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报纸新闻评论舆论功能的嬗变

报纸新闻评论舆论功能的嬗变

报纸新闻评论舆论功能的嬗变
报纸新闻评论舆论功能的嬗变

报纸新闻评论舆论功能的嬗变

回顾30年来中国新闻发展史,新闻评论舆论功能的点滴变化都与中国社会转型和思想观念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新闻评论舆论功能的嬗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替代关系,而是各种舆论功能的先后发展成熟、共同存在和交互影响的过程。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新闻事业,无疑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极为生动而深刻的一页。作为具有“灵魂”意义的新闻评论,在这历史的一页中留下了非常醒目的色彩。在社会经历深刻转型的30年,新闻评论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也经历了从内容到形式、从编辑到功能的全方位变化。本文拟以30年来中国新闻评论舆论功能的变迁为基本线索,梳理不同时期新闻评论的舆论功能特征,并试图揭示舆论功能嬗变的深刻意义。

以思想解放为主导的报刊评论

居于报刊重要地位的新闻评论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解放思想上。“文革”结束后到90年代初,报纸新闻评论在政治经济变动的风口浪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改革开放遇到思想阻力之时,报纸新闻评论都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十年浩劫结束,拨乱反正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历史前进的关键时刻,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这篇评论切中了“两个凡是”的要害,引起了思想理论界和全党上下的震动。紧接着,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新华社发动组织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在历时半年的争鸣中,中央、各省市报刊发表相关评论数百篇,涉及社会各领域,完全超出了思想理论界的范围。

由报纸评论发动、并作为交锋核心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党在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清除了障碍,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的历史就发生了重大转折。其中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农村改革。原来死气沉沉的农村经济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但是,正当农村改革走向深入的时候,社会上刮起了一股怀疑、否定三中全会精神的“倒春寒”。为了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解三中全会的路线,时任辽宁日报记者的范敬宜深入农村展开调查,根据当地农民拥戴中央农村改革政策的真实情况,写成新闻述评《莫把开头当过头》。1978年5月16日,即在辽宁日报刊登三天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全文转载了这篇述评,并以编者按形式对文章予以充分肯定。这篇述评不仅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支持,还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农村改革面临阻碍之时,人民日报转载的这篇记者述评使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大感振奋,他们正是凭着这篇述评的正确态度和观点来认识当时的形势和问题。

20世纪80年代,党报评论尤其是人民日报社论或评论员文章,堪称党和政府的路线风向标,主要针对重大方针政策或重大社会问题发言,承担着引导舆论的重要任务。如在1982年11月至1983年2月间,人民日报就“大锅饭”现象连续发表的7篇社论,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平均主义的观念,强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对社会观念进步发挥过积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日益激烈。在这当口上,解放日报于1991年春节先后发表了4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即《做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改革开放

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这组评论,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出“何以解忧,唯有改革”,主张破除“新的思想僵滞”,冲破囿于姓“社”姓“资”的争论。文章在读者中广受好评,但也引来了思想界的某些责难。直到1992年春,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才扫除阴霾,尘埃落定。随即,深圳特区报发表了8篇评论——“猴年八评”,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清除了思想障碍。

从1978年到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十多年间,我国的新闻评论在题材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征,即侧重重大的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文章发表后也往往能够产生重大政治影响,不仅在当时产生过轰动效应,甚至在若干年后仍然让人记忆犹新。从评论者来看,作者队伍主要为社内人员或特约评论员,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较高的理论素养,业余作者数量较少。正因为该时期的新闻评论具有明显的政治背景和官方色彩,所以在舆论功能的发挥上,新闻评论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着力引导群众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与之保持一致,以思想解放为主要特征。

主动引导舆论,实施舆论监督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新闻评论在基本特征方面开始发生变化,随之也拓宽了评论的舆论功能。新闻评论在增强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还重视了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功能发挥。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社会生活和读者观念的这一深刻转变,加之在此前多次的理论争鸣中新闻评论所体现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此后的报刊不仅增加了言论在媒体中的分量,打造名牌专栏评论和评论名家,还日益拓宽评论题材,丰富评论表现形式。

新闻评论在报纸中的分量加重,主要表现评论专栏的增加上。1995年元旦,一向以权威言论著称的人民日报扩版,新闻评论在新版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扩版后,除了原有的“今日谈”、“人民论坛”老牌言论专栏外,“短评”、“编者小语”、“编后”等评论文章不断出现在版面上,其他“经济漫笔”、“新语丝”、“大千絮语”等言论也各领风骚。

其他报纸除了保持传统评论专栏外,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评论栏目脱颖而出,如新民晚报的“未晚谈”、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河北日报的“杨柳青”等,还有许多经济、文娱、法制、体育等领域的评论专栏,不少个人署名评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在90年代期间,经济日报就先后开设了“星期话题”、“王府井随笔”、“每周经济观察”、“市说新语”等近10个评论专栏,使群言型和专家型的经济漫谈逐渐受到读者的认可和喜爱。1995年、1996年,曾两次举办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名专栏评选活动,在当选的17个专栏中就有12个是评论专栏。可见当时新闻媒体评论专栏的盛况。

专栏评论的不断涌现,顺应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大势,适应了读者口味和市场需求。它们把评论选题范围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社会等各领域,论及的问题也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社会意义,出现了不少既能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充分反映群众要求的评论。由于这些评论专栏贴近生活,而且开始吸收群众直接参与撰写评论,并以个人署名发表,因此特别敢于面对众所关注的热点和疑点问题,想百姓所想,说百姓所说。而在新闻评论的舆论功能上,这些评论专栏已经从以往比较单一的引导舆论转向引导与反映舆论相统一。

从整体上看,新闻评论的重要性加强,评论选题的视野越发宽广,评论形式日益丰富,也为新闻评论实施舆论监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995年,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发表该报主笔储瑞耕撰写的评论《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引起各界关注,这一评论正是该时期报纸评论专栏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的代表作之一。

“时评”专版:广开言路的舆论平台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各种事情及其背后的原因,这就需要媒体帮助解释缘由、透视趋势。而这种对建立公众和专家意见发表平台的渴望,逐渐汇集成某种舆论诉求和市场需要,于是在1998年推动了我国近现代报刊史上又一次“时评热”的兴起。

“时评”是根据新闻事实所作的评论,时效性强,贴近生活,短小精悍。虽然“时评”在前两个阶段已经存在,但真正让它在当代中国新闻评论史留下功绩的,是报纸对“时评”的版面化操作,为公众和专家发表意见搭建舆论交流平台。

1998年9月4日,中国内地最早开办的报纸言论版《群言》在深圳特区报诞生。这个开放式的言论版设置了多个评论栏目,文章精悍短小,发表时均注明作者姓名、单位或住址。该言论版以呈现观点为主,并不具备“交流与争鸣”的性质,但它是我国新闻评论专版的最初探索,是搭建舆论交流平台的重要一步。

真正具有思想交锋性质的评论版以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为最早。1999年11月1日,《青年话题》言论专版开始与读者见面。《思想的顾客》、《倾听》两篇文章明确提出《青年话题》的基本定位:一个供人们“发表不同意见的场所”。此后,《青年话题》的编辑不但把名牌专栏《冰点时评》置于该版面中,还不断组织专题策划,经常同时发表对同一话题或同一事件持不同观点的评论,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锋。时至今日,《青年话题》始终把促成不同意见的交流、讨论作为该版的重要特征之一。

2000年后,工人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也先后推出言论版,但当时的整体发展并未成熟。直至2002年,由都市报带动报纸言论版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而掀起新一轮言论版热潮的当数南方都市报。该报在2002年3月4日扩版为88个版,设在A2版的《时评》版也在当天面世;4月2日,该报又在A3版推出《来论》版,以“时事评论·社论”和“时事评论·来论”区分社内和社外观点。

接着,新京报在创刊之日,即开设“社论/来信”版和“评论”版。其基本风格与南方都市报相似,但新京报在思想争鸣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社论批评》专栏“鼓励欢迎读者在此栏目对本报发表的社论文章提出批评、质疑、补充、反对等意见”,为公众与媒体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和争论的平台,并将其作为一种机制固定下来;而《来信》栏则“刊发关于本报报道的新闻以及对本报做法的评论稿件”。

由都市报带动的新一轮“时评热”,不仅是编辑形式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其蕴涵的深层意义是,为更多的公民和专家搭建了意见交流的平台,充实和丰富新闻评论的舆论功能。

这一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各类媒体开始广开言路,而新闻观念也由“为百姓说话”向“让百姓说话”转变,新闻评论的作者也逐步扩大到社外专家及其他社会阶层。

回顾自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来的中国新闻发展历程,虽然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新闻评论已经难以觅得,但今天表现在新闻评论上“平民化”甚至“草根化”趋势,则体现了让普通公民在媒体上发表独立言论的可能。而言论表达的可能与实现,不仅成为公民通过表达意见、反映舆论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还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意、把握舆情的重要渠道。

结语

回顾30年来中国新闻发展史,新闻评论舆论功能的点滴变化都与中国社会转型和思想观念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新闻评论舆论功能的嬗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替代关系,而是各种舆论功能的先后发展成熟、共同存在和交互影响的过程。时至今日,报刊新闻评论已经实现了引导舆论、反映舆论、舆论监督和搭建舆论交流平台的有机统一。而这种变化结果背后,正说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在新闻媒介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随着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对新闻评论发挥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舆论功能怀有期待。

正确发挥报纸的舆论引导作用

《太原日报》策划部副主任;张志攀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在重新学习毛泽东新闻思想,对于促进党的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十分重要。

毛泽东一生既办过刊物,又为新闻单位撰写和修改过大量的消息、评论和署名文章,可以说,他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对党的新闻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具体的指导。1948早4月2日,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理论、路线、方针、任务和战斗风格。在谈到报纸的作用时,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由此可见,报纸作为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新闻报道作为上层建筑,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纵观世界和我国的新闻史,没有哪一家有影响的报纸,会无的放矢,他们都是在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在说话,都在充分发挥报纸的导向作用。因此,党报作为党的舆论机关,必须在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好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舆论引导作用发挥的正确与否,已成为党和人民的“福”与“祸”。

要发挥好报纸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党报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维护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讲政治,就是要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并把党的路线、方针渗透到日常的新闻报道工作中,体现在日常的

宣传报道中。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掌握好宣传的分寸、口径、力度、时机,力求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以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用最好的新闻作品去“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

要发挥好报纸的舆论引导作用,其次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代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关系到报纸是否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关系到报纸舆论引导作用发挥得正确与否。所以,我们要按照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提出的“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的要求,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闻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关系,继承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狠抓建设。

当前,一项旨在提高新闻工作者思想业务素质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新闻界深入开展起来,这对于党报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的方针,按照“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基层”的要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报纸的舆论引导作用,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 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和讯博客纪文波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评论:指出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 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 1、新闻评论学的内容:它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新闻评论的特性、功能、运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种评论体裁的不同特点等。 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评论相对于事实报导的优势: A、更为深刻。信息的层次深、说道理有智慧,反映的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原则。 B、更为明确。评论的意见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态度明朗 C、独特。追求个性化,包含个人的感情、见解、看法,有个人特点,不求同,但求异,提供个人独特的视角。 D、概括性强。作为一种意见信息,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观点比较抽象,具宏观性。 4、评论与报导的关系(二者是新闻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报道是主体、基础,评论是旗帜、灵魂。) 区别: 报导 内容:客观事实的真相,强调受众对事实的理解、认知 方式:通过记叙讲清事实,用细节表达情感、意见 目的:传播信息、满足未知 情感:中立、客观,将意见和观点隐藏于报导之中 思想:平和、稳定、含蓄的 深度:表层事实 评论 内容:基于事实的分析、评价、议论,强调对事实背后的原理、规律的发掘 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概念、判断等逻辑方式,形成意见 目的:使新闻的内在思想得以引申、升华、引导YU论,弄清本质 情感:干脆、直接、酣畅淋漓 思想:立意高、视角奇、观点新 深度:触及思想、制度本质 联系:A、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强调、深化普及 B、作为新闻体裁,二者都要求客观、公允、有的放夭 C、二者都是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的主要形式 D、都必须讲求新闻性、真实性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要想做好电视新闻评论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闻报道体裁。在我国,有很多渠道或方式去做电视新闻评论,而对电视新闻进行评论的最大的平台就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那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呢?传统意义上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一种节目形态;就目前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最终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一种电视传播手段。因此,以这种传播手段为核心的电视节目都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分类略有不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根据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占据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分为:主评型和述评结合型两大类。 第一种,主评型;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的比例几近4:1,叙述性信息基本是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闻由头。这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平面媒体的新闻评论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电子媒介,必将要发挥它的传播符号优势。因此,在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承载意见性信息的最佳传播符号必定是口语,而最佳传播渠道便是谈话。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谈话的场景必将影响人们观点的表达,从而制约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加深对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认识,依据不同的交流方式结合成功的案例又将这类节目分为三种模式:对话式新闻评论、家常式新闻评论和沙龙式新闻评论。他们分别对应的电视节目是:《时事开讲》、《锵锵三人行》和《实话实说》。 第二种就是述评结合型,述评结合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百分比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比例接近1:1,另一类比例接近1:4。笔者将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比例接近1:1、且以两种信息交替出现来表现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称为边述边评型;将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比例接近1:4、且以两种信息平行出现来表现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称为述后点评型。 根据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所划分的两大类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的基本构成要素、时效性、审美性以及受众参与性等方面都具备各自的特点。主持人和嘉宾(或新闻评论员)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核心要素。随着近年来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已经走出了《焦点访谈》类评论节目“主持人核心式”的一元化模式,呈现出“主持人核心式”、“嘉宾核心式”、“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等多元化的形态,这些形态也是与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类型相互对应的。主评型和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因为传播信息比例和节目形态的差异,以致受众参与性在节目中也有不同的体现。当新闻评论节目的早期形态言论性短评和政论片出现后,有学者归结了“以言论为主的电视评论节目在接受学上的效果越来越弱化”这样的结论,同时将原因定为“节目对事实的转述及其结论,使受众‘可以选择’和‘参与选择’的内在要求基本不能实现。”这种情形在《时事开讲》、《实话实说》等一系列言论节目成功后很难再坚持。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其接受效果并没有弱化,受众“可以选择”和“参与选择”的要求也得以实现。受众的“参与性评论”已经不是《焦点访谈》制片人赵微所说的“通过对记者提供的事实的理性思考,共同参与完成对事件的评论”,而是受众具备了真正的发言权,我们可以在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随时听到受众的声音,无论是在现场,还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机构或评论者、评论集体对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明确表示意见和态度,对事态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评述,是电视机构的政治旗帜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 二、电视新闻评论分类 早期电视新闻评论从 1950 年起便出现了沿袭报纸和广播评论方法的“电视短评”、“编后语”、“编者的话”等。我国电视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有电视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目前常见的形态有以下几种: 1、电视谈话电视谈话是由新闻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和观众,就观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和见解。在节目中参与讨论的人尽可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明自己对问题的态度和认识。这种节目形式能够反映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是最广泛的社会讨论,具有强烈的参与感。2000 年 7 月央视推出《对话》,半年后《对话》成为很有影响力的节目。目前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谈话节目还有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等。 2、电视论坛电视论坛是由主持人针对当前某一重大新闻或者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问题邀请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发表意见或进行讨论。参与电视论坛评论的嘉宾都是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其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富有权威性、客观性、前瞻性,因而比一般电视谈话节目更具权威性,具有极强的启迪、沟通和引导的作用。譬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央视各频道采用电视论坛的形式,纷纷邀请国际问题专家、军事问题专家对战争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央视新闻频道成立以后,还设立了专门的《央视论坛》,由此可见电视论坛也是打造品牌节目频道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3、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是由电视新闻主持人就某一社会问题或者社会想象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评论形式。一般由主持人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展开分析,并以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出现,以自己良好的新闻素质和个人魅力去洞察新闻的意义,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一丹话题》是我国最早的主持人评论节目,后来《东方时空》中的《面对面》也属于这一形态。 4、电视短评电视短评是新闻报道前后配发的编者按语,包括编后语、编前语、编辑点评等等。典型的如一些法制节目后的评论多属于此,运用得当,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短评要求紧扣事实,把火力集中于一点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道出新闻事实蕴涵的意义,所谓“评其一点,不及其余”。 5、电视新闻述评电视新闻述评是叙述新闻事件与发表议论相结合的评论形式。述评以对事实的报道为基础,力求透过纷繁复杂的事态表象,通过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揭示,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达到引导观众思考、判断的目的。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述评,形式上具有很强的丰富性和视听冲击力,达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融和,在内容上则讲求引导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另外,从功能上分,电视新闻评论分为提示性评论、倡导性评论、批评性评论。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一、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二、如何根据所给材料以某种角度写新闻评论? 一段先简要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二段分析这种现象或事件出现的原因,即为什么; 三段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分析事件的内在层次和背后反映的社会意义,即是什么样; 最后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提出畅想,即怎么样。 (写简单的新闻评论的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新闻事件;第二部分:说明事态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具体说明社会反映。) 三、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摘要:社会舆论,林林总总。既有正确、进步的舆论,也有错误、反动的舆论。这样,要求进行舆论引导之前,对诸多舆论,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错误、反动的舆论进行驳击和引导,并向正确的方向转变;同时,对正确、进步的舆论予以积极有力的支持。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担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社会利益大于经济利益。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我们坚持的影响是政治方面的保证,而不是市场或者商业行为的保证;应该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公众利益的损害。人民利益原则,要求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众发言,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一是要求新闻评论紧紧跟随新闻事实,而不是成为“马后炮”;同时还强调评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引导的对象和需要向公众传播的内容和观众有机联系起来。 关键词:电视新闻形象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并与新闻报道一起形成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媒介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与传统媒体一样,网络新闻媒体除了发布新闻、提供信息服务外,同样应该及时对重要新闻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1、依托于新闻事件真实可信的形象基础之上 使理性抽象与直观具象相结合,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与报纸和广播的评论相比,在提供论据、展示论据并使之为说理服务的环节上,电视具有很大的优势。报纸评论在提供论据时,要靠作者的文字叙述来表现现场情景、当事人的对话和事件的进展等等。文字语言再现事物具有间接性,同时它的真实性又受制于记者的主观意识和运用文字反映事物的能力。广播是借助声音来提供论据的,其中有声语言同文字语言一样,在再现事物上具有很强的间接性,现场实况音响虽然直接再现现实,但毕竟只是现实的一部分,不能做到完整地、全方位地提供客观事态的原貌。只有电视,才能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纪实拍摄和形声一体的独特优势,以真实可信的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再现事物原貌。使新闻评论从论据到论证均建立在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之上,发挥出“眼见为实”的强大说服力。 2、评论和报道同步进行 在动态中开展采访和评论,边展示、调查、讲述事件的经过,边进行分析与评论。这种调查性新闻评论,强调记者的主动参与,对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开掘,实录调查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抓住症结,推导结论。这种电视新闻评论手法,强调过程和直观展示,是发挥电视传媒优势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向观众直观展示事实的真相,而且这种展示往往有事件、情节、冲突甚至悬念,可把观众带入不可预知的过程之中,步步引导观众的关注、介入、参与思考乃至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在这种调查性的电视新闻评论中,所展示的事实和调查活动的过程是流动的、鲜活的、随机应变的,符合电视传播与时间同步的线性特点的表达方式,记者应力争通过自己的采访让过程说话。这一过程可以是历史性的事件变化过程的顺叙,如《焦点访谈》节目《收棉时节再访黄梅》中,记者采访到棉纺厂违规收棉,村里欺骗记者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新闻评论类节目稿件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中国消费观察>>,我是那么,下面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消息 公安部:地沟油主要犯罪网络已被摧毁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坚决打击“地沟油”进入食用领域的各种犯罪行为,坚决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自去年8月份以来,公安部、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且主要犯罪网络已被摧毁. 看过这样一条新闻呢,大家有没有觉得大快人心呢?想必大家都知道,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一个令人发指的问题──“地沟油”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有些人长期以倒卖“地沟油”为生,他们把这些地沟油经过化学处理后装入成品油桶流入餐桌,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健康。真得是非常德可气又可恨,可能有些观众对地沟油还不是特别的了解.首先呢,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地沟油.“地沟油”原料来区分,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用餐厨垃圾,即将油腻漂浮物或者宾馆、酒店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粗炼出的油;第二种是用废弃油脂,就是油炸食品的油多次反复使用后,又非法加工后;第三种是用各类肉及肉制品加工废弃物等非食品原料,包括用不符合食用卫生要求的猪、牛、羊、鸡、鸭、鹅等动物内脏、下水等加工提炼的所谓“食用油” 这些油听起来就很恶心了,那消费者应该怎么鉴别呢?我就给大家支几招 一看 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二闻 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我们在商场选购的时候,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三尝 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 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 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当然仅仅靠我们是不够的.也希望公安部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密切协作配合,进一步加强社会面管控,严密侦查、深度打击,严防漏网之鱼,严防死灰复燃,严防继续危害社会,坚决铲除这一影响食品安全的毒瘤。同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源头防范、深层治理,切实捍卫群众餐桌安全,真正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油。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欢迎您明天继续收看.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 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新闻评论类节目策划

海口新闻广播评论类节目《新闻另面评论》策划书 关于节目 【节目定位】 《新闻另面评论的》的创办目的基于老百姓渴望对新闻事件背后故事的了解以及一些对热点新闻更深层次的解读与评论。丰富了百姓生活的乐趣同时也通过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学会对每一个新闻事件的另一种思考。 【播出时间】 每周二,周五,周日下午四点整 【听众特征】 周二,周五,周日下午四点的时间档是大部分受众群体相对而言比较闲暇的时间段,收听节目的大部分是一些工作岗位上的职员还有我们的司机朋友。收听方式以手机,车载收音机为主。 【栏目版块】 ●节目开头向听众问好,给听众一个明确的节目定位,知道这档节目是做什么 的。节目内容以典型的热点新闻为主要评论依据,以四到五个新闻为主,在每一个新闻事实之后做评论内容。节目结束后,主持人要与听众道谢,是节目有完整性。 《新闻另面评论》节目宣传优势 【前景分析】

《新闻另面评论》是一档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为主要题线,对新闻本质进行评论的节目。既上传上情也下达了下情。使听众更了解我们的社会形态。 《新闻另面评论》节目的开播,以其节目的时效性,真实性亲受到广大听众注目与肯定。我们也会积极的与听众交流互动并不断提高和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新闻另面评论》节目在每周二,五,日下午四点播出,这一时段的受众群体,有教育程度较高的在职人员,也有普通的基层工作着。节目播出的针对性较广泛。 【我们的优势】 【明确定位】海口新闻广播定位于专业的新闻信息频道,节目由大量资讯节目和文化娱乐节目构成,节目形态多种多样,拥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高收听率】海口新闻广播在海口的收听率情况均位列前矛。 【收听群体】海口新闻广播收听人群包涵社会各个阶层具有最广大的涵盖面。 【媒体比较】广播与电视、报纸杂志比较具有价格低、涵盖面广和时效性强等特点,具有综合效益上的优势。

论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

论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中,时政新闻仍是主要被报道的内容。时政新闻地位如此突出的原因与我国的实际政治经济情况密切相关。我国的新闻媒体仍隶属于国家管理的范围内,各级电视台报道的新闻内容,特别是政治要闻都要经过政府的宣传部门监管,由此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国家的党政工作紧密相连。 一、时政新闻的界定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新近发生的有关时事、政治的新闻,旨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计民生。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新闻联播》是报道时政新闻的一个典型范例,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在《新闻联播》中,时政新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会见、外交、会议、领导活动、宣传重点、公告等6 类。会见新闻,指领导人会见、接见国内知识分子、农民、工人等;外交新闻指,领导人出访、接见外宾,国外来访领导人等;会议则是围绕党政的各大重要会议,如政协会议、人民代表大会等;领导活动就是指领导人的考察、视察等活动;宣传重点则指国家政策在某一时间内的主要话题,如宣传“三个代表”思想时,对一些突出人物、现今事迹进行重点宣传。时政新闻在《新闻联播》中的占有重要的报道比例,以1999年和2000年11月的《新闻联播》为样本中可见,“时政新闻共有129 条, 占新闻总数的41.6 %;总时长210 分38 秒(12638 秒),占新闻总长度的52.3 %,即每天平均播出15 分02. 7 秒(902. 7 秒),超过节目一半的时间(1725. 3 秒);平均时长为1 分38 秒。时政新闻无论是播出条数还是播出时间, 都超过新闻联播三分之一的比例。”①由此可见,时政新闻一直都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而其报道内容也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式。 二、时政新闻的特点 由时政新闻的定义可以看出,时政新闻可以理解为时事政治类新闻的报道,这首先就要求新闻要具有时事的特性。时效性一直是新闻价值的重要要素之一,而时事与时效性有所区别,尽管也要求在报道时间上与事实发生的时间趋近,但适宜性和时机性都是 ①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

新闻评论写作整理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地位 新闻评论概念:是一种政论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地位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中。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相互配合,可以鲜明地强调报道的主题思想,指出新闻事实的思想政治意义,进而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 一、新闻性2、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评论特点二、政治性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1、面向广大受众 三、群众性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一、引导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二、监督的作用 三、表态的作用 四、深化的作用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 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其次,就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 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 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 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论题从哪里来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 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1、针对时弊,对症下病 一、立论的针对性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1、论题的新颖 2、见解的独到 立论的基本要求二、立论的新颖性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 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5、交锋中闪现亮点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新闻评论》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20分) 概念性名词 1.新闻评论:作者就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立场 的一切新闻作品表现形式的总称。 2.选题:新闻评论要予以探讨、研究、解决的问题。 3.结构:文章内部的组织安排形式。 4.述评:又叫记者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一种边缘体裁。 5.评论员文章:根据评论重要性和规模性分出的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 章,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形态。 6.短评:根据重要程度和规格来划分的一种新闻评论体裁,短小精悍,内容单一, 形式灵活。是新闻评论的一种,规格比社论、评论员文章要小,但同具影响力。 7.编者按:媒体对所发表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及其他形式的文稿的简要评论,是 编者对新闻稿件的评介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具权威性。 8.社论:代表媒体表明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立场与观点,是报社的旗帜、 媒体的灵魂,是新闻评论的一种。 9.新闻评论学: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原理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写作方法、写 作规律和表现形态的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10.舆论:社会公众的意见,表示多数人对某种事态的共同意见或趋向一致的看法。 11.舆论监督:社会环境、民意民心的监测站,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权力。 12.主题/命题:议论的题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对选题的深化和具体化。 17.立意: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 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 18.立论: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论点、见解。 19.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 20.联想思维:从一个基点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广度的认识。 横向思维: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逆向思维: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提出与一般人及常理不同的看法。 纵向思维:推进式思维,论证时不断提出为什么、是什么,不断深入、探索。21.纵向结构:按事件时间顺序或事物内在逻辑顺序来表现文章的写作思路,安排层次。 横向结构: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表现写作思路,安排层次。 22.思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形成的印象、看法及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并通过文章有条理地表达。

浅谈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f17581934.html, 浅谈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 作者:杨陈杰宋方芳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8期 摘要:语言技巧是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本文首先对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概念进行阐述,其次以央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新闻1+1》为例,重点从善用辞藻即兴点评、融声音画面一体点播和引入聊天方式表达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主持语言技巧,最后简述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提升自我语言技巧的养成方案。 关键词:新闻评论类节目;《新闻1+1》;主持人;语言技巧 一、新闻评论类节目定义 关于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定义,国内学术界一直处于讨论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周超(2019)认为:以某一则或某一类型新闻为素材,围绕新闻的背景、社会影响或综合效益进行评论,挖掘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价值的节目统称为新闻评论类节目。董光强(2019)则认为: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对新闻事件进行综合评论,它的任务不仅仅为报道新闻事实,还有分析提炼、阐明新闻事件态度、社会影响,引导社会舆论等。李谦(2018)指出:新闻评论类节目主要分为新闻事件报道和评论两方面内容,其中新闻事件报道是基于客观新闻事实的一般性报道,意在让受众感知新闻事件的真相,而评论则是围绕新闻事件所做的深度分析。本文认为:新闻评论类节目应是以电视或网络等媒体为载体,采用图像、音频或文字作为传播手段,对符合新闻标准的事实或事件进行报道、分析、挖掘和评论的节目形式。 二、《新闻1+1》主持人语言技巧 (一)善用辞藻即兴点评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于2008年3月24日首播,每集长度为25分钟,目前由白岩松和董倩担任主持人。该节目每期从时事政策、突发事件、民生焦点等选题中选取热门话题展开评论分析,采用“1+1”即1名主持人联合1名新闻评论员的双人谈话评论模式,还原新闻全貌,挖掘事件真相,力求给予受众最质朴和最具深度价值的新闻。两位主持《新闻1+1》节目的主持人皆为央视名嘴,该档节目的一大特点便是在直播中会经常性地插播即时新闻,这对主持人的即兴点评语言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考验,因此善用辞藻进行即兴点评便成为了《新闻1+1》主持人必备的语言技能。以2018年5月24日的节目《法律,如何维护英烈尊严》为例,节目进行到6分10秒时,主持人白岩松临时插播了一条有关都布吉纳法索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的新闻,在照稿播读完后,白岩松即兴点评:“如果要对这则新闻进行一句话简单评论,我想说的是台湾有些执政者应更好的去面对九二共识”,之后他

新闻评论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新闻评论 【绪论+第一章】 1新闻评论的新态势有哪些? (1)报纸:由评论专栏向言论版的扩张,中媒竞争逐渐进入“观点时代”,致使言论版竞争更火热,国内都市报(含晚报)都开设了时评版; (2)网络评论的兴起,有力拓展; (3)评论作者的“四位一体”格局:本报评论员的职业写作、写手的准职业化写作、有感而发的公民发言、专业话题的学者发言; (4)评论生态出现多样性:评论形式、规格、结构、比重呈多样化,时评化特点与日俱增; (5)未来新闻评论前景——网络评论情绪化、通俗化,报刊评论专业化趋向、电视评论正本清源。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哪些? (1)论题的新闻性 a现有新闻再评论,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新闻价值。 b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迫切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的。 特性 ①强烈的时效性: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 ②直接的现实针对性:有的放矢、工作的薄弱环节,不良社会风气,错误思想言行,认识的盲区与误区,忽视的精神与行为,思想的疑虑与偏见等。 ③评论对象的特定性: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事物,要求切合实际、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④对新闻事实的依托性:常以新闻由头挑开话题,以当前的事实为依据展开论述。 (2)论理的思想性 包含三层意思:新闻评论贵在说理,说什么样的理,怎样说理。 ①就实论虚:摆事实,讲道理。 ②价值观念:从政治、思想、道德伦理的角度思考问题。

③政治色彩: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体现出一定的政治立场。 (3)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评论主要面向广大受众,抓住他们密切相关的问题发言,关注公众问题构建公民社会。 公众性: ①论题来自公众,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 ②评论的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真正成为受众利益的代表者,正群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③评论的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以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④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为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3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区别 (1)反映内容不同:新闻报道反映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强调知,作用于受众的眼;新闻评论是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直接阐明,作用于受众的心;(2)写作目的不同:新闻报道是为了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还原现实;新闻评论是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评论现实; (3)表达方式不同:新闻报道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清楚第一;新闻评论“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但不排除对事实必要的叙述或记录,明白第一; (4)传播要求不同: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事实要素为基本条件;新闻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五个W”俱全,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 4新闻评论的功能 (1)解惑示趋:针对新闻传媒的受众就某个时间或问题上所产生的思想疑惑和顾虑,及时帮助读者释疑解惑,进而全面、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或矛盾的发展趋势;

新闻评论写作

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美”的探析 于孟晨,汪湘 (西安邮电学院报刊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美化版面是组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美的版面,使读者赏心悦目,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内容,并且更好地接受内容。反之,会使读者在阅读之前就产生不愉快甚至厌恶的情绪,从而不愿去读它,即使勉强去读,效果也大为减弱。因此,美并不是版面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构成一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版面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版面美化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版面的精美是报纸办“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张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文字和图片的精彩、优美高雅的版面设计可使报纸的视觉形象充满魅力。尤其高校校报版面小,读者对版面哪一部分都不会忽略,一条条装饰纹线,一幅幅图片和插图,一行行不同内容的文字,以无言的形式美,传达出一种精神和情感,达到愉悦读者心灵和美化版面的效果。版面设计在形式美上还具有供读者欣赏的功能,通过围、隔、空、叠等关系互相穿插,构出一个个可供欣赏的空间,编辑的风格也通过版面设计直接传递给读者。所以,很有必要对校报版面设计作一探讨。 1版面设计既要内容美,也要形式美 内容美是报纸版式设计的灵魂,是编辑理论水准、政策水平的反映。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机关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党政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作为校报编辑要以校报的总任务和特定任务为依据,凡是与当前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相联,师生员工普遍关心,具有指导意义的稿件都是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安排时应放在重要位臵。因此,编辑稿件时应精确及时、主次分明地选取见报稿件。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还需反复琢磨,如一个结构巧妙的标题,一句意味深长的妙语,一段隽永的文字,一张好的图片,这些都能使读者击节称赏,玩味良久。再比如,花絮新闻常常撷取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是满足读者多方面信息需要、丰富版面、增强可读性的好形式,以此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稿,编辑根据稿件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正确恰当地安排它们在版面上的位臵,按稿件的新闻和宣传价值区分主次,排出先后顺序,使稿件在版面上的位臵“各得其所”,彼此又相互照应,互为补充,浑然一体。 所谓形式美,就版面设计的形式而言,是编辑遵循编辑学的一些基础理论,运用一定的编排技巧和手段进行的使版面以美制胜的创造性劳动。即版面要美,在端庄大方、多彩多姿中体现出清新、活泼、大方、气派的视觉效果。只有版面设计美,才能唤起读者阅读欲望,抒发读者美感情绪。要做到这一点,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1和谐 报纸同一版面、对开版面,线条与线条、字号与字体的和谐,文章篇幅大小的和谐,色彩对比度的和谐。报纸多为黑白板,应注意黑白密度对比和谐,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 1.2标题醒目 标题在编辑刻意制作后,不同的版面要选择不同的字型和字号的字。只有标题醒目才能吸引人,要闻版要庄重醒目,综合新闻版要明快、清新,理论版要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