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园美术教育》题库及答案

《幼儿园美术教育》题库及答案

《幼儿园美术教育》题库及答案
《幼儿园美术教育》题库及答案

《幼儿园美术教育》题库及答案

注:此课程为考查课,不再参加课程考试。该课程除完成课程作业以外,还需根据考查课管理办法完成相应的作业或作品,两者缺一不可!请大家届时登陆网站,查看该课程的考查管理办法!

一、名词解释题

1、美术

2、曼陀罗

3、建筑

4、表现目标

5、意愿画

6、DBAE

7、绘画

8、最近发展区

9、涂鸦期

10、情节画

11、雕塑

12、意象造型

13、儿童美术

14、物体画

15、工艺美术

16、过程目标

二、简答题

1、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的理论

2、请用“知觉分化”理论解释幼儿的蝌蚪人形象

3、试分析美术取向与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不同内涵

4、简述齐塞克儿童美术班的特色

5、为什么说运用图形与图形融合的方式是幼儿绘画一种较高级的表现方式?

6、简述艾斯纳关于美术的功能理论

7、如何评价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

8、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9、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

10、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画发展阶段

11、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

12、简述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要素

13、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

14、简述美术与其他艺术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5、幼儿美术中的曼陀罗图形有何发展意义?

16、众多学者都认为艺术与游戏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请谈谈它们与幼儿成长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述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的理论

2、试述幼儿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3、谈一谈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及对幼儿的影响

4、谈一谈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及对幼儿的影响

5、试分析幼儿早期涂鸦的原因及意义

《幼儿园美术教育》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一、解释题

1.美术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如绘画用颜料、纸、布、绢;雕塑用木、石、泥、铜等等),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等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主客观世界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美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进行,如绘画需要运用笔、纸、墨、颜料、布、绢等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等。

二、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具体的“空间”(平面或立体)。

三、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和色彩。

四、美术形象的感知方式通过“视觉”,即通过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2.曼陀罗

曼陀罗(mandalas)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它常用来指所有那些包括圈形主题的符号图形,有时又特别指那种其中结合着直线的圆圈样式。曼陀罗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协调的图形组合。这类图形的组合,儿童会将它贮存在记忆中,并在以后美术表现活动中不断地加以重复运用。荣格把曼陀罗看成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及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终极根源,是人类一种最高的、和谐的印象。里德则把曼陀罗看作是几十万年以来残留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型遗迹中的一种。曼陀罗具有圆满、完整无缺、统合的映象,它包含了自足完满和无限的冥想。

3.建筑

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场所,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等。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4.表现目标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较少地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一般希望儿童能独特而富于想象地运用和处理美术材料。在解决问题以及美术创造方面,也不存在单一的正确答案。因此,艾斯纳认为,当教师要求儿童想象性地运用技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的时候,应为儿童设立表现目标。艾斯纳“发明”了表现目标,以此补充行为目标,而不是取代行为目标。行为目标使儿童得到了系统的技能训练,使表现成为可能,而表现目标则鼓励儿童运用已有的技能,拓展并探索他的观念、意象和情感。

表现目标关注的是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的某种程度上的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预期的结果。它只为儿童提供活动的范围,活动的结果是开放性的。这种目标可让儿童摆脱行为目标的束缚,鼓励幼儿自己去表现自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5.意愿画

意愿画是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由自己独立确定绘画主题和内容,综合地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达自己情感的绘画形式。

意愿画特别强调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维作画,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是自己想象的内容大胆地进行构思、加工,组合成一幅有一定主题情节内容的画面。意愿画给儿童以充分的心理自由、想象自由、表现自由,从而促进儿童进行积极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DBAE

DBAE即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英文缩写),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而严格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玫果的前提。与艾斯纳的观点相似,格里主张以美术学科的基本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在他发表的《一种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科目研究的方法》的文章中引用了“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审美、美术创作、美术批评和美术史,简称DBAE)的术语,反映了60年代提出的,80年代重新强调的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思想。

7.绘画

绘画——以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造型的一种美术样式。即运用笔、刷、刀等工具,将颜料、墨汁、油墨等有色物质,用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手段转移描绘在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二维空间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图像,以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的艺美术形式。

8.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他批评传统的教育学,认为它是以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为依据的教学,定向于儿童思维已经成熟的特征,定向于儿童能够独立做到的一切,然而这只是教学的最低界限。他指出,除了最低教学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学界限,这两个界限之间的期限就是“教学最佳期”,它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他认为,发展过程并不总是符合教学过程的,发展过程跟随着建立“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儿童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9.涂鸦期

大约在1岁半左右,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所画的随意的线条,这类线条被称为涂鸦线。画涂鸦线的时期被称作涂鸦期,它可能要持续到3—-4岁。儿童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湎于自己的动作,满足动觉是最基本的动机。此时的儿童只是将笔抓握在手中,靠手臂的来回摆动决定线条的方向和长短,虽需经由眼的控制,但无需手腕部做太多的动作。这种涂鸦动作,与婴儿无意识地摇动手臂,或者用手举着玩具挥舞的动作是相类似的。在涂鸦过程中,儿童逐渐能够控制涂鸦的动作,进而发展了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10.情节画

情节画是在物体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儿童将个别物体与其他物体相配合,表达一定的情节内容的绘画形式,比单一的物体画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小朋友做操”、“小熊过桥”、“快乐的星期天”等。在情节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儿童进一步表现物体形象,而且还要求儿童根据主题内容,把相互关联的各个形象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上,以形成一个情节,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因此,情节画教学对于培养儿童绘画的目的性、计划性,培养儿童构图、布局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1.雕塑

雕塑——以实体性的(耐磨的或可塑的)物质材料,塑造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形象的艺术。作为造型艺术之一,其用料坚固,传世恒久,又兼具直观性的特点,与观者处于同一空间,极易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按其在空间中呈现的形式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

12.意象造型

意向是一种造型样式,它源于感知但比感知表象更概括,更抽象,是一种即能反映事物外在特征有能表现内在意义的心理映象。在美术创造中的意象更多的来源与审美感知,它所捕捉的是事物中具有情感表现性的一般结构特征,因而,这种由感知生成的意象融合了形与情、记忆表象和创造想象,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现实中的形

象不同,幼儿绘画的形象大多为意象造型,它反映了幼儿感知与表现事物是以情感为媒介的特点,是经幼儿主体反思获得的一种情感符号系统。

13.儿童美术

儿童美术指的是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3---6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美术活动,从种类上说,大致可以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绘画活动从使用的工具、材料及表现形式上可分成蜡笔画、彩色铅笔画、粉笔画、水墨画、彩色水笔画、手指画、棉签画和水彩画等;从性质上可分为命题画、想象画、故事画、填色画和集体合作画等;从内容上可分为物体画、情景画、意愿画和装饰画等。手工活动可分纸工和泥工等。欣赏活动是对各种造型艺术作品和社会、自然环境的观赏。

14.物体画

物体画是由教师确定某一物体,并教给儿童关于该物体形状、色彩、结构的画法,从而使儿童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物体画是绘画活动的初步训练方式,也是培养儿童造型能力的基础。对于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提高其绘画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5.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包括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具有审美特性的工艺品;以及用特种材料制成的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

16.过程目标

过程取向的目标关注的不是预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的相应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活动的结果,那么过程目标注重的则是活动的过程。

英国学者斯滕豪斯(L.Stenhouse)认为,教育由4个不同的过程构成。它们是:(1)技能的掌握;(2)知识的获取;(3)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4)思想体系的形成。如果说,前两个过程尚能用行为目标陈述的话,那么后两个过程则是无法用行为目标表述的。他认为,设计教育活动时不应以事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加以展开。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的理论

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阐释了柏拉图对艺术在教育上的功能的意见,即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里德认为,人类的不幸,穷本探源,是因为个人的自发创造力受到压制,这种现象是现行教育制度的缺失所产生的后果。艺术是个人借以达到内心世界和他所生存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和谐的过程,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方能解脱人类心灵所受的压制,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为人类的未来带来幸福的机遇。艺术以两个一般性原则为基础,其一是,成长中的人应该了解存在明显变异世界中的关联性与相似性,这个原则以统合为基础,并且以艺术对于这个统合性的贡献为基础;其二是,用卢梭的话来说,儿童“应该全然依赖具体事物”,这就是说,儿童应该通过感觉的培养来认识世界,应该通过感觉直接接触事物而学习,因为唯有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才能为其抽象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里德认定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化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所谓统整就是个人的独特性与社会的统一性协调,那么,我们不难理解里德的所谓艺术即教育,教育即艺术,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教育应以艺术作为基础的命题。

2.请用“知觉分化”理论解释幼儿的蝌蚪人形象

“人”是儿童美术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儿童早期画的“人”使人联想到蝌蚪,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于是,人们将这一类的图像统称之为蝌蚪人。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有其合理之处。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略。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在儿童的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图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具有特定的含义。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或者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实际上,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凯洛格所言,儿童画“人”不是根据现实生活,而是儿童从动作到表征发展美术符号系统,并表现自我的一个环节。

3.试分析美术取向与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不同内涵

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着眼美术本身,即以美术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作为延续和发展人类美术文化的主要方式,美术教育是伴随着美术的诞生而诞生的。从原始人类从事美术活动起,人类就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已有的美术活动的经验和知识。美术文化正是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美术的诸多功能也正是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增强的。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着眼教育,即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幼儿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等。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反映了人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涵义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倾向性。前者更多考虑的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后者则更多顾及的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汲取幼儿美术教育这两种取向中的有价值部分,使之有机地统一起来,能使我们在更高层次上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涵义。广义的幼儿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如通过幼儿美术教育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幼儿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基础。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简述齐塞克儿童美术班的特色

1904年,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者齐塞克,在他供职维也纳应用艺术学校时,创办了儿童美术班。首先提出儿童的基本绘画能力是天赋的,人的绘画天赋的发展,一般起始于儿童期。他的观点得到了美国少数美术先驱者的赞同,在齐塞克创办的儿童美术班中,他取消了酷似自然物的绘画教学,而是鼓励儿童用视觉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中发生事物的反应。在齐塞克的指导下,儿童以玩的方式表现自己,并做那些真正使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传统的几何图案或透视画,被儿童自己所创造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视觉形象所替代。齐塞克将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作为美术教育的一个目标。他的工作表明了儿童能用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和可以被接受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和认知。

5.为什么说运用图形与图形融合的方式是幼儿绘画一种较高级的表现方式?

在幼儿的画中,所画的各种物体一般都是由椭圆、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拼搭而成的,各种图形常常清晰可辨。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画中的各个独立图形会出现融合的趋势。儿童会用轮廓线勾画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图形的外部界线,而图形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则融合成一体,图形之间的界线消失了。这种图形与图形的融合使线条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图形更具整体感,事物的形象更为生动。

运用图形与图形相互融合的方式绘画,既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需要视觉与动作较高程度协调的活动。儿童必须对其所画事物的整体结构特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把一个复杂的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在视觉上较为准确地把握它的外部轮廓线,引导画笔沿着视觉印象中的轮廓准确地运动,勾画出复杂的封闭式图形。

儿童逐渐能领会这种方式,使轮廓线变得流畅起来,画面表现事物的准确性也提高了。所以,运用图形与图形融合的方式是幼儿绘画一种较高级的表现方式。

6.简述艾斯纳关于美术的功能理论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在论述美术的功能时指出:美术的功能之一是为人类提供视觉感。该功能的实现至少靠两条途径:首先,美术常被用以表现人类最美好的视觉意象,被用作通过塑造形象而将人类精神变得形象化的手段。当美术发挥这种功能时,它会将个体的言语难以表达的东西转换为别人能理解的东西,于是对文化的理解就有了共同的意义;其次,美术还被用以表现人类特有的视觉意象,为其恐惧、梦和回忆提供视觉隐喻。

美术的第二个功能是能使人的感觉敏锐,能提供训练人的潜能的题材和媒体。

美术的第三个功能是能使其他事物变得生动,美术构成了人的视野,捕捉了瞬间。

艾斯纳认为美术的功能还不止以上这些,它还能帮助人们发现视觉世界的涵义,发展感知的活力;它还能借助打动情感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亲情,制造凝聚力。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在人类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发挥极为重要的功能。

7.如何评价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

评价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教师期望通过活动所达到的教育结果。评价活动的目标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活动目标与分类目标、年龄目标以及总目标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一致;二是活动目标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是否相适应。

(2)活动内容和工具材料

活动内容和工具材料与活动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评价活动内容和工具材料时,必须考虑相关的因素,从活动的整体效果来评价各个因素存在状况的合理性。活动的工具材料的准备要充分,并且要根据美术活动的主题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各种绘画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特性。

(3)活动过程

1)教师的活动准备主要包括能否熟悉活动的内容,了解幼儿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的高低,了解幼儿一般水平和个别差异,对活动所需的材料、工具、场地因素的考虑充分。

2)教师的活动设计主要包括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为幼儿所理解、所接受,是否具有独创性。

3)教师的活动组织主要包括教师能否发挥和调动大多数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能否有次序地执行教育活动的计划,教师能否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目标与计划等。

4)教师的活动指导主要包括讲解示范是否准确、熟练、清晰,能否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帮助他们实现自

己的构思,能否通过提问有效地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能否适时地给幼儿以具体帮助,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4)活动效果

主要指从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创作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教育效果。主要包括: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是否愉快,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坚持完成作品,完成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幼儿创作的作品的好与差等。

8.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一幅好的幼儿美术作品应该具备以下要点:

(1)创意想象独特

(2)富于童趣——表现的是幼儿眼中的世界

(3)艺术语言具表现力:

1)线条有力度,节奏感强。

2)造型完整,特征鲜明。

3)画面布局饱满、均衡。

4)色彩表现丰富、具有个性。

9.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

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美术具有同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特征:

其一是造型性与视觉性。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都体现为具体可视的、占有一定空间形式的实体。美术创作的目的就是造型,所采用的题材主要是通过外在形状来表现人和事物。但是,美术作品的造型应当是外形与内涵的统一体,即通过可视的外形来表达蕴藏在深层的神韵与情感,即中国传统画论所说的“以形写神”,从而达到“形神兼备”和“情景交融”。

其二是瞬间性和永固性。美术作品是静止的,即使描绘一个运动过程也只能截取其中的一个瞬间。这个瞬间一旦被美术作品创造为形象,就永久固定下来。美术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在反映现实和表现题材方面的某种局限性:这就是不能直接表现运动或情节发展过程,也难以表现图像所能显示的视觉范围之外的事物。但美术作品中理想的直观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凝炼及独特的美感又使它在艺术世界中能独树一帜,魅力无穷。

10.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画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在将儿童画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大致有三个过程:无控制地涂抹——满足动觉经验;重复性运动的控制——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开始命名绘画形式——显示出动觉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儿童开始认识到绘画形象

与外界之间存在的关系。

(2)图式前期:4—7岁。自我中心——自我是空间思维的中心。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用符号表示人。画其所知而非所见,透明或X光画面表示所知的存在,尽管无逻辑的可观性;此时的儿童绘画开始显示出对环境的关注,并开始依靠几何线或几何形进行描绘。

(3)图式期:7——9岁。

(4)写实萌发期:9—11岁。

(5)拟写实期:11—13岁。

(6)青春危机期:13—17岁。

11.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

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包括创造、欣赏和评价视觉艺术三个方面:

(1)创造视觉艺术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美术表现是幼儿的基本需求。他们有创作这种艺术作品的冲动,对美术活动有更多的自觉性、依恋性。通过创造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提高使用和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理解运用美术材料的过程;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美术材料;(3)有强烈的动机参与美术创造活动;(4)发展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创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2)欣赏视觉艺术

人是按美的理想来改造世界的。教育能使人的审美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包括提高对视觉艺术的感性认识、扩大视觉艺术的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通过欣赏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认同和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视觉艺术工作;(2)理解和接受视觉艺术创作的不同目的和表现手法;(3)通过活动,熟悉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例如线、形状、颜色、质地、平衡等等;(4)培养在生活中追求能唤起良好视觉意象的事物的动机。

(3)评价视觉艺术

幼儿不仅需要学习创造和欣赏视觉艺术,而且需要学习评价视觉艺术,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美术创作。通过评价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探索和初步理解人们创造美术作品的立场和角度;(2)命名和讨论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3)感悟美学原理,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

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主要强调通过教学让幼儿习得评价视觉艺术的能力,使幼儿在评价视觉艺术作品中即具有自己的立场,又趋向接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12.简述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要素

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包括:

(1)活动名称——活动的种类和题目

(2)目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能技巧即在技能运用和表现上要达到的程度;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涵。

(3)方法和步骤——对活动过程进行的具体设计

(4)材料的准备——包括教师上课用的材料和幼儿练习需要的材料。

(5)讲评要点——根据目的和要求及幼儿实际水平拟讲评要点。

13.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贡献主要在于美术发展心理理论的建构以及教材教法的研究。他的代表著作《创造活动的本质》1939和《创造与心智的成长》1947。

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美术发展的过程分为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推理期和青春危机期等6个阶段。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美术发展的这些阶段是人类发展的自然层面,是遗传程式的自然展开,虽然每个儿童的发展速率各不相同,但是整体的样式和发展的序列却十分相似。这种相似性不仅表现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内部,而且还表现在儿童必须要经过一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认为,在美术这样一种游戏活动中,儿童内在的需求得到了真正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有助于其成为协调和幸福的人,而不会成为只具有知识,情感不平衡,与周围不能融洽的人。由此,罗恩菲尔德强烈反对在美术教育中让儿童去抄袭与模仿,他认为这样做只会有碍于儿童美术的成长。他主张教师切不可将成人的表达形式强加于儿童,任何一种美术创造的风格都必须作为创造者个人意向和需要的必然产物来加以理解和给予尊重。无疑,他的思想对盛行于美术教学中的以传授“正确”的作画技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冲击,起了矫枉过正的作用。然而,罗恩菲尔德的激进主张也给教育实践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表现和自我创造,往往会导致美术教育空有过程而无结果。

14.简述美术与其他艺术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美术与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摄影文学等等艺术有相同之处,即它们都是通过塑造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客观生活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但是它又有与其他各种艺术的不同之处,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术运用的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不同。声乐用发声器官,舞蹈用形体,器乐用乐器,摄影用照相器材,电影用摄影机等;美术用的则是笔、纸、墨、刀、颜料、泥等。第二,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舞蹈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而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线条、形体、色彩,通过造型、构图、设色来创造可视的具体形象。

15.幼儿美术中的曼陀罗图形有何发展意义?

曼陀罗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它常用来指所有那些包括着圈形主题的符号图式,有时又特别指那种其中结合着直线的圆圈样式。荣格把曼陀罗看成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及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终极根源,是一种最高和谐的印象。里德则把曼陀罗看作是几十万年以来残留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型遗迹中的一种。曼陀罗具有圆满、完整无缺、统合的映象,它包含了自足圆满和无限的冥想。

儿童所画的曼陀罗,以椭圆(含圆)、矩形与正或斜十字形构成的结合体居多,其次是椭圆、矩形与正、斜两种十字形构成的集合体,此外,同心圆和同心正方形等结合体或集合体等也是儿童画中常见的曼陀罗。曼陀罗和“太阳”这样一些儿童所喜爱的图形,常被儿童反复地运用,成为儿童以后表现较为复杂的事物时的组成单位和符号。

曼陀罗是一种结合体或者集合体,与许多种理论上假设存在的结合体或者集合体不同,曼陀罗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协调的图形组合。这类图形的组合,儿童会将它贮存在记忆中,并在以后美术表现活动中不断地加以重复运用。曼陀罗对儿童具有如此吸引力,其理由其一在于它是以椭圆为基本形态,易于表现且完全均衡;其二它是由抽象符号演绎成绘画形象的重要一环,也是沟通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之间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

16.众多学者都认为艺术与游戏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请谈谈它们与幼儿成长的关系?

著名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罗恩菲尔德都相信,艺术和游戏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所不同的是,罗恩菲尔德把艺术看成是游戏的一种形式,而里德却把游戏看成是艺术的一种形式。

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儿童通过游戏实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从而达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在游戏中,幼儿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而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和愿望去活动,去表现。

但是,幼儿尚不能运用成人的语言符号系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需要、经验和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能满足其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在游戏中,包括“美术语言”在内的各种象征性语言能够按照幼儿自身的需要而加以改变,能使幼儿唤起过去的经验,使自我得到满足,而不是去被迫地适应现实,解决了在适应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情感冲突。儿童在游戏中实验自己的行为、行动和知觉,无须害怕失败或报复,从而使整个身心处于自由和谐的运转状态。游戏中的反复尝试与体验,使难以理解和适应的周围世界变得可以被理解和适应了,也达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和认知上的平衡。

游戏是学龄前期儿童发展的主要源泉,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更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的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知觉的过程是自然赋予有机体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感知能力日趋分化。

由此,阿恩海姆推断,儿童笔下的简化图形并非是儿童缺乏绘画技能,而是其感知能力尚未分化的反映。

例如,儿童先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矩形。“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圆形的发现比对方形和直线形的发现更早一些。当儿童画处于圆形式样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事物的更为普遍的性质——事物性。”

阿恩海姆认为,在儿童绘画时,他所面对的是把观察到的事物转化为二维平面的艰巨任务,在画纸上创作出与他所见的物体具等同结构的形象。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刺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简单、明了的完形。

一些不能给人以愉悦感受的形体,都会在人的知觉中产生一种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美的结构的倾向,这种竭力将视觉刺激物加以组织、改造或纠正的现象,最突出地表现在儿童绘画中。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客观事物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和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阿恩海姆指出,当儿童致力于创造与所观察的物体结构上等同的形象时,他倾向于忽略所画的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这种忽略就是在儿童画中常见的因局部解决问题而导致的忽略画面整体关系的表现方式。一些美学方面的权威性人士给予阿恩海姆的理论以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理论思想新、风格新,对美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阿恩海姆从格式塔心理学的立场出发,解释了儿童美术发展中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理,其中不少的道理为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所信服。

2.试述幼儿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与目的

幼儿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与目的,除了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幼儿的精神文明行为外,还在于通过美术教育能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一种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文化氛围,以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

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是个人的创造物,而且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播和发展,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和吸收都影响深远。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以审美的立场去创造环境,使环境更为艺术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理当为此提供必要的准备。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与目的

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目的又是与幼儿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目的辩证统一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是幼儿教育目的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顺利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作好准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又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与美术的特征紧密相联。这一特点反映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与其他科目或领域的教育目的的差异性。

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包括创造、欣赏和评价视觉艺术三个方面:

(1)创造视觉艺术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美术表现是幼儿的基本需求。他们有创作这种艺术作品的冲动,对美术活动有更多的自觉性、依恋性。通过创造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提高使用和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理解运用美术材料的过程;(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美术材料;(3)有强烈的动机参与美术创造活动;(4)发展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工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既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和自由创造,实现顺应儿童的天性;又强调了儿童运用和掌握所必须的技能技巧,旨在促进幼儿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的有序轨道。

(2)欣赏视觉艺术

教育能使人的审美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包括提高对视觉艺术的感性认识、扩大视觉艺术的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通过欣赏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认同和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视觉艺术工作;(2)理解和接受视觉艺术创作的不同目的和表现手法;(3)通过活动,熟悉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例如线、形状、颜色、质地、平衡等等;(4)培养在生活中追求能唤起良好视觉意象的事物的动机。

欣赏视觉艺术的目的同样具有尊重幼儿爱美天性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两个侧面。

(3)评价视觉艺术

幼儿不仅需要学习创造和欣赏视觉艺术,而且需要学习评价视觉艺术,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美术创作。通过评价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探索和初步理解人们创造美术作品的立场和角度;(2)命名和讨论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3)感悟美学原理,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

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主要强调通过教学让幼儿获得评价视觉艺术的能力,使幼儿评价视觉艺术的标准日趋接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但这一目的的达到必须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

3.谈一谈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及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艺术环境是幼儿园中向幼儿提供的欣赏与创造的外部环境,使幼儿在不知觉中受到美术的熏陶。其创设要求是营造一个童话的世界,要体现幼儿的特点。创设的基本要求是安全、适用,审美和可塑性强。

幼儿园艺术环境从空间上可分为三类,即大的环境、中等环境、小的环境。大的环境指各班活动室以外的公共空间、中等环境指各班专用房间、小的环境指美术活动角。

幼儿园的建筑环境是最大的艺术环境,应有一些幼儿喜欢的色彩、形状、绘画和雕塑等。

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应以自然欣赏物为主,也可以布置一些卡通造型雕塑,它们既是幼儿观察欣赏的景物又可做写生对象。

走廊与专业活动室主要是悬挂供欣赏的美术作品(平面或立体)。

中等环境的布置首先要符合环境气氛,睡眠室布置要简洁、色彩要温和平静,卫生间要洁净有序。

活动室布置要丰满,充分利用空间,但不杂乱,要有主题。另外注意周期性变换与随时增减,注意幼儿的参与。最小的艺术环境指教室的美术角,需布置欣赏画册与美术创造用的工具和材料,保持美术角自由、轻松、活跃的气氛,保证幼儿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和创造。

幼儿园的艺术环境是一种“隐形语言”,它通过色彩、造型、空间布局的陈设等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的感染,因此,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是否具有教育功能,是否富有儿童情趣,能否引起幼儿的参于意识,都将对其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试分析幼儿早期涂鸦的原因及意义

幼儿早期涂鸦主要由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缘由:

(一)生理原因

(1)神经系统有所发展,脑、手、眼之间协调关系基本建立,但较为薄弱;

(2)幼儿手的骨骼和肌肉有所发展,有一些力量和准确性、灵活性,但不完善和不充分。

(二)心理原因

(1)模仿说;

(2)肌肉运动产生的满足与快感——主动的满足和被动的快感。

罗文斐尔德认为,幼儿开始涂鸦时只是享受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的“动”的快感,是一种无控制的动作,没有任何创造的意向。当他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纸上出现的线条之间的关联时,进而增强了他对涂鸦的兴趣,并逐渐在手、眼、脑之间产生了协调,产生了想要在纸上画出一些东西的愿望。所以,涂鸦是达到动作协调的关键,也是导向创造的桥梁。

(3)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

这一阶段幼儿是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他们不能脱离行动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在涂划的过程中不会把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而仅仅关注动作和划出的痕迹。是感知运动水平上的游戏。美术始于感觉与环境的首次接触和儿童对这些感觉经验作出的反应。触摸、感受、看、抚弄、听、嗅是美术活动的基本背景。而涂鸦期中的线条就是儿童创造的、与外界沟通的“第一语言”,通过无控制地涂抹——满足动觉经验;重复性运动的控制——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以及开始命名绘画形式——显示出

动觉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这些都促使儿童认识到绘画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的关系。这种“美术语言”就是幼儿自己创造的视觉的或造型的符号系统,它能够按照幼儿自身的需要而加以改变,能使幼儿唤起过去的经验,使自我得到满足,而不是被迫去适应现实,从而解决了在适应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情感冲突。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分)得分:20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2.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1.前驱期

2.潜伏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最短潜伏期 2.平均潜伏期 3.最长潜伏期 4.传染期 5.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6.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隔离治疗病人 2.隔离治疗带菌者 3.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预防接种 5.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7.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更衣室是清洁区 5.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你所选的答案:5是正确的

8.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再感染 2.重复感染 3.复发 4.再燃 5.重叠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1.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0.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1.输血传播 2.唾液传播 3.母婴传播 4.粪-口传播 5.飞沫传播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1.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1.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最新最新电大《教育学》形考作业答案()

教育学第一次作业 一、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问世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对) 3.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错) 4.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对) 5.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错)6.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错) 二、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轨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与著作,请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代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想。 (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20世纪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标志是马克思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 (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国和苏联转移。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代表人物有杜威、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 2、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阐述一下。 答: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3、结合你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照教师素质现代化,谈谈你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答: 1、教师思想现代化,即处在现代教育总体时代背景中的教师,应具有符合时代需要和历史发展潮流的科学教育观,如全面质量观和评价观、学生主体观、和谐发展观、整体优化观、终身教育观等。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54994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 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 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 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 期、前驱期、症状明显 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 A、乙型脑炎 B、麻疹 C、流得性脑脊髓膜炎 D、白喉 E、脊髓灰质炎 8.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9.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作业治疗技术》期末考试题A卷及答案

普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第1学期末 《作业治疗学》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共40个题,每题1分) 1.能增强手指精细活动的作业训练是 A编织 B推重物 C滚筒训练 D功率自行车 E阅读训练 2.失用症不包括 A观念性失用B身体失用 C观念运动失用 D结构性失用 E运动性失用 3.用于调节紧张情绪的作业活动是 A剪纸作业 B音乐欣赏 C利用编辑框编辑 D太极拳操 E郊游 4.为促进重返社会,恰当的活动 A剪纸作业 B音乐欣赏 C利用编辑框编辑 D太极拳操 E郊游 5.一个康复小组成员对一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中期评定,会上一位参加者总结了患者的洗澡穿衣活动的进展,这位参加者应该是以下哪一类康复从业人员 A康复护士 B物理治疗师 C作业治疗师 D康复医师 E心理治疗师 6.针对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不包括哪一项 A认知 B摄食 C更衣 D移动 E如厕 7.什么水平的脊髓损伤患者的现实目标是家庭功能性行走 A C7 B T1 C T6 D L1 E T10 8.让患者从不同场景、不同角度、与不同人合影的照片中寻找他熟悉的人适用于 A注意障碍训练 B记忆障碍训练 C视觉失认训练 D身体失认训练 E图形背景区分障碍 9.脊髓损伤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时,首要处理应该是 A解除诱因并采取坐位 B解除诱因并平卧位 C口服钙拮抗剂 D静注交感神经阻滞剂 E静注硝酸甘油 10.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康复治疗不包括 A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B预防呼吸道感染 C良肢位摆放 D心理健康调控 E平衡功能训练 11.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 A脊髓神经再生 B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恢复 C恢复工作 D提高生活质量,并回归社会 E恢复生活自理 12.小儿脑瘫的康复原则 A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B治疗-游-戏教育三结合 C自然恢复 D综合治疗 E注意家属的作用 13.脑瘫患儿的手膝交替爬行训练的顺序是 A左手、右手、左腿、右腿B右手、右腿、左手、左腿 C右手、左腿、左手、右腿D左手、左腿、右手、右腿 E右腿、左肘、左腿、右肘 1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有 A尽可能获得生活能力最高水平的独立 B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 C学会使用辅助具 D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并挖掘其自身潜力 E上述都是 15.对作业治疗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A增强肢体尤其是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B是患者实现完全康复 C增加功能性活动的控制能力和耐力 D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E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16.作业治疗与运动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作业治疗以恢复患者各个关节的活动度和增强肌力为主 B作业治疗的范围是躯体功能障碍 C功能训练的目的不同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作业治疗学期中考试试题

诚信考试,考试作弊者将不授予学士学位! (详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文件) 《作业治疗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日期:年月日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定向力: 2、作业活动: 3、压力治疗: 4、PADL: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治疗性作业活动是指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 ()2、在重建生活为本康复理念中,作业治疗三个核心手段包括访谈、作业活动、环境调试。 ()3、正常人的脑功能需要左右两个半球共同合作来完成,并对认知产生影响。()4、ADL分为BADL和IADL。 ()5、压力衣应当全天24小时佩戴。 ()6、直拳动作是为了滑动指伸屈肌腱。 ()7、偏瘫患者脱衣训练时,应先脱患侧衣袖,再脱健侧衣袖。

()8、作业治疗评定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 ()9、常见失认症的类型有视觉失认、触觉失认、听觉失认。 ()10、感觉统合治疗目标是获得某项特殊技能。 ()11、感觉刺激时需要患者对刺激做出主动反应。 ()12、根据作业治疗功能分类,矫形器配制和使用训练属于环境干预。()13、穿衣训练前,治疗师应分析和评估患者的静态坐位平衡和认知功能。()14、复合感觉不包括皮肤定位觉。 ()15、浅II度烧伤不形成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45分) 1.下列哪项不是作业活动() A、学业活动 B、没有薪酬的工作 C、自我照料 D、以上皆是 2.下列属于发育性作业治疗的服务对象的是() A、老年人 B、脑瘫 C、精神分裂症 D、截瘫 3.哪项不是作业治疗的定义几个重要成分() A、作业治疗不是一门专业,是一项手法 B、以作业活动作为治疗媒介 C、作业可作为作业治疗的最终目的 D、要求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活动 4.下列哪项是作业治疗师的核心技能之一() A、活动分析 B、心理治疗 C、关节松动术 D、矫形技术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了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的病原携带者外,还应对乙类传染病 中的 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2 .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 5 型,包括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阿米巴病痢疾病变主要在__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最明显。 4.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EHF 可通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5 种途径进行传播。 6.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_____________ 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7.狂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损害最为明显。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的主要死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狂犬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也可由____________,少数可在 ____________ 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的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有报告 _______________可传播狂犬病。 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预防 _______________ 。 1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标本。

电大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功能: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4、素质: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也可以称为素养。 二、简答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平等性;(2)服务于生产与生活;(3)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 行;(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2、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3)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 步完善;(4)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5)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 改革;(6)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7)教育改 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8)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 求。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3)教育学 的科学化发展;(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2)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教育手段和 设施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三、论述题 1、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发直接的、现实的力量。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开展、生成的动力。 (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2、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需准备的条件。 答题要点:(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3)家庭环境的因素;(4)社会发展的状况。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

康复系作业治疗学期末评测(试卷及答案)

康复系作业治疗学期末评测(卷)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20 分) 1 、FIM 的实际内容六大类包括、、、、 、。 2 、作业疗法按生活功能分类包括和两个方面。 3 、使用集体治疗的方法主要解决问题。 4 、运动分析中运动的程度包括、、等。 5 、作业治疗的价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6 、感觉障碍可分为、、、。 7 、标准化的PADL 评定量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20 分) 1 、作业疗法的禁忌症不包括() A 、意识不清规 B 、严重认识障碍不能合作者 C 、危重症 D 、低热 2 、文娱疗法不包括() A 、旅行 B 、戏剧表演 C 、泥塑 D 、钓鱼 3 、游戏疗法常不用于() A 、智能低下 B 、脑性瘫痪 C 、自闭症 D 、肘关节功能障碍4 、职业技术训练包括() A 、木工作业 B 、居室清洁装饰 C 、纺织作业 D 、办公室作业 5 、大儿子叫一毛、二儿子叫二毛、三儿子叫小毛是下列哪种思维方式() A 、求同思维 B 、求异思维 C 、抽象思维 D 、形象思维 6 、下列哪些是深感觉() A 、触觉 B 、关节觉 C 、痛觉 D 、温度觉 7 、下列哪项不是记忆训练() A 、视觉记忆 B 、猜测游戏 C 、地图作业 D 、积木排列 8 、用于减轻疼痛的作业活动不包括() A 、挂线作业 B 、加热粘土作业 C 、温室内下棋 D 、书法 9 、砂磨板作业是下列哪种作业() A 、改善粗大运动协调性作业 B 、改善微细运动协调性作业 C 、改善粗大与微细动作协调性作业 D 、改善平衡功能 10 、木钉板训练目的() A 、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 B 、提高患侧上肢近端控制能力 C 、缓解健侧躯干痉挛 D 、抑制患侧上肢屈肌痉挛 三、多项选择题(20 分) 1 、砂磨板训练的目的包括() A 、诱导患肢分离运动 B 、提高上肢运动能力 C 、提高患肢肌力 D 、缓解躯干肌痉挛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传染病: 2.散发: 3.隐性感染: 4.传染源: 5.病原携带状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为、、和。2.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和。 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1.甲型肝炎多在发病,戊型肝炎的流行多发生于或后。 2. 临床上把急性肝炎分为型和型,以多见,约占。 3.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判定:HBsAg(+)表示存在, HBsAb(+) 提示可能。 1.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传播。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4种、丙类12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2.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最好同一病种患者同住一室 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患者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 E.患者可交换使用物品 3.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首要措施为: A.体育锻炼 B.调节饮食 C.预防接种 D.改善居住条件 E.良好卫生习惯 4.要求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上报疫情的传染病是:A.炭疽 B.鼠疫 C.流行性感冒 D.丝虫病 E.包虫病 5.下列属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 A.黑热病 B.肺结核 C.霍乱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艾滋病 6.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病原体引起 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C.具有传染性 D.具有流行性 E.具有季节性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A.1981年9月1日 B.1998年9月1日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精选)bz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第1次菌血症在临床表现为 A、发热 B、全身酸痛 C、食欲下降 D、咳嗽 E、无任何症状 答案:141、E 2.确诊伤寒的依据是 A、发热中毒症状,周围白细胞减低 B、大便培养阳性 C、血培养阳性 D、肥达反应“H”“O”滴度增高 E、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答案:132、C 3.伤寒暴发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蚊子密度过高 B、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C、水源污染 D、苍蝇密度过高 E、蟑螂密度过高 答案:144、C 4.伤寒慢性带菌者哪个器官隐藏的细菌最多 A、肝 B、胆 C、脾 D、肾 E、肠道淋巴结 答案:145、B 5.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少尿5天,近日无尿,晨起活动后,右腹及腰部剧痛,医师高度怀疑可能肾破裂。以下哪项检查不合适

A、肾盂造影 B、肾B超 C、肾CT D、局部穿刺 E、测血浆 答案:2、A 6.辐射消毒法不包括 A、紫外线 B、红外线 C、高能电子束 D、β射线 E、γ射线 答案:120、D 7.男,22岁。发热20天,伴乏力、腹胀、食欲减退,1天前开始解少量血便。肝脏右肋下1cm,脾脏左肋下1cm;血常规:WBC3、6×10↑9/L,Hb92g/L,肥达反应“O”1∶160,“H”1∶160,ALT86U/L,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阿米巴痢疾 D、钩端螺旋体病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29、B 8.对HIV可起激活作用的是 答案:4、A 5~6题 A、戊烷脒 B、更昔洛韦 C、氟康唑 D、青霉素 E、AZT联合干扰素 9.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 D、握手

作业治疗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作业:是指作业活动的总称。一般被视为在一个人的生活里有独特的意义和目的的活动。作业没有特定形式, 任何活动只要符合对人类个体有意义的定义就可被视为作业。作业活动关心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的范畴 2.作业疗法:是一个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是一个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是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choose)、参与(engagement)、应用(apply)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去预防、恢复或减少与生活有关的功能障碍(自理、工作、游戏/休闲); 及促进最大程度的功能。 3.活动:通常是指有目标及指定的工作,对参与者是有意义,并且与多项任务有关 4.作业表现:作业表现主要是指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力、及休闲这三个方面的活动。 5.作业治疗评估:是应用康复医学方法对残疾者或功能障碍者的残存功能或恢复潜力进行评估,制定作业治疗计划,对作业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6.任务分析:是指分析个人活动和行为构成、行为场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对一项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或休闲娱乐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行为场景的一个分析认识的过程。 7.活动分析:是指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治疗性活动中患者的主动性和行为构成,是对一项治疗性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能够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的功能水

平的一个分析认识的过程。

8.活动范畴:是指人类的所有基本活动,其包含为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 9.行为构成:是指活动中每一项动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动作的基本步骤、运动类型和所需的基本功能等。 10.手功能康复:手功能康复是通过专业的治疗,促进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代偿手和上肢的功能。 11.力性抓握:力性抓握是拇指活动与无名指和小指屈曲对抗用力所致的动作,是拇指与尺侧手指(无名指和小指)相互运动的结果。 12.认知障碍: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判断、记忆、注意、推理、抽象思维、排列順序的障碍等,临床上,以注意、记忆障碍多见。 13.注意力:一般是指人们集中于某种特殊内、外环境刺激而不被其他刺激分散的能力。 14.记忆力:是一种动态过程,一般是指既往经历、信息地获得、保留与提取。它涉及到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过程。 15.工作康复:工作康复的定义是指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为工伤工 人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提高伤残职工的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工伤工人重返工作岗位。

10护本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1.艾滋病的发生主要是艾滋病毒侵犯和损伤了人体的 A.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C.单核一巨噬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B.人工授精 C.输血传播 D.血制品传播 E.母婴垂直传播 3.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B.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C.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D.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E.疱疹性直肠炎 4.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A.治疗和隔离病人 B.治疗和隔离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D.对高危人群进行人工主动免疫 E.对接触者采用人工被动免疫 5.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接触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 E.虫媒隔离 6.肠出血是下列哪种传染病的常见并发症: A.细菌性痢疾 B.流行性出血热 D.日本血吸虫病 E.艾滋病 7.严重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主要发生在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8.流行性出血热高热病人采用物理降温时,不宜用 A.冰帽 B.冰枕 C.大血管处置冰袋 E.温水擦浴 9.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错误的一项是 B.低血压休克期应遵医嘱快速适量输入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纠正休克 C.少尿期应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原则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 D.多尿期应按医嘱及时补充液体的电解质,补液以口服为主 E.恢复期应告知病人症状消失后还应休息1~3月

10.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 B.潜伏性感染者 D.急性感染期病人 E.艾滋病期病人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受感染的动物 E.羊 12.乙脑的传播方式是 A.食物和饮水 B.空气 D.苍蝇、蟑螂 E.猪 13.我国大部分地区乙脑的流行季节是 A.1~3月 B.4~6月 C.6~8月~9月 E.8~10月 14.乙脑传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显性感染 15.有助于乙脑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白细胞增高 B.IgM D.病毒分离 E.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 16.乙脑病人的抢救重点是 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C.高热、惊厥、意识障碍 D.高热、昏迷、呼吸衰竭 E.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17.乙脑病人高热伴惊厥的护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及时测体温,积极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 B.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及时吸痰,给氧 C.密切观察惊厥发作先兆,备好脱水剂、镇静剂等 E.惊厥发作时注意防止窒息和外伤 18.乙脑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高热 B.惊厥 D.循环衰竭 E.昏迷 19.在我国流行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主要是 B.Ⅱ型和Ⅲ型 C.Ⅲ型和Ⅳ型 D. Ⅳ型和Ⅴ型 E.Ⅴ型和

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 册及答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姓名: 教育学作业1学号: 得分: 教师签名: 一、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2、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3、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4、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5、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6、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个阶段,在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二、论述题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轨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与着作,请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代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想。 答:(1)教育学的萌芽。 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着作,论及了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着。论述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丰富的教育思想。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苏格拉底的教育学智慧是“产婆术”;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证明了教育的作用,把培育和养育健康智慧的人作为国家的大事来抓,系统地提出了国家统一掌管和整体实施的教育大纲;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按照人的年龄对人的教育阶段进行了系统分期,首次依据人的发展阶段系统论述了人的和谐发展理论。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代表有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等。夸美纽斯“泛智”理论提出具有强烈民主性的普及教育的计划及单轨的学校体系,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第一个设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学的人;赫尔巴特依据实践哲学说明教育目的,依据心理学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论述了“管理”、“教学”、“训育”三个核心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系统论述了教学材料、教学方式、教学过程。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导语: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染病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

传染病护理试题与答案

传染病病人护理(答案在最后) A型题 (1) .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地方性 D ?有季节性巳有 感染免疫 (2)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 甲类1种、乙类23 种、丙类11种 B. 甲类2种、乙类24 种、丙类9种 C. 甲类3种、乙类28 种、丙类9种 D. 甲类3种、乙类24 种、丙类9种 E. 甲类 2种、乙类22 种、丙类11种 (3) .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B. 工作人员密 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 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 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 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菌者 C.疫苗 预防接种 D.切断传播途径 E.接触者预防服药 (5)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有助于诊断 B.预测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E.推测预后 (6) .传染病在发病前岀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 A. 潜伏期 B.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A. 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传染期 E.前驱期 (8)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 A. 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B.病程的长短 C.病情严重程度 D.潜伏期的长短 E.以上都不是 (9) .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 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 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 施 E. 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10) .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 A.流行 B. 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流行 E.以上都不是 (1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 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 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 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12) .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 A.甲类传染病在城市 6h内,农村12h内 B.甲类传染 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 12h以内 C.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 D.乙类传染病在城市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相关知识考试 科室姓名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与管理得传染病共三类 39 种,分为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2、《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得分诊点进行初诊。 3、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得肝炎病毒为: HAV 、 HEV 。 4、水痘病例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5天。 5、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粪-口传播。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粪便常规检查、 6、手足口病就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得世界范围广泛流行得常见传染病之一。 7、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得关键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8、引发手足口病得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与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9、手足口病得传染源就是患者与隐性感染者。 10、潜伏期一般就是 3-7 天,没有明显得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5分,共60分 1、我国传染病法就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就是哪年重新修订:( D)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得传染病法规定得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水痘 3、在新修订得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得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得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得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

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全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答案 一、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 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 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答: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 一、选择 1、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是:出现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 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A 发热、皮疹 B 发热、头痛 C 皮疹、乏力 D 发热、乏力 2、风疹的控制措施中,病人隔离期是以出疹第1天起至出疹第天,有合并症者延长至 第天 A 10,20 B 5,15 C 10,15 D 5,10 3、水痘应急接种应在发现疫情后天内完成,接种率≥95% A 5 B 10 C 3 D 7 4、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计算。 A 40IU∕kg B 10IU∕kg C 20IU∕kg D 30IU∕kg、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主要是通过传播 A. 蚊 B.蜱 C.接触 D. 垂直 6、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的指标为 A.血清HBV DNA,HBeAg B.血清抗HBcIgM C.肝内HBcAg D.以上全对 7、甲型、戊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A.及时发现病人、尽快隔离、及时报告,密切注意疫情动态,疫点消毒 B.流行病学调查 C.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可接种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周围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 D.以上全对 8、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 9、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完成后应保存在 A. 常温 B.4℃ C.-20℃ D. -70℃ 10、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例以上的不明原因 肺炎病例。 A. 2例及以上 B.3例及以上 C.4例及以上 D.5例及以上 11、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 A.血水样便 B.米泔水样便 C.脓血便 D.果酱样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