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显德汪学区李会如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武安市第十三中学的一名教师,我叫石起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钱塘湖春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手。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该诗通过对西湖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该诗语言浅近平易,很符合初中中学生理解背诵的要求。这首诗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首尾呼应,中间集中写景,体现出诗的结构美,这种写作特点也值得学生们借鉴。

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鉴于此,我结合了所教年级与本课特点,从不同维度把握,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本诗;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推敲诗中用字的精妙之处,以此培养学生对唐诗的赏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反复朗读中启发学生学生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诗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

二、说教法

本课我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新课标针对古诗文的教学指出,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不是很强,鉴赏古诗词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新课标中指出,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作性,因此我还采取了讨论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诗歌积累,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能力低,鉴赏能力更有待于提高,而且也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诵读法(反复诵读)、讨论法(交流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有这样一处美丽的旅游胜地,湖光碧影,景色如画,美的令人惊叹。这就是杭州西湖,又名钱塘湖。西湖美景,享誉天下,早春的西湖风光,更具魅力,满是荡漾的生机。今天就让我们和白居易一同走进早春的西湖。(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整体感知

(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以此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不足之处由学生间相互补充,或者老师补充。

(2)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字音、朗读节奏。接下来由学生朗读,加深诗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以达到初步感知诗歌的目的。

2、初读诗,知诗意

(1)自主学习,指导学法

a.反复诵读

b.抓住诗眼

c.弄懂诗意

d.品味语言

e.把握情感

(2)诵读诗歌,把握节奏

a.学生听读,要求正字正音,划出节奏。

b.朗读指导: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韵味。

(3)个别抽查,其他学生划出诗中的景物。

3、再读诗,赏美景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都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方法:学生读诗歌,划出诗中的景物)(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水云相接;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婉转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4、精读诗,悟诗情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5、品读诗,赏妙笔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

6、全班学生自由朗读,直到能背诵。

(三)拓展延伸

1、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四)达标检测

1、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填空: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作者()之情。

(2)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内容是暮春景色。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和“谁家”可以理解为“处处”“家家”。

C 描写想象中景色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 文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写的是初春湖面景色。

4、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妙笔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记我们曾欢聚一堂,共同学习。谢谢大家!(六)布置作业

1、背诵《钱塘湖春行》。

2、把这首七言律师改写成一篇游记,以《游西湖》为题,不少于400字。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完整版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钱塘湖春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学法:展示自己图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对《白娘子》的故事都很熟悉吧?我想问问大家,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在哪里啊( 答:西湖断桥)对,是西湖。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留下赞美西湖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么同在杭州任过职的白居易,对西湖又有什么喜爱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让白居易给我们做导游,进行“钱塘湖春行”,领略西湖美好的春光。 二、作家及作品 (指一生说) (白板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三、朗读 6、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白板出示)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齐读诗歌一遍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1、出示白板音乐: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生活体验融入诗歌中去,画一画西湖春景图,(小组合作) 2、展示 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充当小导游解说诗中的画面, 六、赏析(根据学生画的画,抓诗歌中的关键字眼,注意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 水几谁乱浅绿 面处家花草杨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初中课本第一册第三单元《诗五首》中的一首《钱塘湖春行》。 一、教材分析 纵观新教材诗歌30首,诗歌内容、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 提出了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15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本节内容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2、了解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 3、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

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突破难点。 关键:诵读和想象。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朗读法、联想和想象法、讨论点拨法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李荣慧一、说教材 《钱塘湖春行》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是七言律诗,是作者被任命为杭州剌史,早春游湖时创作的,是一首描写钱塘江早春美景的着名七律。作者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旖旎动人的风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愉悦闲适之情和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能力结合注释简要说出全诗大意,但对于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将引导学生从写作顺序和修辞两个方面深入,学生将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共同把握诗歌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热情,培养审美和品鉴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朗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难点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描写哪里的美景呢对,西湖。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动人的、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钱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二)初读诗歌 首先,学生朗读,其他学生作出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点评或补充。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体会韵律美。 (三)品读诗歌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诗中的细节来反映整首诗,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内容。首先,我将引导学生理解诗的题目 经过思考,学生可以总结出: 地点:钱塘湖;时间:春天;事情:游览。 连成一句话:作者春天前往钱塘湖(西湖)游览 然后,品读首联 让学生找出首联中的哪些词语能够与标题中的词语对应,引导学生 结合书上注释,孤山寺、贾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紧扣“钱塘湖” 结合书上注释解释,水面初平和云脚低紧扣“春” 结合朱自清《春》中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和浮云低垂,与水相接帮助学生理解

钱塘湖春行课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课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课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纵观新教材诗歌30首,诗歌内容、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提出了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精编版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显德汪学区李会如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武安市第十三中学的一名教师,我叫石起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钱塘湖春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手。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该诗通过对西湖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该诗语言浅近平易,很符合初中中学生理解背诵的要求。这首诗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首尾呼应,中间集中写景,体现出诗的结构美,这种写作特点也值得学生们借鉴。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鉴于此,我结合了所教年级与本课特点,从不同维度把握,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本诗;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推敲诗中用字的精妙之处,以此培养学生对唐诗的赏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反复朗读中启发学生学生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诗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 二、说教法 本课我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新课标针对古诗文的教学指出,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不是很强,鉴赏古诗词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新课标中指出,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作性,因此我还采取了讨论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诗歌积累,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能力低,鉴赏能力更有待于提高,而且也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方法定为: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诵读法(反复诵读)、讨论法(交流体验). 四、说 (一) 在我国有这样一处美丽的旅游胜地,湖光碧影,景色如画,美的令人惊叹。

钱塘湖春行优质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 济阳初中:董素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师:一折山水一折情,山水随情入诗中。孤山下,西湖畔,草长莺飞,最美是江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白居易一起到钱塘湖春行。 二、检查预习(2分钟)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读教学案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三、出示目标:(2分钟) 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教学案!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领略诗之韵(10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3、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读准节奏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

钱塘湖春行课文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课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纵观新教材诗歌 30 首,诗歌内容、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提出了 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 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 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 兴趣。 目标 2 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 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 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美国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 “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 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

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 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 并且可 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 伴着优美的旋律, 在碧绿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 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 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 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 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 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 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 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说说诗大意。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春》-优质说课稿

《春》-优质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语文科第X小组第X号考生,(鞠躬)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春》(板书:春、朱自清),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部分来展开我的说课。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说教学背景 一、说教学背景(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2、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5、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二、教法和学法 (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我准备以讲授法和点拨法为主,辅以情景教学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因为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 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5课《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15、《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5课内容,所选内容是中国古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首诗歌,本首诗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第一板块:说教材 《古代诗歌五首》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教法 (一)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1)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2)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3)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4)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5)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6)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春》 说课稿

《春》说课稿2 (好)《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则是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提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载体。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常恰当。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2.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要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的修辞方法 难点: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在这一环节我将采取播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接力赛朗读等多种形式的。可以在课前指导一、两个朗读较好的同学进行配乐朗读,课上播放,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比如背景音乐,课文的朗读视频,春画面等)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背景音乐,课文的朗读视频,春画面等) 2、朗读教学法。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可采用朗读教学法(研读、精读、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特的意境。要指导学生通顺、流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示范分析、师生合作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

《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代诗歌四首》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五课,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3.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 4.激发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2.赏析关键字词,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 采用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质疑法、诵读法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拟定三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作者简介

2.解释题目 3.《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学生齐读《观沧海》,老师点评,教正读音。 4.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占主体地位。) 5.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归纳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讨论回答) 6.赏析诗歌(结构、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法) 三、指导学习《次北固山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 1.讲解古代诗歌常识 2.判断这首诗的体裁,标出各联。 3.学生齐读《次北固山下》、听录音泛读。老师点评,教正读音。 4.理解字词 5.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回答。) 6.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简要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导读《钱塘湖春行》 1.题解 2.作者简介 3. 学生齐读《钱塘湖春行》、听录音泛读。老师点评,教正读音。 4.理解字词 5.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6. 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7.研读与赏析: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完美版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第一板块:说教材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教法 (一)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1)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2)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3)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4)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5)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6)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三板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授乐府诗《观沧海》和律诗《次北固山下》 一、品味诗情美――吟读《观沧海》,体会作者豪情。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一入课即紧紧抓住作者情感的抒发点上去感悟、把握每首诗歌的基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姜媛,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钱塘湖春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朗读欣赏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纪行之作,作者们访名山大川,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切地写下来,让学生感受江山之多娇。《钱塘湖春行》由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于任杭州剌史期间,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如同展开一幅精美的画卷,把杭州西湖的春天之美抒写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该诗语言浅近平易,充分体现出白诗的语言风格,且很符合初中中学生理解背诵的要求。同时,这首诗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首尾呼应,中间又集中写景,体现出诗的结构美,它的这种写作特点也值得学生们借鉴。 (二)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鉴于此,我结合了所教年级与本课特点,从不同维度把握,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本诗;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推敲诗中用字的精妙之处,以此培养学生对唐诗的赏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自我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学生学生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没、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理解诗中所用“象中有兴”的写法,体会作者用字之妙。 2.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诗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 二.说教法 本课我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新课标针对古诗文的教学指出,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钱塘湖春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学法:展示自己图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对《白娘子》的故事都很熟悉吧?我想问问大家,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在哪里啊( 答:西湖断桥)对,是西湖。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留下赞美西湖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么同在杭州任过职的白居易,对西湖又有什么喜爱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让白居易给我们做导游,进行“钱塘湖春行”,领略西湖美好的春光。 二、作家及作品

(指一生说) (白板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三、朗读 6、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白板出示)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齐读诗歌一遍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1、出示白板音乐: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生活体验融入诗歌中去,画一画西湖春景图,(小组合作) 2、展示 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充当小导游解说诗中的画面,

《钱塘湖春行》优质课教案 ()

钱塘湖春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课下积累 师:《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所作。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谁呢?他就是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标:(1分钟) 师:欣赏完这两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领略诗之韵(6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纪行之作,作者们访名山大川,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切地写下来,让学生感受江山之多娇。《钱塘湖春行》由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于任杭州剌史期间,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如同展开一幅精美的画卷,把杭州西湖的春天之美抒写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该诗语言浅近平易,充分体现出白诗的语言风格,且很符合初中中学生理解背诵的要求。同时,这首诗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首尾呼应,中间又集中写景,体现出诗的结构美,它的这种写作特点也值得学生们借鉴。 (二)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鉴于此,我结合了所教年级与本课特点,从不同维度把握,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本诗;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推敲诗中用字的精妙之处,以此培养学生对唐诗的赏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自我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学生学生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没、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理解诗中所用“象中有兴”的写法,体会作者用字之妙。 2.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诗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 二.说教法 本课我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新课标针对古诗文的教学指出,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古代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文本分析能力不是很强,鉴赏古诗词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新课标中指出,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作性,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学习诗歌同样需要注重学生自己对诗歌的体验感受,鉴于此,我还采取了讨论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充分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去。 三.说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