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田间植物病害的诊断

田间植物病害的诊断

田间植物病害的诊断
田间植物病害的诊断

田间植物病害诊断实验方案

立枯病的田间诊断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立枯病的田间进行诊断,掌握立枯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2、掌握区别立枯病与猝倒病的基本方法。

3、了解立枯丝核菌的特点。

二、实验意义

立枯病是常见的植物病害,危害范围广,掌握立枯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方法,可

对病害进行预测和制定防治措施,提高植物产品质量,减少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材料及用具

材料:发生立枯病的新鲜植物组织。

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解剖针、放大镜、刀片等常规用具以

及酒精、盐酸等实验常用药剂。

四、立枯病概况

1、立枯病

立枯病病原物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半知菌亚门。菌

丝有隔膜,初期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至黄褐色,分枝处成直角,基部稍缢缩。病菌生长后期,由老熟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菌核。菌核暗褐色,不定形,质地疏松,表面粗糙。有性阶段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属担子菌亚门。自然条件下不

常见,仅在酷暑高温条件下产生。担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长椭圆形,顶生2-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产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6-9微米×

5-7微米。除西瓜外,还可为害甜瓜等160多种植物。

立枯病病原: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初生菌丝无色,后变黄褐色,有隔,粗8~12μm,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大小0.l~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5~7μm。

立枯病症状: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

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幼苗出土患病后,早期白天萎蔫,茎基部变淡褐色,呈水渍状,夜间恢复。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

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实际病部已缢缩萎蔫死亡,但并不见倒。轻病株仅见

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具白

色棉絮状或蛛丝状菌丝层,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

立枯病发生规律: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以菌丝体或菌核

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中营腐生生活,可存活2~3年。病菌发育温度19~42℃,适温24℃;适应pH3~9.5,最适pH6.8。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植株过密,发病重。阴湿多雨利于病菌入侵。前作系蔬菜地发病重。最适感染环境是营养土带菌或营养土中有机肥带菌;种子带菌;苗床地势低洼积水;苗床浇水过多,致

使营养土成泥糊状、种芽不透气;长期阴雨、光照不足、高温高湿。

2、立枯病与猝倒病

猝倒病由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丝核属(Rhizoctonia)等真菌

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可影响幼苗生长,严重时造成缺苗甚至毁种。不同种类的真菌引起不同的症状。腐霉属和疫霉属侵染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软,使之迅速萎蔫,

最后茎基部呈线状缢缩。有时子叶尚未表现症状即已倒伏,故名猝倒。以瓜类幼苗最

常见。由丝核菌引起的苗病一般称为立枯病,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使

幼茎萎缩直至幼苗枯死,一般不立即倒伏。受侵染子叶也可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茄科、十字花科作物和棉苗的立枯病发生较普遍。腐霉菌和立枯丝核菌都是土壤习居菌,是一类弱寄生菌,寄主范围较广。猝倒病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残组织内存活,作为侵染循环的初次侵染源。腐霉菌和疫霉菌也可由卵孢子或厚壁

孢子在残体内或土壤中越冬和渡过不良的环境条件。病菌主要通过灌水或土壤耕作传播。病原菌的生长适温范围较大。幼苗生育状况不良、抗逆性差时,就易发病。防治主要靠良好的土壤耕作,避免土壤过湿,加强苗期管理增强幼苗抗逆性;同时避免使

用旧床土育苗,注意田间清洁和进行土壤消毒。

猝倒病是苗期最常见的病害,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为

黄褐色缢缩,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使幼苗贴附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

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猝倒病适宜发病的地湿为10℃,低湿对于西瓜的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幼苗子叶中储存的养分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产生絮状白霉、倒伏过程较快,

主要危害苗基部和茎部;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发病中无絮状白霉、植株得病

过程中不倒伏。

猝倒病症状:幼苗大多从茎基部感病(亦有从茎中部感病者),初为水渍状,并

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在子叶仍

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

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即为

烂种或烂芽。病害开始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迅速向

四周扩展蔓延,形成一块一块的病区。

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病菌侵染后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

暗色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状。

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菌丝。

猝倒病发病条件与规律:本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

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

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湿度大时,病苗上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虽

喜34℃高温(30~36℃),但土温15~20℃时繁殖最快,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故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再遇高湿,则感病期拉长,特别是在局部有

滴水时,很易发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连续阴雨雾天,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发

病重。当幼苗皮层木栓化后,真叶长出,则逐步进入抗病阶段。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靠雨水、喷淋而传播,带菌

的有机肥和农具也能传病。病菌在土温15-16℃时繁殖最快,适宜发病地温为10℃,故早春苗床温度低、湿度大时利于发病。光照不足,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往往发病较重。浇水后积水处或薄膜滴水处,最易发病而成为发病中心。

立枯病与猝倒病的区分

⑴立枯病植物出苗期间,立枯丝菌核主要侵染根尖及根茎部的皮层,有些植株子叶凋萎,拔出病菌可见茎基部生有黄褐色水渍状凹陷斑,有的扩展至环茎一周,呈蜂腰状缢缩,病株矮小,座果少,严惩的全株萎蔫或倒伏。

⑵猝倒病各地均有发生,发病初期在幼苗近地面处的茎基部生出黄色至黄褐色水渍

状缢缩斑,致幼苗猝倒,一拔即断,一经染病,叶片尚未凋萎,幼苗即猝倒死亡,湿度大时,在病部或其周围的土壤表面生出一层白霉。

五、立枯病的诊断

㈠植物病害诊断

1、植物病害诊断步骤

⑴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

⑵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

⑶植物病害的病原室内鉴定

⑷植物病害原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

2、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⑴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通田间观察、考察环境、栽培管理来检查病部表面有无病征。

非侵染性病害具如下特点:

①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一般比较均匀,往往是大面积成片面发生。没有先

出现中心病株,没有从点到面扩展的过程。

②症状具有特异性: a.除了高温热灼等能引起局部病变外,病株常表现全株性发病。

如缺素症,水害等。 b.株间不互相传染。 c.病株只表现病状,无病征。病状类型有变色,枯死、落花落果、畸形和生长不良等。

③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

⑵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例如真菌病害:

①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

②但要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真正病原真菌的子实体,还是次生或腐生真菌的子实体,因

为在病斑部、尤其是老病斑或坏死部分常有腐生真菌和细菌污染,并充满表面。

③较为可靠的方法是从新鲜病历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必要的,

一些特殊性诊断技术也可以选用。

④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

靠的一项。

3、植物病害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不同的病原可导致相似的症状。如叶稻瘟和稻胡麻叶斑病的初期病斑不易区分;萎

蔫性病害可由真菌、细菌、线虫等病原引起。

⑵相同的病原在同一寄主植物的不同生育期,不同的发病部位,表现不同的症状。如

红麻炭疽病在苗期为害幼茎,表现猝倒,而在成株期为害茎、叶和蒴果,表现斑点型。

⑶相同的病原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如十字花科病毒病在白菜

上呈花叶,萝卜叶呈畸形。

⑷环境条件可影响病害的症状,腐烂病类型在气候潮湿时表现湿腐症状,气候干燥时

表现干腐症状。

⑸缺素症、黄化症等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类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引起的症状类似。

⑹在病部的坏死组织上,可能有腐生菌,容易混淆和误诊。

㈡立枯病的诊断方法:

1、症状观察

观察症状时,先注意病害对全株的影响(如萎凋、萎缩、畸形和生长习性的改变等),然后检查病部。观察斑点病害,要注意斑点的形状、数目、大小、色泽、排列

和有无轮纹等;观察腐烂病,要注意腐烂组织的色、味、结构(如软腐、干腐)以及

有无虫伤等。放大镜和解剖镜在检查病症时很有用,注意有无病症,即真菌产生孢子

和子实体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鉴定时常常会遇到许多非侵染性病害,它们的症状

有的与病毒病、线虫病或有些真菌病害很相似,甚至在上面还能检查到真菌,当然,

这些真菌一般是后来在上面生长的腐生性真菌。非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田间是同时普

遍发生的,与地形、土壤、栽培、品种和气候等条件有关,没有完整的田间记录有时

是很难鉴定的,最好是就地观察、调查和分析,不能单纯依靠室内检查。

2、病原菌鉴定

症状对鉴定不是绝对可靠,不同的病原物可以产生相似的症状,而一种病害的症

状可能因寄主和环境条件而变化,因此,标本的显微镜检查非常重要。真菌病害标本

或培养的真菌,应因材料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检视。

⑴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挑取检视

标本或培养基上的菌丝体或子实体,一般是直接用针挑取少许,放在加有一滴浮

载剂的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检视。

⑵叶面真菌的粘贴检视

叶面真菌的粘贴检视可用透明胶、醋酸纤维素、火棉胶或其他粘贴剂等。目的是

为了检查叶片表面的真菌如白粉菌和其他霉菌等。

⑶组织整体透明检视

组织透明后的整体检查,不但可以看清表面有病菌,还可以观察组织内部的病菌,透明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水合氯醛。水合氯醛透明:为了观察病叶表面和内部的病菌,可将小块叶片在等量的酒精(95%)和冰醋酸的混合液中固定24h,然后浸泡在饱和的水合氯醛水溶液中,待组织透明后取出用水洗净,经稀苯胺蓝的水溶液染色,用甘油浮载检视。

⑷真菌的玻片培养检视

琼胶培养基表面的真菌,直接挑取检视往往会破坏真菌的结构,故玻片培养是很好的检视方法。

⑸琼胶培养基中真菌的检视

琼胶培养基表面下的真菌机构,可以从平板上切取小块带菌的琼胶培养基、放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挤压后检视。

⑹真菌细胞核和染色体的观察

真菌细胞核和染色体的观察对了解真菌致病性和变异是非常重要的,有时需要对真菌染色体的变化或细胞核进行观察。细胞核染色方法很多,通常使用苏木精染色或4,6-Diamido-2-phenylindol(DAPI)荧光染料染色。

⑺组织浸离检视

组织浸离就是将根、茎、树皮等组织用药处理,除去中胶层,是细胞分离,以观察单个细胞的形态。

⑻徒手切片检视

徒手切片在教学和研究上都很有用,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方便,是日常用的最多的真菌检视方法。

㈢防治方法:

1、选无病土做营养土;营养土中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苗床浇水要一次浇透,待水充分渗下后才能播种芽种。

2、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后;才催芽、播种;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但不可太厚,发病后用药土围根{效果比较好}或喷药。

3、加强苗期管理:出苗后,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提高地温,低洼积水地及时排水,防止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4、发病初期若土壤湿度大,粘重,通透差,要及时改良并晾晒,再用药。用30%恶

霉灵水剂(如国光三抗)1000倍液或70%敌磺钠可溶粉剂(如国光根灵)800-1000

倍液,用药时尽量采用浇灌法,让药液基础到受损的根茎部位,根据病情,可连用2-3次,间隔7-10天。对于根系受损严重的,配合使用促根调节剂使用,恢复效果更佳。

六、参考文献

1 魏民富;黄瓜苗立枯病诊断与防治[J];吉林蔬菜;2003年01期

2 陈震,袁桂实,张学翠;大棚温室蔬菜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1年01期

3 徐兴权;宋浩然;西洋参立枯病的发生和防治[J];特产研究;1991年01期

4 卜颖;水稻立枯病的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2011年08期

5 孙红竹;水稻立枯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7期

6 薛勇;甜瓜立枯病[N];山西科技报;2003年

7 孙士学;幼苗立枯病简易诊断法[N];《河北林业科技》; 1983年02期

8 谢联辉;普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98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培训讲学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农作物病害分类 在农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病害等。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左右。 1、真菌性病害 1.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 根肿或者瘿瘤。 1.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和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1.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病。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者 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1.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1.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浸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1.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浸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 统发病,如枯萎病和黄萎病等。 1.7肛孢菌纲的黑盘孢属。起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者白色的黏液。

1.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很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多形 成干腐或者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和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于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小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 主要依据。 2、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由于细菌浸染破坏薄细胞和细胞壁组织所导致的 后果。 在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 环。 在肥厚的组织或者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 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 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 在根或茎上。 萎蔫是细胞浸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者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回造成植株萎蔫死 亡。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植物感病后,其外表所显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病态特征称为症状。典型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病状是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病症是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由于病原物的种类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所以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也千差万别,根据它们的主要特征,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病状类型 1.变色型植物感病后,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解体,因而叶片出现黄化、白化或花叶病状,表现为淡绿色、黄色或白色.如:月季花叶病(图1)、郁金香碎色病(图2)。 图1 图2 2.坏死型坏死是细胞和组织死亡的现象。常见的有: (1)腐烂:由寄生物分泌的酶把植物细胞间的中胶层溶解了,使细胞离散并且死亡。如果实、块根等常发生软腐或湿腐;含水较少或木质化组织则常发生干腐,如根干腐(图3)。 (2)溃疡:多见于枝干的皮层,局部韧皮部坏死,病斑周围常为隆起的木栓化愈伤组织所包围形成凹陷病斑,这种病斑即为溃疡。溃疡是由真菌,细菌的侵染或机械损伤造成的。如香樟溃疡病(图4)。 (3)斑点:斑点是叶片,果实和种子等局部组织坏死的表现,颜色形状有多种。斑点主要由真菌及细菌寄生所致,冻害,烟害,药害等也造成斑点.如花生叶斑病的黑斑病和褐斑病(图5)。 图3 图4

图 3 图 4 图5 3.萎蔫型植物因病而表现失水状态称为萎蔫。典型的萎蔫是指植物的根部或枝干部维 管束组织感病,使水分的输导受到阻碍而致植株枯萎的现象.萎蔫是由真菌、细菌或线虫引 起的,如线虫导致番茄萎蔫(图6);有时植株受到急性旱害也会发生生理性枯萎,如黄瓜 的生理性萎蔫(图7)。 图6 图7 4. 畸形畸形是因细胞或组织过度生长或发育不足引起的.常见的有: (1)丛生:通常称为丛枝病,病枝一般垂直于地面向上生长,枝条瘦弱,叶形变小。如由 细菌引起的毛根病,使须根大量增生如毛发状. (2)瘿瘤:植物的根,茎,枝条局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瘿瘤,如松瘤锈病(图8)。 (3)变形:受病器官肿大,皱缩,失去原来的形状,常见的是由外子囊菌和外担子菌引起 的叶片和果实变形病,如桃缩叶病。 (4)疮痂:叶片或果实上局部细胞增生并木栓化而形成的小突起称为疮痂,如柑橘疮痂 病(图9)。 (5)枝条带化:枝条扁平肥大.一般由病毒或生理原因引起的。 图8 图9 5.流脂或流胶型植物细胞分解为树脂或树胶流出,常称为流脂病或流胶病.前者发生 于针叶树,后者发生于阔叶树。如桃树流胶病(图10)、松树流脂病(图11)。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doc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 篇一:园林植物病害实习报告总结 (XX0555177程鑫) 园林植物病害实习心得 经过八周的园林植物病害的学习,按照学校课程的安排,我们进行了野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实践地点分两处,分别是昆明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昆明郊野公园。此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野外园林植物的观察,采集样本,结合园林植物病害理论的学习,对实习地点的园林植物进行病害调查,了解其发病情况并进行简单的病理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教学安排并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实习方式是以组为单位,将自己所在班级按每组十人分成若干组,组员协同合作对实习地点园林植物进行病害调查,并采集感病植物样本。 经过两地的实地观察以及组内协同合作,我们成功的采集的一些感病植物样本,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也对植物所感病原及发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从单一理论学习到实地观察实践,从所学病理病状模糊不懂到实地认知接触所感病园林植物,突然发现以前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所持态度是不正确的,因为所学专业是园林专业,大多数同学都以了解学习为目的,在我看到实习地各种园林植物的病害现状,我深知自己的错误观念,以前的理论学习是那样的重要,当面对鲜活的植物,对其所感染病害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置措施时,是何等的悲哀。我要是能够为其

治疗该多好啊,我喜欢园林专业,我喜欢生长在其中的各色园林树种,它们是那样的无私,提供我们舒适优美的环境,我们也应该为它们创造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为其正常生长保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虽然只有几天,但我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体会,新的想法,想说的很多,我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 我们不管学习哪些知识,都要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一开始我们可能对其产生怀疑,一般都是从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到知道,简单了解,深入了解,虽然学习的过程会很无聊,没有激情,产生松懈怠学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当我们了解的多了,就会慢慢的喜欢,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至于当用到时自己后悔。 2、勤野外观察 我们刚接触这门课程,接触理论时,是那样的空洞,各种病理病状都无法浮现在我们眼前。这个时候是最无聊,最无趣的,到野外当我们面对各种园林植物时,当各色病状呈现在我们面前,那时就会想到如何去除掉这种为害,如何给这些园林植物提供健康的适宜的生长条件。接下来的工作就会显得那么的重要,我们也会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3 、多看、多想、多做、 我们到了野外观察时,就要深入丛林中去,不能走马观

植物病害分类

植物病害分类 一、致病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真菌是一种低等生物,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小的要用显微镜观察。真菌是多细胞体,有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真菌不能自已制造养分。真菌的繁殖和高等植物近似,每种孢子折生成和形态均具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主要根据。在条件适合时,产生的孢子,借风、雨、虫等扩大再传染,往往造成病害的流行。 鞭毛菌亚门 卵菌纲水霉目 绵霉属稻绵霉稻苗绵腐病 水霉属腐生水霉、寄生水霉水稻烂秧 丝囊霉属萝卜丝囊霉萝卜根腐 霜霉目 腐霉科 腐霉属 能引起各种针、阔叶树及花卉幼苗 的猝倒、茎基腐、根腐和果腐等病 害:猝倒病、根腐、瓜果腐、果蔬 软腐、茄瓜绵腐等 疫霉属 为害植物的根、茎基部,少数为 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叶枯等 病害。如山楂根腐病、牡丹疫病、 烟草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菠 萝心腐病、番茄晚疫病、柑桔褐腐 疫病、辣椒疫病、草莓红心病、瓜 类疫病等 指疫霉属 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芽腐、叶枯、山楂根腐病、百合基 腐病、荔枝霜疫(霉)病、 马铃薯疫病等 白锈科白锈属如:苋菜、白菜等的白锈病 霜霉科 霜霉属 葡萄、菊花、月季霜霉病、十字花 科植物、瓜类、烟草霜霉病、白菜 霜霉病、大豆霜霉病 假霜霉属瓜类霜霉病 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 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菊科霜霉病 指梗霉属谷子白发病

根肿菌纲根肿菌属十字花科根肿病、白菜类根肿病粉痂菌属马铃薯粉痂病、疮痂病 多粘霉属无明显症状,但传播病毒病 壶菌纲节壶属玉蜀黍节壶菌玉米褐斑病丝壶菌纲 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柄锈菌属麦秆锈病、草坪草锈病等胶锈菌属梨锈病 多孢锈菌属玫瑰锈病 单孢锈菌属菜豆锈病 层锈菌属枣树锈病 栅锈菌属亚麻锈病 黑粉菌目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粉病条黑粉菌属小麦秆黑粉病叶黑粉菌属水稻叶黑粉病腥黑粉菌属小麦腥黑粉病轴黑粉菌属高梁散黑粉穗病尾孢黑粉菌属水稻粒黑粉病实球黑粉菌属慈菇黑粉病 隔断菌目隔断菌属(大多是介壳虫的共 生物) 果树膏药病 银耳目银耳属 木耳属 卷担子菌属花生紫纹羽病 外担子菌目外担子菌属引起茶科、杜鹃科植物的叶果幼梢变形肿胀,如杜鹃和山茶的饼病 子囊菌亚门 半子囊菌纲畸形外囊菌桃树缩叶病 梅外囊菌梅、可缩叶病、膨叶病李囊菌李囊果病(李袋果病)樱桃外囊菌樱桃丛枝病 酵母属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新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花卉苗木类 (一)、虫害类: 1.蚧壳虫: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虫体表面有蜡质层,一般药剂难以接触到虫体本身。 (2)防治方法:每年的五一前及十月份左右重点用药预防。建议使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120公斤喷雾。对一些大树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600公斤根部浇灌,防治时间长达40多天。 2.蚜虫、粉虱、木虱、网蝽: (1)危害性状:种类繁多,繁殖超快,要缩短用药期。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攻尔(200ml)1瓶+国光“甲刻”(1kg)1/4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用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防治蚜虫间隔期就3到4天一次。 3.秋枫叶蝉: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成虫白色,迁徙传播速度快,危害后,新叶蜷缩畸形,老叶失绿黄化。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甲刻”(1 kg)1/4袋兑水280斤后喷施叶面,并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800公斤根部浇灌,可避免1-2个月内被叶蝉危害。

2.蓟马: (1)危害性状:成虫黑色,叶面卷曲叠合,需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崇刻”(10g)5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续用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 5.红蜘蛛: (1)危害性状:群集于叶背和嫩芽上吸食汁液,叶片失绿无光泽,后期大部分焦枯脱落。(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乐圃”1瓶+国光“攻尔”(200ml)1瓶兑水300斤后喷施叶片,重点是反面,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6.食叶害虫(毛毛虫,青虫、苏铁曲纹紫灰蝶等): (1)危害性状:咀嚼式口器,大量啃食叶片,可选胃毒性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金美泰”(500ml)1瓶+国光“攻尔”(200ml)3瓶兑水1000斤后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注:水生植物虫害的防治可以国光金美泰1瓶+国光乐圃3瓶兑水1000斤防治,对水生生物(鱼、虾等)无影响 7.卷叶、潜叶害虫: (1)危害性状:大多寄生于叶片或吐丝结茧,造成叶面凸变或卷曲,可选渗透性强的药剂。(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300斤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

园林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 一、目的意义 为了解病害的种类、分布、危害、发生发展规律及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学会病害调查的一般方法,熟悉调查资料的整理、计算方法和分析等。 二、材料用具 放大镜,尺子,病害调查记载表,调查病害的分级标准。 三、内容说明 植物病害的调查是植物病理学研究及病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其调查研究的方法,因病害的种类和调查目的的不同而异,可分为一般调查(普查),专题调查和系统定期定点调查。调查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及要求;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方法;所获调查资料数据真实,且反映客观规律;了解调查相关的有关情况。本实验将根据田间的具体情况选择2~3种作物的1~2种病害进行一般调查(实验将分组进行)。 实验原理: 1、病害调查的类别 1.1一般调查(普查) 普查是对局部地区植物病害种类、分布、发病程度的基本情况调查。 1.2重点调查 对一般调查发现的重要病害,可作为重点调查对象,深入了解它的分布、发病率、损失、环境影响和防治效果等,重点调查次数要多一些,发病率的计算也要求比较准确。 1.3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深入的研究某一个问题,是通过调查研究或者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互相配合,逐步提高对一种病害的认识。 2、发病程度的调查 2.1记载方法

2.1.1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发病田块、植株或器官的数目,从调查的总数,求得发病的百分率。 2.1.2分级计数法 根据病害发生的轻重,对植物影响不同,可将病害分级,调查时记录每级发病田块数、平均发病率。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分级标准的用法。(马铃薯晚疫病) 级别发病率(% )病害发生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0.0 0.1 1.0 5.0 25.0 50.0 75.0 95.0 100.0 田间无病 病株稀少,直径11m的面积内,只发现一二个病斑 发病普遍,每株约10个病斑 每个病株约有50个病斑或有1/10的小叶片发病 每一小叶都发病,但病株外形仍正常,并呈绿色每一个植株都发病,有一半叶片枯死,病田呈绿色,但间 或呈褐色 有3/4的面积枯死,病田呈黄褐色,顶叶仍呈绿色 只有少数叶片仍保持绿色,但茎仍呈绿色 叶片全部枯死,茎部亦枯死或正在枯死中 另外分级还可用图或照像来表示,学生另查阅资料,此处不再讲述。 2.2感染指数 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根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实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针对这种情况,往往是计算感染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即每一级用一代表数值,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 如: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级情况如下: 如: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级情况如下: 病级发病程度代表数值病株(假定)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炭疽病类、叶斑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叶枯病、煤烟病、霜霉病类;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1、叶片出现斑点或斑块 如果叶片的斑点或斑块起皱变褐,可能是缺水造成的。若斑部软化、呈黑褐色,可能是浇水过冷、水溅到叶片上、化学药品的伤害、日灼病或病虫造成的。若斑点湿润有水疱状或干燥而凹陷,这是病害造成的。有几种害虫能刺吸植物的叶片为害。 2、突然落叶 叶片没有褪色就萎蔫,突然脱落,往往是由于植物受到了突然的袭击,如温度骤然的大幅度升降,白天日照强度的急增,或强冷风的吹袭;土壤的过度干燥, 特别是木本植物更易落叶。 3、顶部叶片小而黄,严重时出现褐斑 喜酸性土植物和对钙质敏感的植物在北方浇含钙质多的水(硬水)和用含钙质比较多的培养土容易出现的现象。 4、叶片卷曲脱落 由于温度低,顶部喷水或吹冷风造成的。 5、叶片黄化脱落 偶尔有老叶片脱落是正常的。大量的叶片同时黄化脱落则表明浇水过多,室内温度骤然降低或局部冷空气对流所致。 6、叶片呆板无生气 可能是光线过强或红蜘蛛为害的结果。健壮的叶片积满灰尘,也会缺乏生气, 注意清洗。 7、叶片出现损伤性裂口和孔洞 通常原因是:宠物或人为的机械损伤(刚萌发的叶芽受伤)是昆虫为害。 8、花蕾脱落 导致叶片脱落的原因同样可以引起花蕾脱落。花蕾脱落最常见的原因是空气干燥、缺水、光照少、开花前盆的位置变动或昆虫为害。 9、花很快枯萎 最可能的原因是缺水、空气干燥、光线太弱或温度太高。 10、叶片萎缩 要么是土壤干燥,要么浇水太多或盆底排水孔堵塞,以至使根系腐烂。也可 能是阳光太强(特别是中午)、空气干燥、温度太高,根系长满盆或虫害。 11、新植株落叶 刚换盆,新购买的植物或植物从一房间移到另一环境稍有变化的房间,掉 1-2片叶子是正常的现象。注意换盆时用稍大一些的盆,买植物拿回家时要小心 保护植物渐渐从阴处移到明亮处,尽是减少对植物的刺激。 12、底部叶片干燥脱落 有三种原因:缺乏光照、温度过高或缺水。 13、植物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病状类型病症类型 认识植物病害,首先会注意到它和健康植株不同的变化状态。如生了散黑穗病的麦株穗部被破坏变成黑粉;棉花枯萎病的病株叶片萎垂枯焦,或整株死亡;患玉米黑粉病的植株上长出了畸形肿大的瘿瘤——“灰包”。这些能为我们的感官所察觉的异常变化状态,就是植物病害的症状 (symptom)。植物生病后一般都有症状表现出来,症状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通常只有在外部症状不够明显时,才解剖检验内部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由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状和病征组成。 (一)病状及其类型 病状是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它反映了患病植物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变化,它是由致病因素(病原)持续地作用于受病植物体,发生异常的生理生化反应,致使植物细胞、组织逐渐发生病变,达到一定显著程度时而表现出来的。在观察植物病害时,可看到有两类显然不同的病状,一类只发生在植物器官的局部,同一器官上相同的病状之间,无发展的连续性,称之为点发性病状,如常见的斑点病;另一类病状的发生却不限于局部,可以从一个部位发展到另一部位,从一个器官发展到另一器官,以至整体发病,称之为散发性病状或系统性病状,如多种植物的枯萎病、谷子白发病、病毒病等。 根据内部病理变化阶性质,病状可以分为三类:即坏死性病状、促进性病状和抑制性病状。坏死性病状是以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为特征,表现为枯斑、腐烂、焦枯等;促进性病状是植物的机体受到病原的刺激发生膨大或增生的病状;抑制性病状和前者相反,植株的生长发育部分或全部受到了抑制。这样的区分,只是就其主要方面而言的。许多病害经常是整体表现为抑制性病变,而在其局部则表现为促进性病变。 具体的病状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复合的特征,即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的总和。把各类病状按其主要特征予以归类,可分为若干典型化的类型。这些类型的名称已成为特定病状的代词,在描述病害时广为应用,使叙述更为简便。人们习惯上也用病状来作为一些病害的名称,如枯萎病、腐烂病、花叶病、角斑病、大斑病、丛枝病等。病状的主要类型如下: 1.斑点(spot)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一般有明显的边缘,成为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斑点;斑点上还可以呈现轮纹、花纹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而称为褐斑、黑斑、紫斑、角斑、条斑、大斑、小斑、胡麻斑、轮纹斑、网斑等。各种病原都可能引起斑点病状的发生。炭疽是斑点的一种,斑点中生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疮痂与斑点近似,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使得表面粗糙,或是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而发生龟裂。焦枯是芽、叶、花、穗等器官局部或全部变色枯死,有时是由斑点、条斑等发展联合造成整体的枯死;表现迅速枯焦病状的病害称为疫病或瘟病。 2.腐烂(rot)发生在植物的各个部位。患病组织崩解、变质,细胞死亡,表现为点发性或散发性。由于组织分解的程度不同,有软腐、干腐之分。组织腐烂时,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汁液,如组织的解体较慢时,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及时蒸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16年4月至5月份 调查地点:黄山学院南区 调查对象: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种类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及实验室观察 二、调查结果 1、柏树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2.5~5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成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史。 病原: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1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4种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症状:为害叶片、新梢、果实。叶片先出现橙黄色、油亮的小圆点。后扩展,中央色深,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部组织增厚、肿胀。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桧柏小枝上越冬。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瘤径3~5毫米,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瓣状,称“胶花”。 2、大叶黄杨煤污病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危害 症状:煤污病又称煤烟病,黑色烟煤小污点,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

植物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植物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根据植物病害检测仪多年对植物病害种类的观察分析及统计,园艺植物病害可以被分为两大类,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这两种植物病害都是什么特征呢?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进行防治,下面详细进行介绍: 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特征: (1)非传染性病害的识别。此类病害在田间发生一般为较大面积的均匀发生,没有由点到面逐步扩展的过程。通常有病植株均表现为全株发病。此类病害不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因此发病植物表现出的症状只有病状没有病征。这类病害的发生往往与土质、气象条件的特殊变化、栽培管理(施肥、排灌和喷洒化学农药是否适当)以及与某些工厂相邻而接触废水、废气、烟尘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诊断这类病害除观察田间发病情况和病害症状外,还必须对发病植物所在的环境条件等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才能最后确定致病原因。非传染性病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更密切、发生面积更大、无明显的发病中心和中心病株,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恢复(环境条件改变)。 (2)传染性病害的识别。传染性病害分为真菌类、细菌类和病毒类。真菌类病害的识别。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统称真菌病害。诊断这类病害主要根据症状观察和病原检查来进行。真菌病害的症状以坏死和腐烂居多,而且大多数真菌病害均具有明显的病征,环境条件适合时可在病部看到明显的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等特定结构。诊断真菌病害时,除仔细观察症状外还应对病原进行鉴定。做病原检查时根据不同的病征采取不同的鉴定方法。当病征为霉状物或粉状物时,可用解剖针或解剖刀直接从病组织上挑取子实体制片;当病征为颗粒状物或点状物时,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临时切片;当病原物十分稀疏时,可采用粘贴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根据子实体的形态、孢子的形态、大小、颜色及着生情况等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即可确定。细菌类病害的识别。由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称为细菌性病害。细菌病害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细菌的种类来进行。细菌性病害在潮湿条件下一般在病部可见一层黄色或乳白色的脓状物,干燥后形成发亮的薄膜即菌膜或颗粒状的菌胶粒。菌膜和菌胶粒都是细菌的溢脓,是细菌病害的病征。如果怀疑某种病害是细菌性病害。但在田间病征又不明显,可将该病株带回室内进行保湿培养,待病征充分表现后再进行鉴定。病毒类病害的识别。识别病毒病害主要依据症状特点、病害田间分布、病毒的传播方式、寄主范围以及病毒对环境影响的稳定性等来进行。病毒和类病毒引起的病害都没有病征,但它们的病状具有显着特点,如变色(黄化、花叶)、畸形(小叶、丛枝)等全株性病状。这些病状表现首先从分枝顶端开始,然后在其它部位陆续出现。除此之外还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体的形态和用血清学方法等进行鉴定。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一)、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措施 近年来,重阳木锦斑蛾发生次数频繁,且对树木危害大,危害时对市民的生活影响大,=对此周边居民也经常会向绿化部门反映,此类事件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因此对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要加以重视,要熟悉其发生规律,了解其生态习性,及时防治。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以老熟幼虫在树裂缝、树皮及粘结重叠的叶片中越冬。地区一年发生三代。4月下旬可见越冬代成虫。三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成虫白天在重阳木树冠或其他植物丛上飞舞,吸食补充营养。卵产于叶背。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脉。低龄幼虫群集为害,高龄后分散为害。老熟幼虫部分吐丝坠地做茧,也有在叶片上结薄茧。 防治方法 1、对幼虫在树皮越冬的,涂白树干。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梢和有虫枝叶。冬季清除园枯枝落叶以消灭越冬虫茧。 2、利用草把诱杀幼虫,并清除枯枝落叶及石块下的越冬虫蛹。 3、保护天敌,如捕食竹小斑蛾幼虫的钩红螯蛛,寄生蛹的驼姬蜂等。 4、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2000-2500倍液喷治,防治效果好。一般在发现该虫为害较重时,即可喷施菊酯类药或10%吡虫啉乳油1 000~1 500倍液,也可用生物制剂森得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防治适期在幼虫2龄前,防治3龄后害虫可适当提高用药浓度。 注意事项 1、由于重阳木锦斑蛾群集为害大,并且发育进度在不同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加强对虫情的调查监测工作,准确抓住适期,及时组织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2、严禁使用高(剧)毒违禁农药,确保环境安全。 3、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4、高温季节,用药时应切实做好人身防护工作,并避开中午高温时用药。 5、对于居民住宅小区的绿化地段,在开展药剂防治前,应做好告知工作,确

植物常见病害及特征

根腐病:病菌侵染部位:根部、茎基部、嫁接口、茎结处等。 生产中实际发生的病害有:腐皮镰孢菌根腐病、拟茎点霉根腐病、枯萎病、蔓枯病、白绢病、菌核病、疫病。 根腐病:其中腐皮镰孢菌根腐病是非嫁接黄瓜的主要根腐病种类,诊断特征一是地下茎基部腐烂,缢缩不明显;二是茎基部导管变褐色;三是茎基部后期导管变褐色,但不向上发展,即地上部茎的导管不变色。而拟茎点霉根腐病是当前嫁接黄瓜的主要根腐病种类。 镰刀菌枯萎病: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省各地都有发生,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由于连年种植,土壤中菌量逐年积累增多,发病日趋严重。其诊断特征是病株呈萎蔫状;严重时剖开根、茎部导管,见到变黄褐色或黑褐色,其它病害没有此症状。 白绢病:被害部位主要发生在植株茎基部,在病部上面长有呈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辐射状,边缘明显,所以叫白绢病,同时还生有茶褐色的小菌核。 疫病:诊断特征为,茎基部软化缢缩、植株萎蔫枯死,但是,导管不变色,这点和枯萎病不同。枯萎病与黄瓜疫病的主要区别为,黄瓜枯萎病一般不为害叶片。有时叶脉发黄,成网纹状。为害叶片,开始呈水浸状,暗绿色小斑,后扩展为近圆形大病斑黄瓜枯萎病不为害瓜条,疫病为害瓜条,开

始水浸状凹陷,后皱缩软腐,表面生有灰白色霉状物;黄瓜枯萎病呈萎蔫,严重时枯死,疫病呈萎蔫,很快枯死;黄瓜枯萎病地上部茎基部纵裂,疫病地下茎基部软腐缢缩、腐烂;导管黄瓜枯萎病致使导管变黑褐色,疫病不变色。 黄瓜蔓枯病:黄瓜蔓枯病除为害黄瓜外,还能为害冬瓜、南瓜、西葫芦、甜瓜和西瓜等。黄瓜茎、叶都能被害。其诊断要点,一是叶子病斑大,呈半圆形或“V”字形,同时病斑上面长有许多小黑点;二是茎被害多发生于节部,病斑白色,有琥珀色胶质物流出,散生有大量的小黑点,严重时造成蔓枯。 菌核病属于土传真菌病害,塑料棚、温室或露地黄瓜均可发病,但以塑料棚黄瓜受害重,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

植物病害病症类型—粉状物

植物病害病症类型 一、病症 病症: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表现的特征。植物病害都有病状,而病症只有在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中才表现明显。 二、病症类型 病症类型:常见有粉状物、霉状物、絮状物、粒状物、脓状物等。 (一)粉状物 粉状物:病部产生各种颜色的粉状物。分为白粉、黑粉、锈粉、白锈等。如小麦白粉病的白粉、小麦锈病的锈粉、玉米瘤黑粉病的黑粉等。 实例列举: 1.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上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小麦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叶片受害为主。严重时在茎秆、叶鞘、穗上也有发生。叶片发病,病斑多出现于叶片正面,发病初期病部出现黄色小斑,上生圆形或椭圆形白色丝网状霉层,逐渐转变成灰色短绒状物,最后变为灰褐色粉状物,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颗粒,分别是分生孢子和闭囊壳。严重时病斑汇合成片,使叶片提早干枯,导致穗小秕粒,产量降低。(白粉) 2.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分为条锈、叶锈、秆锈三种。共同特点是:分别在受侵叶或秆上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褐色的铁锈状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粉状物。后期在病部长出黑色病斑即冬孢子堆。三种锈病的夏孢堆和冬孢子堆的大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情况各不相同。(锈粉) 3.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是小麦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秆黑粉病)的一种。主要危害穗部。病穗初抽出时外围有一层银灰色薄膜包被,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仅残留弯曲穗轴。(黑粉) 4.玉米瘤黑粉病: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植株地上部的幼嫩组织均可发病,抽雄以后发生最为普遍。受害组织均出现肿瘤,最初瘤内为白色,瘤外包有灰白色膜,以后瘤内逐渐充满黑粉,待外膜破裂后散出黑粉。病瘤的大小和形状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雌穗和茎上的病瘤大如拳头,叶片、叶鞘发病,则出现成串豆粒大小的瘤,雄穗的部分小花也可受害,形成长形

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什么是植物病害? 1.病害的概念:植物在自然界中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伤害叫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经济学及社会学的后果: (1)造成生产者的受益下降 (2)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投入增加 (3)对人和动物的直接毒害 (4)限制了某些作物在特定区域的生产 (5)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 (6)对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3.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4德巴利是植物病理学德奠基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5.植物病害是三种因素作用德一种结果:寄主、病原体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1)寄主:在植物病理学中,寄住是指发病的植物。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寄主与病原物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可能促进或抑制病害。(3)病原(因):病原(因)是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病原菌、病原物、病原都是指引发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可分为两类:非生物性的或是生物性的病原。 a.生物性的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活的生命体。其种类包括:菌物界、原核生物、病 毒界、动物界、植物界 b.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非生命体,是任意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损伤发生后一般就能产生可见的症状,而病害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展才会有可见的症状。 6.症状:是指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1)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2)症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病害症状归纳起来有五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1)变色是指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a.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黄化、红化或白化等。 b.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均匀变色。如明脉、斑驳、花叶、线纹、饰纹。 (2)坏死:是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 (3)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较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腐烂和坏死的区别: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 (4)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5)畸形: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生、增大、减生和变态。 a.增生: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 b.增大:是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 (6)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 查报告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 4月至5月份 调查地点:黄山学院南区 调查对象: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种类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及实验室观察 二、调查结果 1、柏树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 2.5~5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成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史。 病原: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1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4种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

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症状:为害叶片、新梢、果实。叶片先出现橙黄色、油亮的小圆点。后扩展,中央色深,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部组织增厚、肿胀。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桧柏小枝上越冬。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瘤径3~5毫米,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瓣状,称“胶花”。 2、大叶黄杨煤污病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危害 症状:煤污病又称煤烟病,黑色烟煤小污点,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

植物病害调查精选文档

植物病害调查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植物病害调查 植物病害调查包括病害种类、分布、为害情况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的调查。对于植物病害的调查,调查前应有充分的准备,调查后对掌握的材料及时分析研究。许多问题不是一次调查就能得出结论的。在调查工作中由于一些环节上的失误,往往会发生如下一些情况:没有或缺乏代表性,调查的地点选择不当,调查结果不能反映当地的真实情况;资料不完全,由于调查准备工作不充分,无明确要收集的资料,造成部分资料缺失;发病程度记载不一致,由于多人调查记载,病害发生情况,标准不规范,造成记载不一致,导致各方面的资料不能分析和比较;损失估计误差。 (一)植物病害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依据调查的目的而定。根据调查的内容确定采用的调查方式。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病害的分布、种类、病情的发生发展、农事操作与病害的关系以及其他特殊问题的调查。 (二)植物病害的调查方式 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其发生和为害的情况不同,一种病原菌寄生于不同寄主植物上,发病情况则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根据病害的性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调查方式。调查的方式一般包括实地勘察、访问、开座谈会和收集当地有关资料等。 (三)病害调查的时期与次数

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病害的特点确定调查的时间与次数。 (四)取样方法 在一个地区调查病害,选择地块、选点和取样是调查的关键。选择不当,调查结果则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 (五)记载方法 对一般性调查,内容要求比较广泛,记载的项目比较多。每一项目的记载并不要求很精确,可以设计一种通用调查表。调查表应该包括调查日期、作物名称、作物品种、种子来源、病害名称、发病率与田间分布情况、土壤性质与肥力情况、施肥情况、土壤湿度、当地降雨情况(特别是发病前和发病盛期情况)、当地群众对病害的认识和防治经验等项目。 对发病程度的记载。发病程度包括发病率和严重度,发病率以百分比来计,严重度是指田块植株或器官的受害程度,常用的记载方法如下: 1.直接计数法这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调查发病部位占所有调查数量的百分比,也称发病率。如调查1000株小麦,其中黑穗病250株,发病率 2.分级计算法病害发生的程度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不同。为能区分不同程度的发病情况,就需要用分级计数法来记载。分级计数法的分级标准要明确具体,并能符合实际情况,使不同人的调查结果可以互相比较,在不同地点调查的结果可以汇总。分级标准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用绘图照相来表示。

植物病害调查知识交流

植物病害调查

植物病害调查 植物病害调查包括病害种类、分布、为害情况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的调查。对于植物病害的调查,调查前应有充分的准备,调查后对掌握的材料及时分析研究。许多问题不是一次调查就能得出结论的。在调查工作中由于一些环节上的失误,往往会发生如下一些情况:没有或缺乏代表性,调查的地点选择不当,调查结果不能反映当地的真实情况;资料不完全,由于调查准备工作不充分,无明确要收集的资料,造成部分资料缺失;发病程度记载不一致,由于多人调查记载,病害发生情况,标准不规范,造成记载不一致,导致各方面的资料不能分析和比较;损失估计误差。 (一)植物病害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依据调查的目的而定。根据调查的内容确定采用的调查方式。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病害的分布、种类、病情的发生发展、农事操作与病害的关系以及其他特殊问题的调查。 (二)植物病害的调查方式 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其发生和为害的情况不同,一种病原菌寄生于不同寄主植物上,发病情况则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根据病害的性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调查方式。调查的方式一般包括实地勘察、访问、开座谈会和收集当地有关资料等。 (三)病害调查的时期与次数

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病害的特点确定调查的时间与次数。 (四)取样方法 在一个地区调查病害,选择地块、选点和取样是调查的关键。选择不当,调查结果则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 (五)记载方法 对一般性调查,内容要求比较广泛,记载的项目比较多。每一项目的记载并不要求很精确,可以设计一种通用调查表。调查表应该包括调查日期、作物名称、作物品种、种子来源、病害名称、发病率与田间分布情况、土壤性质与肥力情况、施肥情况、土壤湿度、当地降雨情况(特别是发病前和发病盛期情况)、当地群众对病害的认识和防治经验等项目。 对发病程度的记载。发病程度包括发病率和严重度,发病率以百分比来计,严重度是指田块植株或器官的受害程度,常用的记载方法如下: 1.直接计数法这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调查发病部位占所有调查数量的百分比,也称发病率。如调查1000株小麦,其中黑穗病250株,发病率 2.分级计算法病害发生的程度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不同。为能区分不同程度的发病情况,就需要用分级计数法来记载。分级计数法的分级标准要明确具体,并能符合实际情况,使不同人的调查结果可以互相比较,在不同地点调查的结果可以汇总。分级标准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用绘图照相来表示。

病害分类

原生动物界 集孢粘菌门 网柱黏菌门根肿菌属——芸薹根肿菌(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 黏菌门 根肿菌门——根肿菌纲粉痂菌属——马铃薯粉痂菌(马铃薯粉痂病) 多黏霉属——禾谷多黏霉(游动孢子传播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和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的介假菌界 丝壶菌门水霉属——串囊水霉(水稻烂秧) 网黏菌门水霉目 卵菌门绵霉属——稻绵霉(水育秧,早稻秧苗期遇寒流侵袭,稻苗易发生绵腐病) 腐霉属——瓜果腐霉(引起多种植物猝倒病和瓜果腐烂病) 腐霉目疫霉属——致病疫霉(为害马铃薯,引起晚疫病) 霜疫霉属——荔枝霜疫霉(为害荔枝果实引起霜霉病) 霜霉属——寄生霜霉(为害许多十字花科植物和大豆,引起霜霉病) 卵菌纲盘梗霉属——莴苣盘梗霉(寄生于莴苣和菊科植物上,引起霜霉病) 霜霉科 单轴霉属——葡萄单轴霉(引起葡萄霜霉病) 霜霉目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引起黄瓜霜霉病) 白锈科——白锈菌属——十字花科白锈菌(引起油菜、白菜和萝卜等植物白锈病)

指梗霉属——禾生指梗霉(引起谷子白发病) 指梗霉科 霜指霉属——玉蜀黍霜指霉(引起玉米霜霉病) 指梗霉目 瘤霉科——指疫霜属——大孢指疫霉(引起小麦霜霉病、水稻黄花萎缩病和玉米“龙头”病) 真菌界 壶菌门玉蜀黍节壶菌(引起玉米褐斑病) 壶菌纲 壶菌目内生集壶菌(引起马铃薯癌肿病) 车轴草尾囊壶菌(引起车轴草冠瘿病) 接合菌纲根霉属——匍枝根霉(引起甘薯软腐病,致贮藏甘薯的腐烂) 笄霉属——瓜笄霉(引致瓜类、棉花、茄子等花腐) 毛菌纲——毛菌目 毛霉属——大毛霉(引起果实、蔬菜、蘑菇等的腐烂) 犁头霉属(引起贮藏物的腐烂) 畸形外囊菌(致桃缩叶病) 子囊菌门 李外囊菌(致李囊果柄) 半子囊菌纲——外囊菌目——外囊菌属

相关主题