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_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_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_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_现状和趋势

收稿日期:2008-06-06

作者简介:钟晓敏(1963-),男,浙江平湖人,浙江财经学院财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高琳(1984-),男,江西上饶人,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

1 这里我们以斯密1776年5国富论6首版发表为标志,认为财政学作为一门完整、系统的学科已经完成,有学者也认为财政学从经济学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归功于为瓦格纳于1877-1901年完成的5财政学6。

o [德]弗里得里希#李斯特著、陈万煦译:5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6,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49-151页。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钟晓敏1,高 琳2

(1.浙江财经学院财经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8; 2.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与传统财政学一样,现代财政学也是研究政府的收支活动。但不同的是,现

代财政学更加注重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及经济主体的影响、经济主体对政府

行为的影响以及政府决策行为等,它不仅涉及到政府的财务问题,更主要的是,它与资源

的实际使用联系起来。本文从财政学研究思想的演变、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改进

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四个方面,对财政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试图勾勒出财政

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政学;研究综述;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92(2009)01-0013-09

一、财政学研究思想的演变

西方财政学产生至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1

,期间经历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国情进行了丰富的财政政策实践,蕴含在其中的研究思想随之演变。信奉经济自由思想的财政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是通过自由状态下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达到的,国家没必要也无可能在这上面操心。这在斯密政府职能观中的表现就是政府的职能仅限于国防、司法以及提供私人不愿意承担,但对社会发展必需的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同时他认为,政府的支出是非生产性的,要严格控制支出规模,更反对政府举债,政府的收支要平衡。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限于对政府税收的研究,研究征税的原则、税收负担的分担和转嫁等。这不仅是斯密开创的财政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是斯密所奠定的古典财政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得益于经济自由主义,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逐渐向欧洲大陆扩张她们的经济版图。然而,德国的资本主义却慢了半拍,英法大量廉价商品如潮水般冲击德国市场,其弱小的民族工业面临被扼杀在摇篮中的危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世纪40年代历史学派在德国应运而生。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认为:增进社会利益的过程中,仅有个人的作用还不够,还须有国家的作用,他说:/国家为了民族的最高利益,不但有理由而且有责任对商业加以某种约束和限制,而且,国

家的经济越是发展,立法和行政方面的干预必不可少。0o可以看出,李斯特开始萌发国家干预的思

想。李斯特的经济主张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70年代德国逐渐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第1期(总第142期)

2009年1月财 经 论 丛Collected Essays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1(General,No.142)Jan.2009

到了80年代俾斯麦当政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0的政策,包括推行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为了配合俾斯麦首相,历史学派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改良政策,最杰出的人物当数瓦格纳,他认为,在一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国家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因而需要的政府支出也越来越多,这就是被后人总结的著名瓦格纳定律。同时,他也明确提出了税收具有矫正收入分配的社会功能。历史学派的国家职能范围显然要比斯密的国家职能范围更广,国家干预的思想/暂露头角0,在财政理论中的体现就是对财政支出的关注度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国家干预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局限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由此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也日益尖锐,伴随着这种演变态势,经济理论也在不断修正和完善:凡勃伦、康芒斯主张国家调节和仲裁劳资矛盾,反对自由放任政策;庇古创立了福利经济学,认为国家应出面解决收入分配和校正生产外部性问题;以缪尔达尔、林达尔、俄林、哈马舍尔德等为代表的瑞典学派主张政府干预1。此时,这些对古典自由经济理论/改良0的经济理论(包括财政理论)和思想,是在摆脱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框架上发展起来的,因而比之历史学派无疑又更进了一步。

然而,/改良0挽救不了/病入膏肓0的资本主义,1929-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让西方国家措手不及,根据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制定的经济对策无能为力。而罗斯福上台后实施的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干预政策的/新政0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几乎与此同时,大洋彼岸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巨擘)))凯恩斯发表了他的5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6(1936),主张在萧条时期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注重财政政策)进行国家干预,通过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完成了他对古典自由经济理论的/革命0。/新政0与/凯恩斯革命0,一个是政策实践,一个是理论,二者不谋而合,开启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潮。自此,以政府干预为指导思想的财政政策理论研究全面进入经济学家和财政学家的视野,财政学渐渐形成了财政支出和税收并重的研究风气。

可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关注的是充分就业,并没有涉及到资源配置。因此,为了弥补这个不足,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萨缪尔森试图把凯恩斯主义和马歇尔的新古典理论糅合起来,即把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综合起来,这种努力使得财政学的微观研究思想开始活跃,萨在1954年发

表的5公共支出的纯理论6[1]中对公共品的经典定义以及文中分析公共品的最优提供即是建立在扎

实的微观基础上的。基于这个思想,1959年美国著名财政学家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在其经典著作

5公共财政理论6中提出了著名的财政三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2]。与此同时,美

国一批敏锐的经济学家开始对政府决策行为进行微观探究,日后名噪经济学界的公共选择理论就萌芽于该时期o。

另一方面,大危机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凯恩斯主义长期指导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政策利索地解决了经济危机,但使经济长期处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氛围,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造成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经济气候的/骤变0使/蛰伏0已久的自由主义思潮得以东山再起,霎时间,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理论等新自由主义学派,发起了对凯恩斯主义的猛烈抨击。凯恩斯主义的捍卫者也毫不示弱,纷纷修正凯恩斯理论予以反驳,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新凯恩斯主义0与/新自由主义0之战。然而,现代经济中国家与市场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现实使得两大阵营的研究思想不知不觉地走向了趋同:政府与市场融合的思想越来越成为共识。财政学顺应这种经济环境和思想的转变,针对现实问题大大拓宽自身的研究领域,从主要研究政府收支的财务活动扩展到研究与资源的实际利用有关的整个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并分析这些经济活动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影响。所以,现在越来越多财经论丛 2009年第1期

1o

?关于资本主义什么时候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界仍有较大争议,这里我们认为并采纳大危机后即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事实上,公共选择学派的思想渊源于瑞典学派的维克塞尔。1927年,由缪尔达尔、俄林、哈马舍尔德等经济学家组成的失业委员会在5失业委员会最后报告书6中,得出通过政府干预经济以消除失业和经济萧条的政策结论,并且提出以宏观货币政策为主,以宏观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工资政策为辅的经济政策建议。

钟晓敏等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的人更希望把财政学叫做公共部门经济学,或者叫公共经济学。同时,借助于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及日益丰富的分析工具,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也得以越来越精深。

二、财政学研究思想的转变促使财政学研究范围拓宽

较之传统的财政学,现代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都大大拓宽了。内涵上,财政学以微观机理为研究基础,它大量涉及政府行为(如税收和政府支出)对企业、家庭和个人经济行为的效应分析;外延上,它不再把政府和市场划得泾渭分明,而是以社会问题为导向,几乎扩展到对所有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研究。

传统的研究对象)))税收理论仍然是财政学研究的重点,研究着重围绕效率和公平展开。Ramsey开创的最优商品税理论,作为税收效率理论最突出成就一直是财政学家们最喜爱的领域。Dia mond and Mirrlees(1971)[3]将Ramsey的理论现代化,证明了维持生产效率的最佳条件,并将分析扩展到多消费者情形,推导出反弹性最优商品税的一般条件。所得税方面,Vickrey(1945)[4]对最优所得税逻辑的深刻理解使他获得了创造性的收益1,他认为在追求公平的累进所得税体系下,最具生产力的工人不会十分努力工作,从理论上得出最优所得税结构是通过实现公平带来的收益与低效率带来的损失相等的边际点上达到的。Mirrlees(1971)[5]对最优税制的研究思路与维克瑞很相似,但他借用高深和严密的数学工具,得出最具生产力的阶层最优边际税率为零的结论,他对最优所得税的研究也使得他对信息不对称下的税制激励问题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这部分内容后文将会详细介绍。进一步对戴蒙德和莫利斯的分析涉及对所得税和消费税的最佳组合设计[6],这方面,Atkinson and Stiglitz(1976)[7]的权威观点是:假设所有纳税人效用函数中商品与劳动独立,商品总数相等且工资固定,在一个有着最优非线性所得税的经济中,商品税无必要;但B oadway et al.(1994)[8]以及Cremer and Gahvari(1995)[9]的研究表明:A-S观点只有在确定的特殊情况下才成立,如果存在不确定,则商品税就有明确的作用;Naito(1999)[10]的研究也得出:当工资内生时可能不支持A-S结论,并且生产效率可能不是帕累托最优的;最近,Blackorby and Breet(2004)[11]的研究结论是:给定一个最优非线性所得税,如果总技术集严格凸,生产无效率是帕累托最优的,A-S条件对商品零课税既不必要也不充分,而商品税是几乎所有帕累托最优的一部分。然而,这些卓著的研究中并没有考虑行政效率,现实税收环境要求把征管成本纳入到最优税收理论的分析框架中。这方面, Wilson(1990)[12]对最优商品税的检验得出税基的最优规模应该在如下条件时达到:对更多的商品征税而产生的额外管理费用与因税基扩大而得到的效率收益以及增加的收入相等;Mayshar (1991)[13]通过一个模型综合考虑征税过程中的政府管理行为和纳税人的抵触行为,重新认识了最优税收的标准。总之,最优税收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空前发展,它是税收原则的最佳阐释,从税率研究扩展到税基,研究对储蓄、风险资产征税以及存在消费外部性最优税制等等,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当然,有待研究的工作依然很多。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共利益的需求逐渐升级。为适应这种现实要求,财政学把研究的内容更多地倾注在公共支出上,诸如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保等,这一点无疑是过去30年财政学研究范围扩大中最突出的体现。社会保障作为政府支出的重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研究的着眼点是各类社会保障支出(如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健和补助、伤残保险、社会救助等)或者不同的制度模式(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完全积累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进而探索最优的保障模式。由于社会保障支出有类似于征税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保障项目设计中对受保护人的保护程度与对激励扭曲程度之间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的研究相当具有吸引力o。除了研究这

1

张馨等著:5当代财政与(公共)财政学主流6,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2页。

o见Fel dstei n,M.The T ra nsfo rmati on of P ubli c Econo mics re sea rc h:1970-2000[J].Journal of Public Ec onomi cs.2002(3):319-326.

些社会保障项目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外,还有关于各种社会保障项目改革的一般均衡研究,包括从目前的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或部分积累制转变的效应分析;此外,某些国家社会保障的私有化提

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研究机会,Cronqvist and Thaler (2004)[14]对瑞典社会保障私有化制度的研究表明

部分的私有化也许比彻底的私有化更好。

公共品理论作为财政学的核心理论取得了重大进展。Samuelson (1954)、Tiebout (1956)[15]和

Musgrave (1959)的研究奠定了主流公共品理论框架,然而,他们最初的研究没有对公共品(尤其

是地方性公共品)的融资和生产问题进一步探索。因此,Oates (1972)[16]首次提出把财产税作为地

方性公共品主要的资金来源,Musgrave (1983,转自达尔比,2002)[17]则明确而又详细地在联邦(中

央)和地方之间划分不同的税种以提供不同公共品的资金来源;Inman and Rubinfeld (1996)[18]提出地方政府应该依靠基于居民的税种(residen-t based taxes ),而不是依靠基于来源的税种(source -based taxes)提供公共品。当70年代公共选择理论兴起时,传统的公共品理论遭到了质疑,B rennan

and Bucanan (1980)[19]认为现实中政府自私而贪婪地攫取税收而不专注于公共品的提供,传统公共

品理论并没有设计出提供公共品的方案和机制。与此同时,理论界对公共品的私人提供以及自愿捐

赠提供开始进行研究1,De msetz (1970)[20]讨论了公共品的私人生产问题,他分析:如果能够排除

不付费那部分人对公共品的享用,则私人生产就有可能;缪勒(1999,中译本)[21]在Cornes and

Sandle (1984)[22]的研究基础上扩展,对/社会中所提供公共品的总量等于每个成员的贡献累积之

和0这种自愿提供公共品方式的研究得出:对一人以上的社会来说,自愿的、独立的公共品提供量会小于帕累托最优的数量,而且随着社会规模的扩大,这个缺口越大,因此,为了实现公共品的帕

累托最优提供,需要某个机构来协调每个人的贡献;Harrison and Hirshleifer (1989)[23]对俩人博弈的

实验表明,在最弱关联技术下o,人们将自愿提供接近帕累托最优数量的公共品,但在求和情形和

最佳射击技术?下会供给不足;Orbell and Da wes (1983,转自缪勒,1999,中译本)[21]之前对小团

体的实验也证明了在类似最弱关联技术下也会出现帕累托有效的公共品自愿提供。因此,在最弱关

联技术下,即使没有协调或共谋,也可能出现公共品的帕累托有效提供;Warr (1983)[24]提出私人

提供公共品的/中性定理0,即如果捐赠没有改变捐赠者的消费组合的话,捐赠者间的收入再分配

不会影响这种公共品的提供;Oakland (1987)[25]区分了公共品私人提供的不同情形,认为在/排他

且参与者多0和/没有排他且参与者少0的情况下,私人提供公共品可能更有效率;Myles

(2000)[26]从政府存在挥霍浪费的角度分析私人提供公共品可能更有效率。学术界对自愿捐赠提供

公共品进行大量研究与西方国家倡导慈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Bilodeau and Slivinski (1997)[27]通过一

个模型解释了提供公共品的慈善机构和其他一些非盈利公共组织由于相互竞争会走向专业化;对自

愿捐赠提供公共品的研究也深入到社会道德约束层面,Rege and Telle (2004)[28]设计了一个实验,

研究社会道德对公共品私人提供的影响,发现通过公开捐赠者的身份和捐赠额可以极大地增加自愿捐赠的数量。总之,公共品的提供问题的相关研究甚为丰富,但是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共品最

优规模的确立方法尚待寻找,如何提高公共品的提供效率也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重要课题[29]。

财政分权理论是公共品理论衍生出来的一个理论?,Tiebout (1956)和Musgrave (1959)最初在研究公共品的有效提供及政府职能的分工时引申出了财政分权的思想;受他们的启发,Oates (1972)在5财政联邦主义6一书中提出了分散化提供公共品的比较优势,即奥茨/分权定理0:若下级政府能够和上级政府提供同样的(指所有人消费和成本相同)公共品,那么由下级政府提供效

率会更高。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Qian and Weingast (1997)[30]、Mckinnon (1997)[31]、Qian and 财经论丛 2009年第1期

1o??本段内容主要参考了杨之刚等人述评。见杨之刚等著:5财政分权理论与基层公共财政改革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9-68页。最佳射击技术与最弱关联技术恰好相反,即公共品的提供数量等于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最大量。

最弱关联技术是由赫什莱弗(1983、1984)命名的,即公共品的提供数量等于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最小量。

公共品自愿捐赠提供是政府与市场之外的一种公共品提供方式,是针对政府提供公共品(尤其是某些特殊的公共品)不足以及私人提供公共品的/免费搭车0而产生的。

钟晓敏等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Roland(1998)[32]等人引入了激励兼容与机制设计理论,关注如何设计出一套机制以实现对公共政策制定者的激励,从而建立了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他们认为政府官员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和企业经理人相类似,政府官员只要缺乏约束就会有寻租行为,所以在构造政府结构时应该实现官员和地方居民福利之间的激励兼容。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还形成了/市场保护型0(marke-t Reserving)财政分权理论,Qian et al.(1997,1998)[30][31][32]指出,财政分权有助于政府维护市场,但前提是分权政策的实行必须是可持续的。并指出,若要使财政分权持续、稳定的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必须给中央监督下级政府逃避责任的充分资源;同时地方政府必须具有通过一致反对中央政府滥用权力的监督手段。此外,近年财政分权的实证研究也有所进展,诸如财政分权与腐败、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开放经济中的税收问题逐渐受到重视。Dixit[33]对国际关税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并把拉姆齐最优税收分析扩展到开放经济;Frenkel et al.[34]以及Ra ghbendra(2004,中译本)[35]探讨了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完全一体化情形下,间接税和直接税的国际合作问题;Boadway and Bruce[36]通过一个模型分析出直接税一体化尽管在封闭经济是可取的,但在开放经济下则大为/逊色0;Tanzi[37]也探讨了一体化经济下的税收问题。经济全球化既给各国带来了机遇,也给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挑战,各国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的过程中更为棘手,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使得一国的宏观调控有时异常艰难,当然,这也给财政学家带来了两个挑战性研究机会)))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问题以及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问题研究(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这方面,今后将是财政学家致力研究的内容。

除了这些主流领域外,财政学家也把研究的/触角0伸入到其他公共领域,像腐败、慈善捐赠、彩票、互联网交易课税、社区经济、公共企业、非盈利组织等都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和重视。可以预见,财政学未来将对更多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这无疑是现实赋予财政学的一个重任。

三、财政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不断丰富推动财政学的研究走向精深化

在过去的30多年中,财政学的经验性研究的发展比以往任何研究方法更引人注目和具有特色(Feldstein,2002)。计量经济学工具的发展,又直接促进了财政学实证研究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计算机硬件技术、计量经济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相关数据库的建立,推动了财政学经验实证研究的发展,并广泛运用到税收对劳动供给、资本流动、慈善捐款以及健康保险需求等的影响。财政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0的宗旨即是鼓励应用计量工具的原创性论文。前文综述中的最优税收理论、公共品理论的研究与进展,都得益于大量数理工具的运用;20世纪90年代之后,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验证最优税收理论以及财政分权的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多。未来在更加广泛的范围运用数理和计量工具是财政学的研究基础和重点。

财政学研究工具中的另一大亮点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1。财政学的研究领域中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现实性要求财政学一步一步放松理论假设,对现实作出更准确的解释和研究。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比较接近现实社会经济,这给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财政学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分析工具。

把博弈论运用到公共品的提供上,一度使财政学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一段异常兴奋的历史o。众所周知,公共品的提供一直困惑于/免费搭车0,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研究始于Clarke (1971)[38]和Groves(1973)[39],他们设计出了公共品的偏好显示机制;然而,经验研究对此有争议,恰恰是这点促成了激励理论(Green and Laffont,1979)[40]。博弈论的观点认为:公共品无法通过市

1

虽然二者研究的核心都是信息不对称,但他们还是有区别的,博弈论侧重于/最终的均衡结果0,而信息经济学侧重于/最优的契约安排0。

oLaff ont,J.J.Public Ec onomi cs yesterda y,t oday and to morro w[J].Journal of Public Ec onomic s,2002(86):330.

财经论丛2009年第1期

场有效提供是由于信息交易)))费用的壁垒以及外部效应不能完全内部化造成的。由此得出两条解决途径:设法通过意识形态或知识积累调整经济人动机,或是利用制度对经济人的动机加以某种制约和引致,以达到信息的充分揭示和保证外部效应内在化。泰勒(Taylor,1976,转自缪勒,1999,中译本)[21]讨论了稳定的社会制度可能解决像囚徒困境博弈的这类公共品的提供,因为集体行动的动态博弈性迫使博弈各方认识到说真话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二是通过改进技术减少信息交易费用,这种建议在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大规模应用条件下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极端一些,如果信息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旨在保护和激励首先采用/以牙还牙0策略博弈者的激励兼容也是不必要的[41]。总的来说,博弈论的运用,使得人们对公共品提供的认识越来越成熟。

如今,信息经济学在财政学中的运用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文介绍的Vickrey和Mirrlees对最优所得税理论的贡献其实就是不对称信息下的税制激励理论。Vic krey指出,政府对纳税人的收入可以知道,但对他的生产力却不知道,所以政府要了解私人信息就得让纳税人说真话,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优税收体系;而最负盛名的Mirrlees最优所得税模型就是一个政府与纳税人的委托)代理模型,它的核心就是关于代理人(纳税人)生产力的不对称信息。决定税收的收入既取决于生产力,也取决于税务部门不能观察到的工作时间。通过一系列的简化假定,并借助庞特里亚金(Pontryagin)最优性原理,Mirrlees得到了税率表中的许多参数,更富有意义的结论是最有生产力的纳税人的边际税率应为零(Mirrlees,1971)[5]。

此外,财政分权在过去十几年得到广泛的实践。然而,财政分权争议也颇多。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财政分权涉及到了信息不对称。在财政分权中,联邦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委托人与代理人关系,中央政府有自己的目标函数,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个目标函数只能在有限约束中实现最大化1。理论研究的关注点是如何签订一个能够使代理人(地方政府)尽可能真实地表露自己信息的合约,以期委托人(联邦政府或中央政府)能够更好地实施政策(比如转移支付),从而达到激励兼容的效果。

尽管财政学利用信息经济学在很多方面可以达成解决问题的合约,但这些合约仍然是不完善的(比如合约理论中无法约束经济集权组织),因此,现在和不远将来的财政学理论需要一步步完善合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基础经济理论的发展,这些研究工具以及更多的新工具将在财政学中得到更广泛和深刻的运用,推动财政学的研究越来越精深。

四、财政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倾向

财政学另一大非凡成就来自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学科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给财政学的研究带来了突破性的视角,也推动财政学的跨越与发展。

行为经济学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经济学的一门新兴学科。行为经济学发现有很多证据表明人们并非始终是理性决策的,甚至面对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反应。/阿莱悖论0已经指出了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行为经济学这一接近现实的优良特性受到了财政学家们的青睐。例如,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普通人未来退休储蓄过少为假设的,但现实是否与此相符不得而知,行为经济学就可以对此进行验证,关于这方面能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还存在争议。当然,争议并不影响财政学领域中行为经济学的应用,大规模拟分析即是对/争议0的回应,该方法在多样化的个人情景和复杂的经济联系分析中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它可以给我们提供令人信服的定量答案(Diamond,2002)[42]。

实验经济学在财政学某些领域的研究可以发挥特有的作用,例如,传统的公共品理论无法验证/搭便车0现象,实验经济学则为验证现实打开了一扇窗。大量实验表明:某些个人而不是全体会1彼德#M#杰克逊主编、郭庆旺等译:5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6,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第275页。

钟晓敏等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搭便车;随着博弈者人数的扩大,搭便车的人数会增多;在一次性的实验中,几乎不存在免费搭车的证据,而在重复实验或某一既定实验中每个参与者重复多次时,就会发生免费搭车行为1,这无疑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另外,新近出现的/实验联邦主义0(laboratory federalism)就是财政分权理论与实验经济学结合的产物,Oates[43]和Volden[44]指出:美国1996年的福利改革即是在认识到美国联邦公共计划的失败之后,想利用各州作为实验室来寻找更有效的联邦公共计划。在财政分权下,州(地方)政府通过从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各种实验中可能找到与地方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这种安排可能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而扩散出去,从而间接地促进其他地方类似的制度创新,最终促进联邦(中央)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上的/技术进步0。但就目前来说,有关实验联邦主义的理论还比较缺少,难以指导经验研究。

公共选择理论的出现把经济市场中的个人选择延伸到了政治市场的集体选择,在方法论上意义深远。况且,公共选择理论发端于对财政问题的研究o,它研究选民、政治家、政府官员以及利益集团的行为,从政治程序上探索/政府行为0的根源。正因为公共选择理论与政治行为如此的密不可分,因而它与以政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财政学可谓/一拍即合0。

公共选择理论与财政学的融合,为财政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公共支出领域,用中位选民理论分析公共支出水平的决定;用官僚理论分析政府规模扩大以及利益集团对公共支出的影响;在税收理论方面,公共选择理论的引进也得出了与传统理论不同的结论,具有很大的启发性。Buchanan and Brennan(1977)[45]认为要建立最优的税制必须对税收转化为公共支出的过程进行研究,最优税制系指这套税制产生的收入所提供的公共品与该税制分摊给纳税人的税收份额能获得纳税人广泛的一致赞同。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家需要选民的选票,因而政治家制定税收政策时需要考虑选民的声音。基于此,Hettich and Winer(1984)[46]推导出了一种税制选择模型,政治家在追求政治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税收结构,得出的结论是政治家有可能会降低那些反对他们的纳税人的税率。Holcombe(2001)[47]认为征税过程中应当考虑政治成本,与最优商品税理论的结论不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对不同商品适用不同税率会带来经济主体的寻租,增大政治成本,从这个角度论证比例税率的适用性。

财政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在纯粹的经济学方面的成就已经有目共睹,鉴于目前财政学理论与实践有时并不一致,社会学中的政治行为也许比传统的经济学更有解释力(Stiglitz,2002)[48],因而用公共选择理论来研究公共经济问题将是一个持续的热点。

五、小结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之,财政学在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我们知道了怎样设计一个减少超额负担的税制,知道了怎样把市场机制应用到公共部门以改善效率和效果,我们也认识到市场失灵是那么的普遍,知晓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很大程度是可以互补的(Stiglitz,2002)[48]。当然,财政学家们不只是把目光停留在纯粹的学术领域,他们也关注现实中的政策实践,理论研究、政策实践分析以及经验研究的有机结合,使得财政学理论研究能够更好地接近现实、更好地改进公共政策、更好地让公众理解公共政策,这些都将是财政学家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比之西方财政学,中国财政学的发展是滞后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数理工具的应用欠缺,即便有,也很简单;而借助计量工具的实证研究同样是个软肋。这里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上长期习惯了文字论述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脱离,即便脱离也一时显得储备知识(数理和计量知识)不够;客观上我国当前基础数据的不足约束了学术界的/手脚0,使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0。

1

杨志勇:5当代西方财政理论的发展轨迹6载郭庆旺:5财政学评论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188,195,217,223页。

o本文第一部分中已简略谈到这个问题,瑞典学派先驱维克塞尔最早将财政支出和税收结合起来研究,探讨财政决策的集体选择过程。

财经论丛2009年第1期

中国财政学的微观研究风气也尚未形成。另外,公共选择理论在我国几乎还是个空白,仅有的研究大都是用西方公共选择理论机械地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和问题之类,事实上,我国的政治体制与西方具有很大的不同,研究我国的政府决策行为过程才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

但是,中国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决定了中国的财政学必将进入到现代财政学的研究思维和研究范式。但是,我们在引进西方财政学理论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两点:

1.我们应从历史的角度通透地认识和理解西方财政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全面而又本质地掌握西方财政学理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理论上不含糊才能更准确地指导实践;

2.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国化0创新。正如劳埃德#雷诺兹曾经所说的:/现代经济学主要在西欧和美国培育出来,尽管它渴望具有普遍性,它却带有这些地区所特有的制度和问题的印记。0[49]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跟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把西方的财政学理论嫁接到我国的财政学,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这也是激动人心的,因为借助中国这块/试验田0,作出对财政学的原创性贡献是很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Sa muels on,P. 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 ture[J].Revie w of Econo mics and Statis tics,1954(36):387-389.

[2]Mus grave,R. A.,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M].New York:MCGraw Hill,1959.

[3]Di amond,P.J.and Mirrlees,J.,Opti mal Taxati on and Public Produc tion,Partò:tax rules.American Econo mic Revie w,1971,(61):

261-278.

[4]Vickrey,W.,Meas uri ng Marginal utility by Reactions to Ris k[J].Econometrica,1945,(13):313-333.

[5]Mirrlees,J.,An Exploration in the Theory of Opti mum Income Taxation[J].Revie w of Econo mic Studies,1971,(38):175-208.

[6][美]马丁#费尔德斯坦,钟晓敏译.财政学研究的变化:1970)2000[J].财经论丛,2002,(11):23-24.

[7]Atki nson, A. B.and Stigli tz,J. E.,The Design of Tax Structure:Direc t versus Indirect Taxati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6,

(6):55-75.

[8]Boadway,R.,M archand,M.and Pestieau,P.,Toward a Theory of the Direc-t Indi rect Tax Mix[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4,

(55):71-88.

[9]Cremer,H.and Gahvari, F.,Uncertainty,Opti mal Taxation,and the Direct vers us Indi rect Ta x Controvers y[J].The Ec onomic Journal,

1995,(105):1165-1179.

[10]Nai to,H.,Re-exa mination of Uniform Commodity Taxes under a non-li near Income Tax Sys te m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roduc tion Efficienc y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 mics,1999,(71):165-188.

[11]Blackorby, C.and Brett, C.,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Direc-t Indi rect Tax Mix[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04,(6):

165-180.

[12]Wils on,J. D.,On the Opti mal Tax Bas e for Commodi ty Taxation:Errat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1287.

[13]Mayshar,J.,Taxation with Costly Admi nistrati on[J].Scandinavia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93):75-88.

[14]Cronqvi st,H.and Thaler,R.H.,Design Choices in Privati z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s:Learning from the Swedis h Experienc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2):424-428.

[15]Tibeout, C.,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416-424.

[16]Oates,W. E.,Fi scal Federalis m[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2.

[17]彼夫#达尔比.税制的选择:联邦国家的税收分配问题[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1).

[18]Inman,R.P.,Rubinfeld, D.L.,Designing Tax Policy in Federali st Economies:An Overview[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6

(60):307-334.

[19]Brennan,G.,Buchanan,J.M.,The Power to Tax:Analytical Foundations of a Fiscal Cons titution[M].Ca 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 ty Press:1980.

[20]Demse tz,H.,The Private Producti on of Public Good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0,(13):293-306.

[21][美]丹尼斯#缪勒著,杨春学译.公共选择理论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8,32-33,18.

[22]Cornes,R.,and Sandle,T.,Easy ri des,Joint Producti on and Public Goods[J].The Economics Journal,1984,(94):580-598.

[23]Harrison,G.W.and Hi rshlei fer,J.,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Weakest Li nk P Best Shot M odels of Public Good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201-225.

[24]Warr,P.,Pare to Optimal Redistri bution and Private Charity[J].Journal of Public Econo mics.1982,(19):131-138.

[25]Oakland,W.H.,Theory of Public Goods,in Auerbach A.J.,and M.Feldsein(eds),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1987,(VO L.

钟晓敏等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ò):485-535.

[26]Myles,G. D.,Was teful Government,Tax Evasion and the Provi sion of Public Goods[J].European J ournal of Poli tical Economy,2000,

(16):51-74.

[27]Bilodeau,M.,Slivinski, A.,Rival Charities[J].J 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7,(66):449-467.

[28]Rege,M.,Telle,K.,The Impact of Social Approval and Framing on Cooperation in Public Good Situations[J].J 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4,(88):1625-1644.

[29][美]阿兰#奥尔巴克,马丁#费尔德斯坦著,匡小平,黄毅译.财政学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0]Qian Yi ngyi and Weingas t, B.R.,Federalis m as a Commi tment to 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 tives,

1997,(11):83-92.

[31]M c Ki nnon,R.I.,Marke-t preservi ng Fiscal Federali sm in the A merican Monetary Union[J].i n Mario Blejer and Teresa Ter-Minas sian

(eds),Macroeconomic Dimensions of Public Finance:Es says in Honor of Vito Tanzi,London:R outledge,1997:73-93.

[32]Qi an Yingyi and Roland,G.,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 trai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1143-1162.

[33]Di xi t, A.,Tax Policy i n Open Economies.In Auerbach A.and Feldtein[M].(eds).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Ams terdam:North

Holland,1987.314-374.

[34]Frenkel,J.,Razin, A.and Sadka, E.,International Ta xation in an Integrated World[M].Cambridge MA:MIT Pres s:1991.

[35][英]拉本德拉#贾著,王浦劬、方敏等译.现代财政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428-432.

[36]Boadway,R.and Bruce,N.,Proble ms with Inte grati ng Corporate and Personal Inco me Taxes in An Open Economy[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2,(48):39-66.

[37]Tanzi,V.Taxati on in an Integrating World[M].Washi ngton D. C.:The Brokki ngs Ins ti tution:1994.

[38]Clarke, E.,Multipart Pricing of Public Goods[J].Public Choice,1971,(8),19-33.

[39]Groves,T.,Incenti ves i n Teams[J].Econometrica,1973,(41):617-631.

[40]Green,J.and Laffont,J.J.,Incentives in Public Decision Making[M].North Holland,Amsterdam,1979.

[41]毛程连著.西方财政思想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68.

[42]Di amond,P.,Public Finance Theory-Then and Now[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2,(86):315.

[43]Oates,W. E.,An Es say on Fiscal Federali sm[J].J 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9,(37):1120-1149.

[44]Volden, C.,Entrusting the States w i th Wel fare Reform i n the New Federalis m:Can the States Be Trusted?J ohn Ferejohn and Barry Weingast,

(eds).Stanford:Hoover Institution Press,1997:65-96.

[45]Brennan,G.and Buchanan,J.M.,Towards a Tax Cons ti tution for Leviatha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7,(8):255-273.

[46]Hettich,W.and Winer,S.,A Positive Model of Tax Struc ture[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4,(24):67-87.

[47]Holcombe,R.G.,Public Choice and Public Finance[J].in Shughart and Raz zoli ni(eds),2001:396-421.

[48]Stigli tz,J. E.,Ne w Perspectives on Public Fi nance:recen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c hallenges[J].J 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2,

(86):341-360.

[49][美]劳#雷诺兹著,朱泱等译.经济学的三个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Modern Public Finance:History,Status and Trend

Z HONG XIAO-min1,GAO Lin2

(1.Ins titute of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Pu blic Finance,Zhejiang Universi ty of Fi nance and Economics,Hangzhou310018,China;

2.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Modern public finance has a traditional research on th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cti vities of govern ments,but i t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s p economic activity on economy and economic entities,and also on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So,the fundamental issues of modern public finance are not financial,bu t also it relates to the use of real resources.The paper gives a review of modern public finance research achievemen ts based on its evolution of theories,the enlargement of its content,the i mprovement of the research tools and its combination wi th other academic subjects.It also attempts to outli ne its research tre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ublic finance;review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research trend

(责任编辑:殷雅斐)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 A.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D.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5.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 A ) A.价值B.需求量 C.供给量D.供求比例 6.价值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是通过( B ) A.价格与价值的等同实现的 B.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实现的 C.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幅度变化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过程实现的 7.在商品价值c+v+m中,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是( ) A.c B.v C.m D.v+m 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般前提是( ) A.可变资本量增加B.单个资本量增大 C.资本周转加快D.平均利润率提高 9.资本集中( A )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通过单个资本积聚实现的 D.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额 10.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C ) A.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1.固定资本折旧率( ) A.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B.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C.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D.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3.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B )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 14.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 A ) A.剩余价值量等于利润量B.利润量决定剩余价值量 C.剩余价值量大于利润量D.剩余价值量小于利润量 15.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称作( )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I D.级差地租II 16.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是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是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 )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I C.级差地租II D.垄断地租 17.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 ) A.利息和超额利润B.利息和企业利润 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 18.垄断时期银行的新作用是( D ) A.借贷关系的中介人B.吸收大量存款 C.发放巨额贷款D.万能的垄断者 19.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C )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C )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21.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产生了(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寡头D.资本输出 22.二战前的国际分工体系是( ) A.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B.工业品生产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有网咯、手机、博客、播客等等。 1、互联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 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2、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 百人30.3 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进人们的生活。 3、博客从2002年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互联网传播最抢 眼的现象就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4、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 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互动性:触动传媒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出租车内的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触摸屏幕,选择信息,参与喜爱的活动,这种传播媒体的方式摆脱了广告的隐性弱点,由强制性的被动接受变为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触动传媒这种通过讲话、说故事、玩游戏的方式,让消费者习惯于从这个平台中获得时效、时尚、实惠的信息与知识,从而接受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成为其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 2、针对性:对2万个潜在顾客讲话,也大大好过对200万个“不确定”人物讲话。分众传媒(FOCUS Media),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是面向特定的受众族群的媒体,这部分受众群体能够被清晰的描述或定义,同时,这部分群体也恰恰是某些产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3、实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多属于分众型或小众型的媒体。它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传播区域进行改变。 4、稀缺性:传媒的终极目标便是广告的到达率与记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刻意的做给别人看,而是在别人可以看的地方做”。这是亮角落传媒的服务理念。短短时间内凭借其位置的独特性,充分占据高端商务人士的眼球空挡。针对不同的场所、区域的特点,打造个性化、时尚化、人文化的角落平面媒体平台。在全国高端商务、娱乐、餐饮等场所构建起了以化妆间、电梯按钮等被传媒冷落多年的小小角落为载体的“平面媒体”网络。 三、新媒体的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 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我国政府采购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政府采购的历史与现状 政府采购是指国家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属于新生事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也越发的全面、清晰。1996年率先在上海市展开政府采购的尝试,1998年扩大试点范围,随后陆续颁布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办法与规定,配合以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使得政府采购工作于2000年在全国铺开。并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行《政府采购法》,至此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目前,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逐步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对于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丰富其调控经济运行的手段,显得极为重要。而政府采购政策的合理制定与有效执行,就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政府采购与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基础上。 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实现调节作用的机理 1.政府采购的政策性倾向可实现社会再分配的调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政府采购,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通过带有政策性倾向的政府采购,可以对需要鼓励发展的行业进行资助,对于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弥补市场失效的不足,对于区域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可以在财政支出上通过政府采购予以不同的倾向。比如通过法规和政策引导,鼓励环保节能行业产品和高新技术行业产品的采购,扶持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先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等等。 2.政府采购的财政性支出影响社会总需求 政府采购对总需求的影响,在于总需求不足时,加大政府采购;在总需求过大时,减少政府采购,以此实现政府的反周期调节政策。 以占GDP 比重不可忽视的需求控制主体---政府的行为,通过相对较直接的政府采购支出,可以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当然,鉴于政府采购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常规需要的货物、服务,

腾讯公司战略分析教案资料

腾讯公司战略分析

摘要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 提 供商,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腾讯业务非常广泛,涵盖:即时通讯、门户网站、网络游戏、无线服务、电子商务、搜索等业务,所以,对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研究腾讯公司发展战略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腾讯发展历程,然后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能力分析提炼出腾讯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最终明确揭示出腾讯拥有的三大核心竞争力。接着我们根据腾讯的愿景以及战略目标定位,深入研究了腾讯是如何围绕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战略制定,并对腾讯当前的战略进行了剖析。最后,我们在对腾讯公司发展战略记性全面分析后,进一步明确指出腾讯要想确保各项战略顺利实施应具备或提升的资源能力。 关键词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战略分析;对策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目录 一、公司简介 (1) (一)企业愿景 (1) (二)企业使命 (2) 使命: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发展自身 (2) (三)价值观 (2) (四)经营理念 (2) 二、外部环境分析 (3) (一)宏观环境分析 (3)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 2.经济环境分析 (3)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 4.技术环境分析 (5) (二)产业环境分析 (6) 1.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6) 2.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6) 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6) 4.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6) 5.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7) (三)竞争环境分析 (7) 1.世界范围内 (7) 2.中国范围内 (7) (四)市场需求分析 (8) 三、内部环境分析 (9) (一)资源分析 (9) 1.人力资源 (9) 2.财务资源 (9) 3.实物资源 (9)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9) (三)品牌价值分析 (10) 四、SWOT 分析 (11)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成就与现实 王家瑞 【作者简介】王家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世界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半世纪以来,它由西欧一隅的工人运动壮大成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澎湃潮流,由一种抽象的思想理论变成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回顾和思考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一 从理论形态上讲,社会主义从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算起,至今有488年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则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为标志,至今有156年的历史。从社会运动上讲,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到今天已近170 年。从社会制度上讲,1871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至今有 133年历史。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至今不过87年而已。这样看来,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这些重大事件,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的国际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撰写了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这个伟大历史文献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此后,科学社会主义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它各种社会主义派别,成为工人阶级公认的指导思想,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巴黎公社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已基本结束,东方尚未觉醒,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先后形成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两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当时,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状况,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得不进行调整。 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19世纪末期,第二国际中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潮泛滥成灾。围绕革命还是改良的争论扩大到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过程中,各国左派加强了联系,并逐步形成了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为核心的左派集团。他们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维护社会主义运动的正确方向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斗争。1917年,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社会主义运动进入高潮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危机频发,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共产党先后在六大洲成立起来。在方兴未艾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影响下,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11个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政权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亦于60年代初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至此,世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的规模和影响都明显扩大的时期,因而也被称为“凯歌行进”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社会主义进入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时期。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联成一体,地域上横跨欧亚,人口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伴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亚非拉100多个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有40—5 0个国家执政的民族主义政党,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苏联模式被推广到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分析

[摘要]通过“鲁布革”工程,建筑业进行了企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但并没有把科学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作为“鲁布革”经验的重点。提出进一步提升施工生产方式,就要发展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消耗量、确保高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工程总承包。“LG”工程经验是继“鲁布革”工程之后的第二次冲击,冲击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工程总承包需要的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鲁布革”工程“LG”工程工程总承包 Abstract:According to 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ried out large reform ofenterprises production relations,but it didn't take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cheme as the emphasis of LubugeHydro-electrical https://www.sodocs.net/doc/9e17067440.html,/PMP/Project's experience.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develop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for the core ofreducing quantity,decreasing consumption and ensuring quality.LG Project expe rience is the second shock afterLubuge Project.Its target is to build up new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appli-cant to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LG Project;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以下简称为项目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1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1.1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历史回顾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从1984年我国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以及“鲁布革”工程实施开始,为引进学习阶段;从1987年五部委联合发文推广“鲁布革”经验,到1993年呼和浩特项目管理工作会议,论文网为研究试点阶段;从1994年九江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到1997年西安项目管理工作会议,为全面总结推广阶段;从1997年西安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到2000年,为完善和深化规范项目管理阶段;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为创新发展阶段。 1.2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基本经验(1)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操作性强、比较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 (2)明确了建筑业的结构调整思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施工队伍为骨干、劳务作业队伍为依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结构。 (3)进行了企业内部两层分离实践,创造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多种经营、实行多元化战略的经验。 (4)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加速了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5)促进了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为建筑业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加快与国际惯例接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随着新媒体终端的日益多样化与便携化,手机、ipad、手表、汽车等等新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新军。而随之而来的微电影、新媒体剧、网络视频栏目、iptv、电子游戏等等新媒体视听内容品类正在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其类型特征亟待梳理廓清。在2014年8月份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也可以说2014年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元年。在2013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措施,中国网络视听业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各行业开始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原本处于文化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制作文化娱乐产业,与原本处于媒体传播末端的网络视听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基于资本的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基于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基于融合网络平台的网络视听产业新生态必然在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本文系统梳理各方观点,剖析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中国网络视听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云计算;网络视听

第一章绪论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视听新媒体服务应运而生,由于视听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广播影视和互联网新兴传播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的视听节目服务,也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敦促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一步步推进,视听新媒体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其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形成了一个由内容提供商、集成播控平台、网络服务商等多方构成的比较成熟的产业形态。视听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海量的内容资源、多样化的互动功能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传统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运营商、电信网络运营商以及各类内容提供商等市场主体争相进入视听新媒体行业。 综观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整体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态势,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的业务服务种类以及多元化的竞争合作关系,无一不对整体行业发展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视听新媒体行业各种业务的分类研究,由小及大、由微观及中观、由现象及本质,在深入剖析每一类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展望视听新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第二章视听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1996年到2000年为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萌芽期,2001年到2007年为发育期。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期,期间视听新媒体发展逐步提升到国家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国家媒介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随着三网融合脚步的推进,新媒体业务中将会包含传统的广播、电视等“旧”媒体,同时融入了各类自制视频、微电影等新兴节目,同原有媒体节目相比较,新媒体的节目没有时效性,随时都可以观看,其吸引力将会逐步增强,经过一段时期的新旧共存,可能取代原有媒体。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及趋势

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及趋势 在1949年后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对应,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嬗变。在建国后的前三十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实现了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和整合,也使中国人的传统社会心理在分化变动之后走向高度同一;在建国后的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打破了僵化和保守的意识形态,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之后发生了积极的嬗变。经过几十年的变迁,中国人的价值观与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理智和成熟、越来越开放和多元、越来越主动和积极,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意识。新中国几十年的“革命”和改革实践带给中国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积淀,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了中国独特发展道路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我国的社会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改革开放前的以“政治导向”为特征的阶段;第二,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以“经济导向”为特征的阶段;第三,21世纪以来的以“民生导向”为特征的阶段。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变迁过程启示我们:社会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一个基本要求。而社会建设要顺利进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现在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为了达到共产主义这一终极目标。首先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往的经验来看,计划经济的方法在中国现阶段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把经济由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由以前的国有制经济转变为现在的以国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局面,不管世界上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由开始的农业国过渡到有更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工业国,最后发展到以信息工业为主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与印度的情况有相似之处,都是人口大国,农业发展水平比较相似,工业化程度与第一世界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现状及趋势新一届中央领导确立后,中国社会政治生活耳目一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共产党的建设,共产党的总体素质和执政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将更进一步得到稳固,这就为政局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政府体制改革将得到彻底推进,政府和市场作用将科学明确,市场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一个科学的政府体制将现在中央领导第二届任期内得到实现。现在推进的简政放权只是政府改革的序幕和前奏,政府权力更多地交给市场,政府的职责更多地由市场分担,政府廉政建设、官员责任的加大将使机构更加精简,人员更加减少,从而也带动整个社会就业观念等转变,届时人们将会看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府,看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看到更为精简、更为廉洁的政府,政府公务人员不再是人们追逐的热门职业,只是作为一种普通的职业选择。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政企将彻底分开,市场经济主体将有充分的自由和发展。 第三、对全体人民福利的关注进而惠及残疾人,政府、社会及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扶持力度将与日俱增,各项法规、政策将日趋完善。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将得到特殊的关注和扶持,未来在残疾人事业领域的发展空间将无限宽广。 12级统计学一班 张峥

腾讯的发展历程及盈利方式

腾讯的生存法则 在众多人电脑桌面上,总会有一个小企鹅在闪来闪去,QQ这只小企鹅改变了三亿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用科技生产出了一种时尚。 拥有了三亿多人的用户群,在这个巨大的平台上,腾讯借助互联网又创造出一种科技时尚的商业模式。 吸星大法 有记者曾这样提问盛大董事长陈天桥,"有没有想过像腾讯QQ那样做即时通讯。"他的回答耐人寻味,"司马昭之心,谁不想做?问题是,腾讯有'吸星大法',你有什么好创意,它立刻就能照搬过去,忙活半天等于给腾讯打工了。只有找一个腾讯模仿不了的,我才会去做。" 陈天桥所谓的"吸星大法"无疑揭示了腾讯的技术跟进策略。从2002年到2004年腾讯业绩的增长速度令人侧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腾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吸引用户的眼球。而这些新业务的灵感不少都来源于互联网上。 一个可以证明的例子就是QQ游戏,由于和QQ社区捆绑,从去年投入到现在,QQ游戏最高在线人数已经突破130万,远远超过联众,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位的游戏门户,这就是跟随战略的体现。另外,像过去开拓的铃声、短信、交友、校友录等服务,莫不是跟随战略的结果。 目前,QQ有着将近3.7亿的超大注册用户量,在此基础上,腾讯完全可以看到别人的成功后再去跟随,因为新开拓业务的成本会比较低。 所谓的吸星大法确实为腾讯带来了很多的商业机会,但是实际上这种方法对于腾讯来说并不是百试百灵。腾讯确实存在着一些社区壁垒,但并不是说腾讯在什么行业做都能成功,比如QQ交友、邮件等,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腾讯的QQ用户其实就是一个大平台,各种项目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孵化。但是腾讯实际上之所以能连续开展那么多项目,吸纳众家所长,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腾讯的企业文化,一种轻松、自由、开放的企业文化。 在腾讯内部员工因为工作问题争吵是家常便饭,这种习惯甚至还被带到了会议上,员工会经常反驳领导的意见,包括马化腾在内的公司管理层也都非常注意吸纳员工的好点子。 比如现在很火的QQ秀就是由员工提出的建议。像QQ秀这种类似的业务是先从韩国开始做起,后来员工认为适合腾讯,就向公司管理层提出了"QQ秀"这个建议。最初公司领导认为这个建议不可行,为了证明建议的可行性,员工们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网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网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网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网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网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网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展开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路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供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图片的高质化、先网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在当今社会,物流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流在社会生产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物流从业者,了解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温故而知新,对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流这一名词是我国在1978年从日本引进的,它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概念中只有传统的“储运”意识,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等。从现在的观念来看,这实际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活动,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具有了物流活动的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开始由最初的国内储运为主,向以国内道路运输、仓储分拨等为支持、海空运为重心、国外物流网点服务为后续的全球性进出口物流发展。在这三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理念冲击,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新式物流如金融物流、绿色(环保)物流、港口物流、物流地产等。这些新式物流的产生,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把握好了,就可以完善自身的业务构成网络、增强自身在物流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在整个行业内都先人一步。 既然已经说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就不得不提在此发展期间的三个里程碑事件。也正是这三个里程碑事件,促使整个物流行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首先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物流正式做为一个经济行业登上了经济舞台。一大批在如今物流行业占有龙头地位的企业走入人们的视野,如中海物流、中远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等,这些企业在整个物流行业都起着行业风向标的带头作用,而在这些国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如海丰、新时代、天地华宇、大田、顺丰等为代表的业务面包含了海陆空各个运输版块的民营企业也应势而起。 其次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直接带领中国物流行业进入了外资大举入侵的时代。以UPS和Fedex为代表的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以马士基和德国邮政为代表的国际港口物流巨头、以DHL、Schenker全球、CEVA为代表的国际货代巨头等纷纷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进入和网点扩张活动。这些外资的进入,不但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更导致了国内物流行业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所造成的冲击,使得国内的传统物流企业在变中求生存、在变中求发展,促使自身更加适应了国际化物流行业的要求,极高地提升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是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这是中国物流业第一次被正式写入五年计划。事实证明,任何行业在任何国度的发展,都是与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宏观上的激励、实际运作上的促进和推动是密不可分的。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个个新兴的保税园区、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物流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

腾讯发展历程

腾讯QQ的发展历程 腾讯QQ(简称“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 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讯终端相连。2015年,QQ继续为用户创造良 好的通讯体验!其标志是一只戴着红色围巾的小企鹅。 目前QQ已经覆盖Microsoft Windows、OS X、Android、iOS、Windows Phone 等多种主流平台。 发展历程------------------------------------------ 成立当初主要业务是为寻呼台建立 网上寻呼系统,这种针对企业或单位的软 件开发工程几乎可以说是所有中 小型网络服务公司的最佳选择,这是 腾讯QQ的前 换名风波 QQ是1999年2月由腾讯自主开发的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腾讯即 时通信(TencentInstant Messenger,简称TM或腾讯QQ),其合理的设计、良好的应用、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QQ以前是模仿ICQ来的, 是国际的一个聊天工具,是I seek you(我寻找你)的意思,OICQ模仿ICQ它在ICQ前 加了一个字母O,意为opening I seek you,意思是“开放的ICQ”,但被指侵权,于是腾 讯老板(马化腾)就把OICQ改了名字叫QQ,就是现在我们用的QQ。除了名字变化, 腾讯QQ的标志却一直没有改,一直是小企鹅。因为标志中的小企鹅很可爱迷人而且很受 女生的青睐,用英语来说就是cute,因为cute和Q是谐音的,所以小企鹅配QQ也是一 个很好的一个名字。 商标纠纷 2000年,就在OICQ席卷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之时,一纸律师函发到了刚刚成立3年 的腾讯公司。ICQ的母公司美国在线(AOL)起诉腾讯侵权,要求OICQ改名。马化腾急 中生智,将OICQ改名为QQ。 早期发展

【关注】农商银行未来发展9大趋势!

农商银行未来发展9大趋势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产物,其前身是立足于广大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在1979年国家恢复农业银行,拉开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在此阶段农村信用社归属农业银行管理,是农业银行的下属单位,与农业银行有行政隶属关系。在199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村信用社独立经营。在2001年11月全国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拉开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制的序幕,随后有多家农村商业银行相继改制建立;2004年下半年,随着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农商行改革试点的全面铺开,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加速。 自改制以来,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突飞猛进,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资产规模、税后利润都得到迅速攀升,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得益于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后,它们将面临的风险管理仍不容忽视。加上实际存在的“影子银行”、“民营银行”、与及快速发展的农村市场,都使得农商行所面对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点。 目前,农商行已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重挑战。一方面,规模增速正呈现逐年放缓趋势,本地市场增长受限,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侵蚀。另一方面,农商行的盈利能力仍落后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其收入结构、资产结构和经营效率仍待改善。同时,还应加强内部管理,注重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障战略规划和业务转型的有效实施。 农商行主要发展趋势 趋势一:跨区域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不仅是其银行规模增长与业务扩张的必然结果,而且通过跨区域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降低区域性风险和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之初,主要是为当地区域经济服务,因此其地域集中度、行业集中度较高。在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及行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时候,

腾讯企业发展历程概览

腾讯企业发展历程概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腾讯 一、公司简介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多年来,腾讯主打产品腾讯QQ早已深入人心。尽管互联网用户增长已趋成熟,国内经济增长逐渐放缓,腾讯公司在近几个季度仍保持着收入和盈利稳健的同比增长。2012年第二季度,腾讯营业收入约为105.3亿人民币,同比增加了56.2%;净利润达到42.2亿人民币,同比增加了32%;净利润率超过40%。2012年11月,腾讯市值已达到63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谷歌和亚马逊,超过百度,排在全球互联网上市企业的第三位。第二季度,腾讯即时通信服务月活跃帐户数达到7.836亿,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 二、发展历程 初创探索阶段(1997—2002年):1997年,马化腾受到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ICQ的启发,开始做一个ICQ的汉化版—OICQ;受到丁磊,张朝阳等人外国融资创业的成功故事激励,1998年,他创立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在当时,选择一个受欢迎的软件给用户提供汉化版是整个中国IT业的一种潮流。而OICQ不单是ICQ的汉化

版,它将即时通讯功能和用户需求有机结合,具备离线消息,个性化头像等功能。随着互联网通过网吧形式在中国全面铺开,这些细微却极具针对性的特点让OICQ迅速流行起来。 创立之初的腾讯处在一个谋求生存的艰难起步阶段,与政府的合作开发才促成了OICQ的诞生。最开始的OICQ 互联网版本和深圳电信合作开发,由深圳电信出资60万,提供服务器和带宽。刚推出的OICQ大受欢迎,用户数飞速增加,腾讯公司因此决定独立发展。期间,IDG和盈科数码为腾讯注资400万美元,帮助腾讯脱离资金困境。 拓展扩张阶段(2002—2009年):灵活地借鉴和创新让腾讯始终保持在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领先地位。当2002年3月QQ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时,进军中文社区的MSNMessenger对其构成威胁。腾讯参考韩国社交网络Cyworld的运作模式,销售虚拟物品如人物形象服装、背景等,推广到QQ上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3年之后的腾讯,进入了一个稳健的平台扩张阶段,陆续推出“QQ游戏”、企业即时通信产品“腾讯通”(RTX)、腾讯TM等新应用,并连续几年被深圳市科技局、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等9个机关评定为“深圳市重点软件企业”。2004年上市后,腾讯开始进入成熟的发展时期。这一年QQ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中国即时通讯产业成

当代世界发展大趋势:板块经济

当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板块经济 当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多极化世界客观历史的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人类多极化世界的客观历史发展进程是由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当前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的状况是什么呢?人类市场经济正处于客观的板块经济的历史发展阶段。 人类的极块经济是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人类板块经济是以高度发达城市的市场经济为核心和主导,在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到由世界自然物质板块所决定和构成的人类高度同一的大市场并以此为根本基础实现多国经济高度同一的市场经济联合体。 人类的板块经济是人类区域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历史产物。人类在客观的板块经济高度同一的大市场基础上构成人类高度统一的市场经济联合体。这个构成板块经济根本基础的高度同一的大市场,不是区域经济条件下多国市场的组合,而是板块经济基础上各国货币税收财政甚至社会保障与安全乃至在政治上实现高度同一的市场经济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是根本同一的市场经济内部多国经济与政治的高度联合与统一。 当前人类板块经济主要有两面大类:一是北美经济板块,东亚经济板块与西欧经济板块;二是俄罗斯经济板块,

南美经济板块,南亚经济板块及非洲经济板块。 人类世界的板块经济是人类世界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必然阶段。在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类经历了两个基本的历史发展阶段即人类自然物质生产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与人类工业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 人类自然物质生产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是指人类封建社会及其以前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其社会的物质生产是自然方式的小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物质生产,社会生产力低下,剩余产品少,市场规模小,市场以自然物质产品与小手工产品的交换为主。在人类自然物质生产客观历史发展阶段,由自然物质生产本质所决定的人类自然经济是人类自然物质生产主导的经济,自然物质生产的市场经济是人类自然物质生产与自然经济客观历史的补充。 在人类社会客观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城市规模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必然产生人类社会市场需求与生产力低下的人类自然物质生产的矛盾。人类市场经济商品生产的客观历史发展必然变革人类小生产自然物质生产方式与物质生产力,必然产生人类工业社会化大生产。 在人类工业社会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了人类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以小商品生产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产生人类自由资本主义。在人类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