区级医院、□卫生院、□村卫生院、□未就诊、□其他及不详 *最高诊断依据:□尸检、□病理、□手术、□临床+理化、□临床、□死后推断、□不详 *填卡医生姓名:科室联系电话*填卡日期:年月日备注:

附: 1. 带“*”符号的内容为必填内容。 2. 直接导致死亡疾病或情况,请填写与主要、次要死亡原因相应的ICD-10分类代码;其他疾病诊断中请填写与根本死亡原因相应ICD-10分类代码。 3. 职业类别:A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3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4事业单位负责人5企业单位负责人。B专业技术人员:11科学研究人员13工程技术人员17农业技术人员18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厂船技术员)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务人员、医生、护士)21经济业务人员22金融业务人员(银行人员)23法律专业人员24教学人员(教师)25文学艺术工作人员26体育工作人员27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28宗教职业者2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C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1行政办公人员(干)32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公安、消防)33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39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D商业、服务业人员:41购销人员(售货员)42仓储人员43餐饮服务人员44饭店、旅游及健康娱乐场所服务人员(服务员)45运输服务人员46医疗卫生服务人员47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49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工商户)。E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51种植业生产人员(农民)52林业生产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53畜牧业生产人员(牧民)54渔业生产人员(渔民)55水利设施管理养护人员59其他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F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61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62金属冶炼、轧制人员64化工产品生产人员66机械制造加工人员67机电产品装配人员71机械设备修理人员72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73电子元器件渔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74橡胶和塑胶制品生产人员75纺织、针织、印染人员76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77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78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79药品生产人员81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及木质制品制作人员82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83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84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作业人员85印刷人员86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87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88公共施工人员91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其有关人员(司机)92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93检验、计量人员99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民工)。G军人。H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I婴幼儿、学龄前儿童。J学生。K家务。L物业或待业。

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

篇一: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填表说明 填表说明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下简称《死亡证》)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说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医学证明,是人口管理与生命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因此,要求填写者及相关人员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一、填写范围 中国大陆境内正常死亡的中国公民、台港澳居民和外国人,包括未登记户籍的死亡新生儿。 二、填写人 (一)医疗卫生机构、来院途中死亡者:由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填写。 (二)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亡申报材料、调查询问结果并进行死因推断之后,填写《死亡调查记录》及《死亡证》。 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业医师填写《死亡证》。 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及程序办理。非正常死亡是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 三、填表要求 《居民死亡医 (一) 学证明(推断)书》要求四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得勾画涂改。打印或用钢笔、碳素笔填写,签名并加盖公章后生效。如已注明分类项目,请打印应选项目或在应选项目上打“√”。 (二)本表分类采用以下国家标准:《人的性别代码》(gb/t2261.1-2003)、《婚姻状况代码》(gb/t2261.2-2003)、《从业状况(个人身份)代码》(gb/t2261.4-2003)、《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t3304-1991)、 (gb4658-2006)。《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659-2000)、《学历代码(文化程度代码)》 如发布最新版本,则采用最新版本。请按国家标准填写,国家或地区填写中文简称。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州、盟)、县(区、旗):指出具《死亡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的省、市、县名称,以民政部编制的上年末《县级以上区划简册》为准。 (四)行政区划代码:填写出具《死亡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的县(区、旗)6位行政区划代码,以民政部编制的上年末《县级以上区划简册》为准。 (五)编号:填写17位代码(可由信息系统自动赋值)。编号规则为:《死亡证》出具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