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必备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必备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必备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必备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必备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如图所示,带有1

4

光滑圆弧的小车A 的半径为R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C 置于

木板B 的右端,A 、B 、C 的质量均为m ,A 、B 底面厚度相同.现B 、C 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B 与A 碰后即粘连在一起,C 恰好能沿A 的圆弧轨道滑到与圆心等高处.则:(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1)B 、C 一起匀速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2)滑块C 返回到A 的底端时AB 整体和C 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1)023v gR =(2)123gR

v =253gR v =【解析】

本题考查动量守恒与机械能相结合的问题.

(1)设B 、C 的初速度为v 0,AB 相碰过程中动量守恒,设碰后AB 总体速度u ,由

02mv mu =,解得0

2

v u =

C 滑到最高点的过程: 023mv mu mu +='

2220111

23222

mv mu mu mgR +?=+'? 解得023v gR =

(2)C 从底端滑到顶端再从顶端滑到底部的过程中,满足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有01222mv mu mv mv +=+

22220121111222222

mv mu mv mv +?=+? 解得:123gR

v =

253gR v =

2.如图所示,一质量M =4kg 的小车静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左侧用固定在地面上的销钉挡住。小车上表面由光滑圆弧轨道BC 和水平粗糙轨道CD 组成,BC 与CD 相切于C ,圆弧BC 所对圆心角θ=37°,圆弧半径R =2.25m ,滑动摩擦因数μ=0.48。质量m =1kg 的小物块从某一高度处的A 点以v 0=4m/s 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沿切线方向自B 点进入圆弧轨道,最终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取g =10m/s 2,sin37°=0.6,忽略空气阻力,求:

(1)A 、B 间的水平距离;

(2)物块通过C 点时,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 (3)物块与小车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答案】(1)1.2m (2)25.1N F N =(3)13.6J 【解析】 【详解】

(1)物块从A 到B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tan θ=0

gt v

x = v 0t 得x =1.2m

(2)物块在B 点时,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0

cos B v v θ

=

物块在小车上BC 段滑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R (1-cos θ)=

12mv C 2-1

2

mv B 2 在C 点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C

N v F mg m R

-=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25.1N F N =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滑块有μmg =ma 1, 对小车有μmg =Ma 2

当滑块相对小车静止时,两者速度相等,即 v C -a 1t 1=a 2t 1 由以上各式解得 134

6

t s =

, 此时小车的速度为v =a 2t 134

/s 物块在CD 段滑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v C 2=1

2

(M +m )v 2 + Q 解得:Q =13.6J

3.如图所示,半径R=0.40m 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处于竖起平面内,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 .一质量m=0.10kg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7.0m/s 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加速度a=3.0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4.0m 后,冲上竖直半圆环,最后小球落在C 点.求

(1)小球到A 点的速度 (2)小球到B 点时对轨道是压力

(3)A 、C 间的距离(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答案】(1) 5/A V m s = (2) 1.25N F N = (3)S AC =1.2m 【解析】 【详解】

(1)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有:22

02A v v as -=

解得:5/A v m s =

(2)恰好做圆周运动时物体在最高点B 满足: mg=m 21B

v R

,解得1B v =2m/s

假设物体能到达圆环的最高点B ,由机械能守恒:12mv 2A =2mgR+1

2

mv 2B 联立可得:v B =3 m/s

因为v B >v B1,所以小球能通过最高点B .

此时满足2

N v F mg m R

+=

解得 1.25N F N =

(3)小球从B 点做平抛运动,有:

2R=

12gt 2 S AC =v B ·t

得:S AC =1.2m . 【点睛】

解决多过程问题首先要理清物理过程,然后根据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进行求解;小球能否到达最高点,这是我们必须要进行判定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确定小球在返回地面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

4.一轻质细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 =0.05吻的小球儿另一端挂在光滑水平轴O 上,O 到小球的距离为L = 0.1m ,小球跟水平面接触,但无相互作用,在球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固定一个

光滑的斜面和一个挡板,如图所示水平距离s=2m ,动摩擦因数为μ=0.25.现有一滑块B ,质量也为m =0.05kg ,从斜面上高度h =5m 处滑下,与 小球发生弹性正碰,与挡板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并将滑块和小球都视为质点,(g 取10m/s 2,结果用根号表示),试问:

(1)求滑块B 与小球第一次碰前的速度以及碰后的速度. (2)求滑块B 与小球第一次碰后瞬间绳子对小球的拉力.

(3)滑块B 与小球碰撞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

【答案】(1)滑块B 95,碰后的速度为0;(2)滑块B 与小球第一次碰后瞬间绳子对小球的拉力48N ;(3)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为10次。 【解析】 【详解】

(1)滑块将要与小球发生碰撞时速度为v 1,碰撞后速度为v 1′,小球速度为v 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mgh =

21122

s mv mg μ+ 解得:

v 195

A 、

B 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得到:

mv 1=mv 1′+mv 2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到:

222

112111222

mv mv mv '=+

解得:

v 1′=0,v 295

即滑块B 95,碰后的速度为0 (2)碰后瞬间,有:

T-mg =m 2

2

v L

解得:

T =48N

即滑块B 与小球第一次碰后瞬间绳子对小球的拉力48N 。

(3)小球刚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圆周运动,它到最高点的速度为v 0,则有:

mg =m 20

v L

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设小球在最低点速度为

v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2011222

mv mgL mv =+ 解得:

v =5m/s

滑块和小球最后一次碰撞时速度至少为v =5m/s ,滑块通过的路程为s ′,根据能量守恒有:

mgh =

2

12

mv mgs μ+ 解得:

s ′=19m

小球做完整圆周圆周运动的次数:

n =

21s

s s

'-

+= 10次

即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为10次。

5.如图所示,光滑轨道槽ABCD 与粗糙轨道槽GH 通过光滑圆轨道EF 平滑连接(D 、G 处在同一高度),组成一套完整的轨道,整个装置位于竖直平面内。现将一质量m =1kg 的小球从AB 段距地面高h 0=2m 处静止释放,小球滑上右边斜面轨道并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E 点。已知CD 、GH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GH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圆轨道的半径R =0.4m ,E 点离水平面的竖直高度为3R (E 点为轨道的最高点),(g=10m/s 2,sin37°=0.6,cos37°=0.8)求:

(1)小球第一次通过E 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沿GH 段向上滑行后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3)若小球从AB 段离地面h 处自由释放后,小球又能沿原路径返回AB 段,试求h 的取值范围。

【答案】(1)4m/s (2)1.62m ;(3)h≤0.8m 或h≥2.32m 【解析】 【详解】

(1)小球从A 点到E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0132

E mg h R mv -=

解得:4m/s E v =

(2)D 、G 离地面的高度122cos370.48o

h R R m =-=

设小球在CH 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为h m ,则小球从A 点滑至最高点的过程, 由动能定理得()1

0cos370sin37

m m h h mg h h mg μ?

?

---= 由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 1.62m h m =

(3)①小球要沿原路径返回,若未能完成圆周运动,则20.8h R m ≤=

②若能完成圆周运动,则小球返回时必须能经过圆轨道的最高点E ,在E 点,2m E

v mg R

=

此情况对应小球在CH 斜面上升的高度为h ',小球从释放位置滑至最高点的过程,根据动

能定理得:()1

cos370sin37

h h mg h h mg μ?

---?

=' 小球从最高点返回E 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2

113cos37sin372

E h h mg h R mg mv μ?

'---??

=' 由以上各式得h =2.32m

故小球沿原路径返回的条件为h ≤0.8m 或h ≥2.32m

6.如图所示,在某竖直平面内,光滑曲面AB 与水平面BC 平滑连接于B 点,BC 右端连接内壁光滑、半径r =0.2m 的四分之一细圆管CD ,管口D 端正下方直立一根劲度系数为k =100N/m 的轻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恰好与管口D 端平齐,一个质量为1kg 的小球放在曲面AB 上,现从距BC 的高度为h =0.6m 处静止释放小球,它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球进入管口C 端时,它对上管壁有F N =2.5mg 的相互作用力,通过CD 后,在压缩弹簧过程中滑块速度最大时弹簧弹性势能E p =0.5J 。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 (1)小球在C 处受到的向心力大小; (2)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小球的最大动能E km ; (3)小球最终停止的位置。

【答案】(1)35N ;(2)6J ;(3)距离B 0.2m 或距离C 端0.3m 【解析】 【详解】

(1)小球进入管口C 端时它与圆管上管壁有大小为 2.5F mg =的相互作用力

故小球受到的向心力为

2.5

3.5 3.511035N F mg mg mg =+==??=向

(2)在C 点,由

2

=c v F r

代入数据得

2

1 3.5J 2

c mv = 在压缩弹簧过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设此时滑块离D 端的距离为0x 则有

0kx mg =

解得

00.1m mg

x k

=

= 设最大速度位置为零势能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01

()2

c km p mg r x mv E E ++=+

201

()3 3.50.56J 2

km c p E mg r x mv E =++-=+-=

(3)滑块从A 点运动到C 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132

c mg r mgs mv μ?-=

解得BC 间距离

0.5m s =

小球与弹簧作用后返回C 处动能不变,小滑块的动能最终消耗在与BC 水平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设物块在BC 上的运动路程为s ',由动能定理有

2

12

c mgs mv μ-=-'

解得

0.7m s '=

故最终小滑动距离B 为0.70.5m 0.2m -=处停下. 【点睛】

经典力学问题一般先分析物理过程,然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及运动过程做功情况,然后根据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及几何关系求解。

7.如图甲所示,陀螺可在圆轨道外侧旋转而不脱落,好像轨道对它施加了魔法一样,被称为 “魔力陀螺”.它可等效为一质点在圆轨道外侧运动模型,如图乙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

定的强磁性圆轨道半径为R ,A 、B 两点分别为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质点沿轨道外侧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受圆轨道的强磁性引力始终指向圆心O 且大小恒为F ,当质点以速率

v gR =通过A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为g .

(1)求质点的质量;

(2)质点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过程中,若磁性引力大小恒定,试证明质点对A 、B 两点的压力差为定值;

(3)若磁性引力大小恒为2F ,为确保质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求质点通过B 点最大速率. 【答案】(1)7F m g

= (2)''

6A B N N mg -= (3)13Bm v gR 【解析】

【试题分析】对陀螺受力分析,分析最高点的向心力来源,根据向心力公式即可求解;在最高点和最低点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是支持力为0,根据向心力公式分别求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最大速度.

(1)在A 点: 2

A mv F mg F R

+-= ①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

7A A F F mg == ②

由①②式联立得: 7F

m g

=

③ (2)质点能完成圆周运动,在A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A

A mv F mg N R +-= ④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

A A N N = ⑤

在B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B

B mv F mg N R --= ⑥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

B B N N = ⑦

从A 点到B 点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22

11222

B A mg R mv mv =

- ⑧ 由④⑤⑥⑦⑧联立得:''

6A B N N mg -= 为定值,得到证明.

(3)在B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2B

B mv F mg F R

--=

当F B =0,质点速度最大,B Bm v v =

22Bm

mv F mg R

-= ⑨ 由③⑨⑩联立得:13Bm v gR =

【点睛】本题考查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情况,在解答的过程中正确分析得出小球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条件是解答的关键,正确写出向心力的表达式是解答的基础.

8.如图所示,光滑圆弧的圈心为O ,半径3m R =,圆心角53θ=?,C 为圆弧的最低点,C 处切线方向水平,与一足够长的水平面相连.从A 点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0.3kg 的小球,恰好从光滑圆弧的B 点的切线方向进人圆弧,进人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小球到达圆弧的最低点C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9N ,小球离开C 点进人水平面,小球与水平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0.2.(不计空气阻力,g 取2

10m/s ,sin530.8?=,cos530.6?=),

求:

(1)小球到达圆弧B 点速度的大小; (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0v ; (3)小球在水平面上还能滑行多远.

【答案】(1)5m/s B v =;(2)03m/s v =;(3)12.25x m = 【解析】 【详解】

(1)对C 点小球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C

v F mg m R

-=

解得

7m /s c v =

从B 到C 由动能定理可得:

2211

(1)22

c B mgR cos mv mv θ-=

- 解得:

5m /s B v =

(2)分解B 点速度

0cos 3m /s B v v θ==

(3)由C 至最后静止,由动能定理可得:

21

02

c mgx mv μ-=-

解得

12.25m x =

9.如图,半径R =0.4m 的部分光滑圆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B 点,且固定于竖直平面内.在水平面上距B 点s =5m 处的A 点放一质量m =3kg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1

=

3

μ.小物块在与水平面夹角θ=37o 斜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向B 点运动,运动到B 点撤去F ,小物块沿圆轨道上滑,且能到圆轨道最高点C .(g 取10m/s 2,sin37o =0.6,cos37o =0.8)求:

(1)小物块在B 点的最小速度v B 大小;

(2)在(1)情况下小物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为使小物块能沿水平面运动并通过圆轨道C 点,则拉力F 的大小范围. 【答案】(1)25/B v m s = (2)22/a m s = (3)1650N F N ≤≤(或1650N F N ≤<) 【解析】 【详解】

(1) 小物块恰能到圆环最高点时,物块与轨道间无弹力.设最高点物块速度为v C ,则

2C

v mg m R

=

解得:

2C v gR =

物块从B 到C 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其机械能守恒:

()22

11222

B C mv mv mg R =+ 解得:

525m/s B v gR ==

(2) 根据运动学规律2

2B v as =,解得

222m/s 2B v a s

==

(3)小物块能沿水平面运动并通过圆轨道C 点,有两种临界情况:

①在F 的作用下,小物块刚好过C 点:物块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运动,对物块在水平面上受力分析如图:

Fcos N ma θμ-=

Fsin N mg θ+=

联立解得:

16N mg ma

F cos sin μθμθ

+=

=+

②在F 的作用下,小物块受水平地面的支持力恰好为零 Fsin mg θ=,

解得:

50N =F

综上可知,拉力F 的范围为:

16N 50N F ≤≤(或16N 50N F ≤<)

10.如图所示为某种弹射小球的游戏装置,由内置弹簧发射器的光滑直管道PA 和光滑圆管道ABC 平滑相接,粗糙斜面CD 上端与管道ABC 末端相切于C 点,下端通过一段极小圆弧(图中未画出)与粗糙水平面DE 平滑连接,半径R =2.0m 的光滑半圆轨道竖直固定,其最低点E 与水平面DE 相接,F 为其最高点.每次将弹簧压缩到同一位置后释放,小球即被弹簧弹出,经过一系列运动后从F 点水平射出.己知斜面CD 与水平面DE 的长度均为L =5m ,小球与斜面及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其余阻力忽略不计,角θ=37℃,弹簧的长度、小球大小、管道直径均可忽略不计,若小球质量m =0.1kg ,则小球到达管F 时恰好与管口无挤压.求: (1)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E p ;

(2)改变小球的质量,小球通过管口F 时,管壁对小球的弹力F N 也相应变化,写出F N 随小球质量m 的变化关系式并说明的F N 方向.

【答案】(1)6.8J ;

(2)a)当m =0.1kg 时,F N 为零; b)当0时, F N 为零. 【解析】 【详解】

(1)恰好与管口无挤压,则

2

1v mg m R

=

P-F ,由动能定理得

211W 2mgR mg(Lcos L)mv 2

--μθ+=

弹 初始弹性势能

E P =W 弹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E P =6.8J

(2)在F 点

2

N v F mg m R

+= ①

P-F ,由能量守恒得:

2P 1E mg(Lcos L)2mgR mv 2

=μθ+++②

由①②得

N F 6.868m =- ③

a)由③可知当m=0.1kg 时,F N 为零;

b)当0

17

m kg 0.12kg 145

=

≈ 则0.10.12kg m kg ≤≤

N F 68m 6.8=-

小球经过F 点时内管壁对它向上弹力 d) 当0.12kg m >时, F N 为零

高中物理运动学经典习题30道 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m/s2,下列关于该物体加速度的理解 D 9.(2015?沈阳校级模拟)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D 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10m/s2)() 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15.(2013秋?忻府区校级期末)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水自8m高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 D

17.(2014秋?成都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的速度为 :2 D: 2 D 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 23.(2014春?金山区校级期末)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 2

v0v0D 27.(2013?洪泽县校级模拟)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同一较低a点的时间间隔为T a,两次经 g(T a2﹣T b2)g(T a2﹣T b2)g(T a2﹣T b2)D g(T a﹣T b) 28.(2013秋?平江县校级月考)在以速度V上升的电梯内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电梯内观者看见小球经t秒后到 h=

高中物理 运动学经典试题

1.如图所示,以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 停车线18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 .如果距停车线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2.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 -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 =t 1时 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 d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的是 ( ) A . B . C . D . 3.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A 车前84 m 处时,B 车速度为4 m/s ,且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 后两车相遇.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4. 已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l 1,BC 间的距离为l 2,一物体自O 点 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 与A 的距离. 5.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 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如图),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 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 .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 C .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 .在t =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6.如图是一娱乐场的喷水滑梯.若忽略摩擦力,人从滑梯顶 端滑下直到入水前,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最接近图 8m/s 22m/s 25m/s 12.5m/s 5m S d t t ==',1S d t t 41,211=='S d t t 2 1,211=='S d t t 43,211=='

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ABC 和水平轨道PA 在A 点相切.BC 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 为圆心,OA 和OB 之间的夹角为α,sinα= 3 5 ,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 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 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 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 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到达A 点时动量的大小; (3)小球从C 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 【答案】(15gR (223m gR (3355R g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动量、斜下抛运动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解析(1)设水平恒力的大小为F 0,小球到达C 点时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 .由力的合成法则有 tan F mg α=① 2220()F mg F =+② 设小球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v F m R =③ 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03 4 F mg =④ 5gR v = (2)设小球到达A 点的速度大小为1v ,作CD PA ⊥,交PA 于D 点,由几何关系得 sin DA R α=⑥

(1cos CD R α=+)⑦ 由动能定理有 220111 22 mg CD F DA mv mv -?-?=-⑧ 由④⑤⑥⑦⑧式和题给数据得,小球在A 点的动量大小为 1232 m gR p mv == ⑨ (3)小球离开C 点后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设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v ⊥,从C 点落至水平轨道上所用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有 2 12 v t gt CD ⊥+ =⑩ sin v v α⊥= 由⑤⑦⑩ 式和题给数据得 355R t g = 点睛 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常见经典模型,此题将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动量、斜下抛运动有机结合,经典创新. 2.有一水平放置的圆盘,上面放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轴O 上,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A ,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弹簧未发生形变,长度为l .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盘的转速ω0多大时,物体A 开始滑动? (2)当转速缓慢增大到2ω0时,A 仍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弹簧的伸长量△x 是多少? 【答案】(1) g l μ(2) 34mgl kl mg μμ- 【解析】 【分析】 (1)物体A 随圆盘转动的过程中,若圆盘转速较小,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圆盘转速较大时,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物体A 刚开始滑动时,弹簧的弹力为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角速度ω0. (2)当角速度达到2ω0时,由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的伸长量△x . 【详解】 若圆盘转速较小,则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圆盘转速较大时,弹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2020高考物理运动学专题练习

直线运动规律及追及问题 一 、 例题 例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析:同向时2201/6/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71210 4201=?+=?+= 反向时2202/14/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312 10 4202-=?-=?+= 式中负号表示方向跟规定正方向相反 答案:A 、D 例题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快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 A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t 3和时刻t 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t 4和时刻t 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析: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很明显地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t 2及t 3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 3、t 4之间 答案:C 例题3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立身体离开台面,此时中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 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g 取10m/s 2 结果保留两位数字) 解析:根据题意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的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且忽略其水平方向 的运动,因此运动员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由g v h 22 0=可求出刚离开台面时的速 度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如图所示,水平转盘可绕竖直中心轴转动,盘上放着A 、B 两个物块,转盘中心O 处固定一力传感器,它们之间用细线连接.已知1kg A B m m ==两组线长均为 0.25m L =.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8m F N =.A 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0.5μ=,B 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1μ=,且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 力,两物块和力传感器均视为质点,转盘静止时细线刚好伸直,传感器的读数为零.当转 盘以不同的角速度勾速转动时,传感器上就会显示相应的读数F ,g 取2 10m/s .求: (1)当AB 间细线的拉力为零时,物块B 能随转盘做匀速转动的最大角速度; (2)随着转盘角速度增加,OA 间细线刚好产生张力时转盘的角速度; (3)试通过计算写出传感器读数F 随转盘角速度ω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乙的坐标系中作出2F ω-图象. 【答案】(1)12/rad s ω= (2)222/rad s ω= (3)22 52/m rad s ω= 【解析】 对于B ,由B 与转盘表面间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向心力公式有: 2212B B m g m L μω=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12/rad s ω= (2)随着转盘角速度增加,OA 间细线中刚好产生张力时,设AB 间细线产生的张力为 T ,有: 212A A m g T m L μω-= 2222B B T m g m L μω+=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222/rad s ω= (3)①当2228/rad s ω≤时,0F = ②当2228/rad s ω≥,且AB 细线未拉断时,有: 21A A F m g T m L μω+-= 222B B T m g m L μω+= 8T N ≤ 所以:2 364 F ω= -;222228/18/rad s rad s ω≤≤ ③当218ω>时,细线AB 断了,此时A 受到的静摩擦力提供A 所需的向心力,则有: 21A A m g m w L μ≥ 所以:2222218/20/rad s rad s ω<≤时,0F = 当22220/rad s ω>时,有2 1A A F m g m L μω+= 8F N ≤ 所以:2 154 F ω= -;2222220/52/rad s rad s ω<≤ 若8m F F N ==时,角速度为:222 52/m rad s ω= 做出2F ω-的图象如图所示; 点睛:此题是水平转盘的圆周运动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正确地确定研究对象,搞清向心力的来源,结合临界条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大同市铁一中武丽芳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七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 本节是圆周运动的应用课,内容丰富。教材中的每个例子的选择各有特点,具有代表性:火车的转弯用来分析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用来分析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研究圆周运动中的失重问题;离心运动则研究向心力不足时物体的运动趋势。教材对向心力的分析比较仔细,目的在于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加深对向心力的理解,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纠正错误的认识。教材对几个圆周运动实例的分析,体现着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及圆周运动的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先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找出向心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解方程。这时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 教材安排: 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这是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讲解水平面的匀速圆周运动和竖直面的非匀速圆周运动。并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扩展。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描述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物理量(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和向心力等知识,已经掌握了学习本节课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圆周运动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学生对此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感性的认识多,理性的认识少,不知道如何准确地、全面地分析这一运动现象。大多数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准确,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一个力。学生虽然已经能够熟练地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直线运动问题,但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还是第一次,比较陌生,不习惯,不适应。另外,高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习惯中形象思维占的比例还比较大,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提高,对于物理学科特定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是非常的熟练,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采用由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教学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再拓展到生活中,了解桥梁的建筑,让学生期待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物理复习〈运动学〉测试题

1.(07北京理综18)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 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 行速度约为500 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 接近() A.10-3 s B.10-6 s C.10-9 s D.10-12 s 2.(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将以下步骤的代号按合理顺序填空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恰能在平板上作匀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G)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三次. (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 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 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 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 三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 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 用电源的频率为50H 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A=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如右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在平直跑道上练习“4×100m” 接力,他们在奔跑时具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视为匀变速运动。现在甲手持接力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 求乙接棒时奔跑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试求: ⑴乙在接力区须奔跑多少距离? ⑵乙应在距离甲多远处时起跑?5.(07全国卷Ⅰ2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 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6.(08·四川理综·23)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 处时,B 车速度为 4 m/s,且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 A、B间的距离为85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m/s2, 甲车运动 6.0s时,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m/s2,求两 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 8.火车A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正前方同一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火车B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2小于v1)做匀速运动,A车司机立即以加速度(绝对值)a紧急刹车,为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练习题

(第1题)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一辆卡车在丘陵地匀速行驶,地形如图所示,由于轮胎太旧,途中爆胎,爆胎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应是( )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2.一汽车通过拱形桥顶点时速度为10 m/s ,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 43,如果要使汽车在桥顶对桥面没有压力,车速至少为( ) A .15 m/s B .20 m/s C .25 m/s D .30 m/s 3.在水平铁路转弯处,往往使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是为了( ) A .减轻火车轮子挤压外轨 B .减轻火车轮子挤压内轨 C .使火车车身倾斜,利用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转弯所需向心力 D .限制火车向外脱轨 4.铁路转弯处的圆弧半径为R ,内侧和外侧的高度差为h ,L 为两轨间的距离,且L >h ,如果列车转弯速率大于L Rgh /,则( ) A .外侧铁轨与轮缘间产生挤压 B .铁轨与轮缘间无挤压 C .内侧铁轨与轮缘间产生挤压 D .内外铁轨与轮缘间均有挤压 5.汽车在水平地面上转弯时,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当汽车速率增为原来的2倍时,则汽车拐弯的半径必须( ) A .减为原来的1/2倍 B .减为原来的1/4倍 C .增为原来的2倍 D .增为原来的4倍 6.杂技演员在表演水流星节目时,盛水的杯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杯子到最高点时,里面水也不流出来,这是因为 ( ) A .水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的作用了 B .水受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 C .水受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使水做圆周运动 D .杯子特殊,杯底对水有吸力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将离圆心越来越远 B .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其运动轨迹一定是直线 C .做离心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到外力的作用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因受合力大小改变而不做圆周运动时,将做离心运动 8.乘坐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时,质量为m 的人随车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在最高点时人处于倒坐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没有保险带,人就会掉下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

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2.通过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3.养成良好的思维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2.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到是谁提供向心力的,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五、教学难点 1.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2.关于对临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3.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

例1、火车转弯问题 1.分析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运动时受什么力? 2.如果火车在水平面内转弯时情况又有何不同呢?。 3.火车转弯做的是一段圆周运动,需要有力来提供火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平直路前行不需要.那么火车转弯时是如何获得向心力的? 4.高速行驶的火车的轮缘与铁轨挤压的后果会怎样? 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结合学过的知识加以讨论,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画出受力图,加以定性说明. 5.运用刚才的分析进一步讨论:火车转弯时的速 度多大时才不至于对内外轨道产生相互挤压? 选择合适的弯道倾斜角度,使向心力仅由支持力 F N 和重力 G 的合力F 合提供: F 向= mv 02/r = F 合 = mgtan θ v 0= grtg 讨论:(1)当v= v 0 ,F 向=F 合 内外轨道对火车两侧车轮轮缘都无弹力。 (2)当v > v 0 ,F 向>F 合 外轨道对外侧车轮轮缘有弹力。 (3)当v < v 0 ,F 向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21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要点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高中物理运动学测精彩试题(附答题卷和问题详解)

运动学测试(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5分×12=60分) 1. 一物体以初速度0v 、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从t 时刻起,加速度a 逐渐减小至零,则物体从t 时刻开始 ( ) A.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B.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速度一直增大 D.位移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2.某人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停止运动前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 ,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 ) A.x t B.2x t C.x 2t D.x t 到2x t 之间的某个值 3.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16日已从某军港启航,于7月30日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如图1-1-1所示,此次护航从启航,经东海、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总航程五千多海里.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确的是( ) A .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B .“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 .“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D .根据题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4.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v =6t 2(m/s).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2 m/s ,39 m/s B .8 m/s ,38 m/s C .12 m/s ,19.5 m/s D .8 m/s ,12 m/s 5. 机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100 km/h 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 m 以上的距离.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如表所示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路面情况相同 A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5 s B .汽车制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 C .表中Y 为49 D .表中X 为32 6. 在某可看做直线的高速公路旁安装有雷达探速仪,可以精确抓拍超速的汽车,以及测量汽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若B 为测速仪,A 为汽车,两者相距345 m ,此时刻B 发出超声波,同时A 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当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 恰好停止,且此时A 、B 相距325 m ,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0 m/s 2 B. 10 m/s 2 C. 5 m/s 2 D. 1 m/s 2 7.一人看到闪电12.3 s 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30 m/s ~340 m/s ,光速为3×108 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有一水平放置的圆盘,上面放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轴O上,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A,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弹簧未发生形变,长度为l.设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盘的转速ω0多大时,物体A开始滑动? (2)当转速缓慢增大到2ω0时,A仍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弹簧的伸长量△x是多少? 【答案】(1) g l μ (2) 3 4 mgl kl mg μ μ - 【解析】 【分析】 (1)物体A随圆盘转动的过程中,若圆盘转速较小,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圆盘转速较大时,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物体A刚开始滑动时,弹簧的弹力为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角速度ω0. (2)当角速度达到2ω0时,由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的伸长量△x. 【详解】 若圆盘转速较小,则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圆盘转速较大时,弹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1)当圆盘转速为n0时,A即将开始滑动,此时它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μmg=mlω02, 解得:ω0= g l μ 即当ω0= g l μ A开始滑动. (2)当圆盘转速达到2ω0时,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已不足以提供向心力,需要弹簧的弹力来补充,即:μmg+k△x=mrω12, r=l+△x 解得: 3 4 mgl x kl mg μ μ - V= 【点睛】 当物体相对于接触物体刚要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这是经常用到的临界条件.本题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优质课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物理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高一17班章节名称 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学时 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知识; 2.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圆周运动问题。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分析圆周运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 产实践的意识; 2.通过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物理的责任感和 自豪感; 3.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学生特征 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对圆周运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学生对于向心力由谁来提供,还比较模糊,这样就不能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通过多个实例分析说明向心力的来源是由性质力来提供的,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探索新知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探索研究和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5.7-1 5.7-2 5.7-3 5.7-4 5.7-5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1.巩固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知识; 2.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3.能定性分析火车外轨比内轨高的原因,能定量计算火车转弯的 设计速度; 4.能定量分析汽车过拱桥最高点和凹形桥最低点的压力问题。 1.经历拐弯和过桥的实例分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发展 交流与合作能力; 2.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 心力的方法。 1.通过深挖掘现实生活中易忽视的细节,发展学习兴趣; 2.假设自己是工程师,亲身体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所带 来的愉悦感; 3.发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以及勇于探索 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的精神。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利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堂展示”让学生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 源。 分析汽车、火车转弯过程和汽车过桥问题, 总结出分析圆周运动的方法。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模型讲解 运动学模型

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之模型讲解 运动学模型 【模型概述】 在近年的高考中对各类运动的整合度有所加强,如直线运动之间整合,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整合等,不管如何整合,我们都可以看到共性的东西,就是围绕着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而进行。 【模型回顾】 一、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两种方法(公式法与图象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2 002 1at t v s at v v t +=+=,,几个推论、比值、两个中点速度和一个v-t 图象。 特例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机械能守恒。 特例2:竖直上抛运动为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0;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 。特点:时间对称(下上t t =)、速率对称(下上v v =);机械能守恒。 二、两种曲线运动模型 平抛运动:水平匀速、竖直方向自由落体 匀速圆周运动: ωωmv mr r mv ma F F =====22 向向法 【模型讲解】 一、匀速直线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组合 例1.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 ,身高为l 的人以速度v 匀速行走,如图1所示。 (1)试证明人的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图1 解法1:(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 处,在时刻t ,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OS=vt ,过路灯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 为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2所示。OM 为人头顶影子到O 点的距离。 图2 由几何关系,有 OS OM l OM h -= 联立解得t l h hv OM -= 因OM 与时间t 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由图2可知,在时刻t ,人影的长度为SM ,由几何关系,有SM=OM-OS ,由以上各式得 t l h lv SM -= 可见影长SM 与时间t 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l h lv k -= 。 解法2:本题也可采用“微元法”。设某一时间人经过AB 处,再经过一微小过程)0(→??t t ,则人由AB 到达A ’B ’,人影顶端C 点到达C ’点,由于t v S AA ?=?'则人影顶端的移动速度:

完整版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卢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运 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平抛运动后接触到的又一类曲线运动实例。本节作为该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圆周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对圆周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出相关概念和规律。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圆周运动实例,对其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却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在对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对问题的猜想不够合理,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疑惑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合理推导、细心总结、敢于表达,这就能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有深度和广度。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思考,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形成初步的系统认识,让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共鸣。 本节课结合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利用生活中曲线运动实例(如钟表、转动的飞轮等)使学生建立起圆周运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相关物理量。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提出问题:除了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能否用其它物理量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生 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分析,利用物体做圆周运动转过一圈所需要时间多少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 慢,即周期。 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即v *r r。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4、能利用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并理解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线速度概念,运用极限思想理解线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2、体会在利用线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后,为什么还要学习角速度。能利用类比定义线速度概念的方法得出角速度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的运用,体会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世界观。 2、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轻松融洽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快乐学习。 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2、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引入这些概念的必要性。2、理解线速

2014-2018高考物理运动学真题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2017~2018年) 201803 4.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6.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 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201802 6.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2016~2014年) 1.(2016·全国卷Ⅲ,16,6分)(难度★★)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2 B.3s 2t2 C.4s t2 D.8s t2 2.(2016·全国卷Ⅰ,21,6分)(难度★★★)(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物理】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物理】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已知某半径与地球相等的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的 1 2 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在这个星球上用细线把小球悬挂在墙壁上的钉子O 上,小球绕悬点O 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质量为m ,绳长为L ,悬点距地面高度为H .小球运动至最低点时,绳恰被拉断,小球着地时水平位移为S 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细线刚被拉断时,小球抛出的速度多大? (3)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答案】(1)01=4g g 星 (2)0 024 g s v H L = -201[1]42()s T mg H L L =+ -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知2 2Mm v G m R R = 2Mm G mg R = 可得2 v g R = 则014 g g 星= (2)由平抛运动的规律:21 2 H L g t -= 星 0s v t = 解得0 024g s v H L = - (3)由牛顿定律,在最低点时:2 v T mg m L -星=

解得:2 01142()s T mg H L L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综合,联系三个问题的物理量是重力加速度g 0;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和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竖直圆形轨道固定在木板B 上,木板B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3m 小球A 静止在木板B 上圆形轨道的左侧.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水平射入小球并停留在其中,小球向右运动进入圆形轨道后,会在圆形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圆形轨道半径为R ,木板B 和圆形轨道总质量为12m ,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小球与圆形轨道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求: (1)子弹射入小球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2)当小球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低点时,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 (3)为保证小球不脱离圆形轨道,且木板不会在竖直方向上跳起,求子弹速度的范围. 【答案】(1)2038mv (2) 2 164mv mg R + (3)042v gR ≤或04582gR v gR ≤≤【解析】 本题考察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与曲线运动相结合的问题. (1)子弹射入小球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1(3)mv m m v =+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111 422 Q mv mv =-? 代入数值解得:2038 Q mv = (2)当小球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低点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 得2 11(3)(3)m m v F m m g R +-+= 以木板为对象受力分析得2112F mg F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木板对水平的压力大小为F 2 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20 2164mv F mg R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