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河南省信阳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河南省信阳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 商代手工业发展

B. 商代文化繁荣

C. 西周建筑业发展

D. 西周文化发展

2.位于河南省开封城东北部,今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的河

南贡院是河南科举考试的场所,在历史上历经变迁修

复。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

作为科举考试制度的终结地,在中国的科举史上具有

重要地位。关于科举制度的发展,下面的说法有误的

是()

A.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B. 唐太宗开了殿试的先河

C.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答卷文体只能用八股文

D. 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

3.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

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

这说明林则徐()

A. 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 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C. 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D. 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4.1899年,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

既得权利,同时要求各国租界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政策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

C. 俄国

D. 德国

5.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革命派通过著书论作,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

播的书报杂志是()

A. B. C. D.

6.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

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A. 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B. 共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C. 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D. 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7.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

实行战略转移。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a--b(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c (跳出敌人包围圈)--d,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A.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夺取遵义

B. a夺取遵义 b四渡赤水河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C. a强渡大渡河 b夺取遵义 c四渡赤水河 d巧渡金沙江

D. a巧渡金沙江 b强渡大渡河 c夺取遵义 d四渡赤水河

8.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 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 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C. 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 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

原因是()

种类1950年1951年1952年

粮食132131436916392

棉花69.2103.1130.4

进行了土地改革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1999年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与其回归有关的基本国策是()

A. 求同存异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一国两制”

D. 科教兴国战略

11.“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

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A. 神舟一号飞船

B. 神舟三号飞船

C. 神舟五号飞船

D. 神舟六号飞船

12.如图是一幅与14-16世纪西欧手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图片。从这幅图中可以得出的

最准确信息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手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手工工场产生的前提

D. 动力技术的进步是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

13.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

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

A. 寻求大量黄金

B. “发现”美洲新大陆

C. 完成环球航行

D. 收复耶路撒冷

14.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

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A. 君主权力受限

B. 文艺复兴深入

C. 工业革命展开

D. 社会经济衰退

15.“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

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是指()

A. 路易十六

B. 法兰西第一帝国

C. 巴士底监狱

D. 欧洲反法联军

16.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

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以下不属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是()

A. 人口迅速增长,妇女地位提高

B. 城市化加速发展,导致大众教育水平下降

C. 现代工厂制度形成,生产方式机械化

D.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7.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经过长达5个月的争吵,最终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

尔赛和约》,导致长时间“争吵”的主要原因是()

A. 山东主权问题悬而难决

B. 与会各国战略意图不同

C. 战败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D. 法西斯残余势力的破坏

18.面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

策源地形成。相比较,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使美国()

A. 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B. 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C. 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D. 成为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19.英国现代福利制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06年。二战后,丘吉

尔承诺,要为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天候福利保障

制度服务。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福利制度的国

B. 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很快

普及

C. 社会保障制度的施行,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D. 社会福利制度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0.把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细致的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

人物形象。再现了19世纪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人留下来一部上流社会特别是巴黎社会的变迁史。该作品可能是()

A. 《夜间的咖啡馆》

B. 《战争与和平》

C. 《哈姆雷特》

D. 《人间喜剧》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1.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至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材料三1881年,为例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

--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财政经济困难,粮食供求矛盾突出,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稳定粮价,出现了国家、省、市(县)级粮票。从1990年

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票证。从1993年1月1日起,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后,五花八门的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各种各样的银行卡竞相兴起。近年来,移动支付在全国普及。

材料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发展思想理念,并在多个场合阐述了这一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之后又写入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摘编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粮票出现和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所示支付方式的使用与哪一次科技革命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票退出历史舞台、新式支付出现的感想。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

24.近现代德国的兴衰影响欧洲乃至世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时间事件

1945年苏美英法四国按照雅尔塔会议协议,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各占领区的管辖措施不尽相同。

1949年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首都定为波恩;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定都柏林。两者都是独立主权国家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互为宿仇的法德两国开始和解,欧洲一体化开始起步。

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建由暸望塔、混凝土墙、壕沟、铁丝网等组的边防设施,俗称柏林墙,希望以此阻挡西方势力的渗透。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向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敬献花圈,后又自发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为自己的民族赎罪,向曾被奴役的国家请求重归于好,史称“华沙之跪”。

1972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联邦德国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正式建交。

据丁建弘《国通史》材料三:据新华社报道,年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以建立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为三大主题,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德国何时首次成为“世界性强国”?列举史实说明。

以“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会涉及表格中哪些事件?为什么?

根据材料指出德国“工业4.0”战略的基本特点。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工业

1.0”“工业

2.0”指的是什么,各自特点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目给出的三幅图片涉及商朝甲骨文、商鞅铸造的司母戊鼎和商朝的都城殷墟遗址,它们共同反映了商鞅文化繁荣。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商代文化繁荣,注意全面分析相关图片。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2.【答案】B

【解析】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答卷文体只能用八股文;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故关于科举制度的发展说法有误的是唐太宗开了殿试的先河。

故选:B。

本题考查科举制,知道创立殿试的是武则天,不是唐太宗。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B

【解析】据“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可知,这说明林则徐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解析】“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界地和‘势力范围’内均享有均等机会。”反映的是“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门户开放政策反映了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分歧。

故选:A。

本题以“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同时要求各国租界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为切入点,考查门户开放政策。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识记门户开放政策的相关知识。

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时务报》宣传的维新变法思想;《申报》报道主要的时事;邹荣的《革命军》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政府统治,宣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新青年》宣传的是民主、科学。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革命派通过著书论作,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的书报杂志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

本题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分析材料可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体现了五四运动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群众基础较为广泛,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

7.【答案】B

【解析】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过: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为切入点,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可知,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B。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注意识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其影响。

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要求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解答】

据题干“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结合所学可知,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99年12月20日,我国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999年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与其回归有关的基本国策是“一国两制”。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澳门回归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一国两制”、澳门回归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解析】据“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可知,“这个飞船”是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神舟五号飞船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神舟五号飞船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14至16世纪,西欧动力技术出现重大变革,风力、水力等自然力取代人力和畜力成为新的生产动力。风车、水车广泛运用,机械和半机械装置在纺织、冶炼、采矿等行业中也已开始使用。生产动力和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使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进步。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显著进步,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14-16世纪西欧手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14-16世纪西欧手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解析】“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寻求大量黄金。A符合题意。寻求大量黄金的目的是收复耶路撒冷,D不符合题意。BC与材料无关。

故选:A。

本题以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

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14.【答案】A

【解析】据“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可知,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君主权力受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解析】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王权的堡垒--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开始。据“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可知,材料中的“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是指巴士底监狱。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7月14日后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促使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以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经过长达5个月的争吵,最终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的相关史实。

【解答】

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所以导致长时间“争吵”的主要原因是与会各国战略意图不同,B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据题干“面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选:B。

本题以“面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与影响.

19.【答案】A

【解析】1933年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了福利制度,但并不是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福利制度的国家。1948年,英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英国现代福利制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06年。二战后,丘吉尔承诺,要为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服务为依托,考查罗斯福新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20.【答案】D

【解析】把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细致的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19世纪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人留下来一部上流社会特别是巴黎社会的变迁史。该作品可能是《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将在法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创作了小说集《人间喜剧》。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系列小说。在小说中,他把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细致地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经典之作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巴尔扎克。他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及内容。

21.【答案】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观察题干图片“章西女王”“《天朝田亩制度》”及所学知识可知,题目可拟为:亚洲反殖民反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1864年,中国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1857-1859年,印度爆发反英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为国捐躯,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前者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后者是封建王公领导的;前者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后者任务是反侵略;前者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后者英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都是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反殖反侵略民族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

亚洲反殖民反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

1851-1864年,中国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1857-1859年,印度爆发反英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为国捐躯,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前者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后者是封建王公领导的;前者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后者任务是反侵略;前者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后者英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都是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反殖反侵略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洲反殖民反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图片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亚洲反

殖民反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

22.【答案】

【小题1】(1)根据材料一中“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

强)”,可知,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是排斥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的

染指。根据材料“洋人贪利无厌、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

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可知,李鸿章反对修筑铁

路的理由是列强贪利,危害财政;毁坏田地房屋;破坏风水;破坏老百姓

的生计;容易激起民变。

(2)根据材料中“为例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可以看出李鸿章主张

修筑铁路的目的是解决运输问题。根据材料中“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

工、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不难稍纡折

(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可以看出,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

理由是修筑铁路可以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的谋生手段;老

百姓的田庐(坟墓)不妨碍铁路的建设;拆迁百姓房屋(或坟墓)可多给补偿。 (3)材料三中“开平煤矿”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派开办的企业,所以洋

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洋务运动的推动,另外还有政

府的重视和投入;铁路建设(或设计)者的努力;西方科技(铁路修筑技

术)的引进。

故答案为:

(1)目的:排斥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的染指;原因:列强贪利,危害财政;

毁坏田地房屋;破坏风水;破坏老百姓的生计;容易激起民变。

(2)目的:解决运输问题;原因: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的

谋生手段;老百姓的田庐(坟墓)不妨碍铁路的建设;拆迁百姓房屋(或

坟墓)可多给补偿。

(3)洋务运动的推动;政府的重视和投入;铁路建设(或设计)者的努力;

西方科技(铁路修筑技术)的引进。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与我国铁路发展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洋务运动与我国铁路建设的有关内容。

23.【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粮票出现的原因是:国家财政经济困难,粮食供求矛盾突出。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物资丰富。

(2)据所学知,银行卡的使用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银行卡的使用。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坚持改革开放;或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重视科技;这是历史的进步。

(3)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重视科技创新,用科技推动全球发展。推进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安定与和平。积极投身国际合作,承担大国责任。参与联合国活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本国贫困问题,为世界脱贫与发展出力等。

故答案为:

(1)国家财政经济困难,粮食供求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物资丰富。

(2)第三次科技革命;要坚持改革开放。(或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重视科技;这是历史的进步。等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

(3)a重视科技创新,用科技推动全球发展。b推进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安定与和平。C发展全方位外交,积极投身国际合作,承担大国责任。d参与联合国活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e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f解决本国贫困问题,为世界脱贫与发展出力。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困难,在改革开放后获得快速发展。掌握新中国的发展过程及意义。

24.【答案】【小题1】(1)德国首次成为“世界性强国”是20世纪初。德国统一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工业化进程加快,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世界性强国。

(2)分裂涉及事件: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首都定为波恩;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定都柏林。两者都是独立主权国家,理由:统一的德国一分为二。统一涉及事件: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整体加入联邦德国。柏林成为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理由:一分为二的德国合二为一。

(3)由“以建立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为三大主题,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战略的基本特点是智能化。,“工业1.0”指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事件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特点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2.0”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事件是电力的广泛使用,特点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3.0”指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代表事件是电子计算的发明和使用,特点是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故答案为:

(1)判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史实:德国经济实力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位;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国家矛盾激烈;德国组建三国同盟,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2)事件①:1945年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理由:分区占领各自管辖,是后来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各自建立的内在原因。

事件②: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成立。理由: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两国建立致使分裂局面形成。

事件③:1961年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理由:柏林墙不利于东西之间的往来,加剧了分裂对立局势。

事件④:1990年民主德国拆除柏林墙。理由:民主德国整体加入联邦德国,联邦德国成为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

(3)①特点:在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或个性化和数字化)。

②“工业1.0”指工业革命,特点是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工业2.0”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是电力的广泛使用。

“工业3.0”指第三次科技革命(或新技术革命),特点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或信息化)。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近现代德国的兴衰影响欧洲乃至世界为切入点,考查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三次科技革命。

本题以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三次科技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